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学结构抗震原理第3章.ppt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1815877 上传时间:2019-11-07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4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南大学结构抗震原理第3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中南大学结构抗震原理第3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中南大学结构抗震原理第3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产生扭转地震反应的原因,3.7 建筑结构的扭转地震效应,1.建筑结构的偏心,两方面:建筑自身的原因和地震地面运动的原因。,质心,刚心,产生偏心的原因:,a.建筑物的柱体与墙体等抗 侧力构件布置不对称。,b.建筑物的平面不对称。,c.建筑物的立面不对称。,d.建筑物的平面、立面均不对称。,e.建筑物各层质心与刚心重合, 但上下层不在同一垂直线上。,f.偶然偏心。,2.地震地面运动存在扭转分量,地震波在地面上各点的波速、周期和相位不同。建筑结构基底将产生绕竖直轴的转动,结构便会产生扭转振动。,无论结构是否有偏心,地震地面运动产生的结构扭转振动均是存在的。,但二者有区别,无偏心结构的平动与扭转振动不是耦合的,而有偏心结构的平动与扭转振动是耦合的。,二、考虑扭转地震效应的方法,1、规则结构不进行扭转耦联计算时,平行于地震作用方向的两个边榀,其地震作用效应宜乘以增大系数。一般情况下,短边可按1.15、长边可按1.05采用;当扭转刚度较小时,宜按不小于1.3采用。,2、采用扭转耦联的振型分解反应谱法。,1、考虑扭转地震效应时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的计算公式:,-分别为j振型i层的x、y方 向的水平相对位移;,-为j振型i层的相对扭转角;,-j振型周期Tj对应的地震 影响系数;,-i层转动半径;,三、考虑扭转的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考虑扭转地震效应时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的计算公式:,-考虑扭转的j振型参与系数;,仅考虑x方向地震时,仅考虑y方向地震时,与x方向斜交地震时,地震作用方向与x轴方向夹角,2、考虑扭转影响的水平地震作用效应,考虑双向水平地震作用下扭转的地震作用效应,3.10 地基与上部结构相互作用的影响,一般规定:建筑物基底为刚性,建筑的振动仅取决于上部结构的特性。,考虑土结构相互作用:,(1)改变了临近场地中地面运动的频谱成分; (2)改变了结构的振动特性,使结构周期增长、阻尼和位移增大,将减小结构所受的地震作用,但增大了结构的位移。,由于考虑到我国地震作用取值偏低,因此规范规定:结构抗震计算,一般情况下可不计入地基与结构相互作用的影响;8度和9度时建造于、类场地,采用箱基、刚性较好的筏基和桩箱联合基础的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当结构基本自振周期处于特征周期的1.2倍至5倍范围时,若计入地基与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影响,对刚性地基假定计算的水平地震剪力可按下列规定折减,其层间变形可按折减后的楼层剪力计算。,1.高宽比小于3的结构,各楼层水平地震剪力的折减系数,可按下式计算:,-计入地基与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后的地震剪力折减系数;,-按刚性地基假定确定的结构基本自振周期;,-计入地基与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附加周期 按右表采用(单位:s);,2.高宽比不小于3的结构,底部的地震剪力按1款规定折减,顶部不折减,中间各层按线性插入值折减.,3.折减后各楼层的水平地震剪力应符合楼层最低剪力的规定。,3.11 结构竖向地震作用,竖向地震运动是可观的:,根据观测资料的统计分析,在震中距小于200km范围内,同一地震的竖向地面加速度峰值与水平地面加速度峰值之比av/ah平均值约为1/2,甚至有时可达1.6。,竖向地震作用的影响是显著的:,根据地震计算分析,对于高层建筑、高耸及大跨结构影响显著。结构竖向地震内力NE/与重力荷载产生的内力NG的比值沿高度自下向上逐渐增大,烈度为8度时为50%至90%,9度时可达或超过1;335m高的电视塔上部,8度时为138%;高层建筑上部,8度时为50%至110%。,目前,规范考虑竖向地震作用的结构为,1.长悬臂结构; 2.大跨度结构; 3.高耸结构和较高的高层建筑;,计算结构竖向地震作用的方法:,静力法:取结构或构件重力的某个百分数作为其竖向地震 作用;,水平地震作用折减法:取结构或构件水平地震作用的某个 百分数作为其竖向地震作用;,竖向地震反应谱法:与水平地震反应谱法相同。,时程反应分析:,一、竖向地震反应谱,竖向地震反应谱与水平地震反应谱的比较:,类场地竖向地震 平均反应谱与水平 地震平均反应谱,形状相差不大,加速度峰值约为水平的1/2至2/3。,可利用水平地震反应谱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 高耸结构和高层建筑竖向第一振型的地震内力与竖向前5个振型按平方和开方组合的地震内力相比较,误差仅在5%-15%。,此外,竖向第一振型的数值大致呈倒三角形式,基本周期小于场地特征周期。,因此,高耸结构和高层建筑竖向地震作用可按与底部剪力法类似的方法计算。,二、高耸结构和高层建筑竖向地震作用的计算公式,-结构总竖向地震作用标准值;,-竖向、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质点i的竖向地震作用标准值。,规范要求:9度时,高层建筑楼层的竖向地震作用效应应乘以1.5的增大系数。,三、平板型网架屋盖与大于24m屋架的竖向地震作用计算,-第i杆件的竖向地震内力;,-第i杆件的重力内力。,反应谱法计算结果表明,1.比值虽不相同,但相差不大,故可取最大值作为设计依据;,2.比值与烈度和场地类别有关;,3.比值与跨度有关,但在常用的范围内,变化不很大;为了简化,略去其影响;,-竖向地震作用系 数,按表采用;,-重力荷载代表值。,采用静力法,对于长悬臂和其它大跨度结构的竖向地震作用标准值, (1) 8度和9度可分别取该结构、构件重力荷载代表值的10%和 20% (2)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30g时,可取该结构构件重力荷载代表值的15%。,时程分析法概念,时程分析法是对结构的运动微分方程直接进行逐步积分求解的一种动力分析方法。由时程分析可得到各质点随时间变化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动力反应,并进而可计算出构件内力的时程变化关系。由于此法是对运动方程直接求解,又称直接动力分析法。 直接动力分析包括确定性动力分析与非确定性动力分析两大类,即确定性动力分析中的时程分析法与非确定性分析的随机振动分析法,这里主要介绍时程分析法。 抗震规范规定,重要的工程结构,例如:大跨桥梁,特别不规则建筑、甲类建筑,高度超出规定范围的高层建筑应采用时程分析法进行补充计算。,结构弹塑性时程分析方法的步骤,(1)按照建筑场址的场地条件、设防烈度、震中距远近等因素,选取若干条具有不同特性的典型强震加速度时程曲线,作为设计用的地震动输入; (2)根据结构体系的力学特性、地震反应内容要求以及计算机存储量,建立合理的结构振动模型; (3)根据结构材料特性、构件类型和受力状态,选择恰当的构件恢复力模型,并确定相应线段的刚度数值; (4)建立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振动微分方程: (5)采用逐步积分法求解振动方程求得结构地震反应的全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