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6.3实验探究 中和热的测定课件.ppt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1793137 上传时间:2019-11-06 格式:PPT 页数:12 大小:1.0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6.3实验探究 中和热的测定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6.3实验探究 中和热的测定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6.3实验探究 中和热的测定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问题探究,2.典例剖析,3.应用体验,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实验探究: 中和热的测定,一、问题探究,1.问题探究,1.中和热测定的原理是什么?,2.中和热测定实验的装置及实验的关键是什么?,关键:保温绝热,准确测定反应前后溶液的温度,(1)碎泡沫塑料(或纸条)及泡沫塑料板的作用是保温、隔热,减少实验过程中热量的损失。 (2)为保证酸、碱完全中和,常采用碱稍稍过量。 (3)实验时用环形玻璃搅拌棒搅拌溶液的方法是上下搅动,不能用铜丝搅拌棒代替环形玻璃搅拌棒的理由是铜传热快,热量损失大。,二、典例剖析,2. 典例剖析,【典例】 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测定中和热的实验步骤如下: 用量筒量取50 mL 0.50 molL1盐酸倒入小烧杯中,测出盐酸温度;用另一量筒量取50 mL 0.55 molL1 NaOH溶液,并用另一温度计测出其,温度;将NaOH溶液倒入小烧杯中,设法使之混合均匀,测得混合液最高温度,回答下列问题: (1)为什么所用NaOH溶液要稍过量? _。,确保盐酸被完全中和,【思维点拨】1.确保盐酸完全中和;2.保温绝热;3.避免其他反应的干扰.,(2)倒入NaOH溶液的正确操作是_(填序号)。 A沿玻璃棒缓慢倒入 B分三次少量倒入 C一次迅速倒入 (3)使盐酸与NaOH溶液混合均匀的正确操作是_(填序号)。 A用温度计小心搅拌 B揭开硬纸片用玻璃棒搅拌 C轻轻地振荡烧杯 D用套在温度计上的环形玻璃搅拌棒轻轻地搅动,(4)现将一定量的稀氢氧化钠溶液、稀氢氧化钙溶液、稀氨水分别和1 L 1 molL1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其反应热分别为H1、H2、H3,则H1、H2、H3的大小关系为_。,D,C,H1H2H3,(5)假设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密度都是1 gcm3,又知中和反应后生成溶液的比热容c4.18 Jg11。为了计算中和热,某学生实验记录数据如下:,依据该学生的实验数据计算,该实验测得的中和热H_(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6)_(填“能”或“不能”)用Ba(OH)2溶液和硫酸代替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理由是_ _。,不能,51.8 kJmol1,H2SO4与Ba(OH)2反应生成,BaSO4沉淀的生成热会影响反应的反应热,转 解析,解析 (1)在中和热的测定实验中为了确保反应物被完全中和,常常使加入的一种反应物稍微过量一些。(2)为了减小热量损失,倒入NaOH溶液应该一次迅速倒入。(3)使盐酸与NaOH溶液混合均匀的正确操作是:用套在温度计上的环形玻璃搅拌棒轻轻地搅动。(4)稀氢氧化钠溶液和稀氢氧化钙溶液中溶质都完全电离,它们的中和热相同,稀氨水中的溶质是弱电解质,它与盐酸的反应中一水合氨的电离要吸收热量,故中和热要小一些(注意中和热与H的关系)。(5)取三次实验的平均值代入公式计算即可。(6)因为硫酸与Ba(OH)2溶液反应生成BaSO4沉淀的生成热会影响反应的反应热,故不能用Ba(OH)2溶液和硫酸代替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回 原题,三、应用体验,3.应用体验,【体验】中和热的测定实验的关键是要比较准确地配制一定的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量热器要尽量做到绝热;在量热的过程中要尽量避免热量的散失,要求比较准确地测量出反应前后溶液温度的变化。回答下列问题: (1)中学化学实验中的中和热的测定所需的玻璃仪器有:_,在大小烧杯之间填满碎泡沫(或纸条)其作用是_ _。 (2)该实验常用050 molL1 HCl和055 molL1的NaOH溶液各50 mL。NaOH的浓度大于HCl的浓度作用是_。,大烧杯、小烧杯、温度计、量筒,保温、隔热、减少实验过程中热量的,损失,保证盐酸完全被中和,(3)若上述HCl、NaOH溶液的密度都近似为1 g/cm3,中和后生成的溶液的比热容C=418 J/(g),则该中和反应放出热量为_kJ(填表达式), H=_ kJ/mol(填表达式)。,0418(t2t1),解析 (1)在大小烧杯之间填满碎泡沫(或纸条),其作用是:保温、隔热,减少实验过程中热量的损失;(2)实验中必须保证盐酸完全中和,所以所用NaOH的浓度要比HCl的大;(3)中和反应放出的热量Q=Cmt=4.18100 (t2-t1)J=0.418 (t2-t1)kJ。中和反应生成水的物质的量为0.025mol,则H= kJ/mol 。,解析 显/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