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第六课认识论.ppt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814597 上传时间:2019-11-07 格式:PPT 页数:61 大小:1.6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届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第六课认识论.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2017届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第六课认识论.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2017届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第六课认识论.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2017政治一轮复习必修4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高频考点,高频考点,高频考点,注意:意识与认识的关系 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属于唯物论的范畴,与物质相对应。 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属于认识论的范畴,与实践相对应。 二者都有正确与错误之分。,考点1: 实践的基本含义和特点,1、含义: 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人类活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客观世界,主观世界,自然界,人类社会,实践,认识世界,主观 世界,1注意: 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 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特别提示:实践的主体是人,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 实践不是纯粹的思维活动、认识活动,它是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而停留在人的头脑或口头上的活动(如“思考”“辩论”学习、学生实验等)不是实践。 实践是连接主观和客观世界的桥梁,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1、蜜蜂筑巢 2、学生开辩论会、学习理论 3、老师讲课 4、修建长江三峡水利工程 5、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6、航天专家研制“天宫一号”,判断:下列活动中哪些是实践活动并说明理由。,生产实践,社会实践,科学实验,实践基本形式,(最基本的),教育实践,2、基本形式: (1)生产实践(改造自然界的生产实践 生产实践,这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决定其他一切活动。 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2)社会实践(变革社会的实践 表现为革命、改革、路方政、法律制度的建设和实施等; 阶级社会中,变革社会关系实践主要表现为阶级斗争。 (3)科学实验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提示】这里讲实践的基本形式,而不是具体形式。实践的具体形式是丰富多彩的。,2、实践的基本特点,(1)客观物质性(本质特征) 实践的构成要素具有客观性 主体人 对象自然界、人类社会 手段工具、设备 实践的过程和结果具有客观性,这是实践活动与人的认识活动的区别所在。,(2)主观能动性,实践活动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 改造自然:创造新的物质生活资料 (电视、空调、网络) 改造社会:创造新的社会结构和社 会关系(社会制度更替),这是实践活动与动物的本能的、盲目的活动的区别所在。,特别提醒任何实践都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没有意识参与的实践是不存在的,但这并不意味着盲目的实践不存在。因为盲目的实践是指这种实践没有以正确的认识为指导,导致实践活动失败。,社会性:实践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 历史性: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实践内容、规模和水平各不相同,都受到一定历史条件制约,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揭示了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贯彻了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3)社会历史性,典例 (2013天津高考)在集安高句丽壁画一书中,作者称图一为“剁肉图”,把古人右手所持工具看作菜刀;后有研究者结合该书图二“烤肉串”和图三“厨师煽风”,认为古人右手拿的都是史称“便面”的中国古扇,因此图一应叫“烤肉图”。对文物图像命名中存在的不同见解,应坚持的正确观点是( ) A.真理是客观的,是对客观对象的认识 B.对同一确定对象的认识,真理只有一个 C.真理是有条件的,都有自己的适用范围 D.真理是具体的,是相对特定过程而言的,解析 分析材料可以看出,“剁肉图”的命名是错误的,“烤肉图”的命名是正确的,这体现了对同一对象的认识,真理只有一个,B项符合题意。A项说法错误,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C、D两项不符合题意。,B,典例5 (2015全国)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记住乡愁的播出引发社会强烈反响。古建筑学者将其誉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立体的教科书,现成的博物馆”,历史学者认为记住乡愁呈现了一幅生动的乡村历史画卷,民俗学者从节目中看到了一个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化石”,社会学者强调汲取传统乡村社会治理的智慧和经验 运用认识论的相关知识并结合材料,分析不同学者从记住乡愁中获得不同感受的原因。,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看法的原因,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认识主体的不同、主体的差异性的不同、认识不同。,答案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认识受到主体状况、客体状况以及认识条件的制约。 不同学者在知识构成、兴趣爱好、思维方式、三观等主观方面存在差异;纪录片涉及传统村落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村规民约、民风民俗、社会管理等客观方面内容,导致不同学者感受的差异性。,归纳,考点1:实践的概念、特点 1、实践的含义: 2、实践的基本形式: 3、实践的特点:,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最基本的) 变革社会的实践; 科学实验活动。,客观物质性(本质特征) 主观能动性 社会历史性,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决定)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强调的是认识来源于实践 来源=途径,认识的动态发展是由实践推动的;,实践能够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检验,认识要回到实践中去、服务于实践。,?,考点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A、实践需要推动认识向前发展。,B、实践为认识发展提供了工具。,(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这种反映只有在实践中、在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完成。 不论是亲身参与实践活动而获得的直接经验,还是通过知识的学习和传递而获得的间接经验,都是实践的产物。,(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一切真知都来源于实践,无论是直接经验,还是间接经验,都是实践的产物,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2)人们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两条: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 直接经验是通过亲身参加实践获得的经验;间接经验则是从他人那里获得的经验。,【误区警示】认识的来源与获得认识的途径是一样的,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实践不断产生新问题、提出新要求,推动人们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 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善的认识工具,这些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人类认识的发展。 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2) 动力,特别提示:把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理解为唯一动力或各种动力中的一个普通动力都是错误的。 反对把认识绝对化、思想僵化。,(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由实践两个特点决定,实践,受主观认识 指导,联系主观认识,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改造客观世界,联系客观事物,联系主观与客观的桥梁,认识,正确认识,错误认识,主观与客观相符,主观与客观相悖,主观认识和客观事物自身都不能作为判断认识标准,只有实践能把主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照,从而检验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因此,实践是检验的唯一标准。,误区:科学理论、公认观点、权威观点、马列主义也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 认识本身不是目的,实践才是认识的目的。 反对脱离实践、纸上谈兵,认识不为实践服务。,提示: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强调的是认识的产生;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强调的是认识的动态发展是由实践推动的;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强调的是实践能够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强调的是认识要回到实践中去、服务于实践。,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正确认识对实践具指导作用; 错误认识会阻碍人的实践活动。,方法论:树立正确意识,坚持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欲知山中事,须问打樵人。 竹外桃花三两支,春江水暖鸭先知。,吃一堑,长一智 学然后知不足 书到用时方恨少,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 真理无价宝,实践里面找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 学以致用 造烛为求明,求知为运用,学而不用如同耕地不播种,终无所获。,下列句子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2)方法论:一方面要积极投身实践;另一方面又要重视认识的反作用,尤其是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树立正确的认识。 (3)反对:只承认实践决定作用忽视认识能动作用的形而上学错误,也要反对片面夸大认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错误。,总结: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1)原理: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唯一标准;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认识反作用于实践,正确的认识(真理、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推动作用,错误的认识阻碍实践的发展。,【例】1:(2010高考全国新课标卷21)木星是太阳系中体积最大的行星,人们对它充满无限遐想。为了解木星的形成、进化和结构等,在最新航天科技的支持下,美国预计于2011年8月发射新的木星探测器“朱诺”。对木星的科学探测活动将进一步佐证 人类的好奇、兴趣和遐想是推进有关木星认识的直接动力现代科技和探测手段的发展推动有关木星认识的深化发展实践发展提出的客观需要是推进有关木星认识的根本动力严密的逻辑和精心的准备能确保木星探测实践的如期成功 A B. c D,(2013广东高考)以前人们认为,材料的强度和韧性这两种属性不可兼得。但某工程团队利用“电纺”技术,开发出细小的聚丙烯腈纳米纤维,并通过小喷嘴喷射出去,做成的材料既轻又薄,不仅更坚固,而且更具韧性。该团队之所以成功,是因为 A深化了理论认识,推动事物质变 B立足于实践探索,改变实践手段 C发挥了意识的目的性,突破条件创造联系 D发挥了主观能动性,消除事物之间的矛盾,B,【例3】(2016全国卷)20.习近平强调,要从推动科学决策、民 主决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增强国家软实力的 战略高度,把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切 实抓好。重视智库建设的认识论依据是 脑力劳动者的认识活动越来越具有直接现实性 任何具体的认识主体总是具有自身的局限性 不同认识主体相互取长补短有利于发现真理 得到不同认识主体认同的知识才具有真理性 A B. C. D.,C,【例4】1859年,一位英格兰农场主来到了澳大利亚,放养了从欧洲带来的24只兔子以供打猎。由于澳洲大陆自然环境适宜,又无鹰、狐狸等天敌,兔子大量繁殖扩散,导致生态环境严重 破坏,农业和畜牧业蒙受了巨大损失。20世纪50年代,澳大利亚政府采纳生物学家建议,用生物方法控制兔灾,取得了显著效果。 (2016海南卷)澳大利亚人控制兔灾实践的哲学启示是 改造自然实践的成功取决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人与自然矛盾的解决依赖于人的实践能力和水平 人与自然的矛盾来源于人对自然认识的局限性 认识的发展水平制约着解决人与自然矛盾的水平 A. B. C. D.,C,【例5】(2016上海卷)从确立“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到提出“中国 梦”,从把握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到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蕴藏 鲜明时代内涵的治国理政总体方略与时俱进、不断发展。治国理政 总体方略的发展所体现的哲理是 A.人类社会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 B.真理反映的对象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 C.真理性的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D.理论是否正确一定要经过实践的检验,C,【例6】下列与“知暵潦(旱涝)者莫如农,知水草者莫如马,知寒暑 者莫如虫”哲理相同的是( )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一碗酸辣汤,耳闻口讲的,总不如亲口呷一口明白的 百闻不如一见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A B C D,解析:C “知暵潦(旱涝)者莫如农,知水草者莫如马,知寒暑者莫如虫”的哲学寓意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决定认识,与之一致;否认了真理的客观性,错误;哲学寓意为矛盾的转化,材料未体现。,【例7】 2016海南卷)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8分) 这是一个快速变化的时代: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信息更新速度越来越快时代发展要求人们不断更新知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深化教育改革,拓宽终身学习通道。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建立个人学习账号和学习累计制度,畅通继续教育、终身学习通道。 某市在智慧城市建设中,依托先进的信息采集、处理、储存、传输技术,开发智慧学习平台。智慧学习平台拥有强大的信息资源中心,融合不同学科知识、提供各类学习资源。每个市民都可以在智慧学习平台上拥有记录终身学习过程的学习账户,根据自己的特点和需求,订制个性化学习计划,运用搜索引擎等工具搜索跨学科领域知识资源,进行探索性学习。 (1)运用实践与认识关系说明为什么要推进终身学习。(10分),【答案】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无限的,人的认识的发展也是无限的。(4分) 推进终身学习,是时代和实践的发展提出的要求。(3分)只有终身学习,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3分),1、真理的含义,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与客观对象相符合的认识,与客观对象不相符合的认识,真 理,谬 误,人的认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有正确和错误之分,考点3: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真理的基本属性是客观性,2、真理的特征,(1)真理的客观性(最基本的属性),一是指真理内容的客观性 二是指检验真理标准是客观的社会实践,真理形式是主观的,内容是客观的,客观性是真理根本属性。,思考:“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为什么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人们会产生不同的认识?,由于立场、三观、方法、知识结构、认识能力、认识水平不同,对同一对象会有不同的认识,但其中只有一种正确的认识,也就是说真理只有一个。真理和谬误的界限不容混淆,真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启示,制约认识真理性的因素,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适用条件和范围。,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指主观认识符合当地的实际.,指主观认识符合当时的实际.,超出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可能转化为谬误。,(2)真理是有条件的,(3)真理是具体的,特别提示: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因而真理是相对的。,关于真理的具体性与条件性 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真理需要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 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在这个条件和范围内,真理是绝对的;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因此真理又是相对的。 真理具体性与条件性表明,真理与谬误是相伴而行的。,误区:对同一对象可以有多个真理;真理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真理;真理是一成不变的,总结:真理与谬误的关系,对立:真理主观符合客观、正确反映 谬误主观背离客观、歪曲反映 统一:相比较而存在、相对立而发展 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真理向谬误转化: 真理超出范围。 真理超越还是落后于事物的发展。 把全面的真理内容彼此割裂(断章取义)。 谬误向真理转化: 超出一定范围后回归。 失败常常是成功之母。 在批判谬误中发展真理。,(2016江苏卷)信息科学在高速发展,但信息安全举步维艰,量子通信是迄今唯一被严格证明为无条件安全的通信方式。十多年来潘建伟团队一直在为此努力并取得重大突破,已经为60周年国庆阅兵等国家重要政治活动提供了信息安全保障。材料说明 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实践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 真理的内容和形式具有客观性 A. B. C. D.,B,命题点1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典例1 2013广东高考下图漫画 (作者:周锐)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 对事物的认识受主体差异的影响 认识和改变规律是克服困难的条件 辩证的否定是事物之间相互的否定 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A B C D,B,解析:漫画题解答的关键是读懂漫画的意思。一般难度较大。但这题可以用排除法快速解答。因为错误,规律不能改变;错误,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不是相互的否定。所以正确答案是B。,考点4: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1、认识的反复性:实践认识实践,(1)从认识的主体看:人受到实践水平;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等限制; (2)从认识的客体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 (3)人们对事物的正确认识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反复过程。,(2)认识的无限性,(3)认识的上升性: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 (4)方法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表现: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原因:认识的对象是无限的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人的认识运动不是圆圈式的循环运动,而是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认识运动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认识具有上升性,认识具有无限性,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认识具有上升性,人类认识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和螺旋式的上升。真理是不断向前发展的。,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追求真理),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对同一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意识、认识、真理、科学理论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 1.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属于唯物论。 2.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属于认识论。 3.真理是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4.真理的系统化、理论化,就是科学理论。 联系: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知识梳理,提炼关键词,抓住“标志性”词语,针对、按照、立足、基于、根据(问题、现状、特点、影响、形势),提出、出台、制定、颁布(理论、思想、政策、规划、方针、措施、经验)等 从唯物论角度看,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坚持一切从实际才出发,实事求是 从辩证法角度看,体现了矛盾的特殊性,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从认识论角度看,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 从唯物史观角度,体现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反映。,有关实践的易错点,1、实践既是一种客观物质性活动,又是一种主观活动。 2、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因此盲目的实践是不存在的。 3、实践是社会性的活动,因此,单个人的实践活动是不存在的。 4、实践是认识的唯一途径,要获得认识就要亲自参加实践。,有关真理的易错点,1、真理是人们对事物及其规律的反映。 2、真理是人们对事物现象的正确认识。 3、真理是客观的。因此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实在性。 4、真理是有用的,有用的观念就是真理。 5、多数人的意见就是真理。 6、“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意味着真理有很多个。 7、真理具有相对性,是说真理包含有错误的内容。,考向 实践的特点 典例1 (2015重庆高考)古人削桐为琴,纳天地万物之声。琴音松沉旷远,能让人雪躁静心;琴乐洁净精微,能让人感发心志,升华心灵意境。古琴名曲流水表现了生命与自然的和谐,被录入特制唱片,搭乘美国太空飞船,向茫茫宇宙传达人类智慧和文明。关于古琴艺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琴乐感发心志,体现了事物间的自在联系 琴音的物理特性决定着听琴者的情感体验 欣赏古琴音乐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作用 古琴制作、琴曲创作具有社会历史性的特征 A. B. C. D.,解析答案,解析 琴乐感发自心志,体现了事物间的人为联系,说法错误,排除; 琴音相同,但听琴者的情感体验具有主体差异性,因而情感体验也有所不同,否认了主体差异性,应排除; 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故答案选D。 答案 D,典例2 (2015江苏高考)下列名言警句中体现相近哲理的是( ) 为学之实,固在践履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 物有甘苦,尝之者识 A. B. C. D.,B,解析答案,解析 强调实践的重要性。 强调学习勤奋,进取心强,体现了意识作用。 体现了辩证否定的精神, 与表达的含义一致,故答案为B。,考向2 主观题形式考查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典例3 (2014新课标全国)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冯洪钱是一名基层兽医工作者。1959年,当地民间老兽医用一味草药治好了20多头病猪,这使年轻的冯洪钱深受震撼。他立志传承发展传统兽医药事业,编撰民间兽医本草,满足社会的需求。他访问过数百个兽医站,拜访了成百上千位老兽医、老药农,广泛收集民间处方,查阅古医书、古农书、地方志,追踪国外最新科技成果,创办中草药百草园、中草药制药厂,与同事一起先后研制成功精宝素等10多种中草药制剂,治愈了数以万计的疫病牲畜。,经过千辛万苦,历时半个世纪,冯洪钱终于在2008年完成了系列著作民间兽医本草,共计638万字,插图2 353幅,书中收录3 505种中草药,附方40 000多则。民间兽医本草“汇古今兽医本草之大成,集民间兽医经验之精华”,冯洪钱被誉为“当代的李时珍”,被评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并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结合材料,运用实践与认识的相关知识,分析实践在冯洪钱创作民间兽医本草过程中的作用。,解析答案,解析 本题原理限定为用实践与认识的相关知识分析问题,比较简单。学生只要记住原理,并分析材料,而不是照抄材料,即可获得高分。,答案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亲身的实践和他人的实践为冯洪钱提供了研究课题,为民间兽医本草的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材料,验证了兽医中草药成果的科学性;兽医药研制及其在畜病治疗实践中的成功应用,体现了创作民间兽医本草的目的和价值。,例:(2014课标12).2013年8月,(十万个为什么第六版出版,开放性、探索性是其突出亮点.对于科学界没有定论的问题,该书汇集了多家观点,以引导读者进一步思考。在一些问题上不设标准答案,其合理性在于对复杂事物的认识: 往往是一个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的过程 是一个不断克服片面性甚至错误的过程 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永无定论的过程 往往是一个在实践基础上推翻和超越已确定的真理的过程 A. B. C. D.,A,(2013新课标全国II20题)联合国关于发展的观念经历了一个演变过程:20世纪五六十年代把发展归结为经济增长;20世纪70年代把发展看作是经济增长、经济结构优化和社会变革;从20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把发展理解为注重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和以人为中心的综合发展。联合国关于发展的观念演变进一步证实了( ) 认识的不断完善决定着实践的不断深化 认识受认识对象本质和属性暴露程度的制约 认识的发展具有与认识主体无关的客观规律性 认识的发展是一个不断继承和超越已有认识成果的过程 A. B. C. D.,C,(2015全国卷II 23) 长期以来,画家笔下的马往往是四蹄齐伸、腾空飞奔。然而,高速相机连拍的照片显示,飞奔时的马蹄是交替地移动的。但是,当画家画出马蹄交替移动的奔马时,有人却批评画得不像。这表明在艺术领域: A.认识的发展与认识工具的进步没有直接关系 B.以往的认识经验阻碍认识的发展 C.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没有客观的评价标准 D.人们的主观世界对认识的影响更加显著,D,(2016海南卷)22.为了摆脱贫困,核桃坝村炼过铁、办过化肥厂,但经济状况并没有好转,环境污染问题却日益严重。该村汲取教训,改变思路,在茶叶专家的帮助下,根据当地自然资源禀赋,带领村民种茶,形成茶叶种植、加工、销售整体发展格局,实现了“百姓富、生态美”。该村的转型发展表明 成功的实践是基于对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把握 失败与成功相互渗透和转化,没有明确的界限 善于总结经验教训是实践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 通过实践总能把观念中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 A. B. C. D.,B,(2010高考福建卷39)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重要的思想资源,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孟子尽心下 “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唐太宗贞观政要君道 “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夫曰共举之,则因有民而后有君,君末也,民本也。” 谭嗣同仁学 专家点评:传统民本思想在历史上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具有时代局限性,统治阶级运用民本思想的目的是“治民”、“驭民”。 “坚持以人文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胡锦涛 专家点评: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是对传统民本思想的扬弃,是立足中国发展时间,适应新的发展要求突出的,其内涵将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间的深入而不断丰富。 结合材料 ,说明从民本思想到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是如何体现人类认识过程的。,认识受各种条件限制,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从孟子到唐太宗再至谭嗣同对民本思想的演变,直至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的提出,体现了认识的反复性。 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不断变化,从“民贵君轻”到“君存百姓”再到“民本君末”,民本思想的内涵不断变化,“以人为本”的内涵也将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深入而不断丰富,体现了认识的无限性。 认识运动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以人为本”就是对民本思想的超越和发展,体现了认识的上升性。,【典例】(2011山东文综)为进一步推进转方式调结构,2010年10月,山东省委组织专家分赴全省17市进行了实地调研。针对调研中发现的新问题,山东省委认真听取民主党派和群众的建议,深化了对转方式调结构的认识。 结合材料,运用实践与认识关系的知识,分析山东省委开展调研工作的合理性。(6分),目的,来源,动力,实践与认识关系,合理性,【参考答案】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山东省委通过实地调研获得了认识。(2分)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山东省委通过调研发现新问题,推动了认识的深化。(2分) (3)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山东省委通过调研获得认识的目的和归宿是推进转方式调结构。(2分),一部改革开放史,就是正确认识与处理政府(计划)和市场关系的历史。 改革开放前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完全由政府通过国家计划进行资源配置。19781987年形成并提出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思想。19841988年确认了“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商品经济。”19881992年逐步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19922012年强调要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我国对“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探索是如何体现这一过程的?,【答案】认识具有反复性。受到当时各种条件的限制,对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认识具有无限性。改革开放的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决定了对政府与市场关系的认识也是不断深化发展的。 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对政府与市场关系的认识,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不断向前发展。 必须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对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探索过程,正是我们在实践中不断追求和发展真理的生动体现。,(2016全国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6分) 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新方法而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是中国本土培养的科学家首次获得诺贝尔奖。 疟疾是威胁人类生命的一大顽疾,困扰来了人类几千年。20世纪60年代末,治疗疟疾的常用药物氯喹或奎宁的药效已经减弱,疟疾的发病率再次升高。为了找到新型抗疟药物,中国政府启动了研制治疗疟疾药物的“523项目”,中医研究院成立以屠呦呦为组长的科研组参加研究工作。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屠呦呦小组与全国7个省市、30多个单位的科研人员协同合作,经过数百次试验、无数次失败,并从肘后备急方等传统中草药文献中获得灵感、汲取智慧,最终使用乙醚从青蒿中提取了疗效高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新方法,挽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命。世界卫生组织将青蒿素和相关药剂列入其基本药品目录,以青蒿素为基础的复方药物已经成为疟疾的标准治疗药物。 屠呦呦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是中医中药走向世界的一项荣誉。它属于科研团队中的每一个人,属于中国科学家群体,用现代科学手段不断认识中医药,是我们一代代科研工作者的责任。 (1)结合材料,运用追求真理的知识说明我国科学家是如何发现疟疾新疗法的。(12分,【答案】答:人们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受主客体条件的限制,追求真理是一个曲折的过程,具有反复性。(4分)根据社会的需要选择课题。克服困难、反复试验,经历多次失败仍坚持不懈。(3分)发挥团队精神,协作攻关。发掘中国传统中医中药学资源,并与现代科技相结合。(3分)将研究成果应用 与疟疾治疗实践,接受检验。(2分),思维建模系列,20.实践、真理与认识发展的过程,实践、真理与认识发展的过程是近年来各地高考的高频考点。试题多结合人们改造自然、社会改革和科学实验的重大成果等进行考查。 常见设问方式: (1)运用实践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我国载人航天事业的“三步走”战略。 (2)运用真理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正确态度。 (3)运用认识论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中国共产党对问题的探索过程。,常用答题语言: (1)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具有客观物质性、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 (2)实践决定认识,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 (3)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是客观的、有条件的、具体的。 (4)认识发展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返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