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县级人民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标准和计分方法(修订).doc

上传人:丁** 文档编号:1608656 上传时间:2019-10-30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2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县级人民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标准和计分方法(修订).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福建省县级人民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标准和计分方法(修订).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福建省县级人民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标准和计分方法(修订).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附件1:从2008年1月开始执行福建省县级人民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标准和计分方法(修订)一级指标二级指标评估标准权重计分方法A1领导职责(100)B1确立地位(40)C1、确立教育优先发展地位,教育事业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五年规划和政府年度工作计划;制定教育发展专项规划,学校建设纳入县级基础设施建设重要项目,并按计划实施。15政府工作体现教育优先发展地位8分,视教育地位落实到位情况按8分、6分、5分、4分四档计分;学校建设纳入县政府基础设施重要建设项目7分,视项目落实情况按7分、5分、4分、2分四档计分。C2、教育工作列入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县长办公会议、党政联席会议、教育专题会议听取教育工作汇报,及时研究解决教育问题;每年都有为民办实事教育项目,成效显著。10县长办公等有关会议研究解决教育问题5分, 视情况按5分、4分、3分、2分四档计分;为民办实事教育项目5分,视项目落实情况分别按5分、4分、3分、2分四档计分,没有为民办实事教育项目不得分。C3、县人民政府建立有关职能部门、乡镇(街道)年度教育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并签订或下达责任书;建立乡镇(街道)教育工作督导评估制度,形成各有关部门支持教育,社会各界关心教育的良好社会氛围。15建立各职能部门、乡镇(街道)年度教育工作目标责任制8分, 视情况按8分、6分、4分三档计分。建立乡镇(街道)教育工作督导评估制度7分,视具体落实情况按7分、5分、3分三档计分。未建立制度不得分。B2履行职责(60)C4、筹措安排、管好用好教育经费,改善办学条件,加强教师、校长、学校建设与管理,“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得到巩固和完善。15筹措安排、管好用好经费,改善办学条件,教师、校长、学校管理各5分,视情况分别按5分、4分、3分、2分四档计分。C5、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有计划、有措施、有行动,学校布点趋向合理,城区学校扩容建设取得进展,解决好义务教育阶段择校问题,农村学校建设和人员配备得到加强。10视情况按10分、8分、6分、4分四档计分。C6、促进区域内各类教育协调健康发展,教育结构、规模适应要求,事业发展加快,水平明显提高,现代教育体系逐步形成。10视情况按10分、8分、6分、4分四档计分。一级指标二级指标评估标准权重计分方法A1领导职责(100)B2履行职责(60)C7、依法实施终身教育和素质教育政府行为到位,责任落实,措施有力,切实减轻学生负担,效果明显。10建立推进终身教育和素质教育制度5分;工作落实,效果明显5分。视情况均按5分、4分、3分、2分四档计分。C8、建立义务教育监督、指导、检查制度,措施落实,组织入学和初中“控辍保学”工作效果显著;依法保障义务教育阶段学龄人口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保障农民工子女和“留守儿童”接受义务教育。10建立依法保障适龄人口义务教育的监督、指导、检查制度及对妨碍义务教育阶段适龄人口入学行为实施处罚5分;建立农民工子女和“留守儿童”接受义务教育政策措施5分。视情况按5分、4分、3分、2分四档计分。C9、建立县级领导挂钩联系学校制度,县级主要领导深入学校,为学校解决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5建立县级领导挂钩联系学校制度2分,未建立不得分;深入学校解决困难和问题3分,视情况按3分、2分、1分三档计分。A2经费投入与管理(240)B3三个增长(60)C10、县级财政对教育的拨款达到“三个增长”,其中义务教育中小学人均公用经费达省定标准以上,中职学校或县级职教中心按省定标准足额拨付生均经费,并适当增加职业教育、幼儿教育经费投入。60“三个增长”50分,其中达到“第一增长”15分,达到“第二增长”10分,达到“第三增长”15分,公用经费达到省定标准10分。职业教育、幼儿教育各5分。资金通过追补到位的,按所得分的85%计分(下同)。B4教师工资(30)C11、中小学教师工资由国库统一按月足额发放,教师福利待遇得到落实,特殊教育教师、民族地区和边远贫困地区工作的教师享有补助津贴。30教师工资20分,拖欠教师工资不得分;教师福利待遇5分,视项目落实情况计分;特殊教育教师(2分)、民族地区(1分)和边远农村地区(2分)工作的教师享有补助津贴5分。B5两免一补资金(25)C12、落实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两免一补”资金。25县级免杂费配套资金20分;寄宿生生活费补助资金5分。到位不及时、不足额均不得分。B6校舍维改资金(20)C13、县级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专项资金纳入财政预算,确保经费按时到位。省、市、县三级专项资金按有关规定执行,规范管理。20县级专项资金纳入财政预算10分;省、市、县三级专项资金按有关规定执行,规范管理10分,按资金总量到位及规范使用的比例计分,低于80%不得分。一级指标二级指标评估标准权重计分方法A2经费投入与管理(240)B7教育费附加(20)C14、按规定足额征收教育费附加,及时、全额拨付教育,其中20-30%用于职业教育,使用规范。20征收5分,按征收完成比例计分;资金到位并规范使用15分,按到位并规范使用资金的比例计分,低于80%不得分。B8预算外资金(20)C15、学校缴存财政专户预算外的资金无统筹、截留、平调、挪用现象,并及时拨付学校使用。20全部返还10分,有截留、平调、挪用的情形不得分;学年内及时拨付10分,按到位比例计分,低于80%不得分。B9 转移支付资金(30)C16、农村税改财政转移支付中用于农村义务教育的补助资金做到专款专用。30按资金到位及规范使用的比例计分,低于80%不得分。B10继续教育经费 (10)C17、县级财政按规定的比例拨付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经费,在教育事业费中预算单列。10按规定到位10分,不足额到位不得分。B11其他教育专项经费(10)C18、各级教育专项经费及时全额拨付教育使用,不截留、挪用。10资金到位10分,按到位资金总量的比例计分,低于80%不得分;专款专用10分,按资金到位总量及规范使用的比例计分,低于80%不得分。B12 助学制度(15)C19、建立健全普通中小学和中等职业教育助学制度,扶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接受教育;鼓励社会捐赠教育,多渠道捐资助学。15扶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10分,视情况按10分、8分、6分、4分四档计分。社会捐赠5分,视情况按5分、3分、1分三档计分。一级指标二级指标评估标准权重计分方法A3办学条件(240)B13布局与规模(45)C20、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布局合理,规模容量满足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需要。小学班生额控制在45人以内;初中班生额控制在50人以内。人口30万以上的县单独设置一所特殊教育学校,30万以下的县采取办特教班等方式满足中度以上残疾儿童、少年入学需要,盲、聋班额控制在14人以内,智障班控制在12人以内。15初中、小学、特教学校权重分别为6分、6分、3分。班生额超标的,按超标学校数量的比例扣分。人口30万以上的县未单独设置特教学校但有特教班的得1分。C21、普通高中学校规模容量能满足高中教育发展需要,高中班额控制在54人以内。5班生额超标的,按超标学校数的比例扣分。C22、中等职业学校规模:县级职教中心的职业教育在校生规模,人口在60万以上的县,达到1500人以上,人口在30-60万的县,达到1000人以上,在30万以下的县,达到600人以上。至少有一所市级以上重点中等职业学校。5在校生规模(学生数)达到规定要求的100%及以上得4分,达90%-99%得3分,达75%-89%得2分,低于60%不得分;创建一所市级以上重点中等职业技术学校1分。C23、幼儿园(班)的数量能满足幼儿教育发展的需要,班生额控制在规定范围内。5班生额超标的,按超标幼儿园数的比例扣分。C24、建立县、乡、村三级居民文化科技教育培训基地。县有职教中心,乡镇文技校有固定的校舍。5县、乡、村三级基地权重分别为2分、2分、1分。C25、均衡配置义务教育办学条件,学校间差距逐步缩小。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和城乡薄弱学校改造工作有规划,有成效;全县每年改造10%-30%不符合建设标准的校舍。10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薄弱学校改造和低标准的校舍改造各5分,视情况均按5分、4分、3分、2分四档计分。B14校舍建设(70)C26、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校舍符合初中、小学、特教学校建设标准和设计规范要求,全县小学生均校舍面积达5.5以上,初中生均校舍面积达8以上,特殊教育学校生均校舍面积达24以上。25初中和小学各10分,特教学校5分。初中每少0.5扣1分,小学每少0.5扣2分,特教学校每少2扣1分。一级指标二级指标评估标准权重计分方法A3办学条件(240)B14校舍建设(70)C27、普通高级中学校舍符合中学建设标准和设计规范要求,全县生均校舍面积达9以上。中等职业学校校舍符合中等职业学校建设标准和设计规范要求,校舍建筑面积,城区学校达1.5万以上,农村学校达1万以上。独立幼儿园园舍符合幼儿园建设标准和设计规范要求。20普通高级中学8分,每少0.5扣1分。中等职业学校7分,每少0.1万扣1分。幼儿园5分,按达到标准的幼儿园数的比例计分。C28、学校食堂、宿舍、厕所符合建设标准和管理规范,做到整洁、有序、安全。5视情况按5分、4分、3分、2分四档计分。C29、建立健全校舍定期查勘、维修、改造制度,全面消除C、D级危房。20制定规划、建立制度5分,落实情况5分。消除危房10分,C、D级危房未消除但已封闭、停止使用的扣5分,继续使用C、D级危房的不得分。B15教学设施设备(55)C30、普通中小学教学实验装备达闽教基200724号、56号、57号标准,仪器、器材达省颁2007类标准以上;图书馆(室)藏书、设施达到省颁标准(闽教基200531号);体、音、美器材配备达闽教基200743号标准;劳动技术课专用教室符合建设标准,综合实践基地达到省定标准要求。30教学仪器,设施、设备,图书,体音美,劳技和实践基地各6分,视情况按6分、5分、4分、3分四档计分。C31、特殊教育学校(班)按照设置的类型达到原国家教委颁发的特教学校教学仪器配备要求,实验设施达到部颁建设(试行)标准;幼儿园教学设施、设备达到省定教玩具配备标准。5特教学校(班)2分,幼儿园3分。C32、中等职业学校具有与开设的专业设置相配套,满足教学要求的实验、实习设施和仪器设备,有与所设专业相适应的校内实习基地和相对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5视情况按5分、4分、3分、2分四档计分。C33、12班以上的完小、初中、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独立幼儿园设置卫生保健室,面积符合建设标准,专职医务人员和器材药品配备达到部颁学校卫生条例要求。5五类学校各1分,按达到标准的学校数的比例计分。一级指标二级指标评估标准权重计分方法A3办学条件(240)C34、各类学校各类功能教室设备、器材有严格的管理和使用制度,配备专职或兼职管理人员,逐步实现计算机管理,设备、器材使用率和完好率达到省定标准要求,各类功能教室、场、馆在课余时间有目的、有计划向学生开放,实现课程资源使用效益的最大化。10制度建设和人员配备5分,使用效益5分。视情况均按5分、4分、3分、2分四档计分。B16信息技术装备与信息安全(35)C35、建立县级教育局域网、网管中心和教育信息资源库。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普通中学实行全省统一的学籍电子化管理。计算机机生比,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达1:10以上,初中达1:15以上,小学达1:20以上。20有县级教育局域网得2分,完成农村远程教育工程3分,实施学籍电子化管理2分。计算机机生比,普通高中1分,中等职业学校,初中,小学各4分,按达到标准的学校数的比例计分。C36、农村中心小学、城区小学、初中、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有多媒体电化教室、语音室(或无线听音系统)。20%以上的初中、小学,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建有校园网、电子备课室、电子阅览室和教育资源库。10多媒体电化教室5分,语音室(或无线听音系统)1分,其他4分。C37、通过计算机网络实现上网的各类学校按照闽教科200215号文件要求,建立健全安全组织制度,严格实行安全管理,落实网络安全技术保护措施的配备、使用及备案制度。5视情况按5分、4分、3分、2分四档计分。B17校园及环境(35)C38、校园分区布局合理,功能协调。校园面积达到建设标准,高中生均22,初中生均20,小学生均18。15三类学校各5分,每少2扣1分。C39、体育运动用地规范。完全小学生均2.3,至少有一组60米的直跑道;初中生均3.3,至少有一组100米的直跑道;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有200米以上环形跑道,每6个班应有1个篮球场或排球场;幼儿园共用活动场地生均2,有一个独立的户外活动场所。10五类学校各2分。C40、学校文化气息浓厚。校园文化建设符合德育规范,体现素质教育理念;校园环境整洁优美,做到绿化、美化、净化。10校园文化、环境各5分,视情况分别按5分、4分、3分、2分四档计分。一级指标二级指标评估标准权重计分方法A4教师队伍建设(150)B18队伍管理(110)C41、教师工资外的各项政策性待遇落实,社会地位提高。20尊师重教社会氛围营造的情况按5分、3分、1分三档计分;教师职称职务的待遇落实情况按10分、8分、6分三档计分;政府在改善教师工作和生活条件方面的措施、力度按5分、3分两档计分。C42、根据省定标准和本地区实际核定全县(区)教职工编制;制订并实施教师队伍建设规划和新教师补充计划;各类学校专任教师配齐,学科配套。解决教师队伍超编问题和结构性矛盾有措施、有成效。25根据实际核定编制4分;队伍建设和新教师补充按5分、3分、2分三档计分;各阶段教育专任教师配齐率达95%以上6分,90%94%4分,89%85%3分,84%以下不得分;学科配套按5分、3分、2分三档计分。解决教师队伍超编和结构问题按5分、3分、2分三档计分。C43、积极推行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在实行教职工全员聘任制和中小学校长选拔任用、推行校长聘任制改革等方面有具体的行政措施和管理行为。10实施职称评聘分开5分;全面实行校长竞聘上岗制度3分;个别实施的1分;实行校长聘任制、任期制2分,未实施不得分。 C44、教师培训机构的校舍、师资、设备等教育资源的配备能满足需要。教师教育活动的组织、协调、指导、管理和服务等职责落实。15校舍按3分、2分两档计分,师资按4分、2分两档计分,设备按3分、2分两档计分;教师教育活动按5分、3分两档计分。C45、均衡配置教师资源。建立并落实城镇教师到农村学校或薄弱学校任教服务期制度和城乡教师交流制度,三年内双向轮岗面达20%;开展多形式的城镇教师支教活动。15实施农村师资队伍建设倾斜政策3分,未实施不得分;实施任教服务期制度4分,未实施不得分;轮岗交流视情况按4分、2分两档计分;开展多形式的城镇教师支教活动按4分、2分两档计分。C46、全面实施教师资格制度,各类学校在岗专任教师均应具备教师资格。10达到100%10分,99% 8分,9598%给6分,94%及以下不得分。C47、重视队伍师德建设,运用各种形式和载体开展师德建设活动,按素质教育要求加强对教师的师德和履职情况的考核。15师德建设活动的开展视情况按8分、6分、4分三档计分;教师师德及履职情况的考核按7分、5分、3分三档计分。一级指标二级指标评估标准权重计分方法A4教师队伍建设(150)B19队伍素质(40)C48、坚持中小学校长持证上岗和培训制度。小学校长大专及以上学历达70%,初中校长本科及以上学历达60%,高(完)中校长本科以上学历达85%以上。15校长持证上岗率达100% 5分,98%-99%3分,低于97%不得分。校长培训,完成规定时数5分,完成97% 3分,96%以下不得分。校长学历,小学1分,初中2分,高(完)中2分,达不到要求不得分。C49、小学专任教师具大专及以上学历达50%,初中专任教师具本科及以上学历达40%,普通高(完)中,中等职业学校专任教师具本科及以上学历分别达80%、60%以上,以2007年为基准,以后每年以5个百分点的幅度递增。10小学2分,初中2分,普通高(完)中3分,中等职业学校3分,达不到要求不得分。C50、有15%以上的中小学专任教师接受骨干教师培训(省、市、县三级),骨干教师城乡分布基本均衡。城乡教师中级以上职称比例的差距逐步缩小。15骨干教师培训率达15%及以上6分,1214%4分,1011%2分,9%及以下不得分。骨干教师城乡均衡分布4分,视情况按4分、2分两档计分。城乡教师职称比例的差距逐步缩小5分,视情况按5分、3分两档计分。A5教育管理(100)B20依法治教(25)C51、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和省的教育法律、法规、规章,对国家和省有关教育的重大决策,县里都依法依规出台相应的实施意见并加以落实,成效明显。规范各级各类学校办学行为,有比较完善的决策、执行、监督相结合的教育管理体制。10视情况按10分、8分、6分、4分四档计分。C52、县政府每年向同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专题报告教育工作,及时妥善处理人大、政协有关教育的议案、提案和建议。依法加强教育工作的行政监督,建立健全制度,有效开展职能部门、乡镇教育工作和和学校工作的监督检查。10两项内容各5分,视情况按5分、4分、3分、2分四档计分。C53、认真落实有关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发展的法律法规,严禁使用童工并采取处罚措施。5视情况按5分、4分、3分、2分四档计分。一级指标二级指标评估标准权重计分方法A5教育管理(100)B21素质教育(15)C54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加强学校德育工作,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德育工作网络和工作制度,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学校德育工作良好局面。5视情况按5分、4分、3分、2分四档计分。C55、政府、教育行政部门重视学校体育和学生体质健康工作,建立健全学校体育工作机制,充分利用学校体育设施,广泛开展“阳光体育”等活动,认真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全面提高青少年学生健康水平。5视情况按5分、4分、3分、2分四档计分。C56、政府切实加强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的组织领导和政策、经费保障,发挥统筹协调、舆论导向作用,推进中小学考试评价及招生制度改革,减轻学生课业负担。5视情况按5分、4分、3分、2分四档计分。B22安全管理(15)C57、政府主要领导切实履行安全工作第一责任人职责,树立安全第一意识,建立健全确保学校师生安全的应急预案及各项规章制度,并予以有效实施。每年政府安全监管部门对学校安全工作有部署,有检查、有总结。10视情况按10分、8分、6分、4分四档计分。评估及督评年度出现师生重大安全责任事故不得分。C58、切实加强学校安全教育,制度健全,形式多样,效果明显。5视情况按5分、4分、3分、2分四档计分。B23社会环境(20)C59、加强社会文化市场管理和学校卫生、环境整治,经常开展营业性网吧、电子游戏室和学校周边交通及饮食服务等场所监督检查。10视情况按10分、8分、6分、4分四档计分。C60、重视青少年学生校外教育,建好、管好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社区教育资源向学校、学生开放,各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无偿向学生开放。5视情况按5分、4分、3分、2分四档计分。C61、建立健全校园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制度,有效打击扰乱学校治安的违法犯罪活动,校园周边治安环境良好。5视情况按5分、4分、3分、2分四档计分。一级指标二级指标评估标准权重计分方法A5教育管理(100)B24督导工作(25)C62、政府重视教育督导工作,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建立健全政府教育督导机构,配齐专职督导人员,保证督导经费和必要的工作条件。10有机构编制,有经费,专职人员在岗得10分,在岗人员不齐扣5分。C63、建立健全教育督导评估制度,有效开展对乡镇人民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和辖区内各类学校素质教育督导评估,并重视督导评估结果的应用。15能按规定开展乡镇人民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以及对各类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工作督导评估各5分,视实施情况分别按5分、4分、3分、2分四档计分;督导评估结果有应用,建立督导结果反馈、通报制度,并促进整改落实5分,视情况按5分、4分、3分、2分四档计分。A6教育事业发展(170)B25事业发展(120)C64、小学学龄人口都能按时入学。1099.5%以上得10分,每低于0.1个百分点扣2分。C65、小学在校生年辍学率1%以下。10每高0.1个百分点扣1分。C66、初中学龄人口入学率95%以上。15每低于1个百分点扣2.5分。C67、初中在校生年辍学率城市2%、农村3%以下。15平均3%及以下得15分,3.1-3.5%扣5分,3.6-4.0%扣10分。C68、6-15岁三类残疾人口义务教育入学率分别达95%以上。15每类5分,低1个百分点扣1分。C69、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当年省均水平以上。10按当年省均水平分四个等级计分,达到省均水平得10分,低于省均水平1-5个百分点得7.5分、6-10个百分点的得5分、11-15个百分点得2.5分。C70、应届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教育(普、职)的升学率达当年省平均水平以上。10按当年省平均水平计分,每低于省均水平1个百分点扣1分。C71、高中阶段教育,普通高中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在校学生数量比达当年省平均水平以上。10按当年省平均水平的比值计分,比值达到省均水平得10分,低于省均水平0.1扣1分。C72、学前三年教育入园率达85%以上。15每低1个百分点扣2.5分。C73、 15-24周岁人口非文盲率达100%。10每低0.1个百分点扣2分。一级指标二级指标评估标准权重计分方法A6教育事业发展(170)B26办学体制形式(50)C74、中职学校以就业为导向,订单培养,实行开放的办学模式,与企业、县级职业培训机构、乡镇文技校等相互沟通,联合办学,资源共享。10视情况按10分、8分、6分、4分四档计分。C75、县、乡、村成人教育网络完善,具备实用技术培训条件,培训工作制度健全;乡镇文技校以实用技术培训为重点,与中职学校开展联合办学。10视情况按10分、8分、6分、4分四档计分。C76、幼儿教育布局和办园形式能体现“社会力量办园为主体、政府办园为骨干和示范”,县办好实验幼儿园,乡镇办好公办独立中心幼儿园。15视情况按15分、12分、9分、6分四档计分。C77、各类民办学校依法办学,符合“四独立”要求,业经相关部门批准,手续完备,有办学资质,全面执行国家教学计划,办学行为符合教育行政规章。15视情况按15分、12分、9分、6分四档计分。附件2:福建省县级人民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备查材料及标准说明一、领导职责(A1)(一)县(市、区)备查材料1、确立地位(B1)(1)县级政府关于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的“十一五”规划和教育发展“十一五”专项规划。(2)县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计划、总结,政府关于基础设施重点建设项目文件(含项目表)、政府工作报告、教育工作会议领导讲话。(3)县长办公会议、政府常务会议、专题会议有关讨论、研究教育工作的纪要。(4)县政府为民办实事的文件(含公告、项目表)及项目进展、完成情况督查及通报;关于教育的项目应当提供详细的材料。(5)县政府关于建立本级政府职能部门和下级政府教育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的文本。(6)县政府按目标管理责任分解与乡镇(街道)和县有关职能部门签订(下达)的教育工作责任书。(7)县政府及教育等相关部门、乡镇(街道)履行教育工作职责年度工作计划总结及检查考核、督导评估的材料。2、履行职责(B2)(1)县政府关于基础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幼儿教育发展的五年规划及今后五至十年学校布局规划。(2)县政府有关教育经费预、决算情况报告(说明)。(3)县政府印发的有关实施素质教育和各类教育管理体制的文件和反映实施情况的材料。(4)县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印发的关于落实中小学校长、教师队伍管理体制的文件。(5)县政府印发的促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以及学校布局调整,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的有关文件。(6)县政府有关减轻学生负担、保障农民工子女入学、关爱“留守儿童”、“控辍保学”等文件,建立保障适龄人口依法接受义务教育监督、检查、指导、奖惩制度材料。(7)县政府关于发挥农村学校、城区社区教育综合功能(三教统筹、服务三农)的文件。(8)建立县领导挂钩联系学校制度的文件和领导人深入挂钩学校办实事的纪实材料。(二)乡镇(街道)备查材料1、乡镇(街道)政府履行职责,抓教育工作情况汇报材料(与责任书内容基本一致)。2、乡镇(街道)政府工作报告。3、乡镇(街道)党委、政府出台的有关教育工作的文件、材料。4、乡镇(街道)关于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关于教育工作文件的情况材料(含领导在文件上的批示,召开有关会议部署落实记录原件)。5、乡镇(街道)关于义务教育适龄人口组织入学、控制辍学,发展幼儿教育和成人文化教育的文件、材料。6、乡镇(街道)关于治理学校周边环境,保障学校安全的文件、材料。7、乡镇(街道)筹措教育经费统计表。可按上级下拨、乡镇自有财力投入、村级自有财力投入和社会捐赠四大类逐项统计,每笔资金都要注明资金到位时间、渠道、用途。二、教育经费与管理(A2)(一)县(市、区)备查材料1、财政局向本级人大所作的年度预算执行情况及预算草案的报告(前三年的每一年)。2、年度财政决算报表(前四年的每一年)。3、审计局对年度本级预算执行情况审计报告(前三年的每一年)。4、年度教育经费预算批复文件和决算统计报表(前四年的每一年)。5、学年度“教育统计简明资料”(前五年的每一年)。6、由国库支付的教师工资汇总表(前一年)。7、“两免一补”拨款方案等相关材料(前一年)。8、学校预算外资金管理情况表(前三年的每一年)。9、教育费附加征收、使用项目明细表(前三年的每一年)。10、财政转移支付中用于农村义务教育的补助资金投入使用情况表(前三年的每一年)。11、其他教育专项经费到位情况表(前三年的每一年)。12、社会捐资助学情况表(前三年的每一年)。(二)标准说明1、公用经费: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公用经费的省定标准是指县级财政预算内公用经费拨款、农村税费改革上级转移支付用于公用经费和中小学学杂费,上列三项经费执行闽财教20079号文件规定的要求。适当增加职业教育、幼儿教育的经费:查生均教育经费比增情况。2、教师工资:教师工资落实情况是指省级以上出台的工资政策是否落实到位。3、教育费附加:教育费附加及时、全额拨付教育的要求是当年征收当年安排支出,对于已安排的支出项目,尚未列支的可结转下一年度;教育费附加不能抵顶县级财政预算内拨款。4、预算外资金:缴存财政专户的学校预算外资金及时拨付学校使用的要求是须在本年度内(截止次年1月底)全部返回学校。5、财政转移支付资金:该项资金不能抵顶财政预算内拨款。6、其他教育专项经费:指省、市财政部门、发展与改革部门、教育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下达的各类教育专项经费。7、教师继续教育经费:按本项经费占教职工工资总额的比例测算。(三)其他事项:(1)教育经费项目核查三年情况,评分以督评年度的数据量化。(2)追补达标的按85%计分。三、办学条件(A3)(一)备查材料1、县(市、区)备查材料:(1)省教育督导室编制的办学条件基础数据统计表(包括汇总表和以校为单位统计的过渡整理表)。(2)各级各类学校校名一览表(按所在乡、镇、街排列),并注明县城到乡、镇、街和学校到乡、镇、街的大约距离。(3)与督评年度相关的各类教育事业统计综合报表和过渡整理表。(4)县级政府关于经济社会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和教育发展五年专项规划。(5)政府关于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及实施情况的文件。(6)政府关于限期改造薄弱学校的规划及实施情况的文件。(7)政府或教育局组织的校舍普查、检查、危房鉴定和在建工程监理等有关文件或鉴定意见书;鉴定的危房改造计划和已列入中央、省、市危改项目的资金到位及工程进度的最新报表。(8)政府或教育局印发的关于加强校园环境管理的文件。(9)教育局印发的关于教学仪器、图书、信息技术装备与管理使用的文件。(10)有关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情况的书面材料。(11)校舍基本情况简明表汇总。2、学校备查材料:(1)省教育督导室编制的办学条件基础数据报表。(2)学校基层报表。(3)校舍基本情况简明表。(4)学校平面图和土地证、房产证。(5)体、音、美、卫、劳、图书、实验室、信息技术等设施设备登记清册及其使用的记录材料(材料可放在相应的功能室)。(6)现有上网的学校须提供公安部门审批登记表。校舍基本情况简明表学校名称 (盖章) 年 月 日校舍编号校舍名称结构层数间数建筑面积(M)建筑竣工日期质量安全情况备注(二)标准说明1、本评估标准中所列的各项计量指标,计算时均以督评年度教育统计报表的数据为准。2、统计的对象是县级政府管辖的所有各级各类公、民学校(小学统计到完小及以上的学校)。3、城区学校是指位于街道办事处辖内和县城城关区域内的学校。4、中等职业学校设有初中部的办学条件基础数据计入中等职业学校。5、完全中学的办学条件基础数据计入高级中学。6、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办学条件基础数据计入初级中学。(三)计算公式校舍建筑总面积(平方米)1、生均校舍面积(平方米)= - 在校学生总数 校舍总面积是指教学用房、行政用房和生活用房建筑面积之和,不含校内教工成套住宅面积、相对独立的附属机构和在建工程的建筑面积。在校生总数应为教育统计报表的数,加上无编列学号未计入年报数的借读学生和农民工子女、小学附设学前班的幼儿人数。在校学生总数(人)2、学校平均班额(人/班) = -学校班级总数 (班)小学附设学前班的幼儿人数和班级数不列入计算。3、学校电脑总数(台) = 计算机教室电脑台数+多媒体教室电脑台数 +电子阅览室电脑台数+电子备课室电脑台数+教师办公和教学专用电脑台数四、教师队伍建设(A4)(一)备查材料1、县(市、区)备查材料:(1)县(市、区)编办核定的关于本学年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的文件。(2)省政府教育督导室编制的师资水平基础数据统计表。(3)县(市、区)政府有关教师队伍建设的发展规划,具体的实施意见。政府关于培养补充新教师的有关文件或会议纪要。(4)政府关于推进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的文件,主要是教职工全员聘任制和中小学校长选拔任用的有关规定和做法。(5)政府关于落实教师培训经费,建立教师继续教育成本补偿和投入机制的各项规定,政府加强培训质量监管的各项措施与规定。(6)合理配置教师资源和城乡教育交流制度的政策措施。(7)政府关于提高教师社会地位,落实教师福利待遇的各项规定和措施,扶持边远贫困地区教师的各项制度。(8)教师进修校领导班子与教师花名册。(9)教师进修学校开展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规划、措施和实施过程性的记录材料。(10)有关队伍建设的文件材料(包括教师职业道德建设、队伍规范管理、提高队伍业务素质等)。2、学校备查材料:(1)省政府教育督导室编制的师资水平基础数据统计表,学校教师花名册(注明省、市、县级骨干教师)。(2)验收时上个月的工资表。(3)学校课程表。(4)关于开展师德建设活动和师德考核的材料。(5)教师培训、研修计划及实施情况材料。(注:有关教师队伍建设的文件材料均提供近三年。)(二)标准说明1、基础数据统计表中所列的各种数据以本学年度或上学年度(如因本学年度数据没统计出来时,则以上学年度数据)为准。2、城乡骨干教师分布基本均衡,是指城区骨干教师占城区专任教师比率与农村骨干教师占农村专任教师比率相差不超过3个百分点。3、专用名词解释(1)教职工数:学校在编的(享受财政统一发放工资的)固定教职工总数,包括教师、职员、教学辅助人员和工勤人员,不包括临时工和代课教师。(2)职员:指从事学校管理工作的人员。(3)专任教师:指学校中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人员,包括临时帮助做其他工作的教学人员。同时担任教学工作和管理工作的人员按主要担负的工作认定(一周任课5节以上的行政管理人员,认定为专任教师,含合同制教师)。(三)计算方法专任教师中大专(或本科)毕业以上人数1、专任教师学历比率 = -100%小学、初中(高中、职校)专任教师实有数专任教师中具有教师资格人数2、专任教师具有教师资格比率 = -100%专任教师实有数骨干教师培训数(含在训)3、小学、初中、高中骨干教师培训率 = -100%专任教师实有数取得任职资格人数4、校长任职资格培训率 = -100%校长总数 城区骨干教师数5、城区骨干教师比率 = -100%城区专任教师总数农村骨干教师数6、农村骨干教师比率 = -100%农村专任教师总数五、教育管理(A5)(一)县(市、区)备查材料1、县政府贯彻实施义务教育法等法律法规和中共中央、国务院以及省委、省政府颁发的关于教育工作的行政规章。2、县政府关于教育的工作报告、总结(在A1B1中装袋)及其相关部门的配套文件,会议记要。办理人大、政协有关教育工作的提案、议案相关答复件。3、县级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出台的诸如未成年人保护、禁止使用童工等的文件,召开专题会议、开展专项检查、实施处罚等记录性材料。4、县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加强学校德育工作文件。5、县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重视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文件。6、县政府关于成立课改领导小组和关于课改的文件。7、县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有关考试评价、招生制度改革文件。8、县政府或有关职能部门印发的关于学校安全教育、安全管理、安全检查的文件及相关的活动材料。9、县安全监管部门、教育行政部门关于学校发生安全责任事故记录及处理结果的书面材料。10、县政府或其职能部门关于学校周边治安、交通、卫生、环境和文化市场管理、整治、检查的文件;体现社区教育资源向学校开放的文件和教育资源发挥效益的记录性材料。11、政府或其职能部门印发的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机构设置、人员编制、业务职能的文件,反映该机构组织开展活动的记实性材料。12、各类德育基地、教学实践基地名单,向学校、师生开放的相关规定和开展活动的记录性材料。13、县政府关于教育督导机构设置、人员编制、干部配备的文件,督导室人员花名册,督学队伍建设的文件资料。14、县政府对乡镇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文件和实施督导评估的工作计划、通知、通报或报告、被评估乡镇整改方案。15、县教育督导室关于对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组织开展督导评估的部署性文件,评估过程的记录性材料和督导评估通报、被评估学校整改方案等。16、关于教育督导评估结果应用的规定性文件和说明应用的事例(实)。(二)乡镇(街道)、学校备查材料参照县(市、区)备查材料相关部分要求以提供记录性材料和具体实例为主重点准备。六、教育事业发展(一)备查材料1、县(市、区)备查材料:(1)省政府教育督导室编制的5个工作用表的汇总表和过渡整理表(指有以乡镇为单位填报的基础数据)。(2)近三个学年初中学生变动报表及相应的花名册。(3)近四个学年教育统计基层报表(包括综合报表和过渡整理表)。(4)近四个学年初中招生各校统计表和对应花名册。(5)上一学年初中毕业班学生参加中考、免试保送中职学校、分流技术教育的统计数和相关的审批文件、办理过程的证书,毕业生发放毕业证书验印底册。(6)乡镇(街道)中心幼儿园布局概况和民办幼儿园注册审批文件。(7)成人教育网络布局概况资料。(8)各项指标计算单。2、乡镇(街道)备查材料:(1)福建省学龄人口接受义务教育登记表(俗称“文化户口册”)。(2)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学龄人口花名册及相应的鉴定材料。(3)户籍管理机关打印的324周岁人口花名册原件。(4)外来学龄人口登记资料。(5)文技校建设与培训资料。3、学校备查材料:(1)近四个学年学校基层报表。(2)近三个学年学生变动统计表和对应的花名册。(3)近三个学年新生花名册和对应的招生录取登记表。(4)在校学生花名册和对应的学籍卡片。(5)近三个学年初中毕(结)业生花名册及发证存根。(6)近三个学年初中经补考毕业的毕业生人数、成绩册及试卷。(7)上一学年应届初中毕业班学生参加“中考”、“质检”人数和成绩册(以组织考试机关打印的原件为准),完整的免试保送中职和分流技术教育的学籍证件。(8)义务教育阶段三类残疾学龄人口缓学证明和异地就学的证明材料。2、制表说明为计算方便,根据福建省县级人民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方案B24“事业发展指标”中10个计量指标,相对应地编制了个工作用表。通过这一套工作用表,可以综合分析县域内各类教育的发展水平和普及程度;可以专题分析某一个指标达成度和与其相关指标的比例关系;可以预计分析某一级教育发展的需要与可能及其发展的趋势;可以定期分析事业发展计划的执行情况。各统计单位应当严肃对待、认真填报,切实做好以下基础性的工作:(1)建立、健全教育统计的原始记录和统计台账制度;(2)坚持实事求是,如实反映情况,各种统计报表的数据都应以原始记录为据,保证统计资料完整、准确、时效,真实可信;(3)注意收集统计信息,系统积累资料;(4)定期编印统计资料,并组织会审会编,实行统计监督,确保统计数据真实有效。3、计算公式(1)学龄人口入学率指标含义:指特定年龄段的学龄人口接受相应等级学校教育的比重,标志相对应教育的普及程度。学龄人口中的在校生数计算公式:学龄人口入学率-100 学龄人口总数计算说明:学龄人口。指常住人口中,一定年龄段应当接受相应等级学校教育的人口,小学全省统一规定6-11岁,初中可以13-15岁或12-14岁,高中16-18岁,学前教育3-5岁。学龄的时间界定。与学校教育的学年相对应,以出生年月为准,当年的9月1日至次年的8月31日为一学龄。学龄人口中的在校学生数。包括本行政区域内在同一级全日制学校上学、已毕(结)业和高一级全日制学校上学的学生数,在辖区外同级学校借读或高一级学校就学的需要取证,否则不能视为在校;业经批准,持有免、缓学证书的,不计入学龄人口总数;外来流动的学龄人口单列统计。上述说明适用于计算学前教育的“入园率”。(2)毛入学率指标含义:标志某一阶段教育的相对规模和相应学龄人口接受同级教育的机会。计算公式:学年初在校生总数毛入学率-100学年初学龄人口总数计算说明:在校学生总数指本行政区域内学年初某一阶段教育全日制学生全部学生数。某一阶段教育学龄人口总数,必须与现行的学制相一致,特定年龄界定与“学龄人口入学率”计算方法相同。计算高中阶段毛入学率时,在校生总数包括辖区内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和技工学校中学制三年的全部在校生。(3)在校生年辍学率指标含义:辍学是指学生除正常的毕业、结业、升级、留级、转学、休学、借读以外,其他所有中途不再上学而离开学校的现象。学年内辍学人数计算公式:年辍学率- 100学年初在校生总数计算说明:学年内是指从上学年开学初到本学年开学初以内,开学初一般以9月10日为界定时间,例如2005年9月10日至2006年9月10日为计算学年的起止时间。学年初在校学生总数,以国家统一编制的基层报表为据。残疾人口在校生数(4)6-15岁三类残疾人口入学率-100 残疾人口总数三类残疾人口是指经医学鉴定确认的视力、听力(语言)、智力三类身体障碍的人口。在校生是指在小学及上一级普通全日制学校随班就读和特教班、特教学校就读的在册学生。计算时,除计算三类残疾学龄人口总入学率外,还应分别计算视力、听力(语言)、智力的入学率。经申请核准,持有缓学证书的,在缓学期间,计算时不计入总数。视力、听力(语言)残疾一般不能审批免学。(5)普职高比值计算举例: 普高在校生数占高中阶段教育学生总数的比重普职高比值= - 职高在校生数占高中阶段教育学生总数的比重例:某单位某学年,高中阶段教育在校生总数为1000人,其中普高570人、职高430人,即普高占57%、职高占43%,普职比为57:43,其比值为57/43=1.3。若当年省均普职比为52:48,其比值是1.1,1.3-1.1=0.2,应扣2分。七、其它事项1、乡镇与学校材料均不上送,留在本单位备查。2、未作特别说明的,一般只须提供督评年度和评估当年及与督评年度有承上启下的材料备查。3、各部分的福建省县级人民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基础数据统计表和福建省县级人民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登记表到福建教育信息网“教育督导”栏目(http:/www.fjedu.gov.cn)下载。2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各类标准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