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专题二 真题真练精做课标真题,把握复习方向,第一章 文言文阅读,1.理解 B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考点要求,(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2.分析综合 C (1)筛选文中的信息 (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一、(2013新课标全国)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马文升,字负图,貌瑰奇多力。登景泰二年进士,授御史。历按山西、湖广,风裁甚著。成化初,召为南京大理卿。满四之乱,录功进左副都御史。振巩昌、临洮饥民,抚安流移,绩甚著。是时败寇黑水口,又败之汤羊岭,勒石纪之而还。进右都御史,总督漕运。淮、徐、和饥,移江南粮十万石、盐价银五万两振之。孝宗即位,召拜左都御史。弘治元年上言十五事,悉议行。帝耕藉田,教坊以杂戏进。文升正色曰:“新天子当使知稼穑艰难,此何为者?”即斥去。明年,为兵部尚书,,督团营如故。承平既久,兵政废弛,西北部落时伺塞下。文升严核诸将校,黜贪懦者三十余人。奸人大怨,夜持弓矢伺其门,或作谤书射入东长安门内。为兵部十三年,尽心戎务,于屯田、马政、边备、守御,数条上便宜。国家事当言者,即非职守,亦言无不尽。尝以太子年及四龄,当早谕教,请择醇谨老成知书史者,保抱扶持,凡言语动止悉导之以正。山东久旱,浙江及南畿水灾,文升请命所司振恤,练士卒以备不虞。帝皆深纳之。在班列中最为耆硕,帝亦推心任之,诸大臣莫敢望也。吏部尚书屠滽罢,倪岳代滽,岳卒,以文升代。南京、凤阳大风雨坏屋拔木,文升请帝减膳撤乐,修德省愆,御经筵,绝游宴,停不急务,止额外织,造,振饥民,捕盗贼。已,又上吏部职掌十事。帝悉褒纳。正德时,朝政已移于中官,文升老,连疏求去,许之。家居,非事未尝入州城。语及时事,辄颦蹙不答。五年卒,年八十五。文升有文武才,长于应变,朝端大议往往待之决。功在边镇,外国皆闻其名。尤重气节,厉廉隅,直道而行。卒后逾年,大盗至钧州,以文升家在,舍之去。 (节选自明史马文升传),第一步 整体把握 1.马文升在中央任职期间分别担任哪三种重要职位?在各自任职内做出了哪些政绩? 答案 一是任御史。其间政绩有:赈济、妥善安置灾民;平叛贼寇;上书言事,劝谏皇上修身爱民。 二是任兵部尚书。其间政绩有:督导团营,训练士卒;不惧威胁,严惩贪婪懦弱之人;不分职内职外,积极进言。 三是代吏部尚书。其间政绩有:南京等地受灾,他进言皇帝修德济民,被皇帝采纳。,答案,2.结合文中交代马文升性格品行的词语及其行事,说说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案 马文升做官文武全才,政绩显著。注重民生和军事,积极向皇帝献言献策;处事严明、果断、长于应变。为人重气节,品行端正。,答案,第二步 真题训练 1.对下列句子中加颜色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登景泰二年进士 登:升职 B.录功进左副都御史 录:记载 C.振巩昌、临洮饥民 振:救济 D.勒石纪之而还 勒:铭刻 解析 登:考中。,A,解析答案,试题评点,试题评点 该题所考查的四个实词,均为常见常用实词,其中“振”是个通假字,通“赈”。A项中的“登”是个多义词,有“登上”“上升”“提升”“立即”“丰收”之义,这里显然不是“升职”,因为进士不是“升职”而来的。,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马文升劝谏皇上修身爱民内容的一组是( )(3分) 新天子当使知稼穑艰难 即非职守,亦言无不尽 凡言语动止悉导之以正 文升请命所司振恤 减膳撤乐,修德省愆 止额外织造,振饥民,捕盗贼 A. B. C. D. 解析 是说马文升不仅关心分内的事务,还关心职责之外的其他事务。 是马文升奏请皇上对太子的教导,不是劝谏皇上修身爱民。 是说马文升奏请皇上命令有关部门救赈灾民,不是劝谏皇上修身爱民。,B,解析答案,试题评点,试题评点 该题考查筛选信息,所给的筛选标准是“马文升劝谏皇上修身爱民”,这里特别要注意的是“修身爱民”这一概念,而不是停留在提出修身爱民的做法上。值得注意的是2013年设误句不再是两个,而是三个,大大降低了难度。,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马文升仕途顺利,政绩卓著。他被委任御史以后,历任多项职务。功业主要表 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处理受灾民众的善后问题,二是击败扰乱社会秩序的贼寇。 B.马文升为人正直,处事严明。他敢于直言劝谏,奏事进言均得到采纳;又能够 严格考察部属,曾罢免贪婪懦弱者三十余人,奸人怨恨,对他大肆威胁和污蔑。 C.马文升尽心军事,关注民生。他任兵部尚书十多年,对屯田、边备等职责勇于 进言。在代吏部尚书时,南京等地遭遇风雨灾害,他又请求皇上救助灾地百姓。 D.马文升文武全才,声名远扬。朝廷大事往往等他决断,又有显赫边功,外国皆 闻其名。为人重气节,品行端正,以至于大盗各处骚扰,也不去钧州他的家乡。,解析答案,试题评点,解析 原文中是大盗“至”钧州,因马文升的家在钧州,就离开了。并不是“大盗各处骚扰,也不去钧州他的家乡”。 答案 D,试题评点,试题评点 该题在命题上与以往没有多大变化,D项属曲解文意。,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在班列中最为耆硕,帝亦推心任之,诸大臣莫敢望也。 解析 本题主要涉及一词多义。“耆硕”意思是“年高德劭”,“推心”意思是“诚心诚意”,“望”意思是“比”。 答案 (马文升)在朝廷官员中最是年高德劭,皇上也诚心诚意地任用他,诸位大臣没有人敢望其项背。,解析答案,(2)家居,非事未尝入州城。语及时事,辄颦蹙不答。 解析 “未尝”意思是“不曾”,“语”意思是“谈论”,“及”意思是“到”,“辄”意思是“总是”,“颦蹙”意思是“皱眉”。 答案 在家闲居,无事从不到州城去。说到当时政事,总是皱着眉头不回答。,解析答案,试题评点,试题评点 该题考查翻译,重心仍在实词上,兼及虚词。第(1)句中“班列”“耆硕”“莫”三个词语为得分点,其中“莫”字易被译错,这里它是不定代词,意为“没有谁”“没有人”。第(2)句中“时事”“辄” “颦蹙”为得分点,都是课本中经常出现的,翻译起来无多大难度。不过,既要重视“字字落实”,也要注意“文从字顺”。,第三步 模拟训练 对下列句子中加颜色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历按山西、湖广 按:巡视 B.练士卒以备不虞 虞:料想 C.已,又上吏部职掌十事 已:不久 D.尤重气节,厉廉隅 厉:鼓励 解析 厉:磨砺。,D,解析答案,参考译文,参考译文 马文升,字负图,相貌奇异,很有力气。景泰二年考中进士,被任命为御史。先后巡视山西、湖广,依法裁处奸邪,名声很大。成化初年,被征召升任南京大理寺卿。满四作乱时,马文升凭借所记功劳提拔为左副都御史。赈济巩昌、临洮的灾民,抚慰安顿流亡百姓,成绩显著。当时,在黑水口打败袭扰之敌,又在汤羊岭打败他们,刻石记功后返回。提升为右都御史,总管督率漕运事宜。淮安、徐州、和州三地发生饥荒,他从江南调拨十万石粮食、五万两盐价银赈济灾民。孝宗即位,被征召拜官为左都御史。弘治元年马文升上书条陈十五件事,经过讨论后全部,付诸实行。孝宗效仿古天子亲自耕种藉田,教坊就向孝宗进献杂戏。文升严肃地说:“天子刚刚登基应当让他懂得农事的艰难,你们演戏是什么意思?”立即呵斥他们离去。第二年,担任兵部尚书,依旧督率团营。天下太平的时间已经很久,使得军政荒废松弛,西北少数民族不时到边塞附近窥伺。文升严格考核各个将校,罢免了三十多个贪婪懦弱的将校。奸人对他十分怨恨,夜间拿着弓箭守候在他的门口,有的写了诽谤信射到东长安门内。马文升治理兵部十三年,尽心于军务,在屯田、马政、边备、守御方面,多次上书陈述有利国家、合乎时宜的事。只要是对国,家有利的,即使不在职责范围内,马文升也会言无不尽。他曾经认为太子年龄到了四岁,应当尽早晓谕教诲,请求选择敦厚谨慎、老成持重、精通典籍的人,由他们教育扶持太子,所有的言谈举止都以正确的方法引导。山东大旱,浙江及南京闹水灾,文升奏请皇帝命令有关部门赈济抚恤,操练士卒以备不测。都被皇帝采纳。(马文升)在朝廷官员中最是年高德劭,皇上也诚心诚意地任用他,诸位大臣没有人敢望其项背。吏部尚书屠滽被罢免,倪岳代替屠滽,倪岳死后,用文升代替他。南京、凤阳刮大风、下大雨,屋子被毁坏,大树被拔起,文升请求皇上减少宴饮,撤去歌舞,修养德行,反省过失,开御前讲席,杜绝宴会游乐,,停下不亟待解决的事务,停止额外的织造,赈济饥民,搜捕盗贼。后来, 文升又上书谏论吏部掌管的十件事。皇帝都加以赞扬并采纳。正德年间,朝政被宦官把持,文升年迈,接连上疏要求回乡,皇上答应了他。在家闲居,无事从不到州城去。说到当时政事,总是皱着眉头不回答。正德五年去世,享年八十五岁。马文升文武兼备,擅长应付事变,朝中的大事常常等待他来决定。镇守边关有功,外国都听说他的名声。特别重视气节,磨砺自己端正不苟的品性,一生走正直之道。死后一年多,大盗到了钧州,因为文升的家在钧州,就离开了。,二、(2013新课标全国)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李揆,字端卿,陇西成纪人,而家于郑州,代为冠族。少聪敏好学,善属文。开元末,举进士,献书阙下,诏中书试文章,擢拜右拾遗。乾元初,兼礼部侍郎。揆尝以主司取士,多不考实,徒峻其堤防,索其书策,深昧求贤之意也。其试进士文章,曰:“大国选士,但务得才,经籍在此,请恣寻检。”由是数月之间,美声上闻。自此颇承恩遇,遂蒙大用。时京师多盗贼,有通衢杀人置沟中者,李辅国方恣横,上请选羽林骑士五百人以备巡检。揆上疏曰:“昔西汉以南北军相统摄,故周勃因南军入北军,遂安刘氏。皇朝置南北衙,文武区分,以相伺察。今以,羽林代金吾警夜,忽有非常之变,将何以制之?”遂制罢羽林之请。揆在相位,决事献替,虽甚博辨,性锐于名利,深为物议所非。又其兄自有时名,滞于冗官,竟不引进。同列吕 ,地望虽悬,政事在揆之右,罢相,自宾客为荆南节度,声问甚美。惧其重入,遂密令直省至 管内构求 过失。 密疏自陈,乃贬揆莱州长史同正员。揆既黜官,数日,其兄改授为司门员外郎。后累年,揆量移歙州刺史。初,揆秉政,侍中苗晋卿累荐元载为重官。揆自恃门望,以载地寒,意甚轻易,不纳,而谓晋卿曰:“龙章凤姿之士不见用,獐头鼠目之子乃求官。”载衔恨颇,深。及载登相位,因揆当徙职,遂奏为试秘书监,江淮养疾。既无禄俸,家复贫乏,孀孤百口,丐食取给。萍寄诸州,凡十五六年,其牧守稍薄,则又移居,故其迁徙者,盖十余州焉。元载以罪诛,除揆睦州刺史,入拜国子祭酒、礼部尚书,为卢杞所恶。德宗在山南,令充入蕃会盟使,加左仆射。行至凤州,以疾卒,兴元元年四月也,年七十四。 (节选自旧唐书李揆传),第一步 整体把握 1.李揆的人生经历以担任宰相为转折点。之前,他在担任右拾遗兼礼部侍郎期间,主要“言”了哪些事?他从相位到“萍寄诸州”十五六年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请具体说明。 答案 他在担任右拾遗兼礼部侍郎期间,主要“言”了两件事:一是主张考查进士,严守选拔有真才实学之士的宗旨;二是进宫使皇上取消了李辅国有关羽林军的请求。 主要原因是他太注重名利,心胸狭窄,而与他人交恶,先是嫉妒同列吕 ,致使吕 报 复被贬莱州。接着因看不起元载,致使元载登相位后报复他而在“江淮养疾”。,答案,2.结合文中交代李揆行事处世特点的文字及其经历,说说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案 李揆是一个优点与缺点并存的人。一方面,他聪敏好学,有远见卓识,处事广博明辨;另一方面,他热衷名利,嫉贤妒能,心胸狭窄。,答案,第二步 真题训练 1.对下列句子中加颜色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而家于郑州,代为冠族 代:世世 B.少聪敏好学,善属文 属:撰写 C.深昧求贤之意也 昧:冒犯 D.经籍在此,请恣寻检 恣:任意 解析 昧:违背,糊涂。,C,解析答案,试题评点,试题评点 该题考查考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四个实词中,“属”以前考查过,其余三个虽不常用,但只要使用代入法排除,还是能选准答案的。,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李揆深受朝廷器重的一组是( )(3分) 献书阙下,诏中书试文章 自此颇承恩遇,遂蒙大用 遂制罢羽林之请 后累年,揆量移歙州刺史 奏为试秘书监,江淮养疾 入拜国子祭酒、礼部尚书 A. B. C. D. 解析 第句是李揆遇赦得官,第句写其被闲置。,A,解析答案,试题评点,试题评点 该题考查筛选信息仍采用过去常用的考查方式,筛选的标准也好理解。只是第句中“量移”是个干扰词。“量移”意为“官员被贬谪,受恩准在离京城较近的地方任职”,明显与题干要求不符。,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李揆自幼好学,入仕后美名上闻。他出身显贵人家,聪明敏捷,好学上进,开 元末年步入仕途。他主张考查进士务必选拔有真实才能的人,受到广泛好评。 B.李揆有远见卓识,上疏得到认可。当时京城治安混乱,盗贼杀人,李辅国请求 选羽林军以备巡视。李揆引西汉旧事说明,如羽林警夜则难以应付突然之变。 C.李揆汲汲于名利,深受人们非议。他在相位时,论及大事头头是道,却热衷追 名逐利。他嫉妒吕 地位超过自己,密令捏造吕的过失,最后反而自食其果。 D.李揆与元载交恶,仕途遭遇坎坷。他自恃门望高贵,鄙薄元载出身寒微,元怀 恨在心。元登相位后,对他报复,致使他全家衣食无着,在各州漂泊十多年。,解析答案,试题评点,解析 “密令捏造吕的过失”,并不是因为“嫉妒吕 地位超过自己”。原文中“密令捏造吕的过失”的原因是“惧其重入”。 答案 C,试题评点,试题评点 该题是对阅读材料相关文意的综合考查,着重在对文意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上。此题四个选项,每项都由两部分组成,前部分是概括出的观点,后部分是用文本具体内容组成的论据,命题者设误一般在后部分的论据。C项错在后部分的分析上。,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其兄自有时名,滞于冗官,竟不引进。 解析 “名”,声望;“滞于冗官”属介词短语后置,“滞”,停留;“引进”,推荐,属古今异义词。 答案 他的哥哥当时本有声望,却停留在闲散官吏的位置上,李揆竟然不加推荐。,解析答案,(2)其牧守稍薄,则又移居,故其迁徙者,盖十余州焉。 解析 “薄”,轻视、轻慢;“迁徙”,搬迁;“则”,连词,就;“者”,代词,“的地方”,“盖”,副词,大约;“则又移居”在翻译时补出主语。 答案 当地州郡长官稍有轻慢,就又迁居,所以他搬迁的地方,大约有十多个州。,解析答案,试题评点,试题评点 该题考查句子翻译,重点放在了实词上。第(1)句中“时名”“滞”“引进”是得分点,“冗官”也不易理解。第(2)句中“薄”“迁徙”“盖”为得分点,其中“盖”是个副词,定为得分点,凸显了在翻译中考查虚词的命题取向。,第三步 模拟训练 1.对下列句子中加颜色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但务得才 务:致力于 B.昔西汉以南北军相统摄 摄:统辖 C. 密疏自陈 陈:陈述 D.意甚轻易 易:轻率 解析 易:看不起。,D,解析答案,2.翻译下面的句子。 龙章凤姿之士不见用,獐头鼠目之子乃求官。 答案 风采出众的贤士不被重用,面目猥琐的人却想做大官。 (要点:“龙章凤姿”“獐头鼠目”的意译;“见”,表被动; “之子”,这一类人;“乃”,却),答案,参考译文,参考译文 李揆,字端卿,是陇西成纪人,却在郑州安家。(他的家族)世代是名门望族。李揆年少时就聪慧敏捷而好学,擅长写文章。开元末年,考中进士,把自己写的文章进献给朝廷,(皇帝)下诏令中书省考查他的文章,提拔他做右拾遗。乾元初年,兼任礼部侍郎。李揆曾认为主考录取士人,大多不考查核实,只是使他的防备(措施)严厉,求取考生的文章与策论,严重违背了求取贤能之士的要旨。李揆考查进士的文章,说:“大国录取人才,只是务必要选拔有真才实学之人,至于那些古代经典或某些专门著作都在这里,请任意找寻查看。”因为这种做法,几个月里,美好,的名声使皇上知道。从此很受皇帝恩遇,于是被重用。当时京城中盗贼很多,(甚至)有在大路上把人杀了扔在沟中的人,李辅国正放纵专横,上书请求选羽林骑兵五百人以备巡视。李揆上疏说:“从前西汉让南北军相互牵制,所以周勃才能趁机带南军闯入北军,于是使汉朝得以安定。朝廷现在设置南北两个府衙,文官、武官分列,来相互窥伺查探。现在用羽林军代替金吾军在夜间巡查警备,一旦有意外事故发生,将拿什么来制止这些意外事故呢?”朝廷于是下令取消了李辅国关于羽林军的请求。李揆任宰相时,处理大事、进献策略、更替人事,虽然广博明辨,但是太汲汲于名利,深受人们非议。并且他的哥哥当时本有声望,却停,留在闲散官吏的位置上,李揆竟然不加推荐。与他同朝为官的吕 ,虽然地位、名望远不及李揆,但处理政务方面却在李揆之上,吕 被罢免相位,以太子宾客的身份任荆南节度使,名声很好。李揆害怕吕 重新入朝为相,于是秘密地命令直省到吕 管辖的地方捏造吕 的过失。吕 秘密地上疏为自己辩白,于是朝廷把李揆贬为莱州长史同正员。李揆被罢黜后,不几天,他的哥哥被改任司门员外郎。以后几年,李揆遇赦做了歙州刺史。起初,李揆把持政务时,侍中苗晋卿多次举荐元载担任要职。李揆自恃门望高,认为元载出身贫寒,(对他)态度非常轻蔑,不采纳侍中苗晋卿的举荐,并且对晋卿说:“风采出众的贤士不被重用,面目猥琐的人,却想做大官。”元载深深地怀恨在心。等到元载登上宰相之位后,趁李揆应当变换职位,于是奏请朝廷任李揆为试秘书监,到江淮养病。李揆没有了俸禄后,家道再次贫乏,一家百余口,靠乞讨度日。在各州间漂泊度日,这样的日子持续了十五六年,当地州郡长官稍有轻慢,就又迁居,所以他搬迁的地方,大约有十多个州。元载因为获罪被杀,朝廷任命李揆为睦州刺史,入京拜为国子祭酒、礼部尚书,为卢杞所憎恨。德宗在山南,命令李揆担任入蕃会盟使,加任左仆射。走到凤州,因病去世,其时为兴元元年四月,享年七十四岁。,三、(2014新课标全国)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于休烈,河南人也。至性贞悫,机鉴敏悟。自幼好学,善属文。举进士,授秘书省正字。转比部员外郎,郎中。杨国忠辅政,排不附己者,出为中部郡太守。值禄山构难,肃宗践祚,休烈迁太常少卿,知礼仪事,兼修国史。肃宗自凤翔还京,励精听受,尝谓休烈曰:“君举必书,良史也。朕有过失,卿书之否?”对曰:“禹、汤罪己,其兴也勃焉。有德之君,不忘规过,臣不胜大庆。”时中原荡覆,典章殆尽,无史籍检寻。休烈奏曰:“国史实录,圣朝大典,修撰多时,今并无本。,伏望下御史台推勘史馆所由,令府县招访。有人别收得国史实录,如送官司,重加购赏。”前修史官工部侍郎韦述陷贼,入东京,至是以其家藏国史一百一十三卷送于官。休烈寻转工部侍郎、修国史,献五代帝王论,帝甚嘉之。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代宗即位,甄别名品,宰臣元载称之,乃拜右散骑常侍,依前兼修国史,累封东海郡公,加金紫光禄大夫。在朝凡三十余年,历掌清要,家无儋石之蓄。恭俭温仁,未尝以喜愠形于颜色。而亲贤下士,推毂后进,虽位崇年高,曾无倦色。笃好坟籍,手不释卷,以至于终。大历七年卒,,年八十一。是岁春,休烈妻韦氏卒。上特诏赠韦氏国夫人,葬日给卤簿鼓吹。及闻休烈卒,追悼久之,褒赠尚书左仆射,赙绢百匹、布五十端。遣谒者内常侍吴承倩就私第宣慰。儒者之荣,少有其比。 (节选自旧唐书于休烈传),第一步 整体把握 1.请在文中画出于休烈的任职经历。文章重点叙述了他在哪些官任上做了哪些事? 答案 他先后任职有:秘书省正字,比部员外郎,郎中,中部郡太守,太常少卿,工部侍郎、修国史,国子祭酒,右散骑常侍等。 重点叙述的有: 任太常少卿:较委婉地回答了肃宗关于史官职责的问题应遵守史官职责;向皇帝建言购求散佚的典章史籍,为国家保存了重要史籍。 任工部侍郎:向皇帝进献五代帝王论一书。 任国子祭酒:恬然对待李揆的嫉贤妒能。,答案,2.结合文中交代于休烈性格品行的词语及其行事,说说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案 他为官清廉,恪尽职守,推贤进能;为人恭俭温仁,淡泊名利,终生好学不倦。,答案,第二步 真题训练 1.对下列句子中加颜色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自幼好学,善属文 属文:撰写文章 B.值禄山构难,肃宗践祚 践祚:帝王即位 C.肃宗自凤翔还京,励精听受 励精:专心致志 D.时中原荡覆,典章殆尽 荡覆:动荡倾覆,解析答案,试题评点,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A项“善属文”中的“属”是“连缀”的意思,“文”即“文字”,“属文”即“撰写文章”。正确。 B项“践祚”也写作“践阼”,即“帝王即位”。正确。 C项“励精”中的“励”同“厉”,为“振奋”之义,“励精”为“振奋精神”之义。解释为“专心致志”错误。 D项“荡覆”,结合原文提供的背景,意为“动荡倾覆”。正确。 答案 C,试题评点,试题评点 该题考查实词解释,最大的变化在于选词上,不再像往常那样选单个字,而是选两个字。两字词语在古代汉语中有的相当于一个词,不必拆开解释,如“践祚”;有的是两个词,当拆开解释,如“荡覆”。因首次在高考中接触这类词语,难度有些大。不过,做题方法仍同单字题一样,如“励精”就可联系成语“励精图治”来解释。,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 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 B.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 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 C.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 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 D.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 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解析答案,试题评点,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文言文断句的前提是对文意的领会。首先,通读文章,了解文意,依据语境断句。有时可借助标志词断开比较明显的地方。如本语段中的“以”和两个“之”。 答案 B,试题评点,试题评点 该题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断句能力,这在课标卷中尚属首次。因首次考,难度不大。该题可以抓住句中的人名、专有名词及“以”“之”等虚词,干扰项只涉及两个句子。一是对“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的理解。“权”是“暂且”,“史馆修撰”是官名,“以”是“连词,表目的”,“下”是“轻视,贬低”。合起来就是“权且(让于休烈)留在史馆修撰(史书)以此来压制他”意。二是“恬然自持”,这个应该较容易理解。,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休烈忠诚机敏,谨遵职业操守。他自幼好学,入仕后受到杨国忠排挤,离 京到地方任职;安禄山叛乱后,他直言不讳地回答了肃宗关于史官职责的 问题。 B.休烈审察形势,做好本职事务。当时历经战乱,典章史籍散佚,他提出购 求当朝大典以备查检使用,最终得到前修史官韦述家藏国史一百余卷。 C.休烈淡泊名利,终生好学不倦。他虽遭贬职,却恬然处之,毫不在意,在 朝三十余年,历任要职,并无多少积蓄;喜好典籍,终日捧读,直至去世。 D.休烈夫妇去世,尽享身后哀荣。他夫人去世,皇上特诏追赠她国夫人;他 本人去世,皇上追念许久,追赠他尚书左仆射,并派专人到他家表示慰问。,解析答案,试题评点,解析 本题从颠倒是非的角度设误,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把握。A项“直言不讳”一词与原文不符。于休烈借赞圣主明君委婉地回答了肃宗。 答案 A,试题评点,试题评点 该题考查对文意的分析和概括能力。错误项仍设在句子尾部,属颠倒事非。不过,句子概括部分与后面的分析不一致。即说他“谨遵职业操守”,原文并无相关表述,依据不足。这个设误点是以往未有过的,要引起注意。,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禹、汤罪己,其兴也勃焉。有德之君,不忘规过,臣不胜大庆。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译出大意,注意重点词语“罪己”“规过”的翻译。 答案 大禹、商汤归罪自己,他们能够蓬勃兴起。有道德的君王,不忘改正过错,我深表庆贺。,解析答案,(2)而亲贤下士,推毂后进,虽位崇年高,曾无倦色。 解析 译出大意,注意重点词语“亲贤”“推毂”“曾”的翻译。 答案 而亲近贤才,屈身交接士人,荐举后辈,虽然位尊年高,一点倦怠的神色都没有。,解析答案,试题评点,试题评点 该道翻译题考查重点仍放在实词上,没有特别的句式。实词中“推毂”是个较生僻的词语。其本义是助人推车前进,比喻助人成事,也比喻推荐人才。虽生僻,但当“毂”字与“推”一起出现,以“车”为形符,其意应与推车有关,而“推毂”的对象是“后进”,根据语境,应该能够理解。其他实词如“规过”“不胜”虽常见,但准确落实也非易事。,第三步 模拟训练 1.对下列句子中加颜色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重加购赏 购:悬赏以求 B.殊不介意 殊:很,非常 C.未尝以喜愠形于颜色 颜色:脸色 D.遣谒者内常侍吴承倩就私第宣慰 宣慰:慰问 解析 宣慰:宣旨慰问。,D,解析答案,2.翻译下面的句子。 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 答案 宰相李揆为人骄傲且嫉妒贤能,因为于休烈修撰国史与自己齐列,嫉妒他。(要点:“矜”,夸耀;“以”,因为;“列”,平列,地位平等),参考译文,答案,参考译文 于休烈是河南人。于休烈性情坚贞忠厚,机敏聪明。自幼好学,善于撰写文章。考中进士,被授予秘书省正字。调动官职改任比部员外郎,郎中。杨国忠辅佐朝政,排挤不依附自己的人,于休烈外调任中部郡太守。正值安禄山叛乱,肃宗登上皇位,于休烈升任太常少卿,掌管礼仪事务,兼修撰国史。肃宗从凤翔返回京城,振奋精神听从善言,曾经对于休烈说:“君主的任何举动一定要记录下来,这才是好的史官。我有过失,您写了吗?”于休烈回答说:“大禹、商汤归罪自己,他们能够蓬勃兴起。有道德的君王,不忘改正过错,我深表庆贺。”当时中原地,区动荡倾覆,典章几乎散尽,没有史籍可以检索查寻。于休烈上奏折说:“国史实录,是圣朝大典,修撰了很长时间了,现在没有并行的版本。希望皇上下旨令御史台推究勘察史馆的渊源,命令府县招引查访。有人另外收得国史实录,如果送到官府,重金奖赏购买。”原先的修史官工部侍郎韦述身陷叛军之中,进入东京,到此把他家收藏的国史一百一十三卷送到官府。于休烈不久调任工部侍郎、修撰国史,进献五代帝王论,皇帝非常赞许他。宰相李揆为人骄傲且嫉妒贤能,因为于休烈修撰国史与自己齐列,嫉妒他,上奏折让于休烈任国子祭酒,权且留在史馆修撰(史书)以此来压制他。于休烈恬然处之,丝毫不介意。代宗即位后,考察官员的名位品次,宰臣元载称赞于休烈,,于是拜授右散骑常侍,依据先前兼修国史,多次晋封为东海郡公,另加金紫光禄大夫。在朝为官共三十多年,历任清贵显职,家中没有多少积蓄。恭谨、简朴、温良、仁德,从没有将喜怒之情表现在脸上。而亲近贤才,屈身交接士人,荐举后辈,虽然位尊年高,一点倦怠的神色都没有。喜好古代典籍,手不释卷,直到去世。大历七年去世,享年八十一岁。这一年春天,于休烈的妻子韦氏去世。皇上特地下诏追赠韦氏国夫人的称号,下葬之日赐给卤簿鼓吹。等到听说于休烈去世,皇帝追悼了很长时间,褒奖追赠为尚书左仆射,赏赐绢百匹、布五十端。皇帝派遣谒者内常侍吴承倩到于休烈住处表示慰问。为官之人,所得的荣耀很难与他相比。,四、(2014新课标全国)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韩文,字贯道,成化二年举进士,除工科给事中,出为湖广右参议。中贵督太和山,干没公费。文力遏之,以其羡易粟万石,备振贷。九溪土酋与邻境争地相攻,文往谕,皆服。弘治十六年拜南京兵部尚书。岁侵,米价翔踊。文请预发军饷三月,户部难之。文曰:“救荒如救焚,有罪,吾自当之。”乃发廪十六万石,米价为平。明年召拜户部尚书。文凝厚雍粹,居常抑抑。至临大事,刚断无所挠。武宗即位,赏赉及山陵、大婚诸费,需银百八十万两有奇,部帑不给。文请先发承运库,诏不许。文言:“帑藏虚,赏赉自京边军士外,请分别给银钞,稍益以内,库及内府钱,并暂借勋戚赐庄田税,而敕承运库内官核所积金银,著之籍。且尽罢诸不急费。”旧制,监局、仓库内官不过二三人,后渐添注,或一仓十余人,文力请裁汰。淳安公主赐田三百顷,复欲夺任丘民业,文力争乃止。文司国计二年,力遏权幸,权幸深疾之。而是时青宫旧奄 刘瑾等八人号“八 虎” 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 僚属语及辄泣下郎中李梦阳进曰:“公诚及此时率大臣固争,去八虎易易耳。”文捋须昂肩,毅然改容曰:“善。纵事勿济,吾年足死矣,不死不足报国。”即偕诸大臣伏阙上疏,疏入,帝惊泣不食,瑾等大惧。,瑾恨文甚,日令人伺文过。逾月,有以伪银输内库者,遂以为文罪。诏降一级致仕。瑾恨未已,坐以遗失部籍,逮文下诏狱。数月始释,罚米千石输大同。寻复罚米者再,家业荡然。瑾诛,复官,致仕。嘉靖五年卒,年八十有六。 (节选自明史韩文传),第一步 整体把握 1.请在文中画出韩文的主要任职经历,并说明他在职上所做的事。 答案 做湖广右参议。他阻止宦官贪污,积极预备赈灾;妥善处理九溪土酋与邻境争地一事。 任南京兵部尚书。他开仓取粮十六万石,平抑米价。 任户部尚书。武宗继位,诸项费用供给不足,他一再提出自己的看法,又上书请求裁撤冗员。他疾恶如仇,尽力遏制权幸;冒死谏诤皇上,打击朝中以刘瑾为首的权贵的嚣张气焰,结果饱受刘瑾的陷害。,答案,2.结合文中交代韩文性格品行的文字及其行事,说说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案 韩文为官清正,不惧权贵,关注民生;为人刚正不屈,疾恶如仇;平时稳重和蔼低调,临大事却刚毅果断无所屈服。,答案,第二步 真题训练 1.对下列句子中加颜色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以其羡易粟万石,备振贷 振:救济 B.救荒如救焚,有罪,吾自当之 当:承担 C.至临大事,刚断无所挠 临:面对 D.核所积金银,著之籍 著:彰显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含义。D项著:登记。,D,解析答案,试题评点,试题评点 该题所考的四个实词,“当”是120个常见常用实词之一。“振”2013年新课标全国卷中出现过,这里连续考查,不知是疏忽,还是有意为之。其余两个也都在教材中出现过,“著”只要用代入法检验即可判断出其错误。该题与2013年难度相当。,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 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 B.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 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 C.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 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 D.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 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解析答案,试题评点,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首先通读画波浪线的句子,理解大概意思,然后断开比较明显的地方。“刘瑾等八人号八虎”主、谓、宾俱全,它们之间不能断开,排除A、B两项。 “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部分,根据句子意思,要在“辄”前断开,排除D项。 答案 C,试题评点,试题评点 该题同2014年新课标全国卷一样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断句,难度不大。“八人”号称“八虎”,主谓句,故要在“八虎”后断开,排除A、B两项。“语及”是“谈到”,“对僚属”是介宾短语,话没结束,不能独立,“对僚属语及”是条件,“辄泣下”是结果。,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韩文为官清正,关注民众生活。他在湖广,妥善处理九溪土酋与邻境争地 一事;担任南京兵部尚书时,年成歉收,他开仓取粮十六万石,平抑米价。 B.韩文刚正不屈,敢于奏议国事。武宗继位,诸项费用供给不足,他不顾非议, 一再提出自己看法;有关机构冗员渐增,他援引成例,着手压缩编制。 C.韩文疾恶如仇,尽力遏制权幸。宦官刘瑾等每日引诱皇上沉溺于声色狗马, 不理政事,他采用李梦阳的建议,冒死谏诤,打击了刘瑾等的嚣张气焰。 D.韩文刚者易折,饱受政敌陷害。刘瑾以遗失部籍作为罪名,逮捕韩文,释 放后又两次罚米,使他倾家荡产;直到刘瑾被诛后,韩文才复官而后退休。,解析答案,试题评点,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把握。B项无中生有,“他不顾非议”文中没有提及;表述不当,原文中韩文只是请求裁减冗员,并没有“着手压缩编制”。 答案 B,试题评点,试题评点 该题考查对文意的概括和分析。同2013年一样,仍在句末设错。该句错误有两处,一是无中生有,二是曲解文意。故难度不大。,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淳安公主赐田三百顷,复欲夺任丘民业,文力争乃止。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夺”的意思是“强夺”,“乃”是副词“才”。 答案 淳安公主受赐田地有三百顷,又想强夺任丘民众的产业,因韩文尽力相争才停止。,解析答案,(2)即偕诸大臣伏阙上疏,疏入,帝惊泣不食,瑾等大惧。 解析 偕”的意思是“一起”,“伏阙”的意思是“拜伏宫阙”,“疏”的意思是“奏章”。 答案 当即与各位大臣一道拜伏宫阙上奏,奏章呈进,皇上惊哭不食,刘瑾等人大为恐惧。,解析答案,试题评点,试题评点 该道翻译题,重点考查的是实词。如第(1)句中的“赐”字,应译为被动语态;“力争”不可不译。第(2)句中的“伏阙”是个难点,它实际上是个敬辞。整体说起来,翻译难度不大。,第三步 模拟训练 1.对下列句子中加颜色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其羡易粟万石 羡:盈余 B.部帑不给 给:供给 C.稍益以内库及内府钱 益:充实,增加 D.坐以遗失部籍 坐:犯罪 解析 坐:判罪。,D,解析答案,2.翻译下列句子。 (1)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 注 青宫:太子宫。太子居青宫,东方色为青,故称。角抵:古代一种较力游戏,类似于今天的摔跤。 答案 而这时东宫以前的太监刘瑾等八人号称“八虎”,每日引诱皇上游玩打猎、欣赏歌舞、摔跤角逐,不理政事。(要点:“奄”通“阉”,“不亲万几”省略的主语,大意对),答案,(2)公诚及此时率大臣固争,去“八虎”易易耳。 答案 您如果趁着这个时候带领诸位大臣极力进谏,除掉“八虎”很容易。(要点:“诚”,如果;“固”,坚决;“易”,容易),答案,参考译文,参考译文 韩文,字贯道,明朝成化二年考中进士,被任命为工科给事中,外放任湖广右参议。宦官视察太和山,贪污国家财物。韩文极力阻止他,用盈余的国家财物换取了一万石粮食,预备救济之用。九溪本地的酋长与邻境争夺土地相互攻打,韩文前去给他们讲明道理,他们都服从。弘治十六年被授予南京兵部尚书。年成歉收,米价飞涨。韩文请求预先发放三个月的军饷,户部感到为难。韩文说:“救灾荒如救火,如果皇上降罪,我一人承担。”于是他开仓发放粮食十六万石,米价因此平衡下来。第二年皇上召见并升迁他为户部尚书。韩文稳重敦厚、和蔼纯朴,,平时谨慎谦恭。等到面临大事,刚毅果断无所屈服。武宗即位,赏赐大臣以及修建陵墓、大婚等各项费用,需银一百八十万两还多,库银供应不上。韩文请求先打开承运库,皇上不允许。韩文说:“国库空虚,赏赐除了镇守京师和边境的军士外,请分别供给银钞,再用内库及内府的钱逐渐增加,并暂借皇上赐给有功勋的皇亲国戚的庄田税,并下令承运库官员核查积攒的金银,登记在册。并且将各项不急的费用全部去除掉。”按旧的制度,监局、仓库太监不过二三人,后来逐渐增多,有的一仓十多人,韩文极力请求裁减。淳安公主受赐田地有三百顷,又想强夺任丘民众的产业,因韩文尽力相争才停止。韩文掌管国家经济有两年,,竭力遏制有权势和受皇帝宠爱之人的利益,这些人非常痛恨他。而这时东宫以前的太监刘瑾等八人号称“八虎”,每日引诱皇上游玩打猎、欣赏歌舞、摔跤角逐,不理政事。韩文每次退朝,对官员们说起这件事就流泪。郎中李梦阳进言说:“您如果趁着这个时候带领诸位大臣极力进谏,除掉八虎很容易。”韩文捋着胡须挺直肩背,毅然动容地说:“好。纵然事情不成功,我这个年纪死了,也值了,不死不足以报效国家。”当即与各位大臣一道拜伏宫阙上奏,奏章呈进,皇上惊哭不食,刘瑾等人大为恐惧。刘瑾非常憎恨韩文,每日让人窥伺韩文的过失。过了一个月,有人把假银送到皇宫的府库,刘瑾就把这件事作为韩文的罪,状。皇上下诏韩文官降一级退休回家。刘瑾余恨未消,以遗失部籍作为罪名,逮捕韩文下狱。几个月后才释放,罚米千石送到大同。过了不久又第二次罚米,韩文家产荡尽。刘瑾被杀后,韩文恢复官职,直到退休。嘉靖五年去世,享年八十六岁。,五、(2015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孙傅,字伯野,海州人。登进士第,为礼部员外郎。时蔡翛为尚书,傅为言天下事,劝其亟有所更,不然必败。翛不能用。迁至中书舍人。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给事中许翰以为傅论议虽偶与轼合,意亦亡他,以职论事而责之过矣,翰亦罢去。靖康元年,召为给事中,进兵部尚书。上章乞复祖宗法度,钦宗问之,傅曰:“祖宗法惠民,熙、丰法惠国,崇、观法惠奸。”时谓名言。十一月,拜尚书右丞,俄改同知枢密院。金人围都城,傅日夜亲当矢石。金兵分四翼,噪而前,兵败退,堕于护龙河,填尸皆满,城门急闭。是日,金人遂登城。二年正月,钦宗诣金帅营,以傅辅太子留守,仍兼少傅。帝兼旬不返,傅屡贻书请之。及废立檄至,傅大恸曰:“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之。”金人来索太上、帝后、诸王、妃主,傅留太子不遣。密谋匿之民间,别求状类宦者二人杀之,并斩十数死囚,持首送之,绐金人曰:“宦者欲窃太子出,都人争斗杀之,误伤太子。因帅兵讨定,斩其为乱者以献。苟不已,则以死继之。”越五日,无肯承其事者。傅曰:“吾为太子傅,当同生死。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遂从太子出。金守门者曰:“所欲,得太子,留守何预?”傅曰:“我宋之大臣,且太子傅也,当死从。”是夕,宿门下;明日,金人召之去。明年二月,死于朔廷。绍兴中,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忠定。 (节选自宋史孙傅传),第一步 整体把握 1.请按时间顺序,列出孙傅所任官职及其任上之事。 答案 登进士第,做礼部员外郎,劝谏尚书赶快更变,否则必败。 任中书舍人,建言高丽使者入朝烦费民力,违逆宰相之意而被贬谪到蕲州。 靖康元年,任兵部尚书,请求恢复祖宗法度。 靖康元年十一月,执掌枢密院。金人攻城,他亲自督战,结果兵败城破。 靖康二年正月,留守京城,兼任少傅。他不畏金人,努力保全太子。太子被迫至金营,他表示誓死跟从,后被金人召去。 靖康三年二月,死于北廷。,答案,2.根据孙傅的所言所行,概括其性格特点。 答案 忠诚爱国,正直无私,勇敢无畏。,答案,第二步 真题训练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 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 B.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 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 C.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 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 D.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 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解析答案,试题评点,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首先通读画波浪线部分,了解大意。然后根据标志词、词语的语法关系和对语意的理解,初步排除错误选项。“高丽入贡使者所过”,“使者”是主语,领起下面的句子,排除C、D两项。 “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意思是“宰相认为他的言论和苏轼的一样,上奏把他贬谪到蕲州”,故选A。 答案 A,试题评点,试题评点 这是全国卷第二次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断句。题序由原第2题改为第1题。所给的文中的这段文字全是叙事,没有任何虚词标志,全靠对文意的理解,尤其是对名词(专有名词)和动词的把握。断句中的难点似乎只有一处,就是“奏”字断为上句还是断为下句。其实,只要联系下文给事中许翰的观点和结局,就可知道断为下句。断句既要集中精力分析所给句子,又要注意联系断句的上下文,这是该题给我们的启示。,2.下列对文中加颜色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登进士第,又可称为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 B.兵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 C.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钦宗。 D.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 解析 本题考查古代文化常识。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不能指其他儿子。,D,解析答案,试题评点,试题评点 该题考查古代文化常识,能力层级为A。这是课标卷对教育部要求传统文化进高考的直接响应,也是首次直接取代实词题而让最重要的考题轮空。该题结合文本主要考查了科举、政治制度、帝王谥号及专有称谓等方面的文化常识。这些文化常识,基本散见于高中语文课本的古诗文之中,只要平常注意积累,多加关注,这些以识记为主的问题就不难解答。,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孙傅入仕以后,积极向上建言。他担任礼部员外郎,对尚书蔡翛纵论天 下大事,劝蔡迅速有所变更,否则必将失败,可惜他的建议没有被采纳。 B.孙傅上奏,请求恢复祖宗法度。他任兵部尚书后,从效用角度高度评价 祖宗法度和熙、丰年间的法度,批评崇、观年间的法度,受到时人赞许。 C.孙傅不畏金人,努力保全太子。金人掳走钦宗后又索求太子,他密谋藏 匿太子,杀二宦者将首级送至金营,欺骗金人说,这就是误伤太子之人。 D.孙傅舍身取义,死后谥为忠定。太子被迫至金营,孙傅前往,却受到守 门者劝阻,他表示身为太子傅,应誓死跟从太子;后被金人召去,死于 北廷。,解析答案,试题评点,解析 本题从以偏概全的角度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把握。C项“杀二宦者将首级送至金营,欺骗金人说,这就是误伤太子之人”有误,原文中说“别求状类宦者二人杀之,并斩十数死囚”,实际上是杀了两个外貌像宦官的人和十几个犯了死罪的人,而不是只杀了两个宦官。以偏概全。 答案 C,试题评点,试题评点 该题考点、题型及选项表述方式较2014年没有多大变化,而且其设误点更加突显课标卷特色:错误点极小,多置于选项之末,多是一两个字理解有误。如该题C项,表述时只丢掉原文中的“类”字而改变了原意。,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之。 解析 本题考查翻译文中的句子,涉及词类活用、宾语前置、一词多义。“帝”是名词活用为动词,做皇帝,称帝;“死”是动词的为动用法,为而死。 答案 我只知道我的君王可以在中国称帝而已,如果另立异姓,我将为此而死。,解析答案,(2)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 解析 “不吾索”是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不吾索”即“不索吾”;“俱”,一起,一同;“庶或”,差不多,或许;“济”,成功。 答案 金人虽然没有点名要我,我却应该与太子同去,求见两名首领当面指责他们,或许有成功的可能。,解析答案,试题评点,试题评点 该题考查翻译,较2014年有两个变化点,一是所选两句,均是最能反映传主性格的语言,故翻译时一定要注意说话时的语境;二是考点的细微变化,以往只重关键实词,这次不仅注意到实词的活用,还考查了关键虚词以及特殊句式,翻译考点相对全面、均衡。所给句子无冷僻词语,所设的采分点多是课本中出现过的,故整体难度不大。,第三步 模拟训练 1.对下列句子中加颜色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劝其亟有所更 亟:赶快 B.以职论事而责之过矣 责:要求 C.绐金人曰 绐:欺骗 D.留守何预 预:参与 解析 责:指责。,B,解析答案,2.下列对文中加颜色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靖康元年”,这是我国古代用皇帝年号来纪年的一种表述方式。年 号是我国古代帝王用来纪年的名号。“靖康”是宋钦宗的年号。皇帝 年号纪年法是我国古代重要的纪年方式之一。 B.“六部”,是中国隋唐至清末中央行政机构吏部、户部、礼部、兵部、 刑部、工部的总称。唐代确定六部各部以尚书、侍郎为正副长官。宋 朝沿用,文中孙傅“进兵部尚书”,大致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长。 C.孙傅担任的太子少傅,是指辅助太子的官名。 D.“赠”,是古代表示封官拜爵的特殊用语,指给活着的官吏及其父祖 追封官爵。 解析 “赠”是指给死去的官吏及其父祖追封官爵。,D,解析答案,3.翻译下面的句子。 因帅兵讨定,斩其为乱者以献。苟不已,则以死继之。 答案 于是带兵讨伐平定叛乱,杀了作乱的人来献给你们。如果不停止索求,太子就会自杀。(要点:因,献,已,大意对),答案,参考译文,参考译文 孙傅,字伯野,是海州人。考中了进士,被任命为礼部员外郎。当时,蔡翛是尚书,孙傅向他陈述天下大事,劝他尽快有所改变,否则一定失败。蔡翛没有采纳他的建议。(孙傅)升至中书舍人。宣和末年,高丽入朝进贡,高丽使者经过的地方,官府征调民夫建造船只,引起骚动,用度又颇多。孙傅上书说:“滥用民力妨碍农事,却对中国没有丝毫好处。”宰相认为他的言论和苏轼的一样,上奏把他贬谪到蕲州。给事中许翰认为,孙傅的观点虽偶然与苏轼相同,意思也没有别的,是依凭职责议论时事,可是责罚他就错了,许翰也被免去官职。靖康元年,孙傅,被征召为给事中,升任兵部尚书。上奏折请求恢复祖宗的法度制度,钦宗问他为什么,孙傅说:“祖宗的法度对百姓有好处,熙、丰年间的法度对国家有好处,崇、观年间的法度对奸恶的人有好处。”当时的人称他的话是名言。十一月,被授予尚书右丞,不久改任同知枢密院。金人围攻都城,孙傅日夜亲自迎着箭雨飞石防御。金兵分四路呼喊着进攻,宋军失败后退,掉到护龙河里,河里填满尸体,城门也急忙关闭。这一天,金兵最终攻进城里。第二年正月,钦宗到金兵元帅营中,让孙傅辅佐太子留守京城,仍然兼任少傅。钦宗二十天没有回来,孙傅多次写信请求钦宗回来。等到废除钦宗另立皇帝的檄文到来,孙傅大声恸哭说:,“我只知道我的君王可以在中国称帝而已,如果另立异姓,我将为此而死。”金人前来索要太上皇、皇后、各位王爷、嫔妃、公主,孙傅留下太子不让前去。密谋把太子藏到民间,另外找两个外貌像宦官的人杀掉,同时杀了十几个死刑犯,拿着这些人的脑袋送给金人,欺骗金人说:“宦官打算把太子秘密送出,都城里的人争相斗杀宦官,误伤了太子。于是带兵讨伐平定叛乱,杀了作乱的人来献给你们。如果不停止索求,太子就会自杀。”过了五天,没有愿意承担藏匿太子这件事的人。孙傅说:“我是太子傅,应当和太子同生共死。金人虽然没有点名要我,我却应该与太子同去,求见两名首领当面指责他们,或许有成功的可能。”,于是跟随太子出城。守门的金兵说:“金人想得到的是太子,留守何必参与呢?”孙傅说:“我是宋的大臣,并且是太子傅,应该跟太子一起死。”这天晚上,住在城门下;第二天,金人带他们离开。第二年二月,死在北廷。绍兴年间,被追赠为开府仪同三司,赠谥号为忠定。,六、(2015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来护儿,字崇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