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程标准的主要特点是什么.doc

上传人:丁** 文档编号:1628769 上传时间:2019-10-3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体育课程标准的主要特点是什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体育课程标准的主要特点是什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体育课程标准的主要特点是什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体育课程标准的主要特点是什么?答:体育课程标准的主要特点是:1. 确立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新的课程理念(一) 课程的性质根据“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体育课程的特点,将体育新课程的性质定位为“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对原有的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突出健康目标的一门课程”。(二)课程的基本理念。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构建技能、认知、情感、行为等领域并行推进的课程结构,将增进学生健康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更新,都应十分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课程的设计到评价的各个环节,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地位。在注意发挥教学活动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特别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的体现,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体育学习能力。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个学生受益。充分注意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基础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并根据这种差异性确定学习目标和评价方法,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以保证绝大多数的学生都能完成课程目标。(三)课程价值获得体育新的知识和技能。使学生掌握体育新的基本知识和运动技能,学会体育的基本方法,形成终身锻炼的意识和习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不同需求,选择喜爱的方法参与体育活动,形成积极的余暇生活方式;提高运动中的安全防范能力,获得野外环境中的基本生存技能。增进身体健康。能够提高学生对身体和健康的认识,掌握有关身体健康的知识和科学的健身方法,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坚持锻炼,增强体能,促进身体健康;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提高心理健康。使学生在运动环境中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情感的愉悦;在经历挫折和克服困难的过程中,提高抗挫折和情绪调节能力,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在不断体验进步或成功的过程中,增强自尊和自信,培养创新精神和能力。增强社会适应能力。使学生理解个人健康与群体健康的密切关系,建立起对自我、群体和社会的责任感;形成现代社会所必须的合作与竞争意识,学会尊重和关心他人,培养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爱国主义精神和良好的体育道德作风。2. 构建了课程标准的目标体系课程标准根据社会的需求,体育学科的特点和学生身心发展特征,构建了五个学习领域、三个层次的课程目标体系。三个层次的递进关系为:课程目标领域目标水平目标(1)课程目标。 增强体能,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新知识和运动技能; 培养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 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表现出人际交往的能力和合作精神; 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2)领域目标。课程标准改变了传统的按运动项目划分教学内容和安排教学时数的框架,根据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的现代三维健康观和体育学科的特点,以及国际体育课程的发展趋势,拓宽了体育新课程的学习内容,将课程学习内容划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学习领域,并提出了各个领域的学习目标。 运动参与的学习领域目标:具有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和行为;用科学方法参与体育活动。 运动技能的学习领域目标: 获得运动基础知识; 学习和应用运动技能; 安全地进行体育活动; 获得野外活动的基本技能。 身体健康的学习领域目标: 形成正确的身体姿势; 发展体能; 具有关注身体和健康的意识; 懂得营养、环境和不良行为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心理健康的学习领域目标: 了解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的作用,认识身心发展的关系; 正确理解体育活动与自尊、自信的关系; 学会通过体育活动等方法调控情绪; 形成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品质。 社会适应的学习领域目标: 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和体育道德; 学会获取现代社会中体育新知识的方法。这五个学习领域是互相联系的,构成了一个学习整体,其中运动技能是学习的载体,其他领域目标,如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的多数目标,往往是在进行运动技能教学的过程中体验和实现的。要改变运动技能的教学只是传授运动技术的倾向,使运动技能的教学,成为完成多种教学目标的手段。(3)水平目标。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划分学习水平,制订水平目标。小学划分为三个水平:二年级 水平1三四年级 水平2五六年级 水平3初中三个年级为一个水平:三年级 水平4高中三个年级为一个水平:三年级 水平5考虑到不同学校和学生各方面的差异性,课程标准在各个学习领域设立了水平6,作为高中学段学生学习体育新课程的发展性学习目标,其他学段的学生也可以将高一级水平目标作为本阶段的发展性学习目标。水平目标的内容标准,只是提出了一个教学内容的大体框架,对具体的运动技术动作不作规定。反映了课程标准主要是用目标来统领的内容。而不具体规定运动技术的动作和各个运动项目的时数比例。如运动技能的水平目标和内容标准。课程标准只提内容框架,极大地增强了教学内容的弹性和选择性,为地方、学校、教师留有充分的余地和创造空间。有利于各地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选择相应的内容达到课程目标。3. 建立了新的评价体系课程标准对课程的评价,包括学生学习评价、教师教学评价、课程建设评价三个部分。学生的学习评价,要淡化评价的甄别、选拔功能,而强化激励和发展的功能;力求改变过于注重终结性评价,而忽视过程评价的状况。(1)学习评价的目的。 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与表现,以及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 判断学生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及原因,改进教学。 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能力、水平、个性的机会,并鼓励和促进学生的进步与发展。 培养与提高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教育的能力。(2)学习评价的重点。根据新的课程理念,学习评价的重点发生了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强调与教学过程较为相关的态度和行为的评价。 强调对体育新知识理解和运用的评价。 强调对运动技术运用和运动参与程度的评价。 既注重终结性的评价,又注重过程评价和对进步幅度的评价。 让学生参与评价过程,把学习过程中的学生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和教师的评价相结合。(3)学习成绩评定的内容。根据新的课程功能,学习成绩的评定内容应该是多元化的,不仅有体育知识技能的评定,而且应包括情感、态度、交往与合作等方面的内容。 体能。既包括与运动有关的体能,又包括与健康有关的体能。 知识与运动技能。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达到的水平及运用情况。 学习态度与行为。对待学习与练习的态度以及在学习和锻炼活动中的行为表现。 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人际关系、理解与尊重他人等情况。(4)学习成绩评定的标准。体育新课程学习的评定采用绝对性标准与相对性标准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如在体能成绩的评定中可参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结合每一位学生的基础及提高的幅度进行评定。4. 注重因地制宜开发与利用多种课程资源积极利用和开发课程资源是顺利实施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充分发掘各地课程资源的教育优势,体现课程的弹性和地方特色。(1) 人力资源的开发。在体育新课程实施过程中。除了体育教师以外,还应注意开发和利用班主任、有体育特长的教师以及校医等人力资源的作用。在校外还可以发挥社会体育指导员作用。在家庭,应充分发挥家长对学生的体育活动进行督促、帮助的作用。(2) 体育设施资源的开发。体育场地、器材是加强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增进学生健康的物质保证。要转换视角和思维方式,开发出常用器材的新功能;要结合本校的实际,制作简易器材,改善教学条件;把学校成人化的场地器材,改造成适合中小学生活动的场地器材;要合理规划,充分利用空地,进行安全、适宜的体育活动等。(3) 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现有运动项目的资源十分丰富,可采用简化规则、简化技战术、降低难度要求等措施,对运动项目进行改造,使之成为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身心发展的教材;要根据本地、本校的实际情况,适当选用新兴的运动项目,如简易的攀岩等;要大力开发和利用宝贵的民族、民间资源,丰富课程内容。(4) 课外和校外体育资源的开发等。课外体育资源的开发,要开展大课间体育锻炼活动,抓好课外体育锻炼和校内体育比赛,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校外体育资源的开发,包括家庭体育活动;社区体育活动和竞赛;少年宫体育活动;业余体校训练;体育俱乐部活动;节假日体育活动和竞赛等。体育教学大纲是以运动项目进行分类的;课程标准是以五个学习领域进行分类的。2、中小学生的生理特点?答:中小学生的生理特点:一、中枢神经系统儿童时期(6-12岁)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过程占优势。神经过程易泛化,不易集中,并且灵活性大,工作适应能力较成人差,比较容易养成运动性条件反射。但这一年龄阶段分化能力差。13-14岁后抑制能力增加,第一、第二信号系统的相互作用逐渐完善。儿童时期神经细胞的工作耐力差,容易发生疲劳,但由于神经过程有较大的可塑性,神经细胞有很快恢复热能平衡的能力,因而疲劳恢复较快。14-18岁性成熟时期内分泌腺体的活动加强,对中枢神经系统及其他系统的功能有很大影响。增强了神经活动的兴奋性,兴奋和抑制不平衡,对内脏器官的调节也不稳定,因而少年在运动训练时协调和平衡的能力下降,这在女少年表现较明显。神经调节不够完善,动作控制协调、协调性、平衡性、肌肉的运动感觉等均比成人差。二、心血管系统儿童时期心脏血管发育尚未完善,心肌纤维短而细,弹力纤维分布较少,心脏瓣膜发育不完善,心脏容积与体积较小。心跳频率较快,年龄越小心率越快,每分钟可达70-92次;但每单位面积的心肌纤维的毛细血管数量较多,并且血管壁的弹性良好,动脉血管的口径较大,心脏比较容易把血液输送至血管内,因而血压较低。运动负荷后脉搏增加较快,但收缩压相对上升较少。随年龄的增长,血压上升较高,到性成熟期,由于内分泌的影响,心脏血管系统的机能波动颇大,可以造成高血压。三、呼吸系统结构特点:儿童少年的体形细长,胸阔窄小,呼吸肌的发育落后于骨骼肌,同时呼吸器官的发育不完善,呼吸道狭窄,器官软骨不坚固,器官粘膜幼嫩易损伤等。另外器官纤毛运动能力差,极易受尘埃和微生物的侵害引起粘膜充血、发炎等。机能特点:呼吸中枢兴奋性较高,呼吸表浅,频率快,剧烈运动时易产生疲劳,平时供养能力较差,耐缺氧能力较低。约16、17岁才接近成年。虽然少年肺呼吸的体表面积比成人大,每分钟流经肺的血量也较多,但在运动负荷时,主要是增加呼吸频率,每分钟达40-50次很常见。摄氧量较成人少,最大摄氧量较小,这就限制了少年在锻炼时不能负荷太大。少年在运动前、中、后的呼吸频率明显较成人快,氧脉膊数值小,这表明少年在完成定量负荷时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的反应较强烈,能量消耗多,表现机能“不节省”现象。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儿童少年,呼吸系统的抵抗力明显增强。四、运动系统1. 骨骼骨化正在进行,骨化是指由软骨组织到骨组织转变的过程,年龄越小,软骨越多。男子骨化的高峰期为13-15岁,女子为11-13岁,骨化完成约在20-25岁,各骨骨化过程不同,长骨女子16-17岁、男子17-18岁完成,椎骨骨化最迟,约在23-25岁。骨质柔韧,不易骨折,但硬度小、坚固性差,耐压力和抗肌肉拉力的能力不如成年人,容易在过大、时间较长的外力作用下发生弯曲或变形。骨的血液供应丰富,代谢旺盛,骨折后容易愈合。2肌肉儿童少年的肌纤维较细,肌肉比例小,肌力弱。肌组织的成分。肌组织中水分较多,蛋白质、脂肪、糖及无机物质较少。肌肉收缩有效成分及能源物质的储备较少,力量及耐力均不如成人。易疲劳,但代谢旺盛,疲劳恢复快。肌肉先长长,后长粗。骨骼快速增长期开始较早,而肌肉较晚,引起肌肉首先长长,15岁后肌纤维才慢慢增粗。浅层和大块肌肉先发展,且发育速度较快,深层和小肌肉发育较晚。屈肌的发育比伸肌快。训练时要注意发展小肌肉和伸肌的力量。3.关节年龄越小,关节越灵活,柔韧性越好,活动幅度越大。但稳定性和牢固性较差,要加强肌肉力量。3、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中教师要开展哪些心理指导?答: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中心理指导:(一)促进运动参与1.追求乐趣的需要体育的魅力之一就是具有鲜明的挑战性和趣味性,并使身心集为一体。它是乐趣式的,同时也可能成为一种艰苦的劳动。从乐趣式改变为工作式的。如果教学安排枯燥无味,过多的剥夺学生的自由或提出过高的要求,就剥夺了学生的乐趣,导致运动动机的下降。教师要根据学生身心特点,根据学生的需要,利用体育运动的的特点组织教学。2.适合的练习难度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运动能力、运动兴趣,个体特点确定练习难度。以大多数学生通过努力能够完成为适宜。难度过高时,只有少数同学能够完成,让大多数同学体验失败,他们决不会觉着运动有趣。久之会对运动失去兴趣。难度过低时,同学都能够完成,久之由于缺少对能力和努力的评价,学生也会对运动失去兴趣。因此,练习难度要与学生的个体特点、运动能力相联系,使学生通过努力掌握动作。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了解只要努力就能够提高运动能力,在运动中体验运动的快乐。促进运动参与。3.练习方法和教学手段多样化单一的练习方法和教学手段,由于缺少新异刺激,容易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教师要经常改变练习方法,争取每节课在场地的布置、练习方式、激励、评价等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4.归属的需要所有人都有归属与某一个集体的需要,少数人参加体育活动就是想成为运动集体的一员。他们需要一个能为自己增加色彩的集体,归属于他人,被他人所接受是主要动机。他们的主要目标就是满足这种需要,而不是去赢得荣誉。让所有的人都积极参与,如果有人在别人参与时无事做会感到厌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分派任务,使每个学生在完成任务中享受快乐。5.展示才能与自我价值的需要自我价值的需要是体育运动中最普遍和强烈的需要,这种需要的特点是由归因的特点所决定的。可以根据归因的特点把学生分为两类:成功定向的学生和失败定向的学生。他们各自的特点如表1所示。无论对于哪类学生自我价值感都是他们最珍惜的。展示自己的才能使他人承认自己的价值,或不必得到他人的尊重而只需自认为有价值,有能力,都可以满足这种需要。对于失败定向的学生,老师应帮助他们重新确定目标。尽可能通过成功的体验来满足他们展示才能与自我价值的需要,引导他们积极改善归因的控制点,才能有效的培养和激发他们的内部动机。例如:确定切实可行的目标,引导他们将成功归因于能力,(成功定向),并积极创造经努力而成功的学习环境,提高自我价值感和自尊心。(二)有效的运用激励1.强化法1.1积极强化:出现特定的行为时就给予奖励。例如:老师的微笑、表扬、注意等的精神奖励以及奖杯、奖金等物质奖励。1.2消极强化:通过撤除消极的结果来鼓励特定行为。例如:足球比赛的负方赛后按惯例被罚跑2000米。但由于负方表现出色,决定免跑,叫做消极强化。1.3强化时应主意的原则:明确规定应强化的行为;鼓励学生之间的相互强化;奖励不能过量,不能让学生感到老师想控制他们;使学生明白奖励不是最终目的,它只是能力、努力和自我价值感的标志,有利于加强内部动机。2.激发的直接方法2.1依从法依从法指利用外部奖励和惩罚的作用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对于没有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自我概念很淡薄的学生尤为重要。2.2认同法认同法指利用老师与同学的关系来激发运动动机的方法。此法是依从法的隐蔽形式,这就话的潜台词是:“如果你按我的意思去做,你会受到奖励。如果你不按我的意思去做,你会受到惩罚”2.3内化法内化法指通过自发信念和价值观来激发内部动机的方法。4.使用直接方法时应注意的问题:技能发展初期,年龄较小依从法和认同法最有效;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心理的成熟,内化法最合适;对于习惯依从法和认同法,不适应和不接受内化法的学生激发动机的方法在于目标,如果首要目标是取胜,则应充分依靠依从法和认同法,因为它省时、有效。如果目标是帮助学生成熟和发展,从而建立积极的自我意识和完整的价值观念,则应先利用依从法和认同法帮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价值和信仰体系,然后利用内化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内部动机;运动员的归因控制点不同,激发学生直接动机的方法也不同:对于内控归因点的学生,更适合使用内化的方法。对于外控归因点的学生,更适合使用依从法和认同法。(三)情绪调节1.焦虑产生的原因1.1焦虑产生的主观原因 求胜意识过强或期望水平过高缺乏自信 个性,特别与气质有关运动员的比赛经验1.2焦虑产生的客观原因 观众数量和性质 社会评价体育项目和竞赛性质对手的实力2.焦虑的心理调节焦虑调节方法分为四类:第一类是身体焦虑调节法,这些方法主要调节肌肉紧张、呼吸和心血管等身体活动过程。第二类是表象训练;第三类是行为矫正法;第四类是认知调节法,主要矫正运动员的思维过程。2.1放松训练使用这一方法时,需要精确确定学生的焦虑是否伴随有肌肉紧张现象。在实践中,一个危险的情况是,一些缺乏理论基础的人在赛前不顾运动员的特点,一味地对学生实施放松方法,从而使运动唤醒水平很低,迷迷糊糊,无精打采。 放松训练与语言刺激相结合来激发运动员的比赛动机和情绪,这一方法可以使运动员既镇静又充满精力地参加比赛。渐进性放松训练雅克布森的放松训练的原理是:先主动的收紧某一机群,体会紧张,然后充分放松,并把这种紧张排除体外。特点:通过紧与松的对比,使身心逐渐放松(1)取坐位或卧位。(2)闭上眼睛。(3)按放松步骤依次紧张、放松。(4)每次肌肉收缩5-10秒,放松10-30秒。也可自行调整。(5)每一遍的时间为20-30分。2.2 沉思具体做法是:首先,找一个字静的、能使身体和精神愉快的地方,坐或躺着、闭眼、全身放松。如果采取坐姿,则头、颈、背三点需成一直线,作有节奏地深呼吸,然后,反复地默念某一暗示语(单词或简短的句子),或者全神贯注于某一感觉表象上。要注意呼吸的涨落和暗示语尽量保持节奏上的一致。此后,当完全感到安静和放松时,开始做下述动作:先慢慢地将头倾向右边,然后移至左边,再回到中间,反复几次后,慢慢地将眼睛睁开。2.3思维中止法(替代法)具体做法是:首先,找出引起焦虑的想法(消极)。其次,准备好替代引起焦虑的想法的替代语(积极)。最后,当消极想法出现时,在大喊一声停止(用内部语言和外部语言都可以),用准备好的积极想法替代。2.4表象转移训练 这一方法是让学生从焦虑的情景表象中转移至积极的情景表象中,具体实施时可采用“思维中止法”,即当学生在脑中浮现应激情景并产生焦虑体验时,教师应大喝一声“停止”,随后让学生想象令人愉快的情景。以后,可以让学生经常练习这一方法,即在脑中出现消极情景时,自己对自己大喝一声“停止”。2.5回忆最佳经历此方法用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当学生体验到焦虑时,让学生想象以前成功的经历和将来可能获得成功的情景,改变消极的心理状态,增强学生的自信心。2.6系统脱敏法系统脱敏训练的原理把肌肉的充分放松与练习者所描述的引起焦虑或恐惧的情景多次结合,以身体的放松来抑制焦虑或恐惧。操作程序:首先,建立焦虑或恐怖事件的等级层次。建立焦虑或恐惧事件的等级层次要先找出练习者焦虑或恐惧的事件,并报告焦虑或恐惧的程度,然后把事件从弱到强排列。其次,实际应用。 系统脱敏训练的实际应用是指练习者在放松的情况下,按照建立起来的焦虑或恐惧事件等级层次中列出的事件内容,依次进行想象系统脱敏和现实系统脱敏。2.7合理情绪疗法合理情绪疗法强调人的认知因素与行为和情绪的关系,及认知因素对行为和情绪的调节。即通过改变人的认知活动从而达到改变行为状态和情绪状态的目的。艾利斯的ABC理论认为,情绪不是与由某一诱发事件本身所引起,而是由经历这一事件的个体对这一事件的解释和评价所引起的。其中A指诱发事件,B指个体在遇到诱发事件后所产生的信念,C指相应的情绪和行为反应结果。合理情绪疗法以艾利斯在ABC理论为基础。该理论认为,人的情绪和行为源于人的思想,思想的根源为人们对一类事物的看法(即信念),而信念的产生源于人们的思维方法;合理的思维产生合理的想法和信念,不合理的思维产生不合理的想法和信念;合理的信念会引起人们适当的情绪和行为反应,而不合理的信念则相反,会引起人们不适当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合理情绪疗法的中心问题是用合理的信念来取代不合理的信念,最大限度的减少不合理信念对情绪和行为的不良影响。不合理信念包括三方面,首先,绝对化要求(即一定要成功)。其次,过分概括化(即失败即无能)。最后,糟糕透顶(某一事件发生很可怕)。 合理情绪疗法的实施程序。第一步,心理教育。首先介绍ABC理论,并通过几个例子讲解不合理信念与情绪和行为反应之间的关系。第二步,心理诊断和领悟。帮助练习者识别出引起不良情绪和行为反应的不合理信念。第三步,改变不合理信念。合理情绪疗法的关键一步。帮助练习者向不合理的信念提出质疑,进行辩论,进而放弃不合理信念,解除和减轻不良情绪和行为反应。4、在体育新课程教学中如何选择教学方法? 答:在选择教学方法时,一定要坚持整体性的观点,了解各种方法之间的联系,也了解到教学方法与教学活动与其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这样才能选择出最佳的教学方法,促进教学目的的实现。选择教学方法,要依据下列标准:(一)依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教学目标对教学方法的选择具有方向性的意义,体育新课程教学有学期的、单元的、课时的目标,其教学方法要根据教学目标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在明确了教学目标之后,要对各种方法完成教学目标的可能性进行分析,然后结合实际情况选择最佳的方法。对教学方法的选择的指导性因素应是具体的教学目标。这些教学目标既应包含体育新课程知识内容的整体性目标,也包括技术技能方面的实践性目标,还包括培养和发展学生思想品德和个性方面的目标。教师要掌握相应的教学目标分类知识和方法,能够把教学中抽象的目标分解,转化为具体的可操作性目标,并依此来选择和确定具体的教学方法。(二)依据教材内容的性质和特点选择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在教学活动中起着基本的、决定性的作用,不同的教学内容所要求的教学方法也有着一定的差异,方法是内容的运动形式。同时,教学的不同阶段、不同单元、不同的课时内容也不一致,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技能教学、能力要求也不相同,同样要求教学方法的选择要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的特点。例如,讲解法与示范法经常用在新授课上,而复习内容则经常采用重复法;动作简单而又不易分解的教材内容,常采用完整法;比较复杂的一般采用分解法;在动作创编的环节又经常采用启发的方法等。教师应该把握各自教学方法的适用范围,能够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特点的教学需要,选择所需要的教学方法。(三)依据学生实际特点选择教学方法学生的实际特点是指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技术基础、素质情况和接受能力、动机状态、年龄发展阶段的心理特征等因素。心理学研究和教学实践都表明,学生的实际特点与教学处理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例如,学生在体育新课程的初学阶段,由于学习基础的差别,往往会引起注意力不易集中,学习无兴趣等情况,此时宜采用生动的直观方法,或用表演方法来进行教学以增加学生的自信心和兴趣。即使同年级同性别的学生在完成某一动作时,不同的学生产生错误的原因是不同的,应当用不同的方法去纠正,才能收到效果。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的选择要受到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和他们所具有的基础知识水平条件的制约。同一年级或同一班级的学生对某种教学方法的适应性可能会有很明显的差异;同样,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对同样一种教学方法的适应程度也不相同。教师要能够科学而准确地分析、研究学生的上述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和运用相应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学习掌握体育新课程知识、形成技术技能的同时,能够促进身心向更高的水平和阶段发展。(四)依据教学条件选择教学方法教学条件主要是指学校教学场馆、设施等,教学条件对教学方法功能的全面发挥也有着一定的制约作用,例如,在舞蹈馆内或体操馆上课,可以减少周围环境无谓的刺激,有助于提高教学方法的效果,特别是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充分运用,如电化教学、多媒体技术会更进一步地开拓教学方法的功能和适用范围。教师选择教学方法时,在时间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该最大限度地运用和发挥学校教学设备和教学空间条件的功能与作用。(五)依据教师自身素质选择教学方法教师素质在教学过程中主要表现在其动作示范水平、语言表达能力、教学技能、个性特长、教学风格特征、组织能力以及教学控制能力等方面。任何一种教学方法,只有适应了教师的素养条件,并能为教师充分理解和把握,才能够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充分地发挥出它的功能和作用。因此,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应当根据自己的实际优势,扬长避短,选择与自己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同时,教师应当在自己的发展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水平,并能根据自己的素养条件,丰富和改造现有的教学方法,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5、什么是教学设计?答:体育新课程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体育教学的问题,确定体育课程的教学目标,建立解决体育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法,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教学设计以优化体育教学效果为目的,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传播学、体育教育学为理论基础。同时,也是一个系统计划的过程,应用系统方法研究、探索体育教学系统中各个要素(如体育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教学目标、教学媒体、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活动)之间的本质联系,并通过一套具体的操作程序来协调、配置,使各要素有机结合以完成体育教学系统的功能。8.在本次远程培训中你有什么收获?你对骨干教师开展远程培训有什么意见及建议? 答:这次远程培训收获很大,感谢上级主管部门给了我们这样一个平台,我们不但学到了以前我们想学而没有机会和条件学的知识,从中也能和全市的同行骨干们进行交流,把各自的成功和失败都有罗列出来,互相讨论,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充分发挥长处,提高了教学水平。希望象这样的平台能够长期的办下去,不光是骨干教师,所有的教师都能够参与进来,这样就能够把整体的教学水平都提起来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各类标准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