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养成防火好习惯.ppt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767824 上传时间:2019-11-05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1.0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小养成防火好习惯.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从小养成防火好习惯.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从小养成防火好习惯.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消防安全知,学习目标,学习消防知识,普及消防知识。 强化消防宣传,增强保护意识。 天天宣传天天安,日日防火日日宁。,培养四个能力,检查消除火灾隐患能力 扑救初期火灾能力 组织人员疏散逃生能力 消防宣传教育能力,主 要 内 容,第一部分:如何预防火灾的发生 第二部分:如何进行初期火灾扑救 第三部分:学习火场自救常识,第一部分:如何预防火灾的发生,第一部分:如何预防火灾的发生,一、 以预防学生宿舍发生火灾为例: 1、 学生宿舍区严禁使用明火,如点蜡烛,使用打火机玩火等. 2、宿舍区严禁使用电器,如使用电热棒、电炉、电热器、充电器等。 3、严禁在宿舍区抽烟。 4、严禁在宿舍区点蚊香。 5、经常检查宿舍内的电线、开关、接头处是否老化、缺损或接触不良等情况。 6、及时清理无关的易燃物品,夜间睡觉时应打开后窗。 7、严禁在宿舍区内及周围存放易燃易爆物品。 8、严格按规定使用煤气罐。( 学生宿舍区禁止使用),铭记标识,第一部分:如何预防火灾的发生,发现火情,及时拨打,119,如何拨打火警电话?,拨打火警电话的时候莫要惊慌,要尽可能的将消防队员希望知道的信息告诉他们。这样才能有效的帮助他们来制定救火方案来灭火。,119,拨打“119”时所需要说明的 几点:,1、先说明火灾发生的具体位置。如位置比较难找则将附近的标志性建筑部说清楚。 2、将火势的大小、燃烧的时间进行一个大概的预判并告诉接警中心。 3、尽可能的将所知的燃烧物质详细的进行报告。,4、(最重要)要将火场内是否有人员被困。被困人数的多少详细的说清楚。 5、将火场周围的建筑物进行一下描述,如有易燃易爆场所则应进行重点强调说明。 6、将报警人的姓名、电话留下,以方便消防指战员及时的跟进火场动态以调整计划。,第二部分:如何进行初期火灾扑救,火势小、没有漫延为前提, 要掌握基本的灭火方法。 即:小火扑救,灭火的基本方法,(1)隔离法 将正在发生燃烧的物质与其周围可燃物隔离或移开,燃烧就会因为缺少可燃物而停止。如将靠近火源处的可燃物品搬走,拆除接近火源的易燃建筑,关闭可燃气体、液体管道阀门,减少和阻止可燃物质进入燃烧区域等等。 (2)窒息法 : 阻止空气流入燃烧区域,或用不燃烧的惰性气体冲淡空气,使燃烧物得不到足够的氧气而熄灭。如用二氧化碳、氮气、水蒸气等惰性气体灌注容器设备,用石棉毯、湿麻袋、湿棉被、黄沙等不燃物或难燃物覆盖在燃烧物上,封闭起火的建筑或设备的门窗、孔洞等等,直至燃烧反应终止。目前使用的干粉灭火剂、1211等均属此类灭火剂。,灭火的基本方法,(3)冷却法: 将灭火剂(水、二氧化碳等)直接喷射到燃烧物上把燃烧物的温度降低到可燃点以下,使燃烧停止;或者将灭火剂喷洒在火源附近的可燃物上,使其不受火焰辐射热的威胁,避免形成新的着火点。此法为灭火的主要方法。 (4)抑制法(化学法): 将有抑制作用的灭火剂喷射到燃烧区,并参加到燃烧反应过程中去,使燃烧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游离基消失,形成稳定分子或低活性的游离基,使火熄灭。,第三部分:学习火场自救常识,蚊香引起火 灾 案 例,假若你身处此火场当中,将如何自救呢?,教室失火别慌乱,听从老师指挥是关键。 疏散出去最安全。,逃生自救方法: 1、及时拨打119火警电话。 2、火势小时,可取灭火器或衣物拍打灭火。3、火势趋猛,则迅速逃到室外,如有浓 烟,用衣物捂住口鼻,并弯腰姿势快行。 4、第一层教室失火,可跳窗户,第二三层可用衣物系好,爬下去。 5、当烟火封住楼道、大门时,可爬到平台等待救援。 6、身上着火不要惊慌,用水浇灭或打滚,将火压灭。,火灾现场撤离模拟,模拟情境: 用于教室电线老化引起火灾,我们该如何逃生? 1、报警 2、切断电源 3、使用灭火器 4、有序疏散,总 结 提高消防意识 养成良好习惯,大家是否知道,大兴安岭森林失火,烧毁了大面积的林木,其元凶是谁?某校礼堂瞬间变成断壁残垣,其祸首是谁?都是一个小小的 烟头!随手丢弃烟头是许多吸烟者的习惯动作,全国每天产生数十亿烟头,这个潜在的火源是任何引起火灾的其他火源不能相比的,所以养成良好的习惯,与防止火灾,保护国家财产和人们的生命安全有着密切关系。,良好习惯包括: 不在禁止吸烟的地方吸烟;烟头熄灭后再扔进垃圾桶;不随便焚烧杂物;不把火柴,打火机随意乱放;人走关灯,下班断电等等,这些举手之劳的事情,可以有效地消除火灾隐患。 作为中学生,更应该不吸烟,不玩火,多学习和宣传消防知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希望同学们能通过本课所学,有益于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