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上期物理期末测验题.doc

上传人:丁** 文档编号:1711226 上传时间:2019-11-0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上期物理期末测验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一上期物理期末测验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一上期物理期末测验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上期物理期末测验题 (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2分1=24分)1、关于惯性的大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两个质量相同的物体,在阻力相同的情况下,速度大的不容易停下来,所以速度大的物体惯性大B、上面两个物体既然质量相同,那么惯性就一定相同C、推动地面上静止的物体比维持这个物体做匀速运动所需的力大,所以静止的物体惯性大D、在月球上举重比在地球上容易,所以同一个物体在月球上比在地球上惯性小2、如图2所示,把球A夹在竖直墙和木板BC之间,不计摩擦。球对墙的压力为N1,球对板的压力为N2,在将板BC逐渐放至水平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1、N2都增大B、N1、N2都减小C、N1增大、N2减小D、N1减小、N2增大3、如图5所示,自由下落的小球,从它接触竖直放置的弹簧开始到弹簧压缩到最短的过程中,小球的加速度和速度的变化情况是( )A、 加速度变小,速度变小B、加速度变大,速度变小C、加速度先变小后变大,速度先变大后变小D、加速度先变大后变小,速度先变大后变小4、物体静止在斜面上,以下的几种分析中正确的是( )A、物体所受到静摩擦力的反作用力是重力沿斜面的分力B、物体所受重力沿垂直斜面的分力就是物体对斜面的压力C、物体所受重力的反作用力就是斜面对它的静摩擦力和支持力这两个力的合力D、物体所受支持力的反作用力就是物体对斜面的压力5、一个质点做变速直线运动,其速度时间图象如图8所示,前5秒内的图线恰好是一个四分之一圆弧,在这5秒内,这个质点的位移是( )A、35.0m B、37.5mC、44.6m D、500m6. 用3 N的水平恒力, 使在水平面上一质量为2 kg的物体, 从静止开始运动,在2 s内通过的位移是2 m, 则物体的加速度大小和所受摩擦力的大小分别是 ()A0.5 m / s2,2 NB1 m / s2,1 NC2 m/ s2,0.5 ND1.5 m / s2,07. 某物体由静止开始运动,它所受到的合外力方向不变,大小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则在0t0这段时间,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B物体在t0时刻加速度最大C物体在t0时刻速度最大,而加速度为零D物体作变加速运动,运动速度越来越大8 比较航天飞机里的物体受到的重力G 和支持力N,下面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航天飞机发射离地时,N GB航天飞机返回地面时,N GC航天飞机在发射架上等待发射时,N GD航天飞机在绕地球运动时,N G9. 在升降机中挂一个弹簧秤, 下吊一个小球, 如图, 当升降机静止时, 弹簧伸长4 cm. 当升降机运动时弹簧伸长2 cm, 若弹簧秤质量不计, 则升降机的运动情况可能是( )以1 m/s的加速度下降 以4.9 m/s的加速度减速上升以1 m/s的加速度加速上升 以4.9 m/s的加速度加速下降A. B. C. D. FA B 10. 如图所示,木块A质量为1千克,木块B的质量为2千克,叠放在水平地面上,AB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1牛,B与地面间的动摩擦系数为0.1,今用水平力F作用于B,则保持AB相对静止的条件是F不超过(g = 10 m/s2)( ) A3牛 B4牛 C5牛 D6牛11. 每逢重大节日,天安门广场就会燃放起美丽的焰火按照设计要求,装有焰火的礼花弹从专用炮筒中射出后,在4 s末到达离地面100 m的最高点,随即炸开,形成各种美丽的图案假设礼花弹从炮筒中射出时的初速度是v0,上升过程中所受的平均阻力大小始终是自身重力的k倍,那么v0和k分别等于(g = 10 m/s2)( ) A25m/s,1.25 B40m/s,0.25 C50m/s,0.25 D80m/s,1.25-4F合/Nt/s4061212. 放置在水平面上的物体质量为m = 2.0 kg,受到沿水平方向的恒定拉力作用,拉力对物体作用了6.0 s后撤去,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受到的外力的合力F合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 则根据题中所给条件和图象可以求出的物理量有()物体和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物体运动的最大速度物体整个运动的位移物体前6秒内的位移A B C D二、混编选择题:(3分6=18分)13、如图1所示,用水平外力F将木块压在竖直墙面上保持静止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木块重力与墙对木块的静摩擦力是平衡力B、木块重力与墙对木块的静摩擦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C、木块对墙的压力的反作用力与水平力F是平衡力D、水平力F与墙对木块的正压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14、下面叙述正确的是( )A、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它所受合外力是恒定不变的B、物体受到的合外力为零时,一定处于静止状态C、物体的加速度一定和物体受到的合外力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并且方向永远一致D、物体具有加速度,可以使物体运动速度变大,也可以使物体运动速度变小15.一物体沿直线运动,其v-t图象如图所示,则关于该物体的运动情况,下述正确的是( )A 第1s末物体的位移和速度都改变方向 B 第2s末物体的位移和速度都改变方向C 前4s内物体的位移为零 D 第1s末、第3s末、第5s末物体所在的位置相同翰林汇16、如图7所示,重20牛的物体放在粗糙水平面上,用力F = 8牛的力斜向下推物体,F与水平面成300角,物体与平面间的滑动摩擦系数=0.5,则( )A、 物体对地面的压力为24牛B、 物体所受的摩擦力为12牛C、 物体所受的合力为5牛 D、 物体所受的合力为零17.如图361所示,一个物体由A点出发分别沿三条光滑轨道到达C1,C2,C3,则 A物体到达C1点时的速度最大 B物体分别在三条轨道上的运动时间相同 C物体到达C3的时间最短 D在C3上运动的加速度最小18、质量为0.8kg的物体在一水平面上运动,如图10所示的两条直线分别表示物体受到水平拉力作用和不受拉力作用的vt图线。由图线可知( )A、图线a反映了物体受水平拉力的作用B、 图线b反映了物体受水平拉力的作用C、 水平拉力为1.2N D、 水平拉力为1.8N试卷一: 高级班学号姓名一、单选题:(21224分)9101112二、多选题:(6318分)11111111第二卷高2006级班学号姓名总分三、填空题:(4分416分)19、重100N的物体放在粗糙水平面上,物体与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用54N的水平力拉它刚好使之滑动,那么用46N的水平力拉它,物体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是_N。物体受到的最大静摩擦力的大小是_N,当物体受到60N的水平拉力作用时,摩擦力的大小是_N。20.如图372所示,A、B两个物体间用最大张力为100N的轻绳相连,mA4kg,mB8kg,在拉力F的作用下向上加速运动,为使轻绳不被拉断,F的最大值是 N (g10ms2)21一杂技演员用一只手把四只球依次向上抛出,为使节目能持续表演下去,该演员必须让回到手中的小球隔一个相等的时间向上抛出,假如抛出每一个球上升的最大高度都是1.25m,那么球在手中停留的时间为_。22、用恒力F在时间t内能使质量为m的物体,由静止开始移动一段距离S ,若用F/2恒力,在时间2t内作用于该物体,由静止开始移动的距离是_。四、实验题:(4分2=8分)23、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实验中,小车拖纸带运动,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点,从中确定五个记数点,每相邻两个记数点间的时间间隔是0.1s,用米尺测量出的数据如图12所示。则小车在C点的速度VC = m/s,小车运动的平均加速度a = m/s224.有一游标卡尺,主尺的最小分度是lrnm,游标上有 20个小的等分刻度,用它测量一工件的长度,如图(如下页上左图)所示。这个工件的长度是 mm。用游标为50分度的卡尺(测量值可准确到002mm)测定某圆筒的内径时,卡尺上的示数如右图所示,由图可读出圆筒的内径为 mm。三、计算题:(34分)25(10分)、甲车以加速度3m/s2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乙车落后2s在同一地点由静止开始,以加速度4 m/s2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两车的运动方向相同。求:(1)在乙车追上甲车前,两车的最大距离是多少? (2)乙车出发后经过多久可以追上甲车?(3)此时它们离开出发点多远?OPd26、(分).质量分布不均的光滑圆柱体重量为G=60N,架在一个凹槽上处于静止,图中表示的是该圆柱体的横截面。圆柱体的中心在O点,重心在P点。凹槽的宽度是d=8.0cm,球的半径是r=5.0cm。求凹槽左边缘所受的压力N的大小。27、(7分)质量为2kg的物体受到沿斜面向上12N的拉力时,物体以6m/s的速度沿斜面匀速运动,求将外力撤去后,物体沿斜面还能上升多大距离?28.航空母舰上的飞机跑道长度有限。飞机回舰时,机尾有一个钩爪,能钩住舰上的一根弹性钢索,利用弹性钢索的弹力使飞机很快减速。若飞机的质量为M =4.0103kg,回舰时的速度为v =160m/s,在t =2.0s内速度减为零。飞机与甲板间的摩擦阻力大小等于飞机重力的倍,=0.5 。求:(1)飞机回舰时在舰上减速的加速度大小(假设飞机做匀减速运动);(2)弹性钢索对飞机的平均拉力F的大小(g取10m/s2)。参考答案一、二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BBCDCBACDDCDACACDCDADCBD三、填空题19、46 54 50 20、180 14 21.0.25s 22、2S四、实验题23、1.90 2.0024、104.05mm 52.10mm五、计算题25、(1)24m (2)13s (3)337m26.50N27、3m28、80m/s2 ,3105 N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