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秋期九年级期末适应性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7).doc

上传人:丁** 文档编号:1698011 上传时间:2019-11-0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年秋期九年级期末适应性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7).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2年秋期九年级期末适应性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7).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2年秋期九年级期末适应性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7).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省宜宾市六中2012年秋期九年级期末适应性检测语文试题(7)一、积累运用(22分)(一)古诗文积累(6分)1上下句默写。(4分)(1)了却君王天下事, 。(辛弃疾破阵子)(2) ,欲语泪先流。(李清照武陵春)(3) ,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 密州出猎)(4)池上碧苔三四点, 。(晏殊破阵子)2语境默写。(2分)(5)唐朝大诗人白居易的观刈麦一诗中,最能表现烈日之下劳动者在田间劳作艰辛的诗句是:力尽不知热, 。(6)陆游卜算子咏梅中的“ ,只有香如故”诗表达了对梅花虽遭摧残,却仍保持高洁、坚贞品格的赞颂。 (二)阅读下面语段,完成35题。(6分) 繁花似锦的夏季来临,她牵着我的手慢步在田纳西河的岸边,望着田野、山坡,人们正在田间地头翻上播种。我们在河边温软的草地上坐下,开始了人生新的课程。在这里,我明白了大自然施与人类的恩慧,我懂得了阳光雨露如何使树木在大地上茁壮成长起来;我懂得了鸟儿如何筑巢,如何繁yn,如何随着季节的变化而迁徙;我懂得了松鼠、鹿等动物如何觅食,如何栖息; .我了解的事情越多岁就越感到自然的伟大和世界的美好。3、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2分)繁yn( )栖( )息4、这段文字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加以改正。(2分) 应改为 。 应改为 。5、请仿照前一句,为画线处补写一个句子。要求:内容相应,句式相同。 (2分) 。6、材料一:在美国,各社区都有图书馆,任何人都可以进去阅读。德法等国都设有国家阅读基金,通常由国家领导人担任主席或名誉主席。韩国为了推动国民读书,也有各种各样的读书组织和读书节中国对国民的阅读状况也非常关注,提出了“国民图书阅读率”这个概念,每隔两年在国内进行一次调查。材料二:目前,湖州市各中小学正在努力建设“书香校园” ,通过师生诵读、经典推荐、图书漂流、读书征文等活动,积极营造爱读书、读好书的氛围,切实提升师生人文素养。 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一”的主要内容。答: (2分) 学校将围绕“书香校园”活动对学生的阅读状况进行一次问卷调查。请你为该问卷设计两个问题。 问题一: (2分)问题二: (2分)为宣传阅读的重要性,更好地促进全民阅读,请你设计一条选出标语。(不超过20字)答: (2分)二、阅读理解(38分)(一)文言文阅读(10分)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A、或以为亡/且秦灭韩亡魏B、为天下唱,宜多应者/诚宜开张圣听C、扶苏以数谏故/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D、大楚兴,陈胜王/秦王色挠8、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9、陈胜他抓住了秦王朝所面临的严重的政治危机和楚国人民的反抗要求这两个问题做了精辟的分析。 说明全国人民对秦王的残暴统治极其愤恨。利用百姓不知扶苏和项燕存亡这一情况,提出了 的策略口号,从而掌握了人心动向。(用原文回答)(4分)10、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陈胜发动起义的导火线是“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B、陈胜打出扶苏、项燕的旗号,寄托了对二人的思念,并立志为二人报仇。 C、陈胜、吴广派人“置书鱼腹”和“篝火狐鸣”,是为起义做舆论准备。 D、为起义做舆论准备过程,体现了陈胜的组织领导才能。(二)名著阅读(8分)再说林冲踏着那瑞雪,迎着北风,飞也似奔到草料场门口,开了锁,入内看时,只叫得苦。那两间草厅,已被雪压倒了。林冲寻思:“怎地好?”放下花枪、葫芦在雪里。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搬开破壁子,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林冲把手床上摸时,只拽得一条絮被。林冲钻将出来,见天色黑了,寻思:“又没打火处,怎生安排?”想起:“离了这半里路上有一古庙,可以安身,我且去那里宿一夜,等到天明,却作理会。”把被卷了,花枪挑着酒葫芦,依旧把门拽上,锁了,望那庙里来。入得庙门,再把门掩上,旁边止有一块大石头,掇得过来,靠了门。11、上面这段文字出自我国古典名著 ,这部名著的作者是 。(2分)12、从这段文字来看,林冲的主要性格特点是 (2分)13、这部名著中的梁山好汉哪一个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你心目中的英雄与这部名著中梁山好汉有何异同?(4分) (三)现代文阅读(22分)甲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16题。(11分)学会转身一个木匠丢了一块手表,几个热心的邻居一起帮他找,他们将地上的刨花、工具箱,以及木匠身上的每一个口袋都翻烂了也没有找到,结果却让一个孩子找到了。木匠很惊讶,问那孩子是怎么找到的。孩子说,很简单啊!你知道,手表是有声音的,我只是在你们都安静下来的时候坐到刨花旁听,然后沿着声音的方向走过去,就找到了。事实上,在遇到困难时只要稍稍转个身,我们看到的就会是一个崭新的天空,就像丢失在刨花里的那块表,大人们翻烂了刨花,找遍了工具箱,甚至木匠的口袋,都没能找到,而那个孩子只是换了一个寻找的角度,即凭借手表指针“嘀嗒、嘀嗒”的走动声就轻易地找到了。换个角度看问题,往往可以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卡耐基说:“一个人要想让自己的生活愉快、自在,在事业上取得重大的成就,学会变通是很重要的。”一次,爱迪生让助手帮助自己测量一下一个梨形灯泡的容积。助手接过后,立即开始了工作,他一会儿拿游标卡尺测量,一会儿在稿纸上计算,后来甚至还动用了一些复杂的数学公式。可几个小时过去了,他忙得满头大汗,还是没有算出结果。就在助手搬出大学里学过的知识,准备再一次计算灯泡的容积时,爱迪生进来了。爱迪生看到助手面前摆满了各种工具书和身旁的那一堆稿纸,立刻就明白了怎么回事。于是,他拿起灯泡,朝里面倒满水,递给助手说:“你去把灯泡里的水倒进量杯里,就会得出我们所需要的答案。”这时,忙得满头大汗的助手才恍然大悟:自己想的太复杂了。看来,学会变通,善于让自己的思维转身是很重要的。是的,我们很多人就像爱迪生的助手一样,做事不知道变通,结果是花费了很多力气,到头来却一事无成。遇到看似难解的问题,学会换一种思维,从不同角度看,这样,“无法解决”的问题就变得简单化了,而这,才是真正的大智慧。1916年,美国犹他州的小镇准备修建一座银行。镇长买好了地,备好了建筑图纸,可最后在砖头上出现了问题。因为,从盐湖城用火车运砖过来,每磅要2.5美元。这个价格远远超出了镇里的预算。后来,大家又想了许多种货运方式,甚至包括空运都不行。就在人们束手无策的时候,不知谁说了句,邮寄砖啊!结果是,包裹每磅邮费是1.05美元,比火车便宜了一半多。这样,小镇的居民很骄傲地拥有了他们的第一家银行。更为有趣的是,这个故事后来还被西点军校作为案例选入了教材,用来诠释一条校训:要保持“头脑简单”,敢于去干所谓“办不到”的事情。通过邮局邮寄货物,这无疑是最常见的运输方式,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常见、简单而又便捷的方式,很多人就是想不到。为什么呢?他们就是将简单问题复杂化了。把最复杂的变成最简单的,才是最高明的(达芬奇语)。细想,我们生活中我们缺少的,不正是达芬奇说的这种将问题简单化的思维嘛。 娆雪教学网 同一件事,如果依照同样的习惯思维去运作,肯定不会有新的改变。但若能改变一下固有的思维方式,转个身,用不同的方法去开拓,自然会结出不同的硕果。学会转身,学会换一个角度看问题,从而把看似复杂的事情简单化,你就会发现人生其实好简单,成功其实离你也并不远。14、下列各项中对选文内容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2分)A、那个孩子找到了手表是因为他换了一个寻找的角度。B、爱迪生的助手在测量灯泡容积时,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C、西点军校的校训告诉我们只要保持头脑简单就会把任何事情做好。D、人们常常想不到用简单、便捷的方式解决问题,是因为不懂得坚持。15、(1) 第段有什么作用?(2分) (2) 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分) 16、下面有关宋濂的事例能否作为本文的事实论据?为什么?(4分)事例:明代宋濂幼时家贫,努力克服困难,刻苦求学,终于成为“明代诗文三大家”之一。 乙阅读下文,完成1720题。(14分)学习语文不能要求速成我常常接到这样的信,信上说,“我很想学语文,希望你来封信说说怎样学。”意思是,去一封回信,他一看,就能学好语文了。又常常有这样的请求,要我谈谈写作的方法。我谈了,谈了三个钟头。有的人在散会的时候说:“今天听到的很解决问题。”解决问题哪有这么容易?哪有这么快?希望快,希望马上学到手,这种心情可以理解;可是学习不可能速成,不可能画一道符,吞下去就会了。学习是急不来的。为什么?学习语文目的在运用,就要养成运用语文的好习惯。凡是习惯都不是几天工夫能够养成的。比方学游泳。先看看讲游泳的书,什么蛙式、自由式,都知道了。可是光看书不下水不行,得下水。初下水的时候很勉强,一次勉强,两次勉强,勉强浮起来了,一个不当心又沉了下去。要等勉强阶段过去了,不用再想手该怎么样,脚该怎么样,自然而然能浮在水面上了,能往前游了,这才叫养成了游泳的习惯。学语文也是这样,也要养成习惯才行。习惯是从实践里养成的,知道一点做一点,知道几点做几点,积累起来,各方面都养成习惯,而且全是好习惯,就差不多了。写完一句话要加个句号,谁都知道,一年级小学生也知道。但是偏偏有人就不这么办。知道是知道了,就是没养成习惯。一定要把知识跟实践结合起来,实践越多就知道得越真切,知道得越真切就越能起指导实践的作用。不断学,不断练,才能养成好习惯,才能真正学到本领。有人说,某人“一目十行”,眼睛一扫就是十行。有人说,某人“倚马万言”,靠在马旁边拿起笔来一下子就写一万字。读得快,写得快,都了不起。一目十行是说读书很熟练,不是说读书马马虎虎;倚马万言是说写得又快又好,不是说乱写一气,胡绉不通的文章。这两种本领都是勤学苦练的结果。要学好语文就得下工夫。开头不免有点勉强,不断练,练的工夫到家了,才能得心应手,心里明白,手头纯熟。离开多练,想得到什么秘诀,一下子把语文学好,是办不到的。想靠看一封回信,听一回演讲,就解决问题,是办不到的。有好习惯,也有坏习惯。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它的亏,想改也不容易。譬如现在学校里不少学生写错别字,学校提出要纠正错别字,要消灭错别字。错别字怎么来的呢?不会写正确的形体吗?不见得。有的人写错别字成了习惯,别人告诉他写错了,他也知道错,可是下次一提笔还是错了。最好是开头就不要错,错了经别人指出,就勉强一下自己,硬要注意改正。比方“自己”的“己”和“已经”的“已”搞不清楚,那就下点儿工夫记它一记,随时警惕,直到不留心也不会错才罢休。 17、这篇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18、请根据选文的第段的论证思路,填写出相应的内容(3分)选文的第段先针对 的现象,提出中心论点;接着以 为例,论证了 的观点。19、选文第段中,作者反复说“是办不到的”,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3分) 20、举出你学习语文的一个好习惯(或坏习惯),并谈谈这一习惯对你的影响。(4分) 三、表达交流(40分)21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作文。(40分)岁月匆匆,读九年级的我们已走进人生的花季,站在由少年走向青年的门槛上,清点行囊,我们会发现自己多了一份成熟,少了一份幼稚;多了一份思索,少了一份盲从;多了一份宽容,少了一份偏激;多了一份行动,少了一份幻想;还多了一份责任、理想与憧憬我们的行囊变得沉甸甸的,我们的道路正在向未来延伸。请以“读九年级,我多了一份_ ”为题,写一篇有真情实感的文章。要求:请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词语,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班名、校名。书写清楚,卷面整洁。题目: 参考答案 6、 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一”的主要内容。答:许多国家都很重视国民阅读,中国也不例外示例一:你现在获得书籍的来源主要是什么。示例二:你阅读书籍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示例三:你对自己的读书状况是否满意。( 能围绕主题同答即可) 能紧扣主题,语言精炼,有积极意义即可。(一)文言文阅读(10分)7、B 8、如今逃跑(抓了回来)也是死,起来造反也是死,反正都是死,倒不如为国家而死,这样好吧? 9、天下苦秦久矣,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10、B(二)名著阅读(8分)11、水浒传施耐庵 12、谨慎细心13、无标准答案(举出一位梁山好汉得1分;分析异同3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