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第1单元 第1讲 人口与环境课件 湘教版必修2.ppt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1809467 上传时间:2019-11-07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2.1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第1单元 第1讲 人口与环境课件 湘教版必修2.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第1单元 第1讲 人口与环境课件 湘教版必修2.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第1单元 第1讲 人口与环境课件 湘教版必修2.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走向高考 地理,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湘教版 高考总复习,第一单元,人口与环境,必 修 二,第一讲 人口增长模式,第一单元,考试大纲解读,基础知识整合,高频考点梳理,图表技能培养,课堂同步演练,课 时 作 业,2,3,4,5,6,1,一、人口增长 1历史轨迹:在世界人口增长图中,表现为一条_曲线。 2数据表现:人口自然增长率,指一定时期内人口_与_相减的得数。 3影响因素:_的发展水平是影响人口增长的决定性因素。,“J”形,出生率,死亡率,生产力,二、人口增长模式,原始,奴隶,资本主义,18世纪中期,20世纪50年代,发达,高,高,极低,高,高,较低,高,低,高,低,采集,狩猎,手工劳动,生产力,医疗卫生,医疗卫生技术,生育观念,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口增长模式逐渐向“低低低”模式转变。目前世界上的发达国家已经进入“低低低”模式。所以发达国家的死亡率都很低。你赞同这种说法吗?,思考:不赞同,发达国家和欧洲的人口死亡率都较高。主要是因为这些国家和地区的人口年龄结构为老年型,老年人所占的比例较大,而老年人的死亡率一般比较高,但是分年龄组死亡率仍然小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从而可以看出影响死亡率的主要因素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医疗卫生条件等,但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年龄结构的作用也不可忽视。,1.人口增长模式的构成和类型差异,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2人口增长模式的时间差异 历史发展表明,人口增长模式是由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的“高高低”模式向高出生率、低死亡率和高自然增长率的“高低高”模式,继而向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的“三低”模式逐步过渡。,3人口增长模式的空间差异,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生存条件的改善导致了死亡率的下降,因此,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是从死亡率下降开始的。,易错点提醒,(2014山东济南高三上学期期末)下图为“某国甲、乙、内、丁四个时期人口增长模式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该国死亡率最低的时期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该国人口增长模式的演变顺序为( ) A甲乙丁丙 B甲乙丙丁 C乙甲丁丙 D丁甲乙丙,答案:(1)B (2)D 解析:第(1)题,死亡率出生率自然增长率,图中四个时期对应的二率间的线段长短即为死亡率的大小,显然死亡率最小的是乙时期。第(2)题,人口增长模式由“高高低”型向“高低高”型继而向“低低低”型转变,转变首先是从死亡率下降开始,然后是出生率的下降,最终导致自然增长率下降。据此分析图示信息可知,该国人口增长模式的演变顺序为丁甲乙丙。,当今世界主要存在两大人口问题:人口增长过快和人口老龄化。这两种人口问题具有不同的地区分布,发达国家主要表现为人口老龄化,发展中国家主要表现为人口增长过快。,人口问题,分析人口增长快慢原因的思路 影响人口增长快慢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但最根本的是生产力水平的高低,农业革命和工业革命都能促进人口的增长正说明了这个问题,因此分析原因的思路如下:,归纳总结,人口数量的多或少,增长速度的快或慢,并不一定会出现人口问题。事实上,只有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资源、环境不相协调时才会出现人口问题。人口问题的范畴很广,除人口数量、人口增长速度的不协调外,还有人口年龄结构失调、人口性别结构失调等都属于比较严重的人口问题。,易错点提醒,(2014四川成都二诊)读“某国19602010年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变化图”,完成(1)(2)题。,(1)该国人口数量减少的时间大约是( ) A19631972年 B19751986年 C19851990年 D20002010年 (2)目前,该国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是( ) A人口就业压力大 B城市人口比重大 C国内人口迁移量大 D人口老龄化严重,答案:(1)C (2)D 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19851990年人口死亡率超过出生率,总人口数量开始减少。第(2)题,目前该国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均较低,人口增长模式为“三低”型,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例:下图为“1982年和2009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统计图”,读图回答(1)(2)题。,(1)图中信息反映出( ) A19822009年人口出生率呈上升趋势 B1982年的人口平均年龄比2009年的低 C1982年的4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比2009年的高 D1982年的2024岁年龄组人口数量比2009年的多,(2)与1982年相比,2009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 ) A显示人口的增长速度加快 B意味着社会养老负担加重 C不影响劳动人口的职业构成 D表明2559岁劳动力资源数量下降,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解题 解题思路:第(1)题,19822009年,该地婴幼儿所占比重减少,4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以及65岁及其以上人口比重皆增加,所以该地出生率呈下降趋势、平均年龄呈上升趋势,故选项A、C错误、选项B正确;图中显示的是各个年龄段的人口比重,而没有1982年和2009年的人口总量数据,因此无法判断这两年的2024岁年龄组人口数量。第(2)题,由19822009年,我国出生率呈下降趋势,因此人口增长速度减慢;由于我国在19822009年65岁及其以上人口所占比重呈上升趋势,因此社会养老负担会加重;,由于人口年龄结构发生变化,我国的就业结构也相应发生变化;由于图中显示的是各个年龄组占总人口比重,而缺乏1982年和2009年人口总量的信息,因此我国2559岁劳动力数量由图中看不出变化。按照我国人口自然增长较慢,但依然正增长、且绝对增长快速的国情,2559岁劳动力资源数量很可能依然增加。 答案:(1)B (2)B,人口金字塔图的判读,知识点链接,(1)判读性别比: 图中各年龄阶段男女所占比例几乎沿0轴对称,说明图中的国家或地区男女人口数量基本平衡。 (2)判断出生率: 图中左图09岁人口比重最高,故出生率较高,而右图中09岁人口比重比1019、2029、3039岁等年龄阶段小,故人口出生率降低。 (3)判断不同年龄阶段人口比例: 左图中年龄阶段从09岁到80岁及以上所占比例逐渐减少,为年轻型;右图中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较大,09岁比重较小,为年老型。,(4)分析老龄化情况: 左图中60岁及以上人口累计相加小于10%,没有进入老龄化社会;而右图中60岁及以上人口累计相加远超过10%,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 (5)分析育龄人口比重: 主要看育龄女性(2049岁)人口所占比重,可推测人口自然增长的趋势。右图中育龄女性所占比重较高,在较长的时间内人口增长较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