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十六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课时40 寻觅社会的真谛,课时40 寻觅社会的真谛,课时40 考纲考向概览,课时40 考纲考向概览,课时40 高考复习策略,1立足课时结构:本课时主要以“社会发展的物质性”为主线,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变革的基本动力、基本矛盾,并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揭示了社会历史的主体。 2立足单元与教材结构:从整个教材来看,本课时是对唯物论的延伸,从社会角度论证了世界的物质性。所以我们在复习中必须要把握好物质与社会存在的关系,意识与社会意识的关系,实践与人民群众实践的关系。同时将辩证唯物论与唯物历史观的基本原理区分清楚。,课时40 高考复习策略,3本课时的核心在于凸显社会发展的客观性,所以在复习中要做到:(1)结合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议的出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国强民富等社会政策的重大转型,认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2)结合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认识社会意识的重大作用。(3)结合我国区域协调发展,区域结构的调整,政府机构改革,工资制改革等政治、经济体制的调整,认识社会基本矛盾运动。(4)结合社会公平的维护、公民基本权益的保障,认识人民群众的地位和作用。,考点1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考点1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考点1 主干梳理,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含义 (1)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生活的_方面,它的最主要、最根本的内容是物质资料的_。 (2)社会意识是指社会生活的_方面,是人类社会中各种精神生活现象的总称。 2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生产方式,物质,精神,考点1 主干梳理,(1)社会存在_社会意识,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_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_。一方面,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有时_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另一方面,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_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_作用。,决定,变化发展,独立性,会落后于,阻碍,推动,考点1 主干梳理,【特别提示】 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作出了不同回答。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历史唯心主义颠倒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它在历史观中的表现是:认为历史发展是由人们的意志决定的,特别是由少数杰出人物、帝王将相的思想动机决定的;或者认为历史是由“天命”、“神”或“绝对精神”决定的。,考点1 要点探究,1正确理解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方面,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另一方面,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考点1 要点探究,(2)在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中,社会存在的决定作用是第一位的,社会意识的反作用是第二位的。历史唯物主义既反对抹杀社会意识的反作用的形而上学机械论,又反对把这种反作用加以夸大的历史唯心主义。 (3)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在社会历史领域中的具体表现。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基本依据。,考点1 要点探究,(4)社会存在的决定作用与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不是矛盾的。图示如下:,考点1 要点探究,【思维拓展】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物质与意识的关系比较,考点1 典题例练,12011天津卷 幸福感是人们对生活满意程度的一种心理体验,它以一定的物质财富为基础,但在现实生活中,幸福感的提升与物质财富的增加并不一定同步。这说明( )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促进作用 社会意识的变化独立于社会存在的变化 A B C D,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幸福感以一定的物质财富为基础”说明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幸福感的提升与物质财富的增加并不一定同步”说明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说法符合题意。说法错误。故选A。,考点1 典题例练,点拨 近几年的高考试题经常要求考生结合材料理解社会存在的决定性作用和社会意识的能动反作用。体现社会存在决定作用的常见材料有:随着经济、政治、科技与社会的变化发展,人们的人才观念、就业观念、消费观念和价值观念发生很大变化,“科学发展观”“生态文明”等的出现。体现社会意识能动作用的常见材料有:增强全社会的信用意识,发挥抗震救灾精神。,考点1 典题例练,考点2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考点2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考点2 主干梳理,1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物质资料的_(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它决定着社会的性质与面貌,决定着社会形态的变革和更替。 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在生产方式中,生产力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生产力的状况决定_的性质,生产力的变化发展,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生产关系,生产方式,考点2 主干梳理,(2)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_;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_。 (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表明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这就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特别提示】 不能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一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推动作用,阻碍作用,考点2 主干梳理,(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决定社会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决定社会的各种思想观点和_。 (2)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它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会_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当上层建筑为_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就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当它为_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则束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社会前进。,社会意识形态,先进,阻碍,落后,考点2 主干梳理,(3)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体现了两者之间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这就是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特别提示】 不能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一定促进经济基础的发展。也不能认为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一定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只有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才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4社会发展的实现方式 (1)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_、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_。,前进的,曲折的,考点2 主干梳理,(2)社会发展的实现方式: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 5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特点 (1)阶级社会: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_实现的,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2)社会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_的矛盾。只能通过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加以解决。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非对抗性,阶级斗争,考点2 要点探究,认识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考点2 要点探究,【思维拓展】 (1)社会基本矛盾与社会主要矛盾。 社会基本矛盾是指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这两对矛盾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构成社会有机整体,反映社会的全貌。 社会主要矛盾是在某一社会历史阶段,对社会发展起着领导和决定作用的矛盾。它规定着社会的本质,支配着社会发展的过程,是人们应该首先或者着重加以解决的矛盾。,考点2 要点探究,(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二者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平等的,其中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是更为基本的矛盾,是一切矛盾的物质根源,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生产方式发展和变革的根本原因,也是包括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在内的整个社会形态发展和变革的根本原因。,考点2 典题例练,22011山东卷 在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2011年2月25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刑法修正案(八),该修正案首次将飙车、醉驾、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等严重危害群众利益的行为规定为犯罪。这次刑法修改反映的哲学道理是( ) A生产关系应适应生产力的要求 B政治制度决定立法实践的变化 C上层建筑应适应经济基础的要求 D社会意识能脱离社会存在而发展,答案 C 解析 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立法属于上层建筑的内容,它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变化,故C项正确。A项观点混淆了上层建筑与生产关系,是错误的。政治制度属于认识的范畴,应该是社会实践决定认识,故B项观点错误。D说法错误,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不能脱离社会存在而发展。 点拨 在复习中要注意区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关系的内涵。所有制结构调整、分配制度的改革属于生产关系的变革;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思想观念的解放属于上层建筑的变革。,考点2 典题例练,考点3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考点3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 创造者,考点3 主干梳理,1人民群众的概念 (1)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_的人们,既包括普通个人,也包括杰出人物。劳动群众是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 (2)在我国现阶段,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都属于人民群众的范围。,推动作用,考点3 主干梳理,【特别提示】 人民群众是个历史范畴,其构成成分会随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不可能一成不变。 2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 (1)人民群众是历史的_。 (2)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3)人民群众是社会_的创造者。 (4)人民群众是_的决定力量。 【特别提示】 人民群众的创造作用不是随心所欲的,总是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下,在既定的现实关系的基础上,在遵循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前提下进行的。,创造者,精神财富,社会变革,考点3 主干梳理,3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1)群众观点: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2)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_,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3)意义: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民主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也是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并成功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依靠群众,考点3 主干梳理,【特别提示】 社会发展的动力问题 (1)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2)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在阶级社会中,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在社会主义社会,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3)社会发展的主体动力人民群众。,考点3 要点探究,认识社会历史的主体 (1)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考点3 要点探究,(2)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 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的依据。,考点3 要点探究,群众观点: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坚持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的意义。 是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民主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也是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并成功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考点3 要点探究,【思维拓展】 (1)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与杰出人物的重大作用的关系 区别: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二是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三是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杰出人物一般是指在一定历史发展阶段中对历史发展起过重大推动作用的伟大人物。 联系:杰出人物对社会历史发展的促进作用总是以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为基础。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是产生杰出人物的源泉,杰出人物只有自始至终地依赖于人民群众,才能有所作为。,考点3 要点探究,(2)全面把握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的区别,考点3 要点探究,考点3 典题例练,32011全国卷 某农牧区由于长期滥垦草原、超载放牧,不仅没有改变经济落后的面貌,反而导致自然环境的严重破坏,草原承载力急剧下降。践行科学发展观以来,农牧民改变以往的经济发展方式,根据当地自然条件种植沙柳资源林,大力发展沙柳加工业,不仅促进了经济发展,也保护了生态环境。该地农牧民种植沙柳资源林,发展沙柳产业,改变落后面貌的事例表明( ),考点3 典题例练,人民群众是物质生产的主力军,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推动物质生产发展的决定力量 人民群众具有无限的创造力,是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源泉 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动力,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主体的作用 A B C D,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的知识。解答本题要注意把人民群众与人民群众的实践特别是生产实践区别开来。表述错误,人民群众是物质生产的主力军,但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才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人民群众具有无限的创造力,但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才是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源泉,故排除。正确,答案为C项。,考点3 典题例练,点拨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指人民群众对历史的发展起决定作用。在质上,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既包括普通个人也包括杰出人物;在量上,人民群众是指居民中的大多数,其主要的、稳定的部分是广大劳动群众。,考点3 典题例练, 易错点1 社会存在决定于社会意识 1唐代著名的文学家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这一主张蕴涵的哲学道理是( ) A正确的意识根源于客观事物 B人的认识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变化 C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D社会存在决定于社会意识,课时40 本课错题清零,点拨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所以,社会意识决定于社会存在,而不是社会存在决定于社会意识。 答案 C 解析 诗中的“时”“事”都是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文章”“歌诗”则是社会意识,C符合题意。A、B观点正确,但在题中没有体现。D颠倒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课时40 本课错题清零, 易错点2 错误理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 22011年,我国政府更加重视改革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大力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为科学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其哲学依据是( ) 生产力要适应生产关系的状况 上层建筑促进生产力发展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 A B C D,课时40 本课错题清零,点拨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答案 B 解析 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错误。上层建筑只有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才能促进生产力发展,错误。故选B。,课时40 本课错题清零, 易错点3 个人对历史发展的作用是微不足道的 3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广大人民群众自己的事业,只有依靠广大人民群众才能实现。党员干部必须心装人民疾苦,坚持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这体现了( ) 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 个人的作用是微不足道的 认识来源于实践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A B C D,课时40 本课错题清零,点拨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并不否认个人的作用,个人总会对社会发展产生或大或小,或促进或阻碍的作用。 答案 B 解析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并不否认个人的作用,故排除含的选项。,课时40 本课错题清零,1社会心态是社会现实的折射。“心态培育”成执政者考题,既需倡导公民树立良好精神风貌,重视“无形”的心理疏导,更应积极解决那些“有形”的问题,让公平正义的社会现实,提供实实在在的“心灵鸡汤”。在“社会心态”被历史性地写入“十二五”规划后,“培育奋发进取、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正迅速进入各级政府的任务列表。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看,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课时40 教师备用习题,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B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起反作用 D社会心态是反映了人的意识的存在,课时40 教师备用习题,答案 C 解析 A、B属于唯物论,故排除。社会心态作为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D错误。社会心态是社会现实的折射,体现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在“社会心态”被历史性地写入“十二五”规划后,“培育奋发进取、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正迅速进入各级政府的任务列表,体现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起反作用,故选C。,课时40 教师备用习题,2市场经济条件下,当劳动报酬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缺乏起码的公平时,社会心理就很难积淀起劳动光荣的观念。这说明( ) A社会意识具有独立性 B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 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D价值创造和价值享受同等重要,课时40 教师备用习题,答案 C 解析 当劳动报酬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缺乏起码的公平时,社会心理就很难积淀起劳动光荣的观念,可见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A、B、D都不符合题意。,课时40 教师备用习题,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我国所有制改革的程度,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程度和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的步伐是一致的。这反映了( ) 社会发展具有客观规律性 事物之间存在着无条件的联系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 A B C D,课时40 教师备用习题,答案 B 解析 非公有制经济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是社会发展具有规律性的表现,正确。所有制改革属于调整生产关系的范畴,所有制改革的程度,与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程度和生产力发展的步伐相一致,反映了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状况,故应选。说法错误。材料无体现。,课时40 教师备用习题,4诗人罗隐作了一首诗西施:“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这首诗揭示的哲学道理是( ) 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B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C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是客观的 D人的意识不能正确认识事物,课时40 教师备用习题,答案 C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读懂诗的意思,该诗的意思是:吴国灭亡自有其深刻的原因,而不应归咎于西施个人。如果说,西施是颠覆吴国的罪魁祸首,那么,越王并不宠幸女色,后来越国的灭亡又能怪罪于谁呢?故选C。A、B不为材料反映,D说法忽视了意识的能动作用。,课时40 教师备用习题,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