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第2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 2 从答题角度寻求突破方法课件.ppt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1814022 上传时间:2019-11-07 格式:PPT 页数:217 大小:1.6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第2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 2 从答题角度寻求突破方法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17页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第2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 2 从答题角度寻求突破方法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17页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第2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 2 从答题角度寻求突破方法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板块 从答题角度寻求突破方法,整体阅读方略 鉴赏古代诗歌的基本程序 一、审标题,明内容,捕捉情感线索 标题是解读诗歌内容和形式的关键。因为诗歌的标题一般交代时间、地点、人物、情感倾向,可以揭示思想内容,可以让人明了是哪一类诗,进而明了诗的结构及表现手法等,便于快速理解诗歌。,1.看题目猜测内容走向。 如:2015年江苏高考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秋日”交代时间;“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交代内容。据此可猜测诗歌的内容可能是:朋友新居落成,写诗抒情。 2015年课标高考全国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发临洮”“赴北庭”,交代事件;“留别”交代内容。据此可推测诗歌要写沿途景象,抒思家报国之情。,2.看题目推断表现手法。 如:2015年四川高考夏日游山家同夏少府,“夏日”交代时间;“游山家”,交代事件;“同夏少府”,交代人物。据此可推测出诗歌的表现手法可能是:借景抒情,表达对自然景色的热爱。 2015年课标高考全国残春旅舍,“残春”,交代时间和景物;“旅舍”,交代地点。据此可推测出诗歌的表现手法是借景抒情,表达孤单之苦,写羁旅之愁。 3.看题目推测情感流向。 如:2015年天津高考雨过至城西苏家,“雨过”,交代时间,暗示心情;“至城西苏家”,交代内容。据此可推测诗歌写了雨后访友的愉悦之情。 2015年福建高考秋夜纪怀,“秋夜”交代时间,暗示心情;“纪怀”,暗示写景抒情。结合作者陆游的人生经历,据此基本可推断诗歌内容是写老年壮心,抒报国情怀。,二、审作者,明时代,揣摩背景信息 读诗讲究“知人论世”,所以,一定要重视诗歌的作者。要尽量了解诗歌作者的身世、其所处的时代特点,以及其创作倾向、主要内容、作品风格特点等。 如:2015高考安徽高考月圆,作者是杜甫。联系杜甫颠沛流离的经历和思家怀归的情感,月圆一诗的内容和情感则不难理解。 2015年高考课标全国高考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作者是岑参。如果大家知道岑参是盛唐边塞诗人,长于七言歌行,由于从军多年,对边塞生活有深刻体验,善于描绘塞上风光和战争气象,气势豪迈,情辞慷慨,那么,理解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这首诗的情感与表现手法,问题就好解决了。 除时代信息外,我国古代士子的人生之路,也有着许多共性的地方,对其作品写作的人生阶段的把握,也能给我们提供解读诗歌内容情感的钥匙。,他们一般是早年读书,胸怀天下,四方结友,壮志豪情。宗悫“愿乘长风破万里浪”(宋书宗悫传)、李贺“少年心事当拿云”(致酒行)、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都是典型的书生意气。 然后参加科举考试,或金榜题名、春风得意,或失意落第、叹忧写愁。孟郊“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登科后)、白居易“得意减别恨,半酣轻远程”(及第后归觐,留别诸同年)、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枫桥夜泊)是这一阶段情感的代表。 接下来是宦游四方,羁旅行役,或想家思人,或念君忧国。得意者谈建功立业,失意者言贬谪之愁。李白“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渡荆门送别)、白居易“我厌宦游君失意,可怜秋思两心同”(县西郊秋寄赠马造)、李商隐“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夜雨寄北)正是这种处境和心情的体现。,最后是离别官场,或颐养天年,或归隐山林,人生境况、生活感慨,自然成为诗歌的主题。陶渊明“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归园田居)、张籍“白发如今欲满头,从来百事尽应休”(书怀寄王秘书)、苏轼“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江城子密州出猎)、陆游“白发当归隐,青山可结庐”(思蜀)都是显示了此境此情。,三、审体裁,明章法,了解结构特点 以律诗和绝句为例,前人将律诗和绝句的章法归结为“起”“承”“转”“合”四字。“起”即一首诗的起句,“承”是承接起句,是“起”句的延续、延伸,“转”就是转句,表明诗意的转折变换,“合”则是合笔,是结句,往往有点明题旨,收束全诗的作用。如王昌龄的闺怨: 闺中少妇不曾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首先“闺中少妇不曾愁”,这是“起”,写出了“少妇”无忧无虑的感受。接着的“春日凝妆上翠楼”,这是“承”上句的“不曾愁”而来。这里,诗人写少妇相思之情,不是直接描写,而是迂回曲折,所以,第三句“忽见陌头杨柳色”承接上一句而“转”,其中一个“忽”字,明确地表明了少妇的情感发生了变化。最后“悔教夫婿觅封侯”,是诗歌的“合”,是少妇“怨”的集中表现,其中的“悔”字很好地表现了少妇由“不曾愁”而达到最后的“怨”情。可以说,诗人的构思婉转曲折,很有吸引力,而且卒章显志,使诗歌的感染力增强。 “起”“承”“转”“合”四个部分之间,都有着密切的联系,而每一部分,又都关乎主旨,关乎作者的情感。掌握了这个规律,也就握住了一把打开古诗鉴赏之门的钥匙。,四、审语言,明句意,体会表达技巧 古代诗歌大都篇幅短小,其语言高度凝练、概括、含蓄而富有跳跃性,即通常所谓的“诗家语”。因此,读诗时千万不能一扫而过,否则绝对是读不懂、读不透的。由字词到句意,由句意到全诗,边读边想,力求还原诗歌画面,进而明白所用的技巧,体会它所带来的美妙效果。 如:如韦庄春陌二首(其一): 满街芳草卓香车,仙子门前白日斜。 肠断东风各回首,一枝春雪冻梅花。 这首诗写傍晚时分,一群女子和各自心爱的人春游归来,车子把街道挤得水泄不通,可是一位女子却从早到晚站在仙子门前,一直到“白日斜”也没有等到她的情郎,大家回首向她道别,她的心如“断肠”般悲痛,但是她还在等待,其容貌如在寒雪中凝结的一枝梅花。,诗的尾句很奇特,按理性逻辑应该是“一枝梅花冻于春雪”,但诗人却将“一枝”这个数量词修饰“春雪”这个名词。这种错位,完全违背了语法和逻辑规范,却显得别致而新颖,给读者以强烈的冲击。如果将诗句写成“一枝梅花冻春雪”或“春雪冻一枝梅花”,那就俗不可耐、索然寡味了。 另外,在古代诗歌中,比喻、比拟、夸张等修辞手法我们都能够辨识,但是一些不常用,或者说是古诗中特有的修辞手法就必须了解,比如互文。例如: 王昌龄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就不可理解为月是秦朝的关是汉朝的;木兰诗“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也绝不是雌雄异样,否则“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就无从说起;白居易琵琶行“主人下马客在船”,如果理解为主人下了马,客人上了船,就无法解释“举酒欲饮无管弦”和“江州司马青衫湿”了。,一,二,误区规避,尖子生错题本,三,鉴赏古代诗歌的三类形象 诗歌是抒情的艺术,而诗人的思想感情往往是借助诗中的形象委婉含蓄地表达出来的。因此,鉴赏古代诗歌,首先必须把握古代诗歌的形象。所谓形象就是主观情意和外在物象融合的结晶,是浸润着作者浓郁主观情感的意象。它包括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三种。,补救训练,典例,方法点拨,即学即练,一,二,误区规避,尖子生错题本,三,一、人物形象 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包括抒情主人公形象和诗歌所刻画的人物形象。抒情主人公形象就是诗人自己的形象,是“诗化了的作者”。诗歌是诗人主观情感的产物,必然带有诗人的痕迹。通过诗中人物的所作所为、所见所想可以推想出诗人的形象特征。而在叙事或诗人隐身的诗歌中,诗人往往借助笔下塑造的人物或隐喻的人物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对社会的看法、对人生的领悟,或者寄托自己的理想。 【常见设问方式】 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具有怎样的特点?试加以分析。 这首诗塑造了怎样的诗人(或主人公)形象?结合具体诗句分析。 简要分析(或概括)诗中刻画的人物形象。 诗歌的某一联或几联刻画了怎样的人物形象?,补救训练,典例,方法点拨,即学即练,一,二,误区规避,尖子生错题本,三,典例1诗人自己的形象 (2013重庆高考)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 酬孝峙 清钱继章 发短髯长眉有棱,病容突兀怪于僧。霜侵雨打寻常事,仿佛终南石里藤。 闲倚杖,戏临罾。折腰久矣谢无能。熏风未解池亭暑,捧出新词字字冰。 作者简介:钱继章,字尔斐,号菊农,浙江嘉善人。明崇祯九年(1636)举人,明朝曾为官,入清不仕,撰有菊农词。 注:孝峙:王屋,字孝峙,浙江嘉善人,明末文学家。罾:用竹竿做支架的方形渔网。熏风:东南风。 上片刻画了词人怎样的自我形象?运用了什么手法?,补救训练,典例,方法点拨,即学即练,一,二,误区规避,尖子生错题本,三,参考答案:容貌病态怪异,性格坚韧不拔。用描写刻画外貌,用比喻突出性格。,解析:词作上片前两句描写了词人的容貌形象,后两句则表现了词人的品质。这位词人,头发很短,胡须很长,眉毛高耸,俨然正怒目睁睁地睥睨环宇;一副面带“病”容又颧骨凸起的奇特形状,一个“怪”字写出了他容貌奇特的整体特征。其中,“发短”暗对清朝的“长辫”,是极有胆识的艺术展现。而他的心态却仿佛终南山石罅里一根蔓延的青藤,一任严霜侵袭、暴雨击打,却等闲视之。,补救训练,典例,方法点拨,即学即练,一,二,误区规避,尖子生错题本,三,典例2诗中的人物形象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破阵子 宋晏殊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原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词的下片写人物,试简要分析词中的女主人公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并简要说明词人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刻画这一形象的。 参考答案:词中的女主人公是一个活泼天真、纯洁无瑕的少女形象。词人是从声音“巧笑”,表情“笑从双脸生”,动作“逢迎”,心理“疑怪昨宵春梦好”等方面来刻画这一形象的。,补救训练,典例,方法点拨,即学即练,一,二,误区规避,尖子生错题本,三,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这首词描写了古代少女们春天生活的一个小片段,上片写景,下片写人。“巧笑”二字,捕捉到了“东邻女伴”的心理活动以及情态。词中没有正面来描写斗草的活动,只用一笔点出人物的内心活动,表现了这位少女不仅聪明,富于想象,而且心灵是那样纯洁无瑕。,补救训练,方法点拨,即学即练,典例,一,二,误区规避,尖子生错题本,三,鉴赏人物形象三法 1.知人论世,关注背景。 高考诗词一般都注明了作者,这为我们理解诗歌、把握人物形象提供了条件。另外,我们可以从诗歌内容中揣摩其写作背景,更多的时候,命题者会在诗词后附注释给我们以提示或暗示。 2.抓住人物的描写内容。 人物形象的塑造离不开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等方面的刻画,诗歌也不例外,诗中人物的一个动作、一个神态、一个微妙的心理变化,都是我们分析形象时不可忽视的要素。,补救训练,方法点拨,即学即练,典例,一,二,误区规避,尖子生错题本,三,3.体察手法与写作意图。 古人写诗时,通常用双关、象征等含蓄手法,明言此而实言彼。所以,我们在分析人物形象时,有时不能只就文字表面意思进行分析,要注意体察诗人的写作意图,结合诗人身世际遇,展开联想,正确分析。如唐朝诗人秦韬玉的七律贫女,虽然表面上句句是写贫女,其实句句是为不得志的贫士而写,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怀才不遇、寄人篱下的感恨。,补救训练,方法点拨,即学即练,典例,一,二,误区规避,尖子生错题本,三,答题建模 第一步,诗歌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第二步,通过哪些诗句表现了人物形象的这一特点。 第三步,表达了什么主旨或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情感。 分析人物形象: 概括人物形象:,补救训练,方法点拨,即学即练,典例,一,二,误区规避,尖子生错题本,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浣溪沙 宋朱敦儒 雨湿清明香火残,碧溪桥外燕泥寒。日长独自倚阑干。 脱箨修篁初散绿,褪花新杏未成酸。江南春好与谁看。 注:朱敦儒(10811159),洛阳人,“南渡以词得名”。此词作于流落江南之时。箨:竹笋的壳皮。 从“日长独自倚阑干”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词人形象?请简要分析。,答案,解析,补救训练,典例,方法点拨,即学即练,一,二,误区规避,尖子生错题本,三,二、景物形象 景物形象是指诗歌中描绘的自然景物和人文景物。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之景,有单个景物形象,也有由多个景物形象组合成的画面(或意境)。命题者常常考查我们对景物形象特点的整体把握,或对某种意境的描述。需要注意的是,对诗中景物形象的赏析,不能只停留在景物的形态等外部特征上,还应揭示出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常见设问方式】 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简要概括。 诗歌营造了怎样的意境?结合有关内容分析。 诗歌选取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有什么特点(或作用)?,补救训练,典例,方法点拨,即学即练,一,二,误区规避,尖子生错题本,三,典例1鉴赏画面 (2015安徽高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月 圆 唐杜甫 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 委波金不定,照席绮逾依。 未缺空山静,高悬列宿稀。 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 注:这首诗是唐代宗大历元年(766)秋天杜甫流寓夔州时所作。绮逾依:这里指(席子上的)光彩更加柔美。未缺:指月圆。列宿:众星。 这首诗前六句描写了月圆之夜的哪几幅画面?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补救训练,典例,方法点拨,即学即练,一,二,误区规避,尖子生错题本,三,参考答案:孤月当空,清辉满楼;月映寒江,影动柴扉;月洒江波,浮光跃金;月照绮席,光彩交融;月挂空山,万籁俱静;月明中天,疏星寥落。,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景物形象概括画面。首先,要明确诗句大意:满月当楼,寒江潮涌,月洒波中,金光摇而不定;月临席上,光彩柔美;空山静寂,月明星稀。其次是要找准意象:“月”“楼”“江”“扉”“席”“山”“列宿”等。最后,用简明的语言归纳出画面即可。,补救训练,典例,方法点拨,即学即练,一,二,误区规避,尖子生错题本,三,典例2鉴赏意境 (2014大纲全国高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 唐刘长卿 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 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 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 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诗人眼中常山道人隐居地周围环境的最大特色是什么?请简要说明。 参考答案:幽静。沿途是莓苔,远望白云缭绕,近看芳草当门。白云、静渚、春草、闲门都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气氛。,补救训练,典例,方法点拨,即学即练,一,二,误区规避,尖子生错题本,三,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意境。这首诗中,“莓苔”给人幽静的感觉,“白云”“春草”“静渚”“闲门”则充满静穆淡逸的气氛,一切都显得恬静自然,和谐默契,没有受丝毫打扰。,补救训练,方法点拨,即学即练,典例,一,二,误区规避,尖子生错题本,三,鉴赏景物形象三法 1.找意象,组画面(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2.抓特点,联意境(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意境)。 抓住描述的具体意象,把握意象的自身特征及特殊内涵,找到多个意象的共同特征,进而概括出意境的特色。概括时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3.表感情,明作用(分析意象的具体作用)。 根据意象的特点和含义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或景物暗含的寓意。答案要具体,切忌空洞,答题时应尽量点出描绘的意象和所表达的感情,点明其在营造意境、塑造形象、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补救训练,方法点拨,即学即练,典例,一,二,误区规避,尖子生错题本,三,答题建模 1.针对“概括诗歌描绘的画面”的题目,答题模板为:抓住主要意象,把握特征;再现诗中展现的画面。 2.针对“分析景物所营造的意境”的题目,答题模板为:抓住景物特点,把握特征;再现诗中展现的画面。有的还要求指明诗人的思想感情。 3.针对“分析意象的具体作用”的题目,答题模板为:找出主要的意象,概括其特征;分析其在营造氛围、创设意境、表明心志、抒发情感方面的作用。,补救训练,方法点拨,即学即练,典例,一,二,误区规避,尖子生错题本,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清平乐 宋晏殊 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斜阳独倚西楼,遥山恰对帘钩。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 下片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答案,解析,补救训练,一,二,误区规避,尖子生错题本,三,典例,方法点拨,即学即练,三、事物形象 事物形象多指咏物诗和杂诗中的物象。如咏物诗中松、竹、梅、兰、菊、柳、蝉、山泉、瀑布等。这些形象大多是带有诗人主观色彩,曲折地表现了诗人品格和思想的事物形象。 【常见设问方式】 这首诗描绘了某一事物怎样的形象? 这首诗描写的某一事物具有怎样的特征?请结合有关诗句简要分析。 某联描写的景物具有怎样的特点?请概括(分析)。 在这首托物言志的诗中,某事物暗含了诗人怎样的品格?,补救训练,一,二,误区规避,尖子生错题本,三,典例,方法点拨,即学即练,典例(2012天津高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野 菊 宋杨万里 未与骚人当糗粮,况随流俗作重阳。 政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 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 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 注:糗粮:干粮。首句典出屈原离骚“夕餐秋菊之落英”句。政:通“正”。 颔联描绘了怎样的野菊形象? 参考答案:野菊生长于山野,花色清淡,香气清馨。不因无人欣赏而自减其香,不为外部环境而改变内心的高洁。,补救训练,一,二,误区规避,尖子生错题本,三,典例,方法点拨,即学即练,解析: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借菊抒怀,通过对野菊的歌颂表达了自己孤标高洁、不逢迎、不哀怨、率性自然、超凡脱俗的人生追求。首句用屈原之典写野菊未曾成为诗人们青睐的对象,更不愿意混同流俗作为重阳的点缀。颔联写野菊生长环境在野外,人迹罕至,但是野菊并不因此而减弱自己的色与香,其坚定可见一斑。颈联表达了自己对野菊的喜爱之情,无论路途多紧多急,也要折一枝欣赏。尾联用典,以开在东篱的菊花衬托野菊的孤高独立。野菊的形象既包括外在特征,也包括内在神韵。“幽色”“妙香”是它的外在形象特征。“在野”虽无人欣赏却不肯自减其色、其香,是它内在神韵的集中体现。,补救训练,一,二,误区规避,尖子生错题本,三,典例,方法点拨,即学即练,鉴赏事物形象三注意 1.抓住事物特点。 事物的形象有时通过相关诗句来表现,有时通过关键词语来突出。因此在把握时一定要结合相关内容进行分析。 2.挖掘事物内涵。 要由表及里把物的含义挖掘出来。任何一首诗作,其目 的不是咏物本身,而是为了表达某种感情。因此,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是赏析的重点和难点。 3.结合作者分析。 要知人论世,结合背景或作者阅历作答。很多作品有时代背景,其情感的抒发与作者的阅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补救训练,一,二,误区规避,尖子生错题本,三,典例,方法点拨,即学即练,答题建模 步骤一:总结概括出诗中描绘歌咏的主要物象的特点。 步骤二:结合诗句分析所咏物象的特点,关注描写用语及评价用语的感情色彩,尤其要分析出其内在神韵。 步骤三:结合诗人自身经历、思想感情剖析所寄托的情感、理想。(第二、三步经常结合在一起来组织答案) 事物形象=事物特点+人物品格,补救训练,一,二,误区规避,尖子生错题本,三,典例,方法点拨,即学即练,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诗,回答问题。 咏岩桂 宋朱熹 露浥黄金蕊,风生碧玉枝。 千林向摇落,此树独华滋。 木末难同调,篱边不并时。 攀援香满袖,叹息共心期。 岩 桂 宋曾几 粟玉黏枝细,青云剪叶齐。 团团岩下桂,表表木中犀。 江树风萧瑟,园花气惨凄。 浓薰不如此,何以慰幽栖。 注:木末:指荷花。篱边:指菊花。,补救训练,一,二,误区规避,尖子生错题本,三,典例,方法点拨,即学即练,两诗中的“岩桂”有何共同特点?简要概括。 参考答案:丽质天成、芳香四溢、卓尔不群、顽强不屈。,解析:这两首都是咏物诗。通过“黄金蕊”“碧玉枝”“粟玉”等词语,可以看出岩桂天生丽质;通过“香满袖”“浓薰”等描写,可以看出芳香四溢;通过第一首的颔联、颈联和第二首的颈联和尾联,可以看出岩桂的卓尔不群、顽强不屈。,补救训练,一,二,误区规避,尖子生错题本,三,鉴赏诗歌形象,不要忽视意象 意象是诗歌中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基本单位。“意”即主观情感,“象”即客观物象(如山川草木等),意象即融入诗人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 意象是诗歌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诗歌的形象就是由若干意象叠加组成的。只有抓住作品的意象,以及意象所包含的旨趣,意象所体现的情调,意象所蕴含的意义和感染作用,才能真正地鉴赏古代诗词的形象,进而把握诗歌的情感。因此,鉴赏诗歌形象,千万不要忽视意象。,补救训练,一,二,误区规避,尖子生错题本,三,阅读下面这首清词,回答问题。 南乡子 秋暮村居 清纳兰性德 红叶满寒溪,一路空山万木齐。试上小楼极目望,高低,一片烟笼十里陂。 吠犬杂鸣鸡,灯火荧荧归路迷。乍逐横山时近远,东西,家在寒林独掩扉。 注:荧荧:灯光闪烁之貌。元吴师道桐庐夜泊:“灯光隐见隔林薄,湿云闪露青荧荧。”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请简要分析。(6分),补救训练,一,二,误区规避,尖子生错题本,三,补救训练,一,二,误区规避,尖子生错题本,三,【纠错分析】 这个题目,我只答出了大致的图景和意境,没有抓住意象,因而失分严重。解答本题,要先抓住主要景物,“红叶”“寒溪”“空山”“万木”“烟笼”“十里陂”“吠犬”“鸣鸡”“灯火”,展开联想和想象,描绘画面,语言力求优美。然后再概括景物营造氛围特点,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等。“红叶”说明是秋天,描绘出一种静谧、疏朗、空旷的山水田园景色;诗人的情感要通过“满”“空”“迷”等词语来体会。 【思路规范】 第一步:抓住景物特点。 第二步:概括景物营造的氛围。 第三步:关注作者的情感。,补救训练,一,二,误区规避,尖子生错题本,三,补救训练,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梦江南 唐温庭筠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 词中三、四两句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刻画了一位孤独寂寞又自哀自怜的主人公形象。主人公满腹哀怨,对月怀远,月却不解;临水看花,花自飘零,无人怜惜,以物之“无情”写人之“有情”,突出了主人公内心的孤寂和哀伤。,一,二,误区规避,尖子生错题本,三,补救训练,解析:首先答出主人公的形象特点,然后再具体分析。恨意千万如丝如缕,飘散到了遥远的天边。山间的明月不知道我的心事。绿水清风中,鲜花独自摇落。花儿零落中,不知不觉明月早已经斜入碧云外了。“山月”三句写景,旨在以无情的山月、水风、落花和碧云,与“千万恨”“心里事”的有情相形,突出思妇内心的悲戚和哀伤。,一,二,三,重难特训,尖子生错题本,掌握古代诗歌语言鉴赏的四类题型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与其他文学样式的语言相比,更具抒情性、含蓄性、精练性、跳跃性和感染力。一首诗里面的词语并不多,蕴含的意象和思想感情却非常丰富。从近年的高考试题看,对诗歌语言的鉴赏包括三个方面:炼字、炼句和赏析语言风格。另外,还要注意对“诗眼”“词眼”的赏析。,补救训练,典例,方法点拨,即学即练,一,二,三,重难特训,尖子生错题本,一、品味“炼字”之妙 古人作诗填词往往讲究炼字,“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就是对此的形象描述。所谓“炼字”,指锤炼诗歌的语言,主要是动词、形容词、副词、数量词、叠音词等的使用,使之生动、形象、精练、传神。这些经过诗人苦心锤炼的字词,往往能表现诗人独具的匠心和独特的情感,作品也往往会因一字而境界全出。 【常见设问方式】 某联最有表现力的字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诗中的某个词用得好不好?为什么? 某个词与另一个词比较哪个更好?为什么? 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词好不好?为什么?,补救训练,典例,方法点拨,即学即练,一,二,三,重难特训,尖子生错题本,典例1动词 动词的妙用可以使诗歌意象化静为动,形象生动。要特别注意多义的动词和活用的动词,这些词,往往一字传神,使一句或全篇光彩顿生。 (2015重庆高考)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好事近 清黄之隽 高卧小船梢,仰看插江峰色。都被绿痕皴断,是丛篁幽石。 天开十折画屏风,遮住半江黑。仔细乱篙撑处,怕悬崖崩坼。 开头两句表现了词人怎样的心情?“插”字有何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表现了词人乘船观看山水时悠闲自得的心情,用一“插”字把江边山峰的尖峭挺拔形象地表现出来。,补救训练,典例,方法点拨,即学即练,一,二,三,重难特训,尖子生错题本,解析:从开头两句中的“高卧”“仰看”两个词中可见词人悠闲赏景的心情。“插”字容易让人想到“直”字,山峰如“插”必定很直,对于山来说,笔直便是陡峭。,补救训练,典例,方法点拨,即学即练,一,二,三,重难特训,尖子生错题本,典例2形容词 形容词的妙用不仅可以从形、声、光、色等方面点出形象的特点,还能传达出作者复杂的感情。鉴赏形容词,要密切关注其修饰的对象和表露的情感。 (2015湖北高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劳停驿 宋欧阳修 孤舟转山曲,豁尔见平川。 树杪帆初落,峰头月正圆。 荒烟几家聚,瘦野一刀田。 行客愁明发,惊滩鸟道前。 注:此诗为欧阳修被贬峡州夷陵令时所作。劳停驿,驿站名。 简要分析第三联中“荒”“瘦”二字的妙处。,补救训练,典例,方法点拨,即学即练,一,二,三,重难特训,尖子生错题本,参考答案:从用字自然传神来看:数缕荒烟,几户人家,在暮色笼罩之下,尤显荒凉冷落;瘦野薄田,狭促如刀,瘦瘠之至。“荒”“瘦”二字,乃寻常字眼,但在此运用十分贴切,显得自然而工稳,能传达出诗人面对“荒村”“瘦田”的第一感觉,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从情感寄寓来看:“荒”“瘦”二字,包含地僻、田瘦等多重意义,寄寓了诗人对山民的怜悯、关切,以及诗人被贬蛮荒的失意,极好地丰富了全诗的情感内涵。,解析:本题考查“炼字”重点锤炼形容词。首先,应该明确“荒”“瘦”这两个形容词的意思,品味这两个寻常字眼的不寻常之处。其次,展开联想和想象,描述画面内容。最后,点出“荒”“瘦”二字更好地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可以结合诗歌中表达感情的关键字眼“愁”“惊”以及题目等信息把握诗歌情感。,补救训练,典例,方法点拨,即学即练,一,二,三,重难特训,尖子生错题本,典例3副词 副词是对动词进行修饰限制的词语,副词的妙用,可以疏通文气,开合呼应,悠扬委曲,活跃情韵,化板滞为流动,更好地表达诗人的情感态度。 (2014四川高考)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 秋暮吟望 清赵执信 小阁高栖老一枝,闲吟了不为秋悲。 寒山常带斜阳色,新月偏明落叶时。 烟水极天鸿有影,霜风高考地菊无姿。 二更短烛三升酒,北斗低横未拟窥。 注:“一枝”语出庄子逍遥游“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老一枝”意为终老山林。 简要赏析颔联中“常”“偏”两字的妙处。,补救训练,典例,方法点拨,即学即练,一,二,三,重难特训,尖子生错题本,参考答案:“常”强调时间频度,将随朝暮变化的山色写为常着落日之色;“偏”突出情态,将新月照落叶的自然现象视为有意为之。“常”与“偏”改变景物的客观性,为情造景,凸显诗人心绪与情感。,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中副词的妙用。颔联中的“常”“偏”既突出山色灰暗、落叶凋零的特点,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心境。此诗作于诗人被革职之后。从诗中可看出,时令是秋季,时间是傍晚。首联自言愿意“栖老一枝”“不为秋悲”,看似旷达,实则是对现状不可改变的无奈之叹。后面三联以“斜阳”“落叶”“孤鸿”“残菊”“短烛”“低横北斗”等低沉意象为主,惆怅失意之情溢于言外。,补救训练,典例,方法点拨,即学即练,一,二,三,重难特训,尖子生错题本,典例4数量词 优秀诗人的笔下经过精心选择提炼的数量词,往往可以产生丰富隽永的诗情。如齐己的早梅把“几枝开”改为“一枝开”,“一”相对于“几”,凸显了梅开之早,增添了诗歌韵味。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江南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此诗好在“千里”,另一种认为“千里”改作“十里”更切实际。你赞成哪一种说法?为什么?请结合诗的主旨简要分析。,补救训练,典例,方法点拨,即学即练,一,二,三,重难特训,尖子生错题本,答案示例:(1)赞成“千里”。这首诗既写了江南春景的丰富多彩,又写了江南的广阔、深邃和迷离。诗人在这里用两副耳目来看、来听江南春,一是生理的耳目,二是心里的耳目。生理的耳目实见实听,心里的耳目虚见虚听,虚实结合,驰骋千里,才能写出“江南春”。用“十里”,显然与诗题江南春相距甚远。 (2)赞成“十里”。诗的一、二两句都是写眼前的景,唯有“十里”才能听到莺啼,唯有“十里”才能看到绿树红花,唯有“十里”才能看到风中酒旗。总之,“十里”是言其近,更能体现是对眼前景物的描写;同时,诗歌以小见大,给人以无限想象的空间。,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具体是对数量词使用的咀嚼鉴赏。“千里”相对于“十里”来说,更广阔;“十里”相对于“千里”来说,更准确,更写实。结合对整篇诗意的理解,从数量词的表意和表情两个角度分析即可。,补救训练,典例,方法点拨,即学即练,一,二,三,重难特训,尖子生错题本,典例5叠音词 叠音词在写景抒情的诗文中,其主要作用有三:一是能突出景物特征,使景物的特征更加鲜明;二是具有抒情性;三是能唤起读者的情感和想象。 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回答问题。 黄氏延绿轩 明高启 葱葱溪树暗,靡靡江芜湿。 雨过晓开帘,一时放春入。 注:芜:丛生的草。 “葱葱”“靡靡”两个叠音词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写出春雨后水边草木葱郁茂盛、繁复厚广的样子。同时,叠词在音节上富有韵律感,增强了诗歌语言的表达效果。,补救训练,典例,方法点拨,即学即练,一,二,三,重难特训,尖子生错题本,解析:这首五言绝句写的是春景。“葱葱”一词常用来形容草木苍翠茂盛的样子,亦用来形容气象旺盛、美好。“靡靡”常用以形容风吹草之貌。两个叠音词的运用,从描写的景物看,可见诗人对景物观察之细;从表达的效果看,富有音韵之美。,补救训练,方法点拨,即学即练,典例,一,二,三,重难特训,尖子生错题本,锤炼字词三步走 第一步,关注词语的含义。这里的含义包括词语本身的意思和在诗句中的语境义。从字词含义的角度体会妙处。 第二步,关注词语的手法。字词的手法包括比喻、拟人、拟物、双关、通感、夸张等修辞手法,也包括使动用法、形容词用作动词等文言活用现象。 第三步,关注词语的作用。说作用时要从内容(突出描述对象的特点)、情感(表达情感)、结构(照应、承上启下、线索等)三方面谈,尽量全面。表达效果主要是生动形象、含蓄蕴藉、增强诗歌韵味或趣味等。,补救训练,方法点拨,即学即练,典例,一,二,三,重难特训,尖子生错题本,答题建模 第一步,明观点:你认为哪个字(词)好。(直接鉴赏某字的此步省略) 第二步,释字义:解释该字(词)的准确含义,并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第三步,点手法:如果该字使用了一定的修辞手法,要指明这种手法并略作分析。 第四步,说作用:点出该字词在表情达意上有什么作用,产生怎样的表达效果。,补救训练,方法点拨,即学即练,典例,一,二,三,重难特训,尖子生错题本,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送何遁山人归蜀 宋梅尧臣 春风入树绿,童稚望柴扉。 远壑杜鹃响,前山蜀客归。 到家逢社燕,下马浣征衣。 终日自临水,应知已息机。 注:杜鹃:又名子规。息机:摆脱琐事杂务,停止世俗活动。 请简要分析首句中“绿”字的妙处。,答案,解析,补救训练,典例,方法点拨,即学即练,一,二,三,重难特训,尖子生错题本,二、赏析“炼句”之美 对诗歌语句的鉴赏,一般有如下角度:对句意的把握理解,对句子表达特点(倒装、互文等)的领悟,对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的运用,以及语句在篇章结构上的地位。更多时候是综合考查。 【常见设问方式】 某句诗的含义和作用是什么? 简要赏析这首诗的某一联或某一句。 某一联在结构上具有怎样的作用,结合全诗(词)分析。 某一联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补救训练,典例,方法点拨,即学即练,一,二,三,重难特训,尖子生错题本,典例1侧重内容与手法 (2015四川高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夏日游山家同夏少府 唐骆宾王 返照下层岑,物外狎招寻。 兰径薰幽珮,槐庭落暗金。 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 一遣樊笼累,唯馀松桂心。 请简要赏析“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 参考答案:“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两句用山谷的幽静、空旷衬托风声格外之响与月色分外之浓,视听兼具,动静结合,突出表现了山间空旷、静寂的美好景致。,补救训练,典例,方法点拨,即学即练,一,二,三,重难特训,尖子生错题本,解析:这是一道语言赏析题,分析时主要从内容、形式和思想情感入手:内容和思想情感可以合二为一;形式上主要针对表现手法来谈。这是一个写景的句子,从听觉、视觉等感觉的角度来描写,突出幽静之意境。唐人写静,常以动相制,譬如贾岛的“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便是这方面的经典名句。骆宾王的“谷静风声彻”亦是以动制静。而后半句“山空月色深”体现的则是视觉感受,其中“深”字用得尤其高妙,反复吟咏,便有身临其境、恍若隔世之感了。,补救训练,典例,方法点拨,即学即练,一,二,三,重难特训,尖子生错题本,典例2侧重结构与手法 (2014广东高考)阅读下面这首清词,回答问题。 望江怨 送 别 清万树 春江渺,断送扁舟过林杪。愁云青未了,布帆遥比沙鸥小。恨残照,犹有一竿红。怪人催去早。 注:杪:树梢。 怎样理解“怪人催去早”?请结合全词分析。 参考答案:“怪人催去早”意思是责怪行人被催促离开得太早。此句属于直接抒情。前四句借景抒情,表达了送别时的担忧、牵挂、伤感。“恨残照,犹有一竿红。怪人催去早”采用拟人手法,看似无理,实则有情,把词人对友人依依不舍的深情抒发到极致。,补救训练,典例,方法点拨,即学即练,一,二,三,重难特训,尖子生错题本,解析:这句的字面意思不难理解,但处在全词的结尾,就有了卒章显志的作用。理解时既要注意内容,也要结合手法和结构。答题时应先答出“怪人催去早”的意思,再“结合全词分析”,最后指出它所传达的情感。,补救训练,方法点拨,即学即练,典例,一,二,三,重难特训,尖子生错题本,赏析诗句需要注意五点 1.理解词语意思。 对诗句的赏析,可以先从诗句中的关键词语入手,从对词语的赏析中体会诗句的意蕴。 2.抓住表现手法。 在赏析诗歌关键诗句时,要注重对诗句所使用的手法进行赏析。比如修辞手法方面,使用比喻会使诗句更加形象生动,使用拟人会使诗句更加富有情趣,使用典故能使诗句意蕴更丰富等。 3.关注诗句句式。 古代诗歌的句式特点一般涉及倒装、因果倒置、反问、设问、双重否定等,这些句式能够更好地体现诗歌描写的内容,表达诗人的情感。,补救训练,方法点拨,即学即练,典例,一,二,三,重难特训,尖子生错题本,4.联系诗句位置。 诗词中诗句因位置不同而作用不同,绝句和律诗的起句、承句、转句、合句,词的领起句、过片句和结尾句,在写法和结构上都有其特定要求。 5.体会诗人情感。 赏析古代诗歌的关键诗句,要注重把握诗人的情感。诗人的情感可以从诗歌描写、叙述的具体内容中体会。,补救训练,方法点拨,即学即练,典例,一,二,三,重难特训,尖子生错题本,答题建模 步骤一:结合全诗,理解语句含意,描述诗句的具体内容。 步骤二:指明诗句在炼字、词法、句法、章法上的特点,尤其是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并分析其作用及表达效果。 步骤三:根据诗句在全诗中所处的位置,分析诗句对全诗所起的结构作用。 步骤四:点出诗句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补救训练,方法点拨,即学即练,典例,一,二,三,重难特训,尖子生错题本,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过融上人兰若 唐綦毋潜 山头禅室挂僧衣,窗外无人溪鸟飞。 黄昏半在下山路,却听钟声连翠微。 注:融,诗人所要寻访的和尚的名字;上人,对和尚的尊称;兰若,梵语“阿兰若”的简称,指和尚的住所。 末句中的“钟声连翠微”五个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请简要赏析。,答案,解析,补救训练,典例,方法点拨,即学即练,一,二,三,重难特训,尖子生错题本,三、鉴赏语言风格 语言风格就是作者在遣词造句、运用修辞手法等方面所体现出来的区别于其他作者的艺术特色,往往与作者的生活经历、文化素养有关。不同作者或同一作者不同时期的不同作品也往往表现出不同风格。古代诗歌的语言风格是多种多样的。 【常见设问方式】 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你认为这首诗的语言特色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请谈谈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有人说这首诗有某特点,请从语言角度分析。,补救训练,典例,方法点拨,即学即练,一,二,三,重难特训,尖子生错题本,典例(2013湖北高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临江仙 宋欧阳修 记得金銮同唱第,春风上国繁华。如今薄宦老天涯。十年歧路,空负曲江花。 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孤城寒日等闲斜。离愁难尽,红树远连霞。 注:欧阳修贬任滁州太守期间,一位同榜及第的朋友将赴任阆州(今四川阆中)通判,远道来访,欧阳修席上作此词相送。词中的“曲江花”代指新科进士的宴会,“阆苑”指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前人评此词,称其“飘逸”。请结合“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两句作简要赏析。,补救训练,典例,方法点拨,即学即练,一,二,三,重难特训,尖子生错题本,参考答案:想象奇特,虚实相生。词人忽发奇想,将本来荒僻的阆州点化为神仙阆苑,赋予阆州神话般的美丽。虚实处理得当,富有浪漫色彩。境界缥缈开阔,语言洒脱灵动。“阆山”通“阆苑”,“滁州”望“阆州”,展现了多重时空的组合变化。“闻说”二字导入传说,忽又接以“楼高”句设想将来,灵动超逸,挥洒自如。,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风格。先要考虑词人的一贯风格,然后再根据具体诗歌进行分析。“楼高”句设想将来,灵动超逸,将本来荒僻的阆州点化为神奇阆苑,词风飘逸浪漫。,补救训练,方法点拨,即学即练,典例,一,二,三,重难特训,尖子生错题本,语言风格题的三个关注点 1.关注作者一贯的语言风格。 对于语言风格的考查对象,往往是我们熟知的作者,因此我们要先把握其一贯表现出来的风格。 2.关注诗歌本身的语言风格。 可以先回忆常见的语言风格有哪些,然后逐一去比对,即可得出结论。 3.关注题干的提示作用。 题干中如已经指出风格特点,我们只需从用词、手法、表意等方面分析哪些地方体现该风格即可。,补救训练,方法点拨,即学即练,典例,一,二,三,重难特训,尖子生错题本,答题建模 第一步:用一两个词准确概括语言特色; 第二步:结合作品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第三步:指出这一特色在传情达意上有什么作用,产生怎样的艺术效果。,补救训练,方法点拨,即学即练,典例,一,二,三,重难特训,尖子生错题本,(2013天津高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鹧鸪天 送廓之秋试 宋辛弃疾 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 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注:秋试:科举时代秋季举行的考试。白苎(zh):用白色苎麻织成的布。禹门:即龙门,古时以“鱼跃龙门”喻指考试得中。 “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怎样体现了辛词的豪放特点? 参考答案:大鹏、丹凤,意象豪迈;北海、太阳、路茫茫,意境开阔;携书佩剑,显示出既儒雅又刚健的气概。,补救训练,方法点拨,即学即练,典例,一,二,三,重难特训,尖子生错题本,解析:“大鹏”“丹凤”“北海”“朝阳”是古诗中少有的宏大健拔的意象,词人运用这些豪迈的意象营造出一种开阔的意境,同时以“携书剑”塑造了一个儒雅刚健、气魄非凡的书生形象,借此表达对廓之秋试的美好祝愿及对廓之未来的期待。这些都充分表现了辛词豪放的语言风格。,补救训练,一,二,三,重难特训,尖子生错题本,学会多角度寻找并鉴赏“诗眼” 古人写诗作词,讲究炼字,凡在关键处炼得好字,使全句游龙飞动、令人意驰心动的,便是所谓“诗眼”。它可以是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精练、最传神的一个字,也可以是体现全诗主旨的精彩语句。,补救训练,一,二,三,重难特训,尖子生错题本,一、多角度寻找“诗眼” 1.从词性角度看,重点找动词。 在众多的词类中,动词是叙事、写景、状物、抒情的关键字,因而成为诗人锻炼诗眼的重要对象。当然,有些重要的形容词、副词也不可放过。 如:“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的游园不值),“关”和“出”是诗眼。一“关”一“出”,生动地展现了春天到来时杏花盛开的生命活力。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形容词“直”和“圆”是诗眼。“直”写出烽烟之劲拔、坚毅;“圆”给人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把孤寂的情绪巧妙地融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之中。 “泊处空余鸟,离亭已散人”(阴铿江津送刘光录不及),副词“空”和“已”是诗眼,描画诗人惘然若失的情状,有着画龙点睛的妙用。,补救训练,一,二,三,重难特训,尖子生错题本,2.从用法角度看,关注活用词。 词类的活用有时具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功能,往往是诗眼所在。如:“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蒋捷一剪梅),形容词“红”“绿”,用作使动词。诗人通过樱桃变红、蕉叶转绿的动态,抒写了对时光流逝的惋惜。 3.从修辞角度看,诗眼往往运用拟人、夸张、通感等手法。 如:“寺多红药烧人眼,地足青苔染马蹄”(王建江陵即事,“烧”字采用了通感手法,动人心目,给人以强烈印象。,补救训练,一,二,三,重难特训,尖子生错题本,二、多角度鉴赏“诗眼” 1.对诗眼作用的定位要多角度。 诗眼要具备以下特点:最生动,最具活力。最能营造意境。最易统摄全篇。最能表现作者感情和主旨。抓住这些要素分析“诗眼”是最有效的。 2.对诗眼的具体体现要多角度。 “诗眼”与重点字词在诗句中、上下片中、全篇中乃至诗人情感中,分别有着不同的特点、意义或作用。固然,诗人的情感与诗句、上下片、全篇密不可分,但是,不妨碍我们分析“诗眼”与重点字词在这些层级中的不同表现。,补救训练,一,二,三,重难特训,尖子生错题本,3.鉴赏诗眼的意识要多角度。 鉴赏“诗眼”与重点字词,不宜笼统解说,也不宜从一个角度分析,应该有多角度意识。 主要角度有二:一是内容角度,二是艺术角度。内容角度,主要是从句子意思、描写情境、上下文意、诗作标题、全诗意境与诗人感情等方面来理解“诗眼”与重点字词。艺术角度又分为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结构方法等方面。,补救训练,一,二,三,重难特训,尖子生错题本,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三江小渡 宋杨万里 溪水将桥不复回,小舟犹倚短篙开。 交情得似山溪渡,不管风波去又来。 注:将:行,流过。 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说明判断的依据。,补救训练,一,二,三,重难特训,尖子生错题本,一,二,三,重难特训,尖子生错题本,【纠错分析】 在这个题目中,我的错误是没有分清考查的是一句诗的诗眼还是一首诗的诗眼,审题上出现失误。在答题上也没有从多角度思考,尤其没有考虑诗歌主旨。在这首诗中,诗人借物说理,以“山溪渡”对待“小舟”坚定不移、风雨不改的情意与“溪水”流过小桥便一去不回头的寡情薄义对比,突出表达了真正的“交情”是恒久不变、经得起人生风雨考验的。“交情”是诗歌所要表现的主要内容,集中表达了诗歌的主旨。,补救训练,一,二,三,重难特训,尖子生错题本,【思路规范】 第一步:审题要准确。 “诗眼”“词眼”有多层意思,既可以是一句诗中的一个字词,也可能是一首诗中的一个字词或句子,不能简单地认为就是某一个字。这是与“炼字”的不同处。 第二步:分析要多角度。 对诗眼的分析,一般要兼顾内容和手法,如果是全诗的诗眼,还要兼顾诗歌的主旨和作者的情感。 第三步:答题须分层次。 如果要求分析的是某一词语的表达妙处,答题模式和分析炼字相同;如果要求分析某一诗句,则按照“解释诗句的意思,分析诗句所运用的手法,分析诗句对表现主旨和结构所起的作用”来进行答题。,补救训练,一,二,三,重难特训,尖子生错题本,补救训练,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 百嘉村见梅花 清龚鼎孳 天涯疏影伴黄昏,玉笛高楼自掩门。 梦醒忽惊身是客,一船寒月到江村。 注:龚鼎孳(16151673):字孝升,崇祯七年进士。清兵入关后任太常寺少卿,康熙时官至刑部尚书。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关于诗眼,有人认为是“惊”,有人认为是“客”,有人认为是“寒”。你认为呢?为什么? 参考答案:我认为是“寒”。用梅的“疏影”“玉笛”“高楼”等意象,表现了自己身为贰臣内心的痛苦寂寞,表达了对故国的思念。眼前的月亮着一“寒”字,正是他心境的写照,写出了百愁萦绕、无可奈何的凄凉。(其他说法,能自圆其说亦可),一,二,三,重难特训,尖子生错题本,补救训练,解析:从题目的设问方式看,应该是鉴赏一首诗的诗眼。结合诗歌的题目和注释可以看出,这是诗人用梅反衬自己的“无风骨”。诗歌以梅魂托于月,以一“寒”字摄出天涯客子眼中梅之神,点出本诗凄清之境,由此可推知,全诗莫不在寒中,“疏影”“玉笛”“高楼”,亦无非寒影、寒笛、寒楼而已,不寒者在梦中,梦醒来皆是寒。故“寒”为诗眼。,一,二,审答规范,尖子生错题本,三,四,鉴赏古代诗歌的四类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指的是诗歌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的方式,包括各种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构思技巧等。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要辨析诗歌中所采用的上述表达技巧,分析其在内容(表情达意)和形式上所具有的艺术效果。,补救训练,一、修辞手法 诗歌常用的修辞手法主要有比喻、拟人、夸张、双关、借代、通感、反复、设问、反问等,高考一般要求辨析手法并分析其表情达意的效果。 【常见设问方式】 这首诗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其表达作用。 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鉴赏诗歌某一句的妙处。 诗歌的某句运用了某种修辞手法,请分析其艺术效果。,典例,方法点拨,即学即练,一,二,审答规范,尖子生错题本,三,四,补救训练,典例1比喻 比喻是用不同性质又具有相似点的事物打比方的一种修辞手法。诗词中运用比喻,在写景状物时能突出生动的意象,强化特定意境的渲染;议理抒情时能使抽象的情与理生动形象,耐人寻味。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江上看山 宋苏轼 船上看山如走马,倏乎过去数百群。 前山槎牙忽变态,后岭杂沓如惊奔。 仰看微径斜缭绕,上有行人高缥缈。 舟中举手欲与言,孤帆南去如飞鸟。 这首诗在写山时,使用的主要修辞手法是什么?请简要分析。,典例,方法点拨,即学即练,一,二,审答规范,尖子生错题本,三,四,补救训练,参考答案:此诗使用的主要修辞手法是比喻。诗人将江两岸的群山喻为马群,且以行船为参照物,把群山这一静态的景物写活了,使之形象生动。“山如走马”,写船行之快,“帆如飞鸟”写出了舟行之快。,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修辞手法。从“如走马”“如飞鸟”两句中不难看出诗歌使用的修辞手法主要是比喻。结合比喻的特点和表达效果分析即可。,典例,方法点拨,即学即练,一,二,审答规范,尖子生错题本,三,四,补救训练,典例2比拟 比拟包含拟人和拟物两种。拟人就是把人当作物来写,拟物就是把物当作人来写。其目的是使描写生动形象,使画面鲜明灵动,使表情达意更别致、更隽永。 (2014辽宁高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点绛唇 访牟存叟南漪钓隐 宋周晋 午梦初回,高考帘尽放春愁去。昼长无侣,自对黄鹂语。 絮影艹频香,春在无人处。移舟去。未成新句,一砚梨花雨。 “高考帘尽放春愁去”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何妙处?请结合词句赏析。,典例,方法点拨,即学即练,一,二,审答规范,尖子生错题本,三,四,补救训练,参考答案:此句采用了比拟(拟物)的手法,化无形为有形,使抽象的春愁变得形象、生动。,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修辞手法。“尽放”采用拟人手法写高考帘,同时词人写“春愁”竟然可以“尽放”,也将无形之“春愁”写得具体可感。答题时,要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