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县长在慈善会成立大会讲话.doc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1819633 上传时间:2019-11-0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副县长在慈善会成立大会讲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副县长在慈善会成立大会讲话.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副县长在慈善会成立大会讲话.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演讲:_副县长在慈善会成立大会讲话姓名:_单位:_日期:_年_月_日第 1 页 共 8 页副县长在慈善会成立大会讲话改革开放以来,县委和县政府始终坚持把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作为全县上下的中心任务来抓。经过20多年的艰苦努力,全县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都得到了快速推进,城乡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特别是*直辖以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综合实力日益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是,由于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等各方面的差异,社会上仍然存在着部分亟需救助的特困群体,他们有的因丧失亲人成为孤儿或孤老;有的因先天或后天致残,成为残疾人;有的因生存环境恶劣,生活艰难;有的家境困难又遭天灾人祸,雪上加霜。改善这些困难群体的生产、生活条件已经引起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的密切关注,也是我们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从中央、市上到县上,都相继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来改善特困群体的基本生活条件。我县在实施城镇低保、农村五保老人供养和自然灾害救济后,去年又相继实施了农村特困户救助和特困医疗救助、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失学儿童救助等各项制度。“十一五”期间,还将实施农村低保和城镇医疗救助。这些政策措施的实施,对保障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但是,由于我县人多面广,县、乡财力有限,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政府综合救济能力的发挥,有病不能医、有学不能上的现象还一定程度地存在。对这些弱势群体的关爱,除政府实施主导救助外,开展社会互助、发展慈善事业是一条十分重要和不可替代的社会保障渠道。特别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时期,发展慈善事业更具有多重意义。一方面,发展慈善事业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特别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需要一定的形式和载体。而慈善会是以“安老、扶孤、助学、济困”为宗旨,以捐赠助人为前提的,是人民群众自觉自愿的行动,没有任何强制性,这种扶弱济贫的行为正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发扬,是对社会起凝聚作用的价值观、道德观的体现,也是社会主义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因此,可以说,发展慈善事业是人们形成良好道德的载体之一,做好慈善工作,就是直接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作贡献。另一方面,发展慈善事业有利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慈善事业是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补充。社会无论发展到什么程度,老、弱、病、残和一部分缺乏竞争能力的社会弱者总是客观存在的。对这些弱势群体的救助,一直以来主要都是通过政府来主导实施的。而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除了政府实施主导救助外,慈善事业也是社会保障体系中的一个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发展慈善事业,开展社会互助,以此来进一步增强社会救助能力,扩大社会救助覆盖面,这本身就是在为政府分忧,为群众解愁。而且慈善事业对社会的保障作用完全来自于民间,同时又以民间的形式参与到社会保障体系中去。正是由于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对构建和谐社会才更具有积极意义。同时,发展慈善事业还是调节贫富差距的一个重要手段。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贫富差距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尽管有税收等再分配制度对贫富差距进行有效调节,但发展慈善事业也是调节贫富差距的重要途径,是联系施善者与特困群体的桥梁和纽带。通过发展慈善事业,将全社会有能力帮助他人的社会组织和乐善好施的社会人士团结在“慈善”这面旗帜下,通过捐赠来提供一定数量的财富,由慈善组织对贫困者实施救助,这不但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贫富差距,体现了社会公平和进步,而且缓解了不同社会阶层的对立情绪,这对创造和谐社会是一个重要力量。因此,成立慈善会,对于促进社会的繁荣、文明和进步,促进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促进“三个文明”建设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各级各部门、各企事业单位务必站在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的高度,从维护全县改革、稳定、发展的大局出发,高度重视这项民心工作,以实际行动投身于社会慈善公益事业,积极倡导慈善,推广慈善,践行慈善,使之成为全社会的良好风尚,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一份力量。二、齐心协力,共同推进慈善事业向前发展我县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县、工业小县、财政弱县,农业人口多,农村基础设施比较薄弱,又处于经济发展的转型期,各种贫困户、特困户还比较多,慈善事业的发展任务还任重而道远。对于今后慈善会的发展,我提几点要求:(一)广泛宣传,广辟途径,多渠道募集慈善资金发展慈善事业,关键要筹集慈善资金,这是开展慈善工作、实施救助项目的前提。在慈善会成立前,慈善会筹备工作组在全县各级各部门、各企事业单位以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下,募集了部分资金作为慈善会的创始基金,但这些经费只是帮助启动这项工作,只能开展一些短期的、个别的救助。慈善会成立以后,就要想方设法多渠道募集慈善资金。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广泛宣传慈善会的职能职责及宗旨,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发动各级各部门、各企事业单位及个人捐赠,广辟民间慈善财源。对为慈善事业作出积极贡献的先进典型要给予表彰,对慈善会通过实施救助项目所产生的突出的社会效益要大力宣传,促使更多的单位和个人参与捐赠。特别是现在很多企业家在取得较好经济效益之后,产生了塑造企业良好形象的愿望。对此,我们要积极加以引导,大力倡导“企业财富来自社会,应对社会有所回报”的意识,鼓励这些企业在致富愿望实现以后,多参与慈善活动,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贡献。要在群众中广泛开展慈善“一元捐”、“二元捐”、“二日捐”等活动,为慈善会广募资金。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县在外的成功人士越来越多,广大台胞、侨胞对家乡的发展也越来越关注,有许多成功人士还长期通过统战部、教委等单位为贫困家庭捐款捐物、资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资助贫困学校改善教学环境等。对这些慈善者,我们一定要主动与他们取得联系,当好他们的桥梁和中介,传递好他们的爱心。同时,要将这么慈善行为大张旗鼓地在县内和在外成功人士中宣传,要将这些救助行为所产生的社会效益及时反馈给他们,将更多需要救助的特困人群的信息提供给他们,激励更多的热爱家乡、关注家乡同胞生产生活的人士加入到慈善事业中来,壮大慈善队伍,开拓更广阔的慈善财源。(二)各方支持,密切配合,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慈善事业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特别需要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这在慈善会的筹备阶段就已经深刻体现出来了。我县慈善会的筹备工作是从8月上旬开始的,9月下旬正式进入会员的发展阶段。从最初的筹备工作到成立大会的召开,县委、县政府都非常重视,组织相关单位召开了筹备工作专题会,县四大班子的主要领导亲自担任慈善会第一届理事会名誉会长,为慈善会的筹备和成立创造了条件。各乡镇、县级各部门也非常重视慈善事业,积极加入慈善组织,为慈善会的成立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可以说,没有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关心、支持和共同参与,就没有今天慈善会的成立。慈善会成立后,大家要一如既往地关心和支持,并积极配合慈善会的发展,出台一些优惠政策和措施,鼓励相关人群加入慈善组织。也希望各新闻媒体的同志们对我县的慈善事业给予更多的关注,采取多种形式,通过多种渠道,大力宣传慈善事业的社会效益,树立典型,积极引导,在全社会营造一种人人关心、支持、参与慈善事业的良好社会氛围。(三)精心组织,深入调研,积极开展救助活动慈善工作的对象很多,范围很广,必须根据资金筹集和管理状况,坚持量力而行、持之以恒的原则,筛选重点对象,扎实开展救助活动,逐步扩大救助范围,构建并完善慈善救助网络,把有限的善款用到最需要的人群中去。这就要求慈善会的同志要充分发扬不怕吃苦的精神,深入基层,进村入户,进行调查研究,开展救助活动。特别是在慈善会成立初期,慈善救助网络还不健全,各种基层基础资料尚不完备的情况下,更要主动走进特困群体家庭,调查他们的生产、生活状况,并以此为依据,开展多种形式的救助活动,不断增强慈善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同时,救助活动要采取“输血”式救助与“造血”式救助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要帮助受助者逐步摆脱贫困,并逐步引导摆脱贫困后的受助人群积极参与慈善事业,形成良性循环。在实施大的项目救助时,要学习和借鉴其他地方先进的管理方法,形成救助项目的策划、论证、执行、监管制度,确保救助工作的有序开展和社会效益的充分发挥。(四)完善制度,大胆探索,强化慈善组织自身建设今天慈善会的成立,就标志着我县慈善事业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希望同志们适应新形势,大胆探索,扎实工作,把这项事业越办越红火。慈善事业与民政工作具有内在的联系,其主要工作是民政工作中社会救助职能的延伸。同时,慈善事业又具有广泛的社会性,慈善资金取之于社会,用之于社会。因此,慈善会必须坚持“立足民政,面向社会,以社会救助为中心”的工作方针,依靠民政部门的支持,积极开展资金募集和社会救助活动。要邀请党政领导和社会各界人士,以各种形式支持慈善工作。要善于扩大社会联系,发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参与慈善事业,增强工作活力。要把有限的善款用到最需要的地方,办一些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要定期向社会公布善款和物资的使用情况,接受广大群众的监督。要加强慈善机构自身建设,完善有关的财务管理、监督制度以及慈善救助管理办法等,建立科学、规范、高效的工作机制,不断提升慈善组织的科学管理水平。第 7 页 共 8 页演讲资料本文至此结束,感谢您的浏览!(资料仅供参考)下载修改即可使用第 8 页 共 8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件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