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教案第二章ppt课件

上传人:钟*** 文档编号:1683801 上传时间:2019-11-02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4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可持续发展教案第二章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可持续发展教案第二章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可持续发展教案第二章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章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系统解析 第一节 系统的概念与方法 一、系统的概念 系统作为一个科学的概念,形成于20世纪初。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已形成了系统论的思想方法,并用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及工程技术和医学研究等各个领域。 由于可持续发展概念的内涵十分丰富,任何单一层次和角度的诠释都不足于使之清晰,因而借助系统的方法对文化进行剖POU析,此举意义十分重大。,1、系统是指在结构元素中形成的一组模式关系,其中某一元素的改变在其余单元中会引起调整的压力,或在其余部分引起其他形式的变化。 2、系统是各个部件的分化,各部件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以及各部件之间关系的的可预测性结果。 3、把一组结构有序,功能独特,对外界激励产生响应,有一定自我调节能力和自我组织能力的要素、属性或对象集合称为系统。 4、可以分解为若干元素的事物的集合称之为系统. 即A=a1,a2,a3,a4,1,二、系统方法,要求,技术,系统的概念,系统设计,系统测试,系统完成,无序事实,知觉和经验,定义、分类、量度,有序事实,定律和理论的建立,归纳与概括,解释,知觉和经验,真实世界 结构的影象,先验的模型,经验上的设计 (定义、分类、量度),证实程序,数据,定理和理论的建立,解释,2,第二节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主线 一、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现实 可持续发展理论是一种新的文明观,其产生和应用具有一定的时代性和条件性。 1、地域不平衡问题 2、时间不平衡问题 3、物质发展与精神发展的不平衡 正确认识和处理各种不平衡带来的问题,二、理论的基本特征 1、具有坚实和广泛的基础 2、要有统一的逻辑和协调的原则 3、应具有适应性和发展性 不能割断历史,不能以否定他人而树立自己 三、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主线与边界条件 1、构建起健全的、良性的发展机制 2、努力实现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 3、人地共存是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基础和归宿,3,第三节 可持续发展概念的理论框架 一、概念模型,可持续发展,经济支持系统,社会支持系统,智力支持系统,环境支持系统,时间谱,空间谱,功能谱,可 持 续 发 展 理 论 的 概 念 模 型,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系统构成,4,二、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层次结构 (一)生存层次 (二)发展层次 (三)可持续发展层次 当我们审视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体系时,这三层是相互渗透,交织在一起的,同时又显示出层次性。,5,智力支持系统,社会支持系统,经济支持系统,环境支持系统,社会支持系统,智力支持系统,环境支持系统,经济支持系统,可 持 续 发 展 理 论 的 概 念 模 型,6,第四节 可持续发展子系统诠释 一、环境支持系统 二、经济支持系统 三、社会支持系统 四、智力支持系统 五、对子系统之间关系的探讨,7,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一、环境支持系统: (一)概述 1、是指人类赖于生存与发展的自然存在。 2、由岩石圈(岩石、矿物、土壤)、水圈、大气圈、生物圈构成; 3、是可持续发展的背景、条件、资源和制约因素; 4、对人类活动具有深刻的影响,又受人类活动的影响。 5、环境支持系统的功能体现在:载体功能;资源功能;制约功能;,【思考】地理系改名为资源环境系的缘由?,8,年份,1804年,1999年,2013年,2054年,世界人口数量,10亿,60亿,70亿,90-100亿,产生的各种问题,土地资源退化、水资源短缺、生物资源 严重破坏、矿产资源好节速度加快、等 资源问题。 水体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噪声污 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环境问题。,间接影响也不容忽视,(二)影响环境质量的因素 1、人口增长的因素 环境承载力、生活垃圾的排放、生产扩张引起的资源耗竭速度及生态自调功能的退化; 2、经济增长的因素 追求经济的增长和人均物质消费水平的提高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系统的失衡 3、技术进步的因素 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9,(三)环境评价与环境预警 环境的生态化是可持续发展的支撑和制约因素,环境的生态化是可持续反战的标志。(很显然,环境的生态化是允许环境在一定的范围内形成可逆的变化) 1、生态环境的评价内容 1)地质因子评价重点分析地球化学异常与地方疾病的关系; 2)地貌因子评价重点分析水土流失与地质灾害的成因、类型与影响; 3)气候因子评价重点分析气候条件对资源、环境的影响;,4)水文因子的评价重点分析水资源的特征和供需平衡; 5)土壤因子评价重点分析土壤类型及其与其他自然环境因子的关系; 6)生态系统评价重点分析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等主体生态系统的特征、分布与变化及在维持区域生态平衡中的功能; 7)生物物种的评价重点分析野生动植物、珍稀濒危野生物种的现状与变化趋势; 8)自然生态环境的综合评价在上述评价的基础上,分析区域综合自然地理特征,近而判断区域自然生态环境的优劣,及判别自然生态系统的本底稳定性或脆弱性的程度。,10,与人类活动关联的生态环境评价因子包括: 1)土地承载力与人口问题评价: 重点分析区域土地资源的特点、土地资源利用现状与潜力、土地承载力与人口之间的关系、人口问题及其对资源环境的影响。 2)水资源供水水平评价: 重点分析水资源的构成、数量、时空分布规律、可开发利用程度与潜力;分析区域生产需水、生活需水、生态需水的供给现状与变化趋势;对水资源缺乏取得缺水原因、类型、供给能力,以及对区域的影响等进行综合分析。对于经济发达的平原农业区和城市工矿区以及生态脆弱的半干旱、干旱地区,汽水资源供需水平评价尤为重要。 3)生态破坏类型与程度评价: 重点分析植被被破坏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 4)环境容量与环境污染现状评价: 重点分析环境污染的类型、成因、现状与发展趋势以及与环境容量的关系;综合分析环境污染的影响程度。 5)经济结构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评价: 经济结构的合理性、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品直接关系着生态破坏和污染的类型与程度关系着综合治理与改善生态环境的能力。对其的评价正是从对生态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影响方面分析区域经济结构的特点与问题、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与制约因素。对于经济欠发达而生态破坏严重的地区,应着重分析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恶化之间的关系,探讨脱贫致富与改善环境、市县区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对策。,11,2、生态环境预警 可持续发展对生态环境预警系统的要求就如同当今人们对天气预报的要求一样,及时、迅速、准确、全面。因此必须建立环境检测系统,通过相应的检测技术对环境指标因子进行检测,再通过一定的数学模型进行测算评价和预警。 (四)倡导环境伦理、张扬生态文化 1、“反人类中心主义”的基本观点 1)人是自然界中“平等的一员”,它的存在和行为方式受自然界整体性质与状况的影响 2)不能仅仅从人类的利益和价值出发去谈论环境保护,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应该从有益于所有生物的生存,有益于生态共同体的角度去反思和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 3)自然的意义是历史地变化的,人与自然的关系也是历史地发展的,因此人类应审时度势,选择与文明发展程度相匹配的人与自然的关系。 2、环境伦理的理论价值 1)环境伦理主张重新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改变对自然的单向度利用、征服、掠夺的文化态度和行为模式。 2)无论在任何意义上界定和理解环境伦理,都主张关心自然、管理自然、明确对自然应尽的责任与义务,重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对当代人类及自然进化的影响。 3)环境伦理主张把人对待自然的态度与行为作为衡量人的伦理行为和道德准则的一种新尺度。,12,3、张扬生态文化 1)物质生产的生态化: 第一:生态农业; 第二:生态工业; 第三:绿色三产。 2)社会生活的绿化: 第一:生活方式的绿化; 第二:制度建设的绿色背景 3)精神文化的绿化: 用可持续发展理论构建世界观、价值观、伦理观和发展观。,13,二、经济支持系统: (一)概述 经济: 英语中的economy一词源于古希腊语(noinclude)是指家政术,意为治理家庭财务的方法,或者说是家庭理财; 汉语经济一词出自东晋时代葛洪抱朴子一书中的“经世济民”一语,含义为“治理天下、益于百姓”(救济百姓、造福百姓之意)。 汉语中经济一词与管理一词含义有很大的重合,所以中国的管理就是牢牢的抓住财权。 为什么会如此?思考:概念对行为的影响 据资料显示,当西方科学思想随枪炮进入中国,严复在翻译西方文献时将economy一词翻译为“生济”,日本人则翻译为“经济”,孙中山从日本回国时,将经济一词带回中国。实质上中国的经济等于西方的Political Economy,有一点滑稽。 是清末很有影响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翻译家和教育家,是中国近代史上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的“先进的中国人”之一。,14,农业,工业,服务业,信息产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四产业,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经济支持系统从生计的角度分析,包括生存和发展两个层面,生存支持是可持续发展的临界基础;发展支持是可持续发展的推动力和先决条件。 农业文明建立起来的是生存支持,工业文明建立起来的是发展支持,这两种文明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技术基础。,15,1、经济的含义:物质和非物质领域的生产、分配和交换过程以及由此引起的各种现象和关系。 2、由资源、劳动力、技术和设备、市场构成,当智力转化为技术和设备时,便具有了经济的意义; 3、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先决条件; 4、受环境、社会、智力文化的支持和制约; 5、经济支持系统的功能体现在:基础功能;导向功能;杠杆作用 (二)农业生态系统的设计与工业生态系统设计 1、农业生态系统的设计 1)基础条件 第一:粮食等食物生产总量应满足人口总规模达到“零增长”的基本要求; 第二:农业资源的“消耗”与农业资源的“再生”随着世世代代的更替应保持相对的平衡; 第三:通过区域的自然改造与资源的优化配置,达到空间分布的均衡,逐步消除贫富之间的过分差异 2)基本原理 3)农业生态工程的设计与实践,16,2、建设以清洁生产为核心的低耗少污的绿色工业体系 只顾扩大生产模式; 治理末端模式; 清洁生产模式 (三)倡导可持续的生活消费模式 1、适度消费的原则 2、公平消费的原则 3、和谐消费的原则 4、不断增加精神消费比例的原则,17,三、社会支持系统: (一)概述 1、社会的概念 汉语“社会”一词:社原指祭神的地方;会为聚集之意。据考证社会一词最早出现是在旧唐书玄宗一书中宋代程伊川二程全书中有“乡民为社会”的记载,是指乡民为某事在特定的地方聚会。在我国长期以来也没有社会学的研究甚至-乡民聚会不是好事,因此这一个词很少用。英语、法语中的社会一词源于拉丁语“伙伴”一词其原意为关系。19世纪初,西方国家有了社会学研究。 1875年,日本日日新闻主编(源一郎)在翻译西方文献时用汉语的“社会”一词等同于英语的society。近代我国学者沿用了这一说法。 “社会”今日的含义的明辨,对提高国民素质绝不是一件小事。,18,组织,群体,法律与秩序,文化维系,2、社会的涵义 狭义的社会是指人与人之间在一定空间持续的相互行动的积累形成的各种关系体系。 或者一群互相发生作用,占有共同疆域,享有共同文化的人们的集合体。 广义的社会是指人、地、物所属关系的总和。 (二)社会支持系统的构成,19,1、社会组织 1)定义: 组织是一个法人团体,是一个用规章制度限制外人进入的封闭团体。 组织是有意建立的,以追求特定目标之实现的社会单位。 正式组织是在有权威和领导的条件下,为了一个共同目标合作共事的人群。 社会组织是指为了达到一定的社会目标,执行一定的社会功能而有意识的组织起来,以一个相对独立单位存在的社会群体。 2)社会组织的构建与功能 整合功能、协调功能、维护权益功能、实现目标功能 “社会者,有法治群也。”,20,2、社会群体 1)定义:是指与社会组织相对立的社会群体,一般称之为基本群体。 具有一定的群体纽带;成员之间存在一定的互动关系;拥有一定的共同规范;存在共同的群体意识。 2)分类: 首属群体:血缘关系、姻缘关系、地缘关系、业缘关系、谊缘关系; 次属群体:会员关系、校友关系、党派关系。 3、法律与制度 社会秩序和行为准则。(本源制度:经济制度和婚姻制度;派生制度:政治制度、法律制度、文化制度) 行为导向功能、社会整合功能、传播和文化创造功能、社会化功能。 4、文化维系 是指教育和文化艺术方面。,21,决策能力,发明创造能力,协调应变能力,教育传承,四、智力支持系统: (一)概述 使用最频繁的定义:“较高的领悟力信息处理能力(合平逻辑的结论、想象、解决问题、做出判断)。” 1、是寻求和实现发展的能力; 2、具有文化发展的推动功能; 3、受社会文化和经济文化的制约; 4、智力文化的功能体现在: 教育功能;创新功能;推动功能;决策功能 (二)智力支持系统的构成 由决策力、应变能力、研究、创新和转化能力、教育和传承能力构成,22,(三)智力支持与可持续发展 1、智力是可持续发展系统的创建者 人类经历了各种磨难、挫折,不断探寻可持续发展之道,同时建构出可持续发展系统,尽管在实际中这个系统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但我们已经找到了可持续发展的方向、理论和方法。 【举例】远例、近例 2、智力支持系统对可持续发展的协调作用 今天的社会领导者,必须是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倡导者和实践者,必须具有很高的智力发展水平,掌握可持续发展的运行机制,并且在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中具有调控和协调能力。 【举例】远例、近例 3、智力与传承 由于生命系统的周期性,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方法需要传承,因此传承本身也成为智力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4、智力与动力 在可持续发展的高级阶段,智力支持还充当着可持续发展的动力。,23,决策与控制,研发与创新,教育与传承,协调与应变,(四)智力支持系统的建构和运行机制 1、研发与创新子系统 2、教育与传承子系统 3、决策与控制子系统 4、协调与应变子系统,24,A,C,B,D,环境背景,文化背景,五、关于可持续发展模式运行的探讨,25,26,27,28,29,(四)智力支持系统的建构和运行机制 1、研发与创新子系统 2、教育与传承子系统 3、决策与控制子系统 4、协调与应变子系统,决策与控制,研发与创新,教育与传承,协调与应变,3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大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