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萤火虫之墓》与《植树问题》心得体会

上传人:冇种爱&****;兂可... 文档编号:1616707 上传时间:2019-10-30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6.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观《萤火虫之墓》与《植树问题》心得体会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观《萤火虫之墓》与《植树问题》心得体会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观《萤火虫之墓》与《植树问题》心得体会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观萤火虫之墓与植树问题心得体会萤火虫之墓观后感眼前,是闪着灯光的夜。此刻,我看着电影萤火虫之墓,一个让人流泪的故事,徐徐向我走来。窗外的光亮逐渐没落,继而被黑暗代替。“我死了”微弱的一句男声,在凌乱的地铁站内,拉开了电影序幕。引来同学们的阵阵笑声。故事里,母亲离世,父亲失踪,感情上最后的依托-妹妹节子,也因饥饿,去往天堂。世上只剩他一人,只有他一人!在战争面前,人是多么渺小。一枚子弹,可以摧毁一个家庭,以及全部希望,那如果更多的子弹,更多的导弹一起向我们袭来呢?啊!眼前,已是一片狼藉,残骸遍布,武器之下,家破人亡!“真正的崩溃是没有声音的。”回忆起影片中他的妹妹去世时,他没有嚎啕大哭,没有发泄情绪,只是抱着妹妹的尸体,在那个防空洞在呆滞,看着窗外的黑夜。那个黑夜似乎就如同他的心情一般,没了一丝光亮,没了一丝希望。第二天,也买来木炭,将尸体火化。片头的那句“我死了”,仿佛重又响起,但此刻,教室中已寂静无声,角落里时不时传来细微的抽泣声。或许开头我们会觉得荒唐,也可能是我们并没有真正理解意义与过程,总之,那时的我们是没有深入去感受那句话的意思的,所以才会有那些无知且愚蠢的想法。但看完后,我们也不觉得那句话好笑了。我们为他们感到悲伤与同情,心中或许也会在感叹,世界有时真的很残酷。剧中的“哥哥”极其坚强,虽然父母都不在身边了,也仍然是努力照顾妹妹。但由于战争与条件不足等原因,他的妹妹终究是没挺过去。看妹妹死的那一刻,真的好心酸。或许在他的阿姨家会好一点,但是那里并不是他们想要的,并且待遇并不平等,那不是他们想要的家。而在那寒酸的防空洞,或许条件不好,生活的却自由。哥哥回去能有妹妹在,心中便会得到慰藉。那里,或许可以称之为“家”,只有兄妹两人的家。片中萤火虫贯穿整部电影,快乐的时光,萤火虫在。悲伤的时候,萤火虫在。这美丽的小昆虫,一边释放美丽的色彩,一边却也释放着悲哀的色调。我觉得,片中的妹妹,或许就像是萤火虫般的存在,让哥哥的世界有了些许的光亮。但是,生命却极其短暂。哥哥的世界在失去父母后,就开始由明亮而渐渐走向黑暗。妹妹的欢声笑语成了点亮哥哥黑暗世界的唯一的火源。当妹妹这道光,这一火源,逐渐变弱,以至于消陨,哥哥就彻底陷入了绝望的人生之境。电影结束,我眼眶发红,鼻子酸涩。是的,我被深深感动了。现在回想起来,我的眼前,片中人物的影像依稀还在,朝我微笑,对我流泪。那些萤火虫在漆黑的夏日长夜里翩翩飞舞的场景还在,如星星般闪烁。只是,哥哥不在了,妹妹也不在了。战争之下,只留下一段悲哀的回忆。观植树问题心得体会观吴正宪植树问题心得体会上学期看了曹宁宁老师的植树问题,曹老师的课堂导入特别有新意,打破了我们一般的教学设计。他利用一个图,揭示了三种不同的植树情况,这是植树问题教学设计的一个点睛之笔,体现了曹老师教学创新性与对教材内容的优化整合。而今天我看了吴老师的植树问题这节课,吴老师的课一直是带着问题进入课堂,把提问权交给学生,把探究权交给学生,充分给孩子讨论思考的时间。看完之后,我觉得只要教师引导得当,不管这节课难不难,好不好上,学生照样学得兴趣盎然,在一问一答中轻松掌握知识要点。一、教学目标的正确定位,带领孩子创设问题、解决问题。植树问题我也上过这节课,这节课我感觉不太好把握,我当时特别重视关于直线“植树问题”的三种不同类型的区分,即“两端都种”“只种一端”与“两端都不种”,并且只是利用例题,让他们简单的小组讨论、反馈,没有把这种题透彻的剖析、研究。但现在回过头来想想,植树问题应是两个大的方面,一是在直线上植树,二是在封闭图形上植树。吴正宪老师让孩子们去“画一画”,表示出你栽树的过程,并让孩子去展示和说明自己这样种树的理由,其他孩子去发现1号、2号、3号学生出现的问题。有的同学一条直线上每隔4米栽一棵(线段图),有的围成一圈,有的围城长方形或者正方形.,并一一去探讨各种栽法里面涉及的数学知识。看似是帮提问题的同学解决疑问,实则每一个同学都参与了这几种类型栽树的过程和每一种类型植树棵树和空隙之间的关系。二、注重数学思想的渗透,“钻透”题的必要性。当时我上这节课的时候好多学生对于间隔数很难以理解。而吴老师的这节课带孩子亲自体验和建构了载数这一过程,正是学生学习植树问题的关键。吴老师引导孩子画图,展示采用下面的学生问,展示学生回答,这样其他孩子也慢慢理解了每一种栽树的原理。并多次面向每一位学生提供体验的机会,创设能够激发学生共鸣的情境。使学生在具体情景中体验自主建构。让学生在画、说的过程中直观感知了什么是间隔数,什么是棵树。然后又从学生在黑板上画图详细标出栽树棵树和间隔数的之间的数量关系。在“两端都不栽”类型上,吴老师很幽默的带孩子建设:“说不定两端有商店、饭馆或其它的建筑物”,帮助孩子很快理解了。在引导、提取、总结中构建解决此类问题的模型。三、富有幽默、鼓励、积极的语言听吴老师的课,经常会听到:“你说呀、真厉害、哇,我都没想到、太好了、老师舍不得擦掉你们的思想”等等话语,让孩子喜欢上这节课、参与到这节课,从而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我觉得作为一名没有多少教学经验的年轻教师,就应该多听听课,多学习各种名师上课的技巧和方法,站在孩子的思想出发设计一节课,结合自己的上课思路再去整合,我想这样坚持去上,总有一天,你也会慢慢摸索出自己的风格,自己上课的技巧,慢慢向名师队伍靠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件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