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期末复习题(工程硕士).doc

上传人:丁** 文档编号:1675478 上传时间:2019-11-0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然辩证法期末复习题(工程硕士).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自然辩证法期末复习题(工程硕士).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自然辩证法期末复习题(工程硕士).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名词解释:1、系统2、生态危机3、技术4、技术价值5、社会建制6、范式7、技术共同体8、科学观察9、科学实验10、科学共同体二、填空:1、1543年哥白尼的 一书的出版,揭开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序幕,引发了自然观的革命性变革。2、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以牛顿的巨著 (1687)的出版为标志。 3、系统自然观最深层、最基本的内涵,在于它阐发了自然界是 , 、 、 的辩证统一的思想。4、 、 、 ,是自然系统演化的自组织机制。5、技术要素是技术本质的具体表现形态,这些要素可概括为的技术要素、的技术要素和的技术要素。6、 技术结构的历史发展经历了、三种结构模式7、 技术认识与科学认识的区别在于、8、 技术方法的特点为、。9、 技术价值具有、的特点。10、 知识的四种类型。三、选择题1、 世界上第一个有影响的科学家组织是什么?(选择)(英国皇家学会,巴黎科学院,灵赛学会,美国科学院)2、 哪一个国家在近代科学家的社会角色的形成过程中迈出了第一步?(选择)(英国,法国,意大利,德国)3、 1834年,( )首先提出“科学家”(scientist)一词,以区别于传统的“哲学家”(philosopher)。(选择)(惠威尔,牛顿,伽利略,法拉第)4、 科技人员学术声望大小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哪些?(选择)(所在学术机构的声望,所获奖励的声望,论文被引证的次数,社会地位和声望)5、 世界科学中心转移的顺序。(选择)(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法国德国意大利英国,意大利英国法国德国,英国意大利法国德国,)6、 美国的第一个工业实验室是什么?(选择)(贝尔电话实验室,爱迪生实验室,IBM实验室,沃森研究中心)7、 最早的科学社团是什么?(选择)(自然秘密协会,英国皇家学会,柏林学会,圣彼得堡学会)8、以下几项发现中, 不属于十九世纪末的物理学三大发现。 A、放射性现象; B、X射线 C、电磁波; D、电子9、以下不属于高技术特点的是-A、高投入; B、高效益 C、低风险; D、扩散强10、专家治国论是属于-的观点。A、技术统治论; B、技术悲观主义 C、社会决定论; D、马克思的技术论11、决定技术结构转变的是-矛盾。A、技术活动要素与技术结构; B、技术结构与主体技术 C、技术结构与经济基础; D、技术结构与物质技术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科学与技术没本质的区别B、社会将毁灭与技术之中C、技术万能论属于技术乐观主义;D、技术没有社会属性13、 指出:“在希腊哲学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中,差不多可以找到以后各种观点的胚胎、萌芽。因此,如果理论自然科学要追溯自己今天的一般原理发生和发展的历史,它也不得不回到希腊人那里去。”A 黑格尔 B 马克思 C 恩格斯 D 康德14、恩格斯指出:“最初把理性带进地质学的是 ,因为他以地球的缓慢的变化这样一些渐进的作用,取代了由于造物主的一时兴起而引起的突然变革。”A居维叶 B赖尔 C 布丰 D 拉马克15、自然系统具有物质、能量 、信息“三要素”。自然界是物质的、而物质是系统的,能量、信息是物质系统的属性。而在自然系统中, 是自然系统最突出、最基本的特征。A 开放性 B 动态性 C整体性 D 层次性16、20世纪40年代末兴起的 ,是系统科学研究的第一批成果。它们以“系统”的观点看自然界,提出了系统与要素、结构与功能等新的范畴,揭示了自然物质系统的基本特点。A 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B 耗散结构理论、协同学、超循环理论C 系统论、突变论、协同学D 超循环理论、混沌理论、控制论17、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布伦特兰主席的领导下,出版了 ,该报告第一次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A 世界自然资源保护大纲B 我们共同的未来C 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D 21世纪议程18、科学理论的主要特征有 A客观真理性、全面系统性、逻辑完备性、科学预见性B怀疑与批判性、全面系统性、逻辑完备性、科学预见性C客观真理性、全面系统性、逻辑完备性、开拓创新性D客观真理性、全面系统性、结构严密性、科学预见性19、下列不属于科学假说的主要特点是 A 科学性与猜测性的统一B 抽象性与形象性的统一C 多样性与易变性的统一D解释性与预见性的统一20、科学的本质属性是 A 客观真理性、可检验性、系统性和主体际性B 客观真理性、逻辑性、系统性和主体际性C 客观真理性、可检验性、系统性和预见性D 客观真理性、可检验性、系统性和相对性21、科学理论的逻辑评价不包括 A 相容性评价B 自洽性评价C 简单性评价D 系统性评价22、形成假说的基本条件是 A 假定性、可检验性、系统性B 一致对应性、可解释性、可预见性C 客观真理性、可解释性、可预见性D 客观真理性、可预见性、系统性四、问答:1、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的基本特点是什么?2、简述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形成的自然科学前提。3、评述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思想、特征及其重大意义。4、阐述系统自然观是对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丰富和发展。P49-505、技术的特征。6、技术的二重属性。7、技术创新具有哪几方面的特点。8、技术创新的激励机制。9、科学理论的特征有哪些10、科学选题的基本原则有哪些11、科学实验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12、假说形成的基本条件有哪些13、科学观察的基本原则有哪些14、什么是科学精神?举例说明其重要性15、科学家和技术专家的社会角色的演变的主要过程(三个阶段)16、对现代科学家社会角色确立具有重要意义的三个方面的因素。17、科学研究中的马太效应。18、科学的社会规范19、建立我国的知识创新系统的主要内容。20、研究型大学体制的基本特点。(可以出成联系实际的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