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高三政治(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课时21 文化与社会

上传人:青**** 文档编号:1640445 上传时间:2019-10-31 格式:PPT 页数:61 大小:5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届高三政治(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课时21 文化与社会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2013届高三政治(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课时21 文化与社会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2013届高三政治(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课时21 文化与社会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九单元 文化与生活,课时21 文化与社会,课时21 文化与社会,课时21 考纲考向概览,课时21 高考复习策略,1立足课时结构:本课时主要以“文化与社会的关系”为主线,立足文化是什么,认识文化的内涵、特点和形式。立足文化的社会作用,主要分析了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文化与综合国力的关系。,课时21 高考复习策略,2立足单元与教材结构:文化的作用表现为对社会的作用和对人的作用。复习本单元必须立足文化的作用这一核心,认识文化与经济、与政治、与综合国力、与人的关系。复习本单元还应该与教材第四单元的先进文化建设结合起来,结合文化的实质与作用,具体分析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原因和意义。,课时21 高考复习策略,3本课时的主线是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所以复习中我们必须把握以下时事热点:结合各地文化节的举办,理解文化与经济的关系;结合外来文化的冲击,理解文化与政治的关系;结合各地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以及文化强省战略的实施,认识发展文化的必要性;根据十七届六中全会关于关于文化方面的阐释,理解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感受文化竞争力。,考点1 文化的内涵、特点与形式,考点1 文化的内涵、特点与 形式,考点1 主干梳理,1文化的内涵 (1)含义: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_ 及其产品。 (2)内容:文化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_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_的部分。,精神活动,意识形态,非意识形态,考点1 主干梳理,【特别提示】 把握文化的内涵,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个关键的词语: 人类:文化的具体内容是与人类直接相关的,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人是文化的主体。 全部:强调文化是所有文化现象的总和,并不单指某一种文化现象。 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是指人们精神领域中的一切活动及通过这些活动所形成的精神成果和物质成果。 意识形态的文化具有鲜明的阶级性,非意识形态的文化则没有阶级性。,考点1 主干梳理,2文化的特点 (1)从文化的产生看: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文化是人们_的产物。 (2)从文化与人的关系看: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活动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_、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3)从文化的呈现形式看: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_,精神产品离不开_。,社会实践,文化活动,物质活动,物质载体,考点1 主干梳理,【特别提示】 纯“自然”的东西不是文化。如自然界中的山水,但是人们以一定的目的去欣赏自然的时候,便具有了文化的意义。可见,文化离不开人的参与,为人所特有。文化的主体是人类。 3文化的形式 (1)从静态角度看,包括_、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 (2)从动态角度看,包括各种_,即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积累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思想,文化活动,考点1 主干梳理,【特别提示】 文化的形式多种多样,人们的思想、理论、信念、信仰、科学、文学、艺术等都属于文化。把文化等同于知识或艺术,是对文化狭义的理解,是不全面的。,考点1 要点探究,正确理解和把握文化的内涵,考点1 要点探究,考点1 要点探究,【思维拓展】 不同文化内涵的界定 文化在当前有众多的解释和定义,但总体上我们可以从三个层次上来理解和界定文化(如下图):,考点1 典题例练,12012南通模拟 2011年产生的网络新词,像“给力”、“涨时代”、“神马都是浮云”等,多为新事件、新闻人物的浓缩和概括。这表明( ) A文化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 B文化创新是文化发展的目的 C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文化 D文化创新来源于创作者的灵感,答案 C 解析 网络新词多为新事件、新闻人物的浓缩和概括,这体现了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C符合题意。A与题意不符。文化创新是文化发展的动力而不是目的,文化创新来源于社会实践,B、D说法错误。,考点1 典题例练,考点1 典题例练,22010合肥模拟 为了更好地传承徽州文化,黄山市启动“百村千幢”古民居保护利用工程。有关专家指出,这样做不仅可以守住古村落、古民居的“筋、骨、肉”,还可以传承徽州文化的“精、气、神”,真正使古村落、古民居流传后世。这说明( ) A文化是人类特有的现象 B社会文化离不开物质载体 C传统建筑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D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的内涵。材料强调古村落、古民居对徽州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即物质载体对文化的影响,B符合题意。民族节日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故C错误。A、D均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点评 文化不但包括无形的精神现象,还包括有形的文化产品,一定的文化要通过一定的有形的物质产品呈现出来。,考点1 典题例练,考点2 文化的社会作用,考点2 文化的社会作用,考点2 主干梳理,1文化的社会作用 文化作为一种_,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_,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_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精神力量,物质力量,成长历程,考点2 主干梳理,【特别提示】 (1)不能把文化直接看作是一种物质力量。 (2)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本身并不能转化为物质力量,只有通过人的实践活动,作用于客观的物质世界,才能转化为物质力量。 2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1)相互影响,考点2 主干梳理,决定,反映,反作用,促进,相对独立性,考点2 主干梳理,(2)相互交融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科学技术,教育事业,考点2 主干梳理,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文化素养,文化霸权,考点2 主干梳理,【特别提示】,考点2 主干梳理,3.文化与综合国力,民族凝聚力,创造力,文化建设,综合国力,精神动力,文化竞争力,考点2 主干梳理,【特别提示】 经济和科技实力作为硬实力是综合国力的基础,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只是综合国力的组成部分。经济建设是现代化建设的中心,文化并不是中心任务。,考点2 要点探究,正确理解文化的反作用 (1)文化是依存于社会又反作用于社会的精神力量,但它并不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在社会发展中具有决定性作用的是生产力。 (2)文化虽然也能反作用于经济、政治,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的影响,但是,这种影响始终是第二位的,它不可能与经济、政治对文化的决定作用等量齐观。,考点2 要点探究,(3)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影响,表现为不同性质的文化促进或阻碍经济、政治的发展或变革。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对文化的作用要作具体分析。 (4)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的独立性。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但这并不意味着文化的发展始终和经济的发展同步。文化可能会超前于经济的发展而发展,或者是滞后于经济的发展而发展。,考点2 要点探究,2认识文化与综合国力竞争的关系 (1)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重要地位。 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程度不断加深,经济的文化含量日益提高,文化的经济功能越来越强,文化已经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拥有了强大的文化软实力,谁就能够更好地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考点2 要点探究,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的重要精神武器。国外敌对势力把中国当作意识形态的主要对手,加紧对我国进行文化渗透,以实现西化、分化我国的政治图谋,维护我国的文化安全显得更加重要。 (2)应对国际文化竞争的具体措施:我们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思维拓展】 文化竞争力的内涵 文化竞争力是一个多层次的统一体,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涵:,考点2 要点探究,考点2 典题例练,32011天津卷 台湾果农为提高水果附加值,把冰激凌灌入柿饼中,使之具有双重口味,并别出心裁地将其取名为“你柿我的冰激凌”。由于加入了文化元素,该商品推向市场后受到消费者热捧。这体现了( ) A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B文化创新决定社会实践的发展 C文化总能推动经济的发展 D文化发展要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与经济的关系。材料中“由于加入了文化元素,该商品受到消费者的热捧”,体现了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A说法符合题意。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B说法错误。文化有先进和落后之分,先进的文化推动经济的发展,C中“总能”说法过于绝对。D说法正确,但与题意不符。故答案选A。 点评 如何区分文化与经济、政治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交融”:“相互影响”强调的是彼此制约、相互作用;“相互交融”强调的是彼此渗透、相互融合。,考点2 典题例练,考点2 典题例练,42011安徽卷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11年初,随着“中国国家形象片”人物篇和角度篇在一些国家的热播,“中国形象”成为媒体热议的话题。 话题 文化是国家形象的灵魂 文化在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和推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蕴涵着团圆、和谐理念的中国春节,日益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平台,也带来了新的商机;孔子学院的发展使越来越多的外国人了解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科技创新成就赢得了世界赞誉中华文化的发展和传播扩大了中国的影响力,提升了国家形象,增强了炎黄子孙的民族自豪感。,运用文化作用的知识,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理解。 答案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文化反作用于经济。中华文化的发展和传播为我国经济发展带来机遇,也给世界带来商机。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中华文化的发展和传播提高了我国文化软实力,提升了中国国家形象。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更多的人通过中华文化了解了中国,中国国家形象的提升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考点2 典题例练,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的作用,考查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考查调动运用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解答的关键在于教材知识与材料信息的对接。依据设问要求,联系教材,从总体上看,文化对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具体包括文化对经济、政治、综合国力等的作用,对个人成长的作用;从材料上看,材料中心主要反映的问题包括:文化带来商机、提升国家形象、增强炎黄子孙的民族自豪感,三者分别对应文化对经济、综合国力和个人成长的作用。答案的组织只需将教材理论与材料对接即可。,考点2 典题例练,点评 要全面理解文化的作用:(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2)文化的社会作用。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反作用;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作用。(3)文化对人的作用。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思维方式;文化塑造人生,优秀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考点2 典题例练, 易错点1 不能正确理解文化的内涵 1东晋画家顾恺之创作的庐山图,以艺术形式形象地展现了庐山的自然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艺术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 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一种现象 庐山的自然美也是一种文化 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A B C D,课时21 本课错题清零,点拨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东西。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答案 B 解析 文化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艺术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正确。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正确。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错误。通过庐山图展现庐山的自然美,表明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正确。故选B。,课时21 本课错题清零,2黄山作为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集中国各大名山的美景于一身,尤其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著称,其源远流长的宗教文化和精品荟萃的黄山艺术,对各方游客有着无限的吸引力。这表明( ) A文化只能存在于自然之中 B自然中不存在文化 C文化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 D人们参与文化活动就是为了享用文化,课时21 本课错题清零,答案 C 解析 黄山作为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凝聚着人类精神活动的优秀成果。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人们在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实践活动中创造文化,A、B错误。人们通过参与文化活动可以创造、发展文化,也可以获得、享用文化,D表述不妥。,课时21 本课错题清零, 易错点2 不能准确理解文化的作用 3在上海世界博览会总结表彰大会上,国家主席胡锦涛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要进一步宣传和弘扬上海世博会精神,使其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胡锦涛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 ) A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力量,能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 B文化一旦产生,就会推动社会历史的发展 C文化有时是社会实践的产物,有时是自发形成的 D先进文化能够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课时21 本课错题清零,点拨 在文化的作用问题上,存在两个误区:一是贬低文化的作用,认为只有发展经济才是最重要的,文化建设可有可无;二是夸大文化的作用,认为文化可以决定社会的发展。这两种观点都没有正确理解文化的作用。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力量,要转化为物质力量需要通过人的实践,A说法错误。文化有先进和落后之分,这就决定了文化的作用具有两重性,只有先进的文化才能对社会历史的发展起推动作用,B说法错误。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C说法错误。D表明了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当选。,课时21 本课错题清零,42012年的美国总统大选已经提前拉开帷幕。考虑到文化因素对竞选获胜具有重要意义,两党都围绕着文化问题展开了一系列的宣传,以期抢占文化的“桥头堡”。这体现了( ) A文化是政治的基础 B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C文化是一种现实的物质力量 D文化教育对政治起促进作用,课时21 本课错题清零,答案 B 解析 围绕文化问题展开宣传为竞选造势,体现了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故B符合题意。经济是政治的基础,文化是精神力量,并非所有的文化教育都对政治起促进作用,故A、C、D说法均错误,排除。,课时21 本课错题清零, 易错点3 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这意味着文化与经济的发展是同步的 5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到2012年实现教育财政性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4%的目标,这表明了党和政府推动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坚定决心。教育发展需要财政支持说明( ) A经济发展了文化才能发展 B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 C增加教育支出有利于实现教育公平 D政府“以人为本”执政理念在教育领域的体现,课时21 本课错题清零,点拨 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但并不意味着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的发展同步。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相对独立性,这种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使得文化的发展先于或落后于经济的发展。 答案 B 解析 本题以教育改革为背景,主要考查文化与经济的关系。选项特点是将知识与材料有机结合,做题时要注意从选项中抽取有效知识。依据教材可知B项正确。A本身错误,文化具有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C本身正确,但题意要求的是教育发展与财政支持的关系,C说的是教育公平问题。D错误且与题不符,“执政”是政党的事。故选B。,课时21 本课错题清零,6齐鲁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深刻影响了中国乃至世界。在齐鲁文化思想中,“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民贵君轻,厚德仁民”的民本精神,“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人道精神,至今仍对我国社会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这说明( ) A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相互影响 B文化的发展与经济、政治的发展同步 C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D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课时21 本课错题清零,答案 A 解析 齐鲁文化思想至今仍影响着我国的社会发展,体现了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故A正确。B不选,文化的发展与经济、政治的发展不是同步的,这是因为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C、D不符合题意。,课时21 本课错题清零, 易错点4 文化在综合国力中是最重要的 7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首次使用了“软实力”这一概念。“软实力”是同由国家军事、经济力量等组成的“硬实力”相对应的一个概念。一般认为,“软实力”是指精神力量,是文化、制度、价值观念等所谓的软件要素表现出来的能力。强调文化“软实力”是看到了( ) A国家军事力量在综合国力中已不重要 B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C文化软实力日益成为综合国力的基础 D保障人民文化权益的重要性,课时21 本课错题清零,点拨 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但综合国力中最重要的是经济力和科技力。 答案 B 解析 题干通过比较的方式说明文化软实力的内涵及本质,但从中并不能得出国家军事力量不重要的结论,A排除。C错误,经济和科技是综合国力的基础。D的说法与题干无直接关系。强调文化软实力是在提醒人们在理解综合国力时不能忽视文化的地位和作用,故选B。,课时21 本课错题清零,8面对世界各国在文化领域的竞争日趋激烈的状况,“十二五”期间,我国必须把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以巩固和提升我国的国际形象与地位。这说明( ) A文化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基础 B文化产业成为国家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C文化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D各国政治分歧逐渐消失,文化竞争日趋激烈,课时21 本课错题清零,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与综合国力的关系。我国通过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以巩固和提升国际形象与地位,这是发挥文化在国际竞争中的作用的表现,故C正确。A、B、D说法错误,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经济实力和科技实力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各国政治分歧依然较大。,课时21 本课错题清零,1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河南人民创作了赶嫁妆编花篮对花等一大批富有中原特色的优秀民歌,享誉神州。这说明( ) 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 文化就是人类的精神产品 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A B C D,课时21 教师备用习题,答案 C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能否对材料信息进行准确解读。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创作优秀民歌,说明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符合题意。民歌享誉神州的过程就是人们获得和享用文化的过程,故正确。说法错误,文化还包括人类的精神活动。,课时21 教师备用习题,2为了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中央电视台等单位共同举办了“唱响中国群众最喜爱的新创作歌曲”征集评选活动。从文化角度看,举办这次活动的原因是( ) A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B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 C文化是一种物质力量,影响个人成长和国家发展 D文化在社会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课时21 教师备用习题,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的作用等知识。因为文化对社会发展起重要作用,所以人们举办“唱响中国群众最喜爱的新创作歌曲”征集评选等文化活动,故D符合题意。A、B不符合题意。C说法错误,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课时21 教师备用习题,3山东省委、省政府深入挖掘齐鲁文化的丰富内涵,创意策划的“好客山东”文化旅游品牌叫响全国,推动了山东省旅游业跨越发展,2011年旅游总收入突破3000亿元。从文化生活角度看,这体现了( ) A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B发展文化的目的就是为了发展经济 C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文化创新 D文化创新需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课时21 教师备用习题,答案 A 解析 材料强调“好客山东”文化旅游品牌推动了山东省旅游业跨越发展,故A符合题意,C、D与题意不符。发展文化的目的是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发展的需要,B错误。,课时21 教师备用习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