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石》教学设计(公开课).doc

上传人:最*** 文档编号:1618203 上传时间:2019-10-3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搭石》教学设计(公开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搭石》教学设计(公开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搭石》教学设计(公开课).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1、搭石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清波漾漾、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4、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谦让、尊老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其中的人性美。难点: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课前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1、 谈话导入1、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位农民诗人,他叫刘章,虽然他离开农村几十年了,但他还是非常怀念农村,怀念农村搭石那一幕幕情景,今天就让我们和刘章爷爷走进搭石这一课。请伸出手和老师一起写题目,搭石要写得稳稳的。(板书课题)齐读课题。2、 质疑:面对课题大家有什么疑问?(什么是搭石?搭石有什么用.)2、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自由读课文:1)、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2)、标出自然段序号,画出生字新词和难读的词语。3)、思考同学们刚提出的问题,找到关键句子用横线画出来。2、 检查反馈1)课件出示词语:指名读汛期 谴责 懒惰 间隔 俗语 平衡 伏身 联结 山洪暴发 溪水猛涨 脱鞋挽裤 协调有序 清波漾漾 人影绰绰 强调“衡”字的书写2)出示:山洪暴发溪水猛涨指名读。读着这两个词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预设:A、我仿佛看到了洪水很大。哪个字让你有很大的感觉?(暴)B、仿佛看到溪水长得很快、很高。哪个字让你有很快的感觉?(猛)同学们,真能干!能用读词语抓关键字想象的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3) 出示:给间隔、谴责找近义词 间隔:距离(旁边板演) 谴责:责备对,给词语找近义词也是理解词语的好方法。3、交流:什么是搭石?找出文中相关的句子。出示句子:进入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会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这就是搭石。如果没有搭石,家乡的人们怎么过小溪呢?谁能用课文中的句子来说一说。“山洪过后,人们出工、收工、赶集、访友,来来去去,必须脱鞋挽裤 ”山洪过后,人们出工要生:脱鞋挽裤 收工要生:脱鞋挽裤 赶集要生:脱鞋挽裤访友也要生:脱鞋挽裤来来去去都要生:脱鞋挽裤一次又一次地脱鞋挽裤啊,你体会到了什么?(麻烦、不便、辛苦)天气变凉了呢?(难受)过渡:所以在作者眼中,不起眼、灰溜溜的搭石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第二自然段作者的感受)。其实,课文中有许多地方使我们感受到“美”,有看得见的具体“美”,也有看不见的心灵的“美”。让我们找出来体会体会。 三、合作学习第二、三自然段,寻找“美”小组合作学习:默读2、3自然段,潜入到字里行间,去细细体会这两个段落有哪些美?说给组员听交流:1、“上了点年岁的人”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无论怎样急着赶路”,他会遇到哪些急事?(上班、看亲戚、送友人、下田干活)所有这些事情都可能碰到,但是生读句子: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请问你这位上了年纪的人,这时,你为什么这样做呀?当老人发现了不平稳的搭石,他想() ,当老人摆好了搭石,在上面踏上几个来回,满意离开时,他想()。(想到:赶集的青年、抱着孩子的妇女、放学回家的孩子、腿脚不便的老人)(我担心搭石踩得不平稳,乡亲们会跌进水里的!)让我们一起来读读。生齐读句子小结:只有这种善良、一心为他人着想的、关心别人的人才会有这种举动。(板书善良 关心)2、“秋凉以后,人们早早地将搭石摆放好。如果别处都有搭石,唯独这一处没有,人们会谴责这里的人懒惰。”你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交流:我从“早早摆放好”想到家乡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搭石,人们非常勤劳。(把你的感受读出来)我从“谴责”、“懒惰”想到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搭石,如果没有就会被人谴责,也看出人们非常勤劳,厌恶懒惰。(请用朗读表达你的感受。)(板书:勤劳)3、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1)想象画面,理解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绰:A. 号外号,B.宽裕;富裕C.形容姿态柔美 (水中倒映出的人影,非常柔美。) 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2)“协调有序”,情境理解“协调有序”。怎样的动作才是协调有序?(指名回答)你们说的真好,我们也加入到走搭石的人群中好吗?(分组扮演前面的 后面的)咱们和着读一读好吗?这是一行人在走搭石呢,让我们先来走一走吧。家乡的人们,你们有什么要提醒他们的吗?“紧走搭石慢走桥”现在我们在哪里了?(搭石上)搭石不好走啊,走不好会掉进水里的,有信心走好吗?(有)那我们就开始吧!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的协调有序!前面的生:抬起脚来,后面的生:紧跟上去,(语速渐快)前面的生:抬起脚来,后面的生:紧跟上去,(语速再快)前面的生:抬起脚来,后面的生:紧跟上去。抬起脚来,紧跟上去,抬起脚来,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生:轻快的音乐!像生:轻快的音乐!我们继续走在搭石上女生走在前面,男生走在后面。前面的生:抬起脚来,后面的生:紧跟上去,(语速渐快)前面的生:抬起脚来,后面的生:紧跟上去,(语速再快)前面的生:抬起脚来,后面的生:紧跟上去。没有人踩脚,没人落入水中,有人在指挥吗?(没有),没有人指挥,又那么默契,这样配合适当的动作就叫做协调有序。联系上下文,情境理解词语。一行人踩着踏踏的音乐,协调有序地走在搭石上,水光人影两相和,如诗如画。这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美,也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美啊!谁能读出这种美?在我们看来多么普通的生活场景,刘章爷爷为什么能写得如此美呢?(仔细观察、生动描写) 我们也要养成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3)全班朗读。清晨,晨雾还没有散去,勤劳的人们早早地出工了,请读。傍晚,夕阳洒下了最后一缕光辉,劳作了一天的人们回来了,虽然很疲惫,但脚步仍是那轻快的踏踏,请再读。示句子: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齐读)这看得见的画面“美”和看不见的心灵“美”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四、小结: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文中还有美,我们下节课继续寻找。五、布置作业 1、摘抄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 2、课下搜集有关“美”的图片,一起交流并写写自己发现的平凡事物中的美。教案部分 一、设计理念 本设计本着使阅读者披文入情,透过文字触摸到语言的深层内涵的阅读理念,引导学生透过文字想象画面,体会课文浓郁的生活气息,与作者情感交融,在自主阅读中收获感悟,挖掘语言文字的内涵,调动阅读的兴趣,体会表达方法。 二、学习目标 1、以随文识字为主要方式认识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运用边读边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创设情境、联系生活体验等方法,理解“协调有序”等重点词句,体会搭石上蕴含的美,感受乡亲们的美好情感,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三、学习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乡亲们纯朴、勤恳、老幼相敬的可贵品质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感情。 四、学习难点 理解为什么说“搭石”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感情。 五、教学过程 (一)文本导入,引出搭石 1、从课文情境入手,引出课题。 (出示情境图)同学们看(潺潺流水声)这个小山村是作家刘章爷爷的家乡,他的家乡是个美丽的地方。那里有连绵起伏的山峦,有郁郁葱葱的树木,还有一条清澈见底、潺潺而流的小溪。但作者每每忆起家乡,觉得最美的还是家乡的搭石。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那平凡而美丽的搭石。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初识搭石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什么是搭石?搭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交流学习“什么是搭石”。 刚才同学们读课文很认真,你们知道了什么是搭石吗?谁用课文的句子来回答。(指名回答) 出示:进入秋天,天气变凉以后,家乡的人们会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这就是搭石。 (1)指名读 (2)如果没有搭石,家乡的人们怎么过小溪呢?谁也能用课文中的句子来回答。 出示:山洪过后,人们出工、收工、赶集、访友,来来去去,必须脱鞋绾裤。 教学生字“绾”:卷起来的意思。通过读体会搭石的麻烦、不便等。 (3)如果小溪里没有搭石,人们出工就必须生:脱鞋绾裤 人们收工就必须 人们赶集就必须 人们访友就必须 一句话,人们来来往往,都必须 一次又一次的脱鞋绾裤,让你体会到了什么?(生谈体会) (4)回读体会 师:不便、麻烦甚至是辛苦,那还大多是在夏天啊,到了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就必须靠搭石过小溪了。了解了这些,我们再来读读什么是搭石。(齐读) 3、交流搭石给人留下的印象。 读了课文,搭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指名说)你们说得都不错,和作家刘章爷爷的心是相通的,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有一句写搭石很美的句子,找一找。(板书:家乡的一道风景) (三)、围绕风景,自主寻美 想不想一起去欣赏这道风景呢?就让我们跟随着刘章爷爷,跟随着家乡的人们一块去走走搭石吧。默读2-4自然段,用波浪线划出家乡的人们走搭石的相关语句,想一想那是一幅怎样的画面。(生默读、圈划) (四)、深入体会,品味搭石 1、一行人“走”石图。 出示:每当上工、下工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1)读通句子,正音。 “行”变红,多音字正音。 “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变红,指名读正确 (2)学生运用抓住重点词语想像画面的方法,体会“走石图”的美。 你们从哪儿体会到画面的美呢?(协调有序) 怎样的动作才是“协调有序”呢?(生可字面上理解,可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就有一些句子说这词的意思) 让我们加入到走搭石的人群中,(前面的后面的前面的后面的)咱们合作着读一读。(师生合作读,先指一组读,再全班合作读) 没有人踩脚,没有人跌入水中,该是有人指挥吧,(生摇头)对,其实又没有人指挥,那么默契,那么有序,这样的动作就叫做协调有序 (3)那么“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在文中描绘的是怎样的画面?想象一下。 “清波漾漾、人影绰绰”两个词,美美地读,读进画里去,让人身临其境。(指名读) (4)补充作者的生活体验,引读。 同学们,刘章爷爷在大山里工作了13年,每年都有200多天走在搭石上,他常常看到这样的情景,读 (5)回扣“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是呀,这一行人在搭石上走出了音乐美、画面美,这的确是家乡的(指板书)一道风景 2、面对面“让”石图 一行人走搭石是美丽的风景,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地走搭石,又是怎样的情景呢?谁来读读文中的句子?能谈谈你对这幅画面的感受吗?(谦让的美)男生齐读 3、背老人“过”石图 那么“年轻人”和“老人”来走搭石,又是怎样的情景呢?生读。 (1)指名读。正音:伏。 (2)自主练读,抓住重点词语想象画面。 (3)指导朗读,运用创设情境、联系上下文、想象画面等方法相机理解重点词语,体会画面的美。 “伏”:分析字形,理解字意。请学生上台做动作。 创设情境:你真是年轻人的知音,这样,老人就能轻而易举地趴在你的背上,舒舒服服、安安全全地过小溪了。 问年轻人:到了对岸,你需要老人向你道谢吗?为什么? 问另一个学生:老人没有向年轻人千恩万谢,年轻人会生气吗?为什么? 师:听了你们的回答,我就在想哪,当这位老人年轻的时候,他一定也曾经因为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师:当这位年轻人老了的时候,也一定会有年轻人伏下身子背他 师:因为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4)再次回扣“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引读。 师:透过这个“伏”字,你看出了什么?(生可能回答:尊敬老人) 师:你们的这份美好情感也是(指板书)家乡的一道风景 师:透过这一代又一代人的“理所当然”,你又看出了什么?(生谈) 师:景美情更美,这更是家乡的生:一道风景 (5)齐读第3、4自然段 让我们捧起书,读课文的3、4自然段,再次去感受走搭石的美。 (五)、激发想象,训练表达。 1、展开想象,试着用“假如_,_总要_,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写一句话。 2、展开你们的想象,每天有多少人走搭石呀,假如怀抱着宝宝的妈妈来走搭石,假如(生说) 师:假如假如谁总会怎么做,人们也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呢?发挥你的想象,先想一想,再说说你心中的假如吧。 这真是一道联结人们美好情感的风景!还有很多的假如假如 (六)、总结。 也许有一天,这里会架上桥、通上路,也许有一天,搭石在家乡会永远地消失了,但是家乡的人们走搭石的美,会永远地留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头。 (七)、小练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