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古代历史上的重大改革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1-1.ppt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1796556 上传时间:2019-11-06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1.8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古代历史上的重大改革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1-1.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古代历史上的重大改革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1-1.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古代历史上的重大改革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1-1.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选修部分 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改革背景 (1)必要性:内忧外患 (内忧)阶级矛盾尖锐:贵族政治统治之下,雅典城邦平民与贵族的矛盾十分尖锐;工商业奴隶主对旧贵族的政治专权越来越不满,要求分享政治权利。 (外患)民族危机加剧:梅加腊占领了雅典的出海门户萨拉米斯岛。 (2)可能性 工商业的发展提供了经济和阶级基础。 公元前594年,梭伦当选为首席执政官。,第1讲 古代历史上的重大改革,梭伦改革,2改革措施,3.改革评价 (1)积极作用 为雅典城邦的振兴与富强开辟了道路。 动摇了贵族专制统治,奠定了城邦民主政治的基础。 (2)局限性 很多改革措施的“折中”色彩决定了改革的不彻底性,其民主政治实质上只是奴隶主阶级内部的民主。 以财产资格来确定政治权利多少的规定限制了平民参与高级管理的机会。,深化拓展 梭伦改革的特点 (1)从目的上看,其主要目的是消除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 (2)从措施上看,很多措施都带有“折中”色彩。 (3)从立场上看,对贵族和平民采取了不偏不倚的中立立场,但自身却站在工商业奴隶主的立场上。 (4)从结果上看,既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又带有不可避免的历史局限性,改革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贵族与平民之间的矛盾。,1变法背景 (1)时代背景: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变革和大动荡时期。 经济上:铁农具和牛耕出现并逐步推广,生产力发展,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确立。 政治上:新兴地主阶级形成且力量壮大,要求掌握政权,发展封建经济,各国纷纷进行改革变法。 军事上:春秋争霸,战国兼并,诸侯割据混战。 思想文化上:文化繁荣,百家争鸣,其中法家学说最合乎当时社会发展的需求,成为各国推行变法改革的思想理论武器。,商鞅变法,(2)具体原因 各国纷纷变法,以实现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秦国落后于其他国家,要求通过变法以增强国力。 秦孝公决心发愤图强,实现富国强兵。 商鞅的变法宣传和改革精神。,2变法内容,3.变法评价 (1)积极作用 政治上:打击并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使封建国家机器的职能更加健全,中央集权制度的建设从此开始,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经济上:废井田,开阡陌,从根本上改变了旧有的生产关系,确立了土地私有制。这就激发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秦国的农业生产。 军事上:奖励军功,极大地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为秦国下一步的战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2)历史局限 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 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广大人民所受的剥削与压迫。 未与旧的制度、文化、习俗彻底划清界限。,深化拓展 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 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符合新兴地主阶级利益,合乎秦国国情;得到了统治者的支持;商鞅确立了正确的变法指导思想,改革态度坚决,而且取信于民;商鞅不顾个人安危,敢于同旧势力斗争。,1改革背景 (1)有利条件 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初步结束了西晋灭亡以来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 北魏统治者接受汉文化,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 (2)社会矛盾 宗主督护制的实行和吏治混乱导致阶级矛盾尖锐。 鲜卑贵族实行民族歧视政策,激化了民族矛盾。 北魏社会动荡不安,人民起义,北魏统治面临危机。 (3)个人因素:冯太皇太后和孝文帝深受汉族先进文化影响。,北魏孝文帝改革,2改革内容,3.改革评价 (1)使农民的生产和生活相对稳定,北方的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商业活动日趋活跃。 (2)大大加速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进程,对北魏社会政治生活乃至整个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不仅缓和了民族矛盾,巩固了封建统治,更促进了民族的大融合,为结束长期分裂局面,重新走向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深化拓展 北魏孝文帝改革是在民族融合的条件下进行的。孝文帝改革中实行了一系列汉化措施,特别是均田制的实行、迁都洛阳、移风易俗的汉化措施等,都推动了鲜卑族的封建化进程,有利于汉族、鲜卑族以及其他民族之间的融合。孝文帝改革实质上是一场少数民族封建化的改革。,1历史背景 (1)社会危机 社会矛盾的日益激化:土地兼并严重,农民负担加重,阶级矛盾尖锐;辽和西夏威胁着北宋的安全,民族矛盾尖锐。 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宋初集权导致“三冗”现象,造成并加剧了积贫积弱局面。 封建统治出现危机:农民反抗斗争不断,财政入不敷出。 (2)有利条件 庆历新政为王安石变法奠定了基础。 宋神宗坚持变法,重用王安石。,王安石变法,2变法内容,3.改革评价 (1)历史作用 积贫局面的改变: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负担。 积弱局面的改善:节省了军费开支,提高了军队战斗力。 (2)历史教训 改革必然会遭到旧势力的阻挠,不可能一帆风顺,要充分考虑到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改革的成败关键要看其积极效果能否得以保留和维持,不以改革者的个人命运为转移。 改革措施要针对实际情况,行之有效,推行过程中要用人得当。 改革家要有远见的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魅力。,深化拓展 全面认识王安石变法 (1)从背景看,王安石变法是在北宋中期,政府面临财政危机、政治危机和边患危机的情况下,为实现富国强兵而进行的改革。 (2)从变法的内容看,主要是以调节农民、封建国家与大地主、大官僚利益的再分配。但并没有使社会矛盾得以根本解决,因而无法真正缓和严重的政治危机。 (3)从措施和结果看,变法认可了地主对土地的兼并,那么,也就无法解决农民的问题,当然也就无法缓和社会的主要矛盾。在大地主、大官僚的反对之下,新法很快被废除。,真题印证 例1 (2014年高考江苏卷)梭伦改革的重要着力点之一是调节各阶层的政治权利。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改革以前的雅典是贵族的寡头专政,平民不仅无权议政,而且处于债务奴役的状态。改革以后,贵族阶级固然还是当政的阶级,然而从前实际上并无公民权利的平民,现在在公民大会中也听得到他们的声音了。 顾准希腊城邦制度,综合考查梭伦改革的内容和影响,材料二 梭伦还必须面对雄心勃勃的新贵那些人来自平民家族,对所谓“好父亲”集团的世袭贵族垄断特权耿耿于怀。 美波默罗伊等古希腊政治、社会和文化史 材料三 (梭伦)仍然把保卫法律的职责授予阿勒俄琶菊斯议会(长老会议),这个议会仍旧是宪法的监察人,它监督最大多数的和最重要的国家大事,惩处罪人尤其有最高的权力,无论是罚金或是判刑。 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梭伦为实现“在公民大会中也听得到他们的声音”所采取的措施。 (2)材料二中的“新贵”指的是哪个阶层?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从权利分享和转移的角度,指出梭伦是如何缓释他们的“耿耿于怀”的。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从权利分配的角度,说明后世“民主制度的拥护者和反对者都拥戴梭伦为鼻祖”的理由。,解析 第(1)题,结合梭伦改革的内容来作答即废除债务奴隶制,让这部分平民获得人身自由,使他们能够参加公民大会,获得议政的权力,赋予他们选举权等。第(2)题,第一问结合梭伦改革的背景或目的即缓和新兴的工商业奴隶主阶层与旧的奴隶主之间的矛盾作答;第二问从“从权利分享和转移的角度”对梭伦改革的内容有选择地作答,即确立财产等级制度,设立四百人会议,部分司法权转移到陪审法庭,最高决策权转移到公民大会和四百人会议等。第(3)题,第一问“拥护者”的理由从梭伦改革的积极意义或影响作答,即梭伦改革打破了贵族对政权的垄断,使平民获得参与国家政权的权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第二问“反对者”的理由从梭伦改革的局限性作答,即梭伦改革保留了贵族的一些特权,贵族政治未彻底改变。,答案 (1)措施:废除债务奴隶制,让这部分平民获得人身自由;使他们能够参加公民大会,获得议政的权力;赋予他们选举权(或表决权)。 (2)阶层:新兴的工商业奴隶主阶层。 缓释途径:确立财产等级制度;设立四百人会议;部分司法权转移到陪审法庭;最高决策权转移到公民大会和四百人会议。 (3)理由:拥护者:梭伦改革打破贵族对政权的垄断,使平民获得参与国家政权的权利(或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础)。 反对者:梭伦改革保留了贵族的一些特权(或贵族政治没有彻底改变)。,重点诠释 1梭伦改革的主要特点 (1)折中性(中庸性):从改革的必要性来看,梭伦要着力协调贵族与平民的矛盾。 (2)革命性:改革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整体上改变了雅典的社会结构。 (3)民主性:改革开创了城邦民主政治体制。,2梭伦改革的影响 (1)积极影响 经济:促进了农业和工商业的发展,为雅典城邦的振兴与富强开辟了道路。 政治:打破了贵族对政权的垄断,赋予平民直接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力,为政治民主化开辟了道路。 后世:为后来西方民主政治提供了借鉴。(选举制、任期制、分权制等) (2)局限性 中庸原则决定其改革的不彻底性,没有从根本上消除平民与贵族的矛盾。 他以财产资格确定政治权力多少的规定限制了平民参与高级管理的机会,政权并未完全转移到雅典人民手中。,真题印证 例2 (2014年高考浙江自选模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商鞅是著名法家,坚持变法,富国强兵,故“商鞅虽死,而秦卒行其法”。对商鞅变法的评价,主要观点有:“商君之法,使民务本力农”;“然其民见刑而不见德,知利而不知义”(苏轼商君功罪);商鞅相秦“残伤民以峻刑”,违背了“得人者兴”、“恃德者昌”等治国要领(司马迁商君列传)。 据中国古代史改编 材料二 人说惠王(即秦惠文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而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且夫商君,固大王之仇雠也,愿大王图之。”商君归还,惠王车裂之,而秦人不怜。 战国策,综合考查对商鞅变法的认识,(1)据材料一,指出商鞅变法的指导思想,并简析该理论在历史上的作用。 (2)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商鞅遭车裂而“秦人不怜”。 解析 第(1)题,第一问“指导思想”可根据材料一中的信息“商鞅是著名法家,坚持变法”归纳作答;第二问“作用”属于基础知识识记题,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2)题,可根据材料一中的信息“民见刑而不见德,知利而不知义”“残伤民以峻刑”和材料二中的信息“人(指奴隶主贵族)说惠王”作答。 答案 (1)思想:法家思想。 作用:对中国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建立乃至秦始皇统一全国,都起到了重大作用。 (2)商鞅变法侵犯了贵族利益;轻视教化,轻罪重罚;加重了对百姓的剥削与压迫。,重点诠释 1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 (1)改革符合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根本原因) (2)改革符合了秦国的实际情况。 (3)法律一经制定就坚决实施。 (4)秦孝公的鼎力支持。(重要因素),2商鞅变法的影响 (1)积极影响:富国强兵,奠定统一基础。 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最彻底、影响最深远的改革运动。变法打击了旧贵族的腐朽势力,推动了宗法分封制向中央集权制的转型,加强了中央集权。 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激发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军事方面的改革大大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使之成为战国时期最强大的诸侯国,为秦国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2)消极影响 为保证变法的实施,商鞅迷信法律,推行严酷的法令,既扼制了旧贵族的不满,也压制了人民的反抗,然而因树敌太多,最终不仅导致其个人悲惨的结局,也对后来秦国乃至整个秦朝的政治思想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商鞅变法的经济措施“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埋下了土地兼并的祸根,对封建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真题印证 例3 (2014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材料 西汉建立后,约法三章不再适应现实需要,新的法令条文不断增加,形成九章律。汉武帝时,九章律之外的“旁章科条”迅速增至359“章”,仅关于死罪的法律条文便有1 000多条,“律令烦多,百有余万言”;具有法律意义的案例汇编越编越多,春秋一书所记史事在判案时也用作参考。三国魏初,沿用的“秦汉旧律”竟多达906卷,770余万字,东汉以来马融、郑玄等儒学大师对法律的注释也具有法律效力。 魏晋时对法律进行了重大改革。大量行政法规被编辑为“令”,由具体行政部门掌握。改定的新律以刑法为主体,共20篇、620条、27 600字,大大降低了官吏判案时任意引用法令条文的可能性。与汉代明显不同的是,新律不少条文突出上下尊卑,同罪而不同罚。 摘编自张晋藩总主编中国法制通史,考查对改革类史实综合认知的能力,(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魏晋法律改革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儒学对西汉、东汉、魏晋时期法律的影响。,解析 第(1)题,主要特点依据材料第一段中“西汉建立后,约法三章不再适应现实需要,新的法令条文不断增加”的信息,可推导出魏晋时期法律改革也是原有法律不再适应现实需要,从而概括出从现实需要出发;对比第一段汉代法律,从第二段中“共20篇、620条、27 600字”的信息可概括出删繁就简,从“大量行政法规被编辑为令,由具体行政部门掌握”的信息可概括出刑法与行政法规分离,从“与汉代明显不同的是,新律不少条文突出上下尊卑,同罪而不同罚”的信息可概括出突出伦理犯罪。第(2)题,影响从材料第一段中“春秋一书所记史事在判案时也用作参考”“东汉以来马融、郑玄等儒学大师对法律的注释也具有法律效力”的信息可归纳出汉武帝以后儒家经典开始影响法律实施,东汉时儒家学者深入影响法律条文的解释;从材料第二段“新律不少条文突出上下尊卑,同罪而不同罚”的信息可归纳出魏晋时期儒学理念法制化。,答案 (1)从现实需要出发;删繁就简;刑法与行政法规分离;突出伦理犯罪。 (2)“独尊儒术”后儒家经典开始影响法律实施;东汉时儒家学者深入影响法律条文的解释;魏晋时期儒学理念法制化。,重点诠释 对历史上的重大改革运动的评价 我们要把各种改革放在它所属的特定历史环境中去加以评价。应该首先分析当时的历史条件、历史要求,再看这些改革在多大程度上适应或者违背了这一历史要求,它对社会历史发展到底起了什么作用。据此,对改革给予基本肯定或否定的整体评价。 一场改革的成败与否,不能看改革者个人的结局如何,而要看这一改革所产生的积极作用是否得到维持。 改革的成功与否有两个主要标志:一是改革是否达到预期目标;二是改革是否中断,即改革达到了预期目标,并能继续下去的改革才是成功的改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