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专业外文文献翻译-外文翻译---尺寸控制

上传人:外****家 文档编号:17225 上传时间:2016-12-0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械专业外文文献翻译-外文翻译---尺寸控制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机械专业外文文献翻译-外文翻译---尺寸控制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机械专业外文文献翻译-外文翻译---尺寸控制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附录 附录 1 英文翻译 n of of by as as to to to If it to to at by a a in It is to be In we to be to a a it to be to of to be to be A of as is no an it in of to It of be to be of be to is is be 1. of it is it is to a or in of a to be to it to be to it is to of is be be as as to to a of on a of be of (1) or of a or id a is to at so in of a is a he he up of is A a mm 75. a 5mm as (2) of a is he or he of so be to be be 100+2. a a if is is to be of if is to be of be be by or it be so be by be so in or be so is to is of of be (1) of as of of is id to be a of of is id to be a of of be or id to be a (2) In to a of of of it is to a of a be a of of a 5in of to of of a of is to a be of e by or is as a a be of is by or as is as a a is it as a is it is to a to a of is a it is to 3. of t is to a of to to an is to A of a of To of a of of if be to of to of to of of of of 4. 500: 1969, S 4500 is a S 1961 to of to do to be to Or or is up 150 s he in 946, to of 6 952, of to . of In a he is as of an of in of by a at is s to do to do to be as a of to of as to s at of of s to of is of to of at of of on So as of on of to is it is it is it to to to of C S - 51 as to , Z of In in is C S - 1 of of it is a of in to of to be as is as to of is to of be of or is As is it to be in to If As to of is be So to on of at at of is it is no to In in an a a of to In if is 附录 2 中文译文 尺寸控制 在早期的工程(问题)中,配合零件获得的方法是,首先尽可能 把 一个零件加工到所 需的尺寸,再将与它相配合的零件 加工到接近所需尺寸,不断将这两个零件试配,再进一 步加工直至获得所许的配合关系。如果加工中不便于将两个零件进行试配,则最后的工作 是由钳工在钳工台完成,钳工刮削配合零件直至达到所许配合,因此“钳工”在英文中用 适当的,适配的)这一词。显然,两个配合件应该总是在一起(工作)当其中任意一个需要替换时,所有的适配刮削工作又要从头开始。这时,我们期盼能购买到可以替换坏掉零件的替用品,而无须刮削或其它钳工操作就能正常工作。 当一个零件一从架子上拿来就可以替换同样尺寸同样材料规格的另一个零件,就说这 个 零件是可互换的。具有可互换性的系统不必进行高成本的辅助刮削工作,因此降低了产 品的成本。在要替换掉磨损的零件时,零件的可互换性对维护而言也是大有好处的。然而, 可互换系统要求配合件的 尺寸必须规格化,还必须考虑由于加工操作的不足之处引入的尺寸变化。必须采用某种形式的检测方法以确保对加工的控制。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尺寸误差有时可能要过一段时间才会发现,而此时却已远离加工的地方。 1 公差与极限尺寸 大家知道,事实上零件不可能毫无误差的加工出来,或者说没有误差的零件是不可能 的,要说明尺寸的好坏(因为测量仪器 必然有误差),就有必要指出最大允许误差。绘图 人员必须标明零件正常工作时的最大允许尺寸和最小允许尺寸。这些尺寸的极限值就称作 极限尺寸,它们之间的差值称为公差。公差的大小取决于所涉及的加工操作类型、机械工 的技能、机床的精确度以及零件的尺寸。对于给定级别的公差,实际公差应随着尺寸的增 大而增大。公差应尽可能取大以使加工成本最小。 在图上标注公差时,许用公差主要取决于所用操作类型,但也必须考虑本国的优先级。 以下用例子说明用到的一些标注方法: ( 1) 单边极限。单边极限通常用于当两个面之间的距离,或孔径、轴径 被指定的情况下。例如,当直径要圆整时,机械工更愿意向最大允许尺寸圆整,这样,当他加工到所得直径尺寸略大于最大允许尺寸时,还可以在整个公差范围内再切一次而不产生废品。制图员可能将公称直径是 轴标注为 样的,公称直径是 75孔也可能标的尺寸是 同样也适用于轴的标注。 ( 2) 双边极限。双边极限通常用于:比如当孔的位置已确定的情况下。机床操作人员可能将孔的位置定得较接近或远离所需数据,而且,当孔的加工已经开始,操作人员不可能改变孔的位置,他必须在尺寸 位置限度间加工,以便在最大误差时不会使零件变成废品。因此,应将两个孔的中心距规定出来,比如,为 100+ 2. 配合 配合是关于两个零件之间的关系。考虑孔和轴的装配;如果轴的尺寸大于孔的尺寸,这种情况称为过盈配合;如果轴的尺寸小于孔的尺寸,这种情况称为间隙配合。过盈配合的两个零件只有通过收缩才能装配,或者过盈量非常小可通过用手压力的操作装配零件。同样,间隙非常小,轴可以很容易的在孔中旋转,或者孔的尺寸大一些,以便于有足够的间隙供螺栓从中穿过。为了确保精确,孔和轴的极限尺寸都必须予以规定。 ( 1) 装配分类如下: 间隙配合 当孔和轴的尺寸界限满足轴总是小于孔,则其配合为间隙配合。 过盈配合 当孔和轴的尺寸界限满足轴总是大于孔,则其配合为过盈配合。 过渡配合 当孔和轴的尺寸界限所处的情况可能是间隙也可能是过盈,则称为过渡配合。 ( 2 ) 基孔制和基轴制。为了得到不同程度的间隙和过盈,有必要使孔和轴的尺寸有变化范围。比如,制造公 _们的基本直径都是 25它们的实际尺寸都是在允许极限尺寸内稍有不同,以满足每对零件的实际装配要求。这就是说需要大量的钻头、绞刀和量具等 。从逻辑上看,要减小钻头、绞刀和量具等的数量,应对每种基本的尺寸用一个标准的孔,通过把与它配合的轴的尺做得稍大或稍小以获得不同的配合关系,这就是基孔制。另一种方法,每种基本尺寸都 用一个标准的轴,用比它的尺寸稍大后稍小的孔与它配合以获得不同的配合关系,这就是基轴制。用基孔制更好些,因为它可使“固定尺寸”设备如绞刀、测量仪等标准化。但也可用基轴制,当要用同一个轴和许多零件装配实现不同配合关系时用基轴制更方便。有时,直接用棒料进行装配而无须进一步加工,也使用基轴制。 3. 极限尺寸与配合系统 建立一个标准化的极 限尺寸及配合系统是很方便的,它不但省略了绘图员每次确定装配确定极限尺寸的需要,而且还可使刀具及量具标准化。一种极限尺寸及配合标准应适用于不同的质量范围的工件。如果可能,这个系统应做成表格形式以免除使用者根据配合种类工件质量及零件尺寸来计算尺寸的麻烦。 4. 英制标准 4500: 1969, 这个标准取代了 以是英制的尺寸也可以是公制的尺寸 。除了完全采用公制外,基本上是的改进把英国标准和最近推荐的国际标准化组织结合起来。这个系统引用的是轴和孔,但这些术语不仅适用于圆柱型的工件, 也同样适用于包含两个平行面或矩形面的地方。把这个系统列成表,其尺寸范围达到 3150 数控车床的发展 1946年诞生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这表明人类创造了可增强和部分代替脑力劳动的工具。它与人类在农业、工业社会中创造的那些只是增强体力劳动的工具相比,起了质的飞跃,为人类进入信息社会奠定了基础。 6年后,即在 1952年,计算机技术应用到了机床上,在美国诞生了第一台数控机床。从此,传统机床产生了质的变化。近半个世纪以来,数控系统经历了两个阶段和六代的发展。数控机床作为机电一体化的典型产品,在机械 制造业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很好地解决了现代机械制造中结构复杂、精密、批量小、多变零件的加工问题,且能稳定产品的加工质量,大幅度地提高生产效率。但从目前企业面临的情况看,因数控机床价格较贵,一次性投资较大使企业心有余而力不足。我国作为机床大国,对普通机床数控化改造不失为一种较好的良策。本文针对目前国内企业现状,提出简易型经济数控改造思路和设计方法供数控技术人员参考。 数控改造一般是指对普通机床某些部位做一定的改造 ,配上数控装置 ,从而使机床具有数控加工能力 ,其目的是为了提高老设备的加工精度和生产效率 ,适应多品种 和小批量零件的生产 ,同时可以使技术等级较低的工人也能加工出高质量的零件 ,减少设备技术改造的投资等。所有这些都是为了提高机床的价格性能比 ,即用较少的钱得到较高的机械性能和加工能力。因此 ,把普通机床改造为数控机床是一条提高数控化率的有效途径。一般来说 ,对现有普通车床进行数控改造的具体做法是 ,主传动系统一般不作变动 ,进给传动系统中采用高精度的滚珠丝杠替换进给轴原有的普通丝杠。机械部分改造完成后 ,配上 用步进电机作驱动元件 ,经过一级减速齿轮驱动、轴的运动。在我国数控机床改造中 ,微型 计算机大多采用 51型系统单片微型计算机 ,它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发展的产物 ,在控制领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发展非常迅速。按数控系统的功能水平,可以把数控系统分为高、中、低三挡,低档数控系统即可认为是经济型数控系统。经济型数控系统是相对标准数控系统而言的,不同时期,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含义是不一样的。根据实习机床的使用要求,合理简化系统,降低成本,即可称为经济型。区别于经济型数控系统,将功能比较齐全的数控系统称为全功能数控系统,或称为标准型数控系统。 就其功能而言,经济型数控系统一般分辨率和进给速度较低、连动轴 数少、人机借口较简单。如点位 /直线切削控制系统都可以认为是经济型数控系统。对其结构而言,开环数控系统一般性能不高,但结构简单,造价低廉,可以说得上是最经济的数控系统。所以,经济型数控系统在国内现阶段主要是指开环数控系统。 并不是有了闭环的标准型数控系统,经济型数控系统或开换数控系统就无用武之地了。事实上,开环数控系统在我国应用还相当广泛。高性能的标准型数控系统价格昂贵,许多企业难以承受。此外,现在都提倡精节生产,用什么设备加工的成本低并且质量能保证,就用什么设备加工,若盲目追求高精设备,则生产成本增加,这是 不必要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设计 > 外文翻译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