资源描述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各派救国方案的失败; 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历史舞台,一、“三民主义的提出”,1、历史背景,1905、8 东京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16字纲领),时间: 地点: 纲领:,2、提出:,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用革命推翻满洲贵族统治,推翻封建帝制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核定地价” “国民共享” 改变封建土地所有制,前 提,补充发 展,核 心,三民主义与同盟会纲领,性 质: 进步性: 局限性:,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表达 反映 推动,(前提)民族主义 (核心)民权主义 (补充和发展)民生主义,没明确反帝,没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没扫荡汉族封建地主势力,二、三民主义的实践,辛亥革命,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临时约法,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失 败,结 果,临时约法:,时间: 内容: 性质: 意义:,1912年春 主权在民、国民平等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建立、反对,实质:,法律形式否定封建君主专制,二 次 革 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失败时(1917年),“南与北一丘之貉!”,三、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1、背景: 1)客观因素: 十月革命鼓舞 共产国际、中共的帮助 2)主观因素: A、多次失败的教训 B、孙中山顺应潮流,三、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2、国民党一大: 1924、1 广州 第一次国共合作 一大宣言: 接受中共主张 确立三大政策 重解三民主义,反帝反封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反帝联俄,联共,扶助农工,3、新三民主义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交集:,反帝反封建,补集:,革命思想、主力、前途等,?,阶级差异,4、地位和作用: 是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国民革命时期的旗帜,有力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大革命)的发展。,孙中山先生一生的两次转变: 1、19世纪末20世纪初,放弃资产阶级改良走革命道路,提出指导革命的三民主义。 2、20世纪20年代,改三民主义为新三民主义,完成国共合作,实现其一生最伟大的转变。,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