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专业外文文献翻译@外文翻译--包装机

上传人:外****家 文档编号:16892 上传时间:2016-12-0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械专业外文文献翻译@外文翻译--包装机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机械专业外文文献翻译@外文翻译--包装机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机械专业外文文献翻译@外文翻译--包装机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 本科毕业设计外文资料翻译 系 别: 工程技术系 专 业: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姓 名: 学 号: 2011年 12 月 31 日 外文资料翻译译文 包装机定义: 简单来说,包装机就是把产品包装起来机器,起着保护,美观的作用。 包装机主要分两个方面,一是流水线式整体生产包装,二是产品外围包装设备。 包装机的分类 : 包装机的种类繁多,分类方法很 多。从不同的观点出发可有多种,按产品状态分,有液体、块状、散粒体包装机;按包装作用分,有内包装、外包包装机;按包装行业分,有食品、日用化工、纺织品等包装机;按包装工位分,有单工位、多工位包装机;按自动化程度分,有半自动、 全自动包装机 等。 自动包装机的优势: 要想在规定的时间内,为自己创造出最大的利益,就要确保自己的食品包装生产线运行良好,在生产过程中不会出现错误,这样在尽量避免错误出现和故障的影响,才会为企业获得最大的利益。自动化水平在制造工业中不断提高,应用范围正在拓展。包装机械行业中自动化操作正在改变着 包装过程的动作方式和包装容器及材料的加工方法。实现自动控制的包装系统能够极大地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显著消除包装工序及印刷贴标等造成的误差,有效减轻职工的劳动强度并降低能源和资源的消耗。具有革命意义的自动化改变着包装机械行业的制造方法及其产品的传输方式。设计、安装的自动控制包装系统,无论从提高包装机械行业的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方面,还是从消除加工误差和减轻劳动强度方面,都表现出十分明显的作用。尤其是对食品、饮料、药品、电子等行业而言,都是至关重要的。自动装置和系统工程方面的技术正在进一步深化,并得到更广泛的 应用。 研究现状: 中国包装机形成行业仅 20 年,基础相对薄弱,技术及科研力量不足,其发展相对滞后,在某种程度上拖了食品和包装工业的后腿。预测到 2010 年,国内行业总产值可达到 1300 亿元 (现价 ),而市场需求可能达到 2000 亿元。如何能够尽快的赶上并且抓住这个巨大的市场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我国包装机行业的发展现状: 我国包装机起步于上个世纪 70 年代末,年产值只有七八千万元,产品品种仅有 100 多种。近 5 年来食品和包装机行业每年以 11% 12%的平均增长速度发展,高于同期国民经济增长速度,销售总额由1994 年的 150 亿元增加到 2000 年的 300 亿元,产品品种由 1994 年的 270 种发展到 2000 年的 3700 种。产品水平上了新台阶,开始出现规模化、成套化、自动化的趋势,传动复杂、技术含量高的设备开始出现。可以说我国的机械生产已满足了国内的基本需求,并开始向东南亚及第三世界国家出口,如我国2000 年的进出口总额为 美元,其中出口额为 美元,比 1999 年提高了 在出口的机械品种中以食品 (乳品、糕点、肉类、水果 )加工机、烤箱、封装、贴标签机、纸塑铝复合罐生产设备等机械出口较多,食品机械如制 糖、饮料、包装机等设备已开始成套出口。 近十余年来,国际包装界十分重视提高包装机械及整个包装系统的通用能力和多功能集成能力,为市场开拓日新月异的多样化商品提供及时灵活应变的生产手段。同时基于合理简化包装和优势包装工艺方法的实际需要,不断探索,明显地加快了自身技术革新的步伐。尤其是与现代自动机床同步发展相呼 应,逐步明确。要想建立多样化、通用化、多功能集成化的包装机械新体系,首先必须着重解决组合化和机电一体化的大问题,无疑这是今后的重要发展方向。 随着我国商品经济的繁荣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包装机械包装技 术的前景十分乐观。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食品和药品质量和安全的监督力度,对食品的生产加工包装技术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批食品生产企业先后投入资金进行包装设备的技术改造和生产技术的创新,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我国食品行业的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尽管我国食品包装机械包装技术的水平有了提高,但是我国的食品包装机械包装技术与发达国家的相比在竞争中还是明显处于弱势。我国包装机械行业 30%左右的企业存在低水平的重复建设。这种状况不但浪费了有限的资金、人力等重要资源,还造成了包装机械市场的无序混乱,阻碍了行业的健康发展,制约了我国中 小食品机械包装机械的升级换代和包装技术的创新。 我国的食品包装机械多以单机为主,科技含量和自动化程度低,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方面应用的少,满足不了我国当前食品企业发展的要求。一些食品企业为了技术改造,不得不花费大量的资金从国外引进一些技术先进的、生产效率高、包装精度高的成套食品包装生产线,导致很大一部分国内的市场份额被国外品牌所占领。我国的食品包装机械发展空间依然广阔,食品包装机械包装技术的水平有待迫切开发的需要。 外国包装机械的发展现状: 德国: 德国的包装机械在计量、制造、技术性能方面均属世界一流。 该国生产的啤酒、饮料灌装成套设备生产速度快、自动化程度高、可靠性好。主要体现在:工艺流程的自动化、生产效率高,满足了交货期短和降低工艺流程成本的要求 ;设备具有更高的柔性和灵活性。主要体现在生产的灵活性、构造的灵活性和供货的灵活性,以适应产品更新换代的需要 ;利用计算机和仿真技术提供成套设备,故障率低,可以进行远程诊断服务 ;对环境污染少,主要包括噪音、粉尘和废弃物的污染。 意大利: 意大利生产的包装机械中, 40%是食品包装机械,如糖果包装机、茶叶包装机、灌装机等。产品的特点是外观考究、性能优良、价格便宜 。意大利包装机械行业的最大优势就在于可以按照用户的要求进行设计和生产,并能保证很好地完成设计、生产、试验,实现监督、检验、组装、调整和用户需求分析等。 国产食品包装机械与国际的主要差距: 1、生产效率低、能耗高、稳定性和可靠性差,产品造型落后,外观粗糙,基础件和配套件寿命低,国产的气动件和电器元件质量差。比如河南星火包装机械有限公司就在参照国外先进包装机技术的基础上,进行改造和创新产品,星火牌系列的灌装机上的气动部分均采用德国 台湾 气动元件。 2、控制技术应用得少。比如远距离遥控技术 、步进电机技术、信息处理技术等。专家指出,世界上德国、意大利、美国和日本的包装机械水平处于领先地位。其中,在美国成型、充填、封口三种机械设备的技术更新很快。如美国液体灌装设备公司 (产的液体灌装机,一台设备可以实现重力灌装、压力灌装以及正压移动泵式灌装。就是说,任何黏度的液体,只要通过微机控制来改变灌装方式就可以实现。近几年来,这种技术在国内出现了,比如江苏群杰包装机械厂、广州澳特包装机公司等等。 包装机械产业发展趋势预测分析 : 食品包装行业正向打造新型包装机械,引领包装机械向集成化、高效化、智能 化等方向发展。迈川伺服驱动器将成为一个核心的部件产品。目前自动化技术在包装生产线中已占 50%以上,大量使用了电脑设计和机电一体化控制,提高生产率、设备的柔性和灵活性,增加机械手以完成复杂的包装动作。 总看食品包装机械的发展,其在设备规模上不仅扩大了,而且正加速向光机电一体化、自动化推进。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未来微电子、电脑、工业机器人、图像传感技术和新材料等在包装机械中将会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各企业亟须引进新技术,向生产效率高、自动化程度高、可靠性好、灵活性强、技术含量高的包装设备进军。 目前在灌装设备、包装设备、包装材料生产设备等方面,国内企业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我国包装机械品种约有 1300 多种,缺少高科技、高精度、高质量配套产品,产品性能低,稳定性和可靠性差。仍需借助高端端技术助力包装机械产品升级。 效率化:食品加工的高度效率化,主要是采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和光、电、液、自动化控制技术等来实现的,由连续式生产设备代替间歇式生产设备,由专业化生产设备代替通用化生产设备,由人性化生产设备代替中小型生产设备。使生产线实现连续化生产、专业化作业、自动化调节、规模化经营等,可显著提高生产效 率和经济效益。 自动化:未来的包装机械将配合产业自动化趋势,促进包装设备总体水平提高。如高智能数控系统、编码器及数字控制组件、动力负载控制等新型智能设备已经普遍应用到包装机械设备中,使设备使用者在操作过程中更具有独立性、灵活度、操作正确性、高效率和兼容性。 外文原文 is up a of in of A of of of a by by of by by of of To to it is to is in so in to of to of in is of in is of of of of of of in of of or of a of is a of s 0 is of is of in a 010, 30 00 up we to be as as of in 970s of or of is 00. an 1% 2% 150 994 0 000, 70 of 994 000 700 to a to of to It be s to of s 2000 2,737,000,000, of 999 to of of as to of of he to of to of of to of on to of of to of In of To a we on of no is an in s s of is In of of of of to s of s to in or 0 s is a of in of of s of in s to a of to of in a of is by Is s to be of of in of of of of of to of a of to of to of of 40% of as by is in of s to in 1, of o., in of on of of on 2, as of s in of as of a as as by to In in as so to to of a of 0% of of to to at of is of of of in be to to of to s 300 of of is to of of by of to of of be of of as NC to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设计 > 外文翻译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