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三课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1917),一、革命的历史条件,1、客观条件,(2)俄国成为各种矛盾的集合点,(1)俄国1861年改革推进工业化发展,帝国主义之间 垄断资本主义与无产阶级之间 人民大众与沙皇专制统治之间 大俄罗斯民族与少数民族之间 沙俄与殖民地半殖民地之间,一、革命的历史条件,1、客观条件,(2)俄国成为各种矛盾的集合点,(1)俄国1861年改革推进工业化发展,(3)一战激化了社会矛盾,“假如没有战争,俄国也许几年甚至几十年内不会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 列宁,2、主观条件: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布尔什维克)的成熟,二、革命经过,1、二月革命,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末代沙皇一家,奥尔加女大公,被害时22岁,塔季扬娜女大公,被害时20岁,玛利亚女大公,被害时19岁,安娜斯塔西亚女大公,被害时17岁,皇储阿列克谢,被害时14岁,临时政府从一开始就拒绝考虑绝大多数俄国人所需要的两样东西和平和土地。坚持认为,土地重新分配这样的重大改革,必须等到能真正代表人民并有权决定这一基本问题的立宪会议召开才能进行。同样,政府也不愿结束战争这些观点在政治上却是自杀式的。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3、七月流血事件,遭通缉时的列宁,2、四月提纲,4、十月革命的爆发,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克伦斯基,当赤卫队再次涌向冬宫大门时,是冬宫的防卫长官帕里琴斯基亲自打开宫门,并把他们带到了临时部长正在开会的地方。后来调查说当晚共有6人伤亡,并非“未流一滴血”,但是可以说几乎没有流血。据第二天就到冬宫观看现场情况的著名画家、导演伯努瓦记述说:“熟悉的景象依然如同昔日,看不到任何战斗的痕迹。”,次日记者拍摄的冬宫正面,只有一扇窗户的玻璃被打碎。一直反对暴动的温和派布尔什维克党人卢那察尔斯基在当时的家信中也不无宽慰地记道:“事变竟轻易实现暂时牺牲极少,暂时。”显然,这场“暴力革命”几乎是波澜不惊地就成功了。米高扬在苏共20大时坦言:“事实上,十月革命几乎是和平完成的。”现在俄罗斯的教科书中“十月革命”更多地被称为“十月转变”。 金雁历史教学中的十月革命问题,(1)成立以列宁为首的工农苏维埃政府,(2)通过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5、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3)通过和平法令,(4)通过土地法令,三、历史意义,1、对俄国,无产阶级专政建立,2、对世界,开辟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给各国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指明新的道路,3、对人类历史,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开辟新纪元,墨池课堂 P85课时练习 选择题全做 教材(远端分科班级关注) P147学习思考、P149学习思考、史学争鸣,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