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足球教学的主要内容.doc

上传人:最*** 文档编号:1602371 上传时间:2019-10-3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6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足球教学的主要内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小学足球教学的主要内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小学足球教学的主要内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足球教学的主要内容 足球运动基本技术1. 何为足球技术?技术:是运动员完成单个动作的能力,例如传球、运球、射门等。2、何为足球技能?技能:是运动员正确的时间和位置上根据需要选择使用正确技术的能力,与技术技能要求运动员在比赛中根据对手和同伴的情况,作出使用何种技术的正确判断,所以技能更具有不可预见性。3、足球技术的种类足球技术可分为有球技术和无球技术两大类。 无球技术 起动:原地起动,活动中起动。 跑:快跑、冲刺跑、曲线跑、折线跑、侧身跑、插肩跑、后退跑。 急停:正面急停、转身急停。 转身;前转身、后转身。 假动作:无球假动作。 有球技术 踢球:脚背正面、脚背内侧、脚背外侧、脚内侧、脚尖、脚跟。 停球:脚内侧(脚弓)、脚底、脚背正面、脚背外侧、胸部、腹部、大腿、头部。顶球:前额正面、前额侧面。 运球:脚背内侧、脚背外侧、脚背正面、脚内侧。 抢截球:正面枪截球、合理冲撞抢截球、侧后铲球及断截球。 假动作:有球假动作。 掷界外球:原地掷球、助跑掷球。 守门员技术:准备姿势、移动、选位、接球、扑接球、击球、托球、掷球、踢球。 1、颠球颠球是指运动员用身体的各个有效部位连续地触及球,并加以控制尽量使球不落地的技术动作。颠球的分类:包括脚内外两侧颠球、脚背正面颠球、大腿颠球、胸颠球、肩颠球和头颠球。2、踢球踢球是指运动员有目的地用脚把球击向预定目标的技术。(1)脚内侧踢球特点:触球面积大,可控性强,出球平稳准确,是短距离传球和射门的常用脚法动作方法:踢球时应直线助跑,跨步支撑时眼睛要看球。脚落地时足尖应与出球方向保持一致,距球1015厘米,膝关节微屈,两臂自然张开,维持好身体平衡。踢球腿以髋关节为轴由后向前摆动,在前摆过程中髋关节外展,脚翘起,脚内侧与出球方向约成90,以大腿带动小腿快摆击球。击球时脚跟前顶,脚腕用力绷紧,以脚内侧部位击球的后中部。击球后,踢球腿应继续保持击球时的形状随球前摆。(2)脚背内侧踢球特点:踢摆动作顺畅,幅度大,触球面积大,出球有力,且性能和线路富于变化,是中远距离射门和传球的重要方法动作方法:斜线助跑,助跑方向与出球方向约成45,支撑脚以脚掌处沿积极着地,踏在球的侧后方2530厘米处,膝关节微屈,足尖指向出球方向,身体稍向支持脚一侧斜。在支持脚着地的同时,身体顺势向出球方向转动,踢球腿以髋关节为轴,大腿带动小腿呈弧形由后向前摆动。当膝盖提到接近球的内侧垂直上方的刹那,小腿加速前提,脚尖稍外转,脚面绷直,脚趾扣紧,脚类指向斜下方,以脚背内侧部位击球的后下部。踢球后,踢球腿随球继续前提。(3)脚背正面踢球特点:踢摆幅度大,动作顺畅,便于发力。但出球线路及性能缺乏变化,适用于远距离的传球和大力射门动作方法:直线助跑,随着身体与球接近,两眼要紧紧地盯住球。跨步支撑时步幅要大而积极,支持脚一般踏在球的后沿侧方1015厘米处,足尖与出球方向一致,膝关节微屈。踢球腿在跨步支撑的同时大腿后引,小腿尽力后屈。在支持脚着地的同时,弓身送髋。在支撑腿由斜撑过渡到直撑的同时,以髋关节为轴,大腿带动小腿由后向前摆动。当膝盖提至接近球的后上方时,小腿加速前提。击球瞬时,脚背绷直,脚腕压紧,以脚背的正面击球的后中部。击球后,踢球腿应随球继续前摆。3、运球运球是运动员在跑动中为将球控制在自身范围内,用脚部进行的推拨球的动作(1)脚内侧运球特点:变向中经常用到,在对手围抢和上前逼抢能很好的摆脱,好处是力道容易掌握,缺点是路线固定,容易被抢, 动作要领支撑脚在球的前侧方,膝盖微屈,随着身体前移,用脚内侧推球的后中部,改变方向时通常用两只脚交换推球。(2)脚背内侧运球特点:控球稳,运球速度较慢,适用于掩护性运球或运球变向。动作方法:身体稍侧转并自然协调放松,步幅小,上体前倾,运球腿提起外展,膝微屈外转,提蝩,脚尖外转,使脚背内侧正对运球方向,在运球脚落地前用脚背内侧推拨球,使球随身体前进。(3)脚背正面运球特点:直线推拨速度快,但路线单一,运球时前方需要有较大的纵深距离动作方法:运球时身体持正常跑动姿势,上体稍前倾,步幅不宜过大,运球腿提起,膝关节稍屈,膝关节前送,提蹱,脚尖下指在着地前用脚背正面部位触球后中部将球推送前进。(4)脚背外侧运球特点:灵活性、可变性强,易于控制运球方向和发挥运球速度,并便于对球进行保护动作方法:运球时身体持正常跑动姿势,上体稍前倾,步幅不宜过大,运球腿提起,膝关节稍屈前摆,脚趾稍内转斜下指,使脚背外侧正对运球方向,在运球脚落地前用脚背外侧推拨球的后中部4、接球接球是指运动员用身体的有效部位,将运行中的球有目的的接控在所需位置上的动作方法。(1)脚内侧接地滚球特点:接球平稳,可靠性强,动作灵活多变,用途广泛动作方法:支撑脚脚尖上对来球,膝关节徽屈,同侧肩正对来球。接球腿提膝大腿外展,脚尖微翘,脚底基本与地面平行,脚内侧正对来球并前迎,当脚内侧与球接触的一刹那迅速后撤,把球接在脚下(2)脚掌接球特点:动作简单,控球稳定可靠,适用于接迎面地滚球或反弹球。动作方法:身体正对来球方向,移动前迎,支撑脚站在球的侧面(或前或后均可),脚尖正对来球方向,膝关节徽屈。同时接球腿提起,膝关节微屈,脚略背屈,使脚底与地面约小于45度角(且脚跟离升地面)一般以前脚掌接触球的上部为宜。在触球瞬间接球脚可轻微跖屈(前脚掌下点)将球停住,也可根据需要在接球同时将球推向前方或拉向身后。(3)大腿接球特点:接触球部位面积大,动作简单易做,适用于接有一定弧度的落降高球动作方法:面对来球方向,根据球的落点迅速移动到位,接球腿大腿抬起,当球与大腿接触的瞬间大腿下撤将球接到需要的位置上(4)挺胸式胸部接球特点:触球点高,面积宽接球稳,适用于接胸部以上的高空球动作方法:面对来球站立(两脚左右或前后开立),两膝微屈,重心置于支撑面内,上体后仰,下颌微收,两臂自然张开,维持身体平衡。接触球瞬间,两脚蹬地,膝关节伸直用胸部轻托球的下部使球微微弹起于胸前上方5、头顶球(1)前额正面头顶球特点:触球部位平坦,动作发力顺畅,容易控制出球方向原地顶球动作方法:身体正对来球方向,眼睛注视运动中的球,两脚左右开立(或前后开立),膝关节微屈,重心置于两脚间的支撑面上(或后脚上),两臂自然张开,当球运行到将垂直于地面的垂线时,两腿用力蹬地,迅速向前摆体,微收下颌,在触球瞬间颈部做爆发式振摆,用前额正面击球中部,上体随球前摆跳起顶球动作方法:两膝屈,重心下降,然后两脚用力蹬地起跳,同时两臂屈肘上摆,在身体上升阶段展腹挺胸,两臂自然张开,眼睛注视来球,身体自然成背弓。当球运行至身体额状面时,迅速收腹,上体前摆,触球瞬间颈部做爆发性振摆,用前额正面将球顶出。同时两腿向前做振摆,球顶出后两腿屈膝屈踝落地6、抢截球(1)正面抢球动作方法:抢球者两脚前后开立,迎着运球者而站,两膝微屈,身体重心下降并置于两脚间,当远球者与抢球者问的距离缩小到一定范围(即抢球者上前跨一大步可能触及球),运球者脚触球后即将落地或刚刚落地时,抢球者后脚用力蹬地并跨步向前,以脚内侧去堵截球,当已堵住球时,另一只脚应迅速上步。若抢球脚堵住球,两位对手也堵住球时,则抢球者应将另一只脚迅速前移做支撑脚,抢球脚在不脱离球的情况下迅速向上提拉,使球从对手脚面滚过,身体重心也迅速跟上井将球控制好(2)侧面合理冲撞抢球动作方法:当防守者并肩与运球者跑动追球时,防守者重心稍下降,靠近对手一侧的手臂紧贴身体,利用对方同侧脚离地的过程,用肘关节以上部位适当冲撞对手同样部位,使对手身体失去平衡,乘机将球控制住7、原地掷界外球动作方法:两手手指自然张开,持球的后半部,两拇指靠近,虎口相对。两脚前后或平行开立,膝关节稍屈,将球举在头后,身体重心放在两脚上,上体后仰。掷球时,两脚蹬地,收腹屈体,同时两臂快速前摆,身体重心前移,手腕、手臂、腰和腹部同时用力将球掷出8、守门员技术(1)准备姿势动作方法:两脚左右开立,约与肩同宽,两膝自然弯屈,身体略向前倾,两脚跟稍提起,重心放在前脚掌上,两臂自然弯屈,掌心向下,两眼注视来球。(2)上手接球手型:接球时,两手自然张开,拇指相对,食指与拇指成一“桃形”,要接触球的后中部,触球部位以手指为主,手掌上端轻微触球(掌心不能触球)。在接球的一刹那,两手要有缓冲动作,将球牢牢接在手中(2)下手接地滚球:动作方法:分直立接球和单膝跪立接球两种。直立接球时,两脚要自然并拢,脚尖对准来球,上体前屈,两臂自然下垂,手指自然张开,手心向前,两手接球底部。接球后,两臂同时弯屈,并互相靠拢,将球抱至胸前。五人制足球的比赛阵型2-2阵型它是基本阵型,防守时,两名后卫采取盯人保护与补位的防守方法,能够防守对方两名攻击力强的前锋,而且两名前锋可以回防,阻止对方两名后卫的接应与助攻配合,断球后,通过配合快速地从中路或边路突破对方的防线进行射门或传中包抄射门,比较适合全攻全守的战术特点。1-2-1阵型加强中场的攻守力量,将防守推向中场,可以形成以多打少的局面。3-1阵型典型的防守反击打法,对方的技术和能力高于本队的情况下,采用本阵型,断球后,可以利用对方全队压上、后方空虚的机会,进行快速突破射门,足球课的几点建议:o 1.注意身体的全面锻炼,保持身体各部位均衡发展,o 2.注意练习的强度和量要适度,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o 3.教法灵活,练习内容、方式多样以激发调动学生的练习积极性。o 4.教学可根据需要采用全班练习、分组练习的形式。o 5.教法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自学、自练的能力,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模板表格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