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专题七第二节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课件 人民版必修2.ppt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1836280 上传时间:2019-11-08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1.4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 专题七第二节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课件 人民版必修2.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高中历史 专题七第二节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课件 人民版必修2.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高中历史 专题七第二节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课件 人民版必修2.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专题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要点,课堂小测,课堂小结,备用资源,课件导航,【课程要求】 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归纳斯大林模式的特点。认识其历史功绩和弊端。,【重点】 归纳斯大林模式的特点 【难点】 怎样评价斯大林模式,教学要点,一、斯大林的工业化之路 1、背景 2、实施过程 3、特点及评价 二、农业全盘集体化 背景 目的 过程 特点及评价 三、斯大林模式 1、定义 2、形成标志 3、主要表现 4、特点及评价,知道我是谁吗?,现在知道了吧!,斯大林 意为“钢铁般的人”,他出生于格鲁吉亚一个鞋匠家庭。20岁时候,就成为了一位职业革命家。1905年,他第一次见到列宁,从此成为了列宁的支持者。列宁逝世后,斯大林开始领导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这两组图片分别反 映了什么背景?,苏联的工业化和 农业集体化,海报完成五年计划,提示,一、斯大林的工业化之路,(1)国内经济水平落后 (2)国际资本主义包围形势紧张。,1、背景:,2、实施过程:,(1)优先发展重工业,农、轻、重比例失 调。 (2)追求高速度。 (3)指令性计划(政府主导)。,3、特点,4、评价,是在一个特定的国内历史环境中实现的。既要看到,工业化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也要看到,这条工业化道路并不是真正符合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而是以人民付出较大牺牲和代价而取得的。,请看录像,苏联提出“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1925年12月) 主要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苏联开始执行一五计划,新经济政策被实际终止(1928年),苏联开始执行第二个五年计划(1933年),“二五”完成,苏联工业量欧洲第一,世界第二(1937年),苏联实施工业化过程,虽然暂有利于工业发展,为苏联工业化的实现提供了条件;但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和错误。它违背了农民自愿加入的意愿,与当时农村生产力水平低下的状况不相适应,从而破坏了农业生产力,使农业生产长期停滞落后,严惩阻碍了苏联经济的发展。,二、农业全盘集体化,1、背景:,2、目的:为了配合工业化,3、过程: 方针提出和实现,4、评价:,5、特点:,(1)全盘集体化 (2)强制性 (3)追求高速度高积累。,学习思考,学习探究,提示,学习探究: 斯大林认为,粮食总产量的80%是来自落后的小农经济,其产品的85%留供自家消费,商品率极低。在这种情况下,要解决“市场供应”问题,是不可能的。用列宁提出的那种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的办法,他认为也难以奏效。 另一方面,当时数量很少的国营农场和集体农庄的粮食产量,虽然只占粮食总产量的2%以下,但它却提供了国家商品粮总额的5%,商品率达到47%。斯大林由此得出的结论就是,必须组织农民走向集体化的国营农场道路,消灭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以适应工业化发展的需要。 根据上述材料归纳农业集体化的原因和目的是什么?,小农经济落后;粮食供应的困难;工业发展的需要。,提示,片面发展的经济,这幅图反映了30年代苏 联经济建设中的什么问 题?为什么会出现这样 的问题?,学习思考,经济发展不协调。 苏联为实现工业化,着重发展重工业忽视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提示,结合苏联当时的状况,你认为谁的说法有理?,提示:生产力水平落后,资本主义的包围,布哈林和斯大林就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问题的争论:,学习探究,实行农业集体化,必须优先高速发展重工业,在发展个体农业基础上实现对农业的改造,工业化过程中国民经济要平衡发展,斯大林正确,当时苏联生产力落后同时又面临资本主义的包围,作为单个社会主义国家,要生存就必须实现工业化和经济独立。,如果我们要总结出这一模式形成的根本原因的话,请问该如何总结?,提示:这是由苏联当时相对落后的生产力水平所决定的。,由此可见,苏联在二三十年代形成斯大林模式这一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不是偶然的,可以说这是苏联当时特殊的历史条件下的产物。,1、定义:是一个高度集中的国家指令性计划模式。 (包括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高度集中的体制),三、斯大林模式,2、斯大林模式形成的标志,3、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经济:,政治:,思想文化:,指令性的计划、排斥市场调节,高度集权、干部委任制和终身制,思想文化单一、个人崇拜,4、特点:,经济上高度集中、 政治上高度集权、文化上高度划一。,1936年,苏联通过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宪法,对斯大林模式你是如何认识的, 有哪些历史功绩及弊端?,学习方法:怎样评价历史人物和事件?,评价标准: 生产力标准 客观实践或条件。 方法:一分为二,全面的、历史的看待历史人物和事件。 态度:科学、公正,实事求是。,解题提示,对斯大林模式的评价,经济上,指令性计划管理过死,不能长期推动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政治上,权力过度集中,社会主义法制受到破坏。 文化上,思想文化单一、个人崇拜,损害了文化科学事业的繁荣和发展。,功绩,弊端,基本上符合当时苏联国情,使社会主义建设取得重大成就。为反法西斯战争奠定物质基础。巩固了第一个无产阶级国家。,课堂小结,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工业化之路,农业全盘集体化,表现,评价,斯大林模式,联共(布)十四大的召开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确立,联共(布)十五大的召开 农业集体化的开展、结果和失误,形成标志:1936年苏联宪法的颁布,经济:高度集中、指令性计划、行政管理;政治:高度集权、干部委任制和终身制;思想文化:个人崇拜、行政干预。,是苏联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探索,在初期和战争时期曾发挥过积极作用;但也存在严重的弊端。它不是社会主义的惟一模式。,课堂小测,1、联共(布)十四大通过的经济方针是 ( ) A、实行新经济政策 B、开展社会主义工业化 C、开展农业集体化 D、实施三个五年计划 2、苏联工业化与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不同之处在于( ) A、重点发展重工业 B、重工业和轻工业同步进行 C、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协调发展 D、由城市扩展到农村,3、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形成的标志是( ) A个人崇拜现象的出现 B1936年新宪法的制定 C全国大清洗运动结束 D实施三个五年计划,B,A,B,4、1932年以前,苏联的粮食年总产量未超过1913年的水平,且1930年后有所下降,导致以上情况出现的原因有:( ) 苏联经济政策不利于农业的发展 苏联农业集体化过程存在失误农村劳动力大量涌入城市,导致农村劳动力短缺苏联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落后 A B C D,5、对苏联20世纪三十年代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 A、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已经确立 B、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严重阻碍了国民经济的发展 C、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已达到相当严重的程度 D、苏联进行的大清洗运动破坏和践踏了社会主义民主 和法制,B,D,课后探究:斯大林模式与中外其他制度的比较,公有制,私有制,以公有制为主导,多种所有制成分并存。,优先发展重工业,先轻工业 后重工业,农、轻、重协调发展,全盘集体化,资本主义农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市场经济体制,计划与市场相结合,备用资源,大国崛起 苏联“一五”计划农业集体化运动,视频资料,必须全面正确地分析斯大林模式 周作新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历史必修二 岳麓版) 斯大林模式与中外其他制度的比较,图片资料,文献资料,漫画片面发展的经济 斯大林像(5) 苏联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宣传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