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高三第一轮总复习政治,第一编 高考全通集训,必修三 文化生活,第三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从内容上看,本课时考查的重点有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推动文化交流的意义等。 从题型上看,既有选择题也有非选择题。 从考查方式上看,大多以当年热点材料为背景进行考查。,基础经典全面扫描,一、选择题 1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中国传统节日春节,也逐渐得到世界各国的认可和重视。然而韩国、越南虽和中国一样在同一天过春节,但三个国家的习俗各不相同:中国是贴对联、点爆竹、包饺子;韩国是祭拜祖先、吃米糕汤;越南是祭祖祭神、做年粽。由此可见( ) 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 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春节已经成为世界性的节日 A B C D 解析 中国、韩国、越南三个国家的春节习俗各不相同,这既体现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也体现了传统文化的民族性,正确;与题意无关;不正确。,2始建于元代的中轴线是古都魅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北京独有的壮美秩序就由这条中轴线的建立而产生”。如果为中轴线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写报告,可用的观点有( ) 中轴线反映了北京城市文明的演进 中轴线是北京历史文化的重要源泉 中轴线展示了北京城市文化的独特性 中轴线的保护将确保传统文化的稳定 A B C D 解析 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对研究人类文明具有重要意义。始建于元代的中轴线作为文化遗产,能够反映北京城市文明的演进,也有利于展示北京城市文化的独特性,符合题意;北京历史文化是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其源泉应是社会实践,表述错误;中“确保”的说法太绝对,排除。,32014年7月20日,为期一个多月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出版成果展”落下了帷幕,那些印在纸上、刻在磁盘上的“非遗”,留在了人们心中,凝固为长久的记忆。1800多种非遗图书、100余部非遗纪录片作为数以万计的各类非遗出版物的代表,在国家图书馆集中展出,吸引了一批又一批观者驻足。举办上述活动( ) 源于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说明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印证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才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彰显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更能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A B C D 解析 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出版成果展,一方面源于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说明了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入选;无论是物质文化遗产还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都能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说法错误。,42014年7月29日,来自全球43个国家和地区的188支合唱团欢聚在北京,用歌声拉开了第十二届中国国际合唱节的序幕。开幕式上,来自乌克兰的LAVIVO阿卡贝拉爵士合唱团从菊花台唱到但愿人长久,让中国观众大饱耳福。来自尼日利亚的阿布贾首都合唱团带来一首中国观众熟悉的洪湖水浪打浪,又让人回到那个充满浪漫与激情的年代。这体现出( ) A不同民族的文化有其共性和普遍规律 B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C不同的民族,其文化成就是相同的 D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解析 中国经典歌曲被外国人演唱,体现出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D正确;A、B不为材料所体现;C错在“相同”上。,5吉祥文化是中国人特有的一种文化,在许多中国的民间器物首饰、绣品、木雕、瓷器上,都可以看到吉祥符号。中国的吉祥文化受到许多外国友人的喜爱,也丰富了世界文化。这告诉我们( ) 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 尊重文化多样性有利于繁荣世界文化 中华文化正在成为世界性文化 文化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A B C D 解析 吉祥文化是中国特有的,它丰富了世界文化,促进了文化发展,说明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符合题意,说法错误。故选B。,6南方的雨,下得缠绵、温柔、纤细、持久,像南方少女的爱,羞羞答答,多情含蓄;北方的雨,下得豪爽、酣畅、粗犷、干脆,像北方小伙的情,炽烈如焰,热情奔放。关于雨的描写( ) A说明地方自然特色决定地方的文化特色 B借自然环境的差异表明文化及其形成的性格差异 C表明文化的多样性是文化交流和传播的障碍 D仅能体现自然环境差异,因为同一国家不存在文化差异 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具有区域性的原因。南方和北方的社会环境不同,两者的文化、人物性格也不相同,B正确。A说法夸大了自然环境的作用,C、D说法错误。,7“一个音符无法表达出优美的旋律,一种颜色难以描绘出多彩的画卷。”从文化角度上看,这句话给我们的启示是( ) A要认同本民族的文化 B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C要维护世界文化的统一性 D要消除民族文化的差异性 解析 题干强调多个音符、多种颜色,即强调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故选B。,8入乡随俗表明了( ) A对传统文化的继承 B优秀文化取代落后文化 C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D不同的文化具有共通性 解析 入乡随俗是指在交往中要尊重交往对象所特有的风俗习惯,体现了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故答案选C项。尊重其他地方的风俗不一定是继承,A与题意不符。不能笼统地说其他地方的文化是优秀或落后文化,B项错误。入乡随俗是随他乡独特的风俗习惯,是文化的多样性和特殊性,不是文化的共通性,D项与材料不符。,9清代学者叶燮曾说:“孤芳独美,不如集众芳以为美。”从文化角度来看,这强调了( ) A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创新 B优秀文化必然代替落后文化 C文化发展需要博采众长 D优秀文化具有自己鲜明的特点 解析 回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题干中引语的意思。题中词句告诉我们要善于在文化学习和交往中借鉴世界各国文化的长处,要博采众长。故选C项。,10中国文化在加拿大的传播、繁盛有其独特的历史和现实原因。100多年前,第一批华人漂洋过海来到加拿大,中国文化随之扎根。如今,中国已成为加拿大第二大贸易伙伴、第一大外国留学生来源地,中国文化在加拿大的能见度日益提高。材料涉及的文化交流的途径有( ) 商业贸易 人口迁徙 教育 外出旅游 A B C D 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交流的途径。材料中“第一批华人漂洋过海来到加拿大”说明可选;“中国已成为加拿大第二大贸易伙伴”说明可选;“第一大外国留学生来源地”说明可选。与题意不符。,11手机、平板电脑与互联网联手构建的移动互联网,已经逐渐成为具有更高效率的媒介形式。以QQ、微博、微信、搜索引擎等为代表的新媒体正利用移动互联网的免费特征,逐步蚕食传统媒体的市场。下列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有( ) 新媒体将逐步取代传统媒体 QQ、微博、微信等已不属于大众媒体的范畴 新媒体进一步丰富大众媒体的文化传播功能 传统媒体必须主动创新,吸纳新媒体的优点 A B C D 解析 本题考查大众传媒的相关知识。材料主要强调,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传媒的功能越来越强大,对传统传媒形成新的挑战,故符合题意。新媒体的产生并不意味着传统媒体的消失,各种传媒都在文化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故说法有误;QQ、微博、微信等属于大众传媒,故说法错误。,12明朝以后,东北地区俗称“关东”,山东、河南、河北、山西等省人民到关东谋生被称为“闯关东”。他们对东北的文化变迁产生了极大影响。“闯关东”属于文化传播途径中的( ) A商贸活动 B人口迁徙 C教育 D口语传播 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传播的途径。“闯关东”属于人口迁徙活动,“对东北的文化变迁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说明人口迁徙是文化传播的途径之一,故B项符合题意。,13下面漫画所揭示的文化生活道理是( ) A不同地域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 B文化的多样性和文化选择的多样性 C依托网络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的推广和运用,互联网能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D广播、电视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 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传播的方式。互联网具有传播同网、全球同时、受众主动、双向互动的特点,故应选C项。,14在经济全球化形势下,英语在亚洲各国日渐流行。与此同时,亚洲各国纷纷开设使用本民族语言的国际广播频道。这表明( ) A亚洲文化与世界文化日渐融合 B亚洲各国注重推动民族文化走向世界 C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亦步亦趋 D亚洲各国用本民族语言消除英语的影响 解析 让本民族语言向世界传播,是一个将民族文化推向世界的表现,故选B项。文化交流的目的在于促进本民族文化的繁荣,而不是融合,失去自身特点,排除A项。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排除C项。D项不符合题意。,15全球化时代的文化交流创造了一个兴趣接近的跨国界受众群体,中国传统文化在那些同样尊崇传统的国家具有独特的传播魅力。由此可见( ) 文化越是民族的,才越是世界的 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提高 不同国家人们的文化价值认同趋于同一 传统文艺主导着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进程 A B C D 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多样性、加强文化交流等知识。材料强调,中国传统文化受到国外观众的欢迎,故符合题意。说法错误,中“主导”说法错误。,16近年来,我国政府与近150个国家签订政府间文化合作协定,在海外建立多个中国文化中心和200多所孔子学院,举办中国文化年、文化周、文化日等大型文化宣传活动,不断扩大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有利于( ) 加深其他国家人民对中国的了解 促进中国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推动现代信息技术的进步 提升我国文化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A B C D 解析 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必然会加深其他国家人民对中国的了解,促进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并提升中国文化的影响力,正确反映了题意;现代信息技术的进步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颠倒了二者的关系。,二、非选择题 17宽带网络技术平台是提升信息消费水平的重要物质基础,它的使用大大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加快了信息的网络传播速度,拓展了网络的覆盖范围,提高了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程度,使人们更为迅捷地接触到世界上不同民族的文化,感受到不同文化的交汇与激荡。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播的相关知识,说明我们应当如何促进文化的交流与传播。,答案 要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既要尊重本民族文化,又要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交流与传播中做到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要充分利用大众传媒,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最大限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充分发挥其传递、沟通、共享文化的强大功能。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信息技术素养,既要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努力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解析 本题属于措施类主观题。考生可以依据材料信息和设问要求,从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发挥大众传媒的功能、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的角度进行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