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末模拟考试.doc

上传人:丁** 文档编号:1668518 上传时间:2019-11-0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1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末模拟考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末模拟考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末模拟考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末模拟考试 物理试题 卷一:基础题(考查基本知识和技能)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40分) 1、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单位 (1)一个中学生的质量大约是50_;(2)两个鸡蛋的重力大约是1_;(3)人步行的速度大约是5_;(4)一个人的身高为175_。2、比较几位同学跑步的速度大小,可采用在_相同时,比较他们通过的路程长短的方法;或采用在_相同时,比较他们所用时间的多少的方法.3、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_时发出的声音.摩托车和内燃机的排气管上加装了消声器是为了在_处减弱噪声.4、有一“聪明”的小猴子往穿衣镜里看去,看到镜里有一个和它一模一样的“小猴”,它猛扑过去,与自己的_打了起来;我们用摄影机把这个镜头摄下来制成相片后,它又拿起相片“欣赏”起来,摄下来的是小猴的_.(填“影子”、“实像”或“虚像”)5、光由空气斜射到某种介质的表面,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如图(1)所示,则反射角是_,折射角是_6、常用体温计的刻度部分为三棱柱,横截面如图(2)所示,其正面呈圆弧形,这样就可看清体温计内极细的水银柱,以便读数.这是因为圆弧形玻璃的作用相当于一个_,使我们能看清水银柱放大后的_像.7、若玻璃是蓝色的,则它能透过_的色光;红色衣服能反射_的色光.8、人们常在一细线下拴一个重物,做成重垂线,建造房屋时可用它来检测墙壁是否_,这是根据_的道理来检查的.9、人在地面上行走时,是靠_力作牵引力而前进的;在游泳时,手必须向后划才能获得水对人向前的推力,这是利用了_的性质。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18分) 10、古诗“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主要指什么没有改变( )A .音调 B.响度 C.音色 D.方言、土话1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听见了声音可以肯定必有物质传播声波;B.刹车时的摩擦声是一种乐音;C.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D.医用听诊器是采用了减少声音分散、增大响度的原理来制成的。12、关于马拉车的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马可以拉动车,因为马拉动车时车并未拉马B. 马可以拉动车,因为马拉车的力大于车拉马的力C. 马不能拉动车,因为马拉车时车也拉马,且马的拉力小于车的拉力D. 以上说法都不对13、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是 ( )A.时间. B.速度. C.路程. D.频率.14、g=9.8N/kg表示 ( )A.1kg等于9.8N B.1N重的物体质量是9.8kgC.9,8N就是1kg D.1kg质量的物体重9.8N15、下列关于力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B. 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C. 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D. 力不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16、烛焰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的像,它的物距必须 ( )A.小于或等于焦距 B.小于焦距C.等于焦距 D.大于焦距17、一般照相机底片上得到的像是 ( )A. 倒立、放大的实像B. 正立、放大的实像C. 倒立、缩小的实像D. 正立、缩小的实像18、下列措施中是为了减小摩擦的是 ( )A. 鞋底和轮胎制成有凹凸不平的花纹B. 自行车刹车时,闸皮紧压在车圈上C. 在皮带传动中,拉紧皮带并在皮带上涂蜡D. 在机器转动部分安装滚珠轴承并加润滑油三、简答题(3分)19、大雨后,当你行进在乡间小路上时,是在丛生的杂草上走好,还是在裸露的泥土上走好?为什么? 四、作图与实验题(12分)20、如图(3)所示为一挂着标语的被绳拴住的氢气球,试作出氢气球所受重力的示意图.(2分)21、在图(4)中画出反射光线并标明反射角。(2分) 22、如图(5)所示,被测物体的长度为_cm,如图(6)所示的弹簧测力计的量程为_N,物体的重力为_N.(3分)23、小明从家里拿来一块透镜,他想知道该透镜是否是凸透镜,请你为他想出两种简单的判断方法.(2分)(1)_.(2)_.24、在测定玩具小车的速度时,用_ 测量小车运动的路程,用_测量小车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测量速度的依据是_。(3分)五、计算题25、张华同学的质量是50kg,他的体重是多少?王同学的体重是392牛,她的质量是所少? 26、用激光器向月球发射激光信号,经过2.56秒在地面上接受到返回的信号.试根据此计算出月球与地球之间的距离. 卷二:能力题(考查过程、方法和思想意识)六、综合题27、在铁架台上固定一根条形磁铁,磁铁一端吸引着许多大头钉。现在用酒精灯为磁铁另一端加热,当磁铁被烧红时发现大头钉纷纷落下。根据这一现象,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28、请阅读下列文章,并回答有关的问题:流体的阻力 气体和液体都具有流动性,统称为流体。物体在流体中运动时,要受到流体的阻力,阻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流体运动的方向相反。汽车、火车、飞机等交通工具在空气中运动,要受到空气的阻力。快速骑自行车,我们就会感到空气的阻力。轮船、潜艇在水面或水下航行,要受到水的阻力。鱼在水中游动,人在水中游泳,都要受到水的阻力。那么,流体的阻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我们可以发现如下自然现象:雨滴在空气中下落,速度越来越大,所受空气阻力也越来越大。当阻力增加到与雨滴重力相等时,二力平衡,雨滴开始匀速下落。跳伞运动员在空中张开降落伞,凭借着降落伞较大的横截面积取得较大的空气阻力,得以比较缓慢的降落。为了减小阻力,小轿车、赛车、飞机、以及轮船的水下部分,外形都采用流线型。 (1)通过刚才的阅读,你可以归纳出流体的阻力与哪些因素有关?(1分) (2)小孩折的纸飞机在形状上有什么特点?为什么?(2分)(3)这一结论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应用?请举一个例子。(1分)(4)你在刚才的学习中采用了怎样的思维程序?(1分)29、请你谈谈你所看到的日常生活中与声现象有关的不文明的例子,并说出其危害之处。请举出2例。 30、请同学们阅读下面关于伟大物理学家伽利略的一段故事,然后回答下列问题: 有一天伽利略到教堂去做礼拜,无意中,他瞧见一盏挂在教堂里的铜灯在摆动着。这是很多人都看到过的极其平常的现象,但是没有人注意到伽利略发现的问题。 伽利略想:吊灯的摆动快慢会发生变化吗?随着吊灯摆动的距离慢慢减小,摆动一次的时间会慢慢减小吗? 伽利略按照自己的计划进行实验。那时候没有正确的记时装置,但伽利略学过医,他知道脉搏的跳动是比较稳定的,可以作为测量吊灯摆动快慢的依据。伽利略以自己的脉搏跳动次数来测算吊灯往返一次所需的时间是否相同。伽利略进行多次测算,发现吊灯的周期果然是有规律的。他又分别用绳子吊篮子、绳子吊铁块、细线吊铁球等进行了很多次实验,伽利略分别记录下物体摆动的距离、摆线的长短和往返一次经历的时间。伽利略对记录的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发现:若摆长不变时,即使物体摆动的距离发生变化,其往返所需的时间也不会相应改变。他还反复调整摆长,进行多次实验,终于发现了单摆的等时性。 (1)你从伽利略身上学到了怎样的研究问题的方法? (2)这种方法是否可以用在你的学习或生活中?请举一例。31、假如生活中没有摩擦力,将会出现什么情景?说出你的猜想,并说出你所猜想的依据。 32、小红有一根很轻的螺旋弹簧,他想利用这根弹簧自制一个弹簧秤,为此他先通过实验研究了这根弹簧伸长与所悬挂物体重力大小的关系,实验记录数据如下:物体重(N)00.100.20 0.300.350.400.500.600.70弹簧长度(cm)17.022.027.028.032.0 37.042.049.653.5(1)记录表格中的两空白处,是记录时不慎丢失的两个数据,请你根据表格中的其他数据,帮助小红估算一下空白处的正确数据是多少?并把它填好。(2分)(2)根据你对记录数据的分析,你将建议小红的弹簧秤的测量范围多大?请说出你的建议。八年级物理(上学期)单元测试题 班级 姓名 笔试成绩 实践活动成绩 综合评定 一、填空:以下各题是某同学通过学习得到的一些结论,请为他补充一些关键词。每空0.5分,共19分。 (1)如图1中的喇叭在“唱歌”,看到纸盆上的纸屑上下跳动。这个现象说明喇叭发声时,纸盆在不停地 。 如图1,吹笛子发出的声音是_振动引起的。锣发声的时候,用手按住锣面,锣声就消失了,这是因为_。 (2)你知道吗?蛇是没有耳朵的。不过,如果蛇将脑袋贴在地面上(如图13所示),它脑袋中的一块骨头就会接收到正在接近它的动物活动时发出的声音引起的振动,由此可见,蛇是利用_传声去“倾听”敌人和猎物的。 图12图11 图13 (3)我国古代科学名著梦溪笔谈中写道: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听到夜袭的敌人的马蹄声,这是因为_也能传声,并且比空气传声的速度_。 (4)通常人们称月球上是一片“死寂的”空间,它的意思是“无声”,其原因是月球表面没有_传声。 (5) 我们感知声音的基本过程是这样的: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_振动,这种振动经过_及其他组织传给_,_把信号传给大脑,这样人就听到了声音。 (6) 乐音的三个特征是_、_和_。乐器分为 _ 、 _ 、 _ 几类,我们都熟悉的打击乐器举例: _ 、 _ 。 (7)驰名中外的北京天坛的回音壁、三音石、圜丘三处建筑有非常美妙的声音现象,它是我国古代建筑师利用声音的 造成的音响效果。 (8) 图14和图15是两种声音的波形,从图形可知:图14是_的波形,理由是_;图15 是_的波形,理由是_。 图14 图15 (9)收音机和电视机上的音量旋纽可改变声音的_。钢琴、小提琴、二胡同时演奏同一歌曲,人们也可以分辨出它们的声音,这是因为它们发出声音的_不同。 (10) 声音的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_有关,_越高,音调越_。人耳听到声音的响度与发声体的_有关,_越大,响度越_。 (11) 比较黄牛的“哞哞”叫声和小老鼠的“吱吱”叫声,音调高的是_叫声,响度大的_是叫声。 (12)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有_ _的一切声音都是噪声。控制噪声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_、_和_。 二、选择题 请选择你认为正确的答案,把序号填入括号中。 每题2分,共24分。 (13)声音在空气、水、酒精、钢管这几种介质中传播时,传播速度最大的是( )A空气 B水 C酒精 D钢管 (14)下列关于声音的产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物体振动停止后还会发出很弱的声音 C.振动停止,物体的发声也停止了 D.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15)发出频率为60赫的声音,发声体每分钟振动次数是( )A.60次 B.1800次 C.3600次 D.缺少条件,无法计算 (16)不带花蜜的蜜蜂,飞行时翅膀每秒振动440次,带花蜜的蜜蜂飞行时翅膀每秒振动300次,不带花蜜的蜜蜂发生的嗡嗡声比带花蜜的蜜蜂发出的嗡嗡声( ) A.音调高 B.音调低 C.响度大 D.响度小 (17)人耳能听到声音的频率大约是( )A.20Hz以下 B.20Hz到20000Hz之间 C.2000OHz以上 D.所有频率的声音能 (18)“女高音歌唱家”和“男低音歌唱家”,这里的“高”与“低”指的是( ) A.音调高低 B响度大小 C音色好坏 D以上说法都不对 (19)“高声呼叫”和“低声细语”,这里的“高”和“低”指的是( ) A.音调高低 B.响度大小 C.音色好坏 D.以上说法都不对 (20)在听熟人打电话时,从声音的特点上,容易辨别对方是谁,其原因是( ) 图16A.不同的人说话时,声音的音调不同 B.不同的人说话时,声音的频率不同 C.不同的人说话时,声音的音品不同 D.不同的人说话时,声音的响度不同 (21)图16所示的标志牌,它表示的意思是( ) A.此地有乐队,可以出租 B.道路弯曲,行车注意安全 C.禁止鸣笛,保持安静 D.以上选项均不正确 (22)周末晚上11点,小明的爸爸还在客厅里唱卡拉OK,你认为小明对这件事应采取的态度是( ) A.周末了,该放松一下 B.应该劝说爸爸停唱,以免影响邻居 C.虽然有点儿吵,偶尔唱一两次也无所谓 D.和爸爸一起唱 (23)假如跟你一墙之隔的邻居经常引吭高歌,干扰你学习和休息,下列措施中无效的是( ) A.赶快将门窗关紧 B.用棉花塞住耳朵 C.将窗打开,让空气加快流通 D.将棉毯挂在窗上 (24)关于声现象中以下知识结构错误的是( ) 次声波可闻声波超声波声波按频率分类乐音噪音声音的种类A. B. 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中减弱在入耳处减弱减弱噪声的途径音调音色频率乐音的特征 C. D. 三、读一读,你有哪些收获和感受。 每题10分,共20分。 (25)阅读材料 一场惊险的搏斗 夜幕降临了,夜蛾飞了出来,它身体比蝴蝶粗壮,喜欢绕火光飞舞。许多夜蛾的幼虫是农业害虫。消灭它!蝙蝠从天而降,用“超声雷达”搜索着,突然发现了夜蛾(如图17)。那夜蛾也发现了蝙蝠。它好像已经知道自己危在旦夕,马上变换飞行方向,兜圈子,翻筋头,螺旋下降,最后收起翅膀,径直落到了花草之间。具有精细超声雷达的蝙蝠却扑空了。 夜蛾是怎么逃避蝙蝠追击的呢?它怎么会感觉出蝙蝠来临的呢? 图17一些科学家开始研究这场有趣的搏斗了。多伦多大学的生物学家JH富勒特发现,蝙蝠在捕食时,要同时发出不同频率的超声波去搜索猎物。蝙蝠一旦探索到猎物,它的发声频率便会骤然升高。 蛾的胸部有一个像气泡一样的隆起物,当蝙蝠的超声信号传来时,那隆起物在飞行肌的压力下,会起伏不平,发出与蝙蝠定位回声极相似的超声波就如同蝙蝠要碰墙壁一样。要是蝙蝠有时间仔细去“想”一下,也许它会判断出那是假信号,不是自己的回声,但是,蝙蝠飞行速度大约是5米/秒,它只有千分之一秒的时间来决定自己下一步的飞行方向。为了避免碰壁,它只好转向而飞,受了夜蛾的欺骗;有些蛾还有自己的“超声雷达”,它们主动发射极高频的超声波,一旦发现蝙蝠便逃之夭夭;有的夜蛾身上长着一种奇特的绒毛,它能吸收超声波,使蝙蝠得不到一定的回声,自己好蒙混过关。 看来,能吸收雷达波的现代最新式的隐身飞机,不过是这种夜蛾的祖传技术的仿效而已。根据以上阅读材料来回答:你获得了什么知识?你有何感受?(26)阅读材料防护噪声的技术 噪声是繁华城市污染环境的一大公害,为了贯彻我国噪声卫生标准,减小噪声的危害,保护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必须对噪声进行防护。在噪声防护技术中,一是减小噪声源的噪声,二是减弱、控制噪声的传播,三是个体防护。下面概括介绍这三方面的防护技术。 1对噪声源的防护技术 最理想的办法是将噪声源的发声体改为不发声体,例如用无声液压代替高噪声的锤打,用无声焊接代替高噪声的铆接等。用这类无声或低声设备及工艺代替高声的设备及工艺,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噪声问题。但是,由于技术条件和经济条件的控制,从声源上根治往往是不可能的,许多原有设备还需要在相当长时间内发挥作用。因此,对噪声源采取一些控制技术,仍然具有重要和普遍的意义。 对噪声源的控制技术如下表。 消声器是控制空气动力性噪声的主要方法,它是一种阻止声音传播而使气流通过的装置。消声器的形式很多,主要有限性消声器,抗性消声器、阻抗复合消声器以及微穿孔板消声器等。吸声处理是在噪声源周围安装吸声材料。隔声是把发声体封闭在一个小空间使之与环境隔绝等。 2减弱和控制噪声的传播,防止噪声传播可以有四种技术: (1)远离噪声源。人远离噪声源或者让噪声源远离人,使噪声在远距离传播中衰减。 (2)改变噪声指向。噪声在低频时,一般无指向性,但随着频率的增高,其指向性也随着增加。因此,对于高频噪声,改变指向是一项控制噪声的、行之有效的对策。 (3)筑墙控制噪声的传播。衰减量与声频或波长有关,与墙高度也有关。筑墙衰减噪声,在实用中被考虑的限度为25dB。若在墙上贴吸声材料或在房间挂吸声板,也能有效地衰减噪声。 (4)大气、树木和草地可以消弱噪声的传播。噪声由气温高处向气温低处折射、由上风处向下风处折射。根据这一规律,噪声源应设置在低温处和下风处。绿化城市,不仅可以减弱噪声的传播,而且可以防止空气污染。 3个体防护 如果由于技术或经济上各种原因,未能达到控制噪声的要求,只好采取个体防护措施。 (l)帽盔。优点是隔声量大,对高频的隔声量可达4O50dB,而且可以减少对内耳的损伤,对头部又有防震和保护作用。缺点是笨重、不透气。因此只对强噪声使用。 (2)耳罩。外壳用硬质材料,内面用软质材料,内装吸声材料,隔声性能好。衰减量可达1530d8。 (3)隔声棉。用石蜡或油浸透的棉花塞入耳道,可衰减噪声1020dB。 (4)耳塞。通常用软橡胶或软塑料制成。例如:氯丁橡胶、聚氯乙烯树脂等。耳塞塞入外耳道,隔声效果良好。国内已研制出多种。 最后,介绍一下有源减噪法研究的新进展:这一方法由美国声学专家奥尔逊(Olscn)提出,但由于技术水平限制,一直没有取得实际进展。电子技术的发展,使这一方法有了实现的可能。何谓有源减噪法呢?就是用传声器接收某一声场的声音,经过放大、控制,使它再放出一个与原声场位相相反的声音,则这两个声音因相位相反而互相消弱,甚至完全抵消。 英国南安普顿大学和法国马赛技术物理中心,都根据这一原理研究出了防噪声耳罩。耳罩中放一个传声器和声源。由于在耳罩范围内声音的相位几乎相同,可以用传声器鸣起再加以放大,反相后再传入耳罩,可把噪声基本抵消。 请回答: 你又学习到了哪些新知识?写出2-3个要点即可。 为什么人类要千方百计地控制噪声呢? 四、探究活动和材料分析 (27)小明在家中听音响时,忽然想到课本上说声音能使空气形成疏密相间的波动并以此把声音传播到远处。“我怎么看不见,这种说法到底对不对呢?”他想了一会,起身找来一个碟子、一段铁丝和一勺洗衣粉,用它们设计了一个实验,证明课本上的说法是正确的。假如你是小明,请写出你的实验过程。 本题9分。 (28)小红在研究声音的传播的过程中,收集得到下列一组事例: 美洲印第安人将耳朵贴在地面上,倾听远方的野兽奔跑声;人们把耳朵贴近铁轨,就可 以听到远处火车车轮与铁轨的撞击声;汽车和机械修理工常常用木棍(或者尺子、螺丝刀等)的一端顶在运转的机械外壳上,另一端靠在自己的耳朵上,就可以更清楚地听到内部机械的异常杂音;间谍把铁块按在墙壁上,再将自己的耳朵贴在铁块上,就可以听到隔墙的谈话声。 根据上述实例,你能归纳出什么结论? (29)阅读材料 次声波 声学的研究告诉我们,频率越低的声波在传播时能量损失得越慢,传播得越远。海轮上的雾号声特别低沉、庄重,有的雾号频率只有27赫。这种号声在传播16千米以后还能被人听到。如果在海轮上用高声喇叭喊话,尖尖的喊声跑不了多远就被空气“吃”掉了。 次声波因为频率很低,它也就成了声波中的“长跑健将”。 1960年智利大地震,次声波传到了全世界;1961年苏联进行1500万吨级核试验,次声波足足绕了地球5圈;印度尼西亚的一次火山爆发,次声波绕了地球3圈,持续了108个小时。 在遥远的海面上,发生了风暴,强风擦过海面就会产生次声波。次声波和风瀑怒吼的声波一起向四面八方传播,声波被空气和大海吃掉了,唯有次声波传到了远方。 次声波要比风和浪的速度快好多倍,它成了风暴来临的警报,可惜我们的耳朵听不见。 有些动物却能听到次声波。风暴来临之前,海蚤听到了“警报”,一个个跳到远处躲藏起来;水母也如临大敌,一个个潜游到了大海的深处。有经验的渔民看见它们隐身藏匿,猜出会有风暴,便收网返航。 地震和火山爆发前地壳会产生次声波。人们早就发现,大地震前许多动物异常: 1932年日本本州大地震前,日本鳗鱼拥向海岸。1975年4月,日本大地震前,成群的鲶鱼反常地从内河逃向大海。1976年7月28日我国唐山大地震前夕,离唐山不远的沿海渔场。许多鱼上浮,翻白;7月25日某鱼塘中的草鱼成群跳跃;7月27日“长湖号”油轮在天津大沽口海面发现水母突然增多,鱼类惊恐不安。另外,唐山大地震前鸟类异常现象也很多,鸽子在震前十分惊恐。 其次,次声波单向性强,所产生的能量较大,因为次声波的频率低,介质振动的速度慢,次声波作用介质的时间稍长,会引起与频率相同或相近的物体产生共振,具有一定的破坏作用和摧毁等作用。 次声波的某些特性正被人们所知和利用。例如,一艘国际商船在“火地岛”发现了多年前神秘失踪的“马可波罗”号帆船,而船上的一切设备及物品却完好无损。经科学家们多年的研究和探索,终于揭开了这些遇难者的“死亡之谜”。原来都死于风暴所产生的“次声波”。 次声波为什么能杀人呢?原来,人体内脏固有的振动频率和次声波频率极为相似(0.01Hz-20Hz)。当外界的次声波频率与内脏的频率相同或相近时,就会形成人体内脏的共振状态,产生种种不良反应,还会导致视觉模糊,吞咽困难,肝功能失调等症状,严重时还会四肢麻木,胸部产生压迫感。尤其是当人的腹腔、胸腔及颅腔内的固有振动频率与外来的次声波频率相一致时,就会使人体的内脏系统振坏而丧生。因此有人正在利用次声波的性质与特点,探索研制一种能导致人神经麻痹的“次声武器”。 诚然,在科学高度发展的当今人类社会,次声波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会在各个方面得以更广泛的应用。 根据以上阅读材料来回答: 次声波有哪些特点?利用这些特点可以干什么? 次声波有何危害? 五、活学活用 (30)动画片星球大战中,“神鹰号”太空船将来犯的“天狼号”击中,听到“天狼号”“轰”地一声被炸毁,“神鹰号”宇航员得意的笑了。你觉得这段描写符合科学道理吗? (31)人们在选购瓷器时,总是要轻轻地敲击它一下来判定瓷器的好坏,这是利用乐音的哪个特点来分辨瓷器的好坏的? 八年级物理素质达标 第六单元检测 (欧姆定律)一、填空(每空1.5分,共27分)1、某导体的电阻是10,通过它的电流是300 mA,则此导体两端的电压是 V,若在该导体两端加上12V的电压,此导体的电阻是 。2、有两个电阻R1和R2串联在电路中,它们的阻值之比是5:3;则通过它们的电流之比是 ,它们两端的电压之比是 。3、如图1所示,变阻器的最大值是10,电阻R为20,AB间的电压为10V且保持不变,当滑片P移动时,电压表的示数的变化范围是从 V到 V。定值电阻上最大电流与最小电流之比为 .4、某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家用照明灯泡的电阻,测得灯泡两端电压为220V,通过灯泡的电流是0.28A,则该灯泡正常发光时灯丝的电阻值是5、两电阻的阻值分别是R1=8,R2=4,串联后接于24V的电源上,则: R1两端的电压是 V,R2两端的电压是 V,电路总电流是 。次 数123电流表示数/A0.350.40.48电压表示数/V22.436、一段导体两端电压为12V,导体中的电流是2A,则此导体本身的电阻为 ;如果电压降为6V,导体中的电流是 A;电压降为0,导体的电阻等于 。7、在测小灯泡的电阻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 ;马容同学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P得到三组电流和电压的数据,如右上表所示,可知被测电阻的阻值是 。8、下表列出了一些材料制成的长1m、横截面积为1mm2的导线在20时的电阻值导线银铜铝钨铁锰铜合金镍铬合金电阻R/0.0160.0170.0270.0520.0960.441.1 根据表中数据回答:假如让你架设一条输电线路,在铝线和铁线之间,你应选用 ;假如要选用一根金属丝来做滑动变阻器的电阻丝,在铁丝和锰铜丝之间,你应选用 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18分):图2 1、在如图2所示的电路中,电池的电压为12V,滑动变阻器R 的最大阻值是50,电阻R1的阻值为10。当变阻器的p端从a端滑向b端时,电流表的变化范围是: ( ) (A) 0.24A-0.2A (B)0.2A-0.24A (C) 0.2A-1.2A (D)1.2A-0.2A 2、白炽灯泡的灯丝断开后,可把断头搭接起来继续使用,这时灯丝的:( ) (A)电阻变大,电流减小; (B)电阻变小,电流增大(C)电阻和电流都增大; (D)电阻和电流都减小。3、电工站在干燥的木凳上检修照明电路,下列情况中安全的是( )(A)一手握火线,一手握零线 (B)一手握火线,一手握地线图3 图3 (C)只有一只手接触火线 (D)一手接触火线,另一只手扶着水泥墙壁4、根据欧姆定律 I=U/R,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A)通过导体的电流越大,这段导体的电阻就越小;(B)导体两端的电压越大,这段导体的电阻就越大;(C)导体的电阻与电压成正比,与电流成反比;(D)导体两端的电压越大,这段导体中电流就越大。5、实验室中使用的伏特表用“”与“15”接在某电路两端,指针静止时的位置如图3所示则该表的读数值应为:( )(A)1.3V (B)5.3V (C)6.5V (D)8.0V图4 6、如图4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不变,当滑片P 向左滑动时,各电表示数的变化情况是: ( ) 图5 (A)A读数变大,V1读数变大,V2读数变小; (B)A读数变大,V1读数变小,V2读数变大;(C)A读数变小,V1读数变大,V2读数变小;(D)A读数变小,V1读数变小,V2读数变大 。三、实验题:(每空2分,共30分)次数R1()I1(A)120.40240.32380.251、某同学按如图5所示的电路研究通过导体的电流跟导体电阻的关系电源电压保持不变,他不断改变电阻箱R1(符号用 表示)的阻值,测得相应的电流如下表分析表中数据可知:电流跟电阻 反比(填“成”或“不成”),这与欧姆定律 (填“相符”或“不符”),其原因是 2、在探究“导体的电阻跟哪些因素有关”的问题时,某老师引导学生作了如下的猜想:猜想1:导体的电阻可能跟导体的横截面积有关;图6猜想2:导体的电阻可能跟导体的长度有关;猜想3:导体的电阻可能跟导体的材料有关。图6是他们进行实验探究的器材,演示板上固定了四条金属电阻丝,a、b、c三条长度均是1m,d的长度05m;a、b的横截面积相同,材料不同;a、c的材料相同,但c的横截面积大于a;a、d的材料和横截面积都相同,图7(1)在探究电阻跟横截面积的关系时,可依次把M、N跟_的两端连接,闭合开关,记下电流表的示数,分析比较这两根金属丝电阻的大小。(2)依次把M、N跟a、d的两端连接,闭合开关,记下电流表示数,分析比较a、d两根金属丝电阻的大小,可探究电阻跟_的关系,其结论是:_。(3)以上方法在研究物理问题时经常用到,被称为控制变量法。试根据学过的物理知识再列出两例用这种方法研究的问题: , 。(4)一般说来,所有物体都有电阻。探究过程中,又有同学提出猜想4:电阻还可能跟温度有关。请用一个废灯泡的灯芯(图7)设计一个实验来研究这个问题,要求:说出方法。(3分)在图7中画出你设计的电路图。(2分)3、用下图8的实验装置来研究电流跟电压的关系。电压(V) 2 4 6电流强度(A) 0.4 0.8 1.2 (1)用铅笔代替导线连接图8实物图(测导线AB电阻时)。(3分) 表1: 表2:电压(V) 2 4 6电流强度(A) 0.2 0.4 0.6图8 (2)用导线AB和用导线CD的实验记录分别如表1和表2:从以上实验数据中可以发现:同一导体中电流与 ;在相同电压下,通过导线AB和CD的电流不同,说明不同的导体对电流的 是不同的,且通过导体的电流跟该导体的电阻 。四、计算题:(共25分)现代家庭电器化程度越来越高,用电安全是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下表提供了一组人体电阻数据。如图9所示,用电器R接在电压为220V的电源上时,消耗电功率是1100W,电路中还有额定电流为10A的熔断丝(俗称保险丝)。则:(1)只有用电器R接入电路时,通过熔断丝的电流为多少?(2)一个潮湿的人,赤脚站在地上,由于不小心,手接触火线,发生触电事故,则通过人体的电流是多少(上表电阻数据适用此人)?并分析为什么熔断丝不会断(即熔断丝不能救人命)。(3)你认为上述电路应如何改进,一旦出现文中类似触电事故,电路能自动断开,确保人身安全。测量项目 完全干燥时 出汗或潮湿时手与手之间电阻21055103手与脚之间电阻310588103手与塑料鞋底之间电阻81061010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