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期末检测卷.doc

上传人:丁** 文档编号:1699736 上传时间:2019-11-0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期末检测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七年级期末检测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七年级期末检测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检测卷班级姓名学号得分第一部分(20分)、给加点字注音(分)痴()想小憩()匿()笑鹤唳()濯()洗酝酿()骸()骨御聘()、横线上填字完成词语。(分)人听闻径通幽变本加然长逝获益浅心旷神具体而珠联合、先改正下边广告中的错别字,然后说说你对这一类广告的看法。(分)乐在骑中(摩托车广告)随心所浴(热水器广告)、著名作家朱自清在西南联大任教时,生活十分艰难。有一次他外出时被一个乞丐跟上了,为了甩掉乞丐,他就说:“老弟,我是教授!”话音刚落,只见乞丐转身就走了。请问朱自清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什么?(分)、依照下面比喻句的句式,分别以“悲伤”和“快乐”开头,写两个句式相同的比喻句。成功是你梦寐以求的那朵玫瑰,挫折正是那遍及周围的针刺。(不超过60字)(分),。、下面句中横线依次应填写的词语应是()(填序号)(分)音乐教育的本身就是一种审美的教育,它的功用在于:人的鉴赏水平,人的性情,人的心灵,提高人的道德休养,人奋发向上。A、提高B、净化C、陶冶D、推动、“报警台对社会的承诺是:有警必(),有灾必(),有难必(),有求必()。”括号中依次应填的词是()(分)A、应、帮、救、出B、出、救、帮、应C、应、救、出、帮D、出、帮、救、应第二部分(0分)一、阅读 羚羊木雕中语段回答“那只羚羊哪儿去啦产妈妈突然问我。妈妈说的羚羊是一只用黑色硬木雕成的工艺品。那是爸爸从非洲带回未给我的。它一直放在我桌子的犄角上。这会儿,我的心怦怦地跳了起来,因为昨天我把它送给我的好朋友万苦了。“爸爸不是说给我了么?”我小声地说。“我知道给你了,可是现在它在哪儿?”妈妈的目光紧紧地(A盯 B看 C望)着我。我发现事情不像我想的那么简单。“我把它收起来了。”“放在哪儿了?拿来我看看。”妈妈好像看出我在撒谎。因为我站在那儿一动不动,低着头不欢看她。“要说实话是不是拿出去卖啦?”妈妈变得十分严厉。“没有卖我送人了。”我觉得自己的声音有些发抖。“送给谁了?告诉我。”妈妈把手搭在我的肩膀上。“送给万芳了,她是我最好的朋友。”“你现在就去把它要回来!”妈妈坚定地说,“那么贵重的东西怎么能随便送人呢?要不我和你一起去!”“不,我哭着喊了起来。爸爸走了进来,听妈妈讲完事情的经过,他地点燃一支烟,地对我说:“小朋友之间不是不可以送东西,但是,要看什么样的东西。这样贵重的东西不像一块点心一盒糖,怎么能自作主张呢?”爸爸的声音一直很,不过带着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是的,这是爸爸给你的,可并没有允许你拿去送人啊!”我没有理由了。我想到他们马上会逼我去向万芳要回羚羊,心里难过极了。他们不知道,万芳是个多么仗义的朋友! 1给加点的字注音。犄()怦怦( ) 2在括号里选择恰当的现词填在方格内.3在下列词语中选择恰当的填在横线上。A慢慢B静静C平静 4爸爸、妈妈对“我”送掉羚羊这件事的反应,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答:相同:不同: 5妈妈说:“要不我和你一起去。”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请选择最佳答案()A怕“我”一个人出门胆小,要陪“我”去。B怕“我”有情绪,陪我去,可以减轻“我”的反感。C说是“一起去”,实是逼“我”去,非要讨回羚羊不可。D“一起去”说明事态的严重性,告诫“我”千万不能把贵重东西送人。6.文中写:“不!我哭着喊了起来。”又写:“我没有理由了。”这说明“我”在父母威逼下的什么态度?() A. 坚决反抗。B无可奈何,只好服从。C虽然内心不服,但行动上勉强服从。D虽然说“我没有理由了。”但内心是不服的。7“我”是不是真的“没有理由了”呢?你的看法如何?答:8你认为爸爸讲的话有没有理由?为什么?答:9“她是我最好的朋友”这句话为什么妈妈听不进去?答:10“我”心里难过极了,这说明了什么?请选择()A.说明“我”脆弱。 B.说明“我”的无可奈何。C说明“我”的感情被伤害了。D说明“我”觉得父母太不讲理了。 二、阅读下面一篇短文后答题。 “伟伟,你的新伞呢?”我一跨进家门,妈妈劈头就问。“妈妈,珍珍的旧伞被大风刮破,淋湿了全身,到我们家路口时,我的新伞借给她了。”我轻描淡写地说。 下午,珍珍来还伞,妈妈撑开伞东瞧西瞅,发现了芝麻粒儿大的一个小眼,立刻沉下脸,瞥了一眼珍珍,走到我跟前骂道:“死丫头,叫你爱惜点,爱惜点,你瞧瞧!”从那以后,珍珍再也不来我家做作业了。 有一天,妈妈突然问我:“伟伟,你最近跟珍珍闹意见啦?”我不知妈妈这话的意思,没有回答。妈妈又说:“乖伟伟,听妈的话,今后,要跟珍珍好一点,请她常来玩,噢!” 哦,妈妈已经理解我们之间的友谊了,我真高兴! 又有天放学后,我一跨进门槛儿,妈妈便拿起一把崭新的红尼龙折叠伞塞给我,说:“伟伟,给珍珍送去,她准喜欢。” 我莫名其妙,迟疑地说:“这,这,有必要吗?我和珍珍好,从来没互送过东西。” “傻丫头,就是死心眼儿,她爸爸现在是副厂长了!你跟她女儿是好朋友,今后”妈妈抚摸着我的头,语重心长地说:“今天是她生日,快给她送去!” 哦,原来如此!妈妈过去是车间主任,而珍珍的爸爸是一名普通职工,现在却倒了过来。 “快去快回,好孩子,妈妈在家给你煎荷包蛋,快呀!” 我无可奈何地接过伞,双脚不由自主地挪出了家门。 “怎么对珍珍说呢?”路上,我低着头,掂量着这把漂亮的折叠伞,心里一阵犹豫最后,我终于转回身,朝自己家走去 1. 从文中找出四个成语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 2. 将短文分为三层,并归纳层意(每层意思用两个字概括) A. _B. _C. _ 3. 贯穿全文的线索是_ 4. 将段中省略号所省略的意思补上:_ 5. “妈妈抚摸着我的头,语重心长地说:今天是她的生日,快给她送去!”这句话表明妈妈:_ 6. 妈妈的性格特点主要是通过_、_表现出来的。 7. 联系全文,伟伟为什么没把伞给珍珍送去? (三 )阅读文章九十九分的苦恼后回答。我历尽坎坷,中年才得一女。望着她那越来越像我的小尖鼻子和玲拢的小嘴,我的心头洋溢着得意和欢快。她妈妈认为孩子比我漂亮,比我聪明,比我有更好的气质,将来会比我更有出息,至于和院子里那些同龄孩子相比,她妈妈更是自豪,认为没有一个能和她并驾齐驱.在这种情感氛围中,我们对孩子寄富了很高的期望,这期望近乎成为信仰。可是,等女儿入了小学,一年年往上升,这种信仰却一次又一次地遭到打击。最关键的是考试成绩,虽然孩子每次考试都在90分以上,但总不能使她的妈妈满意。在她看来,我们的孩子应该门门都l00分才顺理成章,人家的孩子都能考到96分97分,她感到不可理解。孩子每次拿了94分95分回来,她脸上都没有笑容。有时孩子失误,只拿到八十几分,于是就有(1)(引发引起发生)一场暴风骤雨的可能。 每当这时,首当其冲的是孩子,平时各式各样的小毛病,甚至不是毛病的小事都被妈妈拿出来数落一顿。这时孩子默默垂泪,可怜巴巴地看着我,那眼神显然是希望我马上相救。可是妻子也在看我,那眼神显然是希望我为她找出更多责备孩子的理由。 夹在两种目光中的我只好装傻。 孩子自然拿我没办法,但她妈妈对孩子的数落却有了发展。 原来用的是第二人称单数,“你总是”如何如何不听话,不久就变成“你们总是”如何如何,最后干脆成了“你们两个人”如何如何。这时,我如果分辩两句,其结果“你们”会立即变成“你”。孩子解放了,批判的矛头便立即转移到我头上,指责我懒散,不爱整洁,待人大大咧咧,买东西又贵又次,等等。怎么办好呢?我想最关键的还是要切实有效地帮助孩子提高成绩,于是,我开始亲自辅导孩子做作业。 皇天不负有心人。不久后的一天,孩子放学回家,老远就喊着(2)(走冲迈)进门来了:“爸爸!”我知道这肯定是好消息了。 果然带回来一个99分。 我大喜。待她妈妈下班回来,我努努嘴暗示孩子把考卷奉上。 我看到妻子脸上一丝微笑还没有来得及闪烁就消失了。她往椅子上一瘫:“我就是弄不明白,你为什么就拿不下那最后1分!我大为震惊,本想顶回去:“你上小学考过几个100分?我看连90分都难得。”但是我知道,这样意气用事是绝对愚蠢的,只能破坏孩子成绩有提高所带来的良好气氛。这时我想起有种幽默理论说,幽默的要义是缓解冲突,把自己的进攻变成对方的顿悟甚至享受。 我灵机一动,叹了一口气说:“都是我不好。” 妻子奇怪了:“平时骄傲得不得了,这回怎么谦虚起来了T我说:“孩子学习成绩不够理想,不是她不努力,而是她的脑子不好,天生的笨。” 妻子有点不解,我继续说:“天生的笨,是遗传的原因。这有两个可能。第一个是你笨。” “这不可能。” “那就是第二种可能:我笨。” “我看这样说,还比较恰当。” “但是,这也并不能怪我。想当年,你找对象:满园里拣瓜,栋得眼花;拣了半天,拣了个傻瓜。你不怪自己,还要怪她。” 女儿捂着嘴巴笑。她妈妈也忍不住笑了。 1理清文章思路,把下面概括各部分内容的几句话分别填入相应的括号内(只填序号) A妈妈不满意孩子的考试成绩 B父母对女儿寄寓了很高的期望 C矛盾暂时得到化解 D99分所引起的风波事情的起因是(),事情的经过是()(),事情的结果是()2文中划线部分一连用了五个“比”字,目的是突出3结合上下文,在下面两句话的横线上分别填入最恰当的词语(从括号内选择)(1)于是就有(引发引起发生)一场暴风骤雨的可能。(2)老远就喊着(走冲迈)进门来了。面对99分,全家人都陷入了苦恼之中。他们各自苦恼的是什么?分别用一两句话简要回答。 孩子苦恼的是: 她妈妈苦恼的是: “我”苦恼的是: 下面对本文结尾含义和作用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矛盾得到彻底解决,全家皆大欢喜。 B矛盾没有彻底解决,“笑”的背后仍有苦恼。 C语言幽默风趣,让人发出苦涩的笑。 D言尽而意未尽,留有让人思考的余地。 作者写这篇文章有其深刻的用意。谈谈你对作者写作意图的体会。 答: 作文 (分) 题目:我的最爱要求:文体不限,字数 500 字以上。 第一部分、略、骇曲厉溘匪怡微璧、骑改其浴改欲这种以同音字替代以达到某种广告效果的用法偶尔一用,也未尝不可,而且也有一定的幽默效果,但若是经常这样篡改,就会走入一种误区,产生语言混乱的现象,成了一种文化污染。(意思对即可)、教授比乞丐还穷。、略、ACBD、B第二部分一、略2.A3BA C4.相同:都要我把羚羊要回来。不同:妈妈严厉,步步进逼,咄咄逼人;爸爸则貌似“平静”实则冷酷地讲道理。5C6D7从“没有经过父母的允许”的角度说,“我”确是“没有理由了”;但如果从要不要尊重孩子的人格、尊重友情来说,却不是没有理由的。8从“重财轻义”来说是有理由的;但从孩子真诚友爱来说是没有理由的。9因为妈妈心里只知羚羊贵重,不知友谊珍贵。10C 二、 1. 轻描淡写 莫名其妙 语重心长 无可奈何 2. / A. 借伞 B. 议伞 C. 送伞 3. 伞4. 对妈妈各方面都有利 5. 在想方设法讨好珍珍的爸爸 6. 神态、语言7. 珍珍是个正直纯真的孩子,和伟伟的友谊是纯洁真挚的,她对妈妈这种做法很反感。 三、 九十九分的苦恼:BADC 2母亲对女儿的期望很高(母亲对女儿的夸赞,母亲的自豪等)。基本意思相符即可。3(1)引发(2)冲(3)高兴失望瘫4孩子:不被妈妈理解,总受指责。她妈妈:女儿不争气,达不到自己的要扎“我”:女儿受委屈,自己左右为难。5A 6要求:(1)不能把分数作为评价学生学习好坏的唯一标准;(2)针度应试教育的社会弊端,说明实施素质教育的必要;(3)家长不要对孩子不切实际地苛求;(4)父母要正确对待孩子,注意教育方法;(5)孩子渴望得到父母的理解,渴望得到尊重;(6)希望家庭和社会能为孩子成才营造宽松的环境等。(答对以上任何一点都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