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校本课程.doc

上传人:最*** 文档编号:1596446 上传时间:2019-10-29 格式:DOC 页数:145 大小:4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数学校本课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5页
三年级数学校本课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5页
三年级数学校本课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_ 趣味数学 校本课程教 案 授课教师:李娜、郭鹏 教学内容倒霉定律教学目标了解同一件事会出现那些不同的结果。教学重难点在进行事件重组时,按一定的顺序,防止出现遗漏。教学过程 上课一会儿了,闵损才衣冠不整地从杏林外面跑来,孔老师一向主张人要衣着整洁,可以陈旧但不能破旧,看他这样,就停下讲课来等他穿好衣服。过会儿闵损穿好了,同学们定睛一看,却纷纷笑起来。原来,他左脚上穿着一只黑袜子,右脚上却穿着一只白袜子,古怪得很,这是怎么回事呢? 闵损解释原因给我们大家听:“我本来有一双黑袜子、一双白袜子,轮流着穿的。可是今天早上起床后一看,倒霉,少了两只袜子!要是少的正好是一双颜色一样的也就罢了,更倒霉的是,偏偏少的是一只黑袜子和一只白袜子,剩下的也不成对了。我找了半天,也没找到,所以就来得匆匆忙忙了。”停了一停,他长长地叹了一口气,说:“总之,今天是倒霉的一天呀!” 孔老师听到他给自己下的这个判断,哈哈大笑起来,说:“俗话说屋漏偏逢连夜雨,破船又遇顶头风,倒霉事发生的时候,总是所有可能中最倒霉的情况更容易发生。这种感觉是人们常有的,其实这种感觉从数学的角度来说,也是很对的呢。利用数学,我们完全可以证明:祸不单行!” 转过身来,他一边在黑板上写下“黑1、黑2、白1、白2”,一边说:“我们就把闵损的4只袜子分别起一个代号,便于分析。如果从这四只袜子里随便取两只组成一双的话,那么有这些选择”说着,他继续写: 黑1黑2;黑1白1;黑1白2;黑2白1;黑2白2;白1白2。 “瞧,一共有几种可能?” 我们异口同声地说:“6种。” “其中正好是同色可以成双的有几种?” “只有黑1黑2、白1白2两种。” “对,那不正好的又有多少种呢?” “4种!” “是的,这就说明,闵损丢失袜子,正好是同色不影响剩下的袜子搭配的可能性只有三分之一,而剩下的袜子不好搭配的可能性是三分之二。换句话说,闵损不见了一双袜子,确实是挺倒霉的了,可是他正好丢了不同色的袜子,造成剩下的袜子不好搭配的更倒霉可能性是其他可能的两倍呢!而且,如果数字更大一些,比如说闵损有五双袜子的话,那么这种更倒霉可能性就将是8倍!”“啊!”同学们这回不仅是异口同声,更是一声惊叹,没想到,生活中的“祸不单行”的感觉居然是有数学道理的。后来,大家就总结了一个定律,叫做“倒霉定律”,意思是“如果坏事有可能发生,那么一定会发生,而且发生的总是最糟糕的情况。”我们也想把这个定律叫做“闵损定律”,可惜的是他不同意,大家也只好作罢。数学点睛: 生活中的感受虽然表面上看不见摸不着,其实许多都是可以用数学来描述、推测、证明的。教学内容 鸡兔同笼问题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的计算策略能力。 2.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考虑问题,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难点鸡兔同笼问题的异类思路,怎样用不同的方法,不同的思路解决问题。教学过程 阳春三月,正是郊游的好时候,孔老师和我们共同外出游玩,大伙儿边走边看,说说笑笑,不知不觉来到了一个小村庄旁。听着村里传来的鸡鸣狗叫声,孔老师感慨地说:老子说过,他理想中的社会是邻邦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我实在是无法赞同呀!要是人们都这样的话,那怎么能互相取长补短,传播知识呢?! 同学们恭恭敬敬地围着他,听他抒发感慨。 我给你们举个例子吧,鸡兔同笼问题,你们听说过没有?大伙儿都点了点头,颜回说:就是知道鸡和兔子的总头数和总脚数,求鸡和兔子各多少只,可以用假设法来求,也可以列出方程来解决。 孔老师赞许地说:颜回说得很好,可以看出他平时经常读数学的书籍。解法确实是非常多的,但是前几天我听一个南方的客人介绍了一种新的思路,非常有趣呢!我们刚才说到鸡犬之声,那我就改一改,用鸡犬来出题吧.嗯,村里李大伯家养了鸡和狗,按头数一共有25只,数脚一共有56只,那么鸡和狗各有多少只呢? 同学们都叽里咕噜地开始在心里默算,性急的子路已经蹲下来,在地上画开了。 孔老师微微笑起来,说:不用急,我刚才说过了,我们换一种算法,你们先闭上眼睛吧。 大伙儿安静下来,微闭双眼,听孔老师的下一步指令。 让所有的鸡和狗排成一队。 “好了。 让它们各举起一只脚来! 孔老师的儿子孔鲤扑哧一声笑出来,说:那鸡都变成金鸡独立了! 呵呵,这个成语用得好。孔老师摸摸他的头,高兴地说。孔鲤又调皮地说:不过,小狗狗翘起一条脚,可就有些难看了,那不是在嘘嘘吗? 同学们都哈哈大笑起来,孔老师也笑着说:好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来,再让鸡和狗再举起一只脚来! 啊?!孔鲤叫起来,再举起一只脚,那鸡就变成浮在半空中了,狗变成象人一样站起来了。 对,现实中,要让鸡和狗这样做到是很难的。但是我们人类号称万物灵长,只要靠思想,就可以在想象中实现这种巧妙的画面。听了孔老师的话,同学们都若有所思。 现在,站在地上的还有几只脚? 子路抢着说:从56里两次减去25,剩下6只脚,都是狗腿。我怎么觉得这个词有些难听. 又听孔老师问:准确,刚才说每只狗都象人一样用两只脚站着,那么一共有几只狗呢? 三只!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 鸡呢?二十二只! 这次郊游之后一段时间内,同学们见面时,都爱这样打招呼:你好,举起脚来!数学点睛: 鸡兔同笼问题的异类思路,让学生开阔思维,想像让数学妙趣横生。 教学内容数字的奥秘教学目标理解四个数之间与3有什么样的联系。教学重难点四个数中,必定有两个数除以3的余数是相同的,那么它们的差就一定是3的倍数。教学过程师:今天继续子路的求学故事。 第二天一早,爸爸就提着几块大大的干肉条,带着我上孔老师家去了。爸妈对我去学习这件事,非常热心,可是在我看来,那什么学堂比街上肯定是没劲多了,说不定还要整天抄抄写写、背诵默读,象是当苦役呢。这样一想,我就磨磨蹭蹭地不愿向前走,可架不住爸爸力气大,他右手拽着我,左手高举着干肉条在前面开路,一路上把行人挤得人仰马翻。 孔老师的家就在城东郊,不算很大,却显得非常整洁。屋子后面有一大片杏林,林间空地上隐隐约约地有一些人影,远远地传来叽叽喳喳的讨论声:“勾三股四的话,那么必定肱五!”“圆,一中同长也!”我心里想,这都说的是什么乱七八糟的,不过听声音,好像有不少小伙伴在里面呢。爸爸带我拜见了孔老师,老师瞧了瞧我,说:“你是不是不太喜欢来学习呀?” 这句话可说到我心底里去了,我看了看他,忍不住问:“你是怎么知道的?” 孔老师笑呵呵地说:“我会看穿人的心呢。”见我不太相信的样子,他又说:“要不我们来试一试吧。我转过身去,你在沙地上随便写四个数,虽然我刚认识你不久,可是我能让你写出来的数字,都乖乖地听我的话!” 看他这样肯定,我有点动摇了,犹豫着问:“是吗?怎么个听你的话呢?” “我、我加上你爸爸正好是3个人。这样,我就让你随便写四个数,不管你怎样写,我肯定能找出两个数来,它们的差正好能够被3整除!”说完,孔老师就转过了身去。我边留意着他有没有偷看,边在沙地上写了76、21、34、59四个数。听到我说“好了”,孔老师转过来,一看就随手在76、34两个数字上各画了个圈,说:“76减34等于42,正好是3的14倍!”我在心里算了一算,果然是,不由得对他肃然起敬,想了想,又对他说:“您果然很厉害呀,这样,我们再来比赛口算吧!” 爸爸在旁边插了一句话:“这小子平时经常在店里看算账,口算还是蛮快的呢。”孔老师看着我,笑咪咪地说:“是吗?那更好了。这样,你先随便在沙地上写两个数。” 我一想:“不知道这两个数字是给谁算的,那还是不要写太大,就写329和450吧。” 看我写好了,孔老师说:“现在你算一算329450的和,写在前两个数后面。” 我飞快地写出了答案,得意洋洋地说:“这还不容易,就是779嘛。” 孔老师并不看沙地上的数字,点点头说:“对,你再接着算算这个数和前一个数的和,也就是779450,继续写在后面。” “和是1229。” “果然是口算好手,再来,算一算1229779!一直到写出10个数字来。” 不知不觉,沙地上列出了10个数字:329、450、779、1229、2008、3237、5245、8482、13727、22209。数字越来越大,我的口算速度却越来越慢,心里也渐渐地不耐烦起来。最后我叫起来:“为什么都是我算,现在应该轮到你来算算了。” 孔老师转过身来看了看沙地,说:“嗯,那好,现在我们就来比比,谁能最快地说出这10个数字的和是多少?” 我一看傻了眼,这么多数字相加,怎么能一下子算出来?只好慢慢笔算了。可是孔老师飞快地在旁边写出了57695,说:“你检验一下,是不是这个数字?”过了许久,我算出了答案,果然是57695!孔老师连露两手,让我真是佩服得五体投地。我恭恭敬敬地行了个大礼:“孔老师!请您收下我吧!” 这时,外面传来熟悉的叫声:“子卢,我们都在这儿学数学呢,孔老师的数学课可好玩了,你也来吧!” 我一看,子路、言偃、曾参、颜回这些好朋友都在呢。我高兴地跑过去,拉着他们的手,说:“还说呢,你们来了这么多天,也不叫上我!”从这天起,我就成了孔老师的新弟子。数学点睛:秘密之一:四个数中,必定有两个数除以3的余数是相同的,那么它们的差就一定是3的倍数。秘密之二:把任意两个数辗转相加(即第一个数加第二个数得第三个数,第二个数加第三个数得第四个数,依此类推),得到的十个数的和必定是第7个数的11倍,不信?你可以用任意的数来试试哦。在数的世界里,还有许多这样有趣又神奇的规律呢。教学内容 旅游中出发、租房、游览、吃饭的数学。教学目标1、 沟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2、 体会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教学重难点时间的计算,成本的计算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教师:在节假日,家长都带你外出旅游吗?你去过哪些旅游景点,看什么好玩的,给同学介绍一下,让我们一同分享快乐。引入课题: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需要用数学。你们在旅游中遇到数学问题吗?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旅游中的数学(板书)。二、组织活动1、打开课文,看一看课文中列举了哪些旅游中的数学问题。学生回答,出发的时间计算,租房的人员安排,租车的方案,还有吃饭的费用计算等等。2、解决问题。(1)审题,明确课文情境中的问题。(2)独立思考,探索策略,独立解决问题。(3)小组交流,每一个学生都在小组中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和结果,让他们经历解决问题的全程。(4)全班交流。明确几个问题:1)从21:30到第二天7:00经过了几时?策略:先计算21:30到第二天6:30经过了几时?(经过了9时)再加上半个小时(6:30-7:00)。一共需要9时30分。注意:千万不要写成经过了9:30。2)“怎么租房最合算?” 如果所租的房子都住满人,没有空位,就是最合算的方案。 4人间数3人间数可住人数钱数/元 方案一804=320 方案二803+66=306 方案三802+662=292 方案四80+663=278 方案五665=3303)“怎样租车最省钱?”租车的问题与“租房”问题类似。即最省钱的方案是:如果所租的车座位不可能刚好坐满,空位子也必须越少越好。 18坐车数16坐车数可坐人数空位数钱数/元 方案一1604=640 方案二1603+120=600 方案三1602+1202=560 方案四160+1204=640 方案五1205=6003、小结。(1)让学生说一说,这节课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感受。(2)教师补充强调:1)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需要数学。2)旅游中除了学会计算,节省费用,还要注意安全、卫生、健康、文明等等。三、设计旅游计划课文第40页的“实践活动:设计旅游计划。”1、认真审视课文要求。2、讨论确定旅游景点。3、学生设计旅游计划。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每一位学生在小组中发挥自己的特长,各尽其职。要留下充足的实践让学生去完成,不要急于进行全班性的评价,对课内还不能完成的可以延缓评价,鼓励他们课后去社会调查,(查资料、找书籍、上网等),获取一手资料,然后设计出最佳方案。老师安排机会进行“旅游计划”展示、比赛。四、板书设计旅游中的数学教学内容 面积的活动课教学目标1.在设计活动中,学会怎样选择合适的设计方案,合理设计图案。2.在设计活动中,学会自主探究、合作解决问题。3.在设计活动中,了解面积知识的用处和奥秘,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良好情感。教学重难点 计算面积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课件出示小小设计师小明。)小明:大家好!我是小小设计师小明。这是我设计的图案,漂亮吗?你们知道每个图案的面积是多少吗(出示下图:每1小格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小明:你们喜欢设计吗?请你们来当小小设计师,我们一起进行设计活动吧!(二)活动一1.引入小明:我们家的厨房要铺地砖,我和爸爸调查商量后,做了两种设计方案。(出示教材第52页的方案一、方案二的图。)2.解决问题(1)出示问题1:第一种设计要用180块地砖,请你计算我家厨房的面积。(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再进行全班交流。)师:你是怎样计算小明家的厨房面积的?(2)出示问题2:第二种设计需要多少块地?(学生独立解决,再进行全班交流。)师:要算出第二种需要多少块地砖,我们可以怎样想?(3)出示问题3:哪种设计便宜?(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可在小组内交流想法,再进行全班汇报。)(课件出示小明的话)你们真能干!我们一起来玩设计图案的游戏吧!(三)活动二(出示活动要求和教材第52页中画一画(1)的图。)小明:请你在每种图形的周围画几个与它相同的图形,使它们铺满整个长方形。(学生4人小组进行探讨交流,并动手画一画。)1.全班交流师:怎样画,才能使这个三角形(小长方形)铺满整个大长方形?2.创新设计师:(手指长方形)请你设计一种图案,使它们能够铺满这个长方形。(学生独立解决,再进行全班交流。)3.创新设计展示师:谁来给大家展示你的设计图案?并说一说你在设计时的想法(四)课堂小结师:我们的小小设计师们,你们在今天的设计活动中,有什么想法和大家一起分享吗? 活动后记:本活动设计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非常感兴趣,积极参与整个活动过程,活动效果较好。教学内容 与众不同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能力,使学生初步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解题灵活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及创新精神。、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渗透“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观念。教学重难点使学生初步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趣味导入: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嘛!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数学问题,简单的一件事、一个事物都可以联想到许许多多的数学问题。”比如:教师伸出右手的食指,让学生观察。提问:“看到它,你想到什么?”学生自由说,指名回答。师:“同学们,听了刚才同学的回答,你发现什么?”引导学生说出:每个人的想法都与别人不一样。师:“你能不能用一个词语来概括?”多让学生发表意见,最后统一取名为“与众不同”。(板书课题)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与众不同。”二、渗透学法,开发联想:教师出示:、这五个数,哪一个数与众不同?师:“谁与众不同?哪些地方与众不同?并说说你是从什么角度来分析的?请各组的同学想想后,再讨论。看看哪组同学想得最多?”学生讨论。小组派代表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有选择地板书。根据板书引导学生说出解答这道题时所用的学习方法: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师:“这种学习方法在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时的应用可广呢!下面我们就用这种方法来解决一些问题。”三、应用 出示多媒体课件:有两盘一样重的苹果,元旦那天,哥哥和妹妹每人吃一盘,哥哥吃了- ,妹妹吃了-千克。哥哥说:“我剩下的苹果比你多。”妹妹说:“我剩下的苹果比你多。”两人争论不休,同学们,你们能不能帮帮他们呢?师:请各小组的同学先讨论解决的办法,然后动手做。学生讨论后,指名汇报结果,教师有选择地板演。师:我们刚才用这种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其实,它还可以用来解决立体图形的分割问题。出示:把一个长方体切成两块,表面积增加多少平方厘米?引导学生借助实物操作,想出不同做法。四、小结: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教师组织谈感受。教学内容快乐运算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对扑克有趣的研究,培养起学生对生活中平常小事的关注。2、调动学生丰富的联想,养成一种思考的习惯。教学重难点扑克与年月日、季度的联系。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同学们,这个你们一定见过吧!这是我们生活中比较常见的扑克。谁愿意告诉我们,你对扑克的了解呢?生:.(教师补充,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师: 扑克还有一种作用,而且与数学有关!生:.二、新课1、桃、心、梅、方4种花色可以代表一年四季春、夏、秋、冬2、大王=太阳小王=月亮红=白天黑=夜晚3、A=1 2=2 3=3 4=4 5=5 6=6 7=7 8=8 9=9 10=10 J=11 Q=12 K=13 大王=1 小王=14、所有牌的和+小王=平年的天数所有牌的和+小王+大王=闰年的天数5、 扑克中的K、Q、J共有12张,34=12,表示一年有12个月6、365752一年有52个星期。54张牌中除去大王、小王有52张是正牌,表示一年有52个星期。7、一种花色的和=一个季度的天数一种花色有13张牌=一个季度有13个星期三、小结生活中有很多的数学,他每时每刻都在我们的身边出现,只是我们大家没有注意到。请大家都要学会留心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课后反思教学内容神奇的莫比乌丝带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目标1、让学生增加对数学的兴趣,认识数学的多种形式,主要教授莫比乌斯带。2、另外教授一些数学计算的巧妙方法。3、引导学生通过思考操作发现并验证“莫比乌斯带”的特征,培养学生大胆猜测、勇于探究的求索精神。 4、利用简便方法,提高学生计算效率,更加高效的学习数学。教学重难点1. 引导学生通过思考操作发现并验证“莫比乌斯带”的特征,培养学生大胆猜测、勇于探究的求索精神。 2.提问题做纸圈剪纸圈画纸圈证明纸圈-提出相关数学巧算法 教学过程一、引入 师:课前同学们准备了三张长方形的纸条,今天我们就用这些纸条来学习新知识。 提出问题:你能一次性,一笔把一张长方形的正反面都涂上颜色么? 二、认识莫比乌斯带 1、请同学们取出1号纸条,认真观察:这是一张普通的长方形纸条,它有几条边几个面?(引导学生观察) 2、你能把它变成两条边两个面吗? 学生动手操作:可以首尾相接围成一个圈。 请学生上前演示,用手摸摸看两个面、两条边。3、请同学们取出2号纸条,你能把它变成一条边一个面吗?请同学们试一试。(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如果有的学生做出来,让孩子演示,教师给予赞赏;如果学生做不出来,教师边演示边口述:先做成一个普通的纸圈,然后将一端剪开翻180,再用胶带粘牢。这样就完成了只有一个面一条边的纸圈。 4、请同学们按照老师演示的方法做一个这样的纸圈。(小组合作,互相帮助) 5、那这样一个纸圈真的是一条边、一个面吗?你想怎样来检验?(启发学生采用多种方法来证明,教师引导学生把证明的过程展示给大家。) 6、你们知道这样的一个纸圈叫什么名字吗?(出示课题:神奇的莫比乌斯带)它是德国数学家莫比乌斯在1858年在偶然间发现的,所以就以他的名字命名叫“莫比乌斯带”,也有人叫它“莫比乌斯圈”,还有人管他叫“怪圈”。 三、研究莫比乌斯带 莫比乌斯带到底有多神奇呢?下面我们就用“剪”的办法来研究。 老师先拿出平常的纸圈,问:如果沿着纸带的中间剪下去,会变成什么样呢?(老师动手剪,学生观察验证。)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老师是怎么剪的?(变成2个分开的纸圈) 1、1/2剪莫比乌斯带 (1)现在,老师拿出莫比乌斯带,我们也用剪刀沿中线剪开这个莫比乌斯纸圈,同学们猜一猜会变成什么样子?(启发学生想象力) (2)请同学们自己动手验证一下 (3)验证结果:变成了一个更大的圈。 你们说神奇吗?大家还想不想继续研究? 2、1/3剪莫比乌斯带 (1)请同学们拿出3号纸条,再做成一个莫比乌斯带。 (2)如果我们要沿着三等分线剪,猜一猜:要剪几次?剪的结果会是怎样呢?小组轻声交流一下。 (3)学生动手操作,同桌合作帮助。 (4)验证结果:一个大圈套着一个小圈。 (5)问题:这个小圈和大圈是莫比乌斯带吗?请用刚才的方法证明一下。 3、其它剪法 从中间或是从三等分线剪莫比乌斯带得到的结果是不一样的,那你们还想怎样剪?结果会怎样呢?在小组内说说看。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同学们的想法真好,课后同学们去实践一下,看看是不是你们猜想的结果。 四、生活中应用 莫比乌斯带不仅好玩有趣,而且还被应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老师在网络上搜集了好多有关于莫比乌斯带的应用,请同学们一起来看(课件展示): 1、过山车:有些过山车的跑道采用的就是莫比乌斯原理。 2、莫比乌斯爬梯: 3、三叶扭结:中国科技馆的标志性的物体,是由莫比乌斯带演变而成的。 4、克莱因瓶:克莱因瓶和莫比乌斯带非常相像。这是一个象球面那样封闭的曲面,但是它却只有一个面。一只爬在“瓶外”的蚂蚁,可以轻松地通过瓶颈而爬到“瓶内”去事实上克莱因瓶并无内外之分! 五、课堂拓展 同学们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是不是觉得莫比乌斯带充满了奥秘呢?有的问题老师也不怎么清楚。我告诉大家,数学中有一门专门研究莫比乌斯带的书叫拓扑学(板书)。课后,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网络上找很多有关莫比乌斯带的知识,然后和和老师、同学们一起去研究研究,好吗? 学习了莫比乌斯圈,同学们是不是觉得数学是一门很有奥秘的学科?下面就让老师再为你们介绍一些更有趣的数学现象,这些数学方法更贴近你们平时的数学学习,有助于你们更好地学习数学。课后反思教学内容鸡兔同笼、牛顿问题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目标1.会鸡兔同笼问题。2.会牛顿问题。教学重难点重点:会解决鸡兔同笼、牛吃草的问题。难点:灵活运用鸡兔同笼、牛吃草的问题。教学过程一、鸡兔同笼:大约在1500年前,孙子算经中记载:“今有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鸡兔各几何?意思是:有若干只鸡和兔同在一个笼子里,数头有35个;数脚有94只。求笼中有鸡和兔各多少只?假如砍去每只鸡、每只兔一半的脚,则每只鸡就变成了“独角鸡”,每只兔就变成了“双脚兔”。这样,(1)鸡和兔的脚的总数就由94只变成942=47只;(2)如果笼子里有一只兔子,则脚的总数就比头的总数多1。因此,脚的总只数47与总头数35的差,就是兔子的只数,即473512(只)。显然,鸡的只数是351223(只)。 【“砍足法”令古今中外数学家赞叹不已,这种思维方法叫化归法。化归法就是在解决问题时,先不对问题采取直接的分析,而是将题中的条件或问题进行变形,使之转化,最终把它归成某个已经解决的问题。】用“假设法”:假设全部是鸡,头有35个,则脚有352=70只,相差94-70=24只,是兔多出的脚,每只兔多2只脚,兔有242=12只,鸡有351223(只)。 二、牛顿问题:英国科学家牛顿,曾经写过一本数学书。书中有一道有名的、关于牛在牧场上吃草的题目,人们把它称为“牛顿问题”:“有一牧场,已知养牛27头,6天把草吃尽;养牛23头,9天把草吃尽。如果养牛21头,几天能把牧场上的草吃尽?(并且牧场上的草是不断生长的)”一般解法是:把一头牛一天所吃的牧草看作1。 (1)27头牛6天所吃的牧草为:276162 (这162包括牧场原有的草和6天新长的草。) (2)23头牛9天所吃的牧草为:239207 (这207包括牧场原有的草和9天新长的草。) (3)1天新长的草为:(207162)(96)15 (4)牧场上原有的草为:27615672 (5)每天新长的草足够15头牛吃,21头牛减去15头,剩下6头吃原牧场的草:72(2115)72612(天) 所以养21头牛,12天才能把牧场上的草吃尽。解决牛吃草问题常用到四个基本公式,分别是(1)草的生长速度(对应的牛头数吃的较多天数相应的牛头数吃的较少天数)(吃的较多天数吃的较少天数);(2)原有草量牛头数吃的天数草的生长速度吃的天数;(3)吃的天数原有草量(牛头数草的生长速度);(4)牛头数原有草量吃的天数草的生长速度。【练一练】有一牧场,如果养25只羊,8天可以把草吃尽;养21只羊,12天把草吃尽。如果养15只羊,几天能把牧场上不断生长的草吃尽?课后反思教学内容鬼谷算、电灯泡问题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目标1. 会解决鬼谷算2. 会解决电灯泡问题教学重难点重点:会鬼谷算、电灯泡的问题。难点:会灵活运用鬼谷算、电灯泡问题。教学过程三、鬼谷算:我国汉代有位大将叫韩信,他每次集合部队,只要求部下先后按l3、15、17报数,然后再报告一下各队每次报数的余数,他就知道到了多少人。他的这种巧妙算法,人们称为鬼谷算,也叫隔墙算,或称为韩信点兵,外国人还称它为“中国剩余定理”。到了明代,数学家程大位用诗歌概括了这一算法,他写道:“三人同行七十稀,五树梅花廿一枝,七子团圆月正半,除百零五便得知。” 这首诗的意思是:用3除所得的余数乘上70,加上用5除所得余数乘以21,再加上用7除所得的余数乘上15,结果大于105就减去105的倍数,这样就知道所求的数了。比如,一篮鸡蛋,三个三个地数余1,五个五个地数余2,七个七个地数余3,篮子里有鸡蛋一定是52个。算式是:170221315157,15710552(个)【练一练】四皓小学订中国少年报若干张,如果三张三张地数,余数为1张;五张五张地数,余数为2张;七张七张地数,余数为2张。四皓小学订中国少年报多少张?四、电灯泡问题:“过道里依次挂着标号是1,2,3, 100的电灯泡,开始它们都是灭的。当第一个人走过时,他将标号为1的倍数的灯泡的开关拉一下;当第二个人走过时,他将标号为2的倍数的灯泡的开关拉一下;当第三个人走过时,他将标号为3的倍数的电灯泡的开关拉一下;如此进行下去,当第一百个人走过时,他将标号为100 的倍数的灯泡的开关拉一下。问:当第一百个人走过后,过道里亮着的电灯泡标号是多少?” 此题实质是找每个灯泡的因数个数。第一个灯泡只有因数1,灯亮;第二个灯泡有两个因数1、2,等灭;由此可以看出因数的个数是奇数时,灯亮;因数的个数是偶数时,灯灭。故当第一百个人走过后,过道里亮着的电灯泡标号是1、4、9、16、25、36、49、64、81、100.课后反思教学内容巧求六位数、最优化问题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目标1. 会巧求六位。2. 会最优化问题。教学重难点重点:会巧求六位数、最优化问题难点:灵活运用巧求六位数、最优化问题。教学过程五、巧求六位数:“六位数4321能被4321整除,这个六位数是多少?”采用“假设计算排错验证”的方法。假设六位数为943219,那么94321943212181241,由于余数大于9,所以不合题意。假设六位数为843219,则有843219432119564,余数大于9,也不合题意。假设六位数为743219,则74321943211727,余数小于9,可见符合条件的六位数为7432197743212。当六位数的首位数分别为6、5、4、3、2、l时,经计算均不合题意。综上分析,要求的六位数为743212。【练一练】:四位数89能被89整除,这个四位是多少?答案:(4895)六、最优化问题:既要在尽可能节省人力、物力和时间前提下,争取获得在可能范围内的最佳效果,因此,最优化问题涉及统筹、线性规划排序不等式等内容。例1:货轮上卸下若干只箱子,总重量为10吨,每只箱子的重量不超过1吨,为了保证能把这些箱子一次运走,问至少需要多少辆载重3吨的汽车? 【分析】因为每一只箱子的重量不超过1吨,所以每一辆汽车可运走的箱子重量不会少于2吨,否则可以再放一只箱子。所以,5辆汽车本是足够的,但是4辆汽车并不一定能把箱子全部运走。例如,设有13只箱子,所以每辆汽车只能运走3只箱子,13只箱子用4辆汽车一次运不走。因此,为了保证能一次把箱子全部运走,至少需要5辆汽车。例2: 用10尺长的竹竿来截取3尺、4尺长的甲、乙两种短竹竿各100根,至少要用去原材料几根?怎样截法最合算? 【分析】 一个10尺长的竹竿应有三种截法:(1)3尺两根和4尺一根,最省; (2)3尺三根,余一尺;(3)4尺两根,余2尺。为了省材料,尽量使用方法(1),这样50根原材料,可截得100根3尺的竹竿和50根4尺的竹竿,还差50根4尺的,最好选择方法(3),这样所需原材料最少,只需25根即可,这样,至少需用去原材料75根。例3: 一个锐角三角形的三条边的长度分别是两位数,而且是三个连续偶数,它们个位数字的和是7的倍数,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最长是多少厘米? 【分析】三角形三边是三个连续偶数,所以它们的个位数字只能是0,2,4,6,8,且它们的和也是偶数,又它们的个位数字的和是7的倍数,只能是14,三角形三条边最大可能是86,88,90,周长最长为86+88+90=264厘米。例4: 把25拆成若干个正整数的和,使它们的积最大。【分析】先从较小数形开始实验,发现其规律:把6拆成3+3,其积为33=9最大;把7拆成3+2+2,其积为322=12最大;把8拆成3+3+2,其积为332=18最大;把9拆成3+3+3,其积为333=27最大;这就是说,要想分拆后的数的乘积最大,应尽可能多的出现3,而当某一自然数可表示为若干个3与1的和时,要取出一个3与1重合在一起再分拆成两个2之和,因此25可以拆成3+3+3+3+3+3+3+2+2,其积3722=8748为最大。课后反思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数学趣味小故事教学目标1、了解生活中常常听到的有关数学的趣味知识,让学生从大量的实例中感受数学的魅力。2、通过学习感受数学和其他各学科之间的融合。3、感悟数学就在身边,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从大量的实例中感受数学的奥秘,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难点:个别例子较难理解,可动手操作。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数学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它不仅仅是我们数学课本中的计算和图形,还有很多特别有意思的现象和历史。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感受一下生活中的趣味数学。2、 了解和数学有关的一些名词1、蝴蝶效应气象学家Lorenz提出一篇论文,名叫一只蝴蝶拍一下翅膀会不会在Taxas州引起龙卷风?论述某系统如果初期条件差 一点点,结果会很不稳定,他把这种现象戏称做蝴蝶效应。就像我们投掷骰子两次,无论我们如何刻意去投掷,两次的物是 相同的。Lorenz为何要写这篇论文呢? 这故事发生在1961年的某个冬天,他如往常一般在办公室操作气象电脑。平时,他只需要将温度、湿度、压力等气象数据 输入,电脑就会依据三个内建的微分方程式,计算出下一刻可能的气象数据,因此模拟出气象变化图。 这一天,Lorenz想更进一步了解某段纪录的后续变化,他把某时刻的气象数据重新输入电脑,让电脑计算出更多的后续结 果。当时,电脑处理数据资料的数度不快,在结果出来之前,足够他喝杯咖啡并和友人闲聊一阵。在一小,结果出来了,不过令 他目瞪口呆。结果和原资讯两相比较,初期数据还差不多,越到后期,数据差异就越大了,就像是不同的两笔资讯。而问题并不 出在电脑,问题是他输入的数据差了0.000127,而这些微的差异却造成天壤之别。所以长期的准确预测天气是不可能的。2、麦比乌斯带每一张纸均有两个面和封闭曲线状的棱(edge),如果有一张纸它有一条棱而且只有一个面,使得一只蚂蚁能够不越过棱就 可从纸上的任何一点到达其他任何一点,这有可能吗?事实上是可能的只要把一条纸带半扭转,再把两头贴上就行了。这是德国 种玩具使得一支数学的分支拓朴学得以蓬勃发展。引导学生用准备好的纸袋试一试。3、 数字0大约1500年前,欧洲的数学家们是不知道用“0”的。他们使用罗马数字。罗马数字是用几个表示数的符号,按照一定规则,把它们组合起来表示不同的数目。在这种数字的运用里,不需要“0”这个数字。 而在当时,罗马帝国有一位学者从印度记数法里发现了“0”这个符号。他发现,有了“0”,进行数学运算方便极了,他非常高兴,还把印度人使用“0”的方法向大家做了介绍。过了一段时间,这件事被当时的罗马教皇知道了。当时是欧洲的中世纪,教会的势力非常大,罗马教皇的权利更是远远超过皇帝。教皇非常恼怒,他斥责说,神圣的数是上帝创造的,在上帝创造的数里没有“0”这个怪物,如今谁要把它给引进来,谁就是亵渎上帝!于是,教皇就下令,把这位学者抓了起来,并对他施加了酷刑,用夹子把他的十个手指头紧紧夹注,使他两手残废,让他再也不能握笔写字。就这样,“0”被那个愚昧、残忍的罗马教皇明令禁止了。 但是,虽然“0”被禁止使用,然而罗马的数学家们还是不管禁令,在数学的研究中仍然秘密地使用“0”,仍然用“0”做出了很多数学上的贡献。后来“0”终于在欧洲被广泛使用,而罗马数字却逐渐被淘汰了。 4、动物中的数学“天才”蜜蜂蜂房是严格的六角柱状体,它的一端是平整的六角形开口,另一端是封闭的六角菱锥形的底,由三个相同的菱形组成。组成底盘的菱形的钝角为109度28分,所有的锐角为70度32分,这样既坚固又省料。蜂房的巢壁厚0.073毫米,误差极小。丹顶鹤总是成群结队迁飞,而且排成“人”字形。“人”字形的角度是110度。更精确地计算还表明“人”字形夹角的一半即每边与鹤群前进方向的夹角为54度44分8秒!而金刚石结晶体的角度正好也是54度44分8秒!是巧合还是某种大自然的“默契”?5、二十一世纪从哪年开始? 世纪是计算年代的单位,一百年为一个世纪. 第一世纪的起始年和末尾年,分别是公元1年和公元100年.常见的错误是有人把起始年当作是公元零年,这显然不符合逻辑和我们的习惯,因为在一般情况下,序数的计算是从“1”开始的,而不是从“0”开始的。而正是这个理解上的错误,所以才导致了世纪末尾年为公元99年的错误认识,这也是错把1999年当作是二十世纪末尾年,错把2000年当作是二十一世纪起始年的原因.因为公元计数是序数,所以应该从“1”开始,21世纪的第一年是2001年.6、蒲丰试验 一天,法国数学家蒲丰请许多朋友到家里,做了一次试验.蒲丰在桌子上铺好一张大白纸,白纸上画满了等距离的平行线,他又拿出很多等长的小针,小针的长度都是平行线的一半.蒲丰说:“请大家把这些小针往这张白纸上随便仍吧!”客人们按他说的做了。 蒲丰的统计结果是:大家共掷2212次,其中小针与纸上平行线相交704次,22107043.142。蒲丰说:“这个数是的近似值。每次都会得到圆周率的近似值,而且投掷的次数越多,求出的圆周率近似值越精确。”这就是著名的“蒲丰试验”。7、点错的小数点 学习数学不仅解题思路要正确,具体解题过程也不能出错,差之毫厘,往往失之千里. 美国芝加哥一个靠养老金生活的老太太,在医院施行一次小手术后回家.两星期后,她接到医院寄来的一张帐单,款数是63440美元.她看到偌大的数字,不禁大惊失色,骇得心脏病猝发,倒地身亡.后来,有人向医院一核对,原来是电脑把小数点的位置放错了,实际上只需要付63.44美元. 点错一个小数点,竟要了一条人命.正如牛顿所说:在数学中,最微小的误差也不能忽略.课后反思.教学内容第二课时:诗中的数字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感受数学和其他各学科之间的融合。3、感悟数学就在身边,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已学知识的灵活应用。教学难点:和语文学习相联系,与会背诗词有紧密联系。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数学和语文也是一对好朋友。在古诗词中也能体会到数学的魅力。欣赏唐诗,常常发现许多含有数字的句子,这些简单的数字就它本身来说,既无形象,也不能抒情言志,但经诗人妙笔点化,却能创造出各种美妙的艺术境界,表达出无穷的妙趣。2、 新授(1) 数字的连用“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这是李白的山中与幽人对酌。诗得首句写“两人对酌”,对酌者是意气相投的“幽人”,于是乎“一杯一杯复一杯”地开怀畅饮了,接连重复三次“一杯”,不但极写饮酒之多,而且极写快意之至,读者仿佛看到了那痛饮狂歌的情景,听到了“将进酒,杯莫停”(将进酒)那兴高采烈的劝酒的声音,以至于诗人“我醉欲眠卿且去”,一个随心所欲,恣情纵饮,超凡脱俗的艺术形象挥之欲出。(二)数字的搭配“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这是杜甫的即景小诗绝句。 “两个”写鸟儿在新绿的柳枝上成双成对歌唱,呈现出一派愉悦的景色。“一行”则写出白鹭在“青天”的映衬下,自然成行,无比优美的飞翔姿态。“千秋”言雪景时间之长。“万里”言船景空间之广,给读者以无穷的联想。这首诗一句一景,一景一个数字,构成了一个优美、和谐的意境。诗人真是视通万里,思接千载,胸怀广阔,让读者叹为观止。(三)数字的对比“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是王之涣凉州词。这首诗通过对边塞景物的描绘,反映了戍边将士艰苦的征战生活和思乡之情,表达了作者对广大战士的深切同情。首联的两句诗写黄河向远处延伸直上云天,一座孤城坐落在万仞高山之中,极力渲染西北边地辽阔、萧疏的特点,借景物描写衬托征人戍守边塞凄凉忧怨的心情。千岩迭障中的孤城,用“一”来修饰,和后面的“万”形成强烈对比,愈显出城地的孤危,勾画出一幅荒寒萧索的景象。(四)用数字点睛“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风递幽香出,禽窥素燕来。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这是齐己的五言律诗早梅。齐己曾就这首诗求教于郑谷,诗的第二联原为“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读后说:“数枝非早也,未若一枝佳。”齐己深为佩服,便将“数枝”改为“一枝”,并称齐己为“一字师”,这虽属传说,但说明“一枝”两字是极为精彩的一笔。这首诗的立意在于“早”:一场大雪过后,万物被积雪所盖,唯见一枝坚毅的梅花蓓蕾初放。“一”在此表示少,但突出的却是”早”,而“一枝开”使人联想到“昂首怒放花万朵”,其中蕴含的对梅花顽强生命力的赞颂又自在言外。“一”字妙用,切合了“早梅”的立意,在全诗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唐诗中运用数字的例子是不胜枚举的,仅此文一斑,我们便可窥见数字在诗人笔下所产生的审美情趣是多么神奇。三、结合你所学过的诗词,你发现了哪些与数字有关的诗词? 课后反思教学内容数学小故事教学目标1、 让学生在讲故事的情境中,愉快的学习.2、 培养学生在尝试的过程中能经受失败的挫折,教育学生仔细观察题目,能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3、培养学生乐于学习数学、喜欢学习数学的情感.教学重难点1、掌握基本方法,会灵活运用。教学过程一、 讲故事,提供情境师:从前有个先生(向学生解释先生就是我们现在的老师),他的名字叫鬼谷子,学生们叫他鬼谷子先生,这个鬼谷子先生有两个学生,有一个叫做孙宾,另外一个叫做庞涓.有一天,老师想考考他的两个学生哪个更聪明一点.于是鬼谷子老师就决定进行一个比赛.师:什么样的比赛呢?-吃馒头比赛.(学生提出疑问) 我们小朋友肯定会想就是看哪个学生吃的多喽!这叫什么比赛啊?师:但是我们这个比赛不是比谁吃的多,而是看谁能拿到的馒头最多. 二 设置悬念,引出主题师:于是鬼谷子先生把他的两个学生叫来,对他们说明了比赛的要求:我这里为你们一共准备了5个馒头(贴出5个馒头)待会看你们谁吃到最后总计的馒头多,谁就赢。但是吃时候有一些要求,就是你们必须每次把你们拿到的馒头吃完,才能拿下一次的,而且每次拿的馒头不可以超过2个 小朋友如果你们是鬼谷子先生的两个学生的话,你们打算怎么吃呢?是不是不关怎样,上来就拿两个,比谁吃的快吗?你们有没有什么更好的方法呢?(同桌讨论一下)师:谁来说一说(请学生说一说讨论的结果)师:好,你们都说了自己的拿法,那你们想知道孙膑和庞涓是怎么做的吗?师:庞涓想,就是看谁能拿的最多嘛!于是庞涓想都不想上去就拿了2个馒头吃了起来。(从黑板上拿下两个馒头)师:但是孙膑好象并不想用这个方法,只见孙膑不慌不忙的只拿了1个馒头,吃了起来。(从黑板上拿下1个馒头)师:小朋友,故事听到这里,你们猜谁会胜利呢?师:你们是不是都想孙膑估计输定了,因为他才拿了一个馒头啊。范老师看不一定,因为我们这里还有两个馒头呢,还不一定谁拿走呢! 三、 揭露谜底,分析道理师:你们说在他们两个人,一个人拿了1个馒头,一个人拿了2个馒头,谁会先吃完呢?生:孙膑师:孙膑在吃完之后,可不可以再拿馒头了?可不可以一次把剩下的2个馒头都拿下来慢慢吃,而我们可怜的庞涓在吃完2个馒头之后还有没有馒头给他拿了啊?师:你们说最后比赛结束,谁拿到的馒头最多啊?师:从这个小故事里,你学会了什么?(学生讨论发言)总结:我们小朋友以后不管做什么事,千万不能想都不想一味的蛮干,而是在做之前先开动我们的小脑筋好好的想想,有没有什么更好、更简单的方法把事情做又快又好!课后反思教学内容神奇的扑克和生活中的数学教学目标1、通过对扑克有趣的研究,培养起学生对生活中平常小事的关注。 2、调动学生丰富的联想,养成一种思考的习惯。教学重难点扑克与年月日、季度的联系。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这个你们一定见过吧!这是我们生活中比较常见的扑克。谁愿意告诉我们,你对扑克的了解呢?生:. (教师补充,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师: 扑克还有一种作用,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