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观察与诊断ppt课件

上传人:钟*** 文档编号:1684001 上传时间:2019-11-02 格式:PPT 页数:93 大小:1.0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堂教学观察与诊断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93页
课堂教学观察与诊断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93页
课堂教学观察与诊断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9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堂教学观察与诊断,1,2,一、课堂教学观察与诊断的意义、内容,课堂教学观察、诊断是教育研究的一种范式转型。 课堂教学观察、诊断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方式 所谓课堂教学观察与诊断,是指诊断者通过看、听、问、思等手段对课堂教学的过程进行以观察,诊断教师教学特色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策略的教育活动。诊断是建立在观察基础之上的,通过观察获得信息从而进行教学诊断。,3,(一)课堂教学观察与诊断的意义,4,(二)课堂教学观察与诊断的内容,5,二、课堂教学观察与诊断的组织与实施,1.课前会议 第一步,上课教师说课,主要陈述如下5个问题, (1)本课的内容主题是什么?在该课程中的关系与地位怎样? (2)介绍本班学生的情况,包括学优生与学困生座位在哪里? (3)你想让学生明白什么?重/难点在哪里?你准备如何解决? (4)介绍一下本课的大致结构,包括创新点与困惑。,6,(5)你将如何、何时知道学生是否掌握了你打算让其掌握的东西? 第二步,观察者与被观察者围绕上述问题展开商讨,并确定观察点。 2.课中观察 课中观察指观察者进入课堂,选择合适的位置,依照事先的计划观察记录所需信息。 3.课后会议 课后会议的目的:让观察者和被观察者根据观察结果进行探讨、分析、总结,形成共识,制定后续行动跟进方案。,7,课后会议的程序: 第一步,被观察者简明扼要地进行课后反思。主要围绕下列问题展开, (1)这节课的学习目标达成了吗? (2)谈谈各种主要教学行为的有效性? (3)谈谈有无偏离自己的教案。 第二步,观察者简要扼要地报告观察结果。报告时应遵循简明扼要、基于证据、即时回应、避免重复四个原则。 第三步,形成几点结论和行为改进的具体建议,会议结束时,合作体商讨跟进观察的方案。,8,三、课堂教学观察与诊断的步骤与方法,(一)课堂教学观察与诊断的步骤,9,(二)课堂教学观察与诊断的方法,1. 教学录像分析方法 (1)选择课的样本 (2)课堂实录(数字化处理) (3)课堂教学结构分析(课堂结构编码;课堂记录表) (4)教师行为分析(常规教学行为分析;师生交互行为分析) (5)教师讨论与反思,10,2. 制作行为观察量表 例如: 课堂提问观测量表 各种提问行为类别频次统计表 课堂教学时间分配表 课堂结构时间分配表 学生行为观察量表 教学行为评价量表 课例研究量表,11,三、课堂教学观察与诊断的六个维度,(一)观察教师的数学教学观 1.数学观与教学观的理论分析 数学教育观念可分为两个层面,一层是数学观,另一层是教育观,两者整合而成数学教育观。 数学观层面分析 其一,科学主义人文主义维度数学观。 其二,绝对主义可误主义维度数学观。,12,绝对主义数学观,静态数学观,“结果式”教学范型,可误主义数学观,动态数学观,“过程式”教学范型,13,教育观层面分析 教学目标: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发展 教学关注: (1)教师的教学操作 (2)学生的学习结果,行为主义教育观,14,教学目标:知识、技能、能力 教学关注: (1)教师的教学操作 (2)学习者的特征 (3)知识学习的类型 (4)知识的结构化 (5)学生的学习结果,认知主义教育观,15,教学目标:促进人的个性发展 教学关注: (1)学生的主体活动 (2)知情结合 (3)与实践相结合 (4)评价的多样化 对10年课程改革的反思 参考文献1:,人本主义教育观,16,基本观点:知识是个人与社会建构的结果 教学关注: (1)促进知识的个人建构 (2)促进知识的社会建构 (3)合作学习、情境学习,建构主义教育观,17,基本观点: (1)思维和学习只有在特定的情境中才有意义 (2)人们在实践共同体中行动和建构意义 (3)学习是与他人,工具和物理世界互动的辩证过程 教学关注: (1)构建情境 (2)建立学习共同体,情境认知教育观,18,教学观 主体性教学观 情境教学观 建构教学观 过程教学观 数学观教育观数学教育观 2. 观察教师数学教学观应思考的问题,19,20,21,3.案例分析,案例1:“相交弦”定理的教学设计 从数学观层面看,这种设计以动态形式揭示了几个定理发生发展的过程,将知识的结果融合在知识的产生之中,体现的是动态的数学观。 从教学观层面看,教学设计反映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现了认知主义的教学观;同时,知识之间形成一个逻辑链,后者建立在对前者的理解基础之上,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知识的建构过程,因此,体现了建构主义教学观。,22,图形变化:PAPBPCPD,A,B,C,D,P,A,B,C,D,P,A,B,C,D,P,A,D,B,C,P,23,PAPBPCPD,P,A,B,C,D,P,A,C,P,A,C,D,24,(二)观察教学目标的设计,1. 数学教学目标设计的基本要求 教学目标的一致性教学目标与课程目标之间的相对统一。 教学目标的可行性教学目标可以实现。 教学目标的层次性教学目标有递进层次。 教学目标的多维性教学目标有多种目的。 教学目标的生成性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目标。 教学目标的评价性教学目标可以评价。,25,2.观察教学目标应思考的问题,26,27,3.案例分析,案例2: 中位数与众数概念教学 教案1: (1)给出中位数与众数的定义 (2)给出若干例子,让学生辨认或计算 (3)概念应用 (4)学生练习 (5)课堂小结 诊断:这种设计的优点与缺陷是什么?,28,教案2: (1)教师呈现问题情境:某公司员工的月工资如下: 经理: 6000 副经理:4000 职员A:1700 职员B:1300 职员C:1200 职员D:1100 职员E:1100 职员F:1100 职员G:500 你怎样看待公司员工的收入情况? (2)学生讨论,29,(3)教师提供信息:经理、职员C、职员D从不同角度描述了公司员工的收入情况。 经理:我公司员工收入很高,月平均工资为2000元(平均数概念)。 职员C:我的工资是1200元,在公司算中等收入(中位数概念)。 职员D:我们好几个人的工资只有1100元(众数概念)。 (4)呈现概念:中位数,众数。,30,(5) 让学生思考下面问题: 你认为哪个数据表示该公司员工收入的“平均水平”更合适? 为什么该公司员工收入的平均数比中位数高得多? (6)学生讨论。 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各自的特征中什么?如果要选用它们代表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你认为它们各自在什么场合下使用比较合理? 案例3:“曲线和方程”教学,31,(三)观察教学内容的组织,1. 数学教学内容组织的理论分析 概念教学的内容组织剖析 概念形成,即人们对同类事物中若干不同的例子进行感知、分析、比较和抽象,以归纳的方式概括出这类事物的本质属性而获得概念的方式。 概念同化,指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教师以定义的方式直接提出概念,并揭示其本质属性,由学生主动地建立与原有认知结构中有关观念的联系去学习和掌握概念的方式。,32,共同本质属性,实例1,实例2,实例n,概念定义,实例1,实例2,实例n,概念形成 (一般到特殊),概念同化 (特殊到一般),33,34,35,概念教学的注意事项: 第一,要精心设计概念引入过程。 第二,要充分揭示概念的内涵。揭示概念的内涵应多方位、多侧面,多种,使学生在头脑中逐步形成概念域。 第二,要形成概念体系。 第三,要加强概念的应用。应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从概念在知觉水平的应用逐步过渡在思维水平的应用。,36,命题教学的内容组织剖析 下位关系。指已学过的原有命题A的包摄性高于待学习的命题B,即命题B是命题A的特例。 上位关系。指在已学过的原有命题A的基础上学习一个包容性更广的新命题B,即命题A是命题B的特例。 并列关系。已学过的原命题与新学习命题B之间没有上、下位关系,但是两者之间存在潜在的联系。,37,图4 发生式命题教学模式,问题现实 化,38,39,在设计命题证明的教学时,应注意几个问题: 第一,有效选择命题教学模式。 第二,认真分析证明思路,确定学生在理解证明时的难点,找出相应突破难点的策略。 第三,充分揭示蕴含在数学证明中的数学思想方法。 第四,对一些重要的定理,宜采用多种不同的方法证明。 第五,形成命题体系。,40,解题教学的内容组织剖析 第一,解题教学要有明确的目的性。一堂解题课的教学目的可以是多方位的,但应当突出重点,明确主要目标。 第二,解题教学要有积极的启发性。启发性可以表现在题组的层层递进和对一道题目解法的不断挖掘方面,也可以表现在教师层层提问、循循善诱方面。 第三,解题教学要有适度的变通性。表现为对解题方法的变通:“一题多解”或“多题一解”;对问题本身进行变通:适度改变条件去探究新的结论,将图形变式去探求新的结论,推广问题等等。,41,第四,解题教学可以有一定的开放性。从例、习题的组织上看,可以加入适当的开放性问题;从教学组织上看,可适当采用开放式教学,对某些问题可以让学生自由探究。 第五,解题教学要突出数学思想方法。解题学习是一种高级规则的学习,涉及到综合运用知识,其中必然会渗透更多的数学思想方法,在教学中应更注意揭示这些数学思想方法。 2.观察教学内容组织应思考的问题,42,43,44,45,3. 案例分析,案例4: “幂函数”概念的教学设计 (1)幂函数的定义:函数 叫做幂函数,其中 是常数。 (2)讨论函数的定义域。 (3)给出一组正例进行强化。 (4)由函数的图像讨论函数的性质。 (5)举例。 (6)练习。 诊断:方案的优点、缺点;概念的设计方式;教学目标;方案的改进。,46,诊断后的改进教学方案: (1)给出一组实例,让学生观察它们的共同属性。 (2)概括、归纳出幂函数的定义。 (3)讨论函数的定义域。 (4)作出上述函数的图像,并观察它们的特征和规律,从中概括出幂函数的性质。 (5)举例。 (6)练习。,47,案例5:合并同类项教学设计(苏科版教材),诊断:方案的优点、缺点;概念的设计方式;教学目标;方案的改进。 合并同类项教学改进方案: 案例6:弦切角定理的教学设计 方案: (1)给出弦切角的定义。 (2)展示弦切角性质定理。 (3)举例应用弦切角定理。,48,(4)学生练习 (5)课堂小节 (6)布置作业 诊断:方案的优点、缺点;命题的设计方式;教学目标;方案的改进。 弦切角定理教学改进方案: 案例7:等比数列求和公式的教学,49,方案1: (1)回顾等差数列通项公式及求和公式。 (2)与等差数列的性质类比,提出课题:求等比数列前项和的公式。 (3)推导公式。 (4)举例(略)。 (5)练习(略)。 诊断:方案的优点、缺点;命题的设计方式;教学目标;方案的改进。,50,方案2:(1)与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方法类比,对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进行推导,发现这种方法无效。 (2)引导学生从特殊化入手去发现规律。 如果q =1,容易得到 。 如果 ,当 时, 当 时,,51,当 时, 似乎没有使问题简化。进一步观察,可以发现:,于是猜想:,(3)证明猜想(下面过程同方案1)。,52,方案3:在方案2的基础上,采用多种方法证明。 方案4: (1)用一个应用问题引入等比数列求和的概念。例如:某制糖厂今年制糖5万吨,如果平均每年的产量比上一年增加10%,那么从今年起,几年内可以使总产量达到30万吨(保留到个位)。 (2)(下面过程同方案2或方案3)。 方案5:在方案3或方案4基础上,增加下面问题让学生去探究。,求和:,53,案例8:圆的方程教学中出现的一个现象,在这一段内容中,一个教师是按下面过程教学的。 (1)学习圆的标准方程: (2)例题中有求经过三个已知点的圆的方程。学习练习题目中也有该题型(记为题型A)。 (3)学习圆的一般方程: (4)例题和练习中不再出现题型A。 (5)单元测验。题目中有题型A。 测验结果发现,85%的学生都是用圆的标准方程解答的。,54,请诊断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原因分析:教师在教学中没有注意揭示命题之间的等价关系,圆的一般式方程在条件下 是等价关系。学生要对命题真正理解,应当形成关于圆的方程的命题域和例题系。,55,(四)观察课程资源的开发,1. 数学课程资源的理论分析 素材性资源:知识、技能、经验、活动方式、情感态度、数学价值观等。 条件性资源:决定课程实施范围和水平的人力、物力、财力、时间、场地、媒体、设备、设施和环境等。 外显性资源:可视性资源。 内隐性资源:不可视资源。,56,57,(1) 外显素材性课程资源,指以文字、符号、图形等在教材及媒体上展示的数学基础知识,这是静态的、结果型知识。 (2) 外显条件性资源 外显条件性资源指课程实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主要涉及设施、媒介和环境。例如图书馆、博物馆、大众传播系统、网络、校内外教师资源等均属于外显条件性资源。,58,(3)内隐素材性课程资源,内隐素材性资源就是潜藏于数学知识深层的隐性知识。数学内隐素材性资源包括数学知识的文化元素、数学知识的过程元素、数学知识的背景元素、数学知识的逻辑元素等。 参考文献2:论内隐性数学课程资源,59,数学材料背景知识,数学文化,数学逻辑知识,外显的结果性知识,过程性知识,对知识产生的体验,对知识发展的体验,对知识结果的体验,对知识应用的体验,数学知识的引申与推广,60,(4) 内隐条件性课程资源,内隐条件性资源主要指教师根据对素材性课程资源的理解,结合外显条件性资源去构建一种适宜于学生学习的环境。 外显性课程资源是实现“知识与技能” 的基础,内隐性课程资源是实现“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的基础。因此,充分开发和利用内隐性课程资源是数学课程改革实施的关键。 2. 观察数学课程资源开发应思考的问题,61,62,63,3. 案例分析,案例9:矩形教学设计片断 在导入新课后,教师首先请学生回忆平行四边形的研究思路及性质,而后演示平行四边形教具,引导学生得出矩形的概念,由此教学进入了矩形性质的学习阶段。 教学活动的主要环节概括如下: 第一环节:首先,教师抛出问题“类比平行四边形性质,猜想矩形有哪些性质。”然后,学生把自己的猜想写在一张纸上,之后展开交流。最后,学生验证自己的猜想。,64,第二环节:学生展示猜想、性质、结论(生1、生2展示猜想)。 第三环节:学生验证猜想。(生3度量法,生4旋转法,生5全等法,生6勾股定理法,生7直观判断法) 虽然整节课似乎比较顺利,一切都在按部就班地进行,但是整节课的课堂气氛却很沉闷。因此,参加观课、评课的教师一片茫然。对于这种真实存在的课堂,有必要进行深入的教学问题诊断。 诊断:这个设计有问题吗?问题出在什么地方?,65,原因:犯了逻辑错误,因而学生无法进行合情猜想。内隐素材性资源使用不当。,案例10:内隐素材性课程资源开发的一个实例,66,求证: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点到两腰的距离相等。 问题1:如图,已知:ABAC,P是BC边的中点。PEAB,PFAC。求证:PFPE。,67,问题2:ABC中,ABAC,P是底边上一点,PFAC,PEAB。则PEPF常数。,68,问题3:当动点在等腰三角形底边所在直线(底边之外)上运动时,其动点到两腰的距离之间有何关系?,A,B,C,D,E,F,P,69,此时,ABP的面积 ACP的面积 ABC的面积 因此,很自然地得到:PEPF常量。 问题4:当动点在三角形内部运动时,动点到三边的距离之间是否有一定的等量关系?,70,ABC的面积 PAB的面积PBC的面积PCA的面积,如果ABC是等边三角形,则可得 PEPFPG CD常量。,71,可以继续探究,得到如下结果: 如图2,ABC中,三边AB,BC,AC上的高分别为h1,h2,h3。P是形内任一点,P到三边AB,BC,AC的距离分别为d1,d2,d3。求证: + + =1 。,72,问题5:当动点在等边三角形外运动时,又能得到什么结论?(PDPEPF常量),73,(五)观察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1. 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关注的几个问题 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指教师在教学操作中所采用的计划、策略、方法、程序而表现出来的外显行为。 主要关注: (1)讲授行为。包括讲授的方式、内容展示方式、提问内容与方式、应答与评价方式。 (2)教学组织行为。如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时间分配、课堂调控方式、师生互动方式。,74,(3)教学艺术行为。课堂气氛营造、口头语言、板书语言、体态语言、教学风格、教学智慧。 教学方法的选择应当考虑下面的因素: 第一,根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 第二,根据教学内容的性质选择教学方法。 第三,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选择教学方法。 第四,根据教师自身的特点选择教学方法。,教学方法选择,75,识记性提问。问题是学生已经学习过的知识,提问是让学生回忆这些知识,为讲授新知识作准备。 应答性提问。问题的答案比较明显,学生不需要太长的思考时间就可以回答。 推理性提问。问题没有直接的答案,需要学生经过一定推理才能得到答案的提问。推理性提问又可分为收敛性推理和发散性推理两类,前者指目标是既定的、唯一的收敛性问题;后者指目标是不明确的、多向的开放性问题。,课堂提问方式,76,启发性提问。教师用一系列启发性语言提出引导学生思维走向的问题,或者从这一步走向下一步提供一种暗示性语言,为学生思考问题指出一个大概的方向。 例如: 同学们想一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可能会用到哪些知识? 幂函数有什么共同的性质?要研究函数的性质,应当从什么角度切入? 我们能不能把这个问题的条件改变一下从而产生一个新的问题?,77,反思性提问。教师针对学生的思考过程或思考结果提出问题,挖掘学生深层次的思维过程。 例如: 读完题目后,你首先想到了什么? 读完题目后,你联想到了哪些知识? 你是怎么思考这个问题的? 你的解法真妙,你怎么会想到用这个方法解决问题? 你还能用其他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吗? 你知识你产生错误的原因是什么吗? 附表:教师提问行为观察量表,78,第一,对学生课堂行为的管理。 第二,优化课堂人际环境。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培养有效的学习集体。 第三,调节课堂心理气氛。课堂心理气氛是指班集体在课堂上的情绪、情感状态。 第四,课堂时间管理。一是指要争取尽可能多的课堂时间用于教学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二是指教学活动各阶段时间分配的把握。 附表:课堂时间分配观察量表,课堂管理行为,79,在数学课堂中,教学艺术主要表现为几方面: 其一,在教学设计方面,有创新性的教学设计。教师在备课时对教学内容作了深入分析,充分挖掘了课程的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课题引入新颖别致,课题展开深入浅出,课题小结画龙点睛。 其二,在教学方法方面,能有效地选择教学方法、手段。灵活运用。启发学生思维的时机把握准确,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成就动机。,课堂教学艺术,80,其三,在课堂调控方面,教师能对课堂进行有效调控。善于捕捉反馈信息,有效调节教学进程和教学内容;能迅速洞察学生心理的细微变化,并对此作出积极反应;能有效调节课堂心理气氛,创设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能艺术和有效地处理突发事件。 其四,在语言方面,教师要充分发挥语言功能。数学课堂教学语言是数学教师的数学课堂这个特定环境中,使用规定教材,针对特定的学习对象,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的活动中使用的语言。包括口头语言、板书语言和体态语言。,81,其五,在教学风格方面。教学风格的本质特点在于它的独特性,这种独特性表现在教学方法、教学语言、教学风度和教学机智等方面。 2.观察教师教学行为应思考的问题,82,83,84,3.案例分析,案例11:课堂提问的几个例子 案例12:勾股定理证明过程教学片断 教师: 请同学们用4个形如右图的小直角三角形拼成一个正方形。 学生: 开始尝试,但绝大部分学生短时间内无法拼成下图。,85,86,诊断: (1)为何要用4个三角形拼成正方形?学生感觉突然,继而茫然。 (2)问题指向不够明确,学生无从着手。 (3)即使有学生拼出正确的图形,但很有可能与教师的预想有出入,教师弃之不顾。 下面我们欣赏两个体现教学艺术的例子。,87,案例12: “差牌妙打”,88,案例13:换只手高举你的自信,89,(六)学生学习行为与效果,1. 观察学生学习行为的重要性 学生学习行为表现是考量有效教学的关键 学生学习效果是课堂教学评价的前提 考察学生学习行为的有效性指标,其一,学生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参与学习的程度;其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2.观察学生学习行为与效果应思考的问题,90,91,附表:学生学习行为观察量表,92,谢谢各位老师,9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大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