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专题一,第3课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专题一,范蠡辅佐越王勾践灭吴复仇后,放弃官职,来到货物集散交易中心之地陶(今山东的定陶或肥城),经营商业,改名朱公。范蠡经商取得了巨大成功,被称为陶朱公。后世商人尊他为祖师。,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有哪些表现,其特点如何?你知道吗?,本课第一、二、三目分别从活跃的商运、“市”经济功能的完善、商业都会的兴起讲述中国古代商业经济的兴盛。,一、富商大贾周流天下 1先秦 (1)中国远古时代,已经出现早期的_。 (2)商业在_已经有了初步发展。 (3)西周时期,交易活动频繁,货币流通骨贝和铜贝。 (4)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富足的巨商和繁荣的_中心。,商业交换,商代,商业,商业产生根源:剩余产品的出现和社会分工的发展都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因此商业产生的根源在于生产力的发展,商业是经济发展的产物。,2汉代 (1)商运活跃,史书中有“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的记载。 (2)_成为古代社会交往活动中最为活跃的人群之一,为追逐利润而奔波。 3唐代 (1)水路:有所谓“俞大娘航船”,规模宏大,航程较远。 (2)陆路:商运发达,客舍、邸店、车坊等服务于商运的辅助性经营场所生意兴隆。,商人,4宋元 (1)_商运发展迅速,中国商品远销到东亚、南亚、西亚以及东欧、北非等地区。 (2)海外_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 (3)北宋时的益州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_”。,海外,贸易税,交子,5明清 (1)在京城、省城和大商埠出现了_。 (2)出现按地域结成的商帮,晋商和_势力最为强大。 6商运风险 古代旅途盗劫为患十分普遍。,会馆,徽商,1.你知道影响古代商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稳定的政治局面,农业、手工业的发达,政府开明开放的政策,内外交通便利,自然经济影响小等。,二、“市”的发展 1秦汉 (1)秦代: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标价,收受金钱也有法令限制。 (2)汉代:“市”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古代的“城”是统治者居住的地方,是政治中心,“市”是商品交换的场所。以后“城”“市”结合,成为社会的中心,商业的繁荣总是与城市联系在一起。,2南北朝时期 (1)形成了民间集市“_”。 (2)政府设立“草市尉”,对“草市”实行行政管理。 3唐代 (1)“草市”作用显著,逐渐演进为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 (2)“_”比较繁荣。,草市,夜市,4宋代 (1)突破限制: 突破了原先空间和_上的限制。 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管。 (2)发展表现: “市”分散于宅屋之间,有的街道形成了繁荣的商业街。 城郊和_也出现了“市”。 “草市”已具有比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 5明清 都市中的商业区相当_。,时间,乡村,繁华,2.中国古代“市”、“草市”、“夜市”有什么区别? (1)城市中的“市”是指城市中集中贸易的地点或场所,有时间和地域上的限制,同时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管,到宋朝时发生改变。 (2)“草市”主要是指在农村交通便利的地点自然形成的民间集市,冲破了“市”的地域限制。 (3)“夜市”则指城市中的“市”在时间上延长到夜间贸易,冲破了“市”的时间限制。,三、商业都会的崛起 1兴起 战国时期,有的城市出现称作“ _”的商业区。 2发展 (1)汉代: 在长安和“_”设置管理市场的官员。 以繁荣的“_”为重要标志的全国性的商业中心已经形成。,市井,五都,市,(2)唐代: 长安的市已发展为店铺林立的常设商业区。 长安、_的商业最为繁荣,扬州曾“雄富冠天下”。 随着江南商品经济的发展,_、湖州也成为商业发达的都会。,洛阳,杭州,3繁盛 (1)宋代都市商业繁盛。汴京商市有夜市、晓市,还有定时一聚的_。 (2)清代:苏州、盛泽镇非常繁华,还有汉口镇、_、景德镇、朱仙镇等。,庙会集市,佛山镇,【史料】 材料一 自春秋战国至唐代,国家和政府设市于都邑之中,市处于城中特定位置,以墙垣围住并与民居隔开,设有市师、肆师、质人等分掌市内各项事务。唐六典记载:“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韩国磐中国古代的市和市井市肆,材料二 宋神宗时,开封已有户20万城内店铺林立,各地的货物云集于此。处处都有商铺、邸店、酒楼、质库(即后来的当铺),以及各种手工作坊。晚间有夜市至三更,到五更又再开张。“耍闹去处,通晓不绝”。 中国古代史,材料三 草市是民间“自为聚落”、私相贸易的集市,宋代在商品经济发达和交通方便的地方出现各种集市,如“山市、河市、庙市”等,解决了农民“买食用盐茶农具”问题。“民计每岁种食之外,余米尽以贸易”(叶适水心文集),明州农民,同时“为工、为匠、为镊、为负贩”。草市镇内小儿学、义塾、镇学的兴办日益增多,有的镇市还建立了书院。 傅宗文宋代的草市镇,材料四 明清时期,在工商业发达地区和交通要冲,兴起了一大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中小工商业市镇,尤以江南地区为盛。这些市镇商业繁荣、人口密集,有的多达数万人。 中国古代史,【问题】 (1)根据材料一,指出春秋战国至唐代“市”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分析宋代的“市”与前代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 (3)比较材料一、二、三,指出“草市”与“市”的区别。“草市”的出现有何意义? (4)“市”的发展、“草市”的兴起和商业市镇的繁荣说明了什么?,【提示】 (1)“市”为政府所设置;设在都邑之中,设置官吏管理;有一定范围,交易有时间限制。 (2)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 (3)区别:“市”设在都邑中,“草市”在交通便利的农村;“市”为政府所设置,“草市”为民间兴起的集市。 意义:方便百姓日常生活,促进了农村商品经济、手工业技术和文化的发展。 (4)商品经济不断发展,并且逐步向农村扩展。,探究二 【史料】 材料一 隋唐时期,政治上的统一和大运河的开通,密切了南北方的经济往来。扬州等城市成为闻名中外的大都会。西域以及阿拉伯、波斯商人来往经商频繁,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都呈现空前繁荣的景象。 摘自岳麓版高中新课程历史必修,材料二 读图:,材料三 夜市灯火连星汉,水郭帆樯近斗牛。 摘自唐代诗人李绅的宿扬州 材料四 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一些城市,如棉纺业发达的松江、陶瓷业发达的景德镇、冶铁业发达的佛山、长江的商品转运码头汉口等地。丝织巨镇盛泽镇,本是青草滩上一荒村,“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因“丝绸之利日扩”,到乾隆时,“居民百倍于昔,绫绸之聚亦且十倍盖其繁阜喧盛,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 摘自岳麓版高中新课程历史必修,【问题】 (1)唐朝后期,扬州有“天下之盛,扬为首”的说法。结合材料一、二、三概括指出扬州繁华的表现。 (2)据材料四指出明清时期城市发展的主要原因。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清时期城市经济发展的新特点。,【提示】(1)表现:手工业发达;商业大都会;水运发达;外商云集;繁华夜市。 (2)原因:交通要冲;手工业、商业发达;城市人口增加。 (3)特点:专业化城市出现;经济功能加强;资本主义萌芽产生。,1中国古代商业经历的发展变化 (1)商业活动场所的变化:先在城市,后向农村发展;限定的时间、地点逐渐被打破。 (2)交易内容的变化:先以交流地区间的土特产品、奢侈品为主,后农副产品以及手工业品转向市场。 (3)交易媒介的变化:开始是物物交换,后出现一般等价物贝,最后货币固定为金银。北宋时还出现纸币交子。,(4)商人组织的变化:由最初的亲缘组织发展为地缘纽带和业缘组织。 (5)流通领域的变化:由只局限于流通领域到逐渐与生产及自由的雇佣劳动相结合。,(2014天津)“它扎根于农村商品经济的基础上,逐步变为沟通城乡的经济纽带,而后把与城市相连的部分变为城市的重要市区。”材料论述的是( ) A街市 B坊市 C夜市 D草市 【答案】 D,【解析】 考查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根据材料时间限定“宋代以前”以及“扎根于农村商品经济”、“沟通城乡的经济纽带”可知,只有D项符合要求。A、C项出现于宋代城市里,与农村商品经济发展无关。B项是宋代城市化发展的重要表现。,2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 (1)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紧密相连,相辅相成。同时受重农抑商政策的制约,发展艰难而曲折。 (2)阶段性特征明显,各个时期发展极不平衡。 (3)货币不断演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水平。 (4)古代中国商业发展长期处于封建政府的压抑和控制之下,大商人必须同封建势力相结合,在古代中国市场上最有势力的商业资本家都是享有特权的官商。,(5)城市商业经济发达。 (6)以“丝绸之路”和“陶瓷之路”为主要渠道的对外贸易发达,是古代商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促使沿海港口城市走向兴盛。 (7)商人群体活跃,到明清时期,出现实力雄厚的大商帮,如徽商等。 (8)商业始终作为农耕经济的补充而未能占据中国古代经济的主导地位。 (9)国内贸易、民族政权间的边境贸易、对外贸易全面繁荣。,(2014吉林松原实验中学)右图所示晋商一书所反映的时代背景是( ) A隋唐时期,商业贸易蓬勃发展 B宋元时期,商业发展进入高峰期 C秦汉时期,商运比较活跃 D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空前活跃 【答案】 D 【解析】 明清时期城镇商业呈现繁荣景象。区域间长途贩卖贸易发展较快,出现商帮,其中以徽商、晋商实力最强。,3中国古代城市发展的规律 (1)从城市功能看:唐以前的城市主要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其后城市的经济功能逐渐超过政治功能。 (2)从商业活动看:政府对城市商业活动的限制逐步放宽,如宋代打破坊市界限,且晓市、夜市出现。 (3)从数量和规模看:明清时期不仅规模巨大的商贸城市增多,而且还兴起了一大批中小工商业市镇,这些市镇商业繁荣,人口密集。 (4)从地区分布看:城市的地区分布与经济重心南移成相应变化;明清时,新兴工商业市镇大部分分布在江南地区。,(2014江苏2)唐前期规定“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后期则规定:“中县户满三千以上,置市令一人、史二人,其不满三千户以上者,并不得置市官。若要路须置,旧来交易繁者,听依三千户法置。”由此可见唐后期( ) A市的建置制度已有所调整 B县不满三千户绝不许设市 C市的交易不再受官府监管 D只有州县所在地才许设市 【答案】 A,【解析】 本题考查唐朝城市发展,旨在考查学生解读阐释史料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依据材料中“州县不得置市”以及“中县户满三千人以上,置市令一人”的信息可知,唐朝前期不准设置市,后期依据户口和市场变化可以设置,从而说明市的建置管理有所变化,故本题选择A项;材料中“不满三千户,不得置市令”不是不能置市,故B项错误;C项说法明显不符合题意;D项不符合材料中的材料信息。,1(2014鱼台一中)“波斯老贾度流沙,夜听驼铃识路赊。采玉河边青石子,收来东国易桑麻。”这首诗主要反映了( ) A丝绸之路的兴盛 B陶瓷之路的兴盛 C古代玉石业的发达 D古代丝织业的发达 【答案】 A 【解析】 从材料信息“波斯”“度流沙”“听驼铃”“易桑麻”可以反映出波斯商人远道而来,与此相关的就只能是丝绸之路了。,2(2014盐城期中)唐朝诗人王建在汴路即事中写道:“天涯同此路,人语各殊方。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诗中的“草市”指的是( ) A汴梁城固定的商品市场 B边疆繁荣的茶马市场 C城乡间通宵营业的夜市 D乡村里形成的农贸集市 【答案】 D 【解析】 唐朝时期的“草市”是指乡村里形成的农贸集市。,3(2014鱼台一中)我国古代的城市职能经历了从政治经济转变的大体时间是( ) A隋唐 B两宋 C元朝 D明清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古代的经济。两宋期时期政府放松了对经济的控制,使商品经济得以迅速的发展,经济市镇兴起,是古代城市职能转变的重要朝代,所以正确的是B项,A、C、D错误。,4(2014济宁嘉祥质检)明清之际,中国人逐渐冲破了“想要富,男子立田女织布”的传统观念,形成“家有良田万顷,不如日进分文”、“街头一席地,强似百亩田”的意识,这主要是由于( )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专制制度的衰落 C西方文明的影响 D抑商政策的松动 【答案】 A,【解析】 注意材料中的时间“明清之际”,材料反映的核心信息是人们商品意识的增强,这体现了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故选A。 B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政治的内容;C项错误,明清时期尚未出现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影响;D项错误,重农抑商政策并未松动,材料只是在农耕经济高度发展的基础上出现的商业的繁荣。,5(2014洛阳一中)隋都城图题记:“畦分棋布,闾巷皆中绳墨,房有墉(墙),墉有门,逋亡奸伪无所容足。而朝廷官寺、民居市区不复相参,亦一代之精制也。”由此可见,隋都城的设计重在( ) A打破市坊的空间界限 B便利居民的交通出行 C加强官府的严格控制 D促进城市的商业活动 【答案】 C,【解析】 由“逋亡奸伪无所容足。而朝廷宫寺、民居市区不复相参”可以看出这是在加强官府的控制,具有严格的要求,故选C。由“民居市区不复相参”可以排除掉A和D,材料中没有提到是否便利居民的出行问题,所以排除掉B。,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