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13 记叙文阅读复习课件 新人教版.ppt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1790545 上传时间:2019-11-06 格式:PPT 页数:71 大小:5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13 记叙文阅读复习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中考语文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13 记叙文阅读复习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中考语文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13 记叙文阅读复习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十三 记叙文阅读,课时讲解1 描花的日子 考点一 信息提取及概括 考点二 理解词语含义 考点三 分析人物形象 考点四 拓展探究,目 录,课时讲解2 母亲的“戒指” 考点五 赏析词语 考点六 记叙方式及作用 考点七 文章内容补写 考点八 把握文章主旨,目 录,目 录,课时讲解3 刀 爱 考点九 把握人物情感 考点十 赏析句子 考点十一 标题含义及作用 考点十二 段落的作用,考点一 信息提取及概括(5年23考),1.用简洁语言填入下面横线,梳理本文的主要内容。(3分) 描花前准备 “我”画猫 ,【思路归纳】首先,审清题干,明确方向。题目中给出了两个主要情节,分别在文中第、段。其次,做好筛选准备,抓住要点。根据题干可以明确第两空的答题区域在第段。依据段落可知,这几段主要写了妈妈、外祖母描花和爸爸画草的事情。第空的的答案在,第 段,这几段写猫踩了画,外祖母和妈妈补救,画成了一幅最好的梅花的事情。最后,根据要求,整合答案。,【答案及评分】妈妈和外祖母描花;爸爸画草;大家共同画梅花。(每空1分,共3分),【变式提问】结合内容概括母豺汪汪最后宁愿跑进山野也不愿跟“我”回家的原因。(15来宾一只豺流下的血和泪19题),解答此类题目的一般步骤: 第一步:审清题干要求,明确答题方向。 第二步:寻找答题区域,做好筛选准备。 第三步:抓住暗示信息,力争要点全面。 第四步:根据要求整答案,列序号,求规范。 解题方法如下: (1)摘录法:看注释(往往交代作者及其写作背景和动机),提取原文中心句、结论句、过渡句、抒情议论句,将其摘录出来作为概括性文字。这种方法既适于那些要求用原文语句作答的题目,又适于要求对内容进行概括的题目。,(2)拼接法:即组合文中的关键词或关键句来进行概括。这种方法适于内容基本清晰,重点语句比较突出的全文的中心句、关键语句等不太突出的文章或文段。组合的着眼点要放在文章总说段的主干之上、文章或文段各个层次的起始句以及文中反复出现的语句之上。 (3)自拟法:即基本上用自己的语言或完全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这在很多情况下是进行概括的最重要的方法。适于那些提炼文章中心、体现文章风格、概括作者观点、简述故事情节、给文章加标题等方面的概括性题目。,【实战链接】请完成精练版P45像花生一样活着第1题;P46清洁第5题;P50背上的太阳第2题;P53笔墨童年第1题;P54找菌子去第1题;P55黄昏断想第2题;P55故乡的叫卖声第1题。,2.揣摩第段加点字“结了仇”在文中的意思。(3分),考点二 理解词语含义(5年12考),【思路归纳】第一,理解词语的本义。“结了仇”多指“因某事而相互怨恨”。第二,明确词语语境义。文中的“结了仇”表明了“我们”与“园艺场里看果子的人”心理上互相对立着,前者讨厌对方守得严严实实,后者担心对方偷吃果子。第三,分析词语表达效果。“结了仇”生动地写出了躲过看果子的人的监督,去偷果子吃的无限乐趣。,【答案及评分】“结了仇”表面上是一个贬义词,但是在文中却有幽默诙谐的效果,(1分)生动地写出了秋天里躲过园艺场看果子的人的监督,去场子里偷果子吃的无限乐趣。(2分) 【变式提问】(1)联系语境,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15梧州一五一十21题) (2)“很久以前,它们还不是炊烟,它们也从不曾想过能成为炊烟。”句子中的“它们”指的是什么?(15贵港炊烟21题),(1)理解词语语境义。首先要理解词语的本义,其次要分析语境义,第三要联系作品内容和作者感情推断其具体含义。 答题格式:词原指,这里指,起到(表达)了的效果(感情)。 (2)体味词语指代义。指示代词(这、那)的指代:看位置,先往前找,如果找不到再往后找;非指示代词的指代:从理解词义入手,来把握指代的内容。,(3)理解词语的修辞义。从分析本体和喻体的相似性入手,寻找本体是关键,同时要找准原句,在词语出现的前后找答案即可。 答题格式:该句运用了(修辞)手法,在这里指 答题步骤:理解词语的本义揣摩词语的语境义分析词语在此处的表达效果。,【实战链接】请完成精练版P47在冬夜里歌唱的鱼第3(2)题;P48回家的行李箱还空着第1题;P49藏起来的右手第2题;P52灯第1题;P55故乡的叫卖声第2题。,3.结合语境赏析第段画线的句子。(3分) 【思路归纳】首先,从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入手分析句子。从“思考”“研究”二词可知这里使用了拟人手法。写猫对画的认真研究,从侧面表现出这幅画的逼真吸引了猫,充满情趣。其次,从行文安排方面来看,为下文写“猫踩画”埋下了伏笔。 【答案及评分】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1分)把猫拟人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猫被我们的描画所吸引的情态,为温馨的家庭生活增添了无限情趣。(1分)同时也为后文情节的发展埋下了伏笔。(1分),考点三 分析人物形象(5年7考),4.根据全文内容,概括“妈妈”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思路归纳】解答此题要从人物参与的事件和生活细节入手。文章中描写妈妈和外祖母一整天在一起描花,从中可见她对老人的孝顺。鼓励爸爸作画可以看出她的贤惠。“画出一朵朵梅花”可以看出她的心灵手巧,有生活情趣。根据文段概括作答即可。 【答案及评分】从与家人的相处可以看出“妈妈”是一个贤惠孝顺的人;(1分)从描花上又可以看出她是一个心灵手巧,有生活情趣的人。 (2分),【变式提问】(1)结合全文,说说第段有何作用。根据你的理解,谈谈林老师是一位什么样的老师。(15柳州温暖心窝的话语23题) (2)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小说中“女人”是怎样的一个人。(15梧州一五一十25题),分析人物形象一般可从肖像、事迹、品质、性格等几方面分析。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揣摩人物形象: (1)品析人物描写,感知人物形象。分析人物形象,要通过品析作者笔下最能体现人物个性特征的外貌、语言、行动和心理等各方面的描写,并深入细致地加以分析,从而把握人物性格特点,深刻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 (2)赏读环境描写,明晰人物思想。这里说的环境,既是指自然环境,更多的是指社会环境。前者或渲染气氛,或点明背景,或烘托人物的内心,或对人物起强化作用;后者是人物命运、性格及最终结局的外因。结合具体的环境尤其是社会环境分析人物性格,是鉴赏人物形象的重要环节之一。,(3)分析情节发展,概括人物性格。作者在展开情节的过程中,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行为和心理状态,再现活生生的鲜明个性。因此,分析人物形象,可以从情节入手,据情论人。 (4)探读细节描写,彰显人物性格。分析人物形象离不开对细节描写的探究品读,通过对人物最传神的细节的品味,准确把握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和内心世界。,答题格式: (1)一个总括句(人物身份)+分述性格特点。 (2)是一个(性格、思想品质)的人物形象+作为什么人,表现怎么样。 (3)单句下定义。 (4)分点概括(答案尽量使用概括性短语)。,【实战链接】请完成精练版P45像花生一样活着第4题;P47在冬夜里歌唱的鱼第1题;P50背上的太阳第5题。,考点四 拓展探究(5年11考),5.类似“描花”这种民间传统文化还有很多,如贴春联、制绣球、唱山歌等。请写一段话,谈谈你对某种民间传统文化的认识,至少用一种修辞手法(50字左右)。(4分) 【思路归纳】首先,明确题干要求,选择一种民间传统文化谈认识。题干中给出了贴春联、制绣球、唱山歌的示例,可以选择其中之一谈,也可以选择其他自己知道的内容来谈,注意要使用修辞手法。,【答案及评分】示例:贴春联,是庆祝春节的第一件事,崭新的春联,寓意着日子红火,象征着辞旧迎新,寄托着富贵平安。(4分) 【变式提问】“我”和弟弟的“秘密”被父亲轻描淡写地揭开后,“我”的内心五味杂陈。请扣紧文章的最后三段,以“我”的口吻给“父亲”写一段话,直抒胸臆。(15南宁黑发底下25题),拓展探究类题考点较为灵活多变,但是都是根据文章内容来回答的,答题时需要把握以下几点:理解原文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读懂题干要求,明确答题方向;联系生活实际;语言简洁流畅。 常见的拓展运用类题主要有以下几类: (1)文本感悟题。要求学生根据选文材料谈看法、感受和启示,这类题目有“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受”“读了这篇文章,你得到什么启示”等。解答时,必须认真阅读文章,依据题目要求,多角度地思考、领悟文章中蕴含的道理。,(2)联系感悟题。要求根据生活、学习经验,判断优劣,对选文材料谈自己独到的见解和感悟。解答时,首先要把握文章的内涵,其次要有机地联系生活实际,答题要有针对性。 (3)话题感悟题。提出一个与选文相关的话题,要求同学们谈自己的感悟。解答时,一要弄清选文的内容,二要看清话题的范围,三要明白选文的内容与话题的关系,四要围绕话题写出答案。,(4)迁移感悟题。要求同学们运用选文和作者感悟生活的思维方式,从另一件事中写出自己的感悟;联系实际对文中说明的现象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和设想。解答时,首先要明白作者感悟生活的具体内容和思维的方法,然后产生联想,从生活中、从已经阅读过的作品中寻找材料,并从中领悟出某些道理。,【实战链接】请完成精练版P45像花生一样活着第5题;P47在冬夜里歌唱的鱼第4题;P48回家的行李箱还空着第5题;P51生命之旅的甘泉第5题;P55故乡的叫卖声第5题。,1. 第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2分) 【思路归纳】第一步,明确题干要求。题干要求分析第段画线句的修辞手法及作用。第二步,明确常见修辞手法类型。常见的修辞类型有,比喻、拟人、对比、夸张、排比、对偶等。第三步,分析句子内容,明确所用修辞。第段画线句:“在岁月的打磨下,母亲的手越来越粗糙,唯有手指上那枚顶针依旧锃亮”中写了母亲的手的粗糙和顶针的锃亮,一糙一亮对比鲜明,主要运用了对比手法。第四步,明确手法作用。对比手法常见的,作用是“鲜明形象地表现事物的某个特点,突出作者对这一事物的某种感情。”作者写母亲的手粗糙,说明母亲的辛劳,写顶针的锃亮,说明顶针被用得多,仍然是为了表现母亲的辛苦。同时也是为了引发下文对顶针故事的回忆。 【答案及评分】对比,(1分)作用:突出表现母亲的辛劳,引出下文。(1分),2. 第段描写母亲一系列纳鞋底的动作,请找出来并说说其表达效果。(3分) 【思路归纳】第一步,分析题干有效信息。题干要求找出第段中描写母亲纳鞋底的一系列动作,即找出相应的动词,并分析这些动词的表达效果。第二步,回归原文,寻找动词。第段的“纳鞋底的时候狠狠勒紧”均是描写母亲纳鞋底的情景,涉及的动词有6个:扎、顶、拔、穿、拽、勒。第三步,分析词语的表达效果。这6个,考点五 赏析词语(5年6考),动词均是母亲纳鞋底时一步接一步的动作表现,每个动词都有修饰语,如(用力)扎,(用力)顶,(往外)拔,(狠狠)勒(紧),都表现出母亲做鞋底的艰难,也表现了母亲的艰辛付出。结合文意分析,能够作答出母亲纳鞋底的艰辛即可。 【答案及评分】动词有:扎、顶、拔、穿、拽、勒。(1分)表达效果:连用几个动词,生动地表现了母亲做鞋底之难,表现母亲为做鞋付出艰辛的劳动。(2分),【变式提问】(1)品味文中画波浪线句的加点词语(抱、偷偷),指出其表达效果。(12梧州骄傲的红薯20题) (2)揣摩第段画线句中“拔”和“揣”两个词的妙处。(12百色青花瓷瓶16题),一般情况下多是对形容词、动词的赏析,看到动词就需注意看是否使用某种修辞或者是否生动形象地体现了某一特点,看到形容词就需注意是否更加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某一事物。对词语的赏析不可脱离文本而进行主观臆断。 (1)动词、形容词:动词(形容词)极富表现力,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2)叠词:运用叠词,起到了加深语意的作用,使语句朗朗上口,富于音韵美。 (3)拟声词:运用拟声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的情态美,流露出的情感。,词语的作用: 精确性作用。指词语在词类选取、表达概念上的准确、恰当(主要指动词、形容词),在表意上精确、严密(主要指修饰、限制、补充性词语)。 形象性作用。指词语在写人、叙事、绘景中鲜明、具体、生动传神等作用,一般都会采用修辞或者一些动词来体现。 情感性作用。指词语表达喜好、热爱、赞美、颂扬或厌恶、贬损、批判、扬弃等思想倾向、感情色彩的作用。,结构性作用。指词语在全篇(或某段)中的地位以及照应、过渡、伏笔、设置悬念、激发读者兴趣、推动情节发展、总领下文等方面的作用。,【实战链接】请完成精练版P45像花生一样活着第3(B)题;P46清洁第2(B)题;P47在冬夜里歌唱的鱼第3(1)题;P51生命之旅的甘泉第2题;P53笔墨童年第2(2)题。,考点六 记叙方式及作用(5年1考),3. 全文运用了什么叙述方式(记叙顺序),其作用是什么?(3分) 【思路归纳】分析文章内容,确定叙述顺序。第段:母亲过寿,“我”送母亲戒指,引出叙述对象母亲手指上磨得锃亮的顶针。第段:回忆母亲用顶针做鞋的情景。第段:回到现实,感恩母亲。可见中间回忆部分是插入在首尾叙事之间的,属于插叙。其作用可以从材料的使用、刻画人物的效果、情节的推进、主题的理解四个方面进行分析。,【答案及评分】插叙。(1分)作用:事件比较集中,便于叙述。能够逐步推进“我”的情感变化。使母亲的形象更感人。让人们明白顶针的意义。(2分,答出两点即可),记叙方式分为顺叙、倒叙、插叙、补叙。 插叙与补叙的根本区别在于:插叙插入的是基本事件之外的有关情况,去掉它并不影响事件本身的完整性;补叙补入的则是基本事件发展之中的有机环节,去掉它会影响事件本身的完整性。此外,补叙可以在篇中,也可以在篇末,而插叙只能在篇中,不能在篇末。,点击链接至文体知识梳理,【实战链接】请完成精练版P48回家的行李箱还空着第3题;P49藏起来的右手第3题。,考点七 文章内容补写(5年2考),4. 根据文意,用一句话把结尾段补充完整。(2分) 【思路归纳】回答此题时,首先要了解全文叙述的事情,作者要表达的情感。用简练的语言总结全文,升华主题。如本文写的是母亲一生为了我们辛勤劳作的事,要表现的是母爱,而这枚顶针就是母爱的见证,所以可以把它写成勋章,以彰显母亲的功绩。回归原文,要补充的句子在最后一段,联系上下文,我猛然领悟到属于结尾的补写,一般发表议论、见解或抒发情感。结合文意表述即可。,【答案及评分】示例:这枚锃亮的顶针就是母亲的勋章啊!它让我们铭记母亲一生为了子女的辛勤劳作。(2分),补写,既能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又能考查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还能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完成这类题目,一是要注意答题内容与原文主旨、题干要求的相关性与一致性,也就是说,首先要找到题干所问与原文内容的契合点,再联想到与之相关的实际情况,才不至于答非所问,偏离题意;二是要注意想象的合理性。,解答这类题应注意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研究补写方向,看是要求写心理、语言、神态,还是写景。找出描写人物动作、语言的句子,据此判断人物的心理;根据人物的性格特点进行揣测;结合当时的语境、进行揣测;换位体验,有利于把握人物心理、神态。 (2)研究文段风格,比如修辞、表达方式、句型句式等要求。 (3)研究上下文相关内容,保证解答有效。,方,法,指,导,记叙文补写的内容一般为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和补写结尾等。这就需要结合具体的内容进行补写。 人物补写,注意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的关系,要切合人物的身份和性格。 景物补写,要调动多种感官,使用带有感情色彩的修饰语,注意切合主题和意境,另外还要注意与景物描写的作用相结合。 补写结尾,一般补写议论句或抒情句,内容要简洁含蓄、富有哲理、引人深思等。,【实战链接】请完成精练版P52灯第4题。,考点八 把握文章主旨(5年5考),5.(原创)请简要概括本文的主题。(4分) 【思路归纳】首先,明确文章段落内容。通读全文可知,第段开门见山,点出叙述对象“顶针”;第段回忆母亲用顶针做鞋的情景;第段讲述母亲因为常年辛劳,手指变形,无法摘下顶针的事情,颂扬了母爱的伟大。其次,总结概括,探求内涵。文章通过记叙事件,所要表达的是对母亲、母爱的赞美。 【答案及评分】通过“我”回忆母亲用顶针做鞋的往事以及描述从母亲手上摘不下顶针的现实,歌颂伟大的母爱。(4分),方,法,指,导,(1)整体感知,明确文章主旨。文章的主旨是指文章的主要意义或目的,要认真阅读和深入分析文章,理清内部的相互关系,取得对作品的全面认识和深刻理解,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才能真正理解文章主旨。 (2)筛选文中的关键信息。无论写人还是记事性文章,关键性的语言最能显示文章的思想内涵或作者的观点,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文章主旨。另外,注意文中的抒情、议论性语段,它们往往起着突出中心、深化主题的作用,是文章的点睛之笔。,【实战链接】请完成精练版P52灯第4题。,考点九 把握人物情感(5年9考),1.请概括出“我”对砍树这一行为的情感态度的变化。(2分) 儿 时:_ 长大了:_ 【思路归纳】首先,明确题干要求。此题考查的是“我”的情感态度,对象是“砍树这一行为”。其次,确定答题范围。文中关于砍树的描写一共有两处,第一处是段,写奶奶砍枣树。“我”的情感态度在文中第段中有明确表述:“庆幸、惊悸和疑惑”。第二处是文中段,,写梨农砍梨树,抓住第和段的心理描写,“我怔在了里, 没有说话”“被深深地震撼了”等。第三,概括总结答案。由以上分析判断出“我”的情感变化是由“儿时的不解,惊悸和疑惑”到“长大了的理解、震撼”。 【答案及评分】儿时:疑惑(不理解);(1分)长大了:震撼(理解)。(1分) 【变式提问】(1)结合文章内容,谈谈如何理解第段的深刻内涵?其中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感情?(15贵港炊烟22题) (2)在办理休学手续的过程中,“我”的心情经历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2013来宾晶莹的泪滴21题),把握作者情感(心理)变化的过程,首先要理清文章行文思路,然后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注意标志性词句。即带有感情色彩的句子,如抒情议论句,或者是反复出现的句(段),通常是为了使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更强烈、观点更鲜明;作者有时采用反复这一手法来强化所要表达的感情、观点,从而达到深化主题的目的。,方,法,指,导,(2)抓住文章中心理描写的词、句。常见的心理描写有以下几种:内心独白:一般使用第一人称。动作暗示。衬托。心理概述:对人物的内心活动进行剖析和直接描述,一般使用第三人称。修辞手法:修辞能够更加突出作者的感情色彩。 (3)抓住文中人物、景物描写句。作者对人物、景物的描写,有时也能帮我们分析其情感态度。分析时宜由表及里,知其内涵、作用。,(4)联系作品主旨,把握作者情感态度。作品的主旨是作品的灵魂,既是作者构思行文的重心,又是情感态度的凝聚点。所以在把握作者的情感态度时,往往可以借助或联系主旨来进行。,2.说说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好在哪里。(4分) (1)他们虔诚地砍着,仿佛在精雕细刻着一幅幅令人沉醉的作品。 (2)我怔在了那里,没有说话。 【思路归纳】首先,审题。此题要求回答加点词好在哪里,即在理解其意思的基础上赏析其表达效果、情感作用。其次,弄清词语含义再结合文章分析其表达作用。(1)题中,“虔诚”原指“恭敬而有诚意”,在文中是对梨农们砍树态度的描写,结合前后文来看梨农们砍树很用心、细致、认真,再从第 段,梨农解释砍树原因可知,梨农对梨树寄予了深切的爱和期望。(2)题中,“怔”字原意是“发愣、发呆”。“我”怔了的原因是“我”听了梨农的话后,内心受到了极大的震撼,理解了梨农和奶奶砍树的良苦用心。最后,归纳整合,形成答案。 【答案及评分】(1)“虔诚”是恭敬而有诚意的意思,(1分)形象地写出了梨农们砍树时的细致、用心(认真),表达了梨农们对梨树深深的爱及期望。(1分) (2)“怔”是发愣、发呆的意思,(1分)表现了“我”听了梨农的解释后深受震撼并明白了刀之伤原来就是刀之爱的心理。(1分),考点十 赏析句子(5年24考),3. 结合语境,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1)那棵粗壮的枣树就静静地站在那里,用饱含沧桑的容颜,默默地迎接着刀的洗礼。 (2)奶奶严厉地呵斥着我,把我赶到一边,继续自顾自地砍下去,一刀又一刀 【思路归纳】第一步,审读题干,确定答案范围。两题分别出现在文中第段和第段,答题范围也可确定为在此前后。第二步,从艺术手法上看其表达效果。第,第(1)句中将“容颜”“默默地”“迎接”这些词用在写枣上,可见是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饱含沧桑的容颜”说明枣树很老,对刀的洗礼并不是第一次经历,所以才能够“默默地迎接”,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枣树面对刀时无怨无悔、默默承受的状态。(2)句使用了“严厉”“呵斥”“赶”“砍”等描写神态和动作的词,以及“自顾自”“一刀又一刀”等,可看出奶奶对砍树的决绝、坚持和认真。第三步,归纳整合,形成答案。,【答案及评分】(1)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枣树人格化,(1分)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枣树无怨无悔地承受(迎接、接受)刀的考验的场景。(1分) (2)运用了神态、动作描写,(1分)形象地写出了奶奶砍枣树时的决绝、认真。(1分) 【变式提问】(1)结合语境赏析第段画线的句子。(15百色描花的日子21题) (2)下列句子分别使用了什么描写方法?简要分析其作用。(15南宁黑发底下23题),(1)从内容上看思想感情。紧扣文章主旨、写作背景及作者的思想倾向理解语句:记叙类文章中的议论、抒情语句往往直接揭示文章主旨,因此应在整体感知全文、把握文章主旨的基础上,结合文章主旨对表达作者感悟的句子进行拓展,明确表述所透露的意思。如果句子形象而含蓄,具有言外之意,富有哲理,那就可以从它带给你启迪的角度品味。 (2)从结构上看作用。处在文章不同位置的句子,其作用不同,一般情况下:统领句起总起下文的作用;结论句起总结全文的作用;过渡句起前后照应、承上启下的作用;结尾句起到揭示主题、点明中心的作用。,(3)从艺术手法上看表达效果。如运用修辞手法、对比映衬、情景交融等来升华、深化、象征寓意等。这就要求我们把握各种表达方式,可以从下面几个角度着手: 修辞角度。 答题格式:运用了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的样子,富有诗情画意(体现了作者感情)。 表现手法角度。 表达方式角度。是叙述,就分析人物活动和事件的发展;是议论,就分析其蕴含的哲理;是抒情,就剖析其抒发的感情;是描写就分析其创设的意境等。,答题格式:运用了的表达方式,点明了(写出、抒发或交代)。 描写方法角度。 答题格式:运用了 的描写手法,(作用),形象地(表现了) (4)句式角度。句式不同,表达的效果也不同。陈述句语气平缓,不温不火;疑问句吸引读者,制造悬念;设问句、反问句加重语气;感叹句抒情强烈;排比句层层深入,气势磅礴。品味不同句式的表达效果,就能更好地体会、理解作者的情感态度。,方,法,指,导,赏析句子时还要注意不同类型的句子,其作用不同: 文章中心句:总结全文,体现文章主旨。 段落中心句:概括总结段落主要内容,体现段落在全文中的地位及作用。 议论抒情句:揭示作者一定的观点、情感和态度。 显示文章脉络、层次的句子:前后照应,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答题格式:这是个句子,(作用),表达了,【实战链接】请完成精练版P45像花生那样活着第3(A)题;P48回家的行李箱还空着第2题;P50背上的太阳第4题;P51生命之旅的甘泉第3题;P52灯第2题;P53笔墨童年第2(1)题;P55黄昏断想第4题;P55故乡的叫卖声第3题。,考点十一 标题含义及作用(5年11考),4.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标题“刀爱”含义的理解。(3分) 【思路归纳】第一步,考虑答题角度。一般从表面的意思和深层的意思两方面去回答。第二步,结合相关文章内容,确定表层含义。文章写了两件事:小时候看到奶奶砍树不解;在梨乡看到老农砍树得知谜底:奶奶和梨农们砍果树干的原因是防止树木生长过快,不让其消耗养料,才能结出更多更甜的果子。第三步,结合文章注释,确定深层含义。作者借物喻人,说明在生命的,初期,如果过于顺利,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变得骄狂慢,白 白浪费了生活赐予的珍贵养料。而遭遇挫折的人,却因此积蓄了养料,结出人生的硕果。 【答案及评分】刀爱有两层含义:(1)奶奶、梨农们砍果树,看似在伤害果树,实则是为了让果树结出更多更甜的果实,是对果树的爱。(1分)(2)在人生的道路上,逆境时我们要克服自身滋长的骄狂傲慢。(1分)用生活的砥砺,结出人生的硕果。(1分)(或答:人生路上,在逆境的时候,去承受挫折并积蓄养料;在顺利的时候,自己给自己一把刀并慎用养料。用生活的砥砺,结出人生的硕果。),【变式提问】题型一:(1)结合文意,谈谈你对题目的理解。(13崇左) (2)“动人春色不须多”在文中蕴含什么哲理?结合实际,举一例子加以说明。(13百色动人春色不须多23题) 题型二:本文的标题,有人认为用“放下是最好的拥抱”,有人认为用“黑色死亡日记”,你认为哪个好?好在哪里?(13梧州“放下是最好的拥抱”24题),对文章标题的理解,首先要能够把握文章整体内容,可从以下步骤进行分析:(1)认真审题,看题干要求回答哪方面,是要求理解含义,还是分析妙处、作用。(2)确定信息位置,经过阅读对信息进行定位,看是在某一段,还是分布在好几段。(3)对信息进行提炼、归纳。 题型一:标题的含义(5年8考) (1)先看标题的本义:即标题中词语的含义、概括的内容、点明的对象。 (2)分析标题的修辞义:将运用修辞的标题还原后理解其含义。如契诃夫的变色龙中的“变色龙”比喻像变,色龙一样的奥楚蔑洛夫,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主人公善变(见风使舵)的性格,具有极强的讽刺性。 (3)理解标题的双关义。标题含义一般从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两方面来分析。如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标题的表层含义是夹竹桃凋谢,深层含义则是父亲的去世。 (4)把握标题的象征义。理解象征手法关键在于找出象征本体和象征之间的联系和共同点。如高尔基的海燕以“海燕”为文题,象征勇敢坚强、乐观自信、富于献身精神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的形象。,(5)把握作者感情的出发点。有的文章标题是对作者内在情感的一种概括,或者是作者寄托情感的事物。我们要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作者的情感,准确理解其含义。 (6)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如阿长与山海经这一标题就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突出阿长为“我”买山海经这件事,表现阿长真诚、善良和乐于助人的精神,体现“我”对她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7)寻找文章线索。如背影一文就以标题“背影”充当线索,抓住外貌特写镜头表现父子深情。,题型二:标题的作用 散文标题的作用:交代文章内容;点明文章主旨;交代行文线索;标题具有象征意义;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兴趣等。 小说标题的作用:突出主题,对主题的表现起画龙点睛的作用;设置悬念;标题就是小说的线索;为塑造和突出人物形象服务;推动情节的发展或推动故事情节的转折,化解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实战链接】请完成精练版P46清洁第1题;P49藏起来的右手第4题;P50背上的太阳第1题;P52灯第3题。,考点十二 段落的作用(5年12考),5.(原创)请简要分析第段的作用。(2分) 【思路归纳】第一步,分析题干,明确考查方向。此题考查的是段落的作用,可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作答。第二步,结合上下文,进行分析。从内容上看,本段前面内容讲述每年三月三,奶奶用刀砍枣树的行为,后面内容写我在梨乡,知道了奶奶当年砍树的原因。从结构上看,因为文段在文章中间,联系段前段后内容,不难发现这是一个过渡段,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答案及评分】承上启下,(1分)起到过渡作用。(1分) 【变式提问】题型一:文章第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15贵港炊烟18题) 题型二:请简要分析第段的作用。 题型三:请从内容和结构上分析文章最后一段的作用。,针对语段作用这类题,不同类型的语段,起到的作用自然也不相同,要区别对待。阅读时要注意语段在文中的位置,着重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作答。 题型一:开头的作用 总括:总起全文,引出下文。 再分别从结构、内容上作答。从三个方面思考: 对上开篇点题,照应题目,开门见山,渲染气氛,奠定基调,点出文章的主题。 本身渲染气氛;突出表现了,对下引出下文;为下文做铺垫(或埋下伏笔);与下文形成对照(或相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题型二:中间段落的作用 总括:过渡,承上启下。 具体内容上,结构上作答: 该段表达了(有手法结合手法) 上承(或照应),下启(或呼应);总括上文,为下文做铺垫;文章由转入(由叙述转为抒情议论;由写物转为写人;由历史转为现实;由感性转为理性等),题型三:结尾段落的作用 结构上:回应了文章开头的提问;使文章前后照应;层层深入,总结全文,点明主旨。 内容上:表达了(有手法就结合手法),深化的主旨,强化了作者的观点;使文章在表达上显得委婉含蓄,发人深思;戛然而止,有意在言外的余味;暗示主题,强化了作者的感情。 环境描写段落,可从以下“五看”入手: 一看是不是交代故事或人物活动背景;,二看是不是构建某种意境,渲染气氛; 三看是不是揭示人物心境或烘托人物的性格品质; 四看是不是深化了作品的主题思想; 五看是不是推动情节发展。,【实战链接】请完成精练版P46清洁第4题;P53笔墨童年第3题;P54找菌子去第4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