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针刺伤防护专家共识.ppt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808393 上传时间:2019-11-07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2.3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针刺伤防护专家共识.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中国针刺伤防护专家共识.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中国针刺伤防护专家共识.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针刺伤防护专家共识,中华护理学会护理管理专业委员会,2018年8月发布,二,01,前言,针刺伤定义,针刺伤的流行病学特征,针刺伤的主要风险因素,针刺伤的预防,针刺伤发生后的处理,02,03,04,05,06,针刺伤处理操作流程图,07,参考文献,08,前言,针刺伤是当今医务工作者面临的严重职业危险因素之一。可引起血源性疾病的传播,威胁着医务人员生命健康和职业安全1,给暴露者带来极大的精神心理压力2,也给医疗卫生机构和暴露者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3。护理人员针刺伤及由针刺伤所致的血源性传播疾病的发生率均高于其他医务工作者,是针刺伤高危人群4-7。,前言,我国目前尚无针刺伤防护的相关专家共识。为推动我国护理人员针刺伤预防和处理工作的规范化,有效降低针刺伤的伤害,中华护理学会护理管理专业委员会组织相关领域专家,撰写此版中国针刺伤防护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一、针刺伤的定义,针刺伤是指由注射针头、缝合针、各种穿刺针等医疗锐器导致的皮肤损伤8。 本共识主要适用于护理人员在临床操作中接触以上锐器时刺破皮肤造成的损伤。,二、针刺伤的流行病学特征,2.1 发生现状 据统计数据显示,护理人员在过去1 年内针刺伤发生率,印度为67.4%9,韩国为70.4%10,英、日、澳大利亚为10% 46%11-13,美国为64%;在我国,护理人员针刺伤的发生率也一直居高不下14,15。目前,针刺伤已成为护理人员所关注的重大安全问题16。,二、针刺伤的流行病学特征,2.2 人群分布 工龄年的低年资护理人员针刺伤发生率最高17,18,实习护士是针刺伤发生的高危人群19-21。 2.3 科室分布 护理工作节奏快、任务重、临床诊疗及护理操作多、高度紧张忙碌的环境是针刺伤发生较多的场所22-24。,三、针刺伤的流行病学特征,2.4 发生环节 注射过程、锐器处理过程、回套针帽、拔除注射针、静脉导管管理过程、采血、整理用过的针头等为针刺伤发生的主要环节13,25,26;我国调研结果显示回套针帽、拔除注射针、整理用过的针头、采血等为发生针刺伤最常见环节27,28。 2.5 针刺伤器材 注射针、头皮钢针、静脉导管针、真空采血针等是引起针刺伤的主要器材9,27-29。具有安全装置的针具,不正确操作也可引起针刺伤的发生。,三、针刺伤的主要风险因素,3.1 护理人员因素 3.1.1 护理人员针刺伤防护意识薄弱30,31。 3.1.2 各种因素导致的护理人员疲劳、工作匆忙,对标准预防措施遵守程度降低32-34。 3.1.3 焦虑等负性心理状态也是发生针刺伤的原因7,10,35,36。,三、针刺伤的主要风险因素,3.2 防护用品因素 3.2.1 安全器具使用率低;防护用具不能就近获取3,4。 3.2.2 锐器回收容器设计的容积与口径比例不匹配37,38。 3.2.3 锐器回收容器配备数量不足、规格不宜、放置位置不合理等39,40。 3.2.4 锐器回收容器内医疗废物存放过满未及时处理。,三、针刺伤的主要风险因素,3.3 工作环境因素 操作环境照明采光不良、拥挤、嘈杂及患者不配合,极易导致针刺伤41。 3.4 操作行为因素 有未执行操作规范的危险行为,如回套针帽、徒手传递手术缝合针、直接用手弯曲缝合针、处理各种针头及清洗整理锐利医疗器械动作过大、将各种锐器随意丢弃、未采取保护措施等。操作时注意力不集中、操作流程不规范等均会造成针刺伤42-44。,三、针刺伤的主要风险因素,3.5 职业防护培训因素 职业防护培训不到位、培训时间没有保证、形式单一45;医务人员对职业防护重视程度不够,培训后依从性低,发生针刺伤后上报率低46-48;培训后实施考核未到位。 3.6 制度保障因素 预防针刺伤相关制度、规范、流程、标准、预案等未建立、修订和完善。 护理人员职业防护制度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及报告制度 职业暴露防护流程,4 针刺伤的预防,4. 职业安全意识 4.1.1培训 4.1.1.1 聘用单位应对新入职护理人员就预防针刺伤重要性等进行安全意识培训。 4.1.1.2 聘用单位每年应对护理人员进行正确、标准的安全工作流程培训49。 4.1.1.3 聘用单位应培训护理人员正确使用安全型护理用具和工具。 4.1.1.4 聘用单位应每年进行一次血源性传播疾病的流行病学知识培训49。,4 针刺伤的预防,4.1.2 安全文化 4.1.2.1 应把预防针刺伤和预防血源性病原体感染纳入护 理风险管理与控制计划中。 4.1.2.2 营造安全文化氛围,将护理安全文化与人性化管理系统融合体现42。 4.1.2.3 组织多种形式活动,建立和强化安全文化观念与意识。,4 针刺伤的预防,4.2 管理 4.2.1 建立职业安全和预防针刺伤发生的管理制度。 4.2.2 制定各类预防针刺伤发生和发生后管理机制与实施流程。 4.2.3 建立各类针刺伤预防的专项培训、考核、评价制度。,4 针刺伤的预防,4.3 环境 4.3.1 采光:各类穿刺操作的视野环境应保持光线充足、明亮、舒适50。 4.3.2 空间:操作台面应平展、宽敞,物品有序放置。 4.3.3 物品备置:实施各类穿刺操作之前,应确保各种用具、工具、辅助用品在操作者可及范围,避免手持锐器远距离移动7,10,4 针刺伤的预防,4.4 患者 4.4.1 应了解辖区患者有意义的血源学检测结果。 4.4.2 应视所有患者均具有传染性- 经血源传播疾病的潜在风险,进行针刺操作时应采取标准预防措施。 4.4.3 为有明确血源性传播疾病的患者执行各类穿刺操作时,宜戴双层手套。 4.4.4 为不配合的患者做穿刺治疗时宜有他人协助41。,4 针刺伤的预防,4.5 工具与使用 4.5.1 宜选择带自动激活装置的安全型针具,宜使用无针输液接头,建议使用带有保护套的针头、安全型采血针、带有尖峰保护器等安全装置的静脉输液器及有自动回缩功能的注射器等51,52。 4.5.2 宜建立静脉无针系统,如静脉留置导管宜使用无针连接。 4.5.3 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手术中宜使用钝针。,4 针刺伤的预防,4.6 操作 4.6.1 护理人员应严格执行各项穿刺操作规范和流程。 4.6.2 手术中需传递锐器时,避免徒手传递,应将锐器置于防刺破的容器(如弯盘、托盘)中进行无接触式传递。 4.6.3 各类穿刺针具使用过程中,如必须回套针帽,应使用辅助工具单手回套针帽53。 4.6.4 配备足量锐器回收容器,放置在护理人员操作可及区域。,4 针刺伤的预防,4.7 医疗废物处理 4.7.1 各类穿刺针用后不可故意弯曲、折断、分离注射器针头53。严禁针头回套针帽、徒手分离和二次分拣使用后的注射器和针头。 4.7.2 操作者应立即将使用后的各类穿刺针放入锐器回收容器49,防护标准按医疗废物处理。 4.7.3 锐器回收容器应防刺破且防渗漏,尺寸以能容纳各种锐器为宜,并加盖管理。 4.7.4 移出存放污染锐器的容器前应先评估,若有发生穿透或渗漏的可能,应将其放入第二层密闭、防穿刺、防渗漏的容器中。,4 针刺伤的预防,4.8 信息管理 4.8.1 建立针刺伤预防信息管理系统,专人负责。 4.8.2 建立防范针刺伤相关制度和工作流程的信息系统管理50。 4.8.3 建立发生针刺伤的登记、报告制度与流程,准确收集分析数据信息。 4.8.4 系统定期维护升级,保障信息发布的及时性、同步性和全面性54,55。,4 针刺伤的预防,4.9 督导与考核 4.9.1 各级管理部门应定期对各类穿刺相关操作流程进行考核。 4.9.2 应将操作流程纳入主管部门质量管理内容并不断修订和完善。 4.9.3 应对各类有关穿刺器具配置进行督导。,4 针刺伤的预防,4.10 评价 4.10.1 针对操作流程考核结果进行评价修正。 4.10.2 针对流程修订进行应用验证。 4.10.3 针对配置穿刺器具应用结果评价,5 针刺伤发生后的处理,5.1 管理重视 5.1.1 应对各类针刺伤发生给予高度重视,营造安全的医院文化。 5.1.2 建立严格针刺伤发生登记及上报制度。 5.1.3 对于发生的每一例针刺伤,管理者都要给予关注、关心和重视。,5 针刺伤发生后的处理,5.2 原因分析 5.2.1 针对每例针刺伤发生后的血源性检测结果,采取标准的针对性预防措施。 5.2.2 每例针刺伤发生后均要组织分析讨论并记录。 5.2.3 根据分析结果,不断改进流程和必要培训。,5 针刺伤发生后的处理,5.3 针刺伤发生后处理 5.3.1 针刺伤发生后,尽快确定传染源及风险程度,立即按规定逐级报告。采取相应预防措施。 5.3.2 发生血源性病原体意外职业接触后应立即进行局部处理3,56 5.3.3 应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中关于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要求,定期进行相关血清学检测,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疫苗接种。,5 针刺伤发生后的处理,5.4 追踪监测 5.4.1 对已发生针刺伤的护理人员,应定期血源性和体征性追踪监测与记录57。 5.4.2 由于设备或用具、工具等原因造成针刺伤,及时向相关部门反馈,减少或避免再次发生伤害。,6 针刺伤处理操作流程图,6 针刺伤处理操作流程图,6 针刺伤处理操作流程图,参考文献,1KOH A.Management of needlestick injuries for healthcare workers inhospitals J. Masui, 2010,59(1):31-35. 2GERSHON R M,FLANAGAN P A,KAPKASHIAN C,et al.Healthcare workers experience with postexposure management of bloodborne pathogen exposures:A Pilot studyJ.AM J Infect Control,2000,28(6):421-42. 3贺海燕,李映兰,李丽,等。医务人员针刺伤的危害、预防与管理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7,16(6):582-586. 4江丽萍,干铁儿,朱越献,等。医务人员针刺伤现况调查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5,25(6):1415-1417. 5袁晓宁,郜凯华,任琳,等。北京某三甲医院2006-2015 年医疗锐器伤处置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7,27(3):710-713. 6Martins A,Coelho AC,Vieira M,et al.Age and years in practice as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needlestick and sharps injuries among healthcare workers in a Portuguese hospitalJ.Accid Ana l Prev,2012,47:11-15. 7Wicker S,Stirn AV,Rabenau HF,et al.Needlestick injuries:causes,preventability and psychological impact J.Infection,2014,42(3):549-552. 8Rice BD,Tomkkins SE,Ncube FM.Sharp truth:healthcare workers remain at risk of bloodborne infectionJ.Occup Med(Lond),2015,65(3):210-214. 9Muralidhar S,Singh PK,Jain RK,et al.Needlestick injuries among health care workers in a tertiary care hospital of IndiaJ.Indian J Me Res,2010,3:405-410. 10Cho E, Lee H, Choi M, et al.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needlestick and sharp injuries among hospital nurses: A cross-sectional questionnaire survey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ursing Studies,2013,50(8):1025-1032.,参考文献,11Jane Ball,Geoff Pike.Needlestick injury in 2008EB/OL. http:www.rcn.org.uk/_data/assets pdf_-file/0019/203374/003_304.pdf,2008-11. 12McCarthy A.Urgent action needed in preventing sharp injuriesEB/OL.Industrial News: 2010-6-1. 13Smith DR Mihashi M,Adachi Y,et al.Epidemiology of needlestick and sharp injuries among nurses in a Japanese teaching hospitalJ.J Hosp Infect,2006,64(1):44-49. 14毛秀英,吴欣娟,于荔梅,等。部分临床护士发生针刺伤情况的调查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6):423-425. 15姚颖,护理人员发生意外针刺伤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J中外医疗,2010,29(2):1 16American Nurses Association.2008 study of nursesviews on workplace safety and needlestick injuries EB/OL.http:/ana.nursingworld.org,2008. 17魏晨波,薛卫宁,陶西萍。某三级医院临床护士针刺伤监测结果分析J.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16,33(11):1120-1121. 18田青,吕婕,李蕾.1320 名医务人员锐器伤现状调查分析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 22(12):2591-2593. 19张延婷,王乐三。实习前职业防护教育预防中国护生针刺伤的Meta 分析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3,13(6):754-759. 20鲍娟,王方,胡传来。综合医院实习护生针刺伤的调查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15,15(2):135-136.,参考文献,21胡聂,陈博,沈端端,等。护理专业学生针刺伤后真实感受的质性研究J. 中华护理杂志, 2012,47(2):129-131. 22张友平,钟华荪,侯铁英,等。广东省39 所医院护士锐器伤调查与分析J. 中国护理管理, 2012,12(4):71-73. 23金宗英, 党生文, 李志, 等. 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的监测分析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7,27(18):4298-4302. 24周国清, 尹丹萍, 何多多, 等. 临床针刺伤的相关因素及防治措施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8,28(4):628-630. 25American Nurses Association.2008 study of nurse views on workplace safety and needlestick injuries EB/OL.http:/ana.nursingworld.org,2008. 26Azadi A,Anoosheh M,Delpisheh A.Frequency and barriers of underreported needlestick injuries amongst Iranian nurses,a questionnaire surveyJ.J Clin Nurs,2011,20(3-4):488-493. 27李卫光, 徐华, 朱其凤, 等. 山东省28 所医院医务人员锐器伤现状调查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7):1605-1607. 28孙建, 徐华, 顾安曼, 等. 中国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与防护工作的调查分析J.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6,15(9):681-658. 29Patrick DL,Murray DP,Bigby J,et al.Sharps Injuries among Hospital Workers in Massachusetts,2009EB/OL.http:/www.mass.gov/dph/ohsp,2011-3. 30磨琨. 护理人员针刺伤的危险因素与防护对策J.中国护理管理,2005(1):17-18.,LOREM IPSUM DOLOR LOREM,31秦春华, 王友利. 护理人员针刺伤的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8(2):10,26. 32王焕强, 张敏, 李涛, 等. 我国医院临床护士职业性锐器伤调查J.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09,27(2):65 33 崔素芬, 何剑. 加强临床锐器伤防护管理的对策J.中国医学装备,2012,9(5):46 34 潘晓菁, 张双.42 例口腔专科职业暴露调查分析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5,12(3): 224-225 35Ghasemi M, Khabazkhoob M, Hashemi H,et al.The incidence of needle stick and sharp injuries and their associations with visual function among hospital nursesJ. J Curr Ophthalmol,2017, 29(3):214-220. 36王锡唯, 徐军, 王春英, 等. 临床护士职业倦怠程度与针刺伤/ 锐器伤发生率的相关性研究J. 护理学报,2014,21(22):32-34. 37邓惠霞. 浅谈医疗废物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中华医疗,2010,29(2):116 38索瑶, 范珊红, 高晓东, 等. 陕西省11 所医院医务人员锐器伤调查与分析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12):2505-2507. 39 梁素娟, 陈婉. 护理人员锐器伤的行为控制实践与安全器具使用现状调查J. 护理学杂志,2014,29(4):64-66. 40王栋, 姚月丽, 马海涛, 等. 某市医务人员锐器伤发生状况调查分析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8,28(8):1261-1265. 41Isara AR,Oguzie KE,Okpogoro OE.Prevalence of needlestick injuries among healthcare workers in the accident and emergency department of a teaching hospital in Nigeria.Ann Med Health Sci Res,2016,5(6):392-396. 42Clarke SP.Hospital work environments,nurse characteristics,and sharps injuries.AM J Infect Control,2007,35(5):302-309.,参考文献,43顾露, 胡萍. 四川省人民医院临床护理工作人员针刺伤情况回顾性分析J. 职业与健康, 2015,31(4):532-534. 44朱勇敢. 手术室护士锐器伤的现状及研究进展J.当代护士,2017(12):1-2. 45应方方, 王少群. 锐器伤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干预效果评价J. 医院管理论坛,2013, 30(5):15-24. 46徐世兰, 吴西亿, 饶莉, 等.840 例医务人员锐器伤现状调查.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1, 11(6):636-639. 47Choi LY, Torres R, Syed S, et al. Sharps and needlestick injuries among medical students, surgical residents, faculty, and operating room staff at a single academic institution. J Surg Educ,2016,74(1): 131-136. 48Bekele T, Gebremariam A, Kaso M, et al.Attitude, reporting behavour and management practice of occupational needle stick and sharps injuries among hospital healthcare workers in Bale zone, Southeast Ethiopia: a cross-sectional study. J Occup Med Toxicol,2015,10:42. 49邸红军, 施月仙, 臧红新, 等. 医务人员针刺伤预防策略的最佳证据总结J. 中华护理杂志,2017,52(1):93-98. 50王锦,邓乃梅,王虹,邵明鑫。医务人员锐器伤风险分析与对策。中国消毒学杂志J, 2017,34(2):161-163. 51Chu WH.Sharps/needle stick injuries:prevention Z.Australia:The Joanna Briggs institute, 2014. 52黄惠玲, 高晓东, 刘诗勤, 马爱霞. 全球医护人员针刺伤的疾病经济负担文献研究.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J,2017,16(7):610-615. 53Cheung K,Ho SC,Ching SS,et al,Analysis of needlestick injuries among nursing 7 students in Hongkong J.Accid AnalPrev,2010,42(6):1744-1750. 54医院感染暴发控制指南S.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WS/T 524-2016. 55Lavoie MC,Verbeek JH,Pahwa M.Devices for preventing percutaneous exposure injuries caused by needles in healthcare personnelJ.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2014, 9(3): CD009740. 56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导则S.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GBZ/T 213-2008. 57Rezaei S, Hajizadeh M, Zandian H, et al. Period Prevalence and Reporting Rate of Needlestick Injuries to Nurses in Iran: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J.Res Nurs Health,2017,40(4):311-322.,【谢谢大家聆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