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专业外文文献翻译-外文翻译--机械设计发展史

上传人:外****家 文档编号:17742 上传时间:2016-12-0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械专业外文文献翻译-外文翻译--机械设计发展史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机械专业外文文献翻译-外文翻译--机械设计发展史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机械专业外文文献翻译-外文翻译--机械设计发展史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机械设计发展史 摘要: 机械设计必须科学化,这就要求要科学地阐述客观设计过程及其本质,分析与设计有关的领域及其单位。在这些基础上,科学地安排设计过程,使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进行设计。同时也要求设计人员不仅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而且还要掌握先进的设计理论知识、设计方法及设计手段,科学地进行机械设计工作,这样才能更好的得到符合要求的产品。 关键字: 机械、机械设计、古代机械设计、近代机械设计、现代机械设计 机械( 源自于希腊语之 拉丁文 指“巧妙的设计”,作为一般性的机 械概念,可以追溯到古罗马时期,主要是为了区别与手工工具。现代中文之“机械”一词为机构为英语之( 机器( 总称。机械是伴随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逐渐发展与完善的。从原始社会早期人类使用的诸如石斧、石刀等最简单的工具,到杠杆、辘轳、人力脚踏水车、兽力汲水车等简单工具,发展到较复杂的水力驱动、风力驱动的水碾和风车等较为复杂的机械。 18 世纪英国的工业革命以后,以蒸汽机、内燃机、电动机作为动力源的机械促进了制造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人类开始进入现代化的文明社会。 20 世纪电子计算机的发明 、自动控制技术、信息技术、传感技术的有机结合,使机械进入完全现代化阶段。机器人、数控机床、高速运载工具、重型机械及其大量先进机械设备加速了人类社会的繁荣和进步,人类可以遨游太空、登陆月球,可以探索辽阔的大海深处,可以在地面以下居住和通行,所有这一切都离不开机械,机械的发展已进入智能化阶段。机械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生产和服务的五大要素(人、资金、能量、材料、机械)之一。设计一词的英语为 源于拉丁语 下)与 号,记号,图形等)两词组成。因此,“设计 的最初含义 是将符号,记号,图形之类高下来的意思。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设计的内涵不断向深度和广度发展,设计的含义愈来愈深刻和愈来愈先进。设计是人类改造自然的基本的活动之一,设计是复杂的思维过程,设计过程蕴含着创新和发明的机会。设计的目的是将预定的目标,经过一系列的规划与分析决策产生一定的信息(文字,数据,图形)形成设计,并通过制造,使设计成为产品,为人类的生活及工业的生产制造提供极大的方便,造福人类。 机械设计的定义机械设计( 文):根据使用要求对机械的工作原理、结构、运动方式、力和 能量的传递方式、各个零件的材料和形状尺寸、润滑方法等进行构思、分析和计算并将其转化为具体的描述以作为制造依据的工作过程。 机械设计是机械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决定机械性能的最主要因素。由于各产业对机械的 2 性能要求不同而有许多专业性的机械设计,如纺织机械设计、农业机械设计、船舶设计、汽车设计、矿山机械设计、内燃机设计、机床设计、压缩机设计、汽轮机设计、泵设计等专业性的机械设计分支学科。 机械设计的发展史按时间来分,可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从古代社会到 17 世纪为机械设计起源和古代机械设计阶段,由 17 世纪至第二次 世界大战结束为近代机械设计,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直到现在为现代设计阶段。如果按其内容来分,可分为:直觉设计阶段,经验设计阶段和理论设计阶段。两种划分是一一对应的,是从不同角度来划分机械设计的发展史。每一个阶段在设计理论,方法和制造工艺方面都有明显的特色。下面就按时间来划分,把机械设计发展史划分为三个阶段来论述。 一、机械设计起源和古代机械设计 我国近代的考古发现证明了一些传说和记载。在浙江余姚河姆渡,河南郑裴李岗等遗址中都发现了七八千年以前制造相当精致的农具如石铲等。我国古代经书中,对于古代使用,制造机 械的情况有许多记载。在 4000 多年以前,我国古代已经发明了车,船,农具和许多生活用具。清代学者章诚说“六经皆史”,在我国古代文献中随处可以见机械产品与人民生活密切的联系,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的著作道德经中有“三十辐共一毂,像日月也”的说法,而在秦陵发掘出来的二号铜车马,车融会贯通就有 30 个车辐。虽然据统计,当时的车每个车轮用 30 个轮辐,但是对轮辐的数目已经有了一定的规则。此外,我国古代在武器,纺织机械,农具,船舶等方面也有许多发明,到秦汉时期(公元前 221至公元 220 年)我国机械设计和制造已经达到相当高的 技术水平,在当时世界上处于领选地位,在世界机械工程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 在我国古代,机械发明,设计者与制造者是统一的。有许多著名的人物,他们的成果代表了当时我国的机械的设计水平。唐代的时侯我国与许多国家开展了经济,文华和科学技术的交流,与东南亚,南亚,阿拉伯,非洲东海岸贸易频繁,对中国和世界其它的一些国家有很大的影响。由于贸易的发展,要求商品增加,从而改进生产设备,使机械设计有了很大的发展,造纸,纺织,农业,矿业,陶瓷,印染,兵器等都有了新的进展,机械设计水平也提高了一大步,宋代沈括的著作梦溪笔谈 记载了当时的许多科学成就,反映了当时的科学水平。 世界其它的国家也有不少机械的成果。但这些设计多是凭设计者的经验完成的缺乏必要的,有一定精度的理论的计算。 二、近代机械设计 17 世纪欧洲的航海,纺织,钟表等工业的兴起,提出了许多技术问题。英国人牛顿提出了运动的三大定律后,于 1688 年,提出了计算流体黏度阻力的公式,奠定了古典力学的基础;英国人虎克建立了在一定范围内弹性体的应力 - 应变成正比的虎克定律; 1705年伯努力提出了梁弯曲的微分方程式,在古典力学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了近代机械设计的理论(也称 常规机械设计理论),为 18 世纪产业革命中机械工业的迅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理论支持; 1764 年英国人瓦特发明了蒸气机,为纺织,采矿,冶炼,船舶,食品,铁路等工业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推动了多种行业对机械的需求,使机械工业得到迅 3 速的发展,而机械化使生产力迅速提高,进入了产业革命时代。这一时期,对机械设计提出了很多的要求,各种机械的载荷,速度,尺寸都有很大的提高,因此机械设计理论也在古典力学的基础上迅速发展。材料力学,弹性力学,流体力学,机械力学。疲劳力学,疲劳强度理论,实验应力分析方法等都取得了大量的成果,建立 了自己的学科体系。 随着机械设计的快速发展,在疲劳强度,接触应力,断裂力学,高温蠕变,流体动力润滑,齿轮接触疲劳强度计算,弯曲疲劳强度计算,滚动轴承强度理论等方面都取得了大量的成果,新工艺,新材科的,新结构的不断涌现没什么械设计的水平也取得了很大的发展。机器的尺寸减少,速度增加,性能提高,机械设计的计算方法和数据积累也相应有了很大的发展,反映了时代的特色。 生产和实验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在这个活动过程中出现了历史、社会和自然界现象等,如工具的变化、经济波动、雷电轰鸣、天然放射性元 素等。孤立地看,这些现象千奇百怪、貌似紊乱,但深入研究,人们发现客观世界种种现象之间存在内在的和本质的必然联系,如“水往低处流”,这只是一种现象的描述,这种描述至多只是为真正的科学研究奠定了一个基础,还不能叫科学。只有当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并用这一定律来解释“水往低处流”等自然现象的时候,才算真正进入了科学的大门。 三、现代机械设计 二战以后,作为机械设计的理论基础的机械学继续以更加迅猛的速度发展,摩擦学,可靠性分析,机械优化设计,有限元计算,尤其是计算机在机械设计中迅速推广,使机械设计的速度和 质量都有大幅的提高。在机械中广泛运用计算机和自动化程度的提高,使现代的具有明显的特色。因此,机械设计在理论,内容和方法方面与过去相比都有了划时代的发展。而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是现代机械设计的方法和发展的催化剂。世界各国逐渐认识到产品市场竞争对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日本虽然在某尖端科学研究方面走在了一些国家的后面,但是,在产品设计的方面发展很快,迅速摆脱了二次世界大战以前 “ 东洋货不好 ” 的印象,大量生产各国市场上需要的产品,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美国,英国也逐渐认识到产品设计的重要性,美国提出了 “ 为竞争的优势 而设计 ”(口号,有人说 “21 世纪将是设计的世纪 ” 。因 此 ,机械产品设计在这一时期获得了空前的发展。机械设计目前已经不宜作为机械学的一个分支,而应该认为是与机械学并立的一门技术科学了。 结论: 新中国建立后特别是近三十年来,我国的机械科学技术发展速度很快。向机械产品大型化,精密化、自动化和成套化的趋势发展。在有些方面已经达到或超过了世界先进水平。总的来说,就目前而言中国机械科学技术的成就是巨大的,发展速度之快,水平之高也是前所未有的。这一时期 还没有结束,我国的机械科学技术还将向更高的水平发展。只要我们能够采取正确的方针、政策、用好科技发展规律并勇于创新,我国的机械工业和机械科技一定能够振兴,重新引领世界机械工业发展潮流。 4 of he be a of of of on of to is a of to of so in to of of to as a be in to of is it by of of as to of of of so of to of on of to of be of a of of it of is a of of of te to of of is of of of is a to be a of of of a of of of to of of of as a on is an of is As of as of of of in be to 7th by of 7th I I 5 be in by is to of of of of of of to of s i a as In in 4000 in of of to s in s e , of a in of nd 30 to 0 of In to in 221 BC 20 a in at in a in of In on s a of in of in to a so of a i uo of at of by s a 7th of 688, of of a of is to s 1705 in of of on of as in 8th a 1764 wa tt a to a of of is of of a of a of of is of of so a of up of of 6 a of of no of is is a of of of as in of in it of to it is a at a be of to as of I, as of of to a of in In of of in in is of to of on of in a in in of I, is of a of on of ( it 1st be of . of is as a of be a by of s of To of In or s in of is is is a As as we to of to be s be to in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设计 > 外文翻译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