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八单元 第45课《醉翁亭记》课件 上海版五四制.ppt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1796078 上传时间:2019-11-06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2.5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八单元 第45课《醉翁亭记》课件 上海版五四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八单元 第45课《醉翁亭记》课件 上海版五四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八单元 第45课《醉翁亭记》课件 上海版五四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醉翁亭记,欧阳修,学习目标,1、掌握文中的实词,了解文中“也”、“于”、“之”、“而”等虚词的用法。 2、理解本文写景抒情的特点。 3、认识文中所表现的作者的旷达情怀和美好理想。,学习重点、难点 要求在通读全文、疏通文意的基础上,重点熟悉文中“风景”和“风俗”两幅画,体会作者的情感,并进而能够背诵全文。,欧阳修被贬为滁州太守后,心情郁闷,他经常去滁州西南的琅琊山饮酒抒怀,并与山寺内的住持智仙和尚结为莫逆之交。智仙为方便好友游访,便在半山腰修建了一座亭子,供欧阳修休息、饮酒。欧阳修用自己的别号“醉翁”为这座亭子命名。后来,便写了醉翁亭记。,解题,醉翁亭记 欧阳修,翁 去 八 百 载 醉 乡 犹 在,山 行 六 七 里 亭 影 不 孤,醉 翁 亭,了解作者欧阳修:,欧阳修,字_,自号_,晚年又号_,_代文学家 ,_家。,欧阳修幼年丧父,母亲以荻杆画地教他读书。24岁中进士,因几次支持范仲淹等改革派,屡遭贬谪。晚年主持进士考试,录取了苏轼、苏辙、曾巩等人。曾官至刑部和兵部尚书。 他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散文创作成就最大。在史学方面很有成就。,永叔,醉翁,六一居士,宋,史学,读课文,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说说下面画面的内容可以用文章的哪句话概括,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石出,课文范读,注意生字词的读音。,滁( )壑( )琅琊(lng ) 潺(chn )辄 (zh )霏(fi ) 暝( )晦(hu )伛偻( ) 肴( )野蔌( ) 觥筹( chu )颓然( ) 阴翳( ),ch,h,y,mng,y,l,yo,s,tu,gng,y,反复朗读课文, 结合注释,疏通文意,环滁:环绕着滁州城。 皆,都是。 壑:山谷。 尤,尤其,特别。 蔚然:草木茂盛的样子。 深秀:幽深秀丽。 山行:沿山而行。 回:曲折回环。 转:盘旋弯转。 翼然:像鸟儿张开翅膀一样。指亭四角飞檐翘起。临:靠近。 名之者:给亭起名的人。 自谓:自称,太守用自己的别名(“醉翁”)来命名。 辄:就。 自号:给自己起了个别号。 意:情趣。 山水之乐:欣赏山水的乐趣。 得之心:领会在心里。寓之洒:寄托在饮酒上。,翻译第1段,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环绕着滁州城的都是山。它西南面的许多山峰,树林、山谷尤其优美,远望那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地方,是琅琊山。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水声潺潺,从两座山峰中间倾泻出来的,是酿泉。,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 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也,酿泉也。,山势回环,山路转弯,有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泉水上边的,是醉翁亭。修建亭子的人是谁?是山中的和尚智仙。给它取名的人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的。,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和客人到这里来喝酒,喝一点就醉了,而且年龄又最大,所以自己取号叫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于山水之间。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它在心里,并寄托它在酒上。,太守与客来饮于此, 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若夫:文言里承接上文而引出另一层意思时常用,近乎“要说那”“像那”的意思。林霏:树林里的雾气。 云归:云雾聚拢在山中。岩穴:山谷。瞑:昏暗。 晦:昏暗不明。 野芳:野花。幽香:清淡的香气。 佳木:好的树木。秀:枝叶繁茂。繁:浓密的。 风霜高洁:即风高霜洁,形容秋高气爽,霜色洁白。,翻译第2段,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像那太阳出来,树林中的雾气消散,暮云回聚拢来,山岩洞穴就昏暗了,阴暗明朗(交替)变化,(就是)山间的早晨和傍晚。野花开放,散发清幽的香气,美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浓郁的绿荫,,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瞑,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 佳木秀而繁阴,,天气高爽,霜色洁白,水位低落,石头显露,这是山里的四季的景色。早晨上山,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色不同,因而乐趣也没有穷尽。,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至于,连词,多用于句子开头,承接上文,表示另提一事。负者,背负着东西的人。 伛偻提携:伛偻,弯腰驼背的样子,这里指老人。提携,拉着手行走,这里指被拉着手走路的小孩。 泉香而酒冽:互文,即泉冽而酒香。冽,水清。 山肴野蔌:山肴,野味。肴,荤菜。野蔌,野菜。蔌,菜蔬。 杂然而前陈者:杂然,错杂。陈,摆放。 宴酣之乐:酣,尽兴地喝酒。 非丝非竹:丝、竹,指音乐。丝,弦乐器。竹,管乐器。 射者中:射,投射,宴饮时以饮酒为赏罚的一种游戏。 奔者胜:奕,下棋。 觥筹交错:献,用犀牛角做的酒杯。筹,酒筹,宴会上行令或游戏时饮酒计数用的签子。交错,交互错杂。 苍颜白发:苍颜,脸色苍老。 颓然乎其间者:颓然,原意是精神不振的样子。这里指醉醺醺的样子。,翻译第3段,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至于背着东西的人路上唱歌,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唤,后面的人答应,老老少少来来往往不间断的,这是滁州人出游。到溪水捕鱼,溪水深,鱼儿肥,用酿泉的水酿酒,泉水香甜而酒色清净,山中野味,田野蔬菜,杂乱地在前面摆着,这是太守的举行酒宴。,至于负者歌于途, 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 太守宴也。,酒宴上畅饮的乐趣,不在于管弦音乐,投壶的人投中了,下棋的人得胜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人们有时站立,有时坐着,大声喧嚷,宾客们(尽情)欢乐。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在宾客们中间,太守喝醉了,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已而,过了一会儿,不久。 树林阴翳:阴翳,形容枝叶茂密成阴。翳,遮盖。 鸣声上下:上下,树上树下。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乐其乐,乐他所乐的事情,意思是自有他的乐趣。第一个“乐”字是动词,第二个“乐”字是名词。 醒能述以文者:述,记述。以,用。文,文章。 太守谓谁:谓,为,是。,翻译第4段,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不久夕阳落山,人影纵横散乱,太守返回,宾客跟随。这时树林里浓荫遮蔽,鸟儿到处鸣叫,游人离开后禽鸟在快乐了。然而禽鸟只知道山林的乐趣,却不知道人的乐趣,,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离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在享受自己的乐趣。喝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享受快乐,酒醒了能够用文章记述的人,是太守。太守是谁?是庐陵人欧阳修。,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而 表并列: 泉香而酒冽(轻读) 表承接: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轻读) 表修饰: 杂然而前陈者(轻读) 表转折: 而不知人之乐(重读) 也 表陈述: 环滁皆山也。 表肯定: 山之僧智仙也。 表感叹: 在乎山水之间也。,词语小结,表递进;而年又最高(重读),精读分析,第一段,亭之得名,亭之环境,环滁皆山,琅琊山,酿泉,有亭翼然,远近 大小 整体局部个体,作亭者,名之者,命名之意,山水之乐,第二段,山间朝暮,山间四季,日出:开明,云归:暝晦,野芳发而幽香,春,佳木秀而繁阴,夏,风霜高洁,秋,水落而石出者,冬,乐亦无穷,第三段,游山宴饮之乐,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百姓游乐图,宴饮野趣图,颓然醉酒图,远-近-特,滁 人 游,醉翁亭记,太 守 宴,醉翁亭记,众 宾 欢,醉翁亭记,太 守 醉,醉翁亭记,第四段,醉归之乐,宴散人乐,宴散鸟欢,禽鸟乐,禽鸟乐衬游人乐,游人乐,太守乐,游人乐衬太守乐,既知禽鸟之乐,又乐众人之乐;既能同醉,又能自醒。,欧阳修,主线是“乐”字。作者的“山行”扣“闻水声”,都暗寓着一个“乐”字。写“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后,再补一笔,便借“山水之乐”,明白地道出了全文的主线。下文又承“山水之乐”稍稍展开,写山中朝暮和四时之景并点出“乐亦无穷”,使读者渐入佳境。写“滁人游”“太守宴”“众宴欢”时,“乐”的内涵就加深了。因为享受“山水之乐”有太守、宾客,滁州的百姓,表现了“与民同乐”的境界。文中用“太守醉”结束这一欢乐场面,也是有深意的,说明“醉翁之意”何止“在乎山水之间”,同时也在于一州之人。到全文结束,更用“醉能同其乐”一句将“醉”和“乐”统一起来,画龙点睛般的勾出全文的主旨。(“醉”是表象,“乐“是实质.),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文章如何表现主旨的?,(4)写宴饮场面:从外到内,本文写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l) 写亭的环境:从远到近,(2)写山间之朝暮:从早到晚,(3)写山间之四时:从春到冬,成语源于古文,本文有几个成语,请找出来。,醉翁之意不在酒,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在另外的方面,也比喻别有用心。,水落石出,本来是写自然景色,后转用以比喻事情的真相完全暴露。,觥筹交错,酒器和酒筹交互错杂。形容相聚宴饮的欢乐。,小结:,乐,贯穿全文,山水乐,游人乐,禽鸟乐,太守乐,与民同乐,主题,本文描写了醉翁亭的秀美风光,勾勒了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图画,抒发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思想和娱情山水以排遣抑郁的复杂感情.,景,情,写作特色,1.结构严谨巧妙,贯穿全文的主线是:,“乐”,2.写景与抒 情相结合,A 写亭子周围的景色,以“乐亦无穷”表现作者纵情山水之意. B 写滁州官民同乐图,反映 人民在和平生活中怡然自乐,显示了政治清明,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3.文中骈散相间,节奏富于变化.,作业,1、背诵课文。 2、举例说明“而”和“也”的用法。 3、本文的主线是什么?课文哪句话能把“醉”和“乐”统一起来? 4、本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谢谢同学们,再 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