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一单元诵读欣赏,泰戈尔诗三首,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美好、纯结的童真世界 学习运用想像手法展现世间挚爱真情的手法 培养阅读优美诗文的兴趣,认识作者,本文选自泰戈尔诗选.新月集郑振铎 翻译 泰戈尔(1861-1941)印度诗人、作家、社会活动家。 主要作品有吉檀迦利、飞鸟集、新月集、沉船等 。吉檀迦利 新月集于1913年活的诺贝尔文学奖。,本文背景,20世纪的最初几年,是泰戈尔个人生活最不幸的时期,1902年妻子去世。1903年,他的一对儿女又相继夭亡。正是在这悼亡伤逝的悲痛日子里,他怀着对孩子深厚的慈爱,对自己童年的回忆和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写出了这部充分体现出诗人对儿童心理深刻的理解和善于用儿童无邪的眼睛和心灵来观察自然、感受生活的特点,充满童趣的想象和纯真感情的优美动人的诗集。,学生自学,质疑问难(10分钟左右)自学提纲:,一、初读:感知形象 学生先自由朗读,要求:用笔圈出生字、词 边读边感知一下课文写的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你能用几个词概括一下吗? 试着用你感觉到的孩子的语气去读。 二、再读:领悟感情 1找朗读较好的同学深情地读,其他同学静静地听读 2学生相互交流一下,描述自己所想象的情景 三、三读:欣赏语言 1齐读,边读边画出你认为较精彩的词语、句子。 2四人一组,每个同学都要说一说自己所画的句子和自己的感受 四、四读:学习方法 1自由朗读,边读边想一个成年人民(作者)怎么会把儿童的心理感受写得那么真实可爱呢?他运用的是什么手 法?,初步赏析,金色花 这首诗用充满童稚的想象,细腻地刻画了孩子的天真而有稍带顽皮地与妈妈嬉戏的心理,含蓄的表达了孩子须臾不离妈妈的难舍难分的深厚感情. 朗读时口吻是活泼的、俏皮的、得意的,告别,这首诗写了离别时孩子对妈妈的眷念之情,作者把孩子的依恋之情幻化成种种奇特而鲜明的形象,用美妙而深刻的手法和语言表达出来。 请同学找出你喜欢的几个形象,说出喜欢的理由 朗读,榕树,诗人描写了三个日常生活片段,都是由榕树引出来的。 这里的榕树其实也是什么呢? 榕树是故乡的化身,是妈妈的化身。孩子对榕树的沉思和幻想,是思念故乡、思念妈妈的表现。诗中对榕树的描写,则让我们联想到妈妈的性格和形象。 朗读,深情而淳厚,这三首是叙述儿童心理、儿童行为的诗。作为一个现实生活受到严重创伤的诗人,要飞翔到新月般天真美好的儿童世界里,重温童年的梦,首先要摆脱利欲之心,才能实现无限,才能飘到永久的童年的天国去。而要实现这种转变只有通过自然的作用才能实现。因为自然也跟孩子一样,不曾受到世俗的污浊的影响。对童心的再发现,“如晨光透过迷雾喷射出来一样”(爱者之贻)然后才能以儿童的眼睛和心灵观察自然、感受生活,朴素的写出如此优美的,重塑儿童生活、儿童心理的精彩诗篇来。我们读着这些诗篇:“能把我们从怀疑贪婪的成人世界,带到秀嫩天真的儿童的新月之国里去。”(郑振铎),巩固新知 当堂训练,1幸福的孩子童年生活是无忧无虑的,金色花中的孩子是那样的天真、活泼、可爱。他为什么会那样幸福?谈谈你的理解,金色花有什么意义,你明白吗? 2我为什么想变成一朵金色花,不愿让妈妈知道呢?我为妈妈做了那么多好事,妈妈为什么还说我“坏”? 3你们天天与妈妈在一起,突然有一天,你要离开妈妈,你当时会怎样想,心里的感觉又如何?离家住校的日子,你想妈妈吗?你会怎样表达对妈妈的思念?告别中的孩子为什么把自己想像成“清风”“涟漪”,你会把自己想像成什么去表达对母亲的爱呢? 4榕树中的孩子也许离家很久了,他想家乡的榕树了吗?为什么要对榕树进行描写,沉思?为什么要把自己想成“风”“影子”“鸟儿”“鸭”,这些与榕树有关吗?他到底要倾吐内心怎样的情感?,作业,1、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文章有感情的配乐朗读 2、 搜集以“母子”(母女)为主题的歌曲,诗词名句,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