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五讲 生态环境的保护,一、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我国的人口现状与前景 (1)现状:人口 和 明显下降,目前已进入了低生育水平国家的行列。 (2)前景:人口基数大,在较长的时期内仍 将 。,知识梳理,出生率,自然增长率,持续增大,(3)目标:2020年人口总数要控制在14.5亿以 内, 人口总数达到峰值以后,将开始缓慢下降。 2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 减少,粮食需求增加。 (2) 被大量消耗。 (3) 加剧等。 3协调人口与环境的关系 (1)继续控制 。 (2)加大保护 的力度。 (3)监控、治理江河湖泊及海域的污染。,21世纪中叶,人均耕地,自然资源,环境污染,人口增长,资源和环境,(4)加强 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 (5)推进生态农业。 二、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1列举环境问题,生物多样性,水资源,臭氧层,荒漠化,全球气候,生物多样性,2.不同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三、保护生物多样性 1生物多样性的内容 (1)构成:生物圈内所有的 ,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 。,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生态系统,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2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思考】 请从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方面分析,我们应如何对待苍蝇、蚊子等动物? 提示:应控制其数量,但不能完全消灭。,3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1) :主要指建立自然保护区。 (2) 。 (3)利用生物技术对 进行保护。 (4)加强 。,就地保护,易地保护,濒危物种的基因,立法、执法和宣传教育,四、可持续发展人类的必然选择 1内涵 追求的是 的持久而协调的发展。 2实现措施 (1)保护 。 (2)保护 。 (3)建立 之间的协调与平衡。,自然、经济、社会,生物多样性,环境和资源,人口、环境、科技和资源消费,1判断下列有关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的叙述。 (1)秸秆还田翻耕土埋后,土壤中的空气和水分条件有利于多种微生物对秸秆的分解。(2013江苏卷) ( ) (2)全球范围内生物多样性有降低的趋势,栖息地总量减少和栖息地多样性降低是重要原因。(2012江苏卷) ( ),自主检测,(3)近年来的研究发现油漆中的有机锡可释放入海,该污染物通过食物链的富集可能对鱼类、鸟类甚至人类造成危害。(2011广东卷) ( ) (4)目前气象预报中有“紫外线指数”的内容,造成地面紫外线照射增强的直接原因是臭氧层破坏。(2009广东卷) ( ) 2判断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的叙述。 (1)栖息地破碎化造成小种群有利于维持生物多样性。(2012江苏卷) ( ),(2)眼睛退化的“盲鱼”可作为进化研究的材料体现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2011重庆卷) ( ) (3)克氏原螯虾(小龙虾)原产美洲,经由日本引入南京地区后迅速扩散,对农田有一定危害,但成为餐桌上的美味,不属于生物入侵。(2011江苏卷) ( ) (4)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体现了其间接价值。(2009福建卷) ( ),(5)在植物园引种栽培红豆杉的措施属于易地保护。(2009江苏卷) ( ) (6)如图中,曲线、分别表示某野生动物种群数量超过环境容纳量后,其未来种群数量变化三种可能的情况,图中曲线说明该种群对其栖息地的破坏程度较轻。当曲线趋近零时,对该动物种群已不宜采取就地保护的措施。(2012山东)( ),考点一 人口增长与全球性环境问题,【核心突破】,环境污染的来源及危害,【命题预测】,考向预测一 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1英国著名经济学家KE博尔丁把对自然界进行掠夺、破坏式开发利用的经济模式称为“牧童经济”。下列现象不是由“牧童经济”模式造成的是 A沙尘暴频发 B.火山爆发 C温室效应加剧 D.湿地内物种减少,解析 “牧童经济”是对自然界进行掠夺、破坏式开发利用的经济模式,是对生态环境的人为破坏。火山爆发是自然现象,不是“牧童经济”模式造成的。 答案 B,2. 下列关于人口数量与环境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人口数量增多,对资源的需求量会增大,给环境带来巨大压力 B人口数量的变动只取决于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动 C环境对人口数量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来实现的 D农业的出现和发展时期,由于人口数量不是很多,人类对环境没有破坏,解析 人口数量增多,对资源的需求量会增大;人口数量的变动由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来决定。 答案 A,【易混易错】 人口增长规律其他种群增长规律 1人是生物界中的一员,所以生物种群增长规律有适用于人口增长情况的一面。 2人不同于一般的生物:人具有发达和善于思维的大脑,具有制造工具和能动地调控人口增长以及能动地改造和保护自然的本领等。因此,人口增长规律又有其特有特点,如实行计划生育。,考向预测二 土地荒漠化 3. 过早出现的漫天黄尘向人们敲响了警钟,专家就此提出:频率加快、间隔变短、强度增大,将成为今后沙尘暴的新动向。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与人为的高强度经济活动有关,如对沙漠边缘荒地的开垦 沙尘暴强度不断增大是土地沙化大面积扩展的标志 要抑制破坏该地区植被的各种活动,植树、种草、加大防护林的建设和加大西北地区的森林覆盖率,是防沙的最好途径 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 A B C D,解析 土地沙漠化与人为的高强度经济活动有关,如对沙漠边缘荒地的开垦以及过度放牧、乱砍滥伐、植被破坏等。防治土地沙漠化就要抑制破坏该地区植被的各种活动;植树、种草、加大防护林的建设和加大西北地区的森林覆盖率,是防沙的最好途径。土地沙漠化说明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 答案 D,【归纳总结】 土地荒漠化 (1)原因:植被破坏是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如草原的过度放牧、草原植被破坏、有益动物的大量减少、病虫害严重等,使草原植被退化,原始森林和三北防护林被破坏。 (2)后果:沙尘暴遮天蔽日,毁坏力极强。,(3)治理措施:合理利用和保护现有草原;部分地区退耕还林、还草;大力营造草场、灌木林和防护林,以林护草、草林结合。 考向预测三 水体富营养化和水体污染治理 4下图表示某河流随生活污水的流入,其溶解氧量(DO)、生物耗氧量(BOD)、无机物(富含N、P)的浓度变化情况。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A地有机物浓度低于B地 B生活污水对无机物(N、P)的浓度变化无影响 C在A、B两地间,DO值的增加是因为水体的稀释使植物数量增加的结果 D湖水中藻类等浮游植物将大量繁殖,解析 A地的有机物浓度较高,随着有机物的分解,到了B地有机物浓度较低;生活污水的排放会导致无机物(N、P)的浓度增加;在A、B两地间随着无机物的增加,植物的数量逐渐增加,使得DO值不断增加;随着大量无机物(N、P)进入湖泊,会使湖水中藻类等浮游植物大量繁殖。 答案 D,5. 奶牛场每天排放大量的粪便、饲料残渣,如不处理会严重影响周边人、畜的饮水安全等。下图是某奶牛场废水处理流程图,请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废水流入厌氧池前,需经稀释处理,是为了防止微生物失水过多死亡 B控制废水流入氧化塘的速率,除有利于氧化塘中有机物被充分分解外,还有利于无机盐被充分吸收,使出水口处的水质达到排放要求 C输入此氧化塘的能量有太阳能和化学能,氧化塘前部的溶解氧含量比后部的多 D氧化塘后部种植莲等挺水植物,有利于减少出水口处水中的浮游藻类,原因是挺水植物起遮光作用,影响浮游藻类进行光合作用,解析 废水流入厌氧池前先经稀释处理,是为了防止微生物在高浓度废水中失水过多死亡。适当减缓废水的流速,延长废水与微生物、水生植物的接触时间,有利于废水中有机物的充分分解和分解后产生的无机物的吸收,降低污染物含量。输入此氧化塘的能量有塘中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流入的废水中有机物含有的化学能;氧化塘前部的有机物含量较高,需氧微生物大量消耗氧气分解有机物,故溶解氧含量比后部的低。挺水植物能适当遮光,不利于藻类的光合作用,从而减少藻类的数量。 答案 C,【方法规律】 环境污染的治理方法 处理污染水体、土壤常借助于微生物的分解作用特别关注微生物代谢类型与环境的关系。 (1)自养型微生物处理无机物污染,如富营养化问题的解决、重金属污染等。 (2)异养型微生物处理有机物污染,如生活污水、农药等。 (3)异养需氧型微生物处理时保证充足的空气采用搅拌、通气等措施。 (4)异养厌氧型微生物处理时保证厌氧环境密封、池底沉积物等措施。,考向预测四 外来物种入侵 6(2014新余二模)黄花刺茄是具有很强的耐贫瘠和耐干旱特性的草本植物,原产北美洲,我国于1981年首次发现该物种入侵,目前已在多省区有分布,对本地物种造成危害。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黄花刺茄可以增加入侵地的物种多样性,提高生态系统的生态功能 B荒地、路边、弃耕地、过度放牧的草地,黄花刺茄可取得优势地位 C控制黄花刺茄的方法主要有化学防治和人为铲除,化学防治最好 D导致黄花刺茄在入侵地呈J型疯长的主要原因是其基因发生了突变,解析 由于黄花刺茄造成了危害,导致某些生物的减少,降低了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A错误;因为对其他物种造成危害,说明其生存力较强,而其它的生产者处于劣势竞争,B正确;为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生物防治最好,而化学防治和人为铲除,铲除防治最好,C错误;导致黄花刺茄在入侵地呈J型疯长的主要原因是环境适宜、缺少天敌等,D错误。 答案 B,【归纳提炼】 外来物种入侵 (1)引发生态危机的原因:入侵物种对环境适应能力强,迁入地环境条件适宜,缺少天敌的控制。 (2)引起的后果:短时间内有可能呈现“J”型增长。随着时间的推移,会破坏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或生态平衡,使原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考向预测五 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 7(2014杭州)如图是北京本地PM2.5来源分布图。据此,下列措施对减少PM2.5效果最不明显的是,A减少汽车的保有量 B植树造林 C用风能与太阳能发电替代燃煤发电 D减少工业生产中二氧化碳的排放,解析 减少汽车的保有量,可以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减少烟尘,对减少PM2.5效果明显,故A错误;植树造林,有利于空气的净化,部分植物可以吸附阻挡粉尘,对减少PM2.5效果明显,故B错误;用风能与太阳能发电替代燃煤发电,减少了烟雾粉尘的排放,对减少PM2.5效果明显,故C错误;减少工业生产中二氧化碳的排放,可以减缓温室效应,但与PM2.5没有什么直接关系,故D正确。 答案 D,考点二 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1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核心突破】,3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易考明示】 生物多样性的2个关注 (1)区分就地保护与易地保护:就地保护除了保护区域内的物种,还应保护相应的生态环境,而在物种生存的环境遭到破坏,不再适于物种生存后,就只能实行易地保护。 (2)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与间接价值的作用大小: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是指对生态系统起到重要调节功能的价值,如森林和草地对水土的保持作用,湿地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方面的作用。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明显大于它的直接价值。,【命题预测】,考向预测一 生物多样性的理解及其价值的类型,8(2014江苏卷)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态系统中捕食者的存在可以促进物种多样性的提高 B把沼泽地改造成人造林是增加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手段 C花费大量人力物力保护无经济价值的物种是为人类生存发展保留空间 D农田是具有高度目的性的人工生态系统,清除杂草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原则不矛盾,解析 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使其它物种的生存阻力减小 , 可以促进物种多样性的提高,A项正确;把沼泽地改造成人造林是降低生物多样性 ,故B错误;无经济价值的物种还有间接价值和潜在价值,保护生物多样性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故C项正确;农田人工生态系统运行的目的不是为维持自身的平衡,而是为满足人类的需要。清除杂草是为了使能量尽可能流向对人类有益的农作物,故D正确。 答案 B,9下列对生物多样性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B植物和动物以及它们拥有的全部基因构成了生物多样性 C过度的人为干扰会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 D种群在生态系统中所占据的位置变化可以提高物种的多样性,解析 生物多样性是指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过度的人为干扰会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种群在生态系统中所占据的位置变化可以提高物种的多样性。 答案 B,考向预测二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 10三峡库区蓄水后,有些生物的栖息地被破坏,为保护这些生物最好采取的措施是 A将受到威胁的生物迁地保护 B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科学研究 C建立自然保护区就地保护 D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律和政策,解析 三峡库区蓄水后,有些生物的栖息地被破坏,保护这些生物当务之急采取的措施是将受到威胁的生物迁地保护。 答案 A,11(2014南通二模)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群落演替过程中的生物多样性逐渐降低 B建立动植物园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 C遗传多样性比较高的种群适应环境的能力较强 D湿地能调节气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解析 在群落演替的初生演替过程中,生物多样性逐渐增加,A错误;就地保护(自然保护区)建立动植物园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B错误;遗传多样性比较高的种群适应环境的能力较强,C正确;湿地能调节气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D错误 答案 C,过度,经济发展,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直接价值,间接价值,潜在价值,就地保护,易地保护,高考体验,1(2011江苏高考)下列关于江苏省境内发生的几个生态事件的叙述,错误的是,A互花米草原产美洲,引入到江苏沿海等地种植后迅速扩散并改变了滩涂生物多样性,属于生物入侵 B克氏原螯虾(小龙虾)原产美洲,经由日本引入南京地区后迅速扩散,对农田有一定危害,但成为餐桌上的美味,不属于生物入侵 C麋鹿原产我国,但后来在国内绝迹,从欧洲引入并在大丰境内建立自然保护区实行迁地保护 D丹顶鹤在我国东北等地繁殖,迁徙到江苏沿海滩涂越冬,在盐城建立自然保护区实行就地保护,解析 互花米草引入到江苏沿海等地后,在与本地物种的竞争中占优势,改变了本地的生物多样性,属于生物入侵;小龙虾由日本引入后,在与本地生物的竞争中占优势并迅速扩散,对农田产生了危害,属于生物入侵;麋鹿从欧洲引入并在大丰建立自然保护区,属于迁地保护;盐城的丹顶鹤自然保护区是在丹顶鹤越冬地进行的就地保护。 答案 B,2(2009广东)目前气象预报中有“紫外线指数”的内容,提醒市民注意避免紫外线伤害。造成地面紫外线照射增强的直接原因是 A滥伐森林 B.水体污染 C南极冰川融化 D.臭氧层破坏,解析 臭氧层可吸收紫外线,臭氧层被破坏后,照射到地面上的紫外线增多,使皮肤癌发病率增加,农作物和植物的产量和质量下降。 答案 D,3(2012海南)长在路边的小草一般不会引起人们的特别关注,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角度来看,它却有其存在的价值,但不包括 A它属于该地区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B它对生态系统中其他种群的生存有利无害 C它可能含有对人类有重要价值的基因 D它可能为某种害虫的天敌提供栖息地 答案 B,4(2012江苏)全球范围内生物多样性有降低的趋势,对此所做的分析正确的是(多选) A栖息地总量减少和栖息地多样性降低是重要原因 B栖息地破碎化造成小种群有利于维持生物多样性 C这种变化是由于新物种产生量少于现有物种灭绝量 D过度的人为干扰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解析 生物多样性降低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导致的栖息地总量减少和栖息地多样性降低,A项正确;栖息地的破碎化主要是由人为因素造成的,道路建设、居住点的扩大等造成了生物种群之间的基因交流受阻,小块、分裂的小种群对疾病抵抗力的降低、对环境变化适应力的减弱和繁殖率的降低,不利于维持生物多样性,B项错误、D项正确;生物多样性降低的直接原因是新物种的产生量少于现有物种的灭绝量,C项正确。 答案 ACD,5(2013江苏高考)将江苏某地当年收获的小麦秸秆剪成小段,于7月20日开始分别进行露天堆放、水泡和土埋3种方式的处理,3次重复,每隔15天检测一次秸秆腐解残留量,结果见图。下列分析合理的是(多选),A秸秆还田后翻耕土埋应是利用秸秆的合理方法 B土壤中的空气和水分条件有利于多种微生物对秸秆的分解 C如果将处理开始时间提早30天,则3条曲线的位置将呈现上移趋势 D从堆放、水泡2条曲线可以推测好氧性微生物分解能力高于厌氧性微生物,解析 由图可知,土埋方式下秸秆残留量下降最快,因此秸秆还田后翻耕土埋是利用秸秆的合理方法;微生物分解作用的实质是细胞呼吸,土壤中的空气和水分条件有利于细胞呼吸的进行;图中纵坐标为秸秆残留量的百分比,因此提前处理,曲线位置不会上移;堆放时氧气相对充足,但残留量的减少速率最慢,可推测好氧性微生物的分解能力弱于厌氧性微生物。 答案 AB,6科学家以大肠杆菌为实验对象,运用同位素示踪技术及密度梯度离心方法进行了DNA复制方式的探索实验,实验内容及结果见下表:,请分析并回答: (1)要得到DNA中的N全部被放射性标记的大肠杆菌B,必须经过_代培养,且培养液中的_是唯一氮源。 (2)综合分析本实验的DNA离心结果,第_组结果对得到结论起到了关键作用,但需把它与第_组和第_组的结果进行比较,才能说明DNA分子的复制方式是_。,(3)分析讨论: 若子代DNA的离心结果为“轻”和“重”两条密度带,则“重带”DNA来自于_,据此可判断DNA分子的复制方式不是_复制。 若将子代DNA双链分开后再离心,其结果_(选“能”或“不能”)判断DNA的复制方式。 若在同等条件下将子代继续培养,子n代DNA离心的结果是:密度带的数量和位置_,放射乞丐强度发生变化的是_带。,若某次实验的结果中,子代DNA的“中带”比以往实验结果的“中带”略宽,可能的原因是新合成DNA单链中的N尚有少部分为_。 答案 (1)多 (2)3 1 2 半保留复制 (3)B 半保留 不能 没有变化 轻 ,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