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原理汇总2017版.doc

上传人:最*** 文档编号:1603281 上传时间:2019-10-30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哲学原理汇总2017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哲学原理汇总2017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哲学原理汇总2017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_2017版生活与哲学主要原理 生活与哲学复习前的准备现行人教版生活与哲学的板块划分:一、 四分法:辩证唯物论(唯物论)即第四、五课唯物辩证法(辩证法)即第七、八、九、十课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识论),即第六课人生观、价值观,即第十一、十二课、二、两分法辩证唯物主义,包括(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历史唯物主义,包括(人生观、价值观)( 辩 证 )唯 物 论(第四、五课)1.自然界客观性原理 【原理内容】: 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方法论】: 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务必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反 对】:实际工作中,违背自然界物质性原理的表现是主观主义。【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说明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做到要改造自然,首先要服从自然。 举例: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1)唯物论: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2)辩证法:联系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发展可持续发展战略;矛盾一分为二地看待人对自然的影响;量变适度开发。2.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原理)【重点掌握】【原理内容】:(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不过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现象和本质、规律) 意识对客观事物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方法论】:(1)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达到主观和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2)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认识。【反 对】:反对片面夸大物质决定作用而否认意识能动作用的机械唯物主义和否认物质决定作用、颠倒物质意识关系的唯心主义观点注意哲学的基本问题: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而不是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问题)物质具有相对独立性。物质可以脱离意识而独立存在,意识离不开物质。3. 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的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离不开发挥主观能动性 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和基础。【方法论】: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正视条件,从客观实际条件出发),实事求是;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反 对】:割裂二者的辩证关系,反对片面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否认规律的客观性、盲目蛮干的唯心主义错误;也要反对片面夸大规律(条件)的客观性,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无所作为的机械唯物主义错误。【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说明人类各项成功的活动都是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结合。如农业的发展、工业的发展、南水北调、保护生态环境和消灭病虫害,天宫一号、神八的成功发射、科学上探索发现、基因工程、坚持科学发展观,各种工程的兴建等等。 4、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重点掌握】【原理内容】:所谓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被改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具有不可抗拒性。规律是普遍的。【方法论】: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即坚持实事求是),而不能违背规律。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反对】: 反对否认规律的客观性和企图创造规律或消灭规律的唯心主义观点,反对不讲科学,不顾客观规律的冒险盲干的主观主义。5、物质和运动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方法论】: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或离开运动谈物质都是错误的。既要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又要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观点。6、运动和静止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在肯定物质是运动的同时,也承认静止的存在。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变化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因而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和暂时的,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方法论】:既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处理问题,又要看到事物相对静止的存在,坚持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反对】:反对割裂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的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把事物说成是不可捉摸的不可知论、相对主义和诡辩论。答题模版 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1、坚持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使主观与客观达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要坚持从联系的实际出发。3、是要注意“客观实际的全面性”,既看到实际的这一面,又看到实际的那一面,做到对客观实际的全面把握,防止片面地把握实际; 4、要注意“客观实际的变化性”,坚持从变化发展的实际出发。 5、反对从主观出发、反对主观主义。6、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要在尊重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与按客观规律办事、实事求是的统一。注意:这一知识点在唯物论这一部分为常考知识点。这里只提供了回答主观题“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常规思路,在解答具体问题时,要注意材料和设问的具体限制。(对于2、3、4的理解,要清楚唯物论是坚持辩证法的唯物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1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推动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认识的最终目的;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惟一标准.(二)认识(理论)对实践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认识促进实践的发展,错误的认识则会阻碍实践的发展,真理、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方法论】:要求一方面要积极投身实践;另一方面又要重视认识的反作用,尤其是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反 对】:反对只承认实践决定作用忽视认识能动作用的形而上学错误,也要反对片面夸大认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错误。2、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原理【重点掌握】【原理内容】: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但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方法论】:(1)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要求我们,如果不顾过程的推移,不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只是照搬过去的认识,或者超越历史条件,把适用于一定条件下的科学认识不切实际地运用于另一条件之中,真理都会转化为谬误。(2)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在人们探索真理的过程中,错误是难免的。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确对待错误。3、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原理【重点掌握】【原理内容】:认识具有反复性,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这就决定了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的对象是无限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的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因此,人类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方法论】: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唯 物 )辩 证 法(第七、八、九、十课)辩 证 法(一) 联系的观点1、联系的普遍性原理【重点掌握】【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所谓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联系是普遍的。【方法论】: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既要看到事物之间的联系,又要看到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联系。【反 对】:反对切忌割裂事物之间的联系,用形而上学孤立的的观点来认识和处理问题。2、联系的客观性原理【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是客观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自在事物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方法论】: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反 对】:反对否定事物的联系,或主观臆造联系,把本来不存在的联系强加给事物。3、联系的多样性原理【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方法论】: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既要注重客观条件,又要恰当运用自身的主观条件;既要把握事物的内部条件,又要关注事物的外部条件;既要认识事物的有利条件,又要重视事物的不利条件。总之。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反 对】:反对以一种联系概括事物之间多种多样的不同联系,否认联系的多样性。4、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原理【重点掌握】【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1)整体和部分是相互区别的:含义不同。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从数量上看它是一; 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从数量上看它是多。整体和部分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作用和功能各不相同。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2)整体和部分又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相互依赖。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部分。相互影响。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二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方法论】:要求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于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反 对】:注意既要反对只考虑整体利益,忽视局部利益的做法;又要反对只重视局部、部分利益而置整体利益于不顾,把整体和部分割裂开来的反对。5、系统和要素关系原理【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方法论】: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既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从整体出发认识事物和系统,又要把事物和系统的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进行考察,统筹考虑,优化组合,最终形成关于这一事物的完整准确的认识。【注意】: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但整体和部分与系统和要素并不是完全一样的。辩 证 法(二) 发展的观点5.发展的普遍性原理 【原理内容】:一切事物都是不断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方法论】: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6. 事物发展的状态量变和质变相互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两种状态,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事物不断地经过“量变质变新的量变新的质变”这两种状态的循环往复,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永不停息地向前发展。【方法论】: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坚持适度原则,控制量变的限度(保持事物性质的稳定)。在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要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改变事物的性质)。要重视量的积累,为质变创造条件。 【反 对】:反对不顾分寸、盲目乱干;反对瞻前顾后,贻误时机;反对忽视量的积累和结构优化。7. 事物发展的趋势事物发展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的原理 【原理内容】: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而发展的道路则是迂回曲折的,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方法论】:我们要对未来充满信心,积极鼓励、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的成长壮大,还要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与考验。【反 对】:反对盲目乐观,对困难估计不足或悲观失望,对前途失去信心。辩 证 法(三) 矛盾的观点9、对立统一原理 【原理内容】: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叫做矛盾,“对立”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属性(斗争性);“统一”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同一性),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是始终不可分割的。矛盾具有客观性。【方法论】:要一分为二、全面看问题;要学会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反 对】:片面看问题;割裂对立统一关系,离开对立谈统一或离开统一谈对立。10.矛盾普遍性原理 【原理内容】:矛盾是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即对立统一。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且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矛盾是普遍存在的。【方法论】:要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要善于全面分析矛盾,要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反 对】:反对片面地看问题的观点,一点论,绝对化。【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说明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必须处理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两个基本点的关系;说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贯彻邓小平一系列“两手抓”的思想: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打击犯罪,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民主法制,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说明在我国经济生活中,要正确处理市场与宏观调控、速度与效益、效率与公平、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生产与消费、经济与教育、经济与人口、经济与资源、经济与环境等矛盾;说明在我国政治生活中,要正确处理民主与法制、民主与集中、自由与纪律、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等矛盾;在社会生活中,要正确处理谦虚与骄傲、先进与落后、成绩与问题、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批评与自我批评等矛盾。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做到利用自然和保护自然的统一。11.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原理内容】:(1)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2)矛盾特殊性具体表现: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特点,;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事物矛盾的双方各有其特点。(3)矛盾的特殊性是事物千差万别的内在原因。 【方法论】: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反 对】:反对不对事物作具体分析,搞形而上学的“一风吹”、“一刀切”。注意:在主观性试题中,怎样解答“用矛盾分析法”分析、解决问题、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坚持两点论、两分法。、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善于把握重点和主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解决问题用主次矛盾原理,分析、评价、认识问题或者评价历史人物时用矛盾主次方面原理。)12.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不同的场合又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方法论】:这一原理对于我们正确地认识事物(认识事物要遵循从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认识秩序),学会科学的工作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一原理也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各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原则的哲学基础,也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哲学依据。即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要把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结合起来(既要从特殊性中概括出普遍性,又要在普遍性指导下去研究特殊性)。【反 对】:反对割裂二者关系的形而上学观点,只看到事物的普遍性,看不到特殊性,则看不到事物之间的差别;只看事物的特殊性而否认普遍性,则看不到事物之间的联系。【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说明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要坚持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解剖麻雀”,“抓好典型”等工作方法。13.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叫做主要矛盾;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叫做次要矛盾。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互相依赖、互相影响;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方法论】:善于抓住重点,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次要矛盾;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反 对】:反对主、次不分,平均用力,“眉毛胡子一把抓”;或者只抓一点不及其余“单打一”的错误观点。【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说明坚持两点论和一点论的统一;说明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把经济建设作为全党全国工作的中心,其他工作都要服从和服务于这个中心,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说明在经济建设中,要把农业放在重要地位,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又要抓好粮食生产,粮食是基础的基础;说明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中心环节,是转换国有企业的经营机制;说明国有企业改革要集中力量抓好国有大中型企业和企业集团,进一步放活国有小企业。抓重点,牵牛要牵牛鼻子,工作做到点子上,好钢用在刀刃上,提纲挈领,国企改革中“抓大放小,有所为有所不为”。防止“眉毛胡子一把抓”,十个指头按跳蚤,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统筹兼顾:学会弹钢琴,防止单打一。14.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在事物内部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叫做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叫做矛盾的次要方面。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它们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事物的性质主要地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方法论】:要求我们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分清主流和支流,弄清事物的性质。(主次方面是用于对某一事物的认识、评价、看法,要全面看,看本质,看大局、看主流,籍以定性)【反 对】:把矛盾双方同等看待,不分主次,抓不住事物的主流、分不清事物的性质;颠倒主次,混淆事物的性质。(注:主次矛盾的关系原理和矛盾的主次方面的关系原理结合起来就是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重点是两点之中的重点)15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原理 【原理内容】:主次矛盾和矛盾主次方面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两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种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重点论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找中把握它的主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种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重点是两点中的重点,两点论和重点论是统一的。离开两点谈重点或离开重点谈两点,都是错误的。【方法论】我们应该把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起来,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全面,又要善于抓住重点和主流,反对一点论和均衡论。【反 对】:反对离开两点谈重点的“一点论”和离开重点谈两点、主次不分的均衡论。【应用范围】:(见原理13和14中的“应用范围”)特别注意:明确主要矛盾与矛盾的主要方面(重点、难点、易混点切记!):(1)深刻理解含义:a.主要矛盾是指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它强调的是在复杂事物发展过程中,许多矛盾的地位和作用不平衡,其中必有一种矛盾是主要的。b.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指在事物内部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它强调的是同一矛盾中,矛盾双方有主次之分,其地位和作用是不平衡的,有一方是主要方面。(2)把握设问角度和关键性词语: a. 体现主要矛盾的材料当中,设问角度:如何解决、做、行动。关键词:往往包含有“抓重点”、“抓关键”、“抓中心”、“抓重心”、“着力点”、“重中之中”、“核心”、 “抓要害”、“多数”、“优先考虑”、“突出位置”、“第一要务”、“牵牛要牵牛鼻子“”、“工作做到点子上”、“好钢用在刀刃上”、“ 提纲挈领”、国企改革中“抓大放小等等b.体现矛盾的主要方面的材料当中,设问角度: 如何认识、评价,用于对某一事物的认识、评价、看法,籍以定性。 关键词:往往包含有“抓住本质”、“看到主流”、“总的看”、“性质”、 “主流”、“方向”、“大局”、“性质”、“主体”、“实质”、“主导”、“主题”、“优势”、 “九个指头”等等。 。在这些材料中,语句之间往往还存在转折关系。(3)明确命题旨意:方法论a.主要矛盾一般适用于“办事情”,解决问题。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怎样集中力量找出问题的关键,抓住重点,解决矛盾,推动事物的发展。因为主要矛盾决定事物的发展进程,支配其它矛盾。b.矛盾的主要方面一般适用于“看问题”,认识事物,是针对事物的性质做出评价和判断。在事物存在的利与弊、优与劣、功与过、长处和短处等方面,针对事物的性质作出评价与判断,强调对这个事物当前状况的认识。因为事物的性质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主要方面不同,性质就不同。辩 证 法(四)创新16、辩证的否定原理【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辩证的否定既不是简单地肯定一切,也不是简单地否定一切,而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克服的是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保留的是旧事物中积极合理的因素。辩证否定的实质就是“扬弃”。【方法论】: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因此,我们不仅要尊重书本知识,尊重权威,还要立足于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与发展,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取得成功。【反 对】:反对把否定理解为外力作用的结果,要么肯定一切,要么否定一切的形而上学的否定观。17、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原【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方法论】:要求我们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反 对】:反对因循守旧、不思进取、思想僵化、抱残守缺、固步自封的观念和行为。补充:“创新”的哲学依据:唯物论: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而客观实际是变化发展的,所以必须从变化的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发扬创新精神。认识论: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要求我们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辩证法:一切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前进的上升的,是新事物产生旧事物灭亡。只有创新,才能实现事物的发展。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实现发展的根本途径,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辩证法的本质是革命的批判和创新的。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突破陈说,开拓新境界。第二部分:历史唯物主义(人生观和价值观)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关系的原理【原理内容】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同时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反之,落后的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着重大的阻碍作用。【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要求我们从客观存在的社会实际情况出发,树立正确的社会意识、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应用范围】社会主义制度的存在,决定了我国的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观念等社会意识是以维护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为根本特征,决定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人们的自主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开拓进取精神大大加强。“以德治国”。诚信是市场经济公平竞争的黄金规则,信用机制是市场经济有序发展的基础。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八荣八耻”的荣辱观。2、两大基本规律的矛盾运动原理【原理内容】:(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就会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反之,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表明生产关系一定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2)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就会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反之,就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表明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又一基本规律。【方法论】要尊重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点、矛盾分析方法和阶级分析法,认识和把握阶级社会的各种现象;树立改革创新的意识,不断调整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和经济基础发展的方面和环节,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3、群众是实践的主体的原理 【原理内容】: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 , 是历史的创造者.主要表现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 因而从根本上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 从而推动了社会的全面进步。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在社会变革中起主体作用。【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反 对】:忽视甚至否认群众对实践的决定作用的唯心主义英雄史观。【应用范围】:用这一原理分析“以民为本”执政理念的正确性;结合这一原理分析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群众利益无小事,自觉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牢固树立群众观念,走群众路线。4.价值观的导向作用的原理【原理内容】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价值观是一种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它对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评价,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对人生选择和人生道路的价值取向都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符合人类的根本利益的科学价值观,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反之,则只能起阻碍作用。【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我们一定要树立和坚持正确的科学的价值观,发挥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5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的原理【原理内容】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生价值包括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以及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两个方面,二者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奉献。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保障。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是人生价值的基本标志。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是人生价值的可靠标志。(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是先进人物的主要特色。)(注意:个人对社会做出了贡献,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就为个人索取打下了基础;而个人从社会那里得到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东西,又会激起更大积极性和创造性,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可见,在人生价值的两个方面,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和源泉,处于首要地位,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本前提和条件。)【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要正确处理贡献和索取的关系,既要讲贡献,也不否认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应把二者结合起来;同时,我们必须利用和创造条件,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在奋斗中实现人生价值,反对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6、人生价值的实现原理(如何实现人生的价值)【原理内容】人要在劳动和奉献中体现和创造价值,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方法论】要求我们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个人的价值,充分利用好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同时要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需要提高个人素质;需要坚定的理想信念,发挥正确价值观的指引。标 志 性 词 语哲 学 观 点根据情况,针对特点,根据形势,从实际出发,立足于基础,提出计划、方案、战略;从中得到经验,指导实践;从中总结教训;取得经验,推广经验等等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尊重客观规律在理论、思想、政策、精神的指导下,实施战略、计划、方案,贯彻精神,坚持方针;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三个代表,生态价值观等意识的能动作用;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协调,统一,影响,意义,有利于,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相关,处理关系,同时,统一整体,导致、后果,离不开,一致性、连续性(过去、现在、未来-前后相继历史联系),空间相邻-左邻右舍等联系的观点东、中、西部与全国,组成部分,环节,全局、大局、局部,战略长远高度,三农工作与全国工作,地区分割、地方保护主义,中央与地方,分裂、独立等;结构调整,系统工程,资产重组,优化组合等整体和部分的关系;集体主义价值观系统和要素的关系及掌握系统优化法;稳定、稳健,不变,基本不,同步,平衡等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创新、更新、刷新、发展、提高;新产品,新局面,新形势,新思路;长远利益,战略高度;从到的发展过程(上升、前进);面向未来,为了子孙后代;具有前瞻性,科学预测;推陈出新,新陈代谢等发展的观点-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认识在实践中不断深化、扩展、向前推移;既又,利与弊,机遇和挑战,优势和劣势,优点和缺点,和而不同;变成、转化为,居安思危;正视、化解矛盾,面对现实等矛盾的含义、矛盾的普遍性及其方法论创新,新产品,新思路,新方案,新突破,解放思想,大胆吸收借鉴,继承与创新,抛弃,全盘否定、完全彻底否定,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等辩证否定观及其方法论-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哲学标志性词语小结标 志 性 词 语哲 学 观 点因地(时)制宜,因人而异,因势利导,因材施教,特色,根据的特点,针对,量身定做,独特,根据当地当时实际,符合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比较优势,多样性,区别、差异;一律、一概,一刀切、一风吹,统一标准等矛盾的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搞试点,推广经验,借鉴的经验,典型示范;在理论、思想、政策、精神的指导下,根据当地实际;号召;不照抄照搬、死板硬套,解剖麻雀;从群众来,到群众中去;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同与异(既相同,又不同)等矛盾普遍性和矛盾特殊性的辩证统一关系-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集中精力,关键、重点、中心、重心,突破口,根本,主题,重中之重,骨干力量,核心,首位,第一要务;要学会弹钢琴,反对单打一;头筹兼顾,协调发展;舍本逐末等主次矛盾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分析形势:巨大成绩存在不足(困难和问题);主流、支流;利大于弊;判断性质、辨清方向、识大局;总体上、总的来看,还有问题;公有制为主体;评价人的功与过;评价工作的得与失;防微杜渐等矛盾主次方面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分阶段、有步骤,结构调整,循序渐进,防微杜渐,适度、火候、分寸、尺度,一次次,从做起,一蹴而就,过度,急于求成等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前途光明,道路曲折,前进中遇到困难与挫折,严峻挑战等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超载,过度,急功近利,滥致使;符合、遵循取得成功;面对决定、预测;拼搏、艰苦奋斗、反复试验、百折不挠,发扬的精神等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统一人民,农民,老百姓,群众利益,弱势群体,民生,以人为本,人权等群众史观,最高价值标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关系上层建筑(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各种思想观点和社会意识形态)社会发展基本规律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改革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发展观;人生价值的内容和实现THANKS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课件等等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可编辑修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