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内能知识点及练习.doc

上传人:最*** 文档编号:1597288 上传时间:2019-10-2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36.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三章内能知识点及练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第十三章内能知识点及练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第十三章内能知识点及练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十三章内能知识点一第一节 分子热运动 扩散 1、定义:不同分子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实质是分子的互相渗透。2、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也说明物质的分子间存在间隙。3、影响因素:温度越高,扩散越快。4、理解扩散现象:分子运动而自发形成为扩散现象,固体颗粒受外力作用为宏观机械运动 扩散现象只能发生在不同的物质之间。 不同物质只有相互接触时才能发生扩散现象。 扩散现象是两种物质的分子彼此进入对方。 不同状态的物体之间也可以发生扩散现象。【例1】将一滴红墨水滴入一盆清水中,后来整盆水都变红了,这是 现象;将 3 cm3水和3 cm3酒精注入一个量杯,摇晃后发现,水和酒精的总体积小于6 cm3,这说明分子间有 【例2】下列事例中,不能说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A在教室中烧醋杀菌时满屋都会闻到醋味 B拿粉笔用力在黑板上写字知识点二C香水瓶打开盖后,满屋充满香味 D水洒在地上,过一会儿全蒸发了 分子热运动 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由于分子的运动与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的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温度越高,热运动越剧烈。【例3】有关分子热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引力B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了,说明分子间有间隙C有霾天气大量极细微的尘粒悬浮在空中,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D在做墨水滴入水中的扩散实验中,我们看不到墨水的分子在运动【例4】下列有关分子热运动和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说明了分子之间是有间隙的B液体有流动性,但不易被压缩,是因为液体分子间没有引力、只有斥力C小明在平直跑道上匀速跑步时,机械能不变,因此其内能也不变D我们经常看到室内的灰尘随意飘动,说明了空气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知识点三 分子动理论 1、分子动理论内容:、 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听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2、分子间的作用力 : 分子间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当分子距离很小时,引力小于斥力,表现为斥力;当分子间距离稍大时,引力大于斥力,表现为引力;当分子间距离很大时,分子间作用力变得十分微小,可以忽略。3、分子间作用力与物质状态的关系。 固体中的分子距离非常小,相互作用力很大,分子只能在一定的位置附近振动,所以既有一定的体积,又有一定的形状。液体中分子距离较小,相互作用力较大,以分子群的形态存在,分子可以在某个位置附近振动,分子群可以互相滑过,所以液体有一定的体积,但有流动性,形状随容器而变。气体分子间的距离很大,相互作用力很小,每个分子几乎都可以自由运动,所以气体既没有固定的体积,也没有固定的形状,可以充满能够达到整个空间。固体物质很难被拉伸,是因为分子间存在引力的缘故;液体物质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存在斥力的原因;液体物质能保持一定的体积是因为分子间存在引力的原因。【例5】关于分子动理论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桶水的比热容比一杯水的比热容大B太阳能热水器吸收太阳能使水的温度升高是利用做功改变了水的内能C物体的内能与物体的速度有关,物体的速度越大,物体的内能越大D扩散现象不仅说明了分子在不停的运动,还说明了分子间是有间隙的【例6】下列有关分子动理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破镜难重圆”是因为固体分子间只存在着斥力B松软的大馍用手一捏体积会大大缩小,这说明分子间存在间隙C在空调房间吸烟时,会看到烟雾在空中弥漫,这是分子的无规则运动D用热水相比较冷水更容易去掉衣物上污渍说明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第二节 内能 知识点一 内能 1、分子动能 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热运动,因此分子具有动能;物体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其平均动能越大。2、分子势能 由于分子间具有一定的距离,存在相互作用力,所以分子间具有势能。3、内能 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既然物体内部分子永不停息地运动着和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那么内能是无条件的存在着。4、影响内能的因素 温度:是影响物体内能的最主要的因素,在物体的质量,材料、状态相同时,温度越高物体内能越大。 质量:在物体的温度、材料、状态相同时,物体的质量越大,物体的内能越大。 材料:在温度、质量和状态相同时,物体的材料不同,物体的内能可能不同。 状态:在物体的温度、材料质量相同时,物体存在的状态不同时,物体的内能也可能不同。【例1】下列关于内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0的水内能为零 B.机械能为零的物体,内能为零 C.温度高的物体,内能就一定大 D.物体的温度升高,该物体的内能就增大知识点二 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 1、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热传递:温度不同的两个物体互相接触,热量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低温物体温度升高,高温物体温度降低的过程叫热传递。 热传递条件:物体之间由温度差。 传递方向:能量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 热传递的结果:高温物体温度降低,内能减少;低温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加;持续到两物体的温度相同为止。2、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加。 物体对外界做功,物体内能减少。【例2】用热水袋使身体变暖,是利用 的方法使人身体的内能增加;给自行车打气时,打气筒会发热,这是通过 的方法使打气筒的内能增加【例3】两个物体相互接触,但物体间没有发生热传递现象,是因为两物体() A温度相同 B内能相同 C热量相同 D没有做功知识点三 物体内能变化的标志 1、温度:对同一物体来说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温度降低,内能一定减少。2、物体状态:如晶体熔化,水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不变,内能增加; 晶体凝固时,放出热量,温度不变,内能减少。【例4】物体温度升高时,它的内能将( )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知识点四 热量 1、热量:指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描述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单位:焦耳2、热量与内能的关系:物体吸收热量时内能增加,放出热量时内能减少,因此热量是物体内能变化的量度。【例5】关于温度、热能、内能,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对物体加热,物体的温度一定升高 B物体温度越高,所含有的热量越多 C物体的温度是0,其内能也是零 D热量总是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 知识点一第三节 比热容 比热容 1、 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降低)1时吸收(放出)的热量。2、 物理意义:表示物体吸热或放热的本领的物理量。3、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比热容反应了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在温度升高(降低)度数相同时,吸收(放出)的热量不同;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比热容,不同物质,比热容一般不同。4、比热容也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比热容不随物质质量的改变而改变;比热容与温度及温度变化无关;比热容与物质吸热或放热的多少无关。5、比热容与状态有关:物体状态改变,比热容改变。6、比热容是反应物质吸热或放热能力大小的物理量:在同样收热或冷却的情况下,比热容大的物体温度变化小,比热容小的物体温度变化大。【例1】关于比热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物体的比热容跟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有关 B物体的比热容跟物体的温度有关 C物体的质量越大,它的比热容越大 D物体的比热容与温度、质量都没有关系 【例2】在沙漠地区有“早穿皮袄午穿纱,夜抱火炉吃西瓜”的奇特现象而沿海地区是“气候宜人,四季如春”,这表明水对气温有显著影响,是因为( ) A水的透明度高,容易吸收太阳能 B水的比热容比沙石的比热容大C水在蒸发时有致冷作用 D水的对流性能好知识点二 热量计算 1、 计算公式:物体温度升高:吸cm(tt0),物体温度降低:放cm(t0t)2、 热量公式的变形式: , , 3、 热平衡方程:发生热传递的两个物体,不计热量损失 吸放【例3】比热容反映了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时,吸收的热量 的特性水的比热容是42103 J/(kg),则在一标准大气压下,10 kg 20 的水温度升到沸点时,需要吸收的热量是 J【例4】有甲、乙两物体,质量之比m甲m乙=53,比热容之比c甲c乙=21,如果它们放出相同的热量,则它们降低的温度之比t甲t乙= 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单元测试题姓名: 成绩: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54分)1、将肉片直接放入热油锅里爆炒,会将肉炒焦或炒糊,大大失去鲜味。厨师预先将适量的淀粉拌入肉片中,再放到热油锅里爆炒,炒出的肉片既鲜嫩味美又营养丰富,对此现象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炒肉片过程中,肉片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加B在炒肉片过程中,肉片内能增加主要通过做功实现的C附着在肉片外的淀粉糊有效防止了肉片里水分的蒸发D附近能闻到肉香体现了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2、如图是某物质加热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对图象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A0t1时间内该物质一定是固体BT2一定是物质的沸点C0t1时间内物质的分子热运动加剧 Dt1t2时间内物质的温度不变内能不变3、分别在冷水和热水中同时注入一滴墨水,5s后的现象如图所示,该现象说明( )A.只有热水的分子在做热运动 B.热水有内能,冷水没有内能C.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D.扩散只能在液体中发生,不能在气体、固体中发生4、关于热现象,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的机械能和物体的内能是同种形式的能,都与物体的机械运动和分子热运动以及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情况有关B.铁丝很难被拉断,说明分子之间只存在引力C.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D.扩散现象只能说明分子是运动的,不能说明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小强的爸爸已经发誓戒烟很久了,小强的妈妈出差回家闻了闻被子,小强爸不得不承认吸过几口,这是分子热运动保留了证据B打气筒的活塞处于中部位置时,封住出气口,发现压缩气体很费劲,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外抽活塞使气体体积增大也很费劲,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C水面上漂着一块木板,双手水平提起木板,木板离水时特别费劲,离水后很轻松,“费劲”主要是因为木板离水时分子引力的作用D小时候我们吹过的肥皂泡泡,弹性好不易破,主要是分子引力起了作用6、分子很小,看不见摸不着,但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直接感知的现象经过合理的推测来认识分子,下列推测既合理又符合事实的是( )A现象:花香扑鼻;推测: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B现象:空气中沙尘飞舞;推测: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C现象:注射器内的水很难被压缩;推测:水分子之间没有间隙D现象:磁铁上吸住了很多铁屑;推测:分子之间存在引力作用7、关于热量、温度、内能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温度不变,一定没有吸热 B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C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 D物体温度升高,一定吸收热量8、爆米花是将玉米放入密闭的铁锅内,边加热边翻动一段时间后,当铁锅突然打开时,随着 “砰”的一声,玉米变成玉米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玉米粒主要通过翻动铁锅对其做功,使其内能增加 B玉米粒主要通过与铁锅间的热传递,使其内能增加 C玉米粒内水份受热膨胀对粒壳做功爆开,内能不变 D玉米粒内水份受热膨胀对粒壳做功爆开,内能增加9、山东气象台每天都会发布我省主要城市的天气预报,下表列出的是2013年4月23日内陆城市济南和沿海城市青岛两地的气温情况。根据气温变化情况作出的判断和判断依据正确的是( )A.城市甲是青岛,依据是水的比热容较大 B.城市乙是济南,依据是砂石的比热容较大 C.城市甲是济南,依据是砂石的比热容较大 D.城市乙是青岛,依据是水的比热容较大10、夏天,海边的昼夜温差小,这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下列现象中不能反映水的这一特性的是( ) A. 汽车发动机的冷却循环系统用水做工作物质 B春天的夜晚,农民往稻田里灌水以防秧苗冻坏 C炎热的夏天常常在教室的地面上洒水 D城区建造人工湖以降低“热岛效应”造成的夏季高温 11、两个相同的容器分别装满了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液体,用同一热源分别加热,液体温度与加热时间关系如图3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甲液体的比热容大于乙液体的比热容B如果升高相同的温度,两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C加热相同时间,甲液体吸收的热量等于乙液体吸收的热量D加热相同时间,甲液体吸收的热量大于乙液体吸收的热量12、夏天,人们喜欢到海边度假。白天,海风拂面,带来丝丝凉意,夜间却不会很凉。而沙漠的夏天昼夜温差可达50。对这种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A太阳照射沙漠地区的时间较长 B海边有风而沙漠地区可能没有C海水的比热容比沙石的比热容大 D太阳直射沙漠地区,斜射海边13、由于水的比热容比沙石或干泥土的比热容大,所以在沿海地区陆地表面的气温比海面的气温昼夜变化显著。因此( )A白天的海风多是从陆地吹向海面,夜晚的海风多是从海面吹向陆地 B白天的海风多是从海面吹向陆地,夜晚的海风多是从陆地吹向海面C白天和夜晚的海风多是从陆地吹向海面D白天和夜晚的海风多是从海面吹向陆地14、下列说法中,能反映物体放出热量的多少跟物体质量有关的是( ) A 不同质量的同种物质,降低相同的温度,放出的热量不同 B 相同质量的同种物质,降低不同的温度,放出的热量不同 C 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降低相同的温度,放出的热量一般不同 D 不同质量的同种物质,降低不同的温度,放出的热量一般不同15、将质量相同的甲、乙、丙三块金属加热到相同的温度后,放到上表面平整的冰块上,经过一定时间后,冰块形状基本不再变化时的情形如图所示则三块金属的比热容C甲、C乙、C丙大小相比( ) AC甲最大 BC乙最大CC丙最大 DC甲C乙C丙16、下面关于分子动理论和物体内能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钢水冷却,温度降低,内能一定不减少 B、压在一起的铅片和金片几年后剖开,切面互相渗透,属于扩散现象 C、冬天用热水袋取暖,人体感到暖和,是用做功的方法改变物体的内能 D、“和平号空间站”退役后坠入大气层与空气摩擦生热是用热传递方法改变物体内能17、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在一个厚壁玻璃筒里放一块浸有少量乙醚(乙醚极易挥发)的棉花,用力把活塞迅速下压,棉花就会立即燃烧。根据该实验现象得出的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气体比液体更容易被压缩 B浸有少量乙醚可以降低棉花的着火点 C活塞迅速下压,乙醚蒸气液化放出热量,使棉花燃烧 D外界对物体做功时,物体的内能会增加18、小文在做“开水煮白菜”这道菜的过程中,有以下分析,其中正确的是( )A放一点盐,汤就有了咸味,说明分子只在液体中运动B菜做好起锅时,清香扑鼻,说明分子只在高温下运动C白菜的内能增加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实现D白菜的内能增加是通过做功的方式实现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16分)19、夏天,雨后天晴,池塘里荷叶上的水珠随荷叶拂动而滚动不止,当两滴滚动的水珠相遇时,会汇合变成一滴较大的水滴,这说明 。20、汽车是我们十分熟悉的交通工具,也包含丰富的物理知识:水作为汽车发动机的冷却剂,这是因为水的_较大;发动机把热量传给水是通过 (填“做功”或“热传递”)的方式使水的内能增加的。21、冰糖葫芦(如图6)是许多同学的最爱。其制作方法如下:将洗净的山楂穿在竹签上,然后将一定量的白糖放入锅中加热,利用 的方法增加糖的内能,待白糖熔化成糖浆后,在山楂上蘸上糖浆,等糖浆 热量(填“吸收”或“放出”)变成固态,冰糖葫芦就做好了。22、砂石的比热容为0.92103J(kg),它表示质量为 的砂石,温度每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为 。当质量为30kg的砂石放出8.28104J的热量后,其温度将降低 _。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20分)23、两个同样的烧杯,内装温度、质量相同的水和某种液体,用同样的酒精灯加热,每隔1min记录一次它们的温度,测得如下数据:时间/min012345水的温度/202224262830某种液体的温度/202326293235回答下列问题:(1)在加热时间相同的条件下,升温快的是_;(2)如果它们升高相同的温度,_吸收的热量多;(3)由此可根据公式_,推出C水 _C液(填“”“”或“=”) (4)根据以上数据可算出C液=_; 24、为了探究物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室中准备了以下仪器:两个规格相同的电加热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两个相同的烧杯,两支温度计,手表,铁架台,火柴,适量的水和煤油(1)为了完成实验,还需要的仪器有_ (2)为了准确地控制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在上述提供的热源中,选_比较合理 实验中通过 来确定吸收热量的多少.(3)某小组实验中记录了实验数据(见表二),分析第1、2 次或第3、4次实验数据可看出;同种物质升高相同温度时,吸收的热量与物质的_有关;分析第1、3 次或第2、4 次实验数据可看出: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与物质的_有关 四、计算题(共10分)25、为了测定铅的比热容,把质量为200g的铅块加热到98,再投入到80g的12的水中,混合后水的温度为18。若不计热损失,求(1)水吸收的热量? (2)铅的比热容。26、太阳能热水器具有安全、节能、经济和环保等优点,当它吸收太阳能后,水的温度将会升高,这是通过 方式改变了水的内能。某太阳能热水器盛有l00kg水,若水温由20升高到70,则水箱里的水吸收了多少的热量。1-5 BCCCB 6-10 ACBDC 11-15 CCBAC 16-18 BDC19、间隙 无规则 引力和斥力20解:密度小的空气和密度大的二氧化氮过一段时间,形成比较均匀的气体,这是扩散现象,扩散现象说明分子不停地进行无规则运动;上面的空气密度小,下面的二氧化氮密度大,过一段时间,形成均匀的气体,充分证明气体分子不停地进行无规则运动,有力证明气体的扩散现象故答案为:下21运动(扩散);升高;分子间有吸引力22答案为:比热容;热传递23答案为:热传递;放出;24,答案为:1Kg 0.92103J,325,答案为:热传递,2.110726、答案为:(1)某种液种;(2)水;(3)Q=cmt;(4)2.8103J/(kg)27、(1)天平 (2)电加热器 控制加热时间 (3)质量 种类 28、答:(1)水吸收的热量为2.016103J;(2)铅的比热容是126J/(kg)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