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二十二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课件.ppt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1792624 上传时间:2019-11-06 格式:PPT 页数:114 大小:2.7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二十二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14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二十二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14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二十二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二十二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内容索引,考点一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考点二 生态系统中的生产量和生物量、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生态系统的稳态及其调节,探高考 练模拟,考点三 生物圈与生态环境,考点四 活动:调查社区、村镇或学校附近一个淡水区域的水质(加试),考点一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答案,1.生态系统的概念、类型、功能和成分 (1)含义:由 及 所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系统。 (2)类型:分为 生态系统和 生态系统两类。 (3)生态系统的成分:非生物成分(无机物、有机物、 、能源)和生物成分即 (如植物)、 (如多数动物)及 。 (4)营养结构: 。 (5)功能: 和 。,生物群落,非生物环境,自然,人为,气候,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食物链和食物网,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答案,2.食物链、生物放大与食物网 (1)食物链 主要类型: 食物链(起点: )和 食物链(起点:死亡生物或 )。 作用: 和 的通道,同时也是杀虫剂和各种有害物质 的通道。 (2)营养级的概念:处于食物链 上的 的总和。 (3)营养级与消费者级别的关系 写出下列消费者的营养级:一级消费者为 ;二级消费者为 ;三级消费者为 。,捕食,活的动植物,腐食,现成有机物,能量流动,物质移动,移动和浓缩,同一环节,全部生物,第二营养级,第三营养级,第四营养级,总结营养级与消费者级别的关系: 。 (4)生物放大 含义:化学杀虫剂和有害物质通过 逐级 ,在生物体内高度富集并导致危害的现象。 途径: 。如DDT对地球上所有生物的污染。 (5)食物网 含义: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许多 彼此相互交错连接的复杂营养关系。,答案,消费者级别营养级级别1,食物链,积累和浓缩,食物链,食物链,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关系: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 的能力就越强,反之,生态系统就越容易发生波动和 。 3.生态金字塔(加试) (1)含义:各营养级之间的某种数量关系。 (2)类型: 金字塔、 金字塔和 金字塔。在自然生态系统中, 金字塔绝不会倒置。,答案,抵抗外力干扰,毁灭,生物量,能量,数量,能量,1.土壤微生物可作为生态系统的分解者 ( ) 2.稻田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能将鸭的粪便分解成无机物以促进水稻的生长 ( ) 3.所有的生产者都是植物,所有的动物都是消费者,所有的细菌和真菌都是分解者 ( ) 提示 硝化细菌是生产者不是植物,蚯蚓、秃鹫是动物,属于分解者,只有营腐生生活的细菌、真菌才是分解者。,答案,思考诊断,提示,4.生态系统的结构指的就是食物链和食物网 ( ) 提示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成分和营养结构两部分,营养结构为食物链和食物网。 5.三级消费者在食物链中属于第四营养级 ( ) 6.草、鹿、兔、狼、狐和土壤中微生物共同形成了一个生态系统 ( ) 提示 缺少非生物环境。,答案,提示,1.对生态系统生物成分认识的四个误区,2.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数量变化分析 (1)若处于食物链中第一营养级的生物(生产者)数量减少,整个食物链中的其他生物都会减少,简单记为:“一级生物若减少,其他生物跟着跑”。 (2)“天敌”一方减少,短时间内被捕食者数量会增加,但从长时间来看,会先增加后减少,最后趋于稳定,简单记为:“如果天敌患了病,先增后减再稳定”。 (3)若处于中间营养级的生物数量减少,则这种生物数量的变化视具体食物链而定:“中间生物被捕杀,不同情况要分家”。大体遵循如下思路:,生产者数量相对稳定原则,即消费者某一种群数量发生变化时,一般不考虑生产者数量的增加或减少。 最高营养级的生物种群数量相对稳定原则,即当处于最高营养级的生物种群的食物有多种来源时,若其中一条食物链中某种生物减少,该种群的数量不会发生较大变化。 在食物网中,当某种生物因某种原因而数量减少时,对另一种生物数量的影响,沿不同的食物链分析结果不同时,应以中间环节少的为分析依据。简单记为:“食物网,食物链,生物数量好判断,首先你要有主见,环节少的先看见”。,3.探究生态金字塔的类型(加试),题型一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食物链、食物网,解析,1,2,3,4,1.下面是生态系统成分的关系图,下列对a、b、c所代表的成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b中有真核生物,也有原核生物, 但都是自养型生物 B.a中全是异养型真核生物 C.c只包括腐生细菌和真菌 D.a是该生态系统的基石,一旦遭到破坏,会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5,6,1,2,3,4,解析 生态系统包括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生物群落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从箭头的方向上分析,a的物质和能量来自b,并可传递给c,所以b是生产者,a是消费者,c是分解者。生产者多数是光能自养型的真核生物绿色植物,但也有化能自养型的原核生物硝化细菌等; 消费者都是异养型的,但并不都是真核生物,如根瘤菌也是消费者,但属于原核生物; 细菌中有很多属于寄生菌类,属于消费者。分解者除了有腐生细菌和真菌外,还有腐生动物,如蚯蚓、蟑螂等; 生态系统的基石是b(生产者)。,5,6,2.如图所示为草原生态系统中的一个食物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共含有3条食物链 B.在该食物网中,鹰处于4个不同的营 养级 C.蛇和鹰既是捕食关系,又是竞争关系 D.若兔大量减少,鹰也会大量减少,1,2,3,4,5,6,解析,解析 图中共含有4条食物链;鹰在这4条食物链中处于第三、第四、第五营养级,即鹰共处于3个不同的营养级;蛇和鹰因都捕食相思鸟而存在竞争关系,又因鹰捕食蛇而存在捕食关系;若兔大量减少,鹰可以更多地以相思鸟和蛇为食物,所以鹰不会大量减少。,1,2,3,4,5,6,3.请根据下列草原的图示回答问题:,题型二 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原因、生物放大,1,2,3,4,5,6,(1)请写出图中一条最长的食物链_ _。,1,2,3,4,5,6,解析 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食物链。食物链的起始环节是生产者,多条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计算食物网中食物链的条数:从生产者开始,求出每个分支上所有食物链条数的和。书写食物链格式是以生产者为起点,最高级消费者为终点,箭头方向指向捕食者。该食物网中有4条食物链即:绿色植物食草昆虫吃虫鸟鹰、绿色植物鼠鹰、绿色植物鼠蛇鹰、绿色植物兔子蛇鹰。营养级最多的食物链是最长的食物链。该食物网中最长的食物链是:绿色植物食草昆虫吃虫鸟鹰、绿色植物鼠蛇鹰、绿色植物兔子蛇鹰。,绿色植物食草昆虫吃虫鸟鹰(或绿 色植物鼠蛇鹰或绿色植物兔子蛇鹰),解析答案,(2)若此生态系统受到污染,一段时间后体内积存铅最多的生物是_。,1,2,3,4,5,6,解析 生物放大作用是指环境中一些有毒物质(如重金属、化学农药等),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的过程。因为这些有毒物质化学性质稳定,在生物体内不易分解,而且是生物体无法排出的,这些有毒物质随着食物链不断积累,危害最大的是这一食物网的最高级消费者,鹰是该食物网的最高级消费者,它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最多。,鹰,解析答案,(3)图中代表的重要生理作用是_。,1,2,3,4,5,6,解析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贮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图中代表光合作用。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贮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细胞呼吸,图中代表细胞呼吸。,细胞呼吸,解析答案,(4)草原比农田生态系统稳定性强的原因是 _ _。,1,2,3,4,5,6,解析 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稳定性也就越强。草原生态系统比农田生态系统稳定性强的原因是草原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多,营养结构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大。,草原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多,营养结构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大,解析答案,解析,4.下列各项中,能通过食物链传递引起生物放大现象的是( ) A.DDT污染 B.大气中SO2污染 C.噪声污染 D.大气中氟利昂污染,解析 DDT污染是通过食物链传递的,可引起生物放大现象,A正确; 大气中SO2污染,是通过气体传播,不能引起生物放大现象,B错误; 噪声污染,没有进入到食物中,C错误; 大气中氟利昂污染,是通过气体传播,不能引起生物放大现象,D错误。,1,2,3,4,5,6,题型三 生态系统结构模型的建构、生态金字塔(加试),1,2,3,4,5,6,解析,5.如图为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简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甲是生产者,它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B.乙是消费者,包括各种异养生物 C.生态系统的能量主要来源于太阳能 D.图中的“甲乙”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解析 从图中甲、乙和分解者的关系可以判断,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其中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A正确; 异养生物中一部分是消费者,如大部分动物,一部分是分解者,如腐生细菌、真菌和少数动物,B错误; 太阳能是生态系统的主要能量来源,C正确; 食物链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D正确。,1,2,3,4,5,6,6.如图表示某一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其、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E1、E2代表能量的形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和是实现物质循环的关键生态成分 B.该图所示的食物网只有1条食物链: C.E1表示的能量主要是通过光合作用所固定的能量 D.能量可在食物链中循环利用,1,2,3,4,5,6,解析,解析 图中代表生产者,则E1表示的能量主要为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能量;、和都代表消费者,实现物质循环的关键生态成分是生产者和分解者;每一营养级的生物种类可能有很多,该图所示的食物网可能由很多条食物链组成;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单向的,能量不能循环利用。,1,2,3,4,5,6,题后反思,生态系统结构模型的建构,返回,1,2,3,4,5,6,考点二 生态系统中的生产量和生物量、能量流动和 物质循环、生态系统的稳态及其调节,1.生态系统的生产量和生物量(加试) (1)初级生产量:指绿色植物通过 所制造的有机物质或所固定的能量。单位:g/(m2a)或J/(m2a)(a代表年)。 生产过程的化学反应式: 6CO212H2O光照叶绿体C6H12O66O26H2O 总初级生产量:包括 在内的全部生产量,用GP表示。 净初级生产量:在初级生产量中,有一部分被植物的呼吸(R)消耗掉了,剩下的用于植物的 ,用NP表示,即NPGPR。净初级生产量随 的不同有很大差异。,答案,光合作用,呼吸消耗,生长和繁殖,温度和雨量,答案,(2)生物量:净生产量在某一调查时刻前的 。 单位: 。,(3)次级生产量:异养生物(包括消费者和分解者)等次级生产者利用_ 而生产出来的有机物质。 单位: 。,g/m2或J/m2,积累量,现成,有机物质,g/(m2a)或J/(m2a),答案,生产过程:次级生产者的同化量呼吸量,即为次级生产量。,粪便,呼吸,答案,2.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1)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指在生态系统中,能量不断沿着 植食动物肉食动物 的方向流动。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不同,能量流动是 的、 的,在流动过程中每传递一次损失一大半,最终都将以 的形式耗散到周围空间,所以生态系统必须不断地从 输入能量才能维持其正常功能。能量从植物到植食动物或从植食动物到肉食动物的传递效率一般只有约 。,太阳,植物,顶位肉食动物,单方向,不可逆,外界,10%,热,答案,(2)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 物质循环是指生态系统中的 (如水、二氧化碳和无机盐)在一个相对封闭的循环圈中周而复始、 的过程。参与循环的物质数量 ,而且可以得到 。碳循环的基本路线是从大气圈到植物和动物,再从动、植物通向 ,最后又回到 。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碳以 的形式循环。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有着明显的_变化和 变化。碳在生态系统中的含量,都能通过碳循环的自我调节机制得到调整,并恢复到原来的平衡状态。人类因能源消费而向大气中排放出大量二氧化碳,从而严重干扰了陆地、海洋和大气之间二氧化碳交换的平衡,致使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持续增加,最后导致 。,无机物,往复循环,恒定,重复利用,大气圈,分解者,二氧化碳,昼夜,季节,温室效应,(3)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关系(加试),答案,有机物,无机物,全球性、循环性,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物质,能量,3.生态系统的稳态及其调节 (1)稳态:生态系统内部的所有成分彼此 ,保持 的稳定,从而表现出物种多样化、结构复杂化和功能完善化。 (2)稳态的原因:生态系统具有 功能。 (3)稳态的调节 调节。,答案,相互协调,结构和功能,自我调节,反馈,提示 Ba Ab,提示,连一连,(4)稳态的标志:生态系统达到最稳定的 状态。 (5)生态系统稳态的破坏 破坏原因: 因素超过一定限度,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功能本身就会受到损害。 破坏因素:自然因素和 因素。 对生产生活的启示:人类活动除了要讲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外,还要特别注意 。,答案,动态平衡,外来干扰,人为,生态效益和生态后果,1.生态系统的生产量有初级生产量和次级生产量 ( ) 2.用字母表示总初级生产量与净初级生产量之间的关系:GPNPR ( ) 3.生态系统中能量的初始来源只有太阳能 ( ) 提示 也有少量深海的热能。 4.直接以低营养级的生物为食将消耗生态系统更多的能量 ( ) 提示 以低营养级的生物为食将减少生态系统的能量消耗。 5.由于散失的热能不能被生产者再固定,且食物链中捕食与被捕食的关系不可逆转,所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单方向的 ( ) 6.兔吃草后排出的粪便中的能量是兔同化量的一部分 ( ) 提示 同化量摄入量粪便量。,答案,提示,思考诊断,1.列表比较初级生产量、生物量和次级生产量(加试),2.能量流动的过程图解,(1)能量的来源:太阳能。 (2)起点:从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开始。 (3)总量: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所固定的全部太阳能。 (4)渠道:食物链和食物网。 (5)能量转化:太阳能有机物中的化学能热能(最终散失)。 (6)流动形式: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7)散失途径:细胞呼吸,包括各个营养级自身的呼吸消耗以及分解者的细胞呼吸。 (8)能量散失的形式:以热能形式散失。,3.流入某一营养级的能量来源和去路,(1) 能量来源,生产者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能,消费者的能量来自于上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2)能量去向:流入某一营养级(最高营养级除外)的能量去向可以从以下两个角度分析:,这一定量的能量不管如何传递,最终都以热能形式从生物群落中散失,生产者源源不断地固定太阳能,才能保证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正常进行。,定量定时,a.自身呼吸消耗,c.被分解者分解利用,如果是以年为单位研究,未被利用的能量将保留到下一年。,b.流入下一营养级,d.未被自身呼吸消耗,也未被下一营养级 和分解者利用,即“未利用”,4.能量流动特点原因的分析 (1)单向流动的原因 食物链中各营养级的顺序是不可逆转的,这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如肉食动物以植食动物为食,而植食动物不能以肉食动物为食,植物与植食动物的能量关系也是如此。 各营养级生物通过呼吸作用所产生的热能不能被生物群落重复利用,因此能量无法循环。 (2)逐级递减的原因 各营养级生物都会因呼吸作用消耗大部分能量。 各营养级的能量都会有一部分流入分解者,包括未被下一营养级生物所利用的部分。,5.物质循环(以碳循环为例),碳循环解读: (1)碳的循环形式 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间主要以CO2形式循环。 在生物群落内部是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流动。,(2)大气中的CO2来源 生产者、消费者的呼吸作用。 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煤、石油、天然气等燃料的燃烧。 (3)实现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的关键环节是生产者和分解者。 (4)目前由于大气中CO2含量持续增加,碳循环平衡被打破,形成温室效应。,题型一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过程与碳循环,解析,1,2,3,4,1.(2016浙江联考)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兔子吃了1 kg草,则这1 kg草中的能量就流入了兔子体内 B.一只狼捕食了一只兔子,则这只兔子中约有10%的能量流入狼的体内 C.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能量就从无机环境流入生物群落 D.生态系统的能量是伴随着物质循环而被循环利用的,5,6,7,8,解析 兔子吃的草中的能量一部分被兔子同化,一部分残留在粪便中;能量传递效率中的10%指的是营养级与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并非个体与个体之间的;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来固定太阳能,而太阳能来自无机环境;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是单向流动的,最终都会以热能的形式散失。,1,2,3,4,5,6,7,8,2.(2016苍南适应性测试)下列有关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碳循环伴随着能量流动 B.分解者不参与生物圈中碳循环过程 C.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与碳循环密切相关 D.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的主要形式是CO2,解析 分解者也可通过细胞呼吸将有机碳分解为CO2返回无机环境,故可参与碳循环过程。,解析,1,2,3,4,5,6,7,8,3.如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其中“”表示碳的流动方向。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在碳循环过程中,同时伴随着能量流动 B.由于某种原因造成图中E生物数量大量减少, 推测短期内与之相邻的两个营养级生物数 量发生的变化是D增多,F减少 C.该生态系统的消费者包括图中的D、E、F、B D.在AC过程中碳主要以CO2的形式进行循环,在FB过程中以含碳 有机物的形式进行流动,题型二 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解析,1,2,3,4,5,6,7,8,解析 分析图形,A、B、D、E、F均有箭头指向C,则C是无机环境中的二氧化碳; A、C之间为双向箭头,A为生产者; A、D、E、F均有箭头指向B,则B为分解者,D、E、F为消费者; 图示中包含的食物链为ADEF和AEF,故E减少,短时间内D增多,F减少; 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主要以CO2的形式循环,在生物群落内部是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流动。,1,2,3,4,5,6,7,8,解析,4.如图是生物圈中碳循环示意图,下列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生物圈通过碳循环实现碳元素的自给自足 B.甲是消费者,丙是生产者,各成分间以CO2 的形式传递碳元素 C.对戊过度开发利用会打破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 D.碳循环过程需要能量驱动,同时又是能量的载体,解析 图中甲为消费者,乙为分解者,丙为生产者,丁为大气中的CO2;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以CO2的形式传递,在生物群落内部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1,2,3,4,5,6,7,8,对物质循环过程相关图解的识别 (1)物质循环过程示意图,题后反思,1,2,3,4,5,6,7,8,(2)将上图换成字母,如下面三种变式图,据图判断A、B、C、D各代表哪种成分。,图1先根据双向箭头判断:A和B应为生产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再根据AC判断:C为消费者,剩下的D为分解者。,1,2,3,4,5,6,7,8,图2根据A与C之间的双向箭头判断:A是生产者,C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根据A、B、D的箭头都流向E,可进一步判断:B是一级消费者,D是二级消费者,E是分解者。 图3根据A与E之间的双向箭头判断:A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E为生产者。然后观察剩余的几个成分,其中生物部分的箭头都指向C,所以C是分解者,剩余的B、D、F则为消费者。图中的食物链是EFDB。,1,2,3,4,5,6,7,8,题型三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的相关计算,5.如图所示的食物网中,戊的食物有1/2来自于乙,1/4来自于丙,1/4来自于丁,且能量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传递效率为10%,从消费者到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0%。若戊体重增加20 g,需要消耗植物( ),,解析,A.1 125 g B.1 600 g C.2 000 g D.6 500 g,1,2,3,4,5,6,7,8,解析 甲为生产者,戊共有以下食物链:甲乙戊,戊增加20 g1/210 g,需要乙10 g550 g,需要甲50 g10500 g; 甲丙戊,戊增加20 g1/45 g,需要丙5 g525 g,需要甲25 g10250 g; 甲丙丁戊,戊增加20 g1/45 g,需要丁5 g525 g,需要丙25 g5125 g,需要甲125 g101 250 g,故共需要甲500 g250 g1 250 g2 000 g。,1,2,3,4,5,6,7,8,解析,6.某同学绘制了下图所示的能量流动图解(其中W1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可表示 为(A1B1C1A2B2C2 D2) B.由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 的能量传递效率为D1/W1 C.流入一级消费者体内的能量可表示为(A2B2C2) D.图解表明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1,2,3,4,5,6,7,8,解析 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可表示为(A1B1C1D1),A1表示呼吸作用消耗,B1表示未被利用,C1表示流向分解者,而D1A2B2C2D2,是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 由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D1/(A1B1C1D1)D1/W1; 流入一级消费者的能量为D1(A2B2C2D2);图解表明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1,2,3,4,5,6,7,8,题型四 生态系统的稳态及其调节,7.采取下列措施,能提高一个生态系统的稳态的是( ) A.减少捕食者和寄生者的数量 B.使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数量保持平衡 C.增加适宜的物种数目 D.限制一个演替系列的演替过程,解析,1,2,3,4,5,6,7,8,解析 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越强。减少捕食者和寄生者的数量不仅减少了生态系统中物种的数目,而且还有可能影响甚至破坏原有的生态平衡;使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数量保持平衡,只能保持原有状态,不会使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进一步提高;限制一个演替系列的演替过程,只能干扰生态系统的演替规律,反而降低了稳定性;只有适当增加物种的数目,使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增多,食物网更加复杂化,才能使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增强,从而提高生态系统的稳态。,1,2,3,4,5,6,7,8,解析,8.图A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的反馈调节示意图,图B为某湖泊生态系统中发生的某种调节活动,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一个完整的生 态系统,除了图 A中所示的成分外, 还应该包括分解者以及非生物环境 B.甲、乙、丙三者之间的食物联系是乙甲丙 C.图B所示调节导致的最终结果是维持该生态系统原有的稳态 D.图A是负反馈调节,图B是正反馈调节,1,2,3,4,5,6,7,8,解析 图A所示为一条食物链,是乙甲丙,它们表示的是负反馈调节机制,即乙的增加会促使甲、丙的增加,甲、丙的增加会抑制乙的增加,而图B为正反馈调节,它会使生态系统偏离原有的稳态。,1,2,3,4,5,6,7,8,两类反馈调节的比较,题后反思,1,2,3,4,5,6,7,8,返回,1,2,3,4,5,6,7,8,考点三 生物圈与生态环境,1.生物圈,答案,所有生物,热裂口,答案,2.全球人口动态 (1)人口增长,原因: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当前发展:据乐观预测,世界人口在达到大约 时才会稳定下来。 限制因素:地球的资源、 是有限的。 后果:资源匮乏,环境污染严重。 (2)解决人口增长对环境影响的措施 控制 增长,保持人口、经济、环境协调发展,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开发多种可利用资源,满足人类对 的需求。,过程,古代:处于很低水平,近代:类似于,指数增长,110亿,食物的生产,人口,资源,答案,3.人类对全球环境的影响,CO2,变暖,氟利昂,皮肤癌,氟利昂,硫和氮的氧化物,生态平衡,SO2和NO,答案,大量污染物,生物多样性,1.人口增长过快,不但消耗大量自然资源,还加剧了对环境的污染,增加了治理的成本和难度 ( ) 2.为协调人口与环境的关系,应继续控制人口增长,加大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力度,努力推广生态农业 ( ) 3.造成地面紫外线照射增强的直接原因是南极冰川融化 ( ) 提示 造成地面紫外线照射增强的直接原因是臭氧层被破坏。 4.遗传多样性较低的种群适应环境能力强 ( ) 提示 遗传多样性较低的种群适应环境能力弱。,思考诊断,答案,提示,5.互花米草原产美洲,引入到江苏沿海等地种植后迅速扩散并改变了滩涂生物多样性,属于生物入侵 ( ) 6 被有机物轻度污染的流动水体中,距排污口越近的水体中溶解氧越多 ( ) 提示 被有机物轻度污染的流动水体中,距排污口越近的水体中微生物繁殖消耗大量的溶解氧,使水体中的溶解氧减少。,答案,提示,1.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人口增长与其他生物种群增长规律的关系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全部人口可以看作一个种群,它同样具有种群的特征,其相互关系如下:,人口增长规律与其他生物种群增长规律并不完全相同 a.人是生物界中的一员,所以生物种群增长规律有适用于人口增长情况的一面。 b.人不同于一般的生物:人具有发达和善于思维的大脑,具有制造工具和能动地调控人口增长以及能动地改造和保护自然的本领等。因此,人口增长规律又有其特有特点,如实行计划生育。,(2)人口增长对环境影响的模型分析 模型,分析 a.人类的生存资源、土地资源、森林资源、能源都是有限的,过度利用使其大量减少。 b.人口增加,人类需求也不断增加,为了满足衣、食、住、行的要求和经济发展,使污染物的总量增大,大量工农业废弃物和生活垃圾排放到环境中,影响了环境的纳污量以及对有毒、有害物质的降解能力,加剧了环境污染。 c.大部分的环境问题,归根结底是由人口快速增长引起的,人口增长增加了对土地资源、水资源、能源、森林资源的压力,增加了对许多可再生和不可再生资源的压力。,解决人口增长对环境影响的措施 a.控制人口增长,保持人口、经济、环境协调发展,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b.开发多种可利用资源,满足人类对资源的需求。 2.全球性污染问题,3.保护生物多样性 (1)生物多样性的内容:生物圈内所有生物所拥有的全部基因、物种、生态系统。 (2)生物多样性的内涵,(3)生物多样性减少或丧失的原因 生存环境的改变或破坏,栖息地的丧失。 人类掠夺式开发和利用。 外来物种的入侵。 环境污染。 (4)对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利用要防止两个极端 避免盲目掠夺式开发和利用,坚持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避免禁止开发和利用,坚持合理开发是最好的保护,如规定禁渔期和禁渔区、退耕还林(还草、还湖)等。,(5)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及其子孙后代共有的宝贵财富。生物多样性决定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也有利于维持生物圈的稳定性。,题型一 人口增长的过程及其对环境的影响,解析,1,2,3,4,1.下列有关人口增长与环境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目前人口数量已经超出了地球环境容纳量 B.生物种群增长规律完全适用于人口增长情况 C.科技进步能解决因人口增长过快导致的资源短缺问题 D.人口过度增长与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有密切联系,5,6,解析 A项中,人口数量还没有超出地球环境容纳量。 B项中,人不等同于动物,生物种群增长规律并不完全适用于人口增长情况。 C项中,科技进步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因人口增长过快导致的资源短缺问题,但不能完全解决。 D项中,人口过度增长造成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由于资源短缺,人类就会盲目地开发和无休止地破坏自然环境,进而使自然灾害频繁发生。,1,2,3,4,5,6,2.(2015宁波鄞州中学期初)每年的7月11日被定为“世界人口日”,人口问题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如图表示三种可能的人口增长曲线,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1,2,3,4,5,6,( ) A.如果世界人口增长较长时间表现为a曲线,带来的后果是环境污染和 资源的短缺 B.按生态学原理,世界人口增长应该表现为图中b曲线,该曲线与a曲线 产生差别的原因是环境资源有限 C.为了缓解人口增长带来的世界性粮食紧张状况,人类可以适当改变 膳食结构 D.如果环境污染、资源短缺这种现状不能得到有效改善,人口增长趋 势终将表现为图中b,解析,1,2,3,4,5,6,解析 a、b分别是指数增长和逻辑斯谛增长曲线,二者主要是由环境资源条件决定的,如果有无限的环境资源,或者在种群个体数量较少的情况下,就会出现指数增长;如果环境资源相对有限,则表现出逻辑斯谛增长。根据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规律,多吃植物性食物,可以减少能量的散失,从而缓解人口增长带来的世界性粮食紧张状况。如果环境污染、资源短缺这种现状不能得到有效改善,人口增长趋势终将表现为图中c曲线。,1,2,3,4,5,6,题型二 生物圈与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影响,3.如图表示某河流随生活污水的流入,其溶解氧量(DO)、生物耗氧量(BOD)、无机物(富含N、P)的浓度变化情况。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A地有机物浓度低于B地 B.生活污水对无机物(N、P)的浓 度变化无影响 C.在A、B两地间,DO值的增加是因为 水体的稀释使植物数量增加的结果 D.湖水中藻类等浮游植物将大量繁殖,解析,1,2,3,4,5,6,解析 A地的有机物浓度较高,随着有机物的分解,到了B地有机物浓度较低;生活污水的排放会导致无机物(N、P)的浓度增加; 在A、B两地间随着无机物的增加,植物的数量逐渐增加,使得DO值不断增加; 随着大量无机物(N、P)进入湖泊,会使湖水中藻类等浮游植物大量繁殖。,1,2,3,4,5,6,解析,4.某地区由于重金属污染使生态系统受到破坏,人们利用植物修复技术,将某种特定的植物种植在被重金属污染的土壤中,收获后进行妥善处理,使该地区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逐渐恢复到正常水平。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土壤中的重金属不是种群数量的外源性调节因素 B.由于没有天敌,该地区特定植物的数量呈指数增长 C.该地区在生态恢复期内,其生物群落发生了次生演替 D.因为收获后进行妥善处理,土壤中的重金属不会发生生物放大现象,1,2,3,4,5,6,解析 根据题干可知,特定植物才能生长在重金属污染的土壤中,说明重金属是影响种群数量的外源性调节因素,A项错误; 由于特定植物生活在特定的土壤中,环境资源有限,因此植物的种群数量呈逻辑斯谛增长,B项错误; 受重金属污染而遭到破坏的生态系统恢复到了正常水平,说明其生物群落发生了次生演替,C项正确; 重金属会沿着食物链发生生物放大现象,D项错误。,1,2,3,4,5,6,题型三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和意义,5.(2015温州十校联考)人类活动会对生物多样性产生影响。下列措施中,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是( ) A.把沼泽地改造成农田,种植多种农作物,增加经济收入 B.大量引进外来物种,增加生物多样性 C.禁止游客进入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地区,让生物自然繁衍 D.使用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保证经济作物的健康生长,解析,1,2,3,4,5,6,解析 把沼泽地改造成农田,种植多种农作物,增加经济收入,会破坏当地的生物多样性,A项错误; 大量引进外来物种,可能会导致生物入侵,引发生态危机,破坏生物多样性,B项错误; 禁止游客进入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地区,避免人类活动对保护区物种造成不良影响,让生物自然繁衍,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C项正确; 使用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保证经济作物的健康生长,会造成化学农药对环境的污染,不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D项错误。,1,2,3,4,5,6,解析,6.(2016金华高三双基测试)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严重威胁生物圈的稳态 B.某些野生生物对人体有害,应彻底清除 C.生物多样性中,遗传多样性决定了物种多样性 D.建立自然保护区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措施,返回,1,2,3,4,5,6,解析 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全球性气候 变化、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酸雨、土地荒漠化、海洋污染和生物多样性锐减等,这些全球性的生态环境问题,对生物圈的稳态造成威胁,并且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A项正确; 每一种野生生物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基因库,都有其独特的价值,B项错误; 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其中遗传多样性决定了物种多样性,C项正确; 建立自然保护区以及风景名胜区等,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措施,D项正确。,返回,1,2,3,4,5,6,考点四 活动:调查社区、村镇或学校附近一个淡水 区域的水质(加试),1.实验原理 (1)采集社区、村镇或学校附近一个淡水区域的水样,进行实验测定,作出水体是否受到 的调查结论。 (2)关注水体污染状况,提出 的建议。,答案,污染,改良水质,答案,2.实验步骤,不,同类型,溶,解氧,答案,预测,改良水体,改良水质,可行,预测,1,2,3,题型一 实验基础 1.养鱼户在养鱼过程中经常撒入一定量的化肥,这样有利于鱼类快速生长。但另一些养鱼户在加入化肥几天后,发现池水变绿,随后出现鱼类大量死亡的现象。 探究课题:鱼塘中加入化肥后,池水变绿,随后出现鱼类大量死亡的原因。 探究准备:裸藻培养液、滴管、酵母菌培养物、试管、0.05 mol/L的陈化肥水、陈自来水、0.1 mol/L的陈化肥水、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1)探究步骤: 取3支试管,标号A、B、C,分别加入_ _; 各试管均加入_; 振荡摇动试管多次进行观察; 各试管置于相同的适宜光照下,每隔一定时间重复过程。 (2)探究结论: _,则说明陈化肥水不能促使藻类快速生长繁殖,化肥不是引起池水变绿的原因。 _,则说明_ 。,答案,化肥是引起池水,等量陈自来水、0.05 mol/L的陈化肥水、0.1 mol/L的陈化肥水,等量的裸藻培养液(12滴),三支试管中水质相同,如果A、B、C三支试管中的绿色逐渐加深,变绿的原因,1,2,3,2.我国内陆许多水域污染严重,蓝细菌疯狂繁衍,导致水质进一步恶化。下列不会造成水体污染的是( ) A.工业三废 B.不合理使用的农药化肥 C.未经集中处理的生活污水 D.不使用含磷洗衣粉,解析,1,2,3,解析 工业废水的任意排放,会造成水体污染,故A错误; 农业上的农药、化肥的任意施用,会造成水体污染,故B错误; 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会造成水污染,故C错误; 不使用含磷洗衣粉,不会造成水体污染,故D正确。,1,2,3,3.(2015杭州七校期末联考)下面是利用人工湿地净化生 活污水(主要含有机物)的原理简图。其中,甲和乙为生产者,丙为消费者,丁为分解者。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若甲、乙均为浮游植物,则易使湿地下游富营养化 B.若没有丙,该人工湿地易产生水华等生态危害 C.在水域中增设一些搅拌装置,去污效率会更高 D.该人工生态系统的能量来源于生活污水中的有 机物,解析 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和污水中的有机物的能量之和,D错误。,返回,解析,1,2,3,探高考 练模拟,1,2,3,4,1.(2016浙江10月选考)某海湾水体富营养化严重,大型鱼类种类减少,将导致( ) A.生物群落发生演替 B.食物网复杂程度降低 C.食物链的环节增多 D.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强,解析 水体富营养化导致水体缺氧,大型鱼类数量减少,食物网复杂程度降低,食物链环节减少,生态系统稳定性降低,故选B。,解析,5,2.肉类和蛋类的价格比粮食和蔬菜高,从生态学的观点看这是由于( ) A.动物饲养麻烦、花工多、投资大 B.动物性食品营养价值高 C.食物链延长,能量流失多,动物性食品成本高 D.植物栽培比较容易,解析,1,2,3,4,5,解析 由于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沿食物链逐级递减,故随食物链延长,能量损耗增多,故营养级别越高,其生产“成本”越高,价格也应越高。,3.(2016湖州期末测试)现有草原上的一条食物链:草兔狼,已知下图中的a代表狼摄入的能量,则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a中的能量代表兔子的初级生产量 B.b代表狼粪便中的能量,c代表狼同化的能量 C.e中的能量可用于狼的生长、发育、繁殖 D.若狼被人为大量捕杀,则兔的数量先增加后 减少最后趋于稳定,解析 初级生产量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所制造的有机物或所固定的能量,而兔子是动物,属于消费者,A项错误。,解析,1,2,3,4,5,4.下面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部分示意图(字母表示能量的多少),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1,2,3,4,5,A.图中bhcdefi B.生产者与一级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b/a100% C.在“草兔狼”这一食物链中,狼粪便中的能量属于d D.缩短食物链可以提高能量传递效率,解析,1,2,3,4,5,解析 首先,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应该是流经生态系 统的总能量,摄入量同化量粪便中的能量,因此c为同化量,h为粪便中的能量,同化量呼吸作用中以热能形式散失的能量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因此d是一级消费者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f是呼吸作用中以热能形式散失的能量,i是流入分解者的能量,e是下一营养级摄入的能量,所以bhcfdhfeg。能量传递效率是相邻营养级同化量之间的比值,生产者与一级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c/a100%。缩短食物链可以提高能量利用率,但不能提高能量传递效率。狼粪便中的能量应该属于一级消费者兔子的同化量中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5.如图表示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图,下列对“环境容纳量”的理解错误的是( ),1,2,3,4,5,A.环境容纳量是指生态系统对人口的承载能力 B.随着生产的发展,环境容纳量在不断加大 C.人口的过度增长会造成资源枯竭,环境容纳量降低 D.生物圈的稳态是人类生存的前提和人类改造自然的基础,1,2,3,4,5,解析,返回,解析 从题图所示看出,随着生产的发展,人口的过度增长会造成对资源的过度利用,导致新的环境容纳量比原来的环境容纳量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