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诗歌鉴赏专项训练 (一式两份).doc

上传人:最*** 文档编号:1604859 上传时间:2019-10-30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升初诗歌鉴赏专项训练 (一式两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小升初诗歌鉴赏专项训练 (一式两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小升初诗歌鉴赏专项训练 (一式两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_小升初诗歌鉴赏专项训练诗歌赏析的常见题型一、主旨情感类 这种题型主要考查我们对诗歌主题思想和作者情感态度的领悟。解答这类题目,要用一句话概括诗歌形象的特点,并根据所描写的形象特点推断诗人的情感态度。 常见提问方式: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或者这首诗塑造了怎样的形象,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题格式:这首诗通过( )形象或景物,写出了( )的情境或氛围,表达了诗人( )的思想感情。 应答材料:(情感类)忧国忧民,或怀古伤今,或建功立业,或忆友怀旧,或思念亲人,或寄情山水,或怀才不遇,或蔑视权贵,或相知相见,或离情别恨。例1:阅读下面诗歌,按要求回答问题。 绝句两首(其二)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1)“山青花欲燃”这句中“燃”字有何妙处?试结合本句作出分析。(2)作者在诗中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怀?【参考答案】(1)暗含了山花的颜色:在青翠欲滴的山岭衬托下,红色的花朵就像一团将要燃烧的火焰一样,画面感强烈,生动地表现了春天的勃勃生机。(2)一种漂泊在外的孤独感和强烈的思乡之情。例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1)“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这两句词,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2)全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1)营造了将士们奏乐吃肉,豪迈高昂的军营生活氛围。(2)抒发了作者抗敌救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感和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悲愤。二、表现手法类 这种题型主要考查我们对诗歌表现手法的赏析和领悟能力。解答这类题目,要从诗歌的整体构思上来把握,不能只答其中一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找出全篇诗歌所用的表现手法后,还要结合具体的诗句分析一下运用的好处。 常见提问方式: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或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或诗人是怎样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答题格式:这首诗运用了()的手法,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应答材料:比喻、拟人、借代、对偶、夸张、对比、象征、比兴、托物言志、动静结合、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直抒胸臆、烘托渲染、小中见大、虚实相间、怀古伤今、借古讽今。例3:阅读下面的诗,完成题目。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问:“小桥流水人家”一句描写出温馨恬静的景象,联系全诗,谈谈作者为什么这样写。【参考答案】以乐景写哀情,通过对比,衬托出游子的孤独凄凉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例4:阅读文天祥的过零丁洋,按要求回答问题。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问:对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一名句从表现手法上作简要分析。【参考答案】这一句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表明了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三、想象描述类 这种题型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所描述画面的想象能力。解答这类题目要在读懂诗歌、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发挥联想和想象,扣住画面,抓住形象,用诗化的语言加以描述,不能偏离诗歌的意境、主题和诗人的情感。 主要提问方式:这首诗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用你的话把诗中的画面描绘出来。例5:阅读下面的一首诗,回答问题。 江南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问:结合诗题,展开合理想象,用优美流畅的语言,把诗歌前两句呈现的画面具体描绘出来。【参考答案】辽阔的千里江南,黄莺在欢乐地歌唱,丛丛绿树映着簇簇红花;傍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迎风招展的酒旗,一一在望。例6:阅读山居秋暝(王维),完成下面题目。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问:用几句话将“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展示的画面描绘出来。【参考答案】竹林里传来一阵阵欢歌笑语,那是一群天真无邪的姑娘们洗衣归来了;荷叶纷纷向两边摆动,那是打鱼人收起渔网,划着船穿过荷塘顺流而归了。四、品味炼字类 这类题主要考查我们对精练词语的感悟能力。解答时,要抓住诗歌中的关键词语来点评,可以从词性、色彩、修辞,以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上去把握它的的内涵。值得提醒的是,分析是要结合全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去回答,不能孤立地谈这个词的作用。 常见提问方式:这首诗中“某”词为什么不能换成“某”词?这个词为什么用得十分传神?这个词在诗中有什么特定的含义?你最欣赏的是哪个字?请赏析。例7:阅读(宋)周敦颐的题春晚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花落柴门拾夕晖,昏鸦数点傍林飞。吟余小立阑干外,遥见樵渔一路归。问:诗人描写昏鸦时为什么用“点”而不用“只”?【参考答案】因为诗人写的是晚景,天色昏暗,加上距离较远,望过去,昏鸦自然更像“点”,用“点”比用“只”更形象。例8:赏析杜甫江畔独步寻花,按要求回答问题。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1)诗中哪两个字写出了花的繁盛?(2)第三句中“留连”改为“翻飞”好不好?【参考答案】(1)满压(2)不好,“翻飞”只写出了蝴蝶嬉戏花间的情状,而“留连”不五、名句赏析类 这类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中被后人传诵的名句的理解和赏析能力,解答时要结合诗歌的主题和作者的意图。 常见提问方式:这句诗历来为人们所推崇,原因是什么?如何理解画线的千古名句?你从这句名诗领悟到什么人生哲理?这句话在现在赋予了什么新的含义?你最喜欢诗中的哪一句,说明理由。例9:阅读杜甫的望岳,完成题目。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问:谈谈你对“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句话的理解。【参考答案】这句话表达了希望登上绝顶、俯视群山的意愿,或表现了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豪迈气概,或抒发了攀登人生顶峰的凌云壮志。例10:阅读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回答问题。 巴山蜀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问:这首诗虽含忧伤,但更见豁达。请结合画线句,作简要分析。【参考答案】“沉舟”、“病树”是诗人自喻,饱含感慨身世、惆怅忧伤之情;但他对未来并不失望,坚信“沉舟侧畔”,必然有“千帆”竞渡,“病树前头”,必然有“万木”争春,表现出诗人豁达豪迈的胸襟。应考策略一看类型。 从诗歌内容的角度来看,古典诗歌的考查基本类型有以下几类:送别类。以抒发离情为主。怀古类。以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或表达昔盛今衰的感叹之情为主。思乡怀人类。表达对家乡或亲人思念为主。战争或边塞类。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对和平向往或对国家的忠勇之情为主。闲适类。表达清闲恬淡心情或对田园、隐居生活向往之情为主。借景抒情类。借景物表达自己的美好志向或借景物体现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质为主。托物言志类。托物显示自己的高洁品质或抒发怀才不遇的伤感之情为主。爱情类。民生类。抒发对人民疾苦的深切同情为主。 二找意象。 诗歌鉴赏的重点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正确把握诗歌所描写的意象,即诗歌中所描写的形象(人、物、景、事)。而古代诗歌当中许多的意象都是有它们各自的喻意的。虽然这种意象的喻意在不同的意境当中有可能有不同,但多数情况之下却是有其共通之处的。因此将诗歌当中较常出现的意象的喻意做一个小结,作为一种诗歌鉴赏必须积累的知识进行归纳。比如说梅的清高芳洁、傲雪凌霜、坚强、不屈不挠;兰、荷的高洁;笛声的思乡怀远;竹的气节、劲健、积极向上;菊的高洁、脱俗、隐逸;松的坚贞、傲雪斗霜、有凌云志;柳的柔情、惜别怀远;梧桐的凄凉、悲伤;桃花的美人之喻;杨花的离散、漂泊之意;杜鹃的凄凉哀伤、有归家之意;牡丹的富贵、美好;禾黍代表国家昔盛今衰之悲情;青鸟往往与男女恋情与婚嫁有关;鸾鸟、凤凰喻忠臣、贤士;鹧鸪、寒蝉喻离愁别绪、羁旅伤感之情;鸿雁借指书信,也表思乡之情;鸿鹄骏马大鹏喻志向远大之人;月喻思乡怀远;飞星传恨;日落、夕阳、秋天、流水代表生命短暂,时光飞逝;灞桥易水多怀送别有关;夕阳、西风、残照既表示个人沉浮的身世命运,也代表历史的沧桑变化;阳关三叠多写故人友谊;关山月梅花落多指乡思乡愁;杜康喻酒;贾生、屈原指怀才不遇之人;陶朱、猗顿喻富商巨贾;琴瑟喻夫妇感情和谐,也喻兄弟朋友的情谊。 三定感情。意象找到之后,全诗感情自然显现。能够表现诗歌感情色彩的词语有:愉悦、欢快、激愤、沉痛、悲愤、哀伤、悲凉、赞美、仰慕、惜别、依恋、豪迈、闲适、恬淡、迷恋、热爱、忧愁、寂寞、伤感、孤独、烦闷、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四找技巧。 一首诗歌写的好坏,与它所采用的表达技巧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表达技巧又要从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三个方面去分析。 表达方式:常用的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抒情(直接抒情、间接抒情)、议论、说明等五种。 修辞手法:夸张、拟人、对比、比兴、比喻、借代、设问、反问、对偶、反复、重章叠唱等。 表现手法:象征、烘托、对比、想象、照应、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虚实相生、卒章显志、明贬实褒、由远及近、由外而内、即事抒怀、欲扬先抑、以乐景写哀情等。 五下结论。即确定诗歌所表现的思想内容,这是诗歌创作的核心,同时也是诗歌鉴赏的核心。诗歌的思想内容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忧国忧民、怀古伤今、反对战争、追求和平、蔑视权贵、愤世嫉俗、怀才不遇、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登高览胜、惜春悲秋、忆友怀旧、思乡念亲、相知相亲、别恨离愁等。 六品风格。 诗歌鉴赏的最后,或者说到了细微之处,要让学生体会出作者的语言风格及语言所要达到的表达效果。而与相关的一些术语有:刚健、雄奇、悲壮、旷达、苍凉、沉郁、飘逸、含蓄、缠绵、清新、明丽、秀丽、恬淡、凄美、明快等。 语言表达效果:真挚感人、动人心魄、催人泪下、意境高远、情景交融、耐人寻味、言有尽而意无穷。 一、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各题。旅夜书怀(杜甫)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注:公元765年,杜甫迫于无奈辞官离开成都草堂,乘舟东下,途中写下了这首诗。】1这首诗的前两联描写了“旅夜”的情景,其中描写近景的一联是: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3写出诗中你最喜欢的诗句,并说说它好在哪里。 二、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各题。【甲】小池(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乙】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1.写出甲诗中表现自然景物之间亲密融洽关系的词语。(答出两个即可) 2.甲、乙两首诗都写了荷花,但写法上各有不同,请指出。 3.宋朝杨万里的这两首小诗,你更喜欢哪一首?试作简要分析。 三、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各题。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陆游)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注师伯浑:人名,陆游的朋友。晓:光明。笳:古代军队中用的一种乐器。觉:醒。漏:古代计时器。1陆游的这首“记梦”词,上片写 ,下片写 。2词中描写作者身处冷落环境的诗句是: 3联系你读过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说说“鬓虽残,心未死”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四、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绝句(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优美怡人的风景画,画中分别描写哪四种景物?突出了它们的什么特征? 2.这首诗作于杜甫入蜀以后,从第四句中的“归”可以看出,全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五、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各题。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1.“烟笼寒水月笼沙”这句诗所描绘的画面,具有怎样的特点? 2.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什么人?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六、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各题。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1.品读全诗,展开联想和想像,描绘第二联所展现出的画面。 2.诗歌第四联抒写了诗人_的情感。七、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各题。饮酒(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田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其意,欲辨已忘言。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的前四句道出了作者的体验:要拥有心灵的宁静,就应该脱离喧嚣的环境,投身到大自然中,尽情体会生活的乐趣。B.“山气日夕佳”中的“佳”字,写出于作者对山气缭绕、夕阳西下这一景象的赞美,表现了诗人归隐田园的惬意情怀。C.“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意思是:这种生活让人体会到人生的真正意义,但无法用语言表达,只能用心灵去感受。D.本诗描写了恬静、闲适的生活,表现了诗人与大自然相亲相融的境界。2.古人往往以所喜爱的花来表明自己的志趣。你觉得诗中的“采菊”与“真意”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八、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各题。钱唐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1.本诗第二至六句,一句一景,在动态的描绘中写出了西湖景色的清丽明快,生机勃勃。这些景物依次是:春水初平,( ),燕啄春泥,乱花迷眼,。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诗的一二句交代了踏春的去处,简洁明快地勾勒了西湖早春的轮廓。B三四两句从莺歌燕舞的动态中,展示了春天的活力,把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了出来。C五六句诗人用“乱”字勾画出了春天百花竞放,万紫千红的美丽画卷;用“没马蹄”写出了西子湖畔春草深深,绿色醉人的景象。D在西湖,有关湖光山色的题咏很多,但这首诗紧紧扣住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3.白居易这首脍炙人口的春行诗,除了结构、描写、意境写得具有特色之外,用字用句也十分准确生动。其中“几处早莺争暖树”句中“争”用得好,为什么? 4.在前六句诗中,诗人已经把西湖春色描绘得十分美好,在结尾处却说自己“最爱”湖东的白沙堤。至于白沙堤怎么可爱,除点明“绿杨阴里”外,诗人未做任何解释。你觉得诗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九、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各题。梅花是中国人非常喜爱的花,有国花之誉。下面几段诗、词、歌、曲、文都与梅花有关,主仔细阅读这几段材料,进行比较,然后答题。材料一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材料二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万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毛泽东卜算子 咏梅)材料三 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封脚下踩。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红梅花儿开,朵朵放光彩。昂首怒放花万朵,香飘云天外。唤醒百花齐开放,高歌欢庆新春来。(歌剧(江姐主题歌红梅赞)材料四 蔷薇露,荷花雨,菊花霜冷香庭户。梅梢月斜人影孤,恨薄情四时辜负。(马致远落梅风) 香庭户指女子闺房材料五 梅树干或用勾勒皴擦,增强质感;或以墨笔直接挥写,以篆书笔法入画。老干多,用笔宜苍老;新枝多挺直,用笔宜挺健。老干黑色略淡中见浓黑、焦墨;新枝则中锋入画,黑色宜浓宜焦,笔笔见书法功力。枝干疏密聚散,穿插交错,茂密繁杂,以“密不透风,疏可走马”的美学原则,进行描绘,造成画面上的动感和节奏感。(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丹青不知老将至)1.材料二卜算子 咏梅中,押韵的是哪几个字?请写出来。 2.材料一梅花中加点的“独自”突出了梅花凌寒而放的形象。材料二哪一个词语有同样的表达效果?请指出。 3.材料三红梅赞中写道:“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封脚下踩。”在材料一和材料二中各有一个诗句所表现的意境与这个句子一样。请写出两个诗句。 4.卜算子 咏梅和红梅赞两段材料都歌颂了梅花的品格和精神。请和饱含深情的语言抒写出这种品格和精神,表达对梅花的赞美之情。字数在30个左右。 5.如果根据前三段材料作梅花图,画面中的梅花一定是热烈、乐观、无畏的;如果根据第四段材料中的“梅梢月斜人影孤”作梅花图,画面中梅花会是怎样的呢?请你也用两三个词语概括出来。 6.上面五段材料都与梅花有关,但材料五与前四段材料的语言表达方式和行文风格明显不同。请你试作简略分析。字数在30个左右。 7.梅与兰、竹、菊并称为“花中四君子”,与松、竹并称为“岁寒三友”,它们的品格历来为人们所赞美,留下了不少诗文名句。请你根据记忆或查阅资料,在兰、竹、菊、松中任选其一,写一个诗文名句。 8.人们常说“梅虽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雪的背景使梅凌寒开放、暗香浮动的形象更加鲜明。如果你是画家,除了可以以雪为背景外,还可以选择什么来作为背景?为什么?请简要表述你的理由。字数在30个左右。 十、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各题。秋思(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1.这首诗写了生活中怎样的细节? 2.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答 案一. 参考答案:1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2抒发了诗人孤独(凄凉、失意等)的情怀3略(2分;只要能言之成理即可)二. 第1题找出关键词语,其实就是对全诗的整体理解,解答时要善于抓住将自然景物拟人化的词语,“如惜”、“爱”、“立”。 第2 题比较甲、乙两诗不同的写法,甲诗写的是小池中的荷花,乙诗写的是西湖中的荷花,这样比较就抓住了解题的要领。甲诗是从小处入手,细致入微;乙诗是从大处着眼,境界开阔。第3题属于开放性鉴赏,无论喜欢哪一首,都是可以的,只要赏析合理到位,没有固定答案。三、参考答案:1梦境(梦醒后的)感想(各1分,具体写出其主要内容的,均给分)2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2分,多写或少写的扣1分)3人虽老,为国收复失土的雄心仍在。(2分,要求说出鬓残,未死的含义,“心”的具体内涵,语句通顺。其它表达相同意思的答案,均给分)四、参考答案:1.桂花、(春)山(涧)、(明)月、(山)鸟(共1分,写出3个即可,但写人或夜,此题不得分);幽静(1分,能体现“静“即可)2.写出了诗人闲适、安逸的情趣;诗人的心境与环境和谐统一,营造了静谧的氛围。(共2分,答出心境、环境各1分,意思对即可)五、参考答案:1表面上写的是山河依旧、草木蔓生的情景,实际上是写草茂人稀,荒凉萧条,物是人非的社会状况(写出“荒凉萧条、物是人非”意思的可记分)2抒发了感时忧国、思家念亲的情感。七、参考答案:(1)特点是朦胧(迷茫),冷寂(悲凉)(2分)。(两点各1分,计2分。意思对即可)(2)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醉生梦死的统治者。全诗表达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两点各1分,计2分。意思对即可)八、参考答案:1.山逐渐消失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低平的原野,江水奔腾直泻,从荆门往远处望去,仿佛流入荒漠辽远的原野。2.对故乡无限依恋(对故乡思念)二、参考答案:1.早莺争树(莺争暖树)草没马蹄2.C(2)写出了初春早莺尚少,它们飞向枝头向阳欢歌的景象,生动地展示了初春的蓬勃生气。(该题4分,(1)题2分,3.题2分,言之有理即可。)4.可以让读者根据前面的描写,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从而取得“含不尽之意见于方外”的效果。或:诗贵含蓄,这样含蓄地结尾,常取得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三、参考答案:(1)对自己无最遭贬的怨愤之情。(答出“怨愤”之意,即可给分。2分)(2)第六句既是实写也是虚写,实写大雪阻路,马难前行,虚写诗人留恋长安,不忍离去的感情。(意思对即可。实写与虚写的内容各1分。共2分)七、参考答案:1.桂花、(春)山(涧)、(明)月、(山)鸟(共1分,写出3个即可,但写人或夜,此题不得分);幽静(1分,能体现“静“即可)2.写出了诗人闲适、安逸的情趣;诗人的心境与环境和谐统一,营造了静谧的氛围。(共2分,答出心境、环境各1分,意思对即可)八、参考答案:1.写了作者寄家书时“临发又开封”这一动作细节。2.表达了作者作客他乡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怀念。评分:本题2分,答对一问得1分,意思对即可。九、参考答案:1.边塞秋色思乡之情2.群山连绵,炊烟袅袅,夕阳西下,一座孤城,表现了边塞的悲凉。十、参考答案:1.一个随字化静为动,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化、推移,真切地表现出来,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2.抒发了诗人思念故乡的深情。古诗词情景填空1. 小红暑假与妈妈去大西北旅游,火车路过大戈壁,她看到太阳圆圆的,像个大红灯笼在天边漫漫往下沉,一户农家冒着烟袅袅上升,黄河缓缓流淌,她想起:“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诗句。夜晚,起伏的山峦上空,月亮像把镰刀,月光下的沙漠,好象下了雪,小红真想用李贺的:“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勾”来赞美。2. 小明书法写得好,还会画梅花,妈妈夸他的梅花颜色真好看,可小明却说:“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3. 小英雄被敌人抓住了,敌人对他说:“只要你肯说出八路藏在哪里,我给你糖吃。”可小英雄昂着头说:“我要像石灰一样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4. 小王和小胖出去钓鱼,忽然下起了小雨。小王对小胖说:“我们赶快回去吧!”小胖说:“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小王,你怎么没有点诗情画意呢!”5. 爸爸对小胖说:“有个地方,青青的山,有白鹭飞翔,有粉红桃花,还有一种鱼,让你口水直流三千尺,春天是吃这种鱼最好的季节。请用一句诗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回答是什么地方的风景,我们要吃的是什么鱼,答对了,你就可以去。”6. 我们划着小舟在西湖游玩,刚划到芙蓉花水塘边,就有一群水鸟被惊起四处飞散。此情此景,让人想起宋代词人( 李清照 )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7. 爱国将领闻天祥被倭寇在伶丁洋被捕,不肯投降,他气壮山河地说:“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8. 我们读书,不但要读课内书,更要多读课外书,因为“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样,我们才可以学到更多新知识。我们读书不能死读书,只读有字之书,还要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因为“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爱国诗人陆游去世时对儿子说,我去了,只求你一件事: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最大的悲痛是:“但悲不见九州同。”9. 人们往往因悲伤而哭泣,可杜甫却高兴而哭,因为“_忽传剑外收蓟北;漫卷诗书喜欲狂_”;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里,表现杜甫万分激动的诗句是“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10. 在清朝,诗人龚自珍的诗歌里已渴盼对人才的选用应该是:“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11. 汶川地震让孩子们失去了学校,失去了亲人,竹石的:“千锤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来鼓励他们最合适了!12. 小明学习很刻苦,可不爱思考,小王很聪明,可老不用功,结果,每次考试,成绩都不理想,因为他们: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孔子论语)。13. 小红学习超棒!老师让她为大家介绍学习经验,可她说:“我的经验就是复习、复习、再复习”,我是用论语的“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成功的。14. 小光想看新闻节目,可妈妈说,都六年级,要升学了,少管闲事。请你用一句古代名言: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来劝妈妈改变主意。15. 小敏考了100分,很骄傲,妈妈语重心长的点说:“满招损,谦受益。”妈妈叫小聪好好学习,可小聪很烦,请你用一句古代名言:“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来劝他。16.人说:“条条大路通罗马”,是说答案不只一个,是丰富多彩的。这就是创新,我国诗人苏轼早在宋代就写个这样的诗句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苏轼也写过这样的诗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表示我们看待事物,不要光看到局部,还要看到整体。17. 反动派不让鲁迅发表革命文章,但革命的春天是关不住的,真是:“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支红杏出墙来。”18. 魔高一尺,道高一仗,真是:“山外青山楼外楼,强中更有强中手。”俗话说,农村的孩子早当家,四时田园杂兴写孩子当家的诗句是:“村庄儿女个当家,童孙未解共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19. 小艳穿了件新衣,问妈妈好看吗?妈妈说,女儿穿什么都好看。请用古诗名句来形容: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20. 梅花像雪,未见其花,先闻其香的名句是: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21. 描写迎接春节的诗句有:_22. 写节日的诗句有:_23. 写春天的古诗名句有(2句):_24. 爸爸刮胡子,过两天又长出来。小明幽默地说:“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25. 写长江的古诗句有(写出三句)_ 26. 描写湖面无风如镜的诗句是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把洞庭湖比作玉盘的诗句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27. 表面写雨过天“晴”,实写人间有“情”的古诗是: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胜有情。28. 写孩子们报答不完母亲养育的诗句是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29. 写“柳宗元”“千万孤独”的古诗是: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学。30. 写月的古诗句有:_31古诗趣题:有人说“王之涣”写诗婆婆妈妈,写了这样一首诗王之涣:“黄河远上, 一片孤城。羌笛何须,春风不渡。”王之涣说:“我甘拜下风”。请你写出原诗: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练习:(1)“_”是啊,不抓住今天,永远期盼着明天,幸运会向你招手吗?(2)朝夕相处的挚友呀,怎舍得刹那间的分离。“_”?大家泪眼相视,情意无限!(3)我们的老师指导大家写作时,常常引用苏轼的题西林壁中的两句诗,“_”,强调习作是心灵的放飞,是情感的释放,写法要不拘一格,语言要有自己的个性。(4)又一次竞选的失败,将我的心抛入到万丈深渊。哎,要知道我投入了多少精力,花费了多少时间应对这两次竞选呀,老天爷怎么对我一点也不开恩呢?我几时才能“_”呀!(5)中秋佳节,皓月当空,清风拂面,不由撩动我思乡的情怀:离别故土几载,家乡的亲人可好!酸楚的我不禁潸然泪下,“_”。亲人啊,可知道海外游子的心!(6)湖边的柳树亭亭玉立,柳枝柔柔软软、随风飘动。此景象真可谓是“_”。(7)到了瀑布脚下,捧着清澈的泉水,舒服极了。昂首仰望,瀑布倾泻而下,泼洒飞流,撞击在岩石的棱角上溅起朵朵美丽的玉花。我不禁想起“_”这句诗来。眼前这瀑布里没诗中那瀑布的壮景,却也有“飞落数来崖,碎玉叹飞花”的奇观。(8)深秋,校园的梧桐叶枯黄了,时而像打着秋千,飘飘悠悠;时而像降落伞,摇摇欲坠;时而像一群燕子,自由飞翔地面上像是铺上一条无比宽大的金毯子。“_”。这落叶虽不是春天的“落红”,却具有“落红”的献身精神,不正像我们的老师吗?(9)梅,自古以来就倍受人们的称赞。要说古人赞颂梅的诗句,就更是数不胜数了。“_”便是一个例子。梅独自傲立于风雪中的顽强精神,确实令人感慨万千。(10)“_”不错,桃花的花瓣上还带着昨夜的露珠,还不停地催促其他小花儿快快开放,笼罩在烟雨之中的柳树绿得翠生生,碧澄澄的,此情此景真令人心旷神怡!(11)昨天下午,张老师布置了一道数学思考题。晚上,我绞尽脑汁,百思不得其解,就在我_”时,爸爸走了过来,经他一点拨,我豁然开朗,真是“_”。(12)老师,你可记得我一个令您付出无数心血与汗水的“小淘气”。您那眼角的皱纹,有一条是为我而生,您那头上的银发,有一丝为我而白。“_”,这诗句不是赞颂您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奉献精神,还能赞颂谁呢?(13)春雨,如烟似粉,悄无声息,滋润大地。古今中外多少人赞美你。正如大诗人杜甫所说:“_”。(14)“_”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泥土的信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湿润的空气里酝酿。(15)月亮渐渐西沉,星星又悄悄地眨起了眼睛。望着满天星星,我不由得想起了爸爸白天对我说的话,是啊,“_”。爸爸,请你放心,我不会让你失望的。(16)中秋佳节,手捧着香香甜甜的月饼,凝神眺望着皎洁的月亮,情不自禁地想起了远在大连的表弟,心里默默祈祷着:“_”。(17)战火连连,兵荒马乱,“望湖楼”酒家却依然是一片灯红酒绿,歌舞升平,歌女搔首弄姿,这真是“_”,达官贵人竟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这被侵占之地何时才能收复?(18)爷爷70大寿,亲朋好友都前来祝贺。大家祝爷爷“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可爷爷却叹道:“_”我赶紧把爷爷的话打住:“_”。爷爷,你的身子骨比年轻人还壮实。”爷爷笑了,摸摸我的头:“就你会耍贫嘴!”参考答案: 1明日复明白,明日何其多,今日若不为,此事何时了 2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3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4何当金络脑,快步踏清秋5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6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7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8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9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10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春烟 11踏破铁鞋无觅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岸花明又一村 12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13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14吹面不寒杨柳风 1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16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7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8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霜叶红于二月THANKS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课件等等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可编辑修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