剃须刀座注射模设计【带PROE三维】【11张CAD图纸+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

返回 举报
资源目录
跳过导航链接。
折叠 剃须刀座注射模设计【带PROE三维】【11张CAD图纸+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rar剃须刀座注射模设计【带PROE三维】【11张CAD图纸+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rar
外文翻译--塑料注射模具设计及其热分析.doc---(点击预览)
外文翻译--塑料注射模具设计及其热分析.doc---(点击预览)
剃须刀座注射模设计说明书.doc---(点击预览)
剃须刀座注射模设计说明书.doc---(点击预览)
任务书.doc---(点击预览)
任务书.doc---(点击预览)
PROE三维图.rar
上模板.dwg
下模板.dwg
侧抽芯.dwg
剃须刀座注射模装配图.dwg
动模固定板.dwg
动模垫板.dwg
定模固定板.dwg
导柱导套.dwg
推杆固定板.dwg
推杆垫板.dwg
浇口套.dwg
PROE三维图.rar
上模板.dwg
下模板.dwg
侧抽芯.dwg
剃须刀座注射模装配图.dwg
动模固定板.dwg
动模垫板.dwg
定模固定板.dwg
导柱导套.dwg
推杆固定板.dwg
推杆垫板.dwg
浇口套.dwg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 (预览前15页/共16页)
资源描述

剃须刀座注射模设计

57页 21000字数+论文说明书+任务书+11张CAD图纸【详情如下】

PROE三维图.rar

上模板.dwg

下模板.dwg

任务书.doc

侧抽芯.dwg

剃须刀座注射模装配图.dwg

剃须刀座注射模设计说明书.doc

动模固定板.dwg

动模垫板.dwg

外文翻译--塑料注射模具设计及其热分析.doc

定模固定板.dwg

导柱导套.dwg

推杆固定板.dwg

推杆垫板.dwg

浇口套.dwg

目    录

前    言 6

1.概述 6

2.发展情况 6

3.国外发展情况 7

4.国内发展情况 7

1、设计的内容、目的和意义 8

1.1 本课题设计内容 8

1.2 本课题设计的要求 8

1.3 本课题设计目的和意义 8

2、塑料成形条件和成形特性 9

2.1塑料成形条件 9

2.2成形特性 10

2.3无定形料 10

2.4吸湿性 10

2.5模具设计时要注意的要素 11

3﹑塑件的结构分析及设计方案 12

3.1 塑件的结构分析 12

3.2精度和表面粗糙度 12

3.2.1塑件的尺寸精度 12

3.2.2塑件表面粗糙度的确定 13

3.3模具结构的总体方案拟定 13

3.3.1模具类型的选择 13

3.3.2 分型面设计 13

3.3.4型腔数量的确定 14

3.3.5模具结构形式的确定 14

3.3.6模具结构的总体方案的比较 15

3.3.7比较结果 15

4﹑设备的型号及选择 16

4.1 注射成型工艺 16

4.2 注射机概述 16

4.3注射机的选用 16

4.3.1注射机类型的选择 16

4.3.2注射机型号的确定 16

4.4注射机有关参数的校核 19

4.4.1按注射机的最大注射量校核型腔数量 19

4.4.2注射压力的校核 19

4.4.3锁模力的校核 20

4.4.4注射机安装模具部分相关尺寸的校核 20

5、浇注系统的设计 22

5.1 浇注系统的作用 22

5.2确定浇注系统的设计原则 22

5.3流道的设计 23

5.3.1 塑件大小及形状 23

5.3.2 模具成型体的型腔数 23

5.3.3制件的外观 24

5.3.4成型效率 24

5.4主流道的设计要点 24

5.5主流道的设计 25

5.6 浇口设计 27

5.7 排气系统的设计 29

6 成型零部件的结构设计与计算 30

6.1成型零件的结构设计 30

6.1.1凹模 30

6.1.2凸模和型芯 30

6.2 成型零件的工作尺寸计算 31

6.3合模导向定位结构 33

6.3.1导柱的布置 34

6.3.2导套设计 35

7、凹模型腔的强度效核 36

8、模架的确定 37

8.1标准模架的选用 37

8.2模架的尺寸确定 37

9﹑抽芯机构及其设计要点 39

9.1抽芯机构 39

9.1.1抽拔距S 40

9.1.2抽拔力 40

9.1.3有效开模行程 41

9.2斜导柱的设计 41

9.2.1斜导柱的组合形式 41

9.2.2斜导柱的材料及配合 41

9.2.3斜导柱的安装角度 41

9.2.4斜导柱直径计算 42

9.2.5斜导柱的长度 42

9.3滑块及导滑槽的设计 42

9.3.1滑块的设计 42

9.3.2导滑槽的设计 43

10、脱模机构的设计 44

10.1脱模机构的设计要点 44

10.1.1脱模机构的原理 45

10.1.2 保证塑件不损坏变形 45

10.1.3 顶出机构简单可靠 45

10.1.4保证良好的外观 45

10.2脱模力的计算 46

10.3 顶杆的布置 46

10.4 顶杆与顶杆孔的配合及固定 47

10.4.1 顶杆与顶杆孔的配合 47

10.4.2 顶杆的固定 48

12、温度调节系统(冷却系统) 49

11﹑塑料模具钢的选用及热处理 51

11.1塑料模具用钢的必要条件 51

11.2模具设计考虑的因素 52

11.3 模具钢的选定 53

结  论 54

致    谢 55

参考文献 56

摘  要

毕业设计课题为剃须刀座注射模设计。首先,设计要求运用Pro/E软件对塑料制件进行三维造型,在此基础上展开模具的具体设计。

本模具采用一模两腔布局,通过对制件进行MPI流动分析后确定浇口为点浇口形式,综合注塑容量、锁模力、最大注塑面积和模内压力等技术参数确定注塑机型号为国产XS-ZY-125型卧式注射成型机。模具的特点是:滑块在动模,斜导柱在定模,以保证顺利完成侧向抽芯。

此次毕业设计使我更为系统的掌握了所学的专业知识。

关键词:注射模拟    三维造型   模具

Abstract

My graduate design is the injection simulation analysis and the design of the injection mold of the warmer’s coping. At first, this design acquires us to use Pro/E for the three-dimensional modeling of the plastic workpiece. The next task is the injection simulation analysis of the workpiece by using Moldflow. Then we can determine every details of this design one after another.

The mold cavity using a mold of two layouts of parts for MPI flow analysis for the spot side gate after the gate to determine the form of integrated injection molding capacity, clamping force, the largest injection-mold pressure area and the technical parameters, such as injection molding machine model to determine Horizontal injection molding XS-ZY-125mad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old are that slipper is in moving mold and cam finger is in setting template, which can ensure the core-pulling accomplished very well.

This graduate design makes me master the professional knowledge more systematically.

Keywords:  injection simulation      three-dimensional modelling   Mold

前    言

1.概述

塑料是以树脂为主要成分的高分之有机聚合物,简称高聚物,一般相对分子质量都大于1万,有的甚至可达百万级。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具有可塑性,可以利用模具成型为一定几何形状和尺寸的塑料制件。塑料的其余成分包括有增塑剂,稳定剂,增强剂,固化剂,填料及其他配合剂。

注射成型也称为注射模塑或注塑,是热塑性塑料的一种重要成型方法。迄今为止,除氟塑料外,几乎所有的热塑性塑料都可以采用此成型方法;它的特点是生产周期短、生产效率高、易自动化,因此广泛应用于塑料制品的生产[1]。目前,注射成型总的发展趋势是向精密、节能、自动化、薄壁化和微型化发展。当今世界注射模具的基本格局是以日、美及欧洲各工业化国家作为世界模具技术的领头羊,占据了世界注射模具市场的半壁江山,他们拥有现代的设计方法和先进的模具制造设备,特别是近几年来这些国家把CAD/CAM/CAE系统作为模具工业发展的臂翼,其发展的趋势如日中天 [2]。

2.发展情况

塑料工业是一门新兴的工业,随着石油工业的发展应运而生的。塑料工业的发展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初级阶段:30年代以前,科学家研究成了酚醛塑脂,硝酸纤维素及醋酸纤维素的塑料,它们的工业特征仅是间歇法,小批量生产。

(2) 发展阶段:30年代,低密度聚乙烯,聚苯乙烯,和聚酰胺的热塑性塑料相继工业化,奠定了塑料工业的发展基础,为其进一步发展开辟了道路。

(3) 飞跃发展段: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末,石油工业的高速发展为塑料工业提供了丰富而廉价的原料。这一阶段,塑料的产量和品种不断增加,成型加工技术更趋完善。

(4) 稳定增长阶段:这一阶段塑料产量下降,塑料工业的特点是通过共聚,交聚,共混,复合,增强,填充和发泡等方法来改进塑料的性能。提高产品质量。塑料工业向着生产工艺自动化,连续化,产品系列化,以及塑料发展的新领域。

3.国外发展情况

    注塑模具设计,国外先进国家(日本、德国、美国等)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已广泛使用计算机对塑料模进行辅助设计(CAD),辅助制造(CAM),并对模具设计的各个环节进行定量计算机和数值分析(CAE),已由经验数据逐步过渡到计算机设计,对模具浇注系统和型腔的熔料流动行为以及温度调节系统的热量分布都采用了微机辅助设计[1]。注塑制品已呈现自动化生产,对注塑成型机可以进行远距离操作或无人操作,成型机可以根据生产监测信号实时调整成型工艺条件,从而能从根本上保证塑料制品的成型质量不发生问题。

结  论

时间过得很快,一眨眼的功夫,为期三个月的毕业设计就要画上句号了.

在这三个月之中,通过这个毕业设计,让我对模具,塑件,材料等各方面的知识都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由于我选择的课题是一个我从未接触过的新型模具设计,这对我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但是,从一开始,我就相信,只要自己去努力了,再困难的问题都能克服。因此,我首先从查阅资料开始,认真深入地去了解叠层模具的成型原理以及它的结构形式。遇到难以理解的结构,我都及时向沈洪雷老师询问。通过这种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到最后的问题得到解决的过程,我收获颇多。 

首先,整个的毕业设计可以说是对大学四年所学知识的回顾以及综合,它唤醒了沉睡在我们脑海里面许久的知识。而且让我们对本专业的绘图软件AutoCAD有了很好的一次练习机会。让我对这个软件有了一个更为深入的了解。除了专业知识能“温故而知新”,还学到了更多课堂上没接触过的专业知识,同时也领略了模具设计知识的博大精深。而且,学以致用,把理论知识用于实践,加强了独立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这些将对以后走向工作岗位是很有帮助的。

在这次的毕业设计中,同学之间那种互相帮忙,不求回报的情谊,以及陈怀国老师的教导都让我感触很深。

设计结束了,我感到幸运能够让我做这样一个毕业设计,它不只让我学到了专业方面的知识,也让我明白了只要我们认真,负责,勤奋,耐心,什么问题都可以解决。致    谢

虽然毕业设计已经结束了,但是毕业设计留给我的东西,不管是学习到的技术还是明白的为人处世的道理,都是我一生都受用不尽的。我的指导老师,在毕业设计中,我得到了他的悉心指点,特别是他还周末的时间为我解答难题,我真的万分感谢。同时,我也非常感谢大学四年里所有关心和教育过我的老师,你们教导我的话语,我一直铭记心中,并将激励我在将来的生活中不断的努力。

在本论文完成之际,谨向辛勤指导过我的导师和帮助过我的同学表示诚挚的敬意和由衷的感谢!

参考文献

[1] 塑料模设计手册编写组.塑料模设计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4.250-283

[2] 冯炳尧等.模具设计与制造简明手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0.127-144

[3] 李绍林,马长福.实用模具技术手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0.135-150

[4] 齐晓杰.塑料模具设计指导[M].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1994.36-42

[5] 申开智.塑料成型模具[M].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55-57

[6] 单岩,王蓓,王刚主编.Moldflow模具分析技术基础[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15-117

[7] 王兰美主编.机械制图[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78-79

[8] 黄丽主编.高分子材料[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12-16

[9] 王孝培,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简明手册[M].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社,2000.184-194

[10] 马玉录,茅哓东,何曼君.高分子材料与工程[M].1994.120-125.

[11] 单岩,王刚,Moldflow模具分析应用实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49-88

[12] 林师沛编著. 塑料配制与成型[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9.23-24

[13] 王兴天.注射成型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9.35-46

[14] 中国标准出版社第三编辑室编.塑料模具标准汇编[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7.102-133

[15] 唐志玉主编.塑料模具设计师指南[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98.2-16

[16] 伍先明,王群,庞佑霞,张厚安.塑料模具设计指导书[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6.4-189

[17] 屈华昌主编.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31-131

[18] 张俊,朱德荣,周波.开关座工艺分析及注射模具设计[J].模具制造,2008,(82):38-39

[19] 杨志勇.注射模标准模架选用方法的探讨[J].模具制造,2008,(82):49-52

[20] 刘登发,雷根成.模具材料及热处理工艺对模具寿命影响分析与研究[J].模具技术,2008,(2):60-62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设计 > 毕设全套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