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医务人员艾滋病职业暴露防护培训.ppt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815937 上传时间:2019-11-07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1.3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医务人员艾滋病职业暴露防护培训.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2017年医务人员艾滋病职业暴露防护培训.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2017年医务人员艾滋病职业暴露防护培训.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务人员 艾滋病职业暴露防护培训,什么是HIV职业暴露?,是指工作人员,如医生、护士、警察、监狱等管理人员,在从事有关工作中(因职业活动),发生以下导致感染或可能感染艾滋病病毒的情况: (一)被含有艾滋病病毒血液、体液污染的医疗器械及其他器具刺伤皮肤的; (二)被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或者黏膜的; (三)被携带艾滋病病毒的生物样本、废弃物污染了皮肤或者黏膜的; (四)其他因职业活动发生或可能感染艾滋病的。,感染者或病人的血液、含血体液; 感染者或病人的精液、阴道分泌物; 含HIV的实验室标本、生物制品、器官等。,常见的暴露源,HIV职业暴露常见情况,外科、妇产科:手术割伤或被缝合针刺伤 护理人员:抽血、注射 口腔科:牙齿划伤或医疗器具损伤 实验室、血液透析人员:伤口、眼睛接触污染血液 人民警察:刀伤、划伤、咬伤、针刺伤、破损皮肤接触。,职业暴露后一定会感染HIV吗?,职业暴露的危险性因素包括 : 1)损伤的深度; 2)针头刺破了静脉或动脉;有可见的血液从伤口溢出; 3)暴露源的感染状态,特别是晚期HIV感染者(病毒载量高)。 4)暴露类型,如接触量的大小和时间的长短。,职业暴露分级(按接触分级),一级暴露:暴露源为体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暴露类型为暴露源沾染了不完整的皮肤或黏膜,但暴露量小且暴露时间较短。 二级暴露:暴露类型为暴露源沾染了不完整的皮肤或黏膜,暴露量大且暴露时间较长;或暴露类型为暴露源刺伤或割伤皮肤,但损伤程度较轻,为表皮肤擦伤或针刺伤(非大型空心针或深部穿刺针)。 三级暴露:暴露类型为暴露源刺伤或割伤皮肤,但损伤程度较重,为深部伤口或割伤物有明显可视的血液。,职业暴露分级(按接触分级),职业暴露分级(按暴露源分级),轻度类型:HIV阳性、病毒滴度低、无临床症状、CD4计数正常者 重度类型:HIV阳性、病毒滴度高、有临床症状、CD4计数低 原因不明:不明暴露源是否为艾滋病病毒阳性,怎样才能杀灭HIV?,HIV的体外生活力弱,对理化因子的耐受力不及乙肝病毒 对热和化学试剂敏感,对紫外线不敏感 75%的酒精、0.2%漂白粉溶液、0.2%次氯酸钠、0.3%双氧水5分钟即可灭活病毒 56度30分钟,PH小于6或大于10的溶液10分钟可灭活病毒,普遍性防护原则,无论是病人还是医务人员的血液和体液,也不论他是HIV抗体阴性还是阳性,都应当作为具有潜在传染性加以防护,主要预防措施,安全处置锐利器具 对所有器具严格消毒(75酒精、2双氧水、漂白粉) 良好的洗手习惯 必备的防护措施 安全处置废弃物,粘膜或皮肤有伤口 有体液交换发生 要达到一定的病毒量,职业暴露感染HIV的条件,感染风险,如暴露源为血液: 经针刺暴露感染HIV的风险约为0.3% 经黏膜暴露为0.09% 经不完整皮肤暴露的危险估计0.09% 暴露源为除血液以外的体液或组织,感染风险低于血液,暴露发生后处理程序是什么?,职业暴露后应遵循哪些处理原则?,及时处理原则(科学严谨及时保密) 报告原则 保密原则 知情同意原则,(一)及时消毒处理原则,1、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眼部被污染禁用滴眼液。 2、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近心端向远心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3、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75%酒精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二)立即报告原则,医疗卫生人员及人民警察在职业活动中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应当及时就近到医疗卫生机构进行局部紧急处理,并在1小时内报告本单位职业暴露报告负责人。 该负责人应当在暴露发生后2小时内向辖区内的处置机构报告,并提供相关材料,配合处置工作。,(三)保密原则,由于目前社会人群对艾滋病认识的偏差,导致HIV感染者面临来自各方的歧视和压力,因此,意外暴露发生后,当事人最好仅向部门主管和单位主要领导报告,有关知情者应为当事人严格保密,特别是已造成暴露感染的情况下,任何人不能向外界和无关人员泄露当事人的感染情况。,(四)知情同意原则,职业暴露预防性药物均有一定的毒副作用; 预防性服药效果不是100; 育龄妇女涉及到怀孕和妊娠问题 因此,在采取预防性用药前,工作人员应事先向事故当事人告知有关预防性用药的利弊,由当事人自己做出是否用药的选择,并签订知情同意书。,感染危险性评估,首先了解暴露源是否携带艾滋病病毒。对于不清楚感染状况的暴露源,应当在暴露当日采集其样本进行检测核实。 依据国家免费艾滋病抗病毒药物治疗手册等文件要求,评定职业暴露程度分级。(一、二、三级暴露),随访检测,对存在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感染风险的暴露者,处置机构应当在发生暴露24小时内采集其血样,按照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的要求检测艾滋病病毒抗体,若抗体阳性,视为暴露前感染,不再进行随访检测;若抗体阴性,需要在随访期内进行动态抗体检测。暴露者在随访期内应当避免发生易感染艾滋病病毒的行为。 2016版职业暴露方案所称随访期指发生职业暴露之后6个月。暴露当日及之后的第4、8、12周和第6个月抽血复查。特殊情况下,如暴露者存在基础疾患或免疫功能差,产生抗体延迟等情况,随访期可延长至1年。,生物样品管理,处置机构要妥善保存暴露源样品、暴露者的暴露当日血液样品和随访期内阳转血液样品,必要时送调查机构保存备查。样品现场采集时应当至少有2名见证人,每份血液样品含全血1支、血浆2支(每支1毫升以上)。暴露源如为病毒培养物标本,每份标本应当有2支(每支1毫升以上)。样品送检单信息应当与“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个案登记表”相关联 暴露源为艾滋病病毒阳性者的血液、体液,被含有艾滋病病毒阳性者血液、体液污染的医疗器械、医疗垃圾及其他器具,含艾滋病病毒的生物样本或废弃物等。,预防性治疗,根据国家免费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手册(第3版)等有关规定执行国家免费艾滋病抗病毒药物治疗,并对暴露者服用抗病毒药物时所产生的药物副反应进行治疗。 暴露后预防用药推荐方案 A.TDF+3TC+LPV/r(EFV) B.AZT+3TC+LPV/r(EFV) 开始治疗的时间及疗程 A.在发生HIV暴露后尽可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尽可能在2小时内)进行预防性用药,最好不超过24小时,但即使超过24小时,也建议实施预防性用药。B.用药方案的疗程为连续服用28天。 静海疾控中心备有2人份的职业暴露预防用药。,结果判定,对于暴露源阳性,有“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个案登记表”,在暴露24小时内检测艾滋病病毒抗体为阴性,随访期内艾滋病病毒抗体阳转的暴露者,为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感染。 若暴露者在暴露前、后6个月内发生过易感染艾滋病病毒的行为,或者有线索显示暴露者感染的病毒不是来自本次职业暴露的,应当根据需要进一步做分子流行病学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判定暴露感染者感染的病毒是否来自本次职业暴露,同时出具职业暴露感染艾滋病病毒调查结论。,相关法律法规,1、职业病防治法 2、传染病防治法 3、艾滋病防治条例,相关文件,3、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印发职业暴露感染艾滋病病毒处理程序规定的通知(国卫办疾控发201538号) 4、天津市职业暴露感染艾滋病病毒处理工作实施方案(2016版),指导思想,遵循科学、严谨、及时、保密的原则。统筹资源,明确职责,完善机制,坚持调查工作的公正性、权威性,强调发生暴露后处置的时效性、规范性。确保职业暴露感染艾滋病病毒处理工作严格按照程序进行,有效维护职业暴露人群权益。,目的意义,(一)规范天津市职业暴露感染艾滋病病毒处理程序,降低职业暴露后感染艾滋病病毒危险性 (二)有效佐证职业暴露感染艾滋病病毒诊断及鉴定,职责分工,(四)职业暴露处置机构 负责职业暴露的现场处置、处置指导、暴露后感染危险性评估咨询、预防性治疗、实验室检测、收集、保存接触暴露源的相关信息、信息登记报告以及随访检测等工作。 市级职业暴露处置机构:市第二人民医院、市海河医院。为承担全市职业暴露处置工作及药品储备,职业暴露用药技术指导,药物毒副反应处理。 区县级职业暴露处置机构:区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承担辖区职业暴露处置工作,储备必要职业暴露用药。,职责分工,(五)职业暴露调查机构 负责职业暴露随访期内艾滋病病毒抗体发生阳转者的材料审核、调查工作。 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职业暴露调查机构,承担职业暴露随访期内发生艾滋病病毒抗体发生阳转者的材料审核、调查工作。 (六)其他医疗卫生机构 负责制定本机构内艾滋病职业暴露处置预案,负责本机构内医务人员艾滋病职业暴露培训和机构内发生职业暴露感染艾滋病病毒紧急处置及报告。,调查,调查机构出具的暴露感染者感染艾滋病病毒来自本次职业暴露的结论应当告知当事人并作为职业病诊断的重要依据。 随访期内,暴露者艾滋病病毒抗体发生阳转的,处置机构应当及时报告调查机构,调查机构组织临床、检验、流行病学等相关领域专家对接收材料进行审核,必要时可以到处置机构进行核实调查,根据调查情况确定是否开展进一步的艾滋病病毒实验室检测。,依法履职,健全工作机制,各区县、各有关单位要从保障医疗卫生人员及人民警察等高风险职业人群健康权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度出发,充分认识职业暴露感染艾滋病病毒处理工作的重要性。要严格按照职业病防治法、传染病防治法、艾滋病防治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职业暴露相关文件要求,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建立用人单位负责、行政机关监管、行业自律、职工参与的工作机制。进一步理清机构职责,强化组织协调,以落实本方案为契机,理顺职业暴露感染艾滋病病毒处理规程,推动艾滋病相关职业暴露标准化调查、处置工作及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同时,做好职业暴露人群的职业病诊断与鉴定工作。,加大投入,完善保障措施,要进一步完善“政府投入为主、分级负责”的经费投入机制,各区县要合理统筹艾滋病性病防治专项经费使用,确保职业暴露感染艾滋病病毒处理工作正常运行。同时,要加强艾滋病病毒高风险职业暴露人群的安全防护,保障其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对由于责任不到位,职业暴露报告处置不及时等情况造成人员发生重大危害的相关部门和单位,要依法追究责任,对职业暴露致病、致残、死亡并诊断为职业病的人员,参照国家及我市工伤保险有关政策给予保障。,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