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古代诗文 第1章 第1节 勤于积累善于推断-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课件.ppt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1771234 上传时间:2019-11-05 格式:PPT 页数:118 大小:3.2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古代诗文 第1章 第1节 勤于积累善于推断-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18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古代诗文 第1章 第1节 勤于积累善于推断-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18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古代诗文 第1章 第1节 勤于积累善于推断-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节 勤于积累,善于推断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近三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对“文言实词”的考查情况,【答案】C 【解析】励精:振作精神。,【参考译文】 于休烈,河南人。天性忠诚,机警聪慧。自幼好学,善做文章,考中进士,授秘书省正字。调任比部员外郎、郎中。杨国忠任宰相时,排挤不依附自己的人,于休烈被调出京师任中部郡太守。时值安禄山叛乱,肃宗即位,于休烈调任太常少卿,掌管朝会礼仪之事,兼管编修国史。肃宗自凤翔回到京城,振作精神,听纳谏议,曾对于休烈说:“君主的一举一动必定记录,是杰出的史官。如果朕有过失,卿是否要记录?”于休烈回答:“大禹、商汤归罪自己,他们能够蓬勃兴起。有道德的君王,不忘改正过错,我深表庆贺。”此时中原动荡倾覆,典章、制度丧失殆尽,没有历史典籍文献可供检寻。,于休烈上奏说:“国史实录是圣朝的重大典籍,编撰已久,如今并无刻本。祈请下诏御史台查勘史馆藏书的来源,令府县征收寻访。有人从别处收得国史实录,如送交官府,重金收购并赏赐。”前任编修史官工部侍郎韦述陷入贼中,进入东京,到这时便将其家所藏的国史一百一十三卷呈送官府。于休烈随即调任工部侍郎、修国史,进献五代帝王论,皇上甚为称赞。宰相李揆恃才自夸而嫉妒贤能,因于休烈修撰国史与自己平列,便嫉恨他,奏请他任国子祭酒,暂且留在史馆从事修撰以贬低他。于休烈安然自处,毫不介意。代宗即位,审察鉴定官员的名望品德,宰臣元载称赞于休烈,于是拜授于休烈右散骑常侍,仍旧兼管修撰国史,,多次晋封为东海郡公,加封金紫光禄大夫。在朝为官共三十余年,历任清要之职,家中没有些微积蓄。为人恭俭温良仁慈,从不将喜怒表现在脸上。而亲近贤才,屈身交接士人,荐举后辈,虽然位尊年高,一点倦怠的神色都没有。一心沉浸于研习古代典籍,手不释卷,直至生命终结。大历七年(772)去世,年八十一。这年的春天,于休烈的妻子韦氏去世。皇上特别降诏追赠韦氏为国夫人,下葬那天提供仪仗鼓吹。等到听说于休烈去世,追思痛悼许久,褒奖追赠尚书左仆射,赐给助丧用绢百匹,布五十端,派遣谒者内常侍吴承倩到他家中宣旨慰问。儒者所受的恩宠,很少有能与他相比的。,【答案】A 【解析】登:应试得中。,【参考译文】 马文升,字负图,相貌奇伟很有气力。景泰二年,应试得中进士,授御史一职。历次到山西、湖广巡视,刚直不阿的品格十分显著。成化初年,被召任为南京大理卿。在满四之乱中,按功升为左副都御史,赈济巩昌、临洮的饥寒百姓,安抚流亡人口,政绩十分显著。当时,马文升在黑水口击败贼寇,又在汤羊岭打败他们,刻石记功而返。升任右都御使,总管监督漕运。淮州、徐州、和州发生饥荒,马文升从江南调去十万石粮食、盐价银五万两救济。孝宗即位,授予马文升左都御史一职。,弘治元年,(马文升)向皇上进言十五件事,经过讨论后全都付诸实行。孝宗亲自耕种农田,教坊进献杂戏。马文升严肃地说:“新任天子应当知道农事的艰难,(看杂戏)是为了什么?”孝宗立即赶走教坊人员。第二年,担任兵部尚书,监督团营还和以前一样。当时天下太平已久,兵政荒废松弛,西北少数民族部落时时伺机入侵塞下。马文升严格考核各位将校,罢黜三十多个贪婪、懦弱的军官。奸人对他十分怨恨,夜间持弓箭在他的门旁等候,有的写谤书射入东长安门内。马文升在兵部任职十三年,尽心军务,他多次向上指出关于屯田、马政、边备、守御等有利的建议。只要是对国家有利的,即使并非他的本职,也言无不尽。,曾经因为太子年龄到了四岁,应当及早晓谕教诲,并请求选择淳朴、谨慎、德高望重,通晓经书、历史的人,来教育扶持太子,一切言谈举止都细心地用正确的规范来引导他。山东久旱,浙江及南方边远之地发生水灾,马文升奏请皇帝命令有关部门进行赈济抚恤,训练士卒以备不测。皇帝都深切地采纳了。在朝廷官员中最是年高德劭,皇上也诚心诚意任用他,诸位大臣没有人敢望其项背。吏部尚书屠滽被罢免后,倪岳接替官职,倪岳死后,马文升接任。南京、凤阳遭受暴风雨致使房屋毁坏、树木被连根拔起,马文升请求皇帝减少膳食撤去乐师,修身养德反省过失,在御前开设讲经论史的讲席,,谢绝游玩和宴饮,停办非急务之事,停止额外的织造,赈济灾民,捕捉盗贼。不久,又奏陈吏部主管十件事。皇帝全部表示赞赏并采纳。正德年间,朝政大权已被宦官把持,马文升年迈,连续多次上书请求辞官,得到允许。在家闲居,无事从不到州城去。说到当时政事,总是皱着眉头不回答。正德五年去世,终年八十五岁。马文升有文武之才,擅长应付事变,朝中重大争议之事往往等待他来决断。镇守边境有功绩,外国也都听说过他的名气。他特别重视气节,品性端方,行为正直方正。死后多年,有大盗到钧州,因为马文升的家在那里,就放弃离开了。,1考点要求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主要考查常见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 2考点剖析 (1)常见文言实词。所谓“常见”,是指实词在文章中出现的频率较高,其范围包括文言文中的常用字和次常用字,主要包括考纲中所举的120个实词,还包括初、高中课本及学生尚未接触到的传世名篇中经常出现的实词。,(2)在文中的含义,是指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文言实词,有的因多音多义而难以确定,有的因古今异义而容易混淆,还有的因词类活用而意义发生临时改变,因而需要根据特定的语境准确指出实词的含义。 3命题规律 文言实词的考查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考查以单音节词为主,偶有考查双音节词,如2014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就考查了双音节词。这与文言文的特点是一致的,文言文中的词语也是以单音节词为主。,(2)考查的对象为常见常用词。考纲中所举的120个实词,不是个个都考,考查的都是常见常用的。这就提醒我们在学习古文时,要注意出现频率较高的实词。 (3)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和古今异义都有涉及。实词的考查,一般以考查一词多义为主,同时涉及对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的考查。 (4)考查形式依然以选择题为主,在翻译题目中也会涉及对实词的考查。,一、多义实词 【整合点拨】 古汉语以多义词为主,很多文言词具有两个以上的义项。一般来说,各义项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在备考过程中,一要掌握一个词最常见的几个义项,建立这个词的词义系统,全面了解其意义,并把握好其意义的运用环境。二要因文定义,根据词语所在的语言环境来确定其意义。可先对句子进行语法分析,了解这个词在句中的语法位置,明确其充当的成分,然后根据这个词和其他词构成的语法关系来推求它在句中的含义。,【对点直练】 1对常见常用的多义词,要了解多义词的意义衍变分化的规律和特点,它往往以其本义为基础引申出其他义项,众多义项间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识记多义词,一定要找出其本义(工具书中一般列为第一条)或基本义项,寻求众多义项之间的关联。 (1)先将义项与对应的例句加点字连起来,然后看看几个义项间有何内在关联。,(2)台阶 拜官授职 修治,清理 清除,废除,除掉,去掉 过去,逝去 “除”的义项间关联如下:“除”本义是“台阶”,又特指宫殿上的台阶,“任命、授职”不正是在“宫殿上的台阶”下进行的吗?“台阶”要经常打扫,故又引申出“修治、整治”“清除、去掉”之义,岁月“去掉”,则是岁月“流逝、过去”了。,【答案】(1)C 【解析】A.曾:竟。B.固:顽固。D.疾:疾劲,强,大。 (2)狡猾。(贬义词) 聪明。(褒义词),二、古今异义词 【整合点拨】 从大范围看,古汉语中存在而现代汉语仍保留的词语都可以看作是古今同形词。其中既包括单音节词,如“书”;也包括双音节词,如“成立”。这里重点谈双音节实词。 在双音节实词中,有古今词形相同、意思相同的,如“伶仃”“慷慨”“迤逦”,这部分实词少,不是考试考查的重点。 高考考查实词的重点之一,是古今同形异义词。,有的词形古今一样,但意义或感情色彩等不同。如“走狗”,古义指奔走效劳的人,是中性词;今喻受人豢养而帮助作恶的人,是贬义词。“成立”,古义指长大成人;今义指(组织、机构等)筹备成功,开始存在;(理论、意见)有根据,站得住。 古汉语以单音节词语为主,有时两个单音节词语恰好在相邻的位置,看起来与现代汉语的某个双音节词语相同,实际上,这些词语形同实异,按照句子结构,它们要拆成两个词。如“众谓予一行为可以救国”(指南录后序),“行”“为”相邻,貌似现代汉语的“行为”,其实,“行”是“出行”“行动”,“为”是“是”。再如“妻子”“地方”“可以”“因为”“祖父”“不行”“突出”“前进”“不过”“十一”等,课本内外,比比皆是。,【答案】古义:崤山以东 今义:山东省 词义变化特点:词义缩小 古义:求学的人 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词义变化特点:词义缩小,古义:外交使者 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 词义变化特点:词义转移 古义:羞愧,感到耻辱 今义:害羞,不好意思 词义变化特点:词义弱化 古义:中原地区 今义:全中国 词义变化特点:词义扩大,古义:容颜,脸色 今义:色彩 词义变化特点:词义转移 古义:仇恨,怀恨 今义:埋怨,责备 词义变化特点:词义弱化 古义:遗憾,不满 今义:仇恨,怀恨 词义变化特点:词义强化,古义:爪子和牙齿,这里是其本义,古代表示得力的帮手,褒义词 今义:比喻坏人的党羽,贬义词 词义变化特点:感情色彩变化 古义:表示地位低,见识短浅,中性词 今义:(语言、行为)卑劣;不道德 词义变化特点:感情色彩变化,【答案】那实际上 那个人 的行动是 亲近信任 平常人,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不存在古今异义现象的一项是( ) A博涉书记 B幹善待遇 C访以当时之事 D可以自娱 【答案】C 【解析】A.书记:同义复词,意为“书籍”,不同于今义。B.待遇:同义复词,意为“对待”,不同于今义。D.可以:两个词,意为“可以用来”,不同于今义。,【对点强化】 1亲戚 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 古义:_ 例: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2妻子 今义:男子的配偶。 古义:_ 例: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3中国 今义:中华人民共和国。 古义:_ 例: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赤壁之战) 4非常 今义:很、极。 古义:_ 例: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_ 例: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游褒禅山记) 5所以 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 _ 例: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_ 例: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6无论 今义: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词。 古义:_ 例: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7稍稍 今义:稍微。 古义:_ 例: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8豪杰 今义:才能出众的人。 古义:_ 例: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陈涉世家) _ 例: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伶官传序) 9往往 今义:常常。 古义:_,例: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项脊轩志) _ 例: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琵琶行) 10卑鄙 今义:(语言、行为)卑劣;不道德。 古义:_ 例: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11其实 今义: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承上文,多含转折意)(副词)。 古义:_ 例: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晏子使楚) _ 例: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六国论),12美人 今义:美貌的女子。 古义:_ 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廉颇蔺相如列传) 13左右 今义:左和右两方面(方位词);支配,操纵(动词)。 古义:_ 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廉颇蔺相如列传),14约束 今义:限制,使不越出范围。 古义:_ 例: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_ 例:其游惰不事者何能一一遵上之约束乎?(治平篇) 15宣言 今义:表示政见的公告。 古义:_ 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廉颇蔺相如列传),16烈士 今义:为正义事业而牺牲的人。 古义:_ 例: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龟虽寿) 17牺牲 今义:为了正义的目的舍弃自己的生命。 古义:_ 例:牺牲玉帛,弗敢加也。(曹刿论战),18交通 今义:来往和运输。 古义:_ 例:因其富厚,交通王侯。(论贵粟疏) _ 例: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孔雀东南飞) 19秋天 今义:秋季。 古义:_ 例:秋天漠漠向昏黑。(茅屋为秋风所破歌),20举手 今义:表赞同,或要求发言时的动作。 古义:_ 例:先生举手击狼。(中山狼传) _ 例: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孔雀东南飞) 21虽然 今义:用于让步复句的关联词。 古义:_ 例: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唐雎不辱使命),22怠慢 今义:冷淡;客套话,表示招待不周。 古义:_ 例:怠慢忘身,祸灾乃作。(劝学) 23口舌 今义:由说话而引起的误会或纠纷。 古义:_ 例: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指南录后序),24丈人 今义:岳父。 古义:_ 例:乞丈人一言而生。(中山狼传) _ 例:汉天子,我丈人行也。(苏武传) 25风流 今义:轻浮放荡;指跟男女间情爱有关的;等等。 古义:_,例: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念奴娇赤壁怀古) _ 例: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26开张 今义:商店等设立后开始营业;经商的人指一天中第一次成交;泛指某种事物开始。 古义:_ 例: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27地方 今义:空间的一部分;某一区域;部分。 古义:_ 例:江东虽小,地方千里。(项羽本纪) 28从容 今义:不慌不忙;(时间或经济)宽裕。 古义:_ 例: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屈原列传),29便宜 今义:价钱低。 古义:_ 例:释之既朝毕,因前言便宜事。(史记张释之列传) _ 例:倒也便宜。(林黛玉进贾府) 30故事 今义:真实的或虚构的有人物有情节的事情。 古义:_ 例: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之下矣。(六国论),31可怜 今义:怜悯;(数量少或质量坏到)不值得一提。 古义:_ 例: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孔雀东南飞) _ 例:可怜身上衣正单。(卖炭翁) 32于是 今义: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后一事往往是由前一事引起的。 古义:_ 例: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捕蛇者说),33中间 今义:里面;中心。 古义:_ 例: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口技) 34指示 今义:为指导工作而发出的口头或书面意见。 古义:_ 例:璧有瑕,请指示王。(廉颇蔺相如列传),35行为 今义: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出来的活动。 古义:_ 例: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五人墓碑记) 36从而 今义:上文是原因、方法等,下文是结果目的等;因此就。 古义:_ 例: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师说),37至于 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表示另提一事。 古义:_ 例: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六国论) 38会计 今义:会计,管理财务计算的人。 古义:_ 例: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陈涉世家),39智力 今义:指人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 古义:_ 例: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六国论) 40前进 今义:向前行动或发展。 古义:_ 例: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廉颇蔺相如列传),【对点强化答案】 1指父母兄弟,统指家里亲人。 2妻子和子女。 3中原地区。 4意外的变故(名词)。不同寻常。 5表“的原因”。 用来,靠它来。 6更不必说。 7渐渐地、慢慢地。 8有声望、地位的人。英雄人物。 9处处。时常,常常。,10卑,指出身低微,鄙,指为人粗野。常用作谦词。 11它的果实。它的实际数量。 12指妃嫔。 13指在旁侍候的侍从。 14遵守约定。法令制度。 15扬言。 16烈,有节操有抱负;士,一般指男子。 17作祭礼的牲畜。 18勾结。互相通连。 19秋季的天空。,20动手。告别时的动作。 21虽,即使;然,如此。即使如此或虽说如此。 22松懈、轻忽。 23口和舌,指说话。 24老人。长辈。 25杰出、英俊。指英雄的流风余韵。 26扩大,开扩。 27土地方圆。 28文采华丽、纵横华丽的言辞。 29有利和应该做的事。方便。 30先例,旧事。,31可爱。值得同情。 32在此。 33中,当中;间,夹杂着。 34指出,给人看。 35行,品行;为,做。 36从,跟随;而,而且。 37终于达到某种程度。 38会,聚会;计,商议。 39智,智谋;力,力量。 40前,走上前去;进,奉献。,三、活用实词 词类活用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的某种新的语法功能。这种语法功能与现代汉语相比具有明显的不同,判断时要参照现代汉语的一般用法推断。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类:,(一)名词活用 【整合点拨】 1名词用作状语 在现代汉语中,名词一般是不直接用作状语的;在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却经常作状语,在句中起修饰作用。如:“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中的“日”“月”,都是名词作状语,翻译成“一天天地”“一月月地”,合起来引申为“慢慢地、逐渐地”。 2名词用作动词 在现代汉语中,名词是不会直接带宾语的,但文言文中却经常出现名词直接带宾语的现象,这就是名词用作动词。活用以后,名词变成相关的动词的意思。如:“左右欲刃相如”中的“刃”,就是“用刀杀”的意思。,3名词的使动用法 在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带上宾语后,表示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如:“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中的“王”,带领宾语“之”,名词作使动用,意思是“使为王”。 4名词的意动用法 在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带上宾语后,表示主语把宾语当作是什么。如:“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中的“师”,就是“以为老师”的意思。,【对点直练】 1试找出下列句子中名词活用为状语的词,并试着找出名词作状语的规律和特点。 (1)东犬西吠_ (2)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_ (3)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_ (4)雄州雾列,俊采星驰_ (5)而相如廷叱之_ (6)常以身翼蔽沛公_,(7)朝歌夜弦,为秦宫人_ (8)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_ 规律和特点:_ 【答案】(1)西 (2)手 (3)席、包 (4)朝、夜 (5)廷 (6)翼 (7)隶 (8)东、南 规律和特点:名词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前如果不构成主谓关系,那么,它一定作状语,或者说,只要是处于主语和谓语之间的名词一定作状语。,2试找出下列句子中名词活用为动词的词,并试着找出名词活用为动词的规律和特点。 (1)至于君不君,臣不臣_ 二月草已芽_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_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_ 君子不齿_ 规律和特点:_ _,(2)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_ 会盟而谋弱秦_ 云青青兮欲雨_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_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_ 规律和特点:_ _,(3)沛公军霸上_ 鹪鹩巢于林_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_ 国人不敢言,道路以目_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_ 规律和特点:_ _,(4)驴不胜其怒,蹄之_ 买五人之头而函之_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_ 塞者凿之,陡者级之_ 填然鼓之_ 规律和特点:_ _,(5)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_ 道海安、如皋_ 大楚兴,陈胜王_ 范增数目项王_ 籍吏民,封府库_ 规律和特点:_ _,(6)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_ 缇骑按剑而前_ 客逾庖而宴_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_ 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_ 规律和特点:_ _,【答案】(1)第二个“君”“臣” 芽 第二个“师” 王 齿 规律和特点:名词前有副词(“不”“无”“相”等),该名词活用为动词;因为在汉语中,副词不能修饰名词,若修饰了,则该名词活用为动词。 (2)水 盟 雨 饭 十步 规律和特点:能愿动词(指“能”“会”“得”“欲”等动词)后的名词活用为动词。 (3)军 巢 渔樵 道路 质 规律和特点:名词前没有动词,后接介宾短语(后无动词),则该名词活用为动词。,(4)蹄 函 王 级 鼓 规律和特点:名词后带“之”字,则该名词活用为动词。 (5)衣、怀 道 王 目 籍 规律和特点:两个名词连用(或者一个名词和一个名词短语连用),则必有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至于哪个名词活用,则视具体情况而定。 (6)墓 前 宴 东 梦 规律和特点:名词而动词或动词短语(不构成主谓关系)活用动词而动词(动词短语)。或者:动词(动词短语)而名词动词(动词短语)而活用动词。,(二)动词活用 【整合点拨】 1动词用作名词 在文言文中,动词往往用作句子的主语或宾语;有时又受“其”“之”等词语的修饰限制,使之具有了名词的特点。如:“追亡逐北,伏尸百万”中的“亡”即为动词用作名词,意思是“败逃的人”。 2动词的使动用法 在文言文中,有些动词所表示的动作,其发出者是后面的宾语所表示的人或物,这就是动词的使动用法。如:“项伯杀人,臣活之”中的“活”,就是“使活命”的意思。,【对点直练】 试找出下列句子中动词活用为名词的词,并试着找出动词活用为名词的规律和特点。 鸡豚狗彘之畜,勿失其时_ 臣之进退,实为狼狈_ 燕、赵之收藏_ 去国怀乡,忧谗畏讥_ 而其见愈奇_ 规律和特点:_ _,【答案】畜 进退 收藏 谗、讥 见 规律和特点:一是两个动词连用,如构不成连动式,则后一个动词一般活用为名词;二是动词前若有“其”“之”等代词修饰,则该动词活用为名词。,(三)形容词活用 【整合点拨】 1形容词用作名词 在文言文中,当形容词担任主语或宾语时,它已不再表示事物的性质或特征,而是表示具有某种性质或特征的人或事物。如:“将军身被坚执锐”中的“坚”“锐”,就是“坚固的铠甲”“锐利的兵器”的意思。 2形容词用作动词 在文言文中,当形容词直接带宾语时,它不再表示事物的性质,而是表示相应的动作行为或变化发展。如:“其好游者不能穷也”中的“穷”,就是“走到尽头”的意思。,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在文言文中,当形容词带宾语时,它表示附加某种特征于宾语所表示的事物上,这种活用方式,就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如:“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中的“绿”,就是“使变绿”的意思。 4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在文言文中,当形容词带宾语时,它表示主语所表示的人或物认为宾语所表示的人或物具有某种性质或特征。如:“登泰山而小天下”中的“小”,就是“认为小”的意思。,【对点直练】 试找出下列句子中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的词,看看属于哪一类型,并试着找出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的规律和特点。 穷山之高而止_ 不耻相师_ 始指异之_ 阙秦以利晋_ 何必劳神苦思_ 垣墙周庭_,齐彭殇为妄作_ 盖失强援,不能独完_ 规律和特点:_ _ 【答案】穷,活用为一般动词 耻,意动用法 异,意动用法 利,使动用法 苦,使动用法 周,活用为一般动词 齐,意动用法 完,活用为一般动词 规律和特点:形容词如果带了宾语,则活用为动词。,(四)数词用作动词(或:形容词、名词) 在文言文中,数词往往用来担当谓语,陈说事情的状况,或表示某个具有数量的事物。如:“六王毕,四海一”中的“一”,就是“统一”的意思。 四、偏义复词 【整合点拨】 古代汉语中,有的合成词由两个同义或反义的单音节语素合成,而用意却偏在其中一个语素上,另一个语素只是起陪衬作用,这就是偏义复词。在阅读时,遇到偏义复词,须根据上下文确定什么语素表示词义,什么语素不表示词义,然后予以正确解释。,【解析】偏义复词必须联系语境推断。A.出入:本义指出去和进来,在语境中偏取“入”的意义,指刘邦入关后严加防守,不让“他盗”进关。B.亲戚:亲,在古代专指父母;戚,则指一般的亲属。在该句中,为了强调“事君”之诚,“亲戚”只取“亲”的意义。C.婚姻:古代,女方的父亲为“婚”,男方的父亲为“姻”,夫妇双方的父母互称作“婚姻”,统称为亲家。D.存亡:本来指生存与衰亡,在语境中与“危急”对应,偏取“亡”的意义,用以强调蜀汉所处的艰难形势。A、B、D三项中加点词都属偏义复词,C.项中加点词没有这种用法。,五、通假字 【整合点拨】 通假字有两个特点:(1)读音相通(有些字因语音演变今天看不出相通了);(2)字形相似。当某个字用它的本义、引申义等义项都讲不通时,就可以根据通假特点考虑它是否通假。,【答案】第句中“兹”是“这”义,第句中“兹”通“滋”,更加。因为“兹”主要是“这”义,用“这”义无法解释,而且“兹”与“滋”又音同形近,符合通假特点。,怎样依据语境准确推断疑难实词的含义?,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A.结合具体语境可知,前文的“嘉”是“赞赏”的意思,是宗越杀死杀父仇人之后太守夏侯穆对此事的态度,因此可以推断“意”不是“意料”的意思,而是“想法”的意思,可引申为“孝心”。B.结合上下文意思可知,“市”是“购买”的意思。C.从结构的角度看,这句话的主语是“上”,即皇上,而“厚”指优待,由此可以推断“抚”不是“抚养”的意思,而是“安抚”的意思。,【参考译文】 宗越,是南阳叶县人。 (宗越)填补空缺担任郡中小吏(的官职)。(宗越的)父亲被一个蛮人杀死,杀死他的父亲的蛮人曾经来到郡里,(于是)宗越在集市上刺死了他,太守夏侯穆赞赏他的孝心,把他提升为队长。蛮人中有劫掠偷盗(东西)的人,(夏侯穆)常常派宗越(前去)征讨,(宗越只要)出兵就建立功劳。(由于)家里贫穷没有钱买马,(宗越)经常手持刀和盾牌步行出阵,单独坚持作战,而众人都不能阻挡他。每次胜利,郡中的将领就赏赐他五千钱,(而宗越就)凭这些赏钱购买了马匹。后来(宗越)被征召,到州里当了队长。,前废帝想要南巡,第二天早上就要出发,当晚任凭宗越等人出皇宫住宿,而太宗因为这些情况废除了前废帝且平定了动乱。第二天早晨,宗越等人一起入朝,而太宗安抚接纳他们特别优待,(并)改任宗越为南济阴太守。 宗越善于安营布阵,但是(宗越)治理军队十分严厉,喜欢用刑诛杀,一点儿小事情,就军法处置。当时王玄谟对待部下也少施恩惠,而将士们为此编出几句话说:“宁可做五年囚徒,不去跟随王玄谟。王玄谟还过得去,宗越却是要杀我的。”,高考不仅考查120个常见实词,还考查许多陌生、疑难的实词的含义,以及常见实词的不常用含义。为此,既要靠平时的积累,又要靠临场推断,且两者要紧密结合。推断有方法技巧,掌握主要推断方法,并注意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是应对高考文言实词考查的重要策略。 1对称推断法 文言文中排比句、对偶句、并列词句对举的语言现象很多,在对举句中,位置对称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词义相近、相反或相对,因此,通过对已知词语的词义、词性进行分析,就可以推知未知词语的词性、词义。,2语境推断法 语境推断法主要利用语境语句连贯、相承相接,其意义也是上下连贯、相承相接的特点来推断其含义。 3词性推断法 根据词语在文言句子中的位置,推知它的词性,根据词性进而推知它的词义。如主语、宾语经常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由动词、形容词充当,状语大多由副词充当。,4联想推断法 高考所考查的文言实词,其意义、用法在课本中一般都能找到。因此,考生要善于根据课内学过的知识举一反三,相互比照,辨其异同。另外,也可联想学过的成语进行推断。 文言实词含义的推断方法很多,最根本、最实用的是语境推断法。无论是做实词选择题还是翻译题,都要有强烈的语境意识,即把词放在句中解,把句放在文中读。只有建立并强化了这个意识,推断才有保障。,语境有外部语境和内部语境。外部语境,就一篇文言文来说,主要是其存在时代的文化背景,如与文意理解有关的古人的道德风范和价值观、习俗礼仪和是非标准、特定历史背景和地理人文等。内部语境,即上下文,具体说来,一是句子本身的小语言环境;二是句子所在的语段、全篇的大语言环境,即上下文意义上的关联。而常说的语境主要指内部语境。所谓联系语境,就是坚持“字不离句,句不离段(篇)”的原则。 推断只是推断,不是确定;推断不是万能的,它只是考场上一种重要的辅助手段。而且推断方法、技巧往往不是单一使用的,而要综合运用。关键在于平时多积累,不断提高文言文的综合阅读能力。并且,这些推断方法技巧需要运用娴熟,能内化为一种习惯,方可有效、高效,在考场上“过关斩将”。,【答案】竭尽 佩戴 慎 任用 (2)译文:依靠道德施行仁义的可以称王,称王不必要等到具有大国的条件。 推断方法:由该句的上句“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意为“凭借武力假托仁义的可以称霸,称霸必须具备大国的条件”,可以推断该句意。这叫对称推断。古人行文很讲究对称,处于对应位置的词语往往在意义上有相近、相反或相对的特点。,2(1)利用语境推断法,试推断下面文段中加点词的意思。 孟子去齐,充虞路问曰:“夫子若有不豫色然。前日虞闻诸夫子曰:君子不怨天,不尤人。”曰:“彼一时,此一时也。” 答:_ 推断方法:_ _,崔杼与庆封谋杀齐庄公。庄公死,更立景公,崔杼相之。庆封又欲杀崔杼而代之相庆封相景公,景公苦之。庆封出猎,景公与陈无宇、公孙灶、公孙趸诛封。封以其属斗,不胜,走如鲁。 (节选自吕氏春秋慎行) 答:_ 推断方法:_ _,(2)利用语境推断法,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季布为河东守。孝文时,人有言其贤者,孝文召,欲以为御史大夫。复有言其勇,使酒难近,至留邸一月,见罢。季布因进曰:“臣无功窃宠,待罪河东。陛下无故召臣,此人必有以臣欺陛下者。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臣恐天下有识闻之,有以窥陛下也。”上默然惭,良久曰:“河东吾股肱郡,故特召君耳。”布辞之官。 (节选自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译文:_ 推断方法:_,【答案】(1)豫色:高兴的脸色。 推断方法:下文说,我前些日子听你说“君子应不怨天,不怨人”。孟子说:“此一时,彼一时也,时代不同了。”说明孟子此时对以前不怨天尤人的态度是有所保留的。由此可知,“豫色”应是“高兴的脸色”。这叫语境推断:文章中语句连贯,相承相接,意义也是上下连贯、相承相连的,因而可联系上下文语境来推断词句之意。 诛:讨伐。 推断方法:“诛”常作“杀死”义,但联系后文语境,庆封还“走如鲁”,即“逃到鲁国”,可见他们并没有“杀死”庆封,而应是“讨伐”庆封。这叫用语境推断法确定多义词的意思。,(2)译文:又有人说季布鲁莽,借酒使性难以接近。 推断方法:此句关键词是“勇”。它常被译为“勇敢”,褒义词。但联系后文可知,“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对应了“人有言其贤者,孝文召,欲以为御史大夫”;“一人之毁而去臣”对应了“复有言其勇,使酒难近,至留邸一月,见罢”,“毁”即“诋毁”,是“进谗言”。由此可推断“勇”绝非褒义,而应作贬义,译为“鲁莽、空有勇力”。这也是语境推断法。,【答案】(1)B (2)C 【解析】(1)这里的“多”应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意为“增多”。(2)“错”与“思”相对,也应是一个动词,“错”通“措”,放弃。,【参考译文】 尊崇天而思慕它,哪里比得上把天当作物一样蓄养起来而控制着它呢?与其顺从天而赞美它,哪里比得上控制自然的变化规律而利用它呢?与其盼望,等待天时,哪里比得上适应天时而役使它呢?与其依顺万物的自然繁殖而求它增多,哪里比得上施展人的才能而使它按着人的需要有所变化呢?与其思慕万物而使它成为能供自己使用的物,哪里比得上管理好万物而不失掉它呢?与其希望于万物能自然生长出来,哪里比得上掌握万物的生长规律呢?所以放弃人的努力而只寄希望于天,那就不能理解万物的本性,也就不能去利用它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