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专业外文文献翻译-外文翻译--数控系统与数控机床技术发展趋势

上传人:外****家 文档编号:17336 上传时间:2016-12-01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6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控专业外文文献翻译-外文翻译--数控系统与数控机床技术发展趋势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数控专业外文文献翻译-外文翻译--数控系统与数控机床技术发展趋势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数控专业外文文献翻译-外文翻译--数控系统与数控机床技术发展趋势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附录 A 数控系统与数控机床技术发展趋势 摘要 :本文主要阐述了数控系统及数控机床的产生、发展以及其将来,较全面的说明了现阶段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数控系统;数控机床 1 数控系统发展趋势 从 1952 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制出第一台试验性数控系统,到现在已走过了46 年历程。数控系统由当初的电子管式起步,经历了以下几个发展阶段: 分立式晶体管式小规模集成电路式大规模集成电路式小型计算机式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微机式的数控系统。到 80 年代,总体发展趋势是:数控装置由 展;广泛采用 32 位 成多微处理器系统;提高系统的集成度,缩小体积,采用模块化结构,便于裁剪、扩展和功能升级,满足不同类型数控机床的需要;驱动装置向交流、数字化方向发展; 置向人工智能化方向发展;采用新型的自动编程系统;增强通信功能;数控系统可靠性不断提高。总之,数控机床技术不断发展,功能越来越完善,使用越来越方便,可靠性越来越高,性能价格比也越来越高。到 1990 年,全世界数控系统专业生产厂家年产数控系统约 13 万台套。国外数控系统技术发展的总体发展趋势是: 新一代数控系统采用开放式体系结 构 进入 90 年代以来,由于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数控机床技术更快的更新换代。世界上许多数控系统生产厂家利用 丰富的软硬件资源开发开放式体系结构的新一代数控系统。开放式体系结构使数控系统有更好的通用性、柔性、适应性、扩展性,并向智能化、网络化方向大大发展。近几年许多国家纷纷研究开发这种系统,如美国科学制造中心( 空军共同领导的“下一代工作站 /机床控制器体系结构” 共体的“自动化系统中开放式体系结构” 本的划等。开发研究成果已得到应用,如 司从 1995 年开始在其生产的加工中心、数控铣床、数控车床等产品中采用了开放式体系结构的统。开放式体系结构可以大量采用通用微机的先进技术,如多媒体技术,实现声控自动编程、图形扫描自动编程等。数控系统继续向高集成度方向发展,每个芯片上可以集成更多个晶体管,使系统体积更小,更加小型化、微型化。可靠性大大提高。利用多 优势,实现故障自动排除;增强通信功能,提高进线、联网能力。开放式体系结构的新一代数控系统,其硬件、软件和总线规范都是对外开放的,由于有充足的软、硬件资源可供利用, 不仅使数控系统制造商和用户进行的系统集成得到有力的支持,而且也为用户的二次开发带来极大方便,促进了数控系统多档次、多品种的开发和广泛应用,既可通过升档或剪裁构成各种档次的数控系统,又可通过扩展构成不同类型数控机床的数控系统,开发生产周期大大缩短。这种数控系统可随 级而升级,结构上不必变动。 新一代数控系统控制性能大大提高 数控系统在控制性能上向智能化发展。随着人工智能在计算机领域的渗透和发展,数控系统引入了自适应控制、模糊系统和神经网络的控制机理,不但具有自动编程、前馈控制、模糊控制 、学习控制、自适应控制、工艺参数自动生成、三维刀具补偿、运动参数动态补偿等功能,而且人机界面极为友好,并具有故障诊断专家系统使自诊断和故障监控功能更趋完善。伺服系统智能化的主轴交流驱动和智能化进给伺服装置,能自动识别负载并自动优化调整参数。直线电机驱动系统已实用化。 总之,新一代数控系统技术水平大大提高,促进了数控机床性能向高精度、高速度、高柔性化方向发展,使柔性自动化加工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2 数控机床发展趋势 为了满足市场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为了达到现代制造技术对数控技术提出的更高的要 求,当前,世界数控技术及其装备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高速、高效、高精度、高可靠性 要提高加工效率,首先必须提高切削和进给速度,同时,还要缩短加工时间;要确保加工质量,必须提高机床部件运动轨迹的精度,而可靠性则是上述目标的基本保证。为此,必须要有高性能的数控装置作保证。 高速、高效 机床向高速化方向发展,可充分发挥现代刀具材料的性能,不但可大幅度提高加工效率、降低加工成本,而且还可提高零件的表面加工质量和精度。超高速加工技术对制造业实现高效、优质、低成本生产 有广泛的适用性。 新一代数控机床(含加工中心)只有通过高速化大幅度缩短切削工时才可能进一步提高其生产率。超高速加工特别是超高速铣削与新一代高速数控机床特别是高速加工中心的开发应用紧密相关。 90 年代以来,欧、美、日各国争相开发应用新一代高速数控机床,加快机床高速化发展步伐。高速主轴单元(电主轴,转速15000 100000r/高速且高加 /减速度的进给运动部件(快移速度60120m/削进给速度高达 60m/高性能数控和伺服系统以及数控工具系统都出现了新的突破,达到了新的技术 水平。随着超高速切削机理、超硬耐磨长寿命刀具材料和磨料磨具,大功率高速电主轴、高加 /减速度直线电机驱动进给部件以及高性能控制系统(含监控系统)和防护装置等一系列技术领域中关键技术的解决,应不失时机地开发应用新一代高速数控机床。 依靠快速、准确的数字量传递技术对高性能的机床执行部件进行高精密度、高响应速度的实时处理,由于采用了新型刀具,车削和铣削的切削速度已达到 5000米 8000 米 /分以上;主轴转数在 30000 转 /分 (有的高达 10 万转 /分 )以上;工作台的移动速度:(进给速度),在分辨率为 1 微米时,在 100 米 /分(有的到 200 米 /分)以上,在分辨率为 米时,在 24 米 /分以上;自动换刀速度在 1 秒以内;小线段插补进给速度达到 12 米 /分。根据高效率、大批量生产需求和电子驱动技术的飞速发展,高速直线电机的推广应用,开发出一批高速、高效的高速响应的数控机床以满足汽车、农机等行业的需求。还由于新产品更新换代周期加快,模具、航空、军事等工业的加工零件不但复杂而且品种增多。 高精度 从精密加工发展到超精密加工(特高精度加工),是世界各工业强国致力发展的方向。其精度从微米级到亚微米级,乃至纳米 级( 10其应用范围日趋广泛。超精密加工主要包括超精密切削(车、铣)、超精密磨削、超精密研磨抛光以及超精密特种加工(三束加工及微细电火花加工、微细电解加工和各种复合加工等)。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超精密加工技术不断提出了新的要求。新材料及新零件的出现,更高精度要求的提出等都需要超精密加工工艺,发展新型超精密加工机床,完善现代超精密加工技术,以适应现代科技的发展。 当前,机械加工高精度的要求如下:普通的加工精度提高了一倍,达到 5 微米;精密加工精度提高了两个数量级,超精密加工精度进入纳米级( 米),主轴回转精度要求达到 米,加工圆度为 米,加工表面粗糙度 米等。 精密化是为了适应高新技术发展的需要,也是为了提高普通机电产品的性能、质量和可靠性,减少其装配时的工作量从而提高装配效率的需要。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和对机电产品性能与质量要求的提高,机床用户对机床加工精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满足用户的需要,近 10 多年来,普通级数控机床的加工精度已由 10 5 m,精密级加工中心的加工精度则从 35 m,提高到 1 高可靠性 高可靠性是指数控系统的可靠性要高于被控设备的可靠性在一个数量级以上,但也不是可靠性越高越好,仍然是适度可靠,因为是商品,受性能价格比的约束。对于每天工作两班的无人工厂而言,如果要求在 16 小时内连续正常工作,无故障率 P(t) 99%以上的话,则数控机床的平均无故障运行时间 必须大于3000 小时。 于 3000 小时,对于由不同数量的数控机床构成的无人化工厂差别就大多了,我们只对一台数控机床而言,如主机与数控系统的失效率之比为10: 1 的话(数控的可靠比主机高一个数量级)。此 时数控系统的 时,而其中的数控装置、主轴及驱动等的 必须大于 10 万小时。 当前国外数控装置的 已达 6000 小时以上,驱动装置达 30000 小时以上。 模块化、智能化、柔性化和集成化 模块化、专门化与个性化 机床结构模块化,数控功能专门化,机床性能价格比显著提高并加快优化。为了适应数控机床多品种、小批量的特点,机床结构模块化,数控功能专门化,机床性能价格比显著提高并加快优化。个性化是近几年来特别明显的发展趋势。 智能化 智能化的内容包括在数控系统中的各个方面: 为追求加工效率和加工质量方面的智能化,如自适应控制,工艺参数自动生成; 为提高驱动性能及使用连接方便方面的智能化,如前馈控制、电机参数的自适应运算、自动识别负载自动选定模型、自整定等; 简化编程、简化操作方面的智能化,如智能化的自动编程,智能化的人机界面等; 智能诊断、智能监控方面的内容,方便系统的诊断及维修等。 柔性化和集成化 数控机床向柔性自动化系统发展的趋势是:从点(数控单机、加工中心和数控复合加工机床)、线( 面(工段车间独立制造岛、 体( 布式网络集成制造系统)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向注重应用性和经济性方向发展。柔性自动化技术是制造业适应动态市场需求及产品迅速更新的主要手段,是各国制造业发展的主流趋势,是先进制造领域的基础技术。其重点是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实用化为前提,以易于联网和集成为目标;注重加强单元技术的开拓、完善; 机向高精度、高速度和高柔性方向发展;数控机床及其构成柔性制造系统能方便地与 结,向信 息集成方向发展;网络系统向开放、集成和智能化方向发展。 开放性 为适应数控进线、联网、普及型个性化、多品种、小批量、柔性化及数控迅速发展的要求,最重要的发展趋势是体系结构的开放性,设计生产开放式的数控系统,例如美国、欧共体及日本发展开放式数控的计划等。 出现新一代数控加工工艺与装备 为适应制造自动化的发展,向 供基础设备,要求数字控制制造系统不仅能完成通常的加工功能,而且还要具备自动测量、自动上下料、自动换刀、自动更换主轴头(有时带坐标变换) 、自动误差补偿、自动诊断、进线和联网等功能,广泛地应用机器人、物流系统; 造及无图纸制造技术; 围绕数控技术、制造过程技术在快速成型、并联机构机床、机器人化机床、多功能机床等整机方面和高速电主轴、直线电机、软件补偿精度等单元技术方面先后有所突破。并联杆系结构的新型数控机床实用化。这种虚拟轴数控机床用软件的复杂性代替传统机床机构的复杂性,开拓了数控机床发展的新领域; 以计算机辅助管理和工程数据库、因特网等为主体的制造信息支持技术和智能化决策系统。对机 械加工中海量信息进行存储和实时处理。应用数字化网络技术,使机械加工整个系统趋于资源合理支配并高效地应用。 由于采用了神经网络控制技术、模糊控制技术、数字化网络技术,机械加工向虚拟制造的方向发展。 综上所述,在现阶段和未来的一段时间内,数控系统与数控机床技术的发展将迎来一个新的空间,必定以惊人的速度向前发展,并达到一个崭新的曾面上。 附录 B of of of of of of &D 952 of of 6 of of - of of of of of 0 of C 2 of of to to of In a of is is Go to 990 of of of of a to 0 of of of go up a of of a of of of of is to In a of of a of in 00 A2 of 995 in of of of of in as of to on It is a of is of is of go on is of of or of of of of of of of PU on a he of on to to in of of ey is to of be of In a a of of of to of o of of to of of in o at of of is of of of is to of of to to is a of of is 90 a of of of of r/, is m/0 is as 0 m/ of . As is of of of of of as as a of in of do a of is is of of of of 000 8000 s of in is as as in 00 s 00 s) in .1 4 s ; 2 s to a of of of a of of of of of of to of is of to 10 by to to as as 3 of . of of of of is as of .1 is a of is of is of so of of of of is of of To of 0 of 10 m go 5 of m 3 5 m, 1 m. of of to be of do be is a is of of if to 6 ( t) 99% of of of be 000 is 000 of of a of as of 0: (is a of of be 3,333.3 of in of be of of 000 Is he of is of of of of of of of of of of is in he in of to in of if is To perf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设计 > 外文翻译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