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集86129.doc

上传人:最*** 文档编号:1612458 上传时间:2019-10-30 格式:DOC 页数:55 大小:48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集86129.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科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集86129.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科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集86129.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_一、植物我看到了什么教学目标(一)科学概念:树是活的植物,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是有生命的物体。科学词汇:生命体(二)过程与方法:1、初步认识真正的观察应该是有目的的,制订观察的方法和步骤有利于观察的进行。2、用各种感官观察大树。3、借助放大镜、皮尺等简单的工具对大树进行观察和测量。4、用简单的词语记录观察的结果。科学方法:观察(看、闻、摸、听)(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懂得从图片上获得的信息是有限的,亲自观察事物会对事物有更多的认识。2、发展观察大树的兴趣,体会到生命体给我们带来的生机勃勃的感受。3、在观察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的习惯。核心价值观:观察是有目的的,对大树的观察要指向生命体这个核心价值观。教 重 难点教学重点:了解观察的目标和方法,认识到观察的重要性。教学难点:对大树的观察要指向生命体这个核心概念。教学准备教具学具图片校园中的大树、皮尺、放大镜、观察记录纸。教 学 流 程基 础 设 计 一、引言1.校园里、大路旁、山坡上到处我们都能看到植物,同学们对校园里的植物最熟悉的是哪些呢?2.就让我们从身边的熟悉植物大树开始观察研究吧。二、看照片上的大树1.教师讲解:这是一幅梧桐树的照片,请大家仔细地看图,你能发现有关这株梧桐树的哪些特点?(你能发现几点?)2.学生汇报:从图上看大树,我看到了什么?(要求仔细倾听,并大胆说出新的发现,同时区分哪些是真正从照片上获得的信息。)三、回忆中的大树1.教师引导:照片拍得很清楚,但是我们从照片上发现的东西并不多,那么生活中你曾经看到过的大树与这照片上的有什么不一样吗?2.学生汇报:回忆我的大树,我曾经看到过什么?3.教师激趣:同学们的汇报内容真丰富,有的内容大家都看见过,有的内容有人还从来没看见过,而有人可能从来都没真正看过一棵大树呢?想去仔仔细细地看一棵真正的大树吗?在真正的大树前看到过的情况比图片上的发现是多还是少?为什么会多呢?4.学生交流:为什么想看真正的大树?(再去看一看,是不是能看到更多的内容!会不会也有树瘤?是不是也有小动物?是不是还有其它东西?)5.教师总结:这样带着目的去仔仔细细看大树的时候,我们的观察活动就开始了。如果现在去一颗树底下,你想观察树的什么?怎么才能观察到更多的内容?6、小组讨论:看看你们小组会想出多少种观察的内容和方法?7、学生小组交流:哪个组先上来说说,其他同学听听是否可行,有没有建议或补充,对他们进行帮助。6.学生小组交流并汇报:如果现在来到一棵大树下,我想观察什么?我们怎样才能观察到更多的内容?四、观察真正的大树1.交流:教师引导孩子们交流在头脑中制订好的观察大树的个人计划。(观察内容、观察方法、需要借助的工具等)2.活动:现在让我们一起去观察一棵真正的大树,我们肯定有更多的发现。同时把观察到的信息,用简短的词语记录下来。(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老师带学生按计划开展真正的实地观察活动。)3.评价:回教室后每小组互相欣赏各自的观察内容,说说从不同的记载中如何体会到观察的大树是一个生命体。同时推选一位同学的记录单张贴于科学活动专栏内供大家欣赏,其它同学的记录单上交给老师阅读欣赏。(张贴的记录单要有典型特色。)4.总结:观察一棵树让我们获得了这么多的信息,观察一棵树让我们发现了一个生机勃勃的生命世界,那么,观察更多的树呢?请在课外继续观察不同的树。板书设计我看到了什么方法:眼睛看,耳朵听,鼻子嗅观察:有目的,有顺序地看 校园的树木教学目标(一)科学概念:1.树的整体形态一般由树冠、树干、树根组成,树的器官一般包括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2.树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有一定的生存需要。科学词汇:树冠、树干、树根(二)过程和方法1.用各种方法观察一棵树,描述一棵树。2.用简图描述树的整体形状。用拓印树皮的观察树干。3.用实物来补充语言描述的不足。科学方法:观察方法、(三)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客观地记录观察到的现象,能继续关注树木的变化。重、难点重点:能尝试通过对树有序的观察描述和比较后指向树木作为生命体的特征。难点:用观察的方法来具体认识一棵树,并做好较为详细的观察记录,找出不同树木的相同与不同,指向树木作为生命体的特征。教学准备教 具学 具说明与提醒大树挂图、照片等一张观察记录纸,一支蜡笔,一把软尺,一个放大镜。观察时老师要做好组织工作,加强引导。教 学 流 程一、引入师:我们美丽的校园中有许许多多树木。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到校园里观察树木吧。二、观察前的准备工作1.明确任务。师:每位学生都要亲身去观察一棵树,那如何来观察呢?2.学生介绍观察方法。(先思考后汇报)师:观察顺序是由远及近、由整体到局部。主要的方法有:画简图、测量、闻气味、看果实、拓印树皮、拾树叶等,把观察到的内容记在笔记中。3.画简图方法:在远处先观察整棵树的形状,并把它画下来。观察P5上的“不同形状的树”,并要求学生把树的形状画在P5上的记录夹中。4.拓印树皮方法:阅读P6上的方法,把白纸紧压在树干上,先用手指在纸上反复按压,再平捏蜡笔在纸上涂擦,使凸起的部分染上颜色。5.学写观察笔记:自学P6上的观察记录,(1)要写出观察的时间、地点、小组成员(2)要按观察的顺序来记录。(3)最好能贴上收集到的实物标本。师:我们所写的观察记录必须是真实的,记录的方法也可以多种多样三、学生观察校园里的树木并做好记录1.每组选择一棵树作为观察对象2比一比,哪一组观察到的内容最多,记录的最好?四、交流观察的内容1.交流:用实物展示台,展示学生的观察记录,评一评,哪一个最好?2.小组讨论:你观察了什么树?它生长在什么地方?有些什么特征?3.学生交流:4.不同的树有什么相同之处?又有什么不同之处?五、总结、课后延伸通过深入讨论,我们发现了这么多的大树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请选定一棵你喜欢的大树,在课外继续观察它,它会怎样变化?把你的意外发现都记录下来,同时把精彩的发现张贴于科学学习栏目内。板 书设 计校园的树木 相 同 不 同长在泥土里 树的形状不同需要阳光、水 树干有粗细都有根、茎、叶节 叶片形状不一样 大树和小草教学目标(一)科学概念:小草和大树一样,具有生命体的共同特征。大树和小草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植株的高矮、茎的粗细和质地。大树和小草都有生长在土壤中,都有绿色的叶,都会开花结果,都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科学词汇:草本植物、木本植物、根、木质茎、草质茎、叶、开花结果、水分、阳光、空气(二)过程与方法:能用简图画出小草的主要形态特征,能看懂维恩图的表达方式。科学方法:观察比较、记录整理(三)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小草和大树一样,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体,养成爱护小草、不践踏小草的习惯。核心价值观:生命体的共同特征认识。教重难点学重点:找小草与大树的相同点,体会陆生植物生命体的特征。教学难点:看懂维恩图的表达方式。教学准备教具学具说明与提醒课件、小黑板3块、录音机、歌曲小草采集工具、放大镜、小刀、科学观察记录表1、使用工具时注意安全教 学 流 程一、激趣导入引出问题1、谈话:同学们,老师今天有个问题向大家请教,你们愿意帮助老师吗?你们见过树吗? 学生:见过2、播放课件:谁能帮老师描述一下这几棵大树?(古松、五叶枫、银杏树)3、你们发现这几棵古树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吗? (小黑板1)适时板书:根、茎、叶等4、师:同学们描述得非常准确,看来大家都是观察事物行家,对吗?那么,大家注意过我们上学的路边、操场的边上、教室后面的山坡上,除了树还有什么? 学生:有草5、师:谁能描述一下你看到的小草?学生交流6、师:我们要想全面、准确地描述小草的特点,需要怎么办?学生:仔细观察二、观察探究草的特点(户外)1、师:今天老师想请大家到室外去观察你喜欢的小草,在观察之前需要做什么准备、需要哪些材料? 小组讨论、制定活动计划2、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些材料和工具。(学生领取材料)温馨提示:a、注意安全b、观察有序小组互助c、保护好花草树木d、采集样本3、教师到各观察点巡视:参与活动作必要指导。10分钟后,将学生集中到有树有草的阴凉处。4、展示探究成果。生出示观察标本、展示科学记录表,汇报观察结果。5、教师有选性的板书(小黑板3):创建不同小草特征的维恩图。总结归纳小草的主要特征:根、茎、叶、果实三、探究大树和小草的异同1、师:我们来轻松一下,听一首歌。有一个小的要求:歌中都唱到了什么?好吗? 播放歌曲小草2、组织汇报:倾听别人的发言、不要重复别人的内容。 学生汇报3、师:小草除了没有树高以外,小草和大树还有哪些不同点和相同点? 学生交流4、教师板书交流的要点,根据讨论结果,回顾不同小草特征的维恩图,师生共同完成有关小草与大树特征的维恩图。(边总结边将1、3号小黑板上大树与小草的共同特征移到2号小黑板上)四、拓展应用1、师:同学们,除了我们已经研究了的树和草以外,你还想研究哪些植物?学生交流2、你能按照我今天的研究方法,试着去研究你喜欢的植物吗?(教师不强行指定研究项目,研究水生植物更好)板书设计大树 和 小草 粗、硬、高大 茎 细、软、矮小 大、少 果实 小、多 木本植物 叶、种子、 草本植物 都需要土壤阳光 水、有生命观察水生植物教学目标(一)科学概念1、水葫芦叶柄部位膨大的海绵体充满空气是浮在水面上的原因。 2、水生植物都有根茎叶等器官,它们的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科学词汇:水生 陆生(二)过程与方法1、用简图画出水生植物的主要形态特征,能看懂维恩图的表达方式。 2、在观察中提出问题,探究水葫芦浮在水面的秘密。科学方法:观察 比较(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研究水生植物的兴趣,体会到水生植物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个体。核心价值观:培养研究水生植物的兴趣教重难点重点:利用维恩图总结水生陆生植物作为生命体的共同特征。难点:探究水生植物适应水生环境的结构特点。教学准备教具学具说明与提醒几种常见的水生植物,其中最好有水葫芦和金鱼藻;一个水槽,一张记录纸几种常见的水生植物,其中最好有水葫芦和金鱼藻;一个水槽,一张记录纸1、 观察时要仔细。2、 记录时要认真。教 学 流 程一、认识常见的水生植物 1.陆地上生长着许多植物,水中也生长着许多植物。你课外调查到我们周围有哪些水生植物?你能介绍一下吗?(学生出示自己采集到的水生植物,边指边介绍。)2. 老师也带了几种水生植物,你们认识它们吗?(师逐一出示学生未采集到的水生植物。)二、观察水葫芦和金鱼藻 1.观察:塑料袋中装有水葫芦和金鱼藻,分发给各小组,要求放入水槽中(为了使金鱼藻能沉在水底有利于观察和简图记录,可在其底部粘橡皮泥),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样子,并用简图把它们画下来。 2.交流:说说水葫芦和金鱼藻各有什么形态特征?你最关注的是它什么特征?3.思考:把橡皮泥去掉,水葫芦和金鱼藻会怎样呢?(浮起来了)那为什么会浮起来,有什么秘密吗? (学生猜测)3.探究:尝试剖开水葫芦的叶柄,我们会有什么发现?(海绵状的结构)这种结构与它浮在水面上有什么关联?金鱼藻有这样的结构吗?其它水生植物呢? 三、比较水葫芦和金鱼藻 水葫芦和金鱼藻有哪些相似之处?(除了形态结构特征外,还可以稍作拓展,如它们都会繁殖后代,都会死亡等。)它们是水生植物,它们的生长需要什么条件? 四、比较水葫芦和狗尾草 水葫芦等水生植物与陆生植物狗尾草等又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与前堂课学生总结的陆生植物的唯恩图进行比较,再次填写维恩图,完成对植物生命体特征的梳理。(都有根茎叶、都会繁殖后代、寿命都短、都是草本植物,都需要阳光、水分和空气等) 板书设计观察水生植物水葫芦金鱼藻植物的叶教学目标(一)科学概念1、树的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树的叶具有共同的基本功特征。2、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和叶柄组成,叶片上有叶脉。3、叶也是有生命的,叶从叶芽开始生长,到最后衰老死亡,完成了一生。科学词汇:叶片、叶柄、叶脉(二)过程与方法统计捡到的树叶的数量和树叶的种数;根据一定的判断依据,划分出同一种树叶和不同种的树叶。科学方法:统计、判断(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研究树叶的兴趣,培养爱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态度和意识。核心价值观:培养研究树叶的兴趣。重难点重点:开展观察叶生命现象的活动,建构起叶也是有生命的科学概念。难点:是否是同一种树叶的判断。教学准备教具学具说明与提醒一条有大小不同叶片生长的树枝一些落叶 一条枝条提醒学生在课前收集一些落叶教 学 流 程一、统计收集到的树叶课前大家分别从不同的地方收集到了各种落叶,说说你是怎么收集树叶的?现在把树叶放在桌上,统计一下自己捡了几片落叶?这里面有几种树叶?你是怎么分的?二、观察比较树叶1、质疑:我们小组共有几种树叶?2、讨论:你们观察到了什么,才说它们是同一种叶?观察到了什么,才说它们不是同一种叶?同一种叶的主要特征有哪些呢? (学生汇报时要注意让他们出示他们说到的的树叶)3、比较:观察所有完整的叶,我们能发现不同种叶有什么相同的结构吗?(学生观察各种叶)三、观察叶的生命特征1、观察:比较新鲜的叶与落叶,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思考:长在树上的新鲜叶与落叶的最大的不同表现在哪里?2、描述:(教师分发给各组一条枝条)观察一条枝条上的叶,能从中看出叶的生长变化过程吗?能找到这条树枝上有几种不同的生长阶段的树叶吗?并用词语来表述树叶的生长阶段。(如叶芽、小叶片、嫩叶、成熟的叶、老叶、将枯的叶等)能从几张叶的不同生长阶段去推测一片叶的生长过程吗?3、排序:根据叶子的生长变化特点,你能将你们组中同种树叶按叶子的生长过程排队吗?并指出他们各阶段的名称。4、总结:四、拓展秋天不落叶的叶又是怎样生长变化的呢?课后自己仔细观察一下它们的变化。板书设计植物的叶叶片(叶脉)叶 叶柄叶是有生命的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教学目标(1) 科学概念:1、植物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有些变化比较明显,有些变化不太明显。2、植物的变化表现在各个方面,主要表现在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等方面。3、植物的变化是生命体的特征之一。科学词汇:植物变化、(不)明显、变化表现、生命体特征(二)、过程与方法1、能用测量的方法比较叶的大小,能用数据记录植物的变化。科学方法:实际测量、数据记录(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能够关注周围植物的变化,坚持记录完成一棵植物的变化记录表。核心价值观:关注周围植物的变化。教重难点重点:用正确的方法观察植物的变化。难点:知道学生坚持记录一种植物的变化情况。教学准备教具学具图片、带花苞的菊花、狗尾草尺子、4张不同大小的叶片、记录表教学流程一、导入师:植物在春天有些什么变化?到了秋天又有些什么变化?(学生汇报)师:我们知道,春暖花开的季节,许多植物很快地进入生长期,发芽、长大、开花结果。秋天里,从开学到现在,好几个星期过去了,校园里的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揭示课题)二、观察方法指导1、植物在哪些方面发生了变化呢? 学生讨论、汇报。2、师:一年生的植物会枯死,落叶树的叶会渐渐变黄、变红并掉下来,有些常绿树几乎不变,而一些植物在秋季会开化,些植物的果实在秋季成熟,种子开始传播。3、 我们应该怎样来观察植物的这些变化呢?(学生讨论并汇报)师:测量树干是否变粗了,数一数每天有多少落叶,测一测树叶的宽度,(教师板书这三项任务)。还可以看看菊花的花苞长的怎么样?等等。三、校园观察学生到校园中观察。分组安排:6-8人一组观察安排:学生观察教师指定的树。(可以观察玉兰树)观察内容:测一条树枝上的最大叶与最小叶、中间叶的长度和宽度。 测量树干的粗细,连测三次,取平均数。 数一数落叶有多少?(学生观察并记录)四、交流观察内容1、汇报落叶的数量。落叶的数量说明了什么?(说明树叶在老化死亡)2、汇报叶的大小数据。树叶的大小变化,说明了什么?(说明树叶在成长,在变化。)3、汇报树干的粗细。树干的粗细说明什么?(树干的粗细一次记录很难看出植物发生了哪些变化,需要以后继续观察。植物的树干变化可能是十分缓慢的。五、记录一种植物的变化情况1、观察P16一棵树的一年四季中的变化,说一说有些什么变化?2、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这进一步说明,植物是有生命的,植物的在生长,在成长,在变化。)3、 记录植物的变化记录表(可以记录本节课上的观察内容,作为第一次记录:)树干:可以记粗细、树皮情况树冠:树的形状和大小叶子:叶的多少、大小、颜色其他:花朵、果实 六、教师小结: 植物在发生着变化,有些变化很明显,有些变化不明显,需要我们长期的观察。植物在树干、树叶、茎方面都有变化,会开花结果,这些变化说明植物是有生命的,是一个活的生命体。板书设计6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 观察项目 观察情况 说明了什么 落叶 老化死亡 树叶 在成长植物有哪些相同特点教学目标(1) 科学概念:1、植物按生存的环境不同,可以分为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2、植物的生存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3、植物的一生是有生命周期的,每种植物都有一定的寿命。4、植物的共同特征是: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都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都会生长发育,都会繁殖后代,都有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科学词汇:生存环境、生存需要、生命周期、共同特征(二)、过程与方法1、运用比较的方法获得有关共同特征的认识科学方法:比较法(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对植物寿命的认识,懂得生命的可贵,也体会生死的自然规律。核心价值观:懂得生命的自然规律和可贵。教重难点重点:整理已有的观察、分析和研究的结果。难点:概括和总结出植物的共同特征。教学准备教具学具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的图片、课前观察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的记录纸教学流程一、比较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1、回忆:我们的周围生长着许多植物,我们已经认识了大树、狗尾草、水葫芦和金鱼藻。我们还知道哪些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记录在下面的记录单里。 陆生植物 水生植物 _ 2、思考:植物需要什么才能正常生长?请交流。请补充阅读P21的“植物需要阳光”。陆生植物的生长需要_水生植物的生长需要_能用唯恩图记录下它们生存需要的共同点吗?二、了解植物的一生思考:植物的一生经历了哪些变化?请看图:向日葵的一生,我们能找出向日葵一生的几个典型生长阶段吗?种子、发芽、幼苗、开花、结果,这是向日葵一生的典型生长阶段。看图:一棵大树的一生,你们能找出与向日葵一生的相同和不同吗?对了,主要不同是寿命的长短不同。请看资料库:“植物的寿命有长有短”,你们有什么体会?是呀,无论是百年老树,还是一年草本植物,它们都会死亡,这是自然规律,也是生命的特征。交流:从这些植物的一生中,我们明白了什么?三、植物有哪些共同特点思考:在我们对植物进行了这些观察和研究之后,我们能够说出植物的哪些共同特点?我们是怎么知道的?整理:翻看前几课的唯恩图记录,比较各共同点,然后整理记录于纸上。植物的共同特点交流:我们认为,植物都生长在一定的环境中,都需要水分、阳光、空气等;都会生长发育、都会繁殖后代,都有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都有相同的基本结构特征: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四、总结 植物作为生命体有许多重要特征,有共同的生长需要量,有生长发育、繁殖、衰老死亡等特征,还有适应环境(水葫芦)的结构特征等。(这样的归纳总结一定要基于学生的发展基础上,学生能总结几条算几条,不要强求,也不能死记硬背!)板书设计 植物有哪些相同特点 水生植物 陆生植物 植物的相同特点二、动物寻访小动物教学目标(一)科学概念1、动物具有多样性,2、动物的生存依赖于环境,不同的环境中生长着不同的动物。科学词汇:动物,多样性,环境,栖息地(二)过程与方法:回忆和整理已有的对小动物的经验和知识,提出寻访中可能碰到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科学方法:观察寻找,记录比对(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发展亲近和关注周围环境中的小动物的态度。2、形成爱护小动物,珍爱生命,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核心价值观:认识动物的多样性教重难点重点:提出寻访活动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尽可能地启发、指导学生动脑筋,想出自己的观察、调查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难点:避免学生在寻访过程中过分关注某一种小动物,应充分关注动物的多样性。教学准备教具学具校园平面图,课件调查记录表,放大镜教学流程一、导入1、 你认识哪些小动物?2、 学生举例说说自己所认识的小动物。3、 结合学生的回答,进行指导,帮助学生区分大动物和小动物,明确小动物所指范围。二、回忆校园中曾观察到的小动物。(PPT出示校园风景照片)1、我们的校园里也生活着很多小动物,你在校园中曾看到过哪些小动物呢?2、(PPT出示学校操场,花坛照片)思考:树上有什么小动物?大树周围有什么小动物?草丛里有什么小动物?3、学生交流,教师提示回答的要求,在哪里看到过哪种动物?以此来帮助学生建立记录的要求。板书学生回答的要点。关注:学生是否注意倾听同学的经历;学生的描述是否有想象的内容。4、小结:看来我们的校园中的小动物还真不少,今天,让我们一起再去找一找,看一看。三、如何调查、观察小动物。1、为了使我们的寻访调查小动物的活动更有效,我们该做些什么准备?我们又该如何观察调查小动物?2、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视了解并指导小组讨论活动。3、学生交流,同组、各组间补充纠正。4、 教师小结,明确观察调查的方法。作一个简单的调查记录,注明发现地点,观察到的动物。不知名的动物如何记录?可以画,可以描述它的身体特征。如果动物较小,看不清楚,可以借助放大镜。观察时动作要轻,可采用分步观察的方法,以免惊扰了小动物。四、观察中的注意事项及安全事项。1、我们已经考虑了如何去观察调查,那么在观察活动中你还能做到些什么?2、学生交流。3、教师小结归纳:爱护小动物,不伤害它们;保持动物栖息地的原貌,保护它们的生存环境;注意安全,不在有危险的地方活动。4、思考:哪些场所隐藏着危险?哪些活动可能出安全事故?哪些小动物有可能造成对人的伤害?从安全考虑,我们的寻访活动需注意哪些事项,做哪些规定?5、学生讨论,交流。6、教师小结归纳:我们的寻访活动需要做到什么也不带走,什么也不留下,什么也不改变。特别强调:珍惜生命,保护环境,注意自身安全。2、 借助校园平面图,分组划分区域,强调纪律、安全等。五、校园中寻访小动物。1、学生分组寻访。2、教师巡视并适时提供指导和帮助。关注:学生是否遵守纪律、是否爱护小动物,是否用一定的方式及时记录。板书设计1、寻访小动物什么也不带走,什么也不留下,什么也不改变。地点名称蜗牛(一)教学目标(一)科学概念1、蜗牛的特点体现在它的运动、身体构造等多方面。2、蜗牛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如触角伸缩、身体缩进壳内来躲避危险等。3、蜗牛利用腹足能在各种物体上爬行,腹足做细波浪状运动并在爬行中留下黏液痕迹。科学词汇:触角,腹足,黏液,螺旋,螺线,应激性(二)过程与方法1、经历和体验从整体观察到局部观察的过程,并学习使用放大镜做更细致的观察。2、用简图画出蜗牛的外形。3、按照教科书介绍的方法饲养蜗牛,做好观察记录。科学方法:有序观察,对比联想(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研究小动物的兴趣,树立起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观察态度,做到不打扰、不伤害小动物。核心价值观:实事求是的观察态度。教重难点重点:经历对蜗牛外形、运动、反应等方面的有序观察活动。难点:学生观察过程中实事求是的观察态度及对观察到的信息的加工整理。教学准备教具学具蜗牛,课件蜗牛,放大镜,棉线,玻璃片,纸杯教学流程课前活动:寻找蜗牛,带几只蜗牛来,并请学生关注找到蜗牛的环境特点。一、导入1、同学们在课前寻访了小动物,找到了蜗牛,你是在哪里找到蜗牛的?2、学生介绍交流:草丛中,花坛边3、小结:通过这几位同学的介绍,我们了解了蜗牛喜欢生活在潮湿阴暗的环境中,这就是适合它生存的生活环境。今天,让我们一起进一步观察了解蜗牛。二、观察蜗牛的身体1、谈话:你是否观察过蜗牛?你对蜗牛有多少了解?请简单介绍一下。2、学生交流:印象中的蜗牛。3、蜗牛是我们所熟悉的小动物,为了更好地了解它,我们还需对它进行细致地观察。我们该如何观察蜗牛呢?4、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想法。5、交流汇报,小组间质疑补充。6、教师概括(借助PPT强调):按一定顺序观察,由整体到局部,由头到尾;观察要耐心,要安静;看不清楚时,可借助放大镜;如实记录发现,可写可画。7、学生观察蜗牛,记录发现,提出新问题。教师巡视指导,关注:学生在观察过程中的组织纪律性,学生在观察过程中交流和记录情况。8、汇报交流(利用PPT课件,进行讲解):蜗牛的身体可分为头、腹、尾,背上有一个壳;头上有两对触角,一长一短,长触角顶端有眼睛;腹部柔软,用于爬行,爬行时会分泌出黏液;壳上有一圈圈的螺线,按螺线方向可分为左旋和右旋。用小棒触碰蜗牛身体,它会收缩身体或触角,会有反应。9、交流:观察过程中的新问题。三、观察蜗牛的运动和反应。1、蜗牛的运动很有特点,为了更清楚地看到蜗牛运动时的特点,你有什么办法吗?2、 学生讨论观察蜗牛运动的方法和记录的方法。3、交流方法。4、小结归纳:使蜗牛在透明杯子或玻璃片上爬行,可以方便我们观察。给予蜗牛适度的刺激,了解它对刺激的反应。5、学生观察、记录蜗牛的运动。并在观察过程中提出自己的新的问题。教师巡视指导。关注:学生在观察过程中是否用到适度刺激的方法观察蜗牛的反应,学生在观察过程中交流和记录情况。6、汇报交流:蜗牛用身体的哪一部分爬行?蜗牛的身体是怎样前进的?蜗牛的足叫腹足,是它的运动器官;蜗牛爬过的地方会留下一条很浅的印痕,是它分泌的黏液。思考:这些黏液有何作用?讲解:黏液可以润滑腹足,保护身体,帮助爬行。蜗牛爬行时能看到体内有波浪状的物质在流动。7、了解蜗牛的爬行本领。提问:蜗牛能在各种物体上爬吗?蜗牛能在哪些物体上爬呢?蜗牛在不同物体上的爬行是怎样的呢?学生交流。蜗牛不光能在平面上爬行,还能在各种物体表面上爬行,本领可高了。让我们来见识一下蜗牛的爬行本领。方法指导:将蜗牛分别放在树枝、棉线上,待放平稳后,再松手,不要离桌面太高,以免摔伤蜗牛。学生将蜗牛放在树枝上,棉线上,观察了解蜗牛的爬行本领。四、饲养蜗牛1、谈话:通过今天的观察,我们更加了解了蜗牛的身体特征和运动特点。蜗牛还有更多值得我们关注的地方,让我们在饲养蜗牛的过程中去发现和寻找吧!2、思考:如何饲养蜗牛?3、教师介绍饲养蜗牛的方法和注意事项。4、要求观察并记录蜗牛的生活情况,了解它的吃食、排泄等方面的特点,为下节课教学作好准备。关注:饲养过程中是否坚持观察、记录。蜗牛(二)教学目标(一)科学概念蜗牛有一些与生命活动相关的生活习性:运动与休眠、呼吸、吃食与排泄。科学词汇:休眠,气孔,排泄,繁殖(二)过程与方法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遇到的不同问题。科学方法:观察,实验,记录(三)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细节观察对获取信息的重要性。核心价值观:细致观察,发现细节教学重难点重点:经历观察蜗牛吃食、休眠、排泄的过程,体会观察对获取信息的重要性。难点:学生表现自我的欲望与倾听他人意见的冲突。教学准备教具学具蜗牛,有孔的菜叶蜗牛,放大镜,杯子,水,菜叶等各种食物教学流程一、导入:复习回顾蜗牛的身体特征,运动特点。二、交流饲养蜗牛的经验和发现1、经过一周的饲养,同学们一定有了更多的发现,让我们交流一下在饲养蜗牛时的发现和遇到的困难。2、学生交流饲养蜗牛过程中的发现和经验。教师关注:汇报情况的真实性,要求汇报的是自己观察到的而不是听别人说的或从书上看到的。教师根据学生汇报的内容,摘录重点进行板书。3、探讨解决如何唤醒蜗牛的问题。提问:我们也曾发现,想观察蜗牛时,可它却躲在壳里睡觉,怎么让它醒过来活动以便于我们观察?谁有此方面的经验?学生介绍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小结:放入常温冷水中几分钟,可唤醒蜗牛。因为蜗牛是用肺呼吸的,尽管它休眠了,但还在呼吸。当我们把它放入水中之后,蜗牛由于呼吸受到阻碍,就会结束休眠开始活动,并且努力爬出水面。今天带来的蜗牛,如果正在休眠,请尝试一下用此方法唤醒它。学生实践操作:唤醒蜗牛。三、观察蜗牛吃食1、你在饲养蜗牛的过程中,你发现它爱吃什么食物?它是怎样吃食物的?2、学生交流饲养过程中关于“蜗牛进食”的发现。3、讨论:蜗牛长牙齿吗?4、提供放大镜,要求将蜗牛轻轻地放在菜叶上,观察它怎样吃菜叶。5、蜗牛除了爱吃菜叶,还吃其他食物吗?用什么办法来了解蜗牛的食物有哪些?学生讨论,设计蜗牛吃什么和不吃什么的实验方法;归纳小结;在一只蜗牛的周围,等距离地放着菜叶、苹果、梨、橘子、面包等食物,观察蜗牛会朝哪个方向爬行。学生用实验验证蜗牛吃什么和不吃什么,反复多次,得出结论。四、观察蜗牛排泄和呼吸1、在蜗牛吃食时你又有什么新的发现吗?2、学生交流,发现蜗牛排泄粪便。3、指导再次细致观察,从什么地方排泄?如何排泄?粪便是怎么样的?4、学生交流汇报。5、你有观察到蜗牛的呼吸吗?观察指导:用两个手指轻轻捏住蜗牛壳,当蜗牛的身体扭动时,就能看到壳的上部出现一个小孔,这就是蜗牛的呼吸孔。五、继续观察蜗牛1、对于蜗牛,你还想了解哪些方面的知识?2、学生讲述。3、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同学们想了解更多关于蜗牛的秘密,需要你在继续饲养蜗牛的过程中去观察,去发现。4、布置课外任务:继续饲养蜗牛,进行观察,更深入地了解蜗牛的生活习性。板书设计3、蜗牛(二)吃菜叶,会排泄,会呼吸(气孔)蚯蚓教学目标(一)科学概念1、蚯蚓有其适应环境的身体结构。2、蚯蚓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如对外力刺激的反应、对水的反应。科学词汇:蚯蚓,环带,肛门,应激性(二)过程与方法能用简图画出蚯蚓的形态结构,能用维恩图比较相同和不同。科学方法:观察,画图记录,维恩图比较(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喜欢蚯蚓这样的小动物,树立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观察态度,做到不打扰、不伤害小动物。核心价值观:了解蚯蚓特征,与蜗牛进行比较。教重难点重点:经历对蚯蚓的观察,初步理解动物身体结构的多样性。难点:对蚯蚓的细致的观察,对蚯蚓身体结构的认识。教学准备教具学具蚯蚓蚯蚓,放大镜,水盘教学流程课前布置学生捉蚯蚓提醒学生注意在那里捉到的蚯蚓,捉到蚯蚓的地方有什么环境上的特点。使学生对蚯蚓的生活环境有一个初略的认识。一、了解蚯蚓的生活环境1、你在哪里找到了蚯蚓?2、学生交流。3、这些地方的环境有哪些共同的特点?4、概括蚯蚓的生活环境:潮湿的地下。5、我们有什么办法能更方便地找到蚯蚓?6、学生交流。7、小结:利用蚯蚓的粪便。二、观察蚯蚓的身体1、每组提供装有蚯蚓的盒子。2、讨论如何观察蚯蚓,引导联系蜗牛的观察活动,思考观察的顺序,记录的方法。3、交流汇报。4、小结。5、学生观察、记录蚯蚓的身体。并在观察过程中提出自己的新问题。教师巡视指导,在学生观察过程中解答学生问题和给予指导,关注学生在观察过程中是否注意到肛门、环节、和环带,学生在观察过程中交流和记录情况。6、观察完毕,整理材料,汇报交流。蚯蚓的身体是怎样的?身体柔软,身体分节,有环节和刚毛,一端有口,一端有肛门。7、教师补充介绍:如何区分口、肛门;环带的繁殖作用。三、观察蚯蚓的运动。1、提问:蚯蚓是怎样爬行的?与蜗牛相比,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2、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汇报。3、概括小结:蜗牛的运动整体上是爬行,腹足如波浪般前进,而蚯蚓的运动整体上是爬行,身体是伸缩前进。四、观察蜗牛的反应。1、观察蚯蚓时,如果碰到了它的身体,它会有什么反应吗?2、学生交流。3、体会:用笔尖轻轻触碰蚯蚓的身体,观察它的反应。4、小结,蚯蚓对外界刺激会有反应。5、蚯蚓会游泳吗?如果将蚯蚓放入水中,它又会有什么反应。6、试验:提示操作要求,不可长时间放在水中。观察蚯蚓的反应。教师巡视指导,了解学生在观察过程中是否用到适度刺激的方法观察蚯蚓的反应,学生在观察过程中交流和记录情况。7、整理材料,交流表述:将蚯蚓放入水中,蚯蚓会拼命向盘子的边沿爬行,试图脱离水中的环境。8、教师小结,解释原因:蚯蚓不能适应水生的环境。9、生活中的现象:为何夏天暴雨过后,蚯蚓往往爬出地面。五、比较蚯蚓和蜗牛的相同和不同1、上两节课我们观察了解了蜗牛,今天我们观察了解了蚯蚓。这两种小动物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请小组讨论,填写维恩图。2、学生分组讨论,学生小结蚯蚓和蜗牛的相同点和不同点。3、 教师归纳补充:蜗牛的特点是生活在地面潮湿之处,有壳,身体柔软,有触角和眼睛,吃菜叶等食物,会排泄,对外界刺激有反应。蚯蚓的特点是生活在地下,身体有环节,柔软,吃落叶等食物,会排泄,对外界刺激有反应。它们的相同点是:适应潮湿的环境,身体柔软、都会爬行,吃食物,会排泄,会繁殖后代。六、我们通过饲养蜗牛,发现了很多的秘密,如果我们也将这些蚯蚓饲养一段时间,一定也能发现许多关于蚯蚓的秘密。建议:课后继续饲养蚯蚓,观察了解它的生活习性。蚂蚁教学目标(一)科学概念1、蚂蚁有自己的生活习性,适应陆地上的生活。2、蚂蚁的身体分成头、胸、腹三个部分,头上长有触角,胸部长有6只脚。科学词汇:蚂蚁,昆虫,信息素,触角(二)过程与方法1、用图画的方法尽可能准确地画出蚂蚁的身体。2、想办法解决观察过程中的问题,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观察研究。科学方法:实地考察,画图记录(三)情感、态度、价值观以细心、小心的态度观察蚂蚁,爱护小动物,珍爱生命。核心价值观:爱护蚂蚁,了解蚂蚁的身体特征。教重难点重点:经历用不同方法观察蚂蚁的过程,初步体会动物的多样性。难点:观察蚂蚁过程中不干扰蚂蚁,室外观察蚂蚁的安全性。教学准备教具学具蚂蚁,“蚂蚁迷宫”蚂蚁,放大镜,昆虫盒,面包屑,白糖教学流程课前在校园里找蚂蚁,要求不惊扰蚂蚁,不捉蚂蚁,只观察。一、如何寻找蚂蚁。1、谈话:课前,在校园里,你有发现蚂蚁了吗?你是在哪里发现蚂蚁的?2、学生交流。3、小结,了解校园中适合寻找蚂蚁的地点:花坛边,墙角,大树下等。4、有时候,在外面活动的蚂蚁并不多,有的躲在洞里不出来,你有什么办法引诱它们出来吗?5、学生交流。6、小结:我们可以用面包屑,白糖在蚂蚁常出没的地方洒一些,能引诱更多的蚂蚁,方便我们的观察。7、让我们到校园中去观察蚂蚁吧!二、实地观察蚂蚁。1、在观察蚂蚁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2、学生讨论,交流。3、教师小结:分组分地区,有序活动;观察时不能伤害蚂蚁,不能捉蚂蚁;可借助放大镜观察;及时记录发现,画下蚂蚁身体特征。4、学生到校园中寻访、观察蚂蚁。(10分钟)教师巡视,关注:学生是否能在不干扰蚂蚁的情况下观察蚂蚁;是否能观察到蚂蚁的身体结构、吃食、运动、群体关系等方面的信息,是否认真记录。三、汇报交流1、通过观察,蚂蚁的身体是怎样的?分成几部分?每个部分长有什么?2、学生汇报交流。3、教师小结:蚂蚁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4、你能否将你看到的蚂蚁准确地画出来?5、学生在记录纸上画蚂蚁,个别学生上台板画。6、教师指导纠正,强调如何正确画蚂蚁,强调“画图”的方式是观察记录动物的方法之一。7、学生修改自己画的蚂蚁。8、在观察蚂蚁的过程中,还有新的发现吗?9、学生交流。10、小结:蚂蚁交流信息的方式。四、进一步了解蚂蚁。想要了解更多有关蚂蚁的秘密,还需要持续地对蚂蚁进行观察研究。请同学们在课外继续去观察蚂蚁的活动,你会有更多的发现和收获。板书设计触角足头胸腹5、蚂 蚁金鱼教学目标(一)科学概念1、鱼类有适应水生环境的结构,具有生命体的基本特征。2、金鱼用鳍游泳,用鳃呼吸。3、金鱼和蚂蚁具有相同的生命特征。科学词汇:金鱼,鱼鳍,鱼鳃(二)过程与方法1、用实验的方法证明自己的猜想。2、继续利用维恩图比较动物的相同和不同。科学方法:观察描述,对比区别(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喜爱小动物的感情,培养用实验证据证实猜想的态度。核心价值观:了解鱼用鱼鳍游泳,用鱼鳃呼吸的特征。教重难点重点:通过观察金鱼的生活,了解水生动物与陆生动物的相同和不同。难点:学生有想法时用实验的方法进行验证。教学准备教具学具金鱼(扬鱼),食用色素,录像片断金鱼,滴管,红色水,面包屑教学流程一、了解鱼类的生活环境1、播放录像,水生动物。2、你在录像中看到了哪些小动物?学生举例介绍。3、水里生活着很多小动物,数量最多的是鱼类了。二、观察金鱼的外形和运动1、哪些同学曾养过金鱼或其他小鱼?在饲养过程中有哪些发现?2、学生介绍交流。3、金鱼的身体是怎样的?身上长着什么?是怎样运动的?让我们来观察一下鱼的特征。每组提供一盆鱼,供观察。明确观察要求:观察要安静,不要惊扰了鱼;观察要仔细,了解鱼的身体特征;注意记录方法,可结合画图记录。4、学生观察金鱼的外形和运动。教师巡视指导,适时告知鱼鳞、鱼鳍等器官及其作用。关注:学生对金鱼形态的关注和对金鱼运动方式的关注。5、交流汇报。板画鱼的身体特征,介绍各类鱼鳍。6、小结:鱼的身体呈纺锤体,它的身上长有鳞片,鱼鳍;鱼用鱼鳍帮助游泳。7、欣赏各种美丽的鱼。8、介绍金鱼是人工对野生鲫鱼进行培育而成的,是常见的家养动物。三、观察金鱼的进食和排泄。1、看“花港观鱼”片断。2、交流有关喂食金鱼方面的经验。3、讨论观察金鱼吃食的方法。4、小结,如何喂食:在金鱼前方洒少量面包屑,不能喂食太多。5、学生喂食并观察和记录金鱼吃食的特点。6、汇报交流:金鱼吞食的方式吃食。7、金鱼吃下了食物,又是如何排泄的?8、汇报交流。9、小结。四、金鱼的呼吸。1、提问:金鱼没吃食物时,嘴也在一闭一张,似乎总在喝水,为什么不会涨破肚子?2、学生交流各自的想法。3、让我们用实验的方法来验证我们的想法。介绍实验方法并强调动作要领:悄悄伸入水中,挤出红水,观察红水的流向。4、学生分组操作,观察。教师巡视,关注:学生用实验的方法验证自己的看法时是否干扰金鱼;是否观察到更多的信息。5、汇报交流看到的现象,进行分析。6、教师小结归纳:金鱼用鳃呼吸,金鱼呼吸时,水流过金鱼的鳃部,鱼鳃就能利用水中的氧气进行呼吸。五、比较金鱼和蚂蚁的相同和不同。1、回忆蚂蚁的特征。2、概括金鱼的特征。3、填写维恩图进行分析比较。4、汇报交流,补充完善。5、小结,归纳:蚂蚁的特点:生活在陆地上,身体有三节,长着6只脚,爬行,群居生活,食物多样,会繁殖后代。金鱼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生活在水中,身上有鳞片,用鱼鳍游泳,用鳃呼吸,吃鱼食和面包屑等,会繁殖后代。蚂蚁和金鱼的相同点:都是活的,会运动,需要吃食维持生长,会排泄废物,会繁殖后代。六,课外延伸活动。把观察后的金鱼养在各班教室生物角,方便学生继续观察,获取更多信息。注意平时的看护,保证金鱼存活。板书设计6、金 鱼尾鱼鳍鱼鳃头躯干 用鳍游泳 用鳃呼吸动物的共同特点教学目标(一)科学概念动物的个体形态不同,生活环境也不相同,但是动物具有共同的特点: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会运动,需要食物维持生命,会排泄废物,会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会生长发育,会繁殖后代。科学词汇:生长,繁殖,死亡。(二)过程与方法运用比较的方法获得动物的共同特征。科学方法:比较分析(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动物寿命的认识,懂得生命的可贵,也体会生死的自然规律。核心价值观:了解动物的共同特点,生命体的共同特点。教学重难点重点:整理已经观察、分析、和研究的结果,进行概括和总结,共同得出动物的共同特征。难点:学生提供的信息是否有证据支持,学生无证据信息对整理的干扰。教学流程一、讨论动物的共同特点。1、 本单元,我们对蜗牛、蚯蚓、蚂蚁、金鱼进行了观察和研究,让我们来整理一下我们的研究成果。2、 分组讨论,这四种动物在运动方式,躲避危险的反应,吃食,繁殖后代方面有何特点,并记录在书本中。3、 交流,汇报。教师汇总于大表中。蜗牛蚯蚓蚂蚁金鱼运动用腹足爬行身体伸缩爬行用脚爬行用鳍游泳反应缩进壳内身体收缩逃跑逃跑食物菜叶等绿色植物枯叶等小虫、甜食等小虫等繁殖产卵产卵产卵产卵4、举例某种动物,对照统计表,讨论是否具有这些特点。5、分析动物的共同特点,概括: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会运动,需要食物维持生命,会排泄废物,会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会生长发育,会繁殖后代。二、总结生物的共同点1、 全班集体用维恩图比较动物和植物有什么相同和不同。2、 在动物和植物相同的圈里写上“生物”两个字,并告诉学生,动物和植物都是生物,都是有生命的物体。三、感受生物的多样性1、 回顾,校园中看到哪些动植物?2、 小结,了解校园生物的多样性。3、 明确到校园观察学校动物和植物的要求。4、 学生分组到校园静静的观察校园的植物和动物。5、要求课外继续观察活动。板书设计7、动物的共同特点生物植物动物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会运动,需要食物维持生命,会排泄废物,会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会生长发育,会繁殖后代。三、我们周围的材料观察我们周围的材料教学目标(一)科学概念:物体都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做成的,我们的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种类的材料,有木头、纸、金属、塑料、玻璃、纤维等。(二)过程与方法:调查材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观察和辨认不同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