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十九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课件.ppt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1769639 上传时间:2019-11-05 格式:PPT 页数:117 大小:2.9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十九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17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十九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17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十九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十九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内容索引,考点一 内环境与稳态,考点二 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考点三 高等动物的内分泌系统与体液调节,考点四 活动:模拟尿糖的检测(加试),探高考 练模拟,考点一 内环境与稳态,1.单细胞动物与多细胞动物进行物质交换的区别 (1)单细胞的原生动物(如变形虫)和简单的多细胞动物(如水螅)的细胞 与外部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2)复杂得多细胞动物体内绝大多数细胞不能直接与外部环境接触,而是通过 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答案,直接,内环境(细胞外液),答案,2.体液与内环境 (1)组成,血浆,组织液,淋巴,细胞外液,细胞内液,体液,图中、和的关系可表示为 。,(2)细胞外液通过各系统协作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3)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的意义: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是细胞正常生存的必要条件,这是因为 要求有最合适的 等,要求有一定的 浓度、 浓度等。,答案,多种多样的酶促反应,温度、pH,离子,底物,答案,3.稳态 (1)含义:通过 形成的动物机体内部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叫做稳态。 (2)调节机制: 调节依靠 系统和 系统的活动来实现。 (3)内容 体温、pH相对恒定 正常,细胞代谢正常。 气体平衡:维持 和 的平衡。 平衡:保证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能量的供给。,调节反应,神经体液,神经,内分泌,酶活性,O2,CO2,血糖,答案,4.稳态的几种失调情况 (1) 失调低血糖、糖尿病等。 (2) 失调酸中毒、碱中毒等。 (3) 失调细胞形态、功能异常。 (4) 失调发热、中暑等。,血糖平衡,pH,渗透压,温度,思考诊断,答案,提示,1.内环境中发生的丙酮酸氧化分解给细胞提供能量,有利于生命活动的进行 ( ) 提示 丙酮酸的氧化分解发生在细胞内,没有发生在内环境中。 2.正常情况下生成与回流的组织液中氧气的含量相等 ( ) 提示 生活在组织液中的组织细胞通过需氧呼吸消耗部分氧气,导致毛细血管静脉端回流的组织液通常氧气含量相对较低。 3.给正常家兔静脉注射一定量的高渗葡萄糖溶液后,家兔体内发生一定变化,一段时间后恢复正常。注射后随即发生的变化是血浆渗透压迅速升高 ( ),答案,提示,4.淋巴液中的蛋白质含量高于血浆中的 ( ) 提示 蛋白质主要存在于血浆中,淋巴中含量很少。 5.腹泻引起体液中水和蛋白质大量丢失 ( ) 提示 腹泻引起水和无机盐的大量丢失。 6.长时间运动引起机体缺氧时,血液pH的变化趋势、引起pH变化的物质、能起缓冲作用的物质分别为降低、乳酸、NaHCO3 ( ),1.几种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举例,2.内环境组成成分的区分方法 (1)巧用单箭头判断内环境物质交换示意图,分析 单向箭头:淋巴形成(组织液淋巴)和淋巴流向(淋巴血浆)。 双向箭头:组织液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 结论:甲是细胞内液,乙是组织液,丙是血浆,丁是淋巴。,(2)组织结构示意图中各成分的判断方法 .判断方法,a.管状结构:看有无盲端,有盲端的为毛细淋巴管,无盲端的为毛细血管。 b.细胞:看所在的位置,在毛细血管内的为血细胞(一般为红细胞),在毛细血管外的为组织细胞;在毛细淋巴管内的通常为淋巴细胞,在毛细淋巴管外的为组织细胞。,c.液体:看所在的位置,毛细血管内的为血浆,毛细淋巴管内的为淋巴,组织细胞间隙的为组织液,在细胞内的为细胞内液。 .结论:图中为细胞内液,为血浆,为组织液,为淋巴,共同组成了内环境。,3.发生和不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过程 (1)发生的生理过程(举例) 乳酸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实现pH的稳态。 兴奋传导过程中化学递质与受体结合。 免疫过程中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 激素调节过程中激素与靶细胞的结合。 (2)不发生的生理过程(举例) 细胞呼吸的各阶段反应。 细胞内蛋白质、递质和激素等物质的合成。 消化道等外部环境所发生的淀粉、脂质和蛋白质的消化水解过程。,题型一 单细胞动物与多细胞动物进行物质交换的区别,1.可以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生物是( ) A.家兔 B.鱼类 C.鸟类 D.单细胞生物,解析,解析 家兔、鱼类和鸟类都是多细胞生物,它们的细胞不能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需要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A、B、C错误; 单细胞生物可以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D正确。,1,2,3,4,解析,2.下列关于细胞或生物体所处的环境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具体内环境是组织液 B.单细胞的原生动物、细菌等往往直接生存于水环境等外界环境中,可 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C.鱼的心肌细胞处于内环境中 D.HIV病毒只要侵入人体内环境,就能进行旺盛的新陈代谢,增殖后代,1,2,3,4,解析 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具体内环境是组织液,A正确; 草履虫等单细胞的原生动物和细菌,可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B正确; 心肌细胞周围是组织液,处于内环境中,C正确; 病毒在细胞外无生命活动,只有侵入宿主细胞才能完成增殖,D错误。,1,2,3,4,题型二 内环境的含义及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的意义,“四看法”排除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1,2,3,4,3.如图为正常人体内肝细胞局部结构示意图,其中分别表示体液的成分,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中共同组成了细胞外液 B.体液中含有胰岛素和血浆蛋白 C.图中构成了肝细胞生存的直接内环境 D.图中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解析,1,2,3,4,解析 根据题干及图示可以判断出:为血浆,为组织液,为细胞内液,为淋巴。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了内环境;肝细胞生存的内环境为组织液,是细胞内液,不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在内环境中,组织液和血浆之间的物质交换是双向的,组织液和淋巴及淋巴和血浆之间的物质交换都是单向的。,1,2,3,4,4.下图中甲、乙、丙、丁表示人体体液的各种成分及其相互关系,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人体内含量最多的是乙,O2浓度最高的是乙 B.营养不良时,甲的含量会增多,乙的含量会减少 C.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内环境为甲和乙 D.淋巴细胞只分布在丁中,解析,1,2,3,4,解析 依图中各组分之间的关系可判断出甲、乙、丙、丁分别是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和淋巴。人体内含量最多的是细胞内液(丙),约占体液的2/3;O2通过血液运输至组织液进而被组织细胞所利用,因此甲处O2的浓度最高。营养不良时,血浆中蛋白质含量减少,组织液将增多。毛细血管壁内侧为血浆,外侧为组织液,因此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内环境为血浆和组织液。淋巴细胞分布在血浆和淋巴中。,1,2,3,4,组织水肿及其产生的五大原因归纳 组织间隙中积聚的组织液过多将导致组织水肿,其引发原因如下:,返回,1,2,3,4,考点二 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1.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 (1)神经元的结构,答案,胞体,树突,轴突,答案,(2)神经元的特点 神经元是一种 细胞,即 能产生神经冲动并沿轴突传送出去。 (3)兴奋在一个神经元中传导的方向为 。 (4)神经系统的重要作用 感受 的变化,并相应地调节人和动物多方面的活动,使机体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可兴奋,受到刺激后,树突胞体轴突,体内、外环境,答案,2.反射与反射弧 (1)反射 反射:在 参与下,机体对刺激 所发生的规律性反应。,中枢神经系统,感受器,依据 可推断 为传入神经元,则 为感受器,c为 , 为传出神经元, 为效应器。 上图可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其中 的存在决定了兴奋传导方向只能是单向的。 图中有 个神经元。,g神经节,e,f,反射中枢,b,a,d突触,3,答案,(2)如下图表示反射弧的结构示意图,请推断,答案,直接刺激b,能够引起肌肉收缩,这 (属于、不属于)反射。 最简单的反射弧为 (如膝反射)。,不属于,二元反射弧,答案,3.动作电位的产生和恢复 (1)产生,极化,去极化,钾离子,负离子,钠离子,正电位,负电位,钠,钠离子,内正外负,钾离子,钠,答案,(2)传导,形式: 途径: 特点:不衰减性、 、双向性,局部电流,神经纤维,绝缘性,答案,4.突触的信号传递 (1)辨析图示填出名称。,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化学递质,突触后膜,受体,答案,(2)兴奋传递过程,电,化学,电,(3)突触的类型:第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在第二个神经元的_ 处组成突触,神经末梢和肌肉间也可构成突触。 (4)兴奋在突触处传递的特点和原因 特点: 。 原因: 。,胞体、树,突或轴突,单向传递,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答案,5.大脑皮层的功能(加试)(连一连),答案,6.体温调节,(2)产热,安静时:主要由 等组织的代谢过程释放热量 运动时:主要依靠 来增加产热量,(3)散热,方式: 、辐射、对流、 (重要方式)。35 以上_ 成了唯一有效的散热机制 器官:体表( 是主要的散热器官),内脏、肌肉、脑,增加肌肉活动,传导,蒸发,出汗,皮肤,思考诊断,答案,提示,1.当人看到酸梅时唾液分泌会大量增加,酸梅色泽直接刺激神经中枢引起唾液分泌 ( ) 提示 酸梅直接刺激的是视网膜,而非神经中枢。 2.膝反射活动中兴奋在突触处双向传递 ( ) 提示 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3.神经细胞上神经冲动的传导都以局部电流为前导 ( ) 4.突触前神经元在静息时能释放化学递质 ( ) 提示 突触前神经元在静息时,说明没有兴奋的传递,此时其不释放化学递质。,答案,5.有机磷农药可抑制胆碱酯酶(分解乙酰胆碱的酶)的作用,对于以乙酰胆碱为递质的突触来说,中毒后会发生乙酰胆碱持续作用于突触后膜的受体 ( ) 6.大脑皮层韦尼克区损伤,导致人不能听懂别人讲话 ( ),1.确认静息电位与动作电位,2.神经纤维膜上电位变化的分析 (1)解读静息电位、动作电位形成的曲线图,a点之前静息电位:此时K通道打开,K外流,Na通道关闭,使膜外带正电荷,膜内带负电荷,电位差为负值。,ac段动作电位的形成:受刺激后,K通道关闭,Na通道打开,Na迅速大量内流,导致膜电位迅速逆转,膜内电位由负变正,膜外电位由正变负;a点到c点表示动作电位的产生过程,c点为动作电位的峰值。 ce段静息电位的恢复:c点到e点,由于在细胞膜上存在钠钾泵,在其作用下,将外流的K运进膜内,将内流的Na运出膜外;从而导致膜电位又慢慢恢复到静息状态,此时Na通道关闭,K通道打开。,(2)细胞外液中Na、K浓度改变对膜电位的影响,分析表可知: 静息电位是K的平衡电位,就是细胞内K向外扩散达到平衡时的膜电位。细胞外Na浓度的改变通常不会影响到静息电位。 细胞外K浓度上升,导致细胞内K向外扩散减少,从而引起静息电位(绝对值)变小。反之,静息电位变大。 动作电位的峰值是Na的平衡电位,就是细胞外Na向细胞内扩散达到平衡时的电位。细胞外K浓度的改变通常不会影响到动作电位的峰值。 细胞外Na浓度上升 ,导致其向细胞内的扩散量增加,从而引起动作电位的峰值变大。反之,动作电位峰值变小。,3.突触结构及兴奋在突触中传递的相关知识归纳 (1)突触前膜分泌化学递质的方式为胞吐,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不需要载体,但消耗能量。 (2)突触小泡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化学递质的分泌与线粒体有关。 (3)突触间隙内的液体属于组织液,突触后膜上受体的化学本质为糖蛋白,化学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的结合具有特异性。 (4)突触后膜可能是下一个神经元的胞体膜或树突膜,也可能是传出神经元支配的肌肉细胞膜或腺体细胞膜。 (5)兴奋在突触中的传递体现了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化学递质、激素等属于信号分子。,题型一 神经系统的作用、神经元的结构及特性,解析,1.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 A.神经纤维 B.反射弧 C.神经元 D.大脑皮层,解析 神经元(又叫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神经元的突起一般包括一条长而分支少的轴突和数条短而呈树枝状的树突,轴突以及套在外面的髓鞘叫神经纤维,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支叫神经末梢(又称轴突末梢),神经末梢分布在全身各处,神经元的功能是受到刺激后能产生和传导兴奋。,1,2,3,4,5,6,7,8,解析,2.(2016东阳市校级期中)下列关于神经系统和神经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神经系统是由神经元构成的,神经元一般包括胞体、树突、轴突三 部分 B.神经系统最基本的活动形式是反射,最简单的反射只涉及3个神经元 C.神经元的基本特性是受到刺激后会产生神经冲动并沿树突传送出去 D.神经元接受刺激后产生的神经冲动就是动作电位,1,2,3,4,5,6,7,8,解析,解析 神经系统是由神经元和神经胶质所组成,A错误; 神经系统最基本的活动形式是反射,要完成一个完整的反射活动至少需要传入神经元和传出神经元,即至少需要2个神经元,B错误; 神经元的基本特性是受到一定强度的刺激后会产生神经冲动并沿轴突传送出去,C错误; 神经元接受刺激后产生的神经冲动就是动作电位,D正确。,1,2,3,4,5,6,7,8,题型二 反射的概念、过程及结构基础,反射弧中传入神经元和传出神经元的判断,(1)根据是否具有神经节:有神经节的是传入神经。神经节如图中的c。 (2)根据脊髓灰质内突触结构判断:图示中与“ ”相连的为传入神经元(b),与“”相连的为传出神经元(e),灰质内的为中间神经元。,1,2,3,4,5,6,7,8,解析,(3)根据脊髓灰质结构判断:与膨大部分相连的为传出神经元,与狭窄部分相连的为传入神经元。 (4)切断实验法:若切断某一神经,刺激外周段(远离中枢的位置),肌肉不收缩,而刺激向中段(近中枢的位置),肌肉收缩,则切断的为传入神经元,反之则为传出神经元。,1,2,3,4,5,6,7,8,3.下图表示人体的某反射弧模式图,请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图中,是反射中枢,是传出神经元, 是传入神经元 B.刺激时,会产生具体效应的结构是 C.结构在组成上包括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 的肌肉或腺体 D.切断,刺激时,会产生具体效应的结构是,解析,1,2,3,4,5,6,7,8,解析 该图是反射弧的模式图,可以判定表示反射中枢,表示传入神经元,表示传出神经元,表示效应器,表示感受器; 刺激时,效应器会产生具体效应; 效应器包括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切断,会破坏反射弧的完整性,刺激时,效应器不会产生效应。,1,2,3,4,5,6,7,8,解析,4.神经系统最基本的活动形式是( ) A.动作电位 B.反射 C.神经冲动 D.兴奋,解析 神经系统最基本的活动形式是反射。,1,2,3,4,5,6,7,8,5.下图表示神经纤维在离体培养条件下,受到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及恢复过程中的电位变化,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ab段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 B.bd段主要是Na外流的结果 C.若增加培养液中的Na浓度,则d点将上移 D.若受到刺激后,导致Cl内流,则c点将下移,解析,题型三 神经冲动的产生、传导与传递,1,2,3,4,5,6,7,8,解析 在未受到刺激时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 bd段产生了动作电位,主要是Na内流的结果; 若增加培养液中的Na浓度,会使Na内流的量增多,动作电位增大; 若受到刺激后,导致Cl内流,使膜内负电荷增多,静息电位增大。,1,2,3,4,5,6,7,8,6.(2016绍兴一中统考)下图为膝反射弧结构示意图及动作电位在神经元上传导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1,2,3,4,5,6,7,8,解析,A.伸肌肌群既有感受器又有效应器,兴奋可在反射弧上双向传递 B.若在图1中处施加一个有效刺激,c处膜电位会发生由内负外正 内正外负内负外正的变化 C.在图2中CD段,神经纤维膜正处于极化过程 D.图2中D点时细胞膜内侧的Na浓度不可能比外侧高,1,2,3,4,5,6,7,8,解析 从图示可知,伸肌肌群既有感受器又有效应器,由于突触结构的存在,兴奋在反射弧上只能单向传递,A项错误; 由于c连接的是屈肌肌群,若在图1中处施加一个有效刺激,会抑制c神经元兴奋,B项错误; 在图2中CD段,Na内流,形成动作电位,神经纤维膜处于去极化和反极化过程,C项错误; D点时细胞膜内侧的Na浓度虽然增大,但仍比外侧低,D项正确。,1,2,3,4,5,6,7,8,解析,题型四 体温调节的方式和过程,7.(2016浙江10月选考)人体通过多种调节来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安静时主要由骨骼肌代谢产热 B.人体的蒸发散热主要通过呼吸道进行 C.温热时血管舒张是通过体液调节实现的 D.寒冷刺激下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以利于产热,1,2,3,4,5,6,7,8,解析 安静时主要由内脏器官产热; 蒸发散热主要通过皮肤进行; 血管舒张是通过神经调节实现的,故A、B、C错误。 甲状腺激素促进产热,D项正确。,1,2,3,4,5,6,7,8,8.如图为人体体温调节示意图,根据图示过程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图中BCE途径表示神经体液 调节过程 B.D途径主要是骨骼肌通过需氧呼吸完成 C.人体体温调节中枢在大脑皮层 D.当机体受到炎热刺激时,体内散热机制 为F和G,解析,解析 人体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返回,1,2,3,4,5,6,7,8,考点三 高等动物的内分泌系统与体液调节,1.内分泌系统的组成 (1) :如垂体、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和性腺等腺体。 (2)分散细胞:如胃、肠中的内分泌细胞。 (3)兼有内分泌作用的细胞:如 的神经细胞等。 2.功能 (1)调节方式: 调节。 (2)激素:由 在一定的刺激(神经的或体液的刺激)作用下分泌到体液中的特异性物质。通过 传送作用于特定器官,调节其活动。,答案,内分泌腺,下丘脑,体液,内分泌腺和内分泌细胞,体液,答案,3.腺垂体分泌的激素及其作用,甲状腺,蛋白质,甲状腺激素,蛋白质,蛋白质,答案,4.下丘脑的功能,答案,5.甲状腺激素 (1)种类: 及,(2)作用,促进 ,促进_ 促进骨骼成熟 促进 正常发育,(3)分泌异常,不足:发生在婴幼儿时期易患 过量:发生在成年时期易患_,甲状腺素(T4),三碘甲腺原氨酸(T3),物质代谢与能量转换,生长发育,中枢神经系统,呆小病,甲亢,答案,6.性腺分泌性激素,(1)性腺,男性: ,产生精子,分泌 女性:卵巢,产生卵子,分泌,(2)性激 素的 作用,雄激素,促进 和雄性生殖器官的生长 引发并维持,雌激素,促进卵泡生长和 及雌性生殖器官的生长 引发并维持女性第二性征,孕激素,与雌激素一起建立和调节月经周期 妊娠时抑制子宫的运动,刺激乳房准备,睾丸,雄激素,雌激素和孕激素,精子发生,男性第二性征,卵子成熟,哺乳,答案,7.比较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胰岛细胞,蛋白质,多肽,肝细胞,摄取,贮存和利用,氨基酸转化成葡萄糖,肝糖元,脂肪,答案,8.如图表示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在调节葡萄糖代谢中的相互关系,请填出如下内容,答案,(1)当血糖浓度降低时,激素的分泌量应 。为 (由 细胞分泌),则为 ,它由 细胞分泌,饭后6 h,激素的分泌量应 。 (2)结扎胰导管可导致腺泡组织变性,此后动物 (会,不会)产生糖尿病症状,原因是胰导管是输送胰液(消化液)的,腺泡组织的作用是分泌消化酶,两者均与激素无关,故不引发糖尿病。,增加,胰高血糖素,胰岛,胰岛素,胰岛,减少,不会,思考诊断,答案,提示,1.胰岛素分泌量对血糖浓度的影响,害虫数量对其天敌鸟类数量的影响,这两个过程一定存在反馈调节 ( ) 2.激素和酶都具有高效性,在非细胞条件下也能发挥作用 ( ) 提示 酶可以在非细胞条件下发挥作用,激素不可以。 3.促甲状腺激素只作用于甲状腺,而甲状腺激素可作用于多种器官 ( ),1.动物激素的化学本质,(1)多肽和蛋白质类激素,下丘脑:促激素释放激素、抗利尿激素 垂体:促激素、生长激素 胰岛:胰岛素、胰高血糖素,(2)氨基酸衍生物: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 (3)固醇类激素:性激素。 进行上述激素补充时(1)类只能注射,不可口服,(2)、(3)类则既可注射,也可口服。,2.激素间的协同作用与拮抗作用 (1)协同作用:不同激素对同一生理效应都发挥作用,从而达到增强效应的结果。如促进产热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提高血糖浓度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 (2)拮抗作用:不同激素对同一生理效应发挥相反的作用。如胰高血糖素使血糖浓度升高,胰岛素使血糖浓度降低。,3.血糖平衡的调节 (1)血糖的来源和去路,(2)人体饭后血糖、胰高血糖素、胰岛素三者之间的变化关系,血糖浓度高时,可降低血糖浓度的胰岛素含量增加,而升高血糖浓度的胰高血糖素含量相对较低。 当血糖浓度较低时,胰高血糖素含量增加。 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相互协调共同维持血糖平衡。,(3)糖尿病的发病机理及其治疗 型糖尿病的发病原因:胰岛细胞受到破坏或免疫损伤导致的胰岛素绝对缺乏。 型糖尿病的发病原因:机体组织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可能与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受损有关),而血液中的胰岛素降低并不明显。 症状:“三多一少”(多尿、多饮、多食;体重减少)。 危害:往往引起多种并发症。 治疗:控制饮食与药物治疗相结合。,题型一 解读激素、内分泌和体液调节的概念,解析,1.(2016宝鸡质检)家鸡受激素等影响偶尔会发生雌鸡雄性化的性反转现象。雌鸡发生性反转会表现出鸡冠增大、羽毛鲜艳、好斗打鸣、追逐母鸡等雄性特征。与此有关的激素及其主要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状腺激素,促进生长发育,促进雌鸡雄性化转化 B.雄激素,促进雄性生殖器官发育,激发并维持雄性第二性征 C.生长激素,促进生长发育,促进羽毛生长变鲜艳 D.肾上腺素,促进性腺的生长发育,促进鸡冠等雄性特征形成,1,2,3,4,5,6,7,8,解析 雌鸡出现的羽毛鲜艳、好斗打鸣、追逐母鸡等雄性特征是其体内的雄激素增多导致的。雄激素具有促进雄性生殖器官发育,激发并维持雄性第二性征的作用。,1,2,3,4,5,6,7,8,解析,2.(2016温州检测)下图表示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一种方式,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某些情况下,靶细胞也可能是分泌细胞 B.这种调节方式与神经调节相比作用范围广 C.一种分泌物只能作用于一种细胞 D.分泌物的作用能使靶细胞原有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解析 分泌细胞产生的某种激素可作用于多种细胞,如甲状腺激素的靶细胞是几乎全身所有的体细胞。,1,2,3,4,5,6,7,8,酶、激素、抗体、化学递质的比较 (1)化学本质: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激素有多肽、蛋白质(如胰岛素)、固醇类(如性激素)或氨基酸的衍生物(如甲状腺激素)等;抗体是免疫球蛋白;化学递质有乙酰胆碱、多巴胺、氨基酸类和一氧化氮等。 (2)产生细胞:活细胞(人和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除外)都能产生酶,但激素只能由内分泌腺细胞或下丘脑细胞产生,抗体只能由效应B细胞产生,化学递质只能由神经细胞产生。,1,2,3,4,5,6,7,8,(3)功能及其作用部位:酶在细胞内外均能发挥作用,催化特定的化学反应;激素要随着血液循环运输到相应的靶细胞或靶器官,调节其生理过程;化学递质在突触间传递神经信号;抗体在内环境中与相应抗原进行特异性结合。 (4)作用后变化:激素发挥作用后就被灭活,化学递质发挥作用后可被降解或被移走,抗体发挥作用后,随时间推移也逐渐被降解;而酶发挥作用后仍具有活性。,1,2,3,4,5,6,7,8,题型二 下丘脑与垂体的关系及有关激素的作用,3.如图为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调节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缺碘时激素和浓度都高于正常水平 B.若含量低于正常值可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 和 C.甲状腺激素几乎对全身的细胞都起作用 D.甲状腺机能亢进的患者激素分泌过多,解析,1,2,3,4,5,6,7,8,解析,解析 缺碘时,甲状腺激素合成不足,则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增加,A正确; 若甲状腺激素含量高于正常值,则反馈作用于下丘脑和垂体,和分泌减少,B错误; 甲状腺激素具有促进新陈代谢的作用,靶细胞几乎是全身细胞,C正确; 甲亢患者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D正确。,1,2,3,4,5,6,7,8,解析,4.已知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的激素均为蛋白质类物质。依据下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切除,图中所列激素的合成及分泌量都将减少 B.切除,下丘脑分泌的激素将不能被运输到 C.若让该动物口服促性腺激素,则活动将增强 D.若让该动物口服雌激素,则活动将减弱,1,2,3,4,5,6,7,8,解析 图、分别表示垂体和卵巢。若切除垂体,促性腺激素和雌激素的合成及分泌量会减少,但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量会增加,而且可以运输到卵巢,但对卵巢不起作用。促性腺激素是蛋白质类物质,口服后其被分解为氨基酸,因此不会导致卵巢活动增强。雌激素属于固醇类激素,可以口服被利用,它在体内浓度升高会反馈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活动。,1,2,3,4,5,6,7,8,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与反馈调节 (1)分级调节:在大脑皮层的影响下,下丘脑可以通过垂体调节和控制某些内分泌腺中激素的合成与分泌的调节方式。 (2)反馈调节:激素进入血液后,反过来调节下丘脑和垂体中有关激素的合成与分泌的调节方式。 (3)典型实例,1,2,3,4,5,6,7,8,题型三 甲状腺激素、雄激素和雌激素的作用,5.(2016长沙一模)下面是医院验血报告单的部分截图,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注:T3和T4均反映甲状腺激素水平,TSH反映促甲状腺激素水平。,1,2,3,4,5,6,7,8,解析,A.甲可能是甲亢(甲状腺机能亢进)患者,乙可能是甲状腺肿大患者 B.正常人刚从寒冷的室外进入医院就抽血体检,检测结果中甲状腺激 素的含量与正常值相比可能会偏低 C.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甲状腺激素都能参与调节TSH的分泌 D.遇到紧急情况时甲状腺激素增多,心率加快,内环境的稳态失衡,1,2,3,4,5,6,7,8,解析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可作用于垂体使其分泌的TSH量增加;当甲状腺激素含量增高到一定程度,又会反过来抑制垂体的分泌,使TSH激素量减少。甲可能是甲状腺肿大患者,乙可能是甲亢(甲状腺机能亢进)患者;甲状腺激素可促进产热,寒冷条件下,体内甲状腺激素较高,进入医院立刻抽血体检,甲状腺激素指标偏高。,1,2,3,4,5,6,7,8,解析,6.(2015温州10月选考测试)下列关于性激素生理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雄激素具有促进骨骼生长的作用 B.雄激素具有减弱代谢率的作用 C.雌激素具有促进乳腺生长的作用 D.雌激素具有促进卵泡生长的作用,解析 雄激素能增强代谢率,并影响人的行为,B项错误。,1,2,3,4,5,6,7,8,解析,题型四 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的作用(加试),7.胰腺分泌的激素对血糖调节具有重要作用。胰腺被切除后的小鼠,很快出现多尿、消瘦等糖尿病症状,表明胰腺可分泌( ) A.胰高血糖素 B.胰岛素 C.甲状腺激素 D.抗利尿激素,解析 由于该小鼠的胰腺被切除后,表现出糖尿病的症状,即血糖升高,则可以表明胰腺可分泌胰岛素,胰岛素具有降血糖的功能。,1,2,3,4,5,6,7,8,8.女性孕期血糖偏高是一种常见现象。下图为进食等量葡萄糖后,孕妇与正常女性(非孕妇)血糖浓度和胰岛素浓度变化的数据记录。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血糖浓度的升高是导致胰岛素浓度升高的原因之一 B.孕妇的胰岛细胞对血糖变化比较敏感,产生胰岛素的速度较快 C.孕妇血糖浓度升高可能的原因是体内的靶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 D.孕妇一旦确诊为妊娠期糖尿病,就应及时控制糖类摄入量,解析,返回,1,2,3,4,5,6,7,8,解析 由图可知,当体内血糖浓度升高时,与孕妇相比,正常女性体内胰岛细胞对血糖变化比较敏感,产生胰岛素的速度较快,故B错误。 当血糖升高时,刺激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多。题图中孕妇体内胰岛素含量的峰值大于正常女性,而血糖浓度却高于正常女性,很可能是孕妇体内的靶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所致。孕妇一旦确诊为妊娠期糖尿病,应及时控制糖类摄入量,以降低血糖浓度。,返回,1,2,3,4,5,6,7,8,考点四 活动:模拟尿糖的检测(加试),1.实验目的 学会用 检测尿液中是否存在葡萄糖。 2.实验步骤 (1)取5支试管并 。 (2)在5支试管中分别加入4 mL不同的液体:1号 ,2号 ,3号 ,4号甲尿液,5号乙尿液。 (3)将 放到干净的纸巾上,然后用一支干净的滴管从1号试管中吸取液体,滴两滴于其上,观察颜色变化并记录。 (4)重复(3)步骤,检测另外四种溶液并记录。,答案,葡萄糖试纸,编号,清水,葡萄糖溶液,蛋白质溶液,葡萄糖试纸,注意 取液过程中滴管不能混用。 在现实中,医生不能仅凭一份尿液样本就断定某人是否患糖尿病,因为在一次性大量食用糖的时候,也会使尿中含有少量的糖而且肾小球肾炎也可导致尿中含糖。在判断是否患糖尿病时,要根据尿糖检测结果结合病人的饮食来综合判断。,1.实验原理 葡萄糖试纸是一种酶试纸,由葡萄糖氧化酶、过氧化氢酶和某种无色的化合物固定于滤纸上制成的。,2.实验流程,准备:将5个分别装有水、葡萄糖溶液、蛋白质溶液以及两份尿液的滴瓶和5条葡萄糖试纸分别对应做好标记,并在记录本上设计好记录表格 检测:分别用滴管从5个滴瓶中吸取溶液,在对应的葡萄糖试纸上各滴加2滴 ,观察:观察试纸的颜色变化并与标准比色卡对比,判断出“尿糖”的 含量 记录:将实验结果记在记录表中 分析:分析结果、得出结论,(1)某同学实验所得的5张试纸的现象没有很大区别,最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 可能用同一支滴管取样品,造成不同溶液的混合。 (2)仅凭尿液样本还不能断定某人患糖尿病,应该怎样进一步确诊? 提示 可以检测血液中胰岛素的浓度(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3)除了用葡萄糖试纸检验糖尿病患者的尿液中含有葡萄糖外,还可以用什么方法? 提示 用本尼迪特试剂水浴加热,会出现红黄色沉淀(其他合理的答案也可)。,提示,(4)水、葡萄糖溶液样本的作用是什么? 提示 水、葡萄糖溶液样本是起对照作用。,解析,题型一 实验基础,1.尿液检查是诊断泌尿系统疾病的重要依据,对于某些全身性病变以及身体其他脏器影响尿液改变的疾病如糖尿病、血液病、肝胆病等的诊断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尿糖检测的原理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1,2,3,4,解析,A.过程为比色,若试纸呈深棕色,可推出此人尿液中含较多的葡萄糖 B.科学家将上述两种酶固定在尿糖试纸上就可检测尿糖 C.步骤原子氧可以将某无色物质氧化成有色化合物 D.为确诊患有糖尿病,还应检测血液中胰岛素的浓度,1,2,3,4,解析 过程为比色,若试纸呈深棕色,可推出此人尿液中含较多的葡萄糖,故A正确; 将上述两种酶和无色的化合物固定在纸条上,制成测试尿糖含量的酶试纸,故B错误; 步骤原子氧可以将某无色物质氧化成有色化合物,根据葡萄糖含量的少或多而依次呈现出浅蓝、浅绿、棕或深棕色,故C正确; 尿液中含有葡萄糖,不一定患有糖尿病,还可能为一次性吃糖过多、肾脏病变等,还应检测血液中胰岛素的含量,故D正确。,1,2,3,4,解析,2.试纸法检测尿糖的原理是利用试纸上的葡萄糖氧化酶将葡萄糖分解成葡萄糖酸和过氧化氢,过氧化氢又与试纸上的苯酚等无色物质形成红色物质,将其与标准比色卡比对,即可知道尿样中葡萄糖的含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检测原理与本尼迪特试剂检测原理不同 B.检测结果中红色越深,说明糖尿病病情越重 C.正常人饭后尿糖检测呈红色 D.该法也可以用于检测其他还原糖,1,2,3,4,解析 题干中已说明试纸法检测尿糖的原理,本尼迪特试剂与葡萄糖溶液热水浴加热,生成红黄色沉淀,故本题选A; 检测结果中红色越深,可说明尿样中含有的葡萄糖越多,但尿糖含量高不一定是糖尿病引起的,故B错误; 正常人饭后血糖浓度会升高,但不一定会产生尿糖,故C错误; 根据试纸法的原理可知,其他还原糖不产生过氧化氢,尿糖试纸不适用于其他还原糖的鉴定,D错误。,1,2,3,4,解析,题型二 实验应用,3.甲、乙两人同时空腹做尿液检验。所采尿样标号分别为1号和2号,经本尼迪特试剂测定发现:1号试管混合液热水浴后呈现红黄色,2号试管呈蓝色。判断最严谨的是( ) A.甲出现尿糖,一定是糖尿病患者 B.乙不可能是糖尿病患者 C.甲出现尿糖,但不一定是糖尿病患者 D.这种结果无法说明任何问题,1,2,3,4,解析 实验结果表明甲的尿液中含有葡萄糖,但不一定是糖尿病患者,因为若是肾脏功能障碍,肾小管不能有效地重吸收原尿中的葡萄糖,尿中也会持续出现尿糖。,1,2,3,4,解析,4.若正常人体内血糖浓度达到或超过0.16%时,会暂时出现尿糖现象,只是因为( ) A.胰岛素分泌过少 B.肾小球发生病变,过滤作用过强 C.肾小管的重吸收能力有限 D.肾小管发生病变并失去重吸收能力,返回,1,2,3,4,解析 在正常情况下,人体内的血糖浓度总是维持在0.1%左右,这是由于胰岛素的调节功能。若人体刚刚进食后,血糖浓度会有所升高。但当人体胰岛素分泌不足时,人体的血糖浓度会升高,糖会随尿排出形成糖尿。若肾小管的重吸收功能出现问题时,也会出现糖尿。题干中是正常人,因此不会出现胰岛素分泌过少、肾小球发生病变、肾小管发生病变并失去重吸收能力的情况。,返回,1,2,3,4,探高考 练模拟,1.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全都是内环境成分的一组是( ) A.Na、O2、葡萄糖、血浆蛋白 B.呼吸氧化酶、抗体、激素 C.CO2、血红蛋白、H、尿素 D.Ca2、载体蛋白、氨基酸,解析,解析 呼吸氧化酶只存在于细胞内,血红蛋白只存在于红细胞内,载体蛋白只存在于细胞膜上,故B、C、D所述物质并非全存在于内环境中,只有A项所述物质全属于内环境成分。,1,2,3,4,5,2.(2014新课标全国,3)内环境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 B.内环境稳态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 C.维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 D.内环境中发生的丙酮酸氧化分解给细胞提供能量,有利于生命活动的进行,解析,1,2,3,4,5,解析 A项,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因此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 B项,酶促反应需要酶,酶的活性又受温度、pH等因素的影响,只有温度、pH等都在适宜的范围内(内环境稳定),酶才能正常地发挥催化作用。 C项,神经细胞兴奋的产生与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有关,静息电位的维持和动作电位的产生与神经细胞内外Na、K的浓度有关,因此维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 D项,内环境主要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丙酮酸氧化分解发生在细胞内,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1,2,3,4,5,3.在离体实验条件下,单条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示意图如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b段的Na内流是需要消耗能量的 B.bc段的Na外流是不需要消耗能量的 C.cd段的K外流是不需要消耗能量的 D.de段的K内流是需要消耗能量的,解析,1,2,3,4,5,解析 ab段和bc段表示动作电位的形成过程,此时Na内流,顺浓度梯度进行,该过程不消耗能量。cd段和de段表示复极化过程,此时K外流,该过程也不消耗能量。,4.正常人体内的激素、酶和化学递质均有特定的生物活性,这三类物质都是( ) A.在细胞内发挥作用 B.由活细胞产生的蛋白质 C.与特定分子结合后起作用 D.在发挥作用后还能保持活性,解析,1,2,3,4,5,解析 酶可在细胞内和细胞外发挥作用,A项错误。 激素、酶和化学递质并非都是蛋白质。部分激素是蛋白质;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化学递质的化学本质不是蛋白质,故B项错误。 激素与靶细胞上的受体结合,化学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酶与相应的底物结合后起作用,C项正确。 激素发挥作用后就被灭活,化学递质发挥作用后可被降解,而酶发挥作用后仍具有活性,D项错误。,1,2,3,4,5,5.下图中X、Y、Z分别表示人体内三种内分泌腺,甲、乙、丙分别表示它们分泌的激素,箭头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若切除Y,则丙的分泌量不变 B.X和Y之间仅通过体液调节相联系 C.若Z代表甲状腺,则幼年时乙和丙过少会导致成年后身材矮小 D.甲对Y、乙对Z、丙对X和Y都起促进作用,这属于人体的负反馈调节,解析,解析 从图中可知,若切除Y,则丙的分泌量会减少;若X是神经系统的组成部分,则可以通过神经调节来控制Y的部分生理活动;丙对X和Y起到抑制作用。,返回,1,2,3,4,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