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江资料文档.doc

上传人:最*** 文档编号:1601224 上传时间:2019-10-29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16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钱塘江资料文档.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钱塘江资料文档.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钱塘江资料文档.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钱塘江 钱塘江是中国浙江省第一大河,发源于安徽省黄山,流经安徽,浙江二省,古名“浙江”,亦名“折江”或“之江”,最早见名于山海经,是越文化的主要发源地之一。河流全长688千米,流域面积5.56万平方千米,年均流量442.5亿立方米,河口潮汐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为472万千瓦特。新安江与兰江是钱塘江的源头,于上海市南汇区和宁波市、舟山市嵊泗县之间注入东海,其中杭州附近河段,称为“之江”或“罗刹江”。钱塘江潮被誉为“天下第一潮”。钱塘江,英文作Chien-tang Chiang或Qiantang River,自源头始,全称浙江,又名罗刹江和之江,是祖国东南名川,中国东南沿海地区主要河流之一,浙江省最大河流,杭州著名旅游景点(特别注意:今人误以为钱塘江即浙江,其实浙江下游的杭州段才称钱塘江)。钱塘江全长605公里,流域面积48887平方公里,流经杭州市闸口以下注入杭州湾。上游常山港发源于浙江省开化县齐溪镇莲花尖,汇江山港后东北流贯浙江省北部至澉浦,经杭州湾注入东 海。全长688千米,流域面积5.56万平方千米。主要支流有金华江(婺港)、新安江、桐溪、浦阳江等。干流各段随地异名干流自衢江区以上称常山港,衢江区至兰溪间称衢江(信安江),兰溪至建德县梅城称兰江,梅城至桐庐间称桐江,桐庐至萧山区闻家堰间称富春江,闻家堰以下始称钱塘江。曹娥江旧时也是钱塘江支流,后海岸崩坍,江口下陷,脱离钱塘江而独流入海。钱塘江口平面呈喇叭形,在海宁市附近河底有沙坎隆起,海潮倒灌,受地形收缩影响潮头陡立,形成雄伟壮丽的“钱塘潮”,吸引大批游人。最大潮差达8.93米。钱塘江多年平均年径流量404亿m3,含沙量甚少,平均每平方米为5。在新安江和富春江上已建成大型水库和水电站。杭州至桐庐间可通航150吨级轮船。 在钱塘江下游杭州市西湖区六和塔附近,建有著名的钱塘江大桥。它是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座双层铁路、公路两用桥,横贯钱塘江南北,是连接沪杭甬、浙赣铁路的交通要道。该桥为上下双层钢结构桁梁桥,全长1453米, 宽9.1米,高71米。由我国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主持设计施工,于1935年4月动工,1937年9月26日建成通车,总投资160万美元(当年价格)。钱塘江大桥不仅是我国桥梁史上的巨大成就,也是中国铁路桥梁史上一个辉煌的里程碑。它与六和塔一起组成杭州地标性景点之一。 钱塘江河道曲折,上游为山溪性河道。束放相间;中游为丘陵;下游江口外呈喇叭形状,江口逐渐展宽。主要支流有乌溪江、婺江、新安江、分水江、浦阳江、曹娥江等。 乌溪江源出福建省浦城县东部山区。东流经浙江省龙泉县西北部,于衢县樟潭镇入衢江。径流全长150km,流域面积2590km2。多年平均年径流量30.76亿m3。自然落差802m。水能理沦蕴藏量1838万kW。河道发育,主要支流有周公源、湖山源等。 新安江源出安徽省黄山西南麓。西南流经歙县、休宁二县,在黄山市临溪镇汇合率水之后始名新安江。曲折东南流折向东流。经安徽省南部边界浙江省淳安等县境,穿行新安江水库,经建德市城西南,在梅城镇东汇合兰江水系后,东流称富春江。干流全长261km,流域面积11772km2。安徽省境多年平均流量166m3s。总自然落差1240m。水能理论蕴藏量552万kW。主要支流有寿昌江、东源江、丰乐河、武强溪、昌溪、休宁河等。新安江属山溪性常年河,含沙量少,清澈见底。新安江水电站未建前,河床比降大,沿江多峡谷险滩。电站建成后,紫金滩以下形成一个面积为580km2的新安江水库(又称千岛湖)。富春江水电站建成后,富春江水库回水已达洋溪。梅城水位稳定在22-23,5m之间。紫金滩以下的急流已消失,50t货轮和200客位客轮自梅城可达白沙。洪水受新安江水电站调蓄控制,最大流量为13200m3s。 浦阳江源出自浦江县大园湾,流经渚暨市城绍兴市北,在杭州市萧山区闻堰镇附近注入钱塘江。全长50km。流域面积3431km2。多年平均年径流量24.6亿m3。上游河宽2275m,下游河宽80120m。主要支流有大陈江、开化江、枫桥江等。上游建有安华、青山、石壁等中小水库1037座。总库容31亿m3;中游建有高湖分洪闸;下游截弯取直,开挖新河,灌溉面积23万亩。 婺江又名金华江,又溪。上源由东阳江、武义江流至金华市汇合而成。干流沿金华市与武义县边界(界河)东北流、至兰溪市西北郊人兰江。于流全长33kin。河源起全长179km,流域面积6551km2,多年平均流量1534m3s。年径流量53亿m 3。 自然落差458m,水能理论蕴藏量237万kW。可能开发装机容量375万kW。 分水江正源为天目溪,源出安徽省绩溪县荆州附近山区,东流穿经天目山峡谷入浙江省临安县境。主河道折向南流称旦溪。南汇颊口溪,过昌化镇称天日溪。至桐庐县境始名分水江。南流汇入富春江,全长174km,其中安徽省境长116km,总流域面积3430km3。多年平均年径流量313亿m3。自然落差1142m。水能理论蕴藏量)007万kW。流域已建水电站2座,总装机容量075万kW。主要支流有八都溪、十一都溪等。 曹娥江源出磐安县东部天台山脉大盘山东南麓,经新昌县西北至嵊县,接纳左右岸支流又经上虞县至绍兴市东入杭州湾。全长192km,流域面积5922km2。多年平均年径流量453亿m3。自然落差515m。水能理论蕴藏量196万kW。流域多山,水系发育,主要支流有新昌江、长乐江、小舜江、黄泽江等。 钱塘江流域邻近中国东南沿海,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平均温度17C,天 气干燥;夏季多东南风,气温高,光照强,空气湿润;春秋两季气旋活动频繁,冷暖变化大。春季及初夏多锋面雨,夏秋之际多台风,季风环流的方向与主要山脉走向基本正交,山脉起着阻滞北方寒流和台风的作用。年平均降水量1600mm,其中46月多雨,占50,易发洪、涝灾害;79月占20,旱灾频繁。河川径流年内、年际变化较大。如富春江芦茨埠站(控制面积31700km2)实测丰枯年径流之比为5:1。 治理开发钱塘江海塘是中国一项伟大的古建筑。据推测,8世纪70年代在杭州附近已修筑有土质海塘御潮.10世纪初,杭州附近筑捍海塘,为石砌海塘之始;清朝康熙、乾隆年间进一步发展为鱼鳞大石塘,沿用至今。钱塘江河口整治始于1X世纪。1747年曾在河口赭山和河庄山之间开挖中小门,试图以此为中泓,稳定河势于两山之间,但不久复淤。新中国成立后,开始全面治理钱塘江水旱灾害,并大力开发水能资源。先后修筑江堤319KM,海塘403KM,建成库容大于1000万m3的大中型水库42座,总库容285亿立方米。建成新安江、富春江、湖南镇、黄坛口、枫树岭、青山殿等大、中型水电站以及小型水电站1000多座,总装机130多万千瓦时。现有水利设施在般干旱年份可灌溉农田41万平方千米。修筑的江堤海塘已能抵御10一20年一遇洪水位和10级台风暴潮。在河口区通过修建顷堤,抛筑丁坝群结合围垦稳定河势。30多年来共计围涂100万亩。盐官以上河宽已固定在125km之间,河势已趋稳定,闸口至仓前段河底刷深115m,可候潮行驶100200t级船舶。此外,在杭州建成了可通300t级船舶的三堡船闸,沟通了钱塘江与京杭运河的航运。旅游事业也有较大发展,开辟了新安江一富春江风景游览区。 根据钱塘江自然条件、水能资源和社会经济特点,干支流的开发均以发电为主,兼有防洪、灌溉、航运、给水、渔业效益。 全流域水资源总量力389亿m3水能理论蕴藏量26284万kW(包括安徽境内4774万kW)。可能开发的装机容量20014万kW,年发电量6038亿kWh。已建成的水电站(其中安徽境内1座),装机容量14651引万kW,年发电量4338亿kWh,其中新安江、富春江、黄坛口、湖南镇、峡口5座水电站,装机容量1201 7万kW,年发电量35.56亿kWh,均占82、 未开发的水电站大部分集中在高山区的支流上,这些水电站库容小,能量指标低,装机容量均小于5万kW 今后钱塘江的开发,干流应建航运为主结合发电的低水头径流式水电站;在一级支流上选择一批地形、地质条件良好、开发条件优越的水力枢纽;研究已建水电站如新安江等的扩建、安装抽水蓄能机组的可能性和经济合理性,以充分发挥已建水电站的作用。 钱塘江两岸蕴藏着极其丰富的旅游资源,是全省最重要的旅游线。钱塘江发源于浙江省西部开化县境内的莲花尖,流经14个县市,注入杭州湾。因桐江和富春江河段景色极佳,统称富春江。闻家堰以下河口一段才称钱塘江,这段水道貌岸然曲折,形如反写的“之”字,西湖正好是反“之”上的一 点,故称之江。现丰钱塘江或之江称全江。钱塘江河口呈巨大的喇叭形,杭州湾口南北两岸相距约100公里,至钱塘江口缩小到20公里,再上至海宁盐官,仅为2.5公里。河床纵剖面有庞大的沙坎隆起,从乍浦起以1.510000的坡度向上抬起,到仓前附近达到顶点,再以0.610000的倒坡伸展到闻堰。此河段受江面束窄、河床隆起的影响,潮波破裂汹涌,形成天下奇观“钱塘江潮”。钱塘江干支流开发历史悠久,沿河两岸许多名山、秀水、奇洞、古迹。在这辽阔的钱江流域,特产富饶,人杰地灵,风土民情,丰富有趣,被称为“黄金旅游带”。 东汉初年,王充最早论述了钱塘江涌潮形成的天文和地形条件。为了抵御涌潮的侵袭,唐代以来,陆续修建了海塘工程,工程规模宏大。20世纪50年代以来,对河口区的水文泥沙,河槽演变等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研究。20世纪60年代末期开始的大规模围垦工程对涌潮河段的演变产生了显著影响。 约6000年前,冰后期海侵,钱塘江河口成为沉溺谷,其后海面下降,经不断沉积,北岸为长江三角洲的南翼,岸线在金山王盘山澉浦一线。近2000年来,杭州湾南涨北坍,变化剧烈,南岸由绍兴、上虞、浒山一线外伸,乍浦、金山岸外大片陆地坍失,王盘山沦入湾中。由于潮水势力远比河水大,泥沙被带入乍浦与闻家堰间堆积成长130公里,滩顶高出基线10米,体积达425亿立方米的巨型沙坎。主体物质为均匀的粉沙。 钱塘江径流变幅大,挟沙少。来水和来沙季节性变化均大,36月水量占全年的57,10月至翌年1月水量仅为全年的15.6。多年平均流量1468米3/秒,芦茨埠站实测最大流量29000米3/秒(1955年6月),最小流量27米3/秒。全流域年径流总量 463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含沙量0.2千克/米3,年输沙量703万吨。 潮汐为半日潮。由于杭州湾宽度自口外向口内急剧收缩,潮差沿程递增。湾口南岸镇海的平均潮差为1.69米,湾顶澉浦平均潮差为5.45米,最大潮差8.93米。进出澉浦断面的平均流量为14万米3/秒,远较流域来水为大。北岸的潮差比南岸大,芦潮港比镇海大1.49米,澉浦以西,河床急剧缩狭抬高,潮波变形剧烈,在尖山附近产生举世闻名的钱江涌潮。涌潮在盐官(过去称海宁)一带最高,潮头通常为12米,实测最高达3米,潮波传播速度810米/秒。涌潮破坏力很强。曾实测到涌潮压力达7吨/米2,安放在丁坝头重达25吨的混凝土块体有时也被冲走。尖山、盐官一带最大垂线平均流速高达45米/秒。盐官以上河段, 涨潮流速比落潮流速约大一倍。潮流中挟带的泥沙量随流速大小发生变化。尖山、盐官一带含沙量最大,实测最大含沙量高达51千克/米3,澉浦平均含沙量一般为34千克/米3,平均每潮进出的沙量约为1000万吨。 长江冲淡水对杭州湾水体含盐量分布有明显影响。金山以东水域,盐度横向分布南高北低。由于潮流强,钱唐江河口的盐淡水混合属垂向均匀混合型,盐水入侵界随钱塘江径流大小而上下移动,枯季盐水可上溯到杭州市以上,影响杭州市的工农业和生活用水。 河口段河床既宽又浅,低潮水深13米,潮间带十分宽广。在强劲的、流路分岐的涨落潮流作用下,随着径流与潮流对比势力的消长,河床变形剧烈。在径流弱,潮水强的秋季,主槽顺着涨潮流顶冲的方向摆动,在径流多的季节,主槽顺落潮主流方向摆动。随着丰水年和枯水年的交替,主槽摆动还有多年的变化。如1962年至1969年,尖山附近主槽摆动幅度近20公里。在主槽摆动过程中,受主流顶冲一侧的滩地迅速崩坍后退,曾测到高滩一天崩坍 245米的纪录。河床纵向冲淤变化也很强烈,盐官以上河段洪季冲、枯季淤,以下河段则反之。河床平均冲淤幅度可达5米。 钱塘江大潮钱江潮成因 雄伟壮观的钱江潮成因除月、日引力影响外,还跟钱塘江口状似喇叭形有关。钱塘 江南岸赭山以东近50万亩围垦大地像半岛似的挡住江口,使钱塘江赭山至外十二工段酷似肚大口小的瓶子,潮水易进难退,杭州湾外口宽达100公里,到外十二工段仅宽几公里,江口东段河床又突然上升,滩高水浅,当大量潮水从钱塘江口涌进来时,由于江面迅速缩小,使潮水来不及均匀上升,就只好后浪推前浪,前浪跑不快,后浪追上,层层相叠。其次还跟钱塘江水下多沉沙有关,这些沉沙对潮流起阻挡和摩擦作用,使潮水前坡变陡,速度减缓,从而形成后浪赶前浪,一浪叠一浪,一浪高一浪涌潮。 原先钱塘江的潮来时,跟其他各地的江潮一样,既没有潮头,也没有声音的。 有一年,钱塘江边来了一个巨人,这个巨人真高大,他只要轻轻呼一口气,就把一群人全部吹倒、一迈步就从江这边跨到江那边了。他住在萧山县境内的蜀山上,引火烧盐。人们不晓得他叫什么名字,因为他住在钱塘江边,就叫他为钱大王。钱大王力气很大,他打着自己的那条铁扁担,常常挑些大石块来放在江边,过不多久,就堆起了一座一座的山。 一天, 他去挑自己在蜀山上烧了三年零三个月的盐。可是,这些盐只够他装扁担的一头,因此他在扁担的另一头系上块大石,放上肩去试试正好,就挑起来,跨到江北岸来了。 这时候,天气热,钱大王因为才吃过午饭,有些累了,便放下担子歇歇,没想到竟打起瞌睡来。正巧,东海龙王这时出来巡江,潮水涨起来了。涨呀涨的,竟涨到岸上来,把钱大王这头盐慢慢都溶化了。东海龙王闻闻,水里哪来这股咸味呀,而且愈来愈咸,愈来愈咸。他受不了,返身就逃,没想逃到海洋里,把海洋的水都弄咸了。这位钱大王呢,睡了一觉,两眼一睁,看见扁担一头的石头还放在硖石(就是现在的名的硖石山),而另一头的盐却没有了! 钱大王找来找去,找不着盐,一低头,闻到江里有咸味,他想:哦,怪不得盐没有了,原来被东海龙王偷去了。于是他举起扁担就打海水。一扁担打得大小鱼儿都震死;两扁担打得江底翻了身;三扁担打得东海龙王冒出水面求饶命。 钱塘江风光东海龙王战战兢兢地问钱大王,究竟为什么发这样大的脾气。钱大王说:“你把我的盐偷到什么地方去了?”东海龙王这才明白海水变咸的原因。连忙赔了罪,就把自己怎样巡江,怎样把钱大王的盐无意中溶化了,使得海洋的水也咸起来的事情,一一说了。 钱大王心里真气呀,真想举起铁扁担,一下把东海龙王砸烂了才甘心。东海龙王慌得连连叩头求饶,并答应用海水晒出盐来赔偿钱大王;以后涨潮的时候就叫起来,免得钱大王再睡着了听不见。钱大王听听这两个条件还不错,便饶了东海龙王,把自己的扁担向杭州湾口一放,说:“以后潮水来就从这里叫起!”东海龙王连连答应,钱大王这才高高兴兴地走了。 从那个时候起,潮水一进杭州湾,就伸起脖子,“哗哗哗”地喊叫着,涨到钱大王坐过的地方,脖子伸得顶高,叫得顶响,好像闷雷滚动。这个地方就是如今的海宁。举世闻名的“钱江潮”就是这样来的。 、交叉潮距杭州湾55千米有一个叫大缺口的地方是观看十字交叉潮的绝佳地点。由于长期的泥沙淤积,在江中形成一沙洲,将从杭州湾传来的潮波分成 两股,即东潮和南潮,两股潮头在绕过沙洲后,就像两兄弟一样交叉相抱,形成变化多端、壮观异常的交叉潮,呈现出“海面雷霆聚,江心瀑布横” 的壮观景象。两股潮在相碰的瞬间,激起一股水柱,高达数丈,浪花飞溅,惊心动魄。待到水柱落回江面,两股潮头已经呈十字形展现在江面上, 并迅速向西奔驰。同时交叉点像雪崩似的迅速朝北转移,撞在顺直的海塘上,激起一团巨大的水花,跌落在塘顶上,吓得观潮人纷纷尖叫着避开。 一线潮看过大缺口的交叉潮之后,建议您赶快驱车到盐官,等待观看一线潮。未见潮影,先闻潮声。耳边传来轰隆隆的巨响,江面仍是风平浪静。 响声越来越大,犹如擂起万面战鼓,震耳欲聋。远处,雾蒙蒙的江面出现一条白线,迅速西移,犹如“素练横江,漫漫平沙起白虹”。再近, 白线变成了一堵水墙,逐渐升高,“欲识潮头高几许,越山横在浪花中”。随着一堵白墙的迅速向前推移,涌潮来到眼前,有万马奔腾之势, 雷霆万钧之力,锐不可当。 一线潮并非只有盐官才有。凡江道顺直,没有沙州的地方,潮头均呈一线,但都不如盐官好看。原因是盐官位与河槽宽度向上游急剧收缩 之后的不远处,东、南两股潮交会后刚好成一直线,潮能集中,潮头特别高,通常为12米,有时可达3米以上。气势磅礴,潮景壮观。 回头潮从盐官逆流而上的潮水,将到达下一个观潮景点老盐仓。老盐仓的地理环境不同干盐官,盐官河道顺直,涌潮毫无阻挡向西挺进,而老盐仓的河道上,出于围垦和保护海塘的需要,建有一条长达660米的拦河丁坝,咆哮而来的潮水遇到障碍后将被反射折回,在那里它猛烈撞击对面的堤坝,然后以泰山压顶之势翻卷回头,落到西进的急流上,形成一排“雪山”,风驰电掣地向东回奔,声如狮吼,惊天动地,这就是回头潮。 钱塘江大潮白天有白天波澜壮阔的气势,晚上有晚上的诗情画意;看潮是一种乐趣,听潮是一种遐想。难怪有人说“钱塘郭里看潮人,直到白头看不足。” 观潮指南“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这是北宋大诗人苏东坡咏赞钱塘秋潮的千古名句。千百年来,钱塘江以其奇特卓绝的江潮,不知倾倒了多少游人看客。 每年的农历八月十八前后,是观潮的最佳时节。这期间,秋阳朗照,金风宜人,钱塘江口的海塘上,游客群集,兴致盎然,争睹奇景。观赏钱塘秋潮,有三个最佳位置。海宁县盐官镇东南的一段海塘为第一佳点。这里的潮势最盛,且以齐列一线为特色,故有“海宁宝塔一线潮”之誉。潮头初临时,天边闪现出一条横贯江面的白练,伴之以隆隆的声响,酷似天边闷雷滚动。潮头由远而近,飞驰而来。宛若一群洁白的天鹅排成一线,万头攒动,振翅飞来。潮头推拥,鸣声渐强,顷刻间,白练似的潮峰奔来眼前,耸起一面三四米高的水墙直立于江面,倾涛泻浪,喷珠溅玉,势如万马奔腾。潮涌至海塘,更掀起高9米的潮峰,果然滔天浊浪排空来,翻江倒海山为摧!这一簇簇声吞万籁的放射形水花,其景壮观,其力无穷,据说有一年,曾把一只一吨多重的“镇海雄师”冲出100多米远。当潮涌激起巨大回响 之后,潮水又坦然飞逝而去。有人这样写道:“潮来溅雪俗浮天,潮去奔雷又寂然”,十分确切地描绘了潮来潮往的壮观景象。 在第二个观潮佳点盐官镇东8公里的八堡,可以观赏到潮头相撞的奇景。海潮涨入江口之后,因为南北两岸地势不同,潮流速度南快北慢,潮头渐渐分为两段。进展神速的南段称为南潮;迟迟不前的北段潮头,在北岸观潮者看来,是来自东方,故称东潮。当南潮扑向南岸被荡回来,调头向北涌去,恰与姗姗来迟的东潮撞个满怀。霎时间,一声巨响,好似山崩地裂,满江耸起千座雪峰,着实令人怵目惊心! 在第三个观潮佳点盐官镇西12公里的老盐仓,可以欣赏到返头潮。这里,有一道高9米、长650米的“丁字坝”直插江心,宛如一只力挽狂澜的巨臂。潮水至此,气势已经稍减,但冲到丁字坝头,仍如万头雄狮惊吼跃起,激浪千重。随即潮头转,返窜向塘岸,直向塘顶观潮的人们扑来。这返头潮的突然袭击,常使观潮者措手不及,惊逃失态。 此外,海宁观潮还有日夜之分。白天观潮,视野广阔,一览怒潮全景,自是十分有趣。而皓月当空时观赏夜潮,却也别有其妙。近年来,钱塘江潮水卷人事故时有发生。其中2007年8月2日16时30分左右,杭州市江干区下沙七堡1号丁字坝附近水域发生一起30多人被潮水卷走的事件造成11人死亡。 钱塘潮历史观赏钱塘秋潮,早在汉、魏、六朝时就已蔚成风气,至唐、宋时,此风更盛。相传农历8月18日,是潮神的生日,故潮峰最高。南宋朝廷曾经规定,这一天在钱塘江上校阅水师,以后相沿成习,遂成为观潮节。北宋诗人潘阆有一首诗写道: 钱塘潮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 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 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这首诗便是当年“弄潮”与“观潮”活动的真实写照。 解惑钱塘潮为什么钱塘秋潮如此壮观而又如此准时呢? 这是许多人很自然地想到的问题。对此,有一个传说是这样说的:春秋战国时期,在今江苏、安徽一事有一个吴国,吴王夫差打败了今浙江一带的越国。越王勾践表面上向吴国称臣,暗中 却卧薪尝胆,准备复国。此事被吴国大臣伍子胥察觉,多次劝说吴王杀掉勾践。由于有奸臣在吴王面前屡进谗言,诋毁伍子胥。吴王奸忠不分,反而赐剑让伍子胥自刎,并将其尸首煮烂,装入皮囊,抛入钱塘江中。伍子胥死后9年,越王勾践在大夫文种的策划下,果然灭掉了吴国。但越王也较信传言,迫使文种伏剑自刎。伍子胥与文种这两个敌国功臣,虽然分居钱塘江两岸,各保其主,但下场一样,同恨相连。他们的满郁恨,化作滔天巨浪,掀起了钱塘怒潮。 当然,传说不过是传说而已。钱塘秋潮如此之盛的原因,主要是其独特的地理条件。 钱塘江外杭州湾,外宽内窄,外深内浅,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喇叭状海湾。出海口江面宽达100公里,往西到澉浦,江面骤缩到20公里。到海宁盐官镇一带时,江面只有3公里宽。起潮时,宽深的湾口,一下子吞进大量海水,由于江面迅速收缩变窄变浅,夺路上涌的潮水来不及均匀上升,便都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高。到大夹山附近,又遇水下巨大拦门沙坝,潮水一拥而上,掀起高耸惊人的巨涛,形成陡立的水墙,酿成初起的潮峰。 是不是所有喇叭状的海湾都能产生涌潮呢? 回答是否定的。海宁大潮的形成,还有一些其他原因。浙江沿海一带,夏秋之交,东南风盛行,风向与潮波涌进方向大体一致,风助潮势,推波助澜;潮波的传播在深水中快,在浅水中慢,钱塘江由深变浅的特点极为突出,这种特殊条件,能使后浪很快赶上前浪,层层巨浪叠加,形成潮头。此外,潮涌与月亮、太阳的引力也有关。东汉思想家王充在论衡中说:涛之起也,随月盛衰,小大满损不齐同。因为在农历每月初一和十五前后,太阳、月亮和地球排列在一条线上,太阳和月亮的引力合在一起吸引着地球表面的海水,所以每月初一和十五的潮汐就特别大,而农历八月十八前后,是一年中地球离太阳最近、引力最大的时候,此时出现的涌潮,自然也就最猛烈。 有人问及,钱塘秋潮会不会产生变化? 其实,说起来,钱塘秋潮一直处于变化之中。由于潮势最盛位置的变化,人们的观潮点也随之改动。宋时的观潮点在杭州以上析成直角的河段。明朝以后,海宁盐官镇左近始成观潮胜地。现代江海变化,最盛潮位曾西移头蓬,近年又有东移八堡之势。而最令人关注的,是1985年钱塘秋潮的衰微现象。 1985年农历八日十八日,按例是观潮的吉日良辰,这天,十几游人前往盐官镇观潮。可是,潮水来时,只见一条很细很细的钱线,缓慢逼近,银线时隐时现,越近越连不成线到得近处,仅止片片浪花,涌潮高度只有50至60厘米,使观潮者们大为扫兴。有人担心钱塘秋潮就此消失了。 事实上,钱塘秋潮江没有消失,但是,让人不无忧虑的是,近十年来,秋潮的确渐渐衰弱了。而1985年表现得尤为突出。据有关人士分析,主要原因是在澉浦以西已累计围垦海涂80万亩,使八堡以上的河道变窄,造成进潮量减少,河床抬高。再加上1985年的梅雨时节,钱塘江流量比历年平均数减少了13,对泥沙的冲刷力大大减弱。大量被海潮带上来的泥沙淤积在尖同一带江面,使这一带淤积增厚,迫使江道主线南移。这样,当海潮涌进钱塘江时,只提折向南面逆流而上。由于流路加长,潮的能量消耗过大,当海潮到达盐官镇时,已经是精疲力竭,成了强弩之末了。 据此,有关人士推知,因为整个杭州湾的喇叭口形状未变,所以钱塘江潮不会消失。但由于江道的逐年变窄,钱塘潮的交汇点将逐步东移。今后,观潮的最佳点,北岸在盐官镇以东的丁桥至十堡一带;南岸在杭州肖山县围垦十七工段。 观潮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注释: 节选自武林旧事(浙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卷三,略有删改。周密(12321298),字公谨,宋代湖州(现在浙江湖州)人。浙江就是钱塘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从农历(八月)十六日到十八日。既望,农历十六日(十五日叫望)。方其远出海门当潮远远地从浙江入海口涌起的时候。方,当时。其,指潮。出,发、起。海门,浙江入海口,那里两边的山对峙着。仅如银线几乎像一条(横画的)银白色的线。仅,几乎,将近。玉城雪岭际天而来玉城雪岭一般的潮水连天涌来。玉城雪岭,形容泛着白沫的潮水像玉砌的城墙和大雪覆盖的山岭。际天,连接着天。沃日冲荡太阳。形容波浪大。沃,用水淋洗。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杨万里诗中说的“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就是指这样的景象。这两句诗是浙江观潮一诗里的句子,意思是,海水涌起来,成为银子堆砌的城郭;浙江横着,潮水给系上一条白玉的腰带。“是也”,就是指这样的景象。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注释:每岁京尹(yn)出浙江亭教阅水军每年(农历八月)京都临安府长官来到浙江亭教阅水军。京尹,京都临安府(现在浙江杭州)的长官。浙江亭,馆驿名,在城南钱塘江岸。艨艟(mngchng)战船。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意思是,演习五阵的阵势,忽而疾驶,忽而腾起,忽而分,忽而合,极尽种种变化。尽,穷尽。五阵,指两、伍、专、参、偏五种阵法。乘骑(j)弄旗标枪舞刀乘马、舞旗、举枪、挥刀。骑,马。弄,舞动。标,树立、举。略不相睹彼此一点儿也看不见。水爆水军用的一种爆炸武器。一舸(g)无迹一条船的踪影也没有了。舸,船。敌船指假设的敌方战船。逝去,往。 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15,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注释:吴儿善泅(qi)者数百几百个善于泅水的吴中健儿。披发文身披散着头发,身上画着文彩。文,动词。溯迎而上逆流迎着潮水而上。鲸波万仞万仞高的巨浪。鲸波,巨浪。鲸所到之处,波涛汹涌,所以称巨浪为鲸波。万仞,形容浪头极高,不是实指。腾身百变翻腾着身子变换尽各种姿态。 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四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闲也。 注释:江干江岸。珠翠罗绮溢目满眼都是华丽的服饰。珠翠罗绮,泛指妇女的首饰和游人的华丽衣服。溢目,满眼。倍穹(价钱)加倍的高。穹,高。僦(ji)赁(ln)看幕,虽席地不容闲租用看棚的人(非常多),即使是一席之地也不会空闲。僦、赁,都是租用的意思。看幕,为观潮而特意搭的帐棚。席地,一席之地,仅容一个座位的地方。容,许,使。 译文: 钱塘江汹涌的海潮是天下间最壮观的。从每年的八月十六至八月十八,这期间海潮最盛大。当海潮从远方海口出现的时候,只像一条白色的银线一般,过了一会儿慢慢逼近,白浪高耸就像白玉砌成的城堡、白雪堆成的山岭一般,波涛好像从天上堆压下来,发出很大的声音,就像震耳的雷声一般。波涛汹涌澎湃,犹如吞没了蓝天、冲洗了太阳,非常雄壮豪迈。杨诚斋曾在诗中说:“海水涌起来,成为银子堆砌的城市;钱塘江横着,潮水给系上一条白玉的腰带。”就像这样一般。 每年临安府的长官到浙江庭外检阅水军,巨大的战舰数百艘分别排列于江的两岸,一会儿全部的战舰都往前疾驶,一会儿分开;一会儿聚合,形成五种阵势,并有人骑着马匹耍弄旗帜标枪,舞弄大刀于水面之上,就好像步行在平地一般。忽然间黄色的烟雾四处窜起,人物一点点都看不见,水中的爆破声轰然震动,就像高山崩塌一般。过一会儿烟雾消散,水波平静,看不见任何一条大船,只有演习中充当敌军战船的军舰被火焚烧,随着水波而沉于海底。 浙江一带善于游泳的健儿数百人,每个人都披散着头发,身上满是刺青,手里拿着十幅长的大彩旗。大家奋勇争先逆着水流踏浪而上在极高的波涛之中,忽隐忽现腾越着身子,姿势变化万千,然而旗尾一点点也没有被水沾湿,以此来夸耀自己的才能。而有钱的巨富、尊贵的官吏,争先赏赐银色的彩绸。在江岸南北上下十余里之间,满眼都是穿戴着华丽的手饰与衣裳的观众,车马太多,路途为之阻塞。所贩卖的饮食物品,比平时价格高出一倍。而游客租借观赏的帐篷,即使容纳一席之地的空间也没有,非常拥挤。 宋代大文豪苏轼就写过“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 北宋诗人王师道所写赞美钱塘江潮的诗句十七日观潮也一直被人们传颂着:“漫漫平沙走白虹,瑶台失手玉杯空。晴天摇动清江底,晚日浮沉急浪中。” “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清。”这是唐代王维咏潮的诗句。它的大意是:夕阳西下了,晚潮涌来,江水猛涨,碧水和蓝天连成一片,好像春色充塞着天地。既写了海潮的巨大气势,又写了它特殊的壮观美。 更多的还有 范仲淹:海面雷霆聚,江心瀑布横。 杜甫:天地黯惨忽异色,波涛万顷堆琉璃。 王在晋望江台:海阔天空浪若雷,钱塘潮涌自天来。 李廓忆钱塘:一千里色中秋月,十万军声半夜潮。 刘禹锡浪淘沙: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孟浩然与颜钱塘登樟亭望潮作: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照日秋空迥,浮天渤解宽。惊涛来似雪,一座凌生寒。 李白横江词:海神东过恶风回,浪打天门石壁开。浙江八月何如此,涛如连山喷雪来。 白居易潮:早潮才落晚潮来,一月周流六十回。不独光阴朝复暮,杭州老去被潮催。 徐凝观浙江涛:浙江悠悠海西绿,惊涛日夜两翻覆。钱塘郭里看潮人,直至白头看不足。 苏轼观浙江涛: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鲲鹏水击三千里,组练长驱十万夫。红旗青盖互明末,黑沙白浪相吞屠。人生会合古难必,此情此景那两得。愿君闻此添蜡烛,门外白袍如立鹄。 杨万里浙江观潮:“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 毛泽东七绝观潮:千里波涛滚滚来,雪花飞向钓鱼台。人山纷赞阵容阔,铁马从容杀敌回。 2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