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总复习九下文言知识课件.ppt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1816874 上传时间:2019-11-07 格式:PPT 页数:58 大小:12.9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总复习九下文言知识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中考语文总复习九下文言知识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中考语文总复习九下文言知识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公 输,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并在括号内写出文言现象。 (1)起于鲁 起: _ (2)愿借子杀之 愿: _ (3)请献十金 请: _ (4)吾义固不杀人 义: _ (5)不可谓知类知 类: _ (6)然胡不已乎 然: _ 胡: _ 已: _,出发,动身,希望,请允许我 (古今异义),坚守道义 (词类活用),明白事理,但是,为什么 (古今异义),停止,(7)胡不见我于王 见: _ (8)舍其文轩 文: _ (9)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 虽然: _ (10)九设攻城之机变 九: _ 机变: _ (11)子墨子九距之 距: _ (12)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圉: _,引见,彩饰 (古今异义),虽然如此 (古今异义),表示次数多(古今异义),巧妙的方式(词类活用),通“拒” (通假字),通“御”,抵挡(通假字),(13)公输盘诎 诎: _ (14)吾知所以距子矣所 以: _ (15)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 寇: _ (16)不能绝也 绝: _,通“屈”,理屈(通假字),用来的方法 (古今异义),入侵 (词类活用),杀尽 (词类活用),2.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义,并说明用法。 (1)为: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_ 吾从北方闻子为梯_ 此为何若人_ 子墨子解带为城_,介词,替、给,动词,造,动词,是,动词,当作,(2)之:子墨子闻之_ 愿借子杀之_ 宋何罪之有_ 荆之地方五千里_ 臣以王吏之攻宋也_ _ (3)以:将以攻宋_ 臣以王吏之攻宋也_ 以牒为械_,代词,这件事,代词,他,宾语前置的标志,结构助词,的,结构助词,用于主谓 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介词,用,动词,认为,介词,把,(4)而: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_ 知而不争_ 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_ (5)于:起于鲁_ 荆国有余于地_ 胡不见我于王_ 今有人于此 _,连词,表顺承,连词,表转折,连词,表修饰,介词,从,在方面,引进动作对象,介词,在,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子何命焉为? _ (2)吾义固不杀人。 _,先生有什么见教呢?,我坚守道义坚决不杀人。,(3)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 _ (4)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 _ _,宋国没有罪却攻打它,不能说是仁义的。,楚国的土地,方圆大小足有五千里;宋国的土地,方圆大小不过五百里,这好像装饰华美的车子同破车相比。,4.子墨子在与楚王的最后交锋中,为什么要提及“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的情况?,明白告诉公输盘和楚王,宋国做好了充分准备,使公输盘与楚王不敢轻举妄动,迫使楚王打消攻宋的念头。,得道多助,失道寡助,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并在括号内写出文言现象。 (1)三里之城 城: _ (2)七里之郭 郭: _ _ (3)环而攻之而不胜 环: _ (4)池非不深也 池: _ (5)委而去之 委: _ 去: _,内城 (古今异义),外城。在城外加筑的一道城墙(古今异义),围 (词类活用),护城河 (古今异义),放弃 (古今异义),离开 (古今异义),(6)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域: _ (7)寡助之至 至: _ (8)亲戚畔之 亲戚: _ _ 畔: _ (9)天下顺之 顺: _,限制 (词类活用),极点,内外亲属,包括父系亲属和母系亲属(古今异义),通“叛” (通假字),归顺,服从,2.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义,并说明用法。 (1)之:三里之城_ 环而攻之而不胜_ 寡助之至_ 亲戚畔之_ (2)而:环而攻之而不胜_ 委而去之_ (3)以:域民不以封疆之界_,结构助词,的,代词,它,到,到达,代词,他,连词,表转折,连词,表顺承,介词,凭借,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_,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条件,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士兵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2)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_ (3)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_,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划定的边疆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施行仁政的人,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人,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少。,4.文章体现了孟子怎样的治国主张?,文章体现了孟子要施行“仁政”,实现“人和”,使天下归顺(或“要体恤百姓,凝聚人心”)的治国主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并在括号内写出文言现象。 (1)舜发于畎亩之中 发: _ (2)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举: _ (3)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任: _ 是: _ (4)空乏其身空 乏: _ (5)行拂乱其所为 拂: _ 乱: _,起,指被任用(古今异义),被选拔 (古今异义),责任,使命,这 (古今异义),使他受到贫困(之苦)(词类活用),违背,扰乱 (词类活用),(6)曾益其所不能 曾: _ (7)人恒过然后能改 过: _ (8)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衡: _ _ 作: _ (9)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色: _ 喻: _,通“增” (通假字),犯错误 (词类活用),通“横”,梗塞、 不顺 (通假字),奋起,指有所作为,脸色 (古今异义),了解 (古今异义),(10)入则无法家拂士 入: _ 拂: _ (11)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出: _ 敌国: _ _,指在国内 (古今异义),通“弼”,辅佐(通假字),指在国外 (古今异义),势力、地位相等的国家 (古今异义),2.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义,并说明用法。 (1)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_ 舜发于畎亩之中_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_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_,介词,因为,介词,从,介词,给,介词,在,(2)之:傅说举于版筑之间_ (3)其:必先苦其心志_ (4)则:入则无法家拂士_ (5)而: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_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_,结构助词,的,代词,他的,连词,如果,连词,表顺承,连词,表并列,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_ (2)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_,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恼,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使他受到贫困,使他做事不顺。,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主的贤士,在国外没有与之势力、地位相等的国家和来自外国的祸患,就常常会被消灭。,4.文章开头列举的六个人物的事例,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从他们的事例中你获得了什么感悟?,共同点:都出身贫贱,历尽磨难,最终都有所作为。 感悟:苦难是对人生的一种磨炼,我们只有战胜苦难,才能取得成功。,鱼我所欲也,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并在括号内写出文言现象。 (1)故不为苟得也 苟:_ (2)故患有所不辟也 患: _ 辟:_ (3)蹴尔而与之 蹴:_ (4)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辩:_,苟且,祸患,灾难,通“避”,躲避(通假字),用脚踢,通“辨”,辨别(通假字),(5)万钟于我何加焉 加:_ (6)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得:_ _ 与:_ (7)乡为身死而不受 乡:_ (8)是亦不可以已乎 已:_ (9)此之谓失其本心 本心:_,益处 (古今异义),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 (通假字),通“欤”,语气助词(通假字),通“向”,从前 (通假字),停止,放弃,天性,天良,2.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义,并说明用法。 (1)而:舍鱼而取熊掌者也_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_ 呼尔而与之_ (2)于:所欲有甚于生者_ 万钟于我何加焉_,连词,表并列,连词,表转折,连词,表修饰,表比较,相当于“比”,介词,对于,(3)为:故不为苟得也_ 今为宫室之美为之_ (4)与:蹴尔而与之_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_,动词,做,介词,为了,动词,给,通“欤”,语气助词,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_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_,生命是我所喜爱的;道义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道义了。,并非仅仅是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只不过有贤能的人不丢掉罢了。,(3)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_ (4)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_,没有礼貌的吆喝着给人吃,饥饿的行人也不愿接受;用脚踢给别人吃,乞丐也因轻视而不肯接受。,高位厚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它,这样,高位厚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4.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当面对诸如“生”与“义”、“忧患”与“安乐”的选择时,如何才能做到不失“本心”?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示例: 不失“本心”应该做到:加强思想品德修养,保持人的本性,去恶扬善,勤俭节约,居安思危。 例如,当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受到威胁时,我们要挺身而出捍卫正义。,庄子故事两则,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并在括号内写出文言现象。 (1)惠子相梁 相: _ (2)或谓惠子曰 或: _ (3)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国: _ (4)非梧桐不止 止: _,做宰相 (词类活用),有人 (古今异义),国都 (古今异义),栖息 (古今异义),(5)于是鸱得腐鼠 于是: _ (6)是鱼之乐也 是: _ (7)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全: _,在这时 (古今异义),这 (古今异义),完全,确定是,2.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义,并说明用法。 (1)之:庄子往见之_ 今子欲以子之梁国_ 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_ _ (2)于:搜于国中三日三夜_ 夫鹓发于南海_ 飞于北海_,代词,指惠子,结构助词,的,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介词,在,介词,从,介词,到达,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鹓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_ (2)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_,这鹓从南海出发,飞到北海,不是梧桐不栖息,不是竹子不吃,不是甘泉不喝。,现在你想用你梁国的宰相之位来吓我吗?,(3)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_ (4)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_,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乐趣是可以肯定的!,你说“你哪里知道鱼的快乐”的话,既然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的乐趣还来问我,我是在桥上看到的。,4.这场辩论中的庄子和惠子,你更欣赏谁?为什么?,示例: 欣赏庄子:因为庄子能以愉快的心境对待周围的事物,追求天人合一,推崇自然,机智善辩。 欣赏惠子:因为惠子机智善辩,善于抓住对方的漏洞,对事物有着寻根问底的认知态度。(也可以一同欣赏两位,理由综合以上所述即可),曹刿论战,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并在括号内写出文言现象。 (1)又何间焉 间: _ (2)肉食者鄙 鄙: _ _ (3)衣食所安 安: _ (4)弗敢专也 弗: _ 专: _ (5)小惠未徧 徧: _,参与 (古今异义),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古今异义),有“养”的意思(古今异义),不,个人专有 (古今异义),通“遍”,遍及、普遍 (通假字),(6)牺牲玉帛 牺牲: _ (7)弗敢加也 加: _ (8)必以信 信: _ (9)小信未孚 孚: _ (10)神弗福也 福: _ (11)小大之狱 狱: _ (12)虽不能察 虽: _ (13)必以情 情: _ (14)忠之属也 忠: _,指猪、牛、羊等(古今异义),虚报 (古今异义),实情 (古今异义),为人所信服,赐福,保佑 (词类活用),案件 (古今异义),即使,(以)实情判断 (词类活用),尽力做好分内的事(词类活用),(15)公将鼓之 鼓: _ (16)公将驰之 驰: _ (17)既克 克: _ (18)公问其故 故: _ (19)再而衰 再: _ (20)彼竭我盈 盈: _ (21)难测也 测: _ (22)惧有伏焉 伏: _ (23)望其旗靡 靡: _,击鼓进军 (词类活用),驱车(追赶),战胜,原因,缘故,第二次 (古今异义),充满。这里指士气正旺盛,推测,估计,埋伏,倒下,2.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义,并说明用法。 (1)之:肉食者谋之_ 小大之狱_ 公将鼓之_ (2)以:何以战_ 必以分人_ 必以信_ (3)焉:又何间焉_ 惧有伏焉 _,代词,这件事,结构助词,的,音节助词,无实义,介词,凭、靠,介词,把,介词,按照,句末语气词,相当于“呢”,兼词,于此、在那里,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_ (2)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_,当权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受,一定把它分给别人。,(3)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_ (4)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_,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以)实情判断。,作战,要靠勇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气就耗尽了。,4.结合文章,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曹刿这个人有哪些特点。,有责任心、爱国; 洞察时政,深谋远虑; 善于观察,把握战机; 沉稳冷静,机敏果断。,邹忌讽齐王纳谏,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并在括号内写出文言现象。 (1)邹忌讽齐王纳谏 讽:_ _ _ (2)邹忌修八尺有余 修:_ (3)朝服衣冠 服:_ (4)明日徐公来 明日:_ (5)孰视之 孰:_,讽谏,用暗示、比喻之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古今异义),长,这里指身高 (古今异义),穿戴 (词类活用),第二天 (古今异义),仔细地,(6)私我也 私:_ (7)王之蔽甚矣 蔽:_ _ (8)能谤讥于市朝 谤:_ 讥:_ (9)闻寡人之耳者 闻:_ (10)时时而间进 间:_ (11)期年之后 期年:_,偏爱 (词类活用),受蒙蔽,这里的意思是因受蒙蔽而不明(词类活用),公开指责别人的过错(古今异义),谏 (古今异义),使听到 (词类活用),间或,偶然(古今异义),满一年,2.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义,并说明用法。 (1)而:而形貌昳丽_ 而复问其妾_ 窥镜而自视_ 时时而间进_ (2)之:齐国之美丽者也_ 吾妻之美我者_ 由此观之_ 数月之后 _,连词,表并列,连词,表顺承,连词,表修饰,连词,表修饰,结构助词,的,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代词,这件事,语气助词,不译,(3)于:欲有求于我也_ 皆以美于徐公_ 能谤讥于市朝_ (4)以:皆以美于徐公 _,介词,向,表比较,相当于“比”,介词,在,动词,认为,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_ (2)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_,我与城北徐公相比,哪一个美?,城北的徐公是齐国最美的男子。,(3)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_ (4)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_ (5)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_,我知道自己确实比不上徐公美。,由此看来,大王您受的蒙蔽太严重了!,大小的官吏、百姓们,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人,给予上等奖赏。,4.从选文中看,齐国能“战胜于朝廷”的原因有哪些?请从中概括出一条对我们的学习有指导意义的建议。,齐国能“战胜于朝廷”的原因: 一是有邹忌这样敢于直谏且善于劝谏的忠臣; 二是齐威王善于采纳别人的建议。有利于我们学习的建议:要虚心向师长、同学征求学习方面的意见;要虚心接受同学提出的学习方面的批评和建议; 在学习过程中要敢于挑战权威,大胆质疑。,愚公移山,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并在括号内写出文言现象。 (1)方七百里 方:_ (2)惩山北之塞 惩:_ 塞:_ (3)出入之迂也 迂:_ (4)聚室而谋 谋:_ (5)吾与汝毕力平险 险:_,指面积 (古今异义),苦于 (古今异义),阻塞,曲折,绕远,商量,险峻的大山(词类活用),(6)杂然相许 许:_ (7)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曾:_ _ (8)且焉置土石 置:_ (9)投诸渤海之尾 诸:_ (10)始龀 龀:_ (11)寒暑易节 易:_ (12)始一反焉 反:_,赞同,用在否定副词“不”前, 加强否定语气。可译为“连都”(古今异义),安放,相当于“之于”,换牙,交换,通“返” (通假字),(13)汝之不惠 惠:_ (14)固不可彻 彻:_ (15)何苦而不平 苦:_ (16)河曲智叟亡以应 亡:_ (17)一厝朔东 厝:_ (18)无陇断焉 陇:_,通“慧”,聪明(通假字),通,愁 (词类活用),通“无” (通假字),通“措”,放置(通假字),通“垄”,高地(通假字),2.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义,并说明用法。 (1)之:本在冀州之南_ 跳往助之_ 虽我之死_ 告之于帝_ (2)且:年且九十_ 且焉置土石_,结构助词,的,代词,他,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代词,这件事,副词,将近,连词,况且,(3)而:面山而居_ 聚室而谋_ 而山不加增_ (4)其:其妻献疑_ 其如土石何_ 惧其不已也_ (5)焉:且焉置土石_ 始一反焉_,连词,表修饰,连词,表顺承,连词,表转折,代词,他的,在“如何”前面加强反问语气,代词,他,疑问代词,哪里,语气助词,无实义,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_ (2)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_,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将近九十岁了,正对着山居住。,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山)怎么样呢?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去呢?,(3)甚矣,汝之不惠! _ (4)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_ (5)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_,你太不聪明了。,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 还愁挖不平吗?,4.“实现中国梦,任重而道远”,从愚公身上,我们可以汲取哪些精神营养?,敢想敢干(不安于现状); 团结合作(广泛依靠群众); 要有坚韧不拔的毅力; 要有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 做事不畏艰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