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创新学第五章ppt课件ppt课件

上传人:钟*** 文档编号:1614438 上传时间:2019-10-30 格式:PPT 页数:91 大小:1.4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技术创新学第五章ppt课件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91页
技术创新学第五章ppt课件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91页
技术创新学第五章ppt课件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9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五章,技术创新管理与技术创新战略,1,第五章 技术创新管理与技术创新战略,技术创新管理的特点和框架 技术创新战略 自主创新 模仿创新 合作创新 封闭式创新与开放式创新 我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 组合创新,2,1. 技术管理理论的沿革 2. 技术管理使命的重新定位 3. 技术创新管理特点 4. 技术创新管理框架,一、技术创新管理的特点和框架,3,一、技术创新管理的特点和框架,1. 技术管理理论的沿革,技术创新管理论是从技术管理理论演变来的 技术管理(Management of Technology,MOT)学科是一门关于开发和使用技术创造竞争优势和财富的学科,4,一、技术创新管理的特点和框架,技术管理学科的内涵: 技术发明和创新,如“技术管理是对公司产品和生产能力的及时创造和提高” 对技术发展的计划。“技术的采用是一复杂的过程。成功不仅取决于对技术变化自身的管理,并且取决于对实现技术潜力和环境的处理” 是战略管理的一部分,是商业和技术的集成,5,四个技术管理学派分别为: R&D学派、技术创新学派、技术规划学派、 战略性技术管理学派. R&D管理学派: 技术沿着一定的发展曲线成长。技术成长需要投资,投 资越多,技术性能会越高。把R&D的内在机制视为黑 箱,不关心R&D过程,只关注投入和产出。,一、技术创新管理的特点和框架,6,技术创新学派: 技术创新不仅涉及技术发明,而且涉及生产制造, 市场,销售,服务等商业化过程。 技术规划学派: 竞争加剧和技术进步加速是经营环境不确定性增加的 两大重要因素,因而,技术作为企业竞争力的构成因 素,其作用不断加大,技术变化不再当然地视为具有 简单性和可预测性的特点。该学派关注技术的动态变 化,主张在动态分析中对技术活动进行规划。,一、技术创新管理的特点和框架,7,一、技术创新管理的特点和框架,战略性技术管理学派: 主张企业技术管理应与战略管理相融合,要把人力资 源,组织因素集成到技术创新过程中,技术问题和商 业问题要同时考虑。,8,一、技术创新管理的特点和框架,9,技术管理的范围应覆盖技术创新全过程及各个环节 研究开发管理是技术管理的核心和重点 技术管理要上升到战略的层次,一、技术创新管理的特点和框架,技术管理理论的演进特点:,10,某些阶段 全过程 单项活动 多项活动 局部活动 全局活动 静态 动态,一、技术创新管理的特点和框架,技术管理理论的演进趋势:,11,2. 技术管理使命的重新定位,一、技术创新管理的特点和框架,技术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 技术管理的重点,3. 技术创新管理特点: 战略性 综合性 非稳定性 非程序性,12,4. 技术创新管理的框架 技术创新的基本原理 技术创新决策 技术创新活动环节的管理 技术创新的要素管理 技术创新的组织管理,一、技术创新管理的特点和框架,13,1. 内容框架 2. 制定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的外部环境和内部 条件分析 3. 企业技术创新战略模式的选择,二、技术创新战略,14,1. 内容框架,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分析 战略目标: 长期 阶段 战略指导思想 基本技术路线 获取技术能力的基本方式 实施战略的基本策略 战略方案: 战略模式选择 战略性技术选择 技术能力建设方案 技术支撑体系建设方案,二、技术创新战略,15,时机 资源配置 人力资源开发 运行机制设计 技术创新活动组织,二、技术创新战略,战略实施要点:,16,制定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的外部环境和内部 条件分析 1) 企业目标和总体战略要求 市场目标对技术创新的要求 增长目标对技术创新的要求 竞争地位对技术创新的要求 企业形象对技术创新的要求,二、技术创新战略,17,2) 发展机会和竞争压力 a) 技术机会 本行业技术进步提供的机会 相关行业技术进步提供的机会 b) 产业技术 c) 市场机会 d) 竞争压力 需求 供给 技术进步 同行竞争,二、技术创新战略,18,3)企业技术能力 a)吸收能力 b)应用能力 c)创造能力 现有技术能力、可挖掘的、潜在的、可获得的能力,二、技术创新战略,19,3. 企业技术创新战略模式的选择 1)类型 按技术来源分类: 自主开发、合作开发、引进消化、吸收和模仿 按技术竞争态势分类: 战略领先、跟随和模仿战略 按市场竞争策略分类: 市场最大化、市场细分化、成本最小化。 按行为方式分类: 进攻战略、防御战略、游击战略,二、技术创新战略,20,2)各种战略模式选择的基本方法 a)战略选择的基本步骤 机会,目标与竞争态势识别 能力评价 机会、目标与能力的匹配分析 基本战略的选择 主要战略部署的决策: 技术定位,技术创新与进步的跨度,时机,配套的 组织与制度安排,二、技术创新战略,21,b)领先战略与跟随战略的选择 两种战略的基本特征: 技术来源 技术开发的重点: 领先:产品的基本原理,功能 跟随:产品功能的改善 投资重点: 领先:R&D 跟随:生产、销售 战略选择的重点考虑因素 企业优势能力特点 承担风险的能力和对风险、收益的估量 领先的持久性,二、技术创新战略,22,二、技术创新战略,3) 我国企业技术创新战略模式选择 a) 形势和能力的基本特征 技术差距 开放、引狼入室 一定的技术能力,经济实力 b) 优先的技术创新战略模式选择 经济效益原则 技术积累原则,23,技术创新战略的关键要素 创新战略的核心 战略意图技术创新战略的灵魂 战略意图:指战略制定者长期追求的目标和执著 的信念 长期性,稳定性,超越性,二、技术创新战略,战略意图的确立与实现 制定与长远目标相衔接的阶段目标 保持紧迫感和危机感 制造和弥补资源缺口 创造优势,24,c)战略定位-取胜的前提 技术和市场定位 技术定位 从已出现的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出发,寻找可能的市场 从已有的或潜在的市场需求出发,开发新技术应用已有的技术,创造新的适合需要的产品 市场定位 根据企业分析判断对潜在市场的确认,或根据 竞争态势分析对拟占领的细分市场的确认,二、技术创新战略,25,d)技术跳跃-把握战略时机 妨碍企业觉察和接受技术跳跃的障碍 技术上的近视 对市场信号的错误判断 对潜在市场失去警觉 企业文化,二、技术创新战略,妨碍企业实施技术跳跃的障碍-转移成本:,有形资产提前报废损失 停产、减产损失 企业产品的自我替代损失 职工结构性过剩 技术配套体系失效 技术体系和管理体系失效,26,企业技术跳跃对策 动态监视 超前技术储备 重视潜在市场分析 建立适当的决策机制和决策方法 树立创新观念,塑造创新文化 技术后进者对技术跳跃时机的利用,二、技术创新战略,27,e) 创新技术的保护和持续性开发取得竞争优势的 重要条件 创新技术保护,取决于制度环境和技术的性质 技术的持续开发 f) 配套资源-竞争力的保障 又称互补性资产,是指使某项技术得以有效实施的配套技术、原材料及能源供给系统,制造单位,营销及售后服务系统等 配套资源在后期更为重要,二、技术创新战略,28,三、自主创新,创新战略是企业在正确分析自身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基础上所做出的企业技术创新总体目标部署,以及为实现创新目标而做出的谋划和根本对策,29,1. 定义 指企业通过自身的努力和探索产生技术突破,攻破技术难关,并在此基础上依靠自身的能力,推动创新的后续环节,完成技术的商品化,获取商业利润,达到预期目标的创新活动。 针对国家而言,自主创新是指一国不依赖外部的技术引进,而依靠本国自身的力量独立开发新技术,进行技术创新的活动。,三、自主创新,特征: 技术突破的内生性关键性核心技术 技术和市场方面的率先性 知识和能力支持的内在性,30,2. 优缺点:,三、自主创新,技术方面: 优点:企业能在一定时期内掌握和控制某项产品和工艺的核心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左右行业或产品技术发展的进程和方向 缺点:必须具备雄厚的研究开发能力,甚至是基础研究力量,生产制造方面: 优点:能生产其他企业获得产品成本和质量控制方面的竞争优势 缺点:较难在社会上招聘到现成的熟练技术工人,必须由企业投资对其培训,新工艺、新设备的风险也要由企业负担,31,三、自主创新,市场方面: 优点:处于完全独立性垄断地位,可获得大量的超额利润,统一标准的确定将奠定自主创新企业在行业中稳固的核心地位,无形中极大地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缺点:开拓市场宣传广告,其投入具有很强的外溢效果,风险性高: 曼斯菲尔法对美国三家大公司自主创新调查, 60%获技术成功,30%获商业成功,12%获市场成功。,32,3. 自主创新的宏观战略意义 是推动和加速我国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手段 关系到民族形象 市场巨大 技术领先是国际市场竞争中取胜的前提,三、自主创新,微观意义: 是企业成为技术领先者和市场领袖的根本标准,33,充分利用专利制度保护知识产权,专利申请的及时性 灵活恰当的进行技术转让,在适当的时候,向适当的对象所拥有的新技术进行适度的转让。 注意自主创新产品的自我完善 重视对创新后续环节的投入,三、自主创新,应注意的问题:,34,1. 定义: 指企业通过学习模仿率先创新者的创新思路和创新行为,引进购买或破译率先者的核心技术和技术种类,并在此基础上改进完善,进一步开发。在创新链的中后期阶段投入主要力量,生产出在性能、质量、价格方面富有竞争力的产品与率先创新的企业竞争,以此确立自己的竞争地位获取经济利益的一种行为。,四、模仿创新,模仿创新两种方式: 完全模仿,即仿制 模仿后再创新,35,模仿跟随性 研究开发的针对性 资源投入的中间聚积性,四、模仿创新,特点:,36,投入 自主创新 模仿创新 创新链,四、模仿创新,37,优缺点: (1)成功的模仿创新产品能后来居上 在技术开发方面,模仿创新不做开拓探索者而是做有价值的新技术积极追随学习者。选择成功的率先创新进行模仿改进。所以模仿创新能有效的避免研究开发时探索的风险 生产上,只能将竞争取胜的希望后移到生产制造环节。在生产制造等方面注意培植自己的能力。具有后发者跟随学习效应,新产品单位成本随积累产量呈下降趋势。,四、模仿创新,优点:,38,累积产量,单位成本,模仿创新,率先创新,四、模仿创新,39,率先,模仿,性能质量,累积产量,四、模仿创新,40,(2)市场方面: 可以避免市场沉默期.避免市场开发初期需求和市场行为的不确定性 率先创新企业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广告宣传,存在外溢效应,其受益者包括模仿创新在内 还可增强企业的基础竞争力 自主探索 样板引导 技术积累重点的后移,四、模仿创新,(3)技术积累:,41,被动性 受进入壁垒的制约而影响实施效果 (自然、法律),四、模仿创新,缺点:,42,3. 方法-反求工程 逆向仿制 逆向改进-实现原始创新产品功能、成本、效率、外观等方面的升级 逆向创新-多表现为产品设计思想的变革,是最高层次的“反求”。,四、模仿创新,43,4. 模仿创新与我国创新战略选择 模仿创新与创新资源优化配置 模仿创新属于一种投入少、风险低、温和型的创新战略 人才相对投入少 模仿创新与技术扩散 是最积极、主动、有效率的扩散形式 模仿创新与经济发展阶段 模仿创新正是后进国家以最小代价,最快速度实现技术自立的现实途径,是实现向自主创新过渡的必经阶段,四、模仿创新,44,强化对企业模仿创新能力的培植. 快速反应能力 学习吸收能力 技术改进能力 大批量生产能力 市场营销能力 把握好模仿创新启动的时机,四、模仿创新,实施模仿创新战略应注意的问题:,45,创 新 度,产品功能创新程度,市场质量,产品工艺创新程度,成熟期,成长期,导入期,四、模仿创新,46,1. 定义: 企业间或企业、科研机构、高等学院之间的联合创新行为,以合作伙伴的共同利益为基础,以资源共享或优势互补为前提,有明确的合作目标,合作期限和合作规则,合作各方在技术创新的全过程或有些环节共同投入,共同参与,共享成果,共担风险,五、合作创新,2. 合作创新体制 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合作体制 政府诱导企业自主合作体制 政府倡导企业自由合作体制,47,特点: 政府在合作创新的全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有分散式合作和集中式合作两种方式 资源来源一类是政府投资,另一类是参与单位的投资 具有强制性,目标明确统一,资源结构较合理,合作创新组织形成快,稳定性好等特点 成果通常由政府所有,参与合作的企业往往有优先许可权,但必须向政府缴付一定的许可费,五、合作创新,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合作体制:,48,企业既是创新目标制定者,又是创新过程组织者和参与者,既是创新资源的投入者,又是创新成果的所有者。,五、合作创新,政府诱导企业自主合作体制:,特点: 企业在合作创新全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有分散式和集中式两种,但合作体的组织结构由企业及其它参与单位共同确定 形成以自主,自愿,自治为原则 成果一般由合作体所有,参与单位有优先许可权,但要付许可费。,49,机制: 形成机制 激励机制 沟通机制 学习机制 技术扩散功能强,快速反应功能弱,五、合作创新,50,特点: 企业起主导作用 资金来源 形成是自由、自愿、自治的,形成过程政府不参与 成果 资源共享,互补功能强,快速反应弱,技术扩散强于政府主导型,五、合作创新,政府倡导企业自由合作体制: 政府在舆论上倡导企业合作创新,企业合作创新完全 是自由形成的,企业是创新活动的发起者、组织者,同 时又是主要资源投入者,过程参与者和成果所有者。,51,3. 合作创新的组织模式 以合同形式确定的。由委托方提供资金和规定创新目标, 受委托方提供人力,设备并实施创新过程 功能: 适合于非核心技术或通用技术的开发以及非关键 产品开发和关键产品的前期开发,五、合作创新,合同创新模式,52,是企业为完成某一特定技术项目的研究与开发通过合 伙投入并与合作组织研究与开发过程,共享研究与开 发成果的一种合伙创新方式 特征: 组织特征,有统一的创新管理机构或协调机构 产权特征,合伙单位共同所有,五、合作创新,项目合伙创新模式,基地合作创新模式,是企业在大学或研究机构建立共同技术创新模式的一种 合作创新组织形式,53,五、合作创新,基金合作创新模式,指为促进某一或某些技术领域的发展,以大企业为主体 联合中小企业及其它私人或政府机构共同出资建立一定规 模的风险基金,研究公司合作创新模式,研究公司是由多个大企业为增进和加速某一或某些技术领域 的创新而共同组建的股份制形式的合作创新组织。它往往是一 个开放的公司系统,参与企业既可按一定程序进入也可按一定 程序退出,54,1. 封闭式创新及特点 由新技术研发到商业化开发的整个过程都可以在本企业内完成,不需要借助外力 特点: 研发创意、产品开发设计、产品生产与市场化功能都被内嵌于企业自身系统之中,六、封闭式创新与开放式创新,55,2. 开放式创新及特点 有价值的创意可以从公司的外部和内部同时获取,其商业化路径可以从公司内部进行,也可以从公司外部进行。 特点: 杠杆效应-以少博多 效率提高 资源获取的有效性 创新资源利用的有效性,六、封闭式创新与开放式创新,56,3. 开放式创新的实现方式 了解行业创新进展 行业内影响较大的关键技术、新企业、商业模式等 风险投资家-正在投资哪个领域 大学及研究机构教授的研究课题 制定计划并发现差距 确定最佳商业模式 协商引入外部技术 为企业拓展新的业务:直接购买外部新业务、直接购买外部企业新技术、利用本企业的新技术开发新业务,六、封闭式创新与开放式创新,57,我国产业技术成长的典型过程 面临的挑战 战略选择思考,七、我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58,1. 我国产业技术成长的典型过程 以彩电产业为例,七、我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时间,59,独立自主,自力更生:1949-1978 技术引进:1978-80s中期,七、我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60,消化吸收:80s中期-90s中期,七、我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61,自主开发:90s中期,七、我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62,2. 面临的挑战,(1)形势 a) 国际 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后,经济自动进入起飞阶段吗? 20世纪80年代以来,先后16个国家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现仍保持在1000美元以上的:7个 不升反降的:9个,七、我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发展中国家的追赶多数多数都不成功 泰国的反思:金融危机的背后缺乏创新能力和战略,63,b)中国 经济发展模式: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七、我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从历史来看,占全球人口15%的西方发达国家用了全球80%的能源完成工业化,在资源和环境压力日益严峻的今天,中国注定将无法复制这一“透支型”能源消费发展模式。按目前美国人均能源消费为10.2吨标煤计算,届时中国能源需求将高达150亿吨标煤左右,这是不可能的。中国只能通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节约优先、多元发展,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逐步建立起清洁、可持续的“节约型”能源体系,才能支撑中国完成未来的工业化进程以及后工业化时期的可持续发展。,64,预计2020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约30亿吨标准煤;未来17年煤炭建设规模相当于美国目前的产煤能力;电力建设要再造两个日本电力工业;石油、天然气对外依存度分别超过50%和40%,七、我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65,森林资源为世界人均拥有量的1/5 45种主要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一半,中国人均储量为世界人均储量对比:油11%,天然气4.5%,煤炭79%,铜18%,铁矿石42%,铅7.3% 几十年来,GDP增长10多倍,矿产资源消费增长40多倍 如果照些下去,几十年后,我国资源需求量将接近全球消费总量,七、我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矿产资源,66,全国目前缺水300-400亿米3;我国GDP约为美国的1/8,但用水总量和美国相当; 每年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量10亿吨;废水排放总量居世界之首(2003年453亿吨);2003年SO2排放2120万吨,大大超过环境自净能力,1/3国土受酸雨污染。,七、我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水资源,环境,67,中国资源现状可以有两句话可以概括,一从中国的历史和资源应用的效果来看资源利用效率取得了明显的提高。二与发达国家相比,甚至与部分发达国家相比中国资源利用效率问题依然十分严重。 从单位的GDP能耗来说,我们从1980年到2000年,单位GDP能耗明显下降。20年期间,我们累计下降64,而世界同期的平均水平是下降了19,OECD国家下降20,也就是说中国的单位GDP能耗取得了明显结果。 但是,从2002年开始,单位GDP能耗出现上升。 我们来说一下万元GDP的用水量。在1980年的时候,万元GDP的用水量是9800立方米,到了2004年我们的万元GDP用水量只有448立方米,下降的非常的明显。我们认为最重要的引起用水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用水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七、我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68,但是问题依然突出,挑战依然严峻。主要的问题概括下来 有三点: 第一个问题,是资源利用效率明显偏低,经济增长方式粗放。 给大家举几个例子: 第一个例子,从工业能源效应来看,八个主要耗能工业,单位能耗平均比世界先进水平高了40以上,而这个八个主要工业部门占工业GDP能效的73; 第二个例子,我们的粮食作物平均水分生产率,一立方米产多少粮食,仅是发达国家的一半。我们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要比发达国家低1525个百分点。 另外,我们矿产资源的总回收率大概是30,比国外先进水平低了20个百分点。比如建筑节能、建筑高能耗问题十分突出。单位面积采暖能耗相当于气候相近发达国家23倍。,七、我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69,第二个问题,近年来的资源需求增长加快,资源约束矛盾不断加大。刚才谈到能源的密度,单位GDP能耗从2002年开始又出现了增长。也就是说,在2002年的时候一直到现在,能源消费的增长速度大于GDP增长的速度,在1980年2000年的时候,能源消费的弹性系数不到05,现在超过1。电力消费的弹性系数,从2000年开始就大于1,电力消费增长快于GDP增长。 资源的约束矛盾不断加大,中国的人均资源占有是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中国的资源总量是居世界第三位置,但是人均资源占有量是世界第53位,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一半。 中国的淡水资源占有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4,随着中国人口的增长,人均的淡水资源量将会越来越少,我们估计到2030年中国将列入严重缺水国家。从2002年开始为什么说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快于GDP,最重要的问题是产业结构的发生了一些明确的变化。 大家可以看到,重工业的比重前些年快速增长,到2004年重工业已经超过67,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63,63中近34是来自于重工业。 从主要高耗能产品的单耗来看,产品能耗不是提高了,而是在逐渐下降,产品的能源消耗还是在提高。因此,近几年造成资源需求快速造成的主要原因,我们认为是结构性的问题,是经济增长方式的问题。因此,要建设节约型社会,要改变这样偏离资源节约方式轨道的发展方式,要在经济结构上做大文章。,七、我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70,第三个问题,环境污染严重,并没有摆脱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比较严重的环境污染造成了高昂的经济成本和环境成本。并对公众健康产生明显的损害,大气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占GDP的3%7。目前已经存在着环境“透支”,以二氧化硫为例如果中国的城市空气质量都能够达到国家二级空气质量标准,二氧化硫空气质量应该在1200万吨左右,我们去年已经超过了2000万吨如果按照这样的趋势发展下去,预计2020年二氧化硫的排放总量达到3100万吨3900万吨。 环境约束非常明显,面对这样一些问题,怎么办?中国政府提出要建设节约型社会,这是带有长远意义的发展战略。我们认为建设节约型社会与控制人口、环境保护一道作为新时期基本国策。并把这样原则体现在政府各项工作当中,包括政府规划、产业政策、标准等等方面。,七、我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71,结论: 我国目前的粗放发展方式难以持续繁荣掩盖着危机; 出路:技术升级,产业升级,七、我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72,(2)关于后发国家发展道路的争论 部分经济学家:FDI,拿来主义;跨国公司的技术溢出 科学家、技术专家:自主创新,七、我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争论1,73,部分经济学家:比较优势战略 部分管理学家:竞争优势战略,七、我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争论2,74,七、我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争论3,新古典经济学:要素提升 技术/产业升级 创新经济学:学习(干中学) 技术/产业升级,75,3. 战略选择思考,(1)单一战略 多元化战略 引进消化吸收创新:如家电、钢铁、造船 “与狼共舞”条件下的自主开发:如程控交换机、汽车 国外核心技术,国内自主开发产品:如VCD、PC 国外技术,国内生产:如汽车、PC,七、我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76,(2)构架创新 元件创新 a)元件/构架技术创新的特点 元件技术创新的特点 基本元件决定产品的基本特性,是产品存在的依据,是产品技术核心所在 元件创新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产品创新程度 元件创新对技术积累和技术能力依赖度高,技术壁垒较高,更依赖科技的进展,与市场关系较弱,七、我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77,构架技术创新的特点 构架决定产品的具体形态,仅是元件尚不能成为“产品”,只有构架才真正形成“产品”; 构架创新与市场关系紧密; 构架创新 是“集成”性创新,技术壁垒较低; 构架受元件的制约,以知识产权形式保护的元件创新是构架创新绕不过的壁垒。,七、我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78,b)元件/构架技术创新的优劣势 元件创新 优势:控制核心技术,获得竞争优势 劣势:收益受终端产品制约 构架创新 优势:利用“近市场”特性,取得直接收益 劣势:创新易扩散,竞争激烈;往往受核心元件创新的钳制,大部分利润被核心元件供应商获取;不易形成核心技术能力,七、我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79,八、组合创新,组合创新实质上是企业为保持持续竞争优势,在企业战略目标的导引下而进行的与企业环境、资源和自身组织因素、技术因素相适应的系统性协同创新行为。它是辩证统一规律在创新中的具体体现,80,(1) 产品的组合创新(20 世纪70 年代) 这一阶段对组合创新的研究主要停留在产品创新方面,即研究不同类产品的优化组合。 (2) 技术创新的组合(20 世纪80 年代) 这一阶段重点研究的是技术组合创新中的产品创新与工艺创新的关系。 (3) 不同创新的组合(20 世纪90 年代) 超越技术领域而进入了涵盖组织、文化等非技术因素,以及从企业自主创新扩大到整合外部力量合作创新在内的全面组合协同创新阶段。 (4) 基于核心能力的组合创新(20 世纪90 年代中期以后) 以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C.K. Prahalad & G.Hamel)为代表的核心能力理论被人们广泛接受,并引入组合创新研究领域。,组合创新的四个发展阶段,八、组合创新,81,产品创新与工艺创新的协同 重大创新与渐进创新的协同 创新的显性效益和隐形效益的协同 技术创新与组织文化创新的协同 企业内部独立创新与外部组织合作创新的协同 持续创新与颠覆式创新的协同 组织创新与技术创新的协同 文化创新与技术创新的协同 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的组合,八、组合创新,组合创新(许庆瑞,2007),82,八、组合创新,海尔:家电企业从引进消化吸收到组合创新、全面创新之路,83,单一产品-电冰箱 制冷家电-电冰箱、电冰柜、空调 白色家电-制冷家电、洗衣机、微波炉、热水器 全部家电-白色家电、黑色家电 进军知识产业 日事日毕 日清日高 “OEC”管理法由三个体系构成: 目标体系日清体系激励机制,多元化战略,OEC-Overall Every Control and Clear,八、组合创新,84,内因 企业国际化发展战略的需要 员工素质提高的需要 技术创新过程本身日益复杂性的需要 提高响应市场速度,缩短研发周期的需要 外因 经济全球化、网络化趋势、以IT 技术、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为标志的新科技革命浪潮为全时、全球化创新提供了条件 市场需求的日益个性化以及对响应速度的更高要求 全方位的市场竞争(质量、性能、灵活性、新颖性、服务、速度等)要求企业必须在各个环节全面创新,八、组合创新,海尔全面创新管理的动因,85,全要素创新 海尔的战略发展阶段与战略创新 砸烂有缺陷冰箱以卓越质量创名牌 吃休克鱼低成本扩张的多元化战略 美国有了海尔路国际化战略,为建立世界名牌奠定了基础 创世界名牌全球化品牌战略 从OEC 到SST 的管理创新 海尔的市场链“SST”机制 市场链就是要使外部市场目标转化为内部目标;把内部目标转化成每个人的目标;把市场链完成的效果转化为每个人的收入。 “SST”机制,即“索酬”、“索赔”和“跳闸”。索酬就是通过建立市场链为服务对象做好服务,从市场中取得报酬;索赔体现在市场链管理流程中,部门之间、上道工序与下道工序间互为咬合的关系,如不能“履约”就要被索赔;跳闸就是发挥闸口的作用,如果既不索酬也不索赔,第三方就会跳闸,“闸”出问题。 TQM-OEC-SST,八、组合创新,海尔的全面创新管理(Total Innovation Management,TIM),86,直线职能制(19841991 年) 事业本部制(19921998 年) 基于流程的扁平化组织结构(1999 年至今) 通过流程网络型组织结构的建立,海尔集团基本上实现了与客户间的零距离,从而为海尔赢得了更高的竞争力,八、组合创新,有序的非平衡状态海尔的组织创新,市场创新理念,如“只有淡季的思想没有淡季的市场”、“创新就是要抓住商机”、“重做蛋糕”、“打价值战,不打价格战”等。 “创造市场与顾客”,海尔的市场创新,87,技术创新平台 海尔的技术创新综合体现为全方位创新平台上的各要素创新的融合。通过有效利用外力,实现自主开发与借力开发相结合;在世界范围内建立庞大的外部创新网络,对海尔的科研体系形成强大支撑;同时,大力开展群众创新活动,通过整合各部门、全体员工的创新形成海尔创新的坚实基础。 自主创新之路和“市场设计产品”理念 自主创新 海尔在某些领域已经赶上甚至是超越了国际先进水平,如蓝牙网络家电技术,变频空调技术、无氟冰箱技术等。为赢得可持续竞争优势,为培育有广大市场发展空间的先进技术 海尔建立了11 个领先技术研究中心和10 个世界级的技术试验室,通过这些途径海尔在自己选择的战略领域中进行了前瞻性的研究开发工作。如不用洗衣粉的洗衣机等就是海尔在领先技术研究开发上的典型例子,八、组合创新,技术创新建立在全方位创新平台上,88,全时空创新 海尔对速度的理念是:速度创造用户资源,即通过始终领先竞争对手一步的速度成为用户首先选择的对象。海尔速度的目标是要实现“三个零”:零库存、与用户零距离、零运营资本。 1999 年以来海尔实施的以市场链为纽带的业务流程再造提出:物流以时间消灭空间,商流以空间消灭时间。这充分体现了海尔的速度与创新渗透在其业务流程的每一环节。 海尔创新的全球化:近年来,海尔实施国际化战略,在信息、认证、工业设计、知识产权、新产品开发等方面积极进行网络化拓展和开发工作,实现了开发全过程的创新。 海尔的全价值链创新:通过使用户、供应商、销售商等参与创新,使得海尔的产品更加符合用户个性化需求,同时大大提高了创新速度和周期,创新成本也由于分担而降低。,八、组合创新,89,全员创新 海尔以人为本的卓越的创新文化:人人都是创新者 海尔的人人都是创新SBU(Strategic Business Unit) SBU理念”的意思是:如果不仅每个事业部而且每个人都是SBU,那么集团总的战略就会落实到每一个员工,而每一个员工的战略创新又会保证集团战略的实现。每个人都去创新,都以速度去争取用户,那么他就应该成为一个SBU。这样,每个员工都必须面对市场、时刻想到如何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这使海尔从一个3万人的企业变成3万个小企业,3万个小企业又可以瞬间组合成一个有竞争力的品牌。 海尔的“人人都是SBU”创新机制的形成体现了新形势下发挥全员才能的全面创新理念。通过充分发挥每位员工的潜能,整合为集团的巨大发展势能。 “全员SBU的目标对员工意味着要成为创新的主体,在为用户创造价值中,体现自身的价值,实际上就是经营自我。 “SBU”由四个因素构成 明确的目标 企业提供的平台与资源 工作流程 分配关系,即每个人的收入与其成果挂钩,而每个人的成果又服务于企业的成果。,八、组合创新,90,八、组合创新,9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大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